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梳理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行测量时要选定一个统一的、人们公认的标准作为比较的依据,这个选定的标准就是测量单 位。
二、长度测量
1、长度单位: 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 光年、埃——也是长度单位。 2、换算关系: 1 km=103m;1 dm=10-1m;1 cm=10-2m; 1 mm=10-3m;1µm=10-6m;1 nm=10-9m;1 埃=10-10m。 1光年=9.46×1012 km 3、测量长度的工具 刻度尺、卷尺、皮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a 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单位及零刻度线; b 刻度尺要放正,物体的一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c 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d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及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记录单 位。
e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理解要点:使用刻度尺记住这七个字——“选”、“观”、“放”、“看”、“读”、“记”。 5、记住一些常见长度的估值: 硬币的厚度1mm左右,一张纸的厚度70µm,人头发丝的直径70µm 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 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乒乓球的直径40 mm 6、一些特殊长度测量: ①测量一页纸的厚度:取若干页相同厚度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封面除外),压紧后,用最小刻 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张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张 数与页数是不一样的。一张纸有2页。】 ②测量铜丝的直径:铅笔上紧密绕一段细铜丝,用毫米刻度尺测出这一段细铜丝总的长度L,然 后数出铅笔上这段细铜丝的圈数n,则细铜丝的直线为D= L/n. ③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 方法有:卡尺法、滚轮法、化曲为直法等等。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③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 ④读数时视线要 与尺面垂直。 ⑤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⑥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准确值、估读值 和单位。 ⑦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应重点注意的两个问题 (1)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磨损,可用另 一个整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进行测量,读数时,要用后面的刻度减去起始刻度;(2)若物 体边缘正好对准刻度线,应该估读“0” ,这时的“0”是有意义的,记录数据时要进行记录。 (4)长度的估测 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估测长度。估测长度的方法很多,可以用目测,还可以用身体的 某部分或身边的某物品作为“尺”去测量。怎样使估测结果更准确,更接近物体的真实长度 呢? ①要弄清自己使用的“尺”的长度是多少。如: “一步”有多长、“一拃”有多长。并 经常用标准刻度尺测量,看它们的长度改变了没有。 ②经常想一想、画一画、比一比、测一测 1 mm、1 cm、1 dm、1 m 等有多长。加强对标 准长度的感性认识,以提高估测的准确性。 ③应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大致长度。如:人的身高大约 1~2 米,铅笔的长度大约十几 厘米等。 3、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秒表、电子表、钟表等。 (2)估测时间:借助自然现象或身边的物体进行估测。例如:借助太阳的位置估测时 间,借助“脉搏”估测时间等。
(3)秒表的读数方法:①掌握按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练习使秒表启动、停止和回零。② 认清大表盘指针运动一周所表示的时间及分度值和小表盘指针运动一周所表示的时间及分 度值。如图所示的秒表:大表盘指针运动一周所表示的时间是 60 s,分度值是 0.2 s。小表 盘指针运动一周所表示的时间是 30 min,分度值是 1 min。③秒表的最后读数为小表盘读数 与大表盘读数之和。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称
学习内容:1,知道什么是国际单位;2,知道国际
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他单位的关
系;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教材分析
重点: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2,单位的换
算和特殊测量
难点:1,单位的换算;2,刻度尺的使用
学生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并能正确的读出物体 教学目标
的长度
掌握情况:在小学学过部分单位,学生的课堂行为
学生学习能 与习惯:习惯老师直接给答案,不想思考;合作学习氛
力分析 围:良好;学生认知障碍:刻度尺的读数不知道什么是
估读值
教学策略选
在长度的测量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测量铅
择与设计 笔,课本的长度
线,分度值。才能在使用刻度尺时便于直接读数,否则 述
在后续的书写读数时无法直观的读数,同时也不能理解
什么是估读值。所以在讲解刻度尺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是
非常有必要的。
本课中做关注的学习过程是刻度尺的操作和读数,
教学过程 在刻度尺的使用上指导它用刻度尺从 0 刻度线对齐有
刻度先的一边紧贴并平行被测边平行进行测量。读数时
准确读出的加估读。要注意单位的书写。
在课堂讲学时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学时多让
学生动脑动手,老师少讲一点。在讲述刻度尺的时候一
定要让学生理解刻度尺的 4 要素,单位,量程,零刻度 课例研究综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测量长度和时间
第2节测量长度和时间要点精讲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要记住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单位换算列式时,应保持数值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
在把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时,不要把应该用分数表示的进率,错误地用倍数来表示。
以下是正确的换算示例:2.使用前,要对测量工具进行观察和认识(1)选用应由所需达到的准确程度去选择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由被测物的最大测量长度去选择刻度尺的量程。
例如,在安装门窗玻璃时进行测量,准确度要求较高,长度一般只有几十厘米,因此要选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米尺;而测量教室的长和宽时,准确度要求不高,长度较大,选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且量程较大的卷尺较合适。
(2)观察①零刻度线的位置:这是测量的起始刻度,有的刻度尺零刻度线不一定在它的边缘。
若尺的刻度线已磨损,测量时可使待测物体一端对准某一刻度线,看物体末端所对刻度值,末端所对刻度值减去初始端所对刻度值就等于待测物体的长度。
②量程:就是刻度尺一次能测出的最大长度。
③最小刻度值:是指刻度尺两个相邻刻线之间所代表的长度。
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了测量的准确程度,如果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毫米,测量时就只能准确到。
3.正确使用刻度尺(1)会认:要能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线的位置,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会放:要求把刻度尺放正,并使尺上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物体。
(3)会看:看刻度尺的示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刻度尺。
(4)会读:除读出准确值以外,还要有一位估计数字,即要估读到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5)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要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组成。
4.减小误差的方法误差的产生跟测量工具和测量的人有关系,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有:(1)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2)改进测量的方法;(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二.时间的测量1.计时工具(1)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
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初中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初中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长久以来,上课、编制教案、辅导学生、业务学习是中小学教师日常职业生活的重要内容。
今天店铺就与大家分享:初中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设计:【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
知道测量有误差。
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1.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物体的尺度和时间段有大致的了解,对长度和时间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养成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长度的单位、长度的测量。
2.2 教学难点测量长度单位概念的具体化和测量中的读数。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6.1 引入新课【师】看下图,同学们觉得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生】不一样大。
【师】凭感觉看,是不一样大,那么大家拿出手头的尺子或者选择一根绳子作为参照物,来测量测量两个圆的大小。
【生】两个圆原来是一样大的。
6.2 新知介绍一、长度的单位【师】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长度的单位——米,也学习了米的相关进率。
下面我们来总结: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长度单位还有千米(符号为km)、分米(符号为dm)、厘米(符号为cm)、毫米(符号为mm)、微米(符号为μm)、纳米(符号为nm)。
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为:1km=1000m=103m;1dm=0.1m=10-1m;25px=0.01m=10-2m;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师】下面是小亮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请指出他在换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的算式。
初中物理《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教学设计_人教版
