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高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大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三一模语文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材料一(1)曲艺是演员以本色身份采用口头语言说唱叙述的表演艺术门类。

古今中外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民族与人群,大都有着各自的曲艺表演形式。

如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的演述方式,就是古希腊的曲艺表演,这部史诗的主要搜集整理与吟诵传唱者荷马,就是古希腊的曲艺艺人。

(2)曲艺艺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传统深厚。

中国从隋唐至今,曲艺的成熟发展至少绵延了1500年。

已知最早的曲艺品种,是隋唐时期的“说话”。

之后历代均有其代表性样式,如唐代有“转变”,宋代有“诸宫调”“鼓子词”,元代有“散曲”“平话”,明代有“词话”“道情”,清代有“弹词”“子弟书”“莲花落”等。

中华各民族古今拥有的曲艺品种有1000个左右,至今依然存活的在500个以上。

(3)中国曲艺品类虽然庞杂,特征却很鲜明。

曲艺扎根在深广的地域和独特的方言环境中,就是说,不管何种曲艺样式,都是采用形成地区的方言土语(或民族语言),运用或说、或唱、或连说带唱、或似说似唱的方式进行以语言性叙述为主的口头表演。

说的如相声、评书;唱的如京韵大鼓、单弦牌子曲、扬州清曲等;连说带唱的如安徽琴书、云南扬琴等;似说似唱的如山东快书、锣鼓书等。

其他如表情、动作、身姿、意态,乃至乐器伴奏、口技模拟等等,均为口述表演的辅助手段。

这也使曲艺演员的表演姿态不似戏曲和影视剧,即由演员化装成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假托性的角色化代言模仿,而是以本色身份出现在观众面前,进行第三人称统领的口语性说唱式叙述,即便要表现故事中人物的言行举止,也仅是通过口吻、语音、动作、神态等进行模拟和演示。

与之相应,曲艺的“唱亦即“曲唱”,也与唱歌的“歌唱”和唱戏的“扮唱”不同,属于“说唱”,即“说着唱”或“唱着说”。

一个人、一张嘴,或两三个人、三五件乐器,就会演出一个曲种,表演一个节目。

(4)但形式的简便,并不意味着艺术的简陋。

曲艺也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样式,语言(材质)、文学(脚本)音乐(唱腔、伴奏)、杂技(口技)、美术(化妆、服饰、道具、灯光、背景、音响)、舞蹈等等,都是不同曲种的基本构成要素。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信阳高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很多写到“海”的名句,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等。

不过,这里的“海”恐怕很难说有什么象征意义,而流水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作为一种意象,则被文人们赋予了多种意义。

水的洁净和滋生功能,使它象征了纯洁和生命的代序,直接地渗透到诞生、成年、婚嫁与丧葬等重大人生礼仪中。

胡朴安的《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记述安徽“婴儿三日后,必为之净洗,谓之洗三朝”。

上巳节这天王公平民多踏青水边,杜甫《丽人行》即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吟咏。

中国古人常因这种水畔聚会唱和而感发深刻的生命意识。

儒家经典《孟子·告子上》巧妙地用水性的善变喻人性的易为扭曲,言人之善良本性同流水趋下的本性类似;《孟子·尽心上》《孟子·离娄下》认为:流水之有本有源和奔流不息,如同君子之立身行事。

而老子亦褒扬流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褒扬的实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道家理念。

而《庄子·秋水》则以流水入海后的浩渺无垠喻得道后的境界。

在唐代以后三教合流的文化氛围中,流水意象呈现出多种文化“涵化”的倾向。

流水意象也蕴含了无限人生之慨,每每展示了文人群体的双重性格与两难处境:其执着进取与悲观幻灭往往胶着一体。

流水无往不在,而且具有运行的持续性,最为贴近和形象地体现了事物递进的特征,因而流水总是被古人用来感叹时光、机缘、情爱、功业以至年华、生命、国力的不可复返性,表达惜时叹逝的情愫。

《论语》中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句子,用流水的永逝无回,譬喻时光一去不返。

李白的《古风》《江上吟》感流水悟富贵功名不可久驻:“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大考试题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大考试题

信阳高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大考试题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中华礼制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社会风气,提升国人道德,凝聚中华儿女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探究中华礼制变迁的规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

但它们能在认同中华礼制的前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

例如,在我国历史上,无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立辽朝的契丹族、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及建立清朝的满族,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从而能使民族融合不断向前推进。

