心理学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一节绪论1、心理学是一门内容广泛的学科,一般可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2、基础心理学: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

3、应用心理学:将心理学的理论用于实际生活,服务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4、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应用心理学。

5、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包括研究动物心理)。

6、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7、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8、认知也叫认识。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9、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10、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11、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表现了心理对行为的支配。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13、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无脊椎动物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脊椎动物有了脊髓和脑,既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灵长类动物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只有人类才有思维,人的心理叫做思维、意识、精神。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的大脑又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

所以,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充分说明了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14、客观现实即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15、心理是社会的产物,离开了人类社会,即使有人的大脑,也不能自发的产生人的心理。

16、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7、心理现象即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叫边缘科学。

心理学基础入门知识

心理学基础入门知识

心理学基础入门知识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是一门关于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问,目的在于理解和解释人的心理活动,以及提供对个体和群体心理健康的帮助。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一些基础入门知识,帮助读者对心理学有更全面的认识。

一、心理学的起源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哲学思想,但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威廉茨。

他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心理学实验室,开创了心理学作为实验科学的先河。

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的认知、情感、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常见的研究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

1.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学习和决策等。

它关注人类如何处理信息、思考问题以及做出决策,是心理学中的重要分支。

2.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婴儿期到老年期的发展过程,包括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行为等方面。

它关注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中经历的变化和发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的成长和变化。

3.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感觉和行为,包括个体与集体之间的互动、群体行为和社会认知等。

它关注人类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和感受,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和群体行为。

4. 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包括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

它关注人们的心理问题和精神健康,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困扰自己的心理困境。

三、经典实验与理论心理学中有很多经典实验和理论,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实践和研究中,对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 帕维洛夫的经典实验帕维洛夫的经典实验是著名的条件反射实验,他通过对狗的实验观察发现了条件反射的现象,即口水分泌与食物之间的自动关联。

这个实验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是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实验,通过模拟监狱环境,研究了人类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和心理变化。

(完整版)心理学基础知识

(完整版)心理学基础知识
运动负后效 手术铺单的颜色
2020/2/7
28
3.4 感觉的空间积累
感受器的不同部位同时受到 刺激所产生的、因反应整合在一 起而改变了感受性的现象。
2020/2/7
29
3.5 感觉的空间融合
感受器把同时作用于它的不 同刺激的反应联合起来而产生单一 感觉的现象。
2020/2/7
30
感觉的空间融合
贝克斯顿(W. H. Bexton)1954年 20美元——感觉剥夺
2020/2/7
7
感觉剥夺实验
受试者在感觉剥夺试验七天后,出现了经 典的病理心理现象:
①出现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及继 发性情绪行为障碍;
②对刺激过敏,紧张焦虑,情绪不稳; ③思维迟钝; ④暗示性增高; ⑤体诉多,各种神经症症状;
变化的强度或强度所需要的量的临界值。
2020/2/7
10
2.2 感觉的测量:绝对阈限
绝对阈限:是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 激强度,用来衡量感觉系统的绝对感受性
绝对阈限与绝对感受性之间成反比关系。
1 S=
R
2020/2/7
11
2.2 感觉的测量:绝对阈限
能可靠地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物理能量)。
2020/2/7
39
1.1 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 映。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 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2020/2/7
24
正后象
负后象
2020/2/7
25
正后象 负后象
2020/2/7
26
正后象 负后象
2020/2/7
27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一、心理学概论1. 心理学的简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心理结构和心理功能的研究学科,也是看待和比较各种心理现象、过程、行为及其物质和精神条件之间关系的学科。

2. 心理学的历史:心理学起源于古老的几个有名的文明,譬如古希腊的佐拉丁、古埃及的突尼斯和古印度的婆罗门家庭。

进而,它在17世纪被科学家发展成一门科学。

3. 心理学的目的:心理学的总体目的是研究和解释人类的行为、经历、情绪、思想等心理活动,以及他们在思维、认识、情感、行为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二、心理学常见分支1. 心理学的分支:心理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一般分为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几个大部分。

2.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记忆、注意力、语言理解和决策行为的心理学分支。

这一分支研究的是客观世界中的信息如何形成认知模式,人们是如何获取和处理信息。

3.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成长及其各种心理活动及影响因素的心理学分支,也可以指研究从胎儿到老年人整个人生的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领域。

4.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将心理学的理论思想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它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以及心理过程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作用。

5. 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理论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研究领域的结合形态,它将心理学应用于工业、职业、商业、家政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

6. 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是采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理论的领域,它研究心理现象及心理活动及其在实验环境下变化的规律,是促进心理学前进的主要动力。

7.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也称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物质和精神环境间互动的学科。

社会心理学涉及个体与社会环境关系的方方面面,如社会结构、协作与争斗、社会信仰、分组与偏见等。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领域。

它涉及到人类思维、情感、行为的研究,以及如何理解和解释这些心理过程的方法。

了解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以及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

心理学主要研究的范围包括认知、社会、发展、人格和临床心理学等。

这些领域涉及到很多不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以下是心理学入门的基础知识。

1.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智力的心理过程,涉及到学习、记忆、思维、问题解决和决策等。