初中物理《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教学设计_人教版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共2课时)第一课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他单位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2.体验长度的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重点】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2.单位的换算.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知识点一长度的单位【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0-11,完成以下问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 m;时间的主单位是秒,符号是s.2.1 km=1 000 m 1 m=10 dm 1 dm=10 cm1 cm=10 mm 1 mm=1 000 μm1 μm=1 000 nm知识点二长度的测量【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1-13,完成以下问题:1.人的直觉有时不可靠,要对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使用测量工具.2.长度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常用测长度的工具有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学生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测量长度选择适当的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平行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合作探究】探究一使用前观察及使用方法1.测量前要做到哪三观察?答:(1)观察零刻度线,如已磨损应从其他整刻度量起.(2)观察刻度尺的量程(测量范围).测量时一般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物体的实际长度,则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但这样会产生较大的误差.(3)观察分度值,即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分度值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2.如何使用刻度尺?答: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甲乙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丙丁(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 mm,其中69 mm是准确值,0.5 mm是估读值.(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图中木块长度为2.77 cm.3.请各小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宽、厚,并交流测量方法,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长( cm)宽( cm)厚( cm)探究二如何较准确的测出一元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丝的直径?答:(1)测量硬币的直径.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方法1(卡尺法):如左图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右图所示,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方法2(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π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π.方法3(替换法):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d,即为硬币的直径.方法4(化曲为直法):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根据公式d=L/π求出硬币的直径.(2)测量一页纸的厚度,探究:纸的厚度约为10-4 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的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3)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数字+单位.【教师点拨】1.测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一贴二平三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任选一整数刻度线为“测量零点”.3.长度测量结果要估读一位且只能估读一位,若被测长度的终端恰好对准某一刻度线,应估读“0”.【跟进训练】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①曲线;②规则(圆).测量方法:①直接用卷尺测量;②化曲为直:用细线绕碗口一周再拉直测量;③利用圆周公式C=2πr=πd:两把三角板一把刻度尺夹紧碗口即可量出直径或用纸将碗口的圆描下,再将纸上的圆对折即可测出直径或利用几何方法(有多种方法)找到直径来测量.2.我国第一条高铁线——武广高铁,如何知道这条铁路的总长度呢?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距离太大,难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测量方法:①上网查找;②借助地图间接测量.说明:上述两个问题先分析特点,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一一评价.鼓励学生多找方法,并尽量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知识点三时间的测量【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3-14,完成以下问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 min和h.2.1 min=60 s 1h=60 min=3 600 s3.为了较方便的测量时间间隔,我们经常用停表测量时间.此外,测量时间的工具有:日晷、沙漏、石英钟、机械钟、电子钟、停表等.【合作探究】探究三时间的估测活动:(集体活动):估测1分钟的时间长度.(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若认为1 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 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答:从活动中发现时间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探究四(2人一组):停表的使用.(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对停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讲解,然后教师喊口令,学生按停表计时,请同学相互帮助,掌握停表的使用方法.) 答:(1)调:先进行调节,按下复位键,使秒针指在“30”处.(2)按:按动转柄按钮开始计时.(3)停:再次按动转柄按钮,计时结束,这时秒针会停在最后计时处.(4)读:读出停表上分针和秒针所对应的时间值,相加即为测量值.1.长度的测量(1)常用测量工具.(2)长度单位.2.时间的测量(1)常用测量工具.(2)时间单位.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误差【知识与技能】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过程与方法】1.体验测量过程中造成误差的客观原因.2.体验测量过程中造成错误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重点】1.造成误差的客观原因.2.减小误差的方法.【难点】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识点误差【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4,完成以下问题: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合作探究】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答: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答: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3.错误与误差有何不同?答: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教师点拨】1.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跟进训练】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且使测量结果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择是( D )A.刻度尺仔细测量硬币的厚度B.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角硬币的厚度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2.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3.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完成本课对应训练.课题§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标与教材分析课标: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总结及习题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国际单位;2. 会正确使用相关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3.知道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4. 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要点梳理】要点一、长度的测量人的直觉并不可靠,要得到准确的长度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
要点诠释: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①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②单位符号及换算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000m=103m1m=10dm=100cm=1000mm=103mm1mm=103μm1μm ==103nm2.测量工具:①刻度尺(最常用);②精密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②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③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④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要点二、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长度,需要采用特殊方法。
要点诠释: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2.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3.滚轮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4.截取法(化整为零):被测物体的长度很大时,可先测出其中一小段,然后找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算出物体的总长度。
八年级物理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含答案)
第一讲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用刻度尺测长度,用停表测时间,掌握不同工具测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2.通过比较实验测量的数据,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3.能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掌握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长度的测量。
2.难点:刻度尺的读数、停表读数。
思维导图本讲知识点梳理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的换算关系如下:1 km=103 m 1 dm=10-1 m1 cm=10-2 m 1 mm=10-3 m1 μm=10-6 m 1 nm=10-9 m1m=10dm=100cm=103mm=106um=109nm注意点:1、在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时的正确步骤是:数值不变,乘以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写为目标单位。
可简记为“数不变、单位换,乘进率,进行算”。
进行换算后,准确程度不能改变,如 10 cm = 0.1m的写法是错误的,应写成 10 cm = 0.10m。
例1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2.5×105 nm= 2.5×10-2cm= 2.5×10-4m= 2.5×10-7km。
(2)5.23×105km= 5.23×109dm= 5.23×1014μm= 5.23×1017nm。
练习题1、8.1×10-8 m= 8.1×10-5mm= 8.1×10-2μm。
2、小明用刻度尺测得一支水性笔的长度为15.10,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A)A.cmB.kmC.mD.mm2、长度的测量工具(1)常用的测量工具: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如直尺、卷尺、三角尺、皮尺等。
最新人教版物理初中八年级上册《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精品教学课件
知识点四 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秒,符号是s。 2.常用单位:
小时 分钟 天 年 h min d Y
毫秒 ms
微秒 μs
知识点四 1 s=103 ms 1 s=106 μs
1 ms=10-3 s 1 μs =10-6 s
知识点一 长度的单位
4.生活中常见的长度
学生用的课桌的高度 ≈ 80cm 一层楼的高度 ≈ 3m 一支2B铅笔的长度 ≈ 1.75dm = 17.5cm 一张纸的厚度 ≈ 0.1mm
知识点一 长度的单位
例1 (1)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8.2μm,
合_8_._2_×__1__0_-6_m=_8_._2_×__1__0_-4_cm =_8_._2_×__1__0_-3_mm =_8__2_0_0__nm。 (2)一个正常发育的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_c_m__(填单位)。 (3)一个甲型H7N9流感病毒分子的直径约为9×10-8m=__9_0__nm。
导入新课
上、下哪根小棒长? AB长还是CD长?