显然,发挥中华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增强自信的重要途径。

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

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记·郊特牲》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

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

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德、行礼律己、道德高尚的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

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

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教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

所谓礼仪之邦,就是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

这是中华礼制提出的愿景,是中华先民们向往和着力构建的社会。

2019年高三语文第一次全国大联考试卷及答案【新课标II卷】

2019年高三语文第一次全国大联考试卷及答案【新课标II卷】

2019年高三语文第一次全国大联考试卷及答案【新课标II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从古代朝廷采用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以来,“金榜题名”与“名落孙山”始终结伴而行。

于是,针对考生开办的“补习班”便应运而生。

说起古代的“补习班”,书院无疑名气最大、招牌最亮。

书院分官私两类。

私人书院最早为私人读书的书房,官办的书院则是官方修书、校书或偶尔为皇帝讲经之场所。

唐末至五代期间,战乱频繁,官学衰败,许多读书人避居山林,遂模仿佛教禅林讲经制度创立书院,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进而打破了集藏书、教学等于一体的官办书院“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

私人书院主要是给业余时间愿意学习或是没有考中的学生提供的学习场所。

进入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北宋初期,私人开办书院的现象越来越多,据史料记载,两宋时的书院达700所,且大多为地方上热爱教育和文化的人出资兴建。

他们花重金聘请已回乡或致仕的举人、进士或有名气的学者担任老师,欧阳修、梅尧臣、朱熹等都给书院的学生上过课。

书院除了要求学生熟读四书五经,还锻炼学生们写八股文的能力,熟悉八股文的格律、步骤等。

唐朝和宋朝的科举考试,策问一科是学生们的重点复习对象。

于是,一些“年度热点问题”便成为学生考前必须掌握的重中之重,有的学生考前就针对可能的考题作好文章并背熟,一旦考到,直接默写出来。

明清时代,科举更为火爆,明代各类书院发展到1000多所,针对科考“八股文”,这些书院纷纷高薪聘请“名师”和已考取功名的才子担任补习老师,那些科场老手根据自己的考试经验,精心选编诸多标准的八股文训练学生,并装订成册供学生学习模仿,以便科考取得高分。

2019届河南信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河南信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河南信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佛教石窟艺术李泽厚宗教是异常复杂的现象,宗教艺术也是这样。

一般说来,宗教艺术首先是特定时代阶级的宗教宣传品,它们是信仰、崇拜,而不是单纯观赏的对象。

它们的美的理想和审美形式是为其宗教内容服务的。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主要是佛教石窟艺术,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流行,并成为门阀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占据统治地位,是在频繁战乱的南北朝。

北魏与南梁先后正式宣布它为国教,是这种统治的法律标志。

它历经隋唐,达到极盛时期,孕育出中国的禅宗教派而走向衰亡。

它的石窟艺术也随着这种时代的变迁、阶级的升降和现实生活的发展而变化发展,以自己的形象方式,反映了中国民族由接受佛教而改造消化它,而最终摆脱它的过程。

清醒的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的华夏传统终于战胜了反理性的神秘迷狂。

这是一个重要而深刻的思想意识的行程,所以,尽管同样是硕大无朋的佛像身躯,同样是五彩缤纷的壁画图景,它的人世内容却并不相同。

以敦煌壁画为主要例证,可以明显看出,北魏、隋、唐(初、盛、中、晚)、五代、宋这些不同时代的壁画有着不同的神的世界,不但题材、主题不同,而且面貌、风度各异。

无论是云冈、敦煌还是麦积山,中国石窟艺术最早要推北魏洞窟,印度传来的佛传、佛本生等印度题材占据了这些洞窟的壁画画面。

洞窟的主人并非壁画,而是雕塑,前者不过是后者的陪衬和烘托。

四周壁画的图景故事,是为了托出中间的佛身。

信仰需要对象,膜拜需要形体。

人的现实地位愈渺小,膜拜的佛的身躯便愈高大。

然而,这又是何等强烈的艺术对比:热烈激昂的壁画故事陪衬烘托出的恰恰是异常宁静的主人。

北魏的雕塑,从云冈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龙门、敦煌,特别是麦积山成熟期的秀骨清相、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那种神采奕奕、飘逸自得,似乎去尽人间烟火气的风度,形成了中国雕塑艺术的理想荚的高峰。