这个领域重要的理论包括信息加工理论和认知模型。

2.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在社交环境中的思维和行为,包括观点形成、归因、群体、态度和互动等。

这个领域的重要理论包括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影响力理论。

3.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变化和成长,包括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

这个领域的重要理论包括爱因斯坦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理论。

4.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研究人的特质、性格和行为模式,解释为什么人们有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个性特点。

这个领域的重要理论包括五大人格特质理论和佩里的个体形象理论。

5. 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研究和诊断心理障碍,以及提供心理治疗和干预的方法。

这个领域最著名的理论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贝克的认知行为疗法。

除了以上提到的主要领域,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和理论。

1. 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是指我们主观地感知和体验的思维和情感过程。

无意识是指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心理过程,但它们仍然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2. 权威性和顺从:权威性是指个人或团体具有的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

顺从是指个人受权威性影响而服从或遵守指令的行为。

3.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如何获得新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习对行为和思维的影响。

它包括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和观察学习等理论。

4. 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人们在遇到与自己信念和态度相悖的信息时会感到紧张和不舒服,需要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来解决这种不适。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是一门广泛的交叉学科,研究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内在机制、发展规律以及外在因素对思想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它是一门综合科学,结合了生物学、神经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不
仅可以用来解释个体心理和行为问题,还可以研究人类群体的特点和
规律。

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1、感觉过程:感觉是指受体机构对外界刺激的灵敏反应,是信
息的传入过程。

它包括感官输入、信息处理和抑制等三个步骤。

2、注意过程:注意是指个体从外界环境中搜集信息,将其转换为
内心有效信息的过程,是个体从外部事件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也是心
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3、记忆过程:记忆是指对经历的事实、情况或事件的保存,以便
进行回想、思考或再利用的过程,是瞬时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的统称,是实现智能的基本过程。

4、思维过程:思维是指有规律地利用已有信息处理、推理和判断
的活动,是一种抽象推理的过程,它包括概念形成、分类、逻辑推理
以及抽象思维等多种形式。

5、情绪过程:情绪是指个体在内心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
又叫心情。

它受外在刺激的影响,具有自发性、强度不稳定、变化多
样的特点。

6、行为过程:行为是指人及其他动物依据环境刺激而采取的主观
行动,它是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行为可以有规律地分类:反射、运动、反应、活动、表现等。

心理学基础知识(基础心理学)

心理学基础知识(基础心理学)
心理咨询的过程包括: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咨询评估、制定咨询计划、实施咨询干 预和结束咨询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需要运用各种心理咨询技术和方法,如 倾听、共情、提问、指导等,来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并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
THANKS
感谢观看
情绪的分类
根据情绪的性质和强度,可以将其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根据情绪持续的时间,可以将其分为短暂情绪和长期情绪;根 据情绪的表达方式,可以将其分为外显情绪和内隐情绪。
情绪的理论与生理机制
情绪的理论
情绪的理论包括詹姆斯-兰格理论、坎农-巴德理论和沙赫特-辛格理论等。这些 理论试图解释情绪的生理机制和心理过程。
05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
心理发展的定义与阶段
定义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历程中所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志 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阶段
心理发展可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等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 定的心理发展任务和特点。
心理发展的理论与影响因素
情绪的生理机制
情绪的生理机制涉及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例如,当人们 感到恐惧时,自主神经系统会引发“战斗或逃跑”反应,如心跳加速、呼吸急 促等。
动机的定义与分类
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在力量,它引导人们朝着特定的目标努力,以满足自身的 需要。
动机的分类
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将其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根据动机的性质,可以将其 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持续时间,可以将其分为近景性动机和 远景性动机。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01
02
03
04
观察法
通过直接观察被研究者的行为 表现,记录并分析其心理活动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通过实证研究来探索人类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规律。

心理学包括多个子领域,涵盖广泛的研究内容,如认知、情绪、发展、社会等。

二、心理学的历史
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19世纪。

最早的心理学实验是由德国心理学家
威廉·旦特进行的。

从最初的结构主义到后来的功能主义、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各种学派相继兴起,为心理学的发展贡献了重要思想和方法。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多样,包括实验法、问卷调查、观察法、案例研究等。

实验法
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因果关系,而问卷调查则用于获取被试者主观感受和看法。

不同的研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问题和目的。

四、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心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基本概念,如意识、注意、记忆、学习、情绪等。

这些
概念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探究其内在机制和规律。

五、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还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如临床心理学、教育
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等。

心理学应用于医疗、教育、管理等领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解决心理问题。

六、心理学的未来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化,心理学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未来,心理
学将更加关注个体差异、跨文化研究,探索心理健康、幸福等议题,为促进人类心理健康和社会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以上是对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的简要介绍,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
学学科,深入了解心理学知识,对我们理解自己和他人,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心理学基础知识点】一、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通过对个体和群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进行系统观察、实验和分析,揭示人类思维、情感、记忆、认知、行为等方面的规律。