知识点一 长度的单位
1.长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米,符号是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 微米(μm)、纳米(nm)。
知识点一 长度的单位
2.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知识点二 长度的测量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
知识点二 长度的测量
学生用尺
软尺
卷尺 皮尺
知识点二 长度的测量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测距仪
知识点二 长度的测量 观察刻度尺 量程
0 cm 1 2 3 4 5 6 7 8
八年级初中物理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沪科版)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一、名称解释:1、测量单位: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
(这个测量标准就是测量单位)2、国际单位制: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将国际单位制的单位作为本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国际单位制的单位也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二、长度的单位及换算注意: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
三、时间的单位及换算注意: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
四、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刻度尺2、刻度尺的认识:①零刻度线:刻度尺最左端是零刻度线②单位:上图刻度尺的单位是“cm”,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一大格是1cm。
③量程:刻度尺能够测量的范围,上图刻度尺的量程是0—10cm 注意量程是一个范围④分度值: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上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选择合适的量程和分度值②零刻度线或某整刻度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要放正;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④记录读数,读数时注意要估读。
此图测量值为: 3.95cm解析:五、时间的测量1、测量工具:机械停表2、机械停表的构造:机械停表的正面由一个大表盘和一个小表盘组成,小表盘是分针,一圈是15分钟,大表盘是秒针,一圈是30秒。
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半格。
3、机械停表的读数:①小表盘示数+大表盘示数②先读小表盘,再读大表盘,小表盘的指针未过半个线,大表盘读前半分钟,小表盘的指针过了半格线,大表盘读后半分钟。
③不需要估读,指针靠近哪条读哪条。
六、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偏差。
注意: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可消除,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
2、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3、减小误差的方法:①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②改进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6张PPT)
主讲人:
想想议议
1. 中心的两个圆哪个的面积大? 2. 中间的线段长度相同吗? 3. 人们的感觉总是可靠的吗?
一、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 米 (m)
2.常用单位: 千米 (km) 厘米 (cm) 微米 (µm)
分米 (dm) 毫米 (mm) 纳米( nm)
3.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7 8 9 10
√
(3)看: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
×
×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4)读: 读数时,要估读到 分度值 的下一位.
2.78cm
分度值
;
物体长度
.
分度值
;
物体长度
.
思考
三个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为什么测出三种结果?什么原因?
(5)记录: 读数 = 准确值 + 估读值 + 单位。
32 dm= ________ mm= __________ mm
4、常见物体的估测:
中学生身高大约15.7
.
粉笔盒高度大约为8
.
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
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______.