最新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大联考试卷与答案

最新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大联考试卷与答案

最新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大联考试卷与答案姓名准考证号(在此卷上答题无效)绝密★启用前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19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本试卷共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艺作品是文化最鲜活生动的载体,它们以语言、形象、色彩、韵律等手段,记录和表现文化中的思想、审美、精神、气度,作为“高峰”的文艺作品往往具备一个共同特征: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底蕴,充盈着一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气质,浓缩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同时又可以唤醒欣赏者的文化自觉、建立起文化自信,甚至包含推动社会思想文化变革的因子。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时期,文艺创作要发挥推动文化发展的强大力量,更加需要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基石来攀登文艺“高峰' 纵观当下文艺创作存在的系列问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缺失是个根源。

因历史虚无主义而否定历史,就会创作出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或英雄人物的作品。

否定传统文化所尊崇的“真善美”,就会创作出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的作品。

这是由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缺少坚守和深刻认知,造成价值混乱和精神缺失。

当下,不少文艺工作者陶醉在追名逐利的潮流中,没有把自己当成文化的记录者、传承者,甚至缺乏应有的职业操守。

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不够敬重,对自身的文化使命缺少自觉,是文艺界“浮躁”风气的重要根源。

对文化发展缺乏主动承担的责任意识,就会造成利益至上。

创新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特征,这一点在文艺创作领域表现突出。

河南省2019届高三第一次教育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答案]

河南省2019届高三第一次教育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答案]

河南省2019届高三第一次教育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答案]2019届高三第一次教育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中国文化的起源众说纷纭,巫起源说是其中之一。

中国文明以农耕文明起家,巫就成了中国文化的母胎。

在一个无法迁徙的农耕部落中,如何消融自然的变化所引起的恐慌,就是这个群体顺利生存下去的关键因素。

人类社会要通过一系列反复的宗教节日与自然发展取得协调一致,“在庆祝节日时,人类社会积极地参加进了季节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宇宙危机中”。

在顺利度过这个宇宙危机的仪式中,巫无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他是宇宙危机以及协调危机仪式中的唯一解释者,他阐发着来自宇宙自然之神的意见以及宇宙危机协调的效果,他的阐释决定了部落是生活在希望还是恐惧中。

在氏族部落时期,巫是部落的领袖,因为通神而为大家信服崇拜,享有崇高的权威。

巫即是萨满,在满语中是智者,也就是拥有智慧的人。

但是此智者非希腊之智者。

希腊智者运用理性和知识,找出对方的逻辑漏洞,在辩论中取胜。

萨满则相反,他的智慧不来自理性和经验,而是来自神灵的启示。

萨满通过一种类似舞蹈的仪式,使神灵附在自己的身上,此时萨满和神灵即为一体,萨满说的话就是神灵的启示。

巫如果想成功解读危机和灾难,在部落平民的眼中,就必须看到危机被解决的实际果效,如洪水退去、干旱结束、日食的太阳完全出现。

如果巫身上仅仅是无理性的疯狂,显然无法实现这么重大的功能。

(审核版)河南省信阳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审核版)河南省信阳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河南省信阳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1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格调胡海“格调”作为诗论术语,是要求诗歌既具有美的形式,又具有大格局、高境界,前者是“调”的审美含义决定的,后者是“格”的人格、道德含义决定的。

这两个字起初是并举而非连用的,连用之后,有时也还分而论之。

皎然《诗式》中说谢灵运的诗“其格高,其调逸”,这里的“格”是就内容整体而言的,是谢灵运特立独行的人格转化成的精神境界;“调”不单指音调,是就形式整体而言的,指其音调和谐而自由,遣词造句纵心任情。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论“格”而不论“调”,如说郑谷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

此“格”指的是诗的境界。

又说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

此“格”是诗人胸怀、境界赋予作品的总体风格。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说:诗之法有五,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

前三者大体对应于“格”,后二者则是对应“调”。

严羽系统地探讨诗法,后世诗法及文法的基本问题大多不出此范围。

宽泛意义上的格调论,包括思想要求和艺术要求、内容与形式关系以及整体上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的古今之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沧浪诗话》中都有所涉及,故而严羽被视为开后世格调论先河之人。