以下是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点。

二、感觉与知觉1. 感觉:感觉是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外界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2. 知觉:知觉是基于感觉信息的加工和解释,使我们能够理解和认识到感觉的意义和特征。

三、注意与意识1. 注意:注意是指人们在感知、思考和行为中选择和集中精力的一种心理过程。

注意力可以分为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两种形式。

2. 意识:意识是人们对外界和内界信息的知觉和理解。

它是人们主观体验和自我意识的基础。

四、学习与记忆1. 学习: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和实践获取新知识、技能或观念的过程。

学习有多种形式,包括条件反射、经典条件作用和观察学习等。

2. 记忆:记忆是指人们在学习和经历中所获得并保存的信息,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

五、思维与智力1. 思维:思维是人们对事物进行认识和推理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等。

2. 智力:智力是指人们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智力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来评估,如智商测验和心理年龄等。

六、情感与动机1. 情感:情感是人类情绪体验的一种主观感受,包括愉快、悲伤、愤怒、恐惧等。

情感对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2. 动机:动机是人们追寻满足和避免负面体验的内在驱动力。

常见的动机包括生理需求、社会需求和成就需求等。

七、人格与性格1. 人格:人格是个体特质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致性。

人格特征包括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等。

2. 性格:性格是指个体在情绪、态度和行为上的稳定模式,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塑造。

常见的性格理论有五大人格特质理论和Myers-Briggs性格类型指标等。

八、心理障碍与治疗1. 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人们在思维、情感、行为和社交等方面出现异常的心理状态。

心理学基础知识归纳

心理学基础知识归纳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一、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二、人的心理本质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三、心理学发展史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神经元。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

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结构、反馈的概念。

植物神经系统又称自主神经系统,这个概念和后面的诸多章节有密切联系,所以必须搞清楚。

植物神经系统是外周传出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能调节内脏和血管平滑差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

它受大脑的支配,但有较多的独立性,特别是具有不受意志支配的自主活动,主要分布在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中。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第三节感觉和知觉一、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现象三、各种感觉痛觉既是内部感觉也是外部感觉。

痛觉最难以适应,但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

四、知觉概述知觉四个特性:五、知觉的种类六、记忆及记忆进程第四节思维、言语及想象一、思维、言语及想象的概念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第五节意识与注意一、意识概述二、注意概述注意的分类注意的特征第六节需要与动机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第七节情绪、情感和意志二、意志第八节能力与人格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三、人格理论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一、研究对象和范围二、社会心理学简史三、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一、社会化二、社会角色及理论三、自我、身份、自尊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二、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三、归因四、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第四节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一、五种社会动机二、社交情绪第五节态度二、态度的转变态度转变理论第六节沟通与人际关系一、沟通的结构与功能二、体语沟通三、人际关系、人际吸引、人际互动和社会影响四、爱情、婚姻和家庭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第一节概述二、心理发展的动因三、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四、皮亚杰的发展理论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第二期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第六节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第八节老年期的心理发展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一、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的关系二、发展简史三、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四、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五、常见感知障碍的症状六、常见思维形式障碍。

心理学基础知识大全

心理学基础知识大全

第一章基础知识概述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理解:1,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在头脑内部,对于这种头脑内部的活动我们无法直接观察或度量。

但是心理活动总是由外部引起并且由外部行为表现的,人们外显的行为表现是受内隐的心理活动支配和调节的。

通过对行为的观察,我们是可以实现对内部心理活动的了解的);2,心理学要研究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心理活动在行为中产生,又在行为中得到表现和发展。

二者之间的联系是按一定的活动规律进行的)。

总之,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自从l879年德国学者冯特(W.Wundt,1832~1920)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使之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的。

衡量某一学科是否属于科学范畴,主要看其运用的是否科学的方法,并且是否达到了几个重要标准。

科学的方法主要包括:系统观察和直接实验,重要的标准包括:1、客观性--对信息的选取是取决于信息本身而非研究者的个人偏好;2、准确性--尽可能准确和精确的搜集信息;3、可检验性--任何结论都是在多次的检验之后得出的,排除了所有的不一致性。

从科学的分类上讲,心理学有它的独特性。

因为心理活动在头脑中产生,必然受生物学规律的支配;同时人是物种发展中最高等的社会性生物,一切活动又都不能摆脱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具有社会科学性质。