5、拓展
◇中国传统单位到目前还用有:寸、尺、丈等 1丈 = 10尺 = 100寸 ;1丈约为3.33米;1尺 = 0.333米; 1公里 = 1千米 1里 = 500米 我国规定,1海里等于1.852公里.各国海里标准不同 ◇欧美各国还有:英里、英尺、英寸等 1英尺 = 0.305米 1 英里 = 5280 英尺 = 63360 英寸 = 1609.344 米
1 h = ________s
初中物理知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初中物理知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1:长度单位1. 国际单位:米(m)2. 常用的长度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 mm)微米(μm)纳米(nm)…3. 单位换算1km=1000m=103m,1m=10dm=100cm=1000mm(=103mm)=106μm=109nm4.光年:天文学中测量天体间距离的单位,指光在真空中直线传播一年。
(注意: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365x24x60x60x3x108m=9.46x1015m)知识点2:长度的测量1.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千分尺等。
常用的测量工具是秤。
2. 认识刻度尺注意事项:a. 零刻度线:刻度尺的起始刻度。
b. 分度值:两条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c. 测量范围(量程):从零刻度线到这把刻度尺的最后一条刻度线的距离。
3.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a. 会选:先估算被测物体的长度和精确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b. 会认: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确定零刻度线的位置及是否磨损。
c. 会放:刻度尺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
d. 会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e. 会记:记录的数据要有数值和单位。
4. 部分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a. 累积法:多用于测量细微物体的直径和厚度,公式为l=l 总/n(n为数量)。
如:测一张纸的厚度b. 化曲为直法:用于测曲线的长度。
用无弹性的棉线与待测曲线重合,用刻度尺测量出棉线的长度即可。
如:测蚊香的长度c. 滚轮法:多用于测量较长曲线的长度。
先测出某圆的周长,让圆在待测曲线上滚动,记下圈数,用圆周长乘以圈数即可,如:测量操场的周长d. 组合法:当刻度尺无法贴近待测物体的长度时,用直尺和三角板组合可测出圆形或球形的直径。
如:测硬币的直径知识点三:时间的测量1. 时间单位a.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其他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
初中物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中的长度和时间测量是实验物理学的基础,也是实验过程中最基本的测量内容之一、下面是初中物理中关于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长度的基本概念和单位:1.长度是物体其中一方向上的延伸尺寸,用来表示物体的大小。
2.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m)、厘米(cm)、毫米(mm)、千米(km)等。
平时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和米。
二、长度的测量工具和方法:1.标尺:用来快速测量比较短的长度。
2.卷尺:用于较长长度的测量。
3.游标卡尺:用来测量比较小的长度,如粗线径、薄片厚度等。
4.两点法:用尺量取样线的两个端点之间的直接距离。
5.一点法:用尺量取样线终点到一个固定点的直接距离。
6.对冲目测法:用目测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时间的基本概念和单位:1.时间是现象变化的先后顺序,用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快慢。
2.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秒(s)、分钟(min)、小时(h)、天(d)等。
平时生活中常见的时间单位有秒和分钟。
四、时间的测量工具和方法:1.秒表:用于测量较短时间,可精确到0.01秒。
2.钟表:用于测量较长时间,可精确到秒或分钟。
3.光电门:利用物体通过或离开光电门时的光信号来测量时间。
五、长度和时间的换算:1.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米(m)= 100厘米(cm)= 1000毫米(mm)。
2.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小时(h)= 60分钟(min)= 3600秒(s)。
六、误差与精度:1.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误差可以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是由于测量环境和操作条件的不稳定性引起的,其大小不能确定。
3.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固有的缺陷和仪器读数不准确引起的,其大小可以确定。
4.精度是对一系列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度量,精度越高,表示测量结果越接近真实值。
七、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1.有效数字指的是一个测量值中可靠表示的数字,它包括确定数字和不确定数字。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初中物理-详细讲义
课题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2.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3.能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重点、难点长度的单位;长度的测量;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教学内容一、知识点梳理复习:(一)长度的单位要测量长度,首先要定出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SI)(自己阅读课本P15了解)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 ;此外还规定了一些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用符号s来表示。
常用的单位还有分钟(min)、小时(h)*1天= 小时, 2h= min, 15min= s 。
(二)长度的测量1.常见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刻度尺、卷尺、三角尺等。
如测量要求更精确的,则需选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2.测量长度最常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在使用刻度尺前,首先应明确以下三个问题:①零刻度线,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②量程,它的测量范围是多少;③分度值,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
3.正确使用:一选、二放、三看、四读、五记注意:读数时,除准确独处分度值的数字(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估读值)。
如4.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平移法、化曲为直、化直为曲、化整为零、测多算少、化暗为明(三)时间的测量1.测量时间的工具: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计时仪器来测量时间;在现代生活中,我们通常用钟、表来测量时间,常用的钟表有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手表等。
2. 停表、1、结构:A──启动、停止按钮;B──回零按钮; C──分种刻度:读取整分钟数(包括半分钟);D──秒钟刻度(读取秒数)2、使用方法使用前:上紧发条。
使用时:分为开始、停止、秒表清零三步:第一步:按压启动按钮,表启动,开始记时,指针开始走动;第二步:再次按下该按钮,秒表指针停止转动,停止记时,指针停止走动,读出时间,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与所读刻度;第三步:按压回零按钮,分针与秒针都归零,指针复位。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课题sect;2-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型新授课标与教材分析课标: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包括测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活动三个小节。
主要内容为长度的估测、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间的估测,用停表或手表测时间等;并通过信息窗、交流与讨论等栏目介绍测量的方法及测量的误差。
重点:1.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的换算。
2. 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 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难点:1.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2. 长度和时间的估测和间接测量。
3.误差的产生。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和初一已经学习过刻度尺的使用、长度与时间的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这些知识对于学习本节知识非常有帮助。
但是,学生并不一定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时间;不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因此,本节重点是学习刻度尺使用,如何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实践,学习测量长度、时间的基本技能。
2. 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2、通过对物体长度的估测掌握估计长度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并通过信息窗、交流与讨论等栏目介绍测量的方法及测量的误差;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与媒体讲授法、实验探究法、阅读法、讨论与交流。
游标卡尺、刻度尺、细铜丝(直径0.6毫米、长30厘米左右)、铅笔、硬币、书本、长方体木块、透明三角板、停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复备导入新课:学生观察下面的图,判断图中两条线段的长度是否相等。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时候,人们是如何计时的呢 [生]我认为是用太阳或影子计时的.因为我见过老
家农村的老奶奶决定干活或做饭都不看表,而是看“日 头”或看院子里墙的影子.古代人没有表,可能和她们 一样.
[生]古代人用“燃香”来计时,我听老人们说过 “一炷香的功夫”,指的就是烧完一根香的时间.在古 装电视剧里也看见过用“火”计时间.
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
教学策略选
本节教学重点 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择与设计
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本节教学难点 1、单位的换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鉴于本节的教学难点、重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演示法、观察法、实验与讨论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中,同学们一起讨论了运动的快慢,如
说说都有些什么样的尺子吗 [生]直尺、三角板、卷尺. [生]裁缝用的皮尺、木匠用的折尺…… [师]还有在精确测量或特殊测量时常用的游标卡
尺、千分尺(也叫螺旋测微器). (教师可以在列举尺子的过程中.将这些尺子一一
展示给学生,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 [师]同学们谁还知道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尺,
用来估测长度人体哪些部位的长度具有特殊的关系 [生]人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伸开手掌,
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教学过程
[生]通过比较运动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来比较物体
运动的快慢.
[师]如何知道物体速度的大小呢
[生]通过测量运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经过的路程
来测量速度.