“格”“调”在诗文评中的连用标志着格调论正式出现,但其含意不固定,有时偏于“格”的含义,是就内容而言的思想境界;有时偏于“调”的含义,是就形式而言的审美性。

因为“格”指诗歌体制,是观作品整体,所以就有了格局、境界的意思。

概括明代的格调论,“格”是诗歌体制、整体格局,是知觉层面的诗歌内容,指代作品的境界和思想价值;“调”则是听觉层面的音节声调,与视觉层面的诗体——四言、五言、七言、长短句等相应,关乎情绪和感觉,不一定涉及意义。

二者的结合,是形式美与或高远或深沉境界的一体,只是在具体的诗文评论中可能偏于某一方面的意义。

2019届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9届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9届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很多写到“海”的名句,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等。

不过,这里的“海”恐怕很难说有什么象征意义,而流水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作为一种意象,则被文人们赋予了多种意义。

水的洁净和滋生功能,使它象征了纯洁和生命的代序,直接地渗透到诞生、成年、婚嫁与丧葬等重大人生礼仪中。

胡朴安的《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记述安徽“婴儿三日后,必为之净洗,谓之洗三朝”。

上巳节这天王公平民多踏青水边,杜甫《丽人行》即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吟咏。

中国古人常因这种水畔聚会唱和而感发深刻的生命意识。

儒家经典《孟子·告子上》巧妙地用水性的善变喻人性的易为扭曲,言人之善良本性同流水趋下的本性类似;《孟子·尽心上》《孟子·离娄下》认为:流水之有本有源和奔流不息,如同君子之立身行事。

而老子亦褒扬流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褒扬的实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道家理念。

而《庄子·秋水》则以流水入海后的浩渺无垠喻得道后的境界。

在唐代以后三教合流的文化氛围中,流水意象呈现出多种文化“涵化”的倾向。

流水意象也蕴含了无限人生之慨,每每展示了文人群体的双重性格与两难处境:其执着进取与悲观幻灭往往胶着一体。

流水无往不在,而且具有运行的持续性,最为贴近和形象地体现了事物递进的特征,因而流水总是被古人用来感叹时光、机缘、情爱、功业以至年华、生命、国力的不可复返性,表达惜时叹逝的情愫。

《论语》中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句子,用流水的永逝无回,譬喻时光一去不返。

李白的《古风》《江上吟》感流水悟富贵功名不可久驻:“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信阳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大考试题

信阳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大考试题

信阳高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大考试题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中华礼制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社会风气,提升国人道德,凝聚中华儿女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探究中华礼制变迁的规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但它们能在认同中华礼制的前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

例如,在我国历史上,无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立辽朝的契丹族、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及建立清朝的满族,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从而能使民族融合不断向前推进。

显然,发挥中华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增强自信的重要途径。

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记·郊特牲》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

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

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德、行礼律己、道德高尚的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可以说,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教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所谓礼仪之邦,就是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

这是中华礼制提出的愿景,是中华先民们向往和着力构建的社会。

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考一模语文试题-39389ef2e5ce4c69b9f179a0dc375189

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考一模语文试题-39389ef2e5ce4c69b9f179a0dc375189

绝密★启用前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考一模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连通西安和成都的西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以来,旅客发送量节节攀升,开通首月共发送旅客达93万人次,致使高铁车票洛阳纸贵....。

②政协委员们将不忘初心,敬终如始....,在新时代发展大潮中,以新业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

③学者宋恪震的《宋词名篇精赏》是近年新成果的结晶,与他的《唐诗名篇精赏》恰巧成为配套,可谓珠联壁合....的姊妹篇。

④他的笔下有历史,有中国哲学的智慧,他谈论的是历史上的人与事,但常常枝蔓开去,或联想,或抒情,或状物,天马行空....。

⑤邵飘萍先生不畏国民党言论钳制,在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发表了许多揭露黑幕、针砭时弊的新闻和社评,显示出国人的勇气和操守。

⑥这部抗战题材的电影表达了对抗日英雄的敬仰,充满了正能量,以喜剧的形式带领观众回忆抗战年代的蹉跎岁月....,提醒观众不忘历史。

A .①③④ B .②③⑥ C .①⑤⑥ D .②④⑤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红海行动》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海军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的故事,展现并挖掘了中试卷第2页,总13页国军队的实力,获得高达5亿美元的票房。

B .实施“厕所革命”,不仅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村进步的长远之计,更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