所以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什么是意识?什么是前意识?什么是潜意识?.记忆等。

就能意觉察到的,可能在梦、口误、诙谐中泄露其部分。

也可以通过精神分析学等技术发现。

出版社)所引用的资料定义,这两者存在区别但也有相同处。

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少人初次听到“心理学”一词,往往好奇地认为“学了心理学就能知道别人心里想的是什么,就可以猜测别人的心理”,把心理学看成玄虚奥妙,深不可测的学问,这是由于不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学科性质所引起的误会;有的人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往往又把心理学与相面、测字、算命、看手相等迷信、巫术联系在一起,甚至有的人曾诬蔑心理学是“伪科学”,并把它列为“禁区”,这些是对心理学的错误理解和歪曲。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魏特海墨等的完形心理学、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西蒙等的认知心理学以及神经心理学的各种研究与发展.●感知与注意一感觉1、什么是感觉:人脑在客观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个别属性的反映.2、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五种: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内部感觉: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二知觉1、什么是知觉:人脑在客观事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整体属性的反映.2、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应.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运动知觉: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动行觉和自主运动知觉.错觉:指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3、知觉的基本特性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2整体性: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志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4恒常性:在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4、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三注意1、注意概述1什么是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3注意的功能选择,整合,维持,调节2、注意的种类:3、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在一瞬间内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2注意的稳定性:人把注意力指向和集中在某一事物上的特性.3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和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4注意转移: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3、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记忆一记忆及其类型1、什么是记忆: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反映的心理过程.2、记忆的基本过程:由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组成.相当于认知心理学的编码、存储、提取.3、记忆的主要类型1记忆对象分类①形象记忆;②逻辑记忆;③情绪记忆;④动作记忆.2记忆阶段分类①瞬时记忆;②短时记忆;③长时记忆.4、记忆表象1什么是表象:人脑中已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2表象与后象的关系:一是直接还是间接,二是有无意识,三是时间的长短. 3记忆表象的特点①直观形象性;②形象概括性;③模糊片断性;④个别差异性.二记忆系统三遗忘1、什么是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回忆或再认,或错误的回忆或再认.2、遗忘的种类①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②主动遗忘与被动遗忘.3、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不均匀,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四提高记忆能力,促进知识巩固1、良好记忆品质的特点敏感性:指识记的快慢;持久性:指记忆中内容保持的时间的长短;准确性:指能准确地提取记忆中的材料;准备性:指记忆内容的巩固程度,即提取利用的难易.2、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有目的才会有动力,才会有责任感和主动性.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研究表明,意义记忆的材料保时间长,利用提取快,受干扰少.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精加工的材料组织得好,提取的线索多,利用也更容易.4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利用组织化就记得牢,有系统.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研究表明有语义编码又有形象编码的材料易记忆.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这是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的规律来进行复习.合理分配时间,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复习方法要多样化.●思维一思维及其类型1、什么是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2、思维的特点间接性、概括性3、思维的类型1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分析思维、直觉思维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集中求同思维、发散求异思维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二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1、思维的过程1分析和综合2比较3抽象与概括4系统化与具体化2、思维的基本形式1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 2判断3推理3、科学概念的掌握1合理利用日常概念2充分利用感性经验3注意“变式”的使用4词和感性材料的结合5正确给概念下定义6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概念7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三问题解决解决问题的阶段1提出问题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1问题情景与问题表达方式:空间排列、空间集合、多余信息、心理概念的排列.2联想与原型启发3定势与功能固着: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固着是指只看到其通常的功能,而看不到其他方面的功能.4个体的经验水平:5个体的情绪与动机:倒U曲线图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四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1、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和深刻性2独立性和批判性3逻辑性和严谨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2、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2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3加强言语的训练4发挥定势的作用5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3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4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技能一技能及其特点1、技能的概念:指人在活动中运用有关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形成的稳定而复杂的,并由若干动作组成的、确保某种活动顺利进行的活动方式.2、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学习得来的,区别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知识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运动3、技能的种类1操作技能及其特点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2智力技能及其特点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二操作技能的形成1、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1操作的定向2操作的模仿3操作的整合4操作的熟练:操作的熟练指的是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了高度完善化和自动化.其特点是:动作品质、动作结构、动作控制、动作效能.2、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1练习与技能进步的关系: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练习过程中的高源现象、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技能形成中的个别差异.2有效练习的条件:目的和动机、练习的方法与知识、循序渐进、质与量的关系、时间安排、方式多样化、及时反馈.三智力技能的形成1、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1原型定向:也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的阶段.其教学要求是:了解动作结构、顺序和规定、主体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示范和讲解要明确和准确、对复述的要求.2原型操作:建立感性的动觉映象,它是智力技能开始形成和内化的基础.其教学要求是:把智力活动以展开的方式呈现、注意活动对象的更换、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注意动作与言语相结合.3原型内化:能利用表征进行加工.其教学要求是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注意简缩、能迁移、掌握好转化时机.2、智力技能的培养要求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心理模拟法就是建立与人的心理功能相平衡的物质系统.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③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④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能力一能力及其类型1、什么是能力:人完成某种活动必要的心理条件.它直接影响人活动的效率.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①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②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①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②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3、能力的分类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实际能力与潜在能力.