[师]时间和路程用什么测量,如何测量呢 二、新课教学 [生]用表来测时间,用尺子来测长度. 1.时间的测量 [想想议议] [师]同学们了解的表都有哪些你认为古代人和现 代人测量时间的方法一样吗 [生]现在的表的种类很多,如钟表、手表、怀表、 小闹钟等. [生]也可将表分为石英表、机械表、电子表等. [师]大家都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生]他们的分类标准不一样,但是都可以. [生]手表、钟表、闹钟都是平时生活中计时用的.还 有一种表是在运动会上跑步计时时才用的.叫秒表或停 表. [师]按照使用人群的不同,我们还可以将表分成儿 童用的卡通表、盲人用的盲人表和成人用的各种表:按 照安装位置的不同,还能将表分成吊钟、座钟、落地钟 等等.同学们说可以吗 [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表实在是太多 了,不论将它们分成多少种、划为多少类,它们都是现 代人的计时工具.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在古代还没有表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三环:自学展示反馈本章是初中物理学的开始,介绍了自然界最普遍、最简单的运动——机械运动.本章的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速度的测量.本章共有4节:1.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讲述了长度的单位、长度的测量、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时间的测量、误差.在物理学中要对有关现象做定量研究,就需要进行测量.所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是他们学习物理所必备的.2.第2节“运动的描述”,介绍了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第3节“运动的快慢”,介绍了运动快慢的比较,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的意义.本节首先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并通过路程和时间来计算速度,然后指出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并介绍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4.第4节“速度的测量”,是实验探究课,介绍了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本章教材的设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首先学习了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这也是其他测量的基础.接着介绍了运动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一些基本概念和运动的规律.初中物理中速度的计算公式的含义跟小学数学对它的解释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强调速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学生要了解进行物理计算的规范要求.【教学目标】1.在物理观念方面:知道机械运动,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能将机械运动的相对性、速度等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联系起来.2.在科学思维方面:知道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物理模型;能运用运动的相对性、速度等概念分析机械运动问题,能有依据地说出自己的看法.3.在科学探究方面:能完成“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秒表测量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等实验;能收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具有合作意识.4.在科学态度与责任方面:知道从物理学视角描述运动是人类描述运动的方式之一;具有探索身边物理现象的兴趣;能关心我国古代和现代与运动相关的科技成就.【教学重点】运动和静止的判断,速度的概念和计算,长度、时间、平均速度的测量.【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的理解和测量.【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课时第2节运动的描述…………………….1课时第3节运动的快慢…………………….1课时第4节速度的测量………………….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图像法:本章中利用速度—时间图像和路程—时间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可以清楚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变化情况,从而探究物体运动的规律.2.比较法:本章中在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时,利用比较法更容易记忆二者的不同.3.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运用了这种方法,在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路程或在运动路程相同时比较运动时间.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题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道长度单位及单位换算.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3.能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会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4.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5.能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6.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教学重点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2.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3.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4.减小误差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刻度尺(量程0~20cm,分度值1mm)、三角尺一副、秒表、电子表、纸条、细线、圆柱体、硬币等.教学难点1.刻度尺的估读.2.秒表的使用和读数.3.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4.减小误差的方法.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单位.为便于国际间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比它大的单位有千米,换算关系:1m= 10-3 km=103 mm.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为刻度尺.测量时,尺要紧靠待测物体.测时间的工具有钟、秒表.常用时间的单位有小时、分钟、秒.其中1h=60 min= 3600s.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4.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最常用的方法,还可以通过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在于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而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备课笔记知识拓展: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1)长度的单位米.(2)质量的单位千克.(3)电流的单位安培.(4)时间的单位秒.(5)热力学温度的单位开尔文.(6)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7)发光强度的单位坎德拉.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目测自己课桌的长、宽、高,并比较它们的长短.学生大胆估测,并积极发言.(教师提醒学生要给估测结果注明单位)师: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判断自己的目测结果是否正确.生:用刻度尺、卷尺等.师:上体育课跑步的时候,你们知道体育老师是用什么来给大家计时吗?生:用秒表.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对.由此可见,不同的物理量有不同的测量工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进行新课长度的单位1.靠感觉来判断不准教师出示图片(将教材P11图放大后复制到一张硬纸上),引导学生观察图中两根小棒,哪根较长?学生思考并回答(说法不一).师:请大家实际测量一下,看估测是否准确.学生动手测量,然后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指出靠感觉来判断不准确.师:请同桌的两位同学做一个实验,一位同学看着手表计时,另一位同学闭上自己的眼睛,估计闭眼1min后睁开.然后二人交换操作,看看谁对1min的时间的感觉准确.学生发表看法:靠感觉来判断是不可靠的.教师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明白了,单靠感觉来判断是不准确的,必须进行测量.实际上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我们的感觉不一定可靠,为此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进行测量.板书:靠感觉来判断不准确,为了定量描述,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必须用仪器进行测量.2.常用的测量工具师:请大家回忆日常生活中碰到了哪些测量工具,分别测量什么物理量.生:测量长度的有直尺、三角尺、卷尺;测量温度的有温度计;测量时间的有钟、表;测量质量的有天平、杆秤等.师:同学们回答正确,很棒!板书:常用的测量工具:尺、天平、钟、表、温度计等.3.单位师:你能用桶量一量我们学校花坛水池中有多少桶水吗?生(抢着回答):那要看桶的大小呢!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追问:为什么呢?生:如果桶的容积小,则量的桶数多;如果桶与水池的容积一样大,则量的只有一桶水;如果桶的容积比水池的容积大,那还不足一桶水.师:出现这些答案的原因是什么?生:桶的容积不同.师:桶的容积不同,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同,那要怎样才能统一测量的结果呢?备课笔记进行新课生(思考、讨论):桶的容积要一样,要有一个标准.师: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叫做单位.板书: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4.国际单位制师:请大家阅读教材P16“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并思考为何要制定国际单位制.生:为了便于国际间交流.师:回答正确.像长度的测量一样,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单位.在国际上为了交流方便,在确定测量标准时,应当选取自然界中比较稳定、世界各国人民都能接受的事物为标准.因此,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采用国际单位制.板书:国际单位制:在国际上为了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例1】(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估测不准确,不值得推广应用B.