C .作为21世纪的年轻人,我们渴望施展自身的意志和才华,做真正的自己,渴望比“服从工作需要”更自由和更深层次的表达。

D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他坚持义务献血18年,累计献血量超过11000毫升,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个人和山东省师德标兵称号。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雾霾天数屈指可数,人们垂爱的碧水蓝天终于回到了日常生活中。

2019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完整答案

2019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完整答案

2019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完整答案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尚书》里的尧、舜等英雄人物通常是半人半神,庄严崇高,________。

他们的语言通常是自上而下的训话,________,不容置疑。

因此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很少幽默,很少轻松,总给人一种________紧张的感觉。

A. 不动声色高屋建瓴肃静B. 不苟言笑高屋建瓴肃穆C. 不动声色高瞻远瞩肃穆D. 不苟言笑高瞻远瞩肃静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记得数年前第一次踏上徽州这块土地,但见烟树葱茏,掩映着栉比而立的黛瓦粉墙,将徽州民居衬托在山光水色之中,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勾勒出疏树寒村的山水胜境②犹如丹青妙手在用枯笔淡墨③强烈地吸引着我深入画境④寻幽探胜而陶然忘返⑤呈现出一派清新野逸的田园风光⑥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牵人情思A. ③②①⑥④⑤B. ③⑥④②①⑤C. ⑤②①⑥③④D. ⑤⑥③②①④3. 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表示“成年”意思的一项是(3分)()A. 常思剑浦越清尘,豆蔻花红十二春。

(唐•陈陶)B. 丈人博陵王名家,怜我总角称才华。

(唐•李商隐)C. 束发名场历百艰,荷恩早许出清班。

(宋•曹勋)D. 富家生女才及笄,阿官门前筑新堤。

(宋•林光朝)4.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 今天是小女婷婷的十岁生日,借此机会,聊备薄酒,感谢各位亲友多年来对我全家的关怀和帮助,请大家开怀畅饮!B. 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你送我的笔筒虽不贵重,但盛满浓浓的友情,我就笑纳了,一定好自珍藏!C. 这么多年来承蒙你的关怀照顾,我是受益匪浅。

现在你家里遇到了难处,我自然也应该鼎力相助,竭诚回报。

2019届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届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届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语文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作为中国书法史的高峰,魏晋书法所彰显出的风度和气象是后世始终都无法超越的,。

儒学精神的存在使魏晋书法能始终保持中和唯美的发展状态,并与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相契合,最终成为中国书法的典范。

在先秦的儒家思想中,艺术与道、德、仁相辅相成。

但这之后发生了变化,艺术的地位日趋下降,到西汉《礼记·乐记》就变成“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了,书法也由此而被视为“小道”“末技”。

所以,当汉末书法发展出现第一次自觉时,士子们抛却儒家典籍而疯狂研习草书的行为,立即遭到谨守礼法的儒士们的严厉批判,东汉辞赋家赵壹的《非草书》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的。

赵壹的《非草书》对处于起步状态的草书做了很好的规整,并把书法纳入儒家的思想体系之内,使书法的发展有了厚重的思想基础,为魏晋书法高峰时代的到来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和文化条件。

魏晋时期是世家大族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期,而儒学精神则借助世族这一社会载体发挥作用。

自两汉开始形成的经学传统对于如琅琊王氏、东海王氏、龙亢桓氏等家族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魏晋时期的一些新兴家族也大多是汉代儒生之后,如颍川钟氏、河东卫氏等。

颖川钟皓、卫暠、庾乘等虽然不愿出仕,但无一例外都是当时著名的儒生,并因为精通儒学而对士林产生较大影响。

魏晋时期,这些家族的发展和繁荣都是在以儒学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中展开,即使后来天下大乱家族迁移,这些有着优良儒学传统的家族也始终没有抛弃礼法。

中国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他创造了中国书法的高峰和典范。

在王羲之身上,书法与儒家文化完美地融为一体,即使受到道家思想影响,也都被他化在骨子里的儒家思想慢慢消解和吸收,其放浪形骸、纵情挥洒的性情受到一定程度的克制。

草书除了出现之初因为不受儒学精神的限制而曾经恣肆和张扬过,在后世书法史上,草书从来都没有突破儒学精神的束缚而进入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境地,它始终坚守在一定的礼法范畴内。

2019届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届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届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现在世界上汉文化正热,但是西方人普遍认为汉语难学,包括华人后代。