二智力及其测量1、什么是智力:人们顺利地解决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2、智力测验3、智力测验的质量标准信度、效度、标准化.三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1、遗传与营养2、早期经验3、教育与教学4、社会实践5、主观努力四能力的发展变化能力的个别差异1能力类型的差异2能力水平的差异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能力的团体差异1性别差异2职业差异3种族差异●动机一需要与动机1、需要1什么是需要:需要是维持个体和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2需要的种类①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②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动机1什么是动机:是指激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是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推动力量.2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诱因.3动机的功能①启动机能;②维持功能;③导向功能.4动机的分类①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②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③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④内部动机与外在动机.二学习需要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需要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2由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3掌握评分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需要1从直接发生途径考虑,应尽量使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2从间接转化途径考虑,应通过各种活动,满足学生的其他各种需要和要求三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2作业越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作业越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越高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1理论基础:强化理论2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3奖励比惩罚更能激发学习动机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1成就结构理论:合作、竞争、个别化2学习竞赛的积极和消极影响5、正确引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1成败归因理论: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2归因方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6、提供成功经验,增强自我效能1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从事某项工作所具有的能力的主观评价和确信.2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成败经验、对他人的观察、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情绪一情绪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情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2、情绪的分类1基本的情绪分类快乐、悲哀、愤怒、恐惧.2情绪强度和持续时间分类心境、激情、应激.3、情绪的性质1情绪为刺激所引起2情绪是主观意识经验3情绪状态不容易自控4情绪与动机关系密切4、情绪与认知的关系1情绪与认知的联系①认知是产生情绪的前提和基础;②情绪对认知有动力作用.2情绪与认知的区别①认知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情绪则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②认知活动随意性强,情绪活动随意性弱;③情绪比认知活动有更强和鲜明的机体表现.5、情绪的产生与表达1情绪的产生内脏器官活动的变化,脑电和皮肤电变化.2情绪的表达①面部表情;②身段表情与手势;③言语表情.二压力、情绪与健康1、压力的性质与来源1压力的性质:压力是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由生理系统中因对剌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形成的.2压力的来源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2、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1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3设法丰富自己的情绪体验4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5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宽以待人6正确面对和处理负面情绪●人格一人格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模式,它包含了一个人区别另一个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2、人格的特点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3、人格的结构1气质①什么是气质:是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表现.②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③质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关系.神经系统有三个基本特性,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多血质相对活泼型强、平衡、灵活型;胆汁质相对于兴奋型强、不平衡型;粘液质相对于安静型强、平衡、不灵活型;弱型相对于抑郁质.2性格①什么是性格: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此相应的行为方式.②性格与气质的关系联系:两者都属于稳定的人格特征;两者相互影响,气质能影响性格形成的速度并赋予某种色彩,性格能改变气质.区别: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出现较晚;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二人格的形成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环境因素4、儿童早期经验5、自然环境因素●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一心理健康1、什么是健康与心理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完全安好的心态.心理健康;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2、心理健康的标准1心理健康的“自我实现者”标准15条正视现实;接纳自我;言行坦率;热爱事业;独立独处;与环境关系和谐;欣赏日常生活;具有高峰体验;同值关心他人;人际关系深刻;待人民主平等;信守道德标准;富于幽默感;富有创造力;不随波逐流.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①自我意识正确;②人际关系协调;③性别角色分化;④社会适应良好;⑤情绪积极稳定;⑥人格结构完整.3、心理健康的促进1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生理与心理统一,个体与群体协调,理论与实践结合,防治与发展并重.2促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增设心理健康专业机构,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二心理咨询1、心理咨询的实质1什么是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借助语言等媒介,与来访者进行信息交流并建立某种人际关系,帮助来访者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联系与区别①联系:都强调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所遵循的理论、方法与原则一致.②区别: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有心理困惑的正常人,而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有心理疾病的人;心理咨询所遵循的主要是发展与教育模式,而心理治疗所遵循的主要是医疗模式;心理咨询重在预防和促进,心理治疗重在补救和矫正.3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与区别①联系:目的都在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是学校整体工作的组成部分.②区别:工作目标和范围不同;工作方法与手段不同;遵循的理论和原则不同;工作人员的专业方向不同;工作效果的评估标准不同.2、心理咨询的原则、步骤与形式1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①理解支持原则;②保密性原则;③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④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⑤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⑥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2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①建立关系:热情接待,讲明性质与原则,建立初步信任关系;②了解问题:掌握求助者的意图和所存在的心理问题;③分析诊断;认识求助者的问题类型、性质和严重程度,以便选择帮助方法;④帮助指导:与求助者共商对策,以求解决问题并促进发展;⑤结束咨询:讨论下一步的安排,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追踪了解.3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①直接咨询与间接咨询;②个别咨询与小组咨询;③面谈咨询、信函咨询、电话咨询、现场咨询.三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1、性别角色1青少年的性别意识的发展①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与了解;②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③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④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2青少年的异性交往的教育①正确认识青少年的异性交往;②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③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方法:克服羞怯,真实坦诚,留有余地.2、自我意识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教育①全面认识自我;②积极接纳自我;③努力改善自我.3、人际关系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的教育①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互相接纳,社会交换,维护自尊,情境控制;②人际关系的建立: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理解;③人际关系的维护:避免争论,勇于认错,学会批评.4、考试焦虑1考试焦虑的危害降低学习效率,影响考试成绩,形成焦虑性人格.2考试焦虑的成因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3考试焦虑的矫正自信训练,系统脱敏,放松训练.。