人们经常用的测量工具有很多,如尺、臂长、步长C.任何测量都必须有个标准量作为衡量,否则无法比较D.某人在测量中记录的数据为50,这一定是体重测量解析:估测尽管不够精确,但在实际当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因为有时不需要那么精确地测量,只是作为比较即可.臂长、步长是我们不要求精确测量时的常用长度单位.任何测量都必须有个用来比较的标准量.记录的数据必须由数值和单位组成,否则无法了解测量的是什么.答案:C5.单位的换算师:在所有的测量中,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之一.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主单位)是米,符号m.(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1m是如何规定的)师: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的了解和数学课上学习的知识,说说长度还有哪些其他单位,它们之间是如何换算的.生1: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符号km;1千米=1000米.生2: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符号dm;厘米,符号cm;毫米,符号mm.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师:有时为了更加精确,我们还用到更细小的单位,如微米,符号μm;纳米,符号nm.1微米=10-6米;1纳米=10-9米.板书:1.长度的国际单位:米,符号m.2.长度的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3.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m=10-3k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师:请同学们在直尺或三角尺上找出1cm、10cm的长度,并画出1cm、10cm长的线段.然后请大家估测自己文具盒中的铅笔、橡皮等的长度,并用刻度尺测量,进行比较.学生动手操作.备课笔记方法归纳:单位换算的方法是数字不变单位变,大到小乘进率,小到大乘进率的倒数.进行新课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工具师:我们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哪些?生:直尺、三角尺.师:其实生活中除了直尺、三角尺外,我们还看到装修、建筑工人用到卷尺和皮尺.工厂的工人在加工零件时为了更精确,用到游标卡尺等.(同时展示给学生看)板书:1.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刻度尺;2.更精确地测量用到的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等.2.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师: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好,下面请大家做个实验:用刻度尺测量出物理课本的长、宽.然后请大家观察自己所用的刻度尺,并完成下面的思考题(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你所使用的刻度尺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测量范围)是多少?(2)它的分度值(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多大?(3)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4)如何放置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5)怎样读出被测物体长度的数值?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实验.实验结束后,请几位学生回答,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板书: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一看:看量程、看分度值、看零刻度线的位置;二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有刻度线一边且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三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并与尺面刻度垂直,且要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例2】(多媒体展示)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A.1cm、5.50cmB.1cm、8.30cmC.1mm、8.30cmD.1mm、2.80cm解析:观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分度值)为0.1cm=1mm,且起始端不是在“0”刻度线处,而是从刻度尺的5.50cm开始,再观察金属片的右端在刻度尺8.30cm处,所以金属片的长度为2.80cm,综合各选项可知D正确.答案:D备课笔记规律总结: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1)要明白刻度尺上不同刻度的含义:①零刻度:测量的起始刻度;②分度值:两条相邻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准程度;③量程:测量范围.(2)使用刻度尺前需要观察以下三个内容:①测量范围(量程);②分度值;③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在尺端,是否磨损).(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要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贴在被测边上,与被测边重合或是平行,不能将刻度尺斜放.②零刻度线磨损时,要将其他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这种方法称为“零点修正法”.③正确读数:一是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能斜视;二是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时要注意:a.在测量数据中,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读值,是有意义的,它能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b.在实际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尤其注意“0”不能随意增减.④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进行新课教师总结:为了使测量值尽量接近真实值,实际中往往要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一般测量3~4次).板书:自然界中不同物体的尺度不同,有的很大,用光年来表示;有的很小,小到肉眼无法辨认,只能用纳米表示.好,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P14“小资料——一些长度和距离”,让我们一起来体会宏观物体和微观物体的尺度.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长度和距离.长度的特殊测量1.累积法测量教师提问(并展示器材):如果我们测量的物体很小或很薄、很细,如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漆包线的直径,而测量的工具也只有刻度尺,那么又如何测出它们的厚度和直径呢?学生思考并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看自己手中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有多大,并与一张纸对比,然后提问: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吗?为什么?生:不能,因为一张纸的厚度太薄,远远不到1mm.师:一张纸太薄,那50张、100张纸叠在一起厚度够吗?生(积极回答):可以测量了.测出50张、100张纸叠在一起的厚度,然后除以纸的张数,即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师:很好,这种测量称累积法测量.好,下面请大家测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在累积法测量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可适当引导)①与课本内的纸厚度不一样的不能测进去.(如课本的封皮、彩图纸).②张数最好凑成容易计算的数量.③每页都要压紧.学生实际测量,教师巡视,指出测量中的错误.(如看刻度时视线与刻度尺要垂直;刻度尺要贴紧被测物体;刻度尺不能斜放等)板书:微小物体的测量——累积法:长度l=L/n(L表示n个相同微小物体的总长度;l表示一个微小物体的长度)2.三角尺直尺配合法测量师:像一枚1元硬币的直径,圆柱体的直径、圆锥体的高等又如何测量呢?(展示硬币、圆柱体、圆锥体)请大家动手操作测量.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在直尺上很难对齐,难以读数.师:能方便测量吗?生:不能.师:为什么?难在哪里?生:很难与直尺上的两端刻度线对齐,视线难以把握读数.师:用三角尺夹紧被测的硬币(如图甲)并与直尺垂直对齐(教师演示操作要领,并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呈现).技巧归纳:如何根据实际选择刻度尺?刻度尺的选择既要考虑量程,又要考虑分度值:量程选择过小,会增加移动次数,使误差增大;分度值的大小决定精确度,过大会增大误差,太小有时没有必要.刻度尺的选择由测量的实际需要决定,所选择的测量工具最好能一次性完成测量,且分度值尽可能地满足测量要求.小组问题探讨:有些待测物体,不是明显地露在外面,而是隐含在物体的内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量,如玻璃管的内径、工作的裂缝等.这时又该如何去测量呢?可以选择大小合适的钢针插入孔内,在管口处给钢针作上记号,然后再测钢针记号处的直径即可(常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如图所示.进行新课师:好,下面请大家测量硬币的直径(如图甲)和圆锥体的高度(如图乙).测量中要注意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要点:夹紧、对齐(一端与直尺上有刻度线的位置对齐)、垂直(垂直于直尺).板书:圆柱体直径、圆锥体高的测量——三角尺直尺配合法,要点:夹紧、对齐和垂直.3.化曲为直法测量教师拿出一张中国交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弯曲的铁路线.师:我们看到地图上标示的公路、铁路线是弯弯曲曲的,谁能想个办法测出北京至广州两地间的铁路线的长度?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师:可以设法把弯曲的铁路线转换为直线进行测量.生:可以让一条伸缩性不大的棉线与铁路线重合,在棉线上标出铁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然后把棉线拉直,用直尺量出它的长度,就是这条铁路线的长度.(学生往往忘掉在棉线上标出起点和终点.)师:请某个学生演示给大家看.大家注意观察,并分析这位同学操作的科学性.板书:曲线长度的测量——化曲为直法.要点:要注意起点、终点,拉直时不能用力拉伸.师:最后,请大家再思考,根据这个地图,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全长能求出吗?学生思考、讨论.生:可以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时间的测量师:请大家结合平时的观察,说说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有哪些.生:时间的单位有小时、分和秒;测量时间的工具有手表、钟、秒表等.师:回答正确.那谁能说出时间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呢?学生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小时,有的说是秒,还有的说是分.