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铜陵县老洲乡白沙小学魏百海徐家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使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监管教育严重缺失,已成为制约“留守儿童”有效管理,影响其健康成长的严重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健康成长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因为他们的成长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事关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稳定,下一代健康成长,和谐社会的构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因此,如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关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已成为当今时代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主要面临的问题
1、缺少家庭教育,缺乏亲情抚慰
儿童的成长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父母的爱是儿童最为安全、温馨的环境,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基本的心理需要。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农村的教育现实滋生了农民“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使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另外,临时监护人的
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从而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由于长时间不与父母一起生活,缺乏父母的关怀和交流,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从调查中了解到,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不希望父母在外打工。93.1﹪的农村留守儿童希望“爸爸妈妈在家”,认为“无所谓”的学生占6.9﹪。老师提问“最想对外出父母说的一句话”时,一位学生这样写道:“爸爸妈妈,我好想你们!”,这句话正是所有的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渴盼的真实写照。
2、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笔者对所在乡中小学124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进行抽样问卷,其中学习成绩优秀的12人,占9.7﹪;良好的38人,占30.6﹪;合格的61人,占49.2﹪;不合格的13人,占10.5﹪,可见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与父母的分离,农村留守儿童基本缺失了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外出务工的家长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由于缺乏父母的指导,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有厌学倾向。而他们的监护人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加之忙于操持家务和农活,无法对他们进行学习辅导,对其学习的督促帮助不够、方法不当,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问一下孩子:“作业写完了吗?”,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数据显示,当学习上遇到问题时,56.3﹪的会找教师,只有6.3﹪的会找家人,6.9﹪的会找同学,30.5﹪的选择自己
解决,可见农村留守儿童向家人求助的比例很低。农村留守儿童大都是“问题儿”。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对策的实践探索
农村留守儿童在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的情况下,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这些问题将影响到他们未来的生活。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社会、学校与家庭健全各自的教育功能,结合我乡当前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我们对留守儿童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1、学校和教师应更多地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增加情感投入。学校、教师要与家长及监护人建立联系,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和成长记录袋,共同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发挥家庭和学校的合力作用。学校还应优化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切实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尽可能地为其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例如我们要求外出务工家长每周要给孩子打一个电话,每月给班主任打一次电话,每学期给课任教师打一个电话,每年至少回家一次。老师每学期要参加一次有关留守儿童工作的研讨会,必须帮扶一个留守儿童,必须上一堂优质课,写一篇关于留守儿童的论文,做一次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的家访。
2、家庭教育的配合
法国克里斯琴·施皮茨博士曾经这样忠告做父母的人:培养你们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而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的恰恰是亲情抚慰与关怀,这是我们应该引起充分重视的。
(1)外出打工的父母在思想和行动上切实重视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子女生活在完整的家庭结构中是其教育和发展最为有利的环境。家长应努力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其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有条件的父母,应当将孩子接到身边接受教育,或让孩子的妈妈留守农村陪同孩子,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还不具备条件的父母应该慎重选择临时监护人,要重视孩子的监护权,多创造时间和机会与孩子交流、沟通,努力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尽可能经常回家看望子女,或打电话、写信,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因为没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的情感更为神圣,父母的心是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火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象。”(马克思)另一方面,全力支持子女的教育,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克服自私的实惠观,将子女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要与老师和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使孩子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防止其滋生消极的思想倾向。同时,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和理念,并将其有意识地融入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
(2)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重视孩子的精神和心理的需求。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作用不容忽视。要促使外出务工的父母转变错误的观念,引导他们关注自己孩
子的健康成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更要重视孩子的精神和心理的需求,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再多的物质和经济补偿也弥补不了子女见不到父母对其造成的心理“创伤”,相反,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往往使子女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如沉溺于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临时没有钱引发偷盗、抢劫等犯罪行为。所以,父母应转变心态,更多地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从精神上关心子女的发展。
(3)要选择好监护人,临时监护人则要树立角色意识。既然接受了委托,就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其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的结合,运用自己的情感和理智促其健康成长。
儿童的心灵是一块耕作的沃土,种下跳蚤,决不可收获龙种;种下冷漠,决不可收获美好;种下放弃,决不可收获希望。作为父母,不能因为自己的失职,给孩子的未来留下隐患;作为学校,不能忽视对他们的教育,应多给他们一些关爱;作为社会,理应切实关注、关心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我们要将他们“留”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农村社会转型期限的普遍社会问题,也是农村教育遇到的新的课题。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后继有人。因此,做好农村“留守孩子”关爱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对于农村教育的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