107个基础心理学知识

107个基础心理学知识

107个基础心理学知识引言概述: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对于我们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107个基础心理学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正文内容:一、认知心理学知识1.1 感知与知觉- 感知的定义和作用- 知觉的过程和特点- 感知与知觉的关系1.2 学习与记忆- 学习的类型和原理- 记忆的分类和特点- 学习与记忆的关系1.3 思维与解决问题- 思维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思维与解决问题的关系二、发展心理学知识2.1 儿童发展-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儿童情感发展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儿童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和特征2.2 青少年发展- 青少年身体和性别特征的发展- 青少年认知和社会发展的变化-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点2.3 成人发展- 成人生理和认知能力的变化- 成人情感和社会角色的发展- 成人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变化模式三、社会心理学知识3.1 自我与个体行为- 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自尊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自我与个体行为的关系3.2 人际关系与群体行为- 人际关系的类型和特点- 群体行为的原因和特征- 人际关系与群体行为的相互作用3.3 社会认知与社会影响- 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社会影响的类型和机制- 社会认知与社会影响的关系四、临床心理学知识4.1 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 常见精神疾病的分类和症状- 心理障碍的原因和影响- 精神疾病与心理障碍的治疗方法4.2 心理评估与诊断- 心理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心理诊断的准则和流程- 心理评估与诊断的应用范围4.3 心理治疗与干预- 常见心理治疗方法和技术- 心理干预的原则和效果评估- 心理治疗与干预的应用领域五、健康心理学知识5.1 健康与心理状态- 健康的定义和评估指标- 心理状态对健康的影响- 心理干预对健康的作用5.2 应对与适应- 应对策略的类型和效果- 适应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应对与适应的关系5.3 健康促进与预防- 健康促进的原则和方法- 疾病预防的策略和效果- 健康促进与预防的重要性总结:本文从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五个大点阐述了107个基础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基础入门知识知识讲解

心理学基础入门知识知识讲解

心理学基础入门知识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何为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的心理:包括认知、动机、情绪和人格,以及团体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等等。

心理学源于西方哲学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以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心理学起源于西方哲学。

而西方哲学则发展自两千多年的古希腊。

到19世纪末,生物科学的发展让心理学脱离了哲学,并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心理学开始被界定为科学的范畴。

第一次使用Psychologia心理学的英文“Psychology”,有古希腊的“psyche”与“logos”两个词演变而来,意识分别为“灵魂”、“讲述”,连在一起称为“心理阐述心灵”。

1502年,塞尔维亚人马如立克首次用psychology这个词发表讲述大众心理的文章。

这是有记载的心理学这一术语的最早用处。

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公元七世纪,古埃及的一个国王为了证明埃及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

把两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带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供他们吃饭饮水却不允许与他人交流。

国王认为,等孩子长大发出的第一个音节一定是人类祖先的语言。

他希望这个音节属于埃及语言。

事与愿违,孩子们发出的第一个音节与埃及语言根本无关。

国王伤心无比。

这是人类历史上,有记载最早的心理学实验,虽然失败了,但还是说明前人栽探寻人类自己的道路上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

心理学与行为的关系行为异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心理支配着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因此,心理学也成为研究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深受其他学科的影响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心理学分为实验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

实验心理学是受物理学的影响;精神分析学是受医学的影响;社会学影响产生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什么?心理学研究人以及动物的心理现象,它既研究个体心理学业研究团体心理、社会心理。

时刻都在发生的心理活动不论我们自己有没有察觉。

心理活动无时不刻不在发生。

我们每天睁着眼睛的时候,它都切切实实的发生着。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一、定义1、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

2、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动物的、儿童的、变态的心理现象不属于基础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但上述四种心理现象都属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原则1、四个方面:认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需要和动机;情绪、情感和意志(意志是心理对行为的支配);能力和人格。

2、分类: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绪情感、意志。

(知、情、意)。

心理特性包括需要动机、能力、人格。

如下图: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动力(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世界观)心理特性对实践活动的适宜性(能力)人格特征(气质、性格)(P295心理学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原则之一,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指的是知、情、意等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

P296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也是从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方面来分类描述的,包括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意志障碍等)3、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

(速记:观察实验、调查个案)三、人的心理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的本质人的心理(从功能上讲)是脑的机能,(从内容上讲)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是一种主观的现象,但并不是大脑活动的物质产品。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有思维功能,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人的心理也叫思维、意识、精神。

人的心理有主观性、能动性,是脑活动的结果,是客观世界在脑中的反映。

心理反映的形式包括事物的形象、概念、体验、欲望和要求等。

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

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2.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客观现实的反映。

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4.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

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只有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并可以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这一学派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5.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

6.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和马斯洛)提出:心理学家应该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其中,心理学的三大势力: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6.研究心理学三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

7、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

包括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

植物或自主神经分交感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功能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的能量;副交感功能在于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使有机体储备能量,维持有机体的机能平衡。