教师引导,最后指出,国际计量组织规定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用符号s表示.板书:1.时间的国际单位:秒,符号s.2.时间的其他单位:小时(h)、分(min)等.3.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教师可以就1s时间的规定,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这些方面的资料,从而拓宽视野,调动学习兴趣.师:测量时间的常见工具有钟、表,在体育比赛过程中看到裁判员使用高级计时器——秒表、多功能电子表等,它们的计量结果更精确.教师演示秒表的操作(如启动和停止),介绍如何读数.教师分发秒表、多功能电子表,让学生分组操作练习(可以选取教师连续击掌10次的时间,让学生同时测量等方案),要求学生用秒表和多功能电子表同时计时测量,便于比较.教师就学生操作、读数进行指导.备课笔记知识拓展:秒表的使用(1)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秒表,机械秒表表盘上有长的秒针和短的分针,秒针转一圈的时间通常有30秒和60秒两种.常用的停表分度值也有两种:一种是0.2秒,另一种是0.1秒.停表上端的按钮是用来旋紧发条和控制表针转动的.(2)秒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①使用前先上紧发条,但不宜过紧,以免损坏发条.②按表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坏器件.③回零后,如秒针不指零,应记下其数值,实验后从测量值中将其减去.④不用时应及时将其放回盒内,并让其继续走动,以放松发条.进行新课板书:1.时间的常用测量工具:钟、秒表.2.专业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多功能电子表.师:我们现在测量时间的工具相当先进,你们知道古代人如何测量时间的吗?请大家阅读教材P14,并结合平时的了解进行思考,看谁知道的多.教师播放视频(如日出日落、季节更替、圭表、日晷、沙漏、单摆等),并向学生讲解.【例3】如下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s,物体的长度为cm.解析:秒表分针指在5与6之间,且超过中线,长针读数应为37s,如果分针未超过5与6之间的中线,长针读数应为7s.长度精确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答案:337 2.50误差1.误差的概念及产生误差的原因师:在前面的长度测量和时间测量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测量的值与物体的真实值之间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差别.在物理学中,把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在刚才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测量的结果也不同,你们知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生1:不同的人操作仪器的反应快慢不同;生2:仪器本身不同;生3:不同仪器的精确程度不同.教师总结,并板书:板书:1.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2.引起误差的原因:(1)可能是测量者估读不准引起的;(2)可能是测量仪器本身引起的;(3)可能是测量方法、测量原理引起的;(4)可能是环境的温度、湿度引起的.2.如何减小误差教师接着提问:那怎样才能使测量的误差尽量小些呢?学生讨论、思考,并回答:使用精确的仪器测量,测量时正确规范地进行操作,完善测量方法、原理.教师归纳,强调常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一般选取3~4次测量,然后求其平均值.板书: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师:下面请大家再次利用刻度尺测量物理教科书的长、宽.看谁的测量更精确.(3)使用方法:用手紧握秒表,大拇指按在按钮上,按秒表分三步:①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走动;②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走动;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回零.规律总结:机械秒表的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它是指向哪半分钟;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就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则读31~59s.备课笔记Array特别提醒:在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若测量数据中出现有错误数据,应先剔除后计算.教学板书课堂小结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熟悉了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知识,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熟悉了刻度尺、秒表的正确使用方法,还知道了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这对我们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有很好的帮助,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多实践.此外,请大家课后查阅有关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的资料,了解影响单摆摆动周期的相关因素.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谢谢!教材习题解答【教材P14“想想议议”】解:人体上带着几把“尺”,如“一拃”(约15cm)、“一步”(约60cm)、“一庹”(约1.60m,成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可以利用这些“尺”估测长度.常人肩宽约为两个头长;上身约为三个头长;腿长约为四个头长;脚长约为一个头长;手长约为头长的三分之一;一个人两手虎口相合的周长约等于自己脖子的周长等.备课笔记思想方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n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出其总长度L,则一个微小量的长度D=L/n.例如:测一页纸的厚度、细丝直径等.。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3.减小误差的办法: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改进测量方法 C.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
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 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发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4)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三、时间的测量
1. 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秒(s) 常用单位:时(h)、分(min)等
2. 测量时间的工具: 钟、表;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停表。
手表 石英钟 电子停表 机械停表
四、误差
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刻度尺
卷尺
三角尺
皮尺
2.正确使用刻度尺
(1)会认: 使用前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 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单位
(2)会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 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
0 cm 1
2
3
4
5
6
7
8
9
× 10
0 cm 1
2
3
4
5
6
7
√ 8
9
10
(3)会看: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8.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米
符号:m
小资料:1983年国际计量大会规定: 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内所 经过的路程的长度定义为1m。
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度的概念,掌握物理长度的测量方法;学生能够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时间的测量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理长度的测量方法、时间的测量方法。
2.教学难点:时间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老师拿出一根铁尺和一个手表,询问学生如何测量铁尺的长度和时间。
引导学生认识到长度和时间都是物理量,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
2.导入新知(1)物理长度的测量方法老师要求学生观察并尝试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长度。
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直尺和卷尺等工具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理解用测量工具量取物体两端的位置,再看刻度上的数值,就能得出物体的长度。
(2)时间的测量方法教师要求学生观察并尝试测量不同动作所需的时间,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时间。
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手表和计时器等工具可以用来测量时间。
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理解用测量工具记录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再计算时间差,就能得出动作所需的时间。
3.知识讲解讲解物理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和常用的测量工具,加深学生的理解。
4.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物理长度和时间测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5.实验操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
如:测量自己的身高或教室的长度,测量一个动作的时间等。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6.归纳总结总结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及其应用,并与学生一起归纳相关的知识点和问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7.拓展延伸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运动员跑100米约需要多少时间?如果用直显式计算机写一个计时程序,应该如何操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双基知识要览:
【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国际单位制:米(m);常用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
单位换算:1m=0.001km,lm=10dm,1m=100cm,1m=1000000μm,1m=00nm. 【天文单位】光年(1L.Y.=9.46053×1012km)是长度的单位.