尤其语法这块,目前的汉语语法实际上是通过西学框架加大量特殊句式来描述的,没有一个本质贴切的原理可以指导实践。

这些都促使我们去深入思考:汉语有没有自己土生土长的语法?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是什么样的关系?孟昭连教授的《之乎者也非口语论》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他描述了文言文形成、成熟的整个过程,揭示了文言文不是口语的简单记录,更从文言文法重要方面的“辞”说清了文言文区别于口语的具体方式,也就为我们解构文言、读懂古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之乎者也非口语”结论虽小,但折射了语言、文字、文学、历史文明等方方面面,书中详尽的考证展示了独到的见解和合理的推论,虽有个别值得商榷之处,但仍是引人深思。

孟教授在书中阐述的主线之一是传统文字“意内而言外”的概念,以及作为具体体现的“之乎者也”之类“辞”的运用。

语言和文字的作用都是要表达“意”,但是文字和语言特点不同,有很多场景下的对话不仅仅有吐字发音,更有声音的长短徐疾、停顿等以体现出的当事人心态、话外之音、逻辑意向,等等,文字记录时不仅要记下具体声音所对应的字,还要加进去“辞”来足意,“之乎者也”就是典型的“辞”,是口语中没有但文字里面非常必要的部分。

到了清末民初时期,文言区别于口语的理念在“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的西方语言学观点冲击下渐渐模糊,尤其是《马氏文通》出版后,一系列混淆概念的虚实字分类,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文字的认识,并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的研究中。

孟教授在书中详尽剖析了马氏对后人的误导。

孟教授还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古代文章、文法这么发达,为什么没有产生像西方那样发达的语法学?也就是说,我们现今的汉语语法研究,是不是在填补古人的空白?这是发人深思的问题,其回答促使我们更好地审视语言实践的方方面面,包括上溯汉语的渊源、发现汉语本质,甚至汉语应该教什么和怎么教,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迎全国高考语文名校模拟试题QQ群813788937河南省信阳高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大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中华礼制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社会风气,提升国人道德,凝聚中华儿女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探究中华礼制变迁的规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

但它们能在认同中华礼制的前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

例如,在我国历史上,无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立辽朝的契丹族、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及建立清朝的满族,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从而能使民族融合不断向前推进。

显然,发挥中华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增强自信的重要途径。

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

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记·郊特牲》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

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

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德、行礼律己、道德高尚的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

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

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教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

所谓礼仪之邦,就是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

这是中华礼制提出的愿景,是中华先民们向往和着力构建的社会。

中华礼制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等学说,能为今日构建和谐世界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

作为一种制度,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

在封建社会,它强调封建等级,包含一些糟粕。

然而更应该看到的是,中华礼制能够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

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便是一种改革;《礼记》进一步提出“时为大”这一与时俱进的礼制改革原则。

适时变革是中华礼制演进的重要原则,这使它成为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

由孔子创建、孟子加以发挥的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那是因为这种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关注不够。

秦汉之后,我们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成为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

礼法合一要求人们遵礼守法,违礼即违法。

礼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礼制既有教化功效,又有法制规范之用。

《礼记·经解》认为“礼,禁乱之所由生”,可以起到“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用。

古人通过礼来“止邪于未形”,使人们“徙善远罪”,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礼制能起到缓和民族矛盾、化解民族冲突的作用,是因为诸民族都能认同中华礼制,都愿意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

B.中华礼制不只是讲究“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这一特点体现了先民的主流价值观。

C.中华礼制具备教化功能,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

D.儒家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却关注得不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因而饱受历代思想家的批判。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二段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列举了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的例子,证明了中华礼制的高度凝聚力。

B.本文第三段以名家的言论为载体,论述中华礼制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进退周旋,威仪抑抑”是形式,“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是实质。

C.本文第四段论述了中华礼制的教化功能及其对于今天构建“和谐世界”的意义,是对其精神实质的延伸与拓展。

D.本文不仅论述了中华礼制对民族发展的积极作用,还指出其包含的糟粕和自身的不足,正反对比论证,使人们对礼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反复强调的“不学礼,无以立”,体现了中华民族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的内在精神,也有助于道德人格的塑造。

B.中华礼制演进的原则是适时“损益”,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形成了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

C.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是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既是法律的规范,又是道德的要求;礼制既有法制规范之用,又有教化功效。

D.古人通过礼来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今天人们践行中华礼制所倡导的精神,对于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隧道符浩勇铁路通了,火车叫了,筑路工又要转场了。