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密切有关。

8.脑干在颅腔内,与脊髓相连,包括延脑、脑桥和中脑三部分。

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

脑干网状结构调节着脑结构的兴奋性水平,是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

它使有机体在一定刺激作用下,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

9.间脑由丘脑、上/下丘脑和底丘脑构成。

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

(3)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 LTM)
定义: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乃至终身 的记忆。
特点: 保持时间长; 容量很大。
(三)记忆的基本过程: 其三个基本环节为:识记、保持、再认或
回忆。即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
1.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 累经验的过程。
4.联觉: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感 官的感觉和表现称为联觉。最常见的是色 听联觉即听到某种声音时就产生生动鲜明 的彩色形象。
视觉
红色 圆形
感 嗅觉 觉
香味
味觉
甜味
苹果
(一)知觉的概念
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 直接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 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
分类 感觉
知觉
区别 个别
整体
共同点
联系
知觉的基础 对客观事物
的直接反应 感觉的深入
知觉的分类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三)知觉的种类
1.空间知觉:指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 反映。
(1)形状、大小知觉:通过视觉、触摸觉 和动觉协调作用形成。
(2)距离知觉:人对物体远近距离或深度 的知觉。
4.知觉的恒常性
当客观条件 在一定范围内变 化时,知觉映像 在相当程度上仍 然保持其稳定不 变的现象。
课堂练习
以下选项中,涉及到知觉特性的有( ABCDE)A 用白色粉笔在 Nhomakorabea板上写字
选择性
B 窥一斑而知全豹 C 战争时各种伪装的运用 D 坐井观天
理解性 选择性 整体性
E 国旗的颜色在夜晚也能说出是红色
(1)瞬时记忆(sensory memory):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

自生闷气;
增强信心;
4.强行压抑内心的痛苦,过分
再次,要学会认识自己的长
焦虑,是“将眼泪往肚子里咽”
处和短处,要克服回避矛盾
的人
和过分忍耐的缺点
1.缺乏自信心,有不安全感
D 型
2.沉默寡言,待人冷淡 3.性格孤僻,爱独处,不合群 4.情感消极,忧伤,容易烦躁
不安
心脏病
改变离群独处的习惯;多参 加社会活动;多交朋友,培 养兴趣爱好;学会向他人倾 诉。家人的关爱,有助于打 开D型人的心扉,使他们能够 将内心中的恶劣情绪随时排 解和释放。
类 型
特点
1.强烈持久的目标动机 2.处处追求完美的内在倾向 3.强烈持久的追求赞誉与进步 4.连续卷入多项事务,挑战极 A 限压力 型 5.习惯于突击完成工作 6.经常特意地使自己的心理与 身体处于机警状态 过强的时间意识和过强的竞争 意识
顺从、沉默、犹豫、宁静、沉 思、松弛、声音低、节奏慢、 B 缺乏主见、容易相处、不易激 型 动,对于布置给自己的任务, 或他人对自己的要求,能否完 成,从不着急
一、常见的对心理学的误解
1、“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嗎?”
2、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
3、心理学家会给人催眠 4、心理学就是分析的梦 好莱坞电影:希区柯克的《爱德华大夫》 《心靈捕手》《異度空間》《沉默的羔羊》
5、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
6、心理学是骗人的东西
1982年国际科学联合会接收国际心理科学 联合会为其会员协会,肯定了心理学的学术地 位。
三、印象管理及其運用:
試圖控制別人對自己形成某種印象的過程,就是印象管理 (impression management)
1.登門檻效應(the foot-in-the-door effect)(得寸進尺效應) 2.門面效應(the door-in-the-face effect) 3.討好(ingratiation)

心理学基础入门知识

心理学基础入门知识

心理学基础入门知识一、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过程的科学,它涉及到个体的感知、认知、情感、动机、行为、人际关系等方面。

心理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等。

二、心理学的分支1、临床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包括心理治疗和咨询的方法和技术。

2、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胎儿到老年的心理发展过程,包括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

3、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影响的心理学,包括群体行为、社会认知、人际互动等方面。

4、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认知过程和思维过程的心理学,包括知觉、记忆、思维、语言等方面。

三、心理学的基础概念1、感知:是指人类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包括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等。

2、认知:是指人类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和思考,包括记忆、思维、判断、推理等方面。

3、情感:是指人类对自身和周围事物的感受和情绪反应,包括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

4、动机:是指推动人类行为和决策的力量,包括内在动机(如需求、兴趣)和外在动机(如奖励、惩罚)。

5、行为:是指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各种活动和反应,包括身体行为、语言行为、社交行为等。

6、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互动关系,包括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等。

四、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人类行为和思维过程,包括学习策略、学习动机、教学方法等方面。