【测量工具】基本工具:刻度尺(如直尺、卷尺、皮尺等).
精密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刻度尺的使用】知选:适宜的刻度尺(一定的量程、分度值).
知看:测量前,“三看清”(量程、零刻度线、分度值).
知用:放置刻度尺要做到“平、贴、齐”,即
平——刻度尺纵向必须与被测物体平行.
贴——尺刻度面要紧贴被测物体.
齐——尺的零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平齐(若零刻度线磨损,可选某一整数刻度线).
知读:读数时做到“视垂”、“数估”(有效数字:准确值+估计值).
视垂——视线要与刻度面垂在.
数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即估计值).
知记:记录测量结果:数值+单位.
刻度尺的使用简记为:“一把尺,两应用(一般测量和特殊测量),三看清,四会用”.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错误是测量者人为所造成,是可以避免的.误差不是错误,误差是不能消除的,任何测量只能尽量减小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换用测量精度更高的仪器;②对同一对象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
值的方法;③完善实验原理,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知识拓展:要对刻度尺正确读数,首先应看清刻度尺的每一大格表示的长度和分度值,注意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若估计值是“0”也要写出来.
【长度的特殊测量】除了基本测量工具(刻度尺)外,还借助于一些常见的器材(如三角板、细线、纸带、圆木棍、大头针和圆轮等),采用各种巧妙的方法,等效地测量细小物体、弯曲物体及特殊物体的长度.
测多求少法:如要测一张纸的厚度d,可先测出几十张同样的纸压紧后的总厚度D,再除以纸的张数n,则d=D/n.(注意:一本书纸的张数为书的页码数的一半) 测少求多法:如用一把普通的刻度尺测一幢楼的高度H,可先测出该楼一个台阶的高度h,再数出台阶数n,则H=nh.
以轮测曲法:如要测出轮滚过的长度L,可先测出轮的周长c,再数出轮转过的圈数n,则L=nC.
化曲为直法:如要测地图中曲线的长度,可先用伸缩性较小的细线与被测曲线重合,再把细线拉直,然后用刻度尺测其长度.
等量代换法:用一副三角板与一把直尺组合使用,可测量如硬币的
直径、球的直径和锥体的高度等物理量.
例:如图1.1-1所示是一卷粗细均匀的裸铜线,为了估测这卷裸铜
线的总长度,小明想出了一种方法(见表1.1-1中的方法一).现请你
另外设计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要求:在不拉开这卷铜线但可以截取一段铜线的
合理的、巧妙的方法解决问题.本题中所采用的三种方法实际上都是应用“测多算少法”,即测整的质量(或重力),再测一段的质量(或重力),用测量长度中的特殊方法间接测出直径,最后测算出线的总长度.根据题中所给条件采用: 方法二:
①测出这卷铜线的总质量M ;
②查密度表中铜的密度ρ铜;
③截取一段铜线,将其紧密排绕在圆铅笔上用“测多求少法”测出铜线直径D. 整卷裸铜线总长度铜
ρπ24d M L =. 方法三:
①测出这卷铜线在空气中的总重G ;
②测出这卷裸铜线全部浸没在水中时的重G ′;
③取一段铜线,将其紧密排绕在圆铅笔上用“测多求少法”,测出铜线直径D.
整卷裸铜线总长度g
d G G L 水ρπ2)(4'-=. 【停表的便用方法】看:看清停表分针走一格亏秒针转动一圈所用的时间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用:按动启动按钮,注意其有两挡(按下一点进入预备挡,再继续按一下才能开始计时).
读:先看分针所指是否超过一大格的半格,若没有超过半格则秒针从零廾始读数,若超过半格则秒针从30s 开始读数.
【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常用单位:时(h)、分(min)、秒(s)、毫秒(ms)等. 单位换算:lh =60min ,1min =60s,1s =1000ms.
小知识:
时间测量器的演变
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出现了利用石英晶体制成的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s.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它30万年的偏差只有1s.铯原子同位素133基态超精细能阶跃迁的70个周期所持续的时间定为1s,称作“原子秒”.
例:在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停表的示数如图1.1-2所示,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___min ,___s.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停表的正确读数问题,即会根据停表指针
的示数准确读数.如图1.1-2所示,该停表内的小表盘是分的读数,大表盘是秒的读数.大表盘一圈为30s,即秒针走两圈为1min.读数时,先读分针表盘(分针所指已过3.5min),再读秒针表盘.该题答案为3;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