2、工业/组织心理学:研究工作场所中的人类行为和思维过程,包括员工招聘、培训、评估、激励等方面。

3、社会服务心理学:研究社会服务领域中的人类行为和思维过程,包括心理咨询、社会工作、社区服务等。

4、健康心理学:研究健康领域中的人类行为和思维过程,包括疾病预防、康复、健康促进等方面。

电商基础知识入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和了解电子商务。

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电商基础知识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电商的基本概念、优势、发展历程和常见模式,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电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事件或活动的记忆 (4)语义记忆 以概念、文字及数字符号为内容的记忆 (5)情绪记忆 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和情感为内容
根据记忆的时间长短
(1)瞬时记忆
又称指刺激物停止作用以后,它的映象仍然一瞬 间就消失的记忆,其信息保持的时间约为0.25-2 秒之间。 (2)短时记忆
指一次经验之后,能保持一分钟以内的记忆。 记忆内容:7±2组块
气质 性格 能力
反映人心理活 动的独特性
心理实质
• 心理是脑的功能 • 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 人的心理的主体性
第二节 心理过程
一、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 知识的过程,也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 心理活动。
感觉
1.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 性的反映。
137952485393
(3)长时记忆 指从1分钟至许多年,甚至保持终身的记忆。
重复
感 瞬时
短时
长时
官 记忆
记忆
记忆
消失 遗忘
记忆的过程
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遗忘
• (1)识记 –对学习材料进行编码并存储在记忆系统 根据有无明确的目的分为: 无意识记:没有目的,不需要努力 有意识记:需要通过努力而形成的识记 根据是否理解识记的内容分为: 机械识记:依靠机械地重复而进行的记忆 意义识记:根据材料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 进行识记
(2)保持 –把知识经验保存在头脑中的过程。
(3)再认和回忆 –再认指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确 认。 –回忆指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在头 脑中重现叫做回忆。
指某感觉系统的功能丧失后而由其 他感觉系统的功能来弥补。
盲人敏锐的触觉
1、知觉的概念
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 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 映。
2 知觉的种类
1. 空间知觉—— 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方位 等空间特性的反映。
2. 时间知觉—— 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 映。
3. 运动知觉—— 对物体的静止和运动以及运动速度 等运动特性的反映。
心理过程
定义: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 在一定的时间内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 过程。
• 认知过程 • 情绪与情感过程 • 意志过程
个性
• 也称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个人心 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1.人格倾向性
需要 动机 兴趣 理想 信念 世界观
决定人态度行 为的基本动力
2.人格特征
(3)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或对象在一 定范围内发生变化的时候,而知觉 的映象仍保持不变。
(4) 知觉的理解性
人们在感知 当前事物时, 总是根据已有 的知识经验来 理解
错觉(illusion)
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 主观歪曲的知觉,是不正确的知觉。
这些都是平行线(咖啡墙错觉)
3 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黎明与黄昏》 -木雕艺术家艾契尔1938年
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人们总是有选择 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而把周围的 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这种把知觉对象从背 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2)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有不同的属性并由不同 部分组成,人们总是在过去经验的基 础上,把知觉对象的各个部分、各种 属性结合起来,知觉为一个整体。
3.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
每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并不是任何强度的刺激都能引起感觉。 • 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例:9L
水加入一茶匙糖后有甜感。
• 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并不是刺激量的任何变化都能被人们察觉。
2.感觉的分类
依据引起感觉的来源不同,可将感觉分为两类:外 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客 观事物属性的感觉。 如: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等。 2. 内部感觉——接受有机体内部刺激,反映 身体位置、运动和内脏状态的感觉。 如:内脏觉、运动觉、平衡觉等。
目录 返回
第一节 心理现象与心理实质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
思维、想象、注意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意志行为
需要、动机、兴趣
人格倾向性: 理想、信念 人格
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认知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是
心理过程中的最 重要和最基本的 部分。它是指人 们获得或应用知 识的过程,是情 绪、情感过程和 意志过程的基础。
客观 事物
眼、鼻、 传入神经 耳、皮肤
感觉器官
大脑感觉部位
感觉剥夺实验
1954年,加拿大心 理学家赫布 (D.O.Hebb)、贝克斯 顿(W.H.Bexton)等人 进行。
试验中,被试进入与外界完全隔离的实验室, 安静地躺在舒适的床上,并蒙眼、堵耳、带手套, 吃喝也不用移动手脚,“剥夺”被试的感觉。实验 初期被试还能安静地睡着,随后被试变得焦躁不安 ,全身不适,不耐烦,寻找刺激等。所有被试都感 到无法忍受这样的痛苦。没有人愿意在这样的环境 中生活一周。
这些都是平行线(左氏错觉)
三、记忆
1、概念 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三个基本环节
识记 保持 再认和再现
记忆的种类
• 根据记忆的内容 (1)形象记忆 以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再现的具体形象为
记忆的内容。 (2)运动记忆 以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3)情景记忆 对个体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
•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 激量。例:可乐中加多少糖,口味比现在 感觉甜。
• 差别感受性:对两个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 觉能力。
4. 感觉的特征
(1) 感觉的适应性 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
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就是感觉的适应。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常见的感觉现象——适应现象
凝视着黑点一段时间后,围绕在黑点的灰色 阴影会逐渐收缩。
目录 返回
(2) 感觉对比
同一感觉器官由于接受不同的刺激, 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为同 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万绿丛中一点红
(4) 联觉
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感 官的感觉
红色、橙色、Biblioteka 色--暖色 绿色、兰色、紫色--冷色
(4) 感觉补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