王山忽然想到,应该去看看黄草崖。

黄草崖在西南边陲,山势陡峭,原本没有什么名气,却随着隧道开凿,扬名天下。

雨后的山野,一片朦胧;远方,如黛的群山,更显出深邃和险峻。

王山坐在轮椅上,支开推车人,面对黄草崖隧道里深深远去的铁轨,心海泛潮……一年前,他作为工程技术专家率领勘探队查看地形,就发现此处地形结构复杂,打通隧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果不其然,在半年前深入掘进中,就遇上了钻挖隧道最忌讳的断层。

由于石质偏软,漏水涌泥,各种凶险情况层出不穷。

在一次高难度引爆软脆围岩时,他当仁不让,亲临现场操作,却被意外的塌方压残了双腿。

昨天,通车的庆典刚刚开过,洞口边,还残留着燃放鞭炮的纸屑以及装过鲜花的草篓。

他听说,筑路工忘情地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他们呐喊、欢呼、拥抱,汗珠和泪水在每个人的脸上流下,喜悦和哭声交织在一起,在空旷的大山里和蔚蓝的天空中回响……忽然,一个小男孩童稚的声音冲进他的耳膜:“妈,那叔叔怎么坐那种车?”“那是叔叔的腿不能走路。

”“他为什么不能走路?”“叔叔的腿伤残了。

”“那是怎么伤的?”不知什么时候,路边不远处泊了一辆色泽光亮的奔驰轿车。

他循着传过来的声音转过身去,看见一位打扮时尚、颇具姿色的少妇正与一个瘦弱的小男孩比画着交谈。

小男孩满脸稚气,阳光打在他脸上,像一个可爱的小天使。

“是为了山野里响起第一声火车穿行的笛声,是为了大山回响阳光一般灿烂的笑声,为了你还有你妈妈……就是凿挖隧道,引爆软脆围岩而伤残的……”王山在心里大声回答。

“那是叔叔小时候……不听他妈妈的话,像张阿姨家的小毛,乱闯马路,给车撞的——”少妇故作嗔怪地回答了小男孩的问话。

看见小男孩一脸的惊慌,王山的心一下子沉入了谷底。

他在心里大声地叫冤:我没有不听妈妈的话,我没有乱闯过马路。

王山小时候生活在寂寞的大山里,家里十分穷苦,但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是他们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他之所以报考桥梁工程,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山里人的命运。

他的假腿不能使劲地跺地了,幸存的手攥成了一团。

他向着少妇盯了一眼,少妇没有注意,挪到车边打电话去了。

小男孩怯生生地走了过来,他这才松开了拳头。

小男孩问:“叔叔,你的腿不能走路?”他没有回答,一脸茫然。

小男孩又问:“你的腿不是还好吗?”他只轻轻一声:“那是假的。

”“小时候,你怎么不好好听妈妈的话呢?……”小男孩满脸遗憾。

他的鼻子一酸:“哦,不……”“小圆,走,我们走……”少妇打完手机,向小男孩招手。

小男孩清朗地应了一声:“哎……”就蹦蹦跳跳地走了。

倏然,王山的双眸模糊了。

黑暗的隧道无言地伸向远方。

洞口边,鞭炮响过了,留下的是碎纸屑;鲜花谢去了,遗落的是空空的草篓……(选自2018年3期《小说选刊》,有改动)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

通过生活中的一个小小误会,反映了当下社会的世态人情,举重若轻,发人深思。

B.小说情节曲折,环环相扣。

犹如一出戏剧,尺水兴波,展现了“王山”和“少妇”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刻画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C.小说中“他听说他们呐喊、欢呼、拥抱”和接下来“他在心里大声’回答”,貌似平淡的叙述,其实是在为下文做必要的蓄势和铺垫。

D.面对小孩的询问,王山“没有回答,一脸茫然。

”反映了王山此时内心痛苦万分,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并不是因生气而不愿理睬。

5.小说两次描写隧道洞口边的景象,请结合文本分别分析其作用。

(5分)6.你认为小说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我们通过对数据库内100多家GDP总量较高的城市进行分析,并将各城市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值作为外来人口数量,可得中国外来人口总量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和深圳,外来人口比重占比最高的前三位城市分别为东莞、浏阳和深圳。

当外来人口进入城市,他们丰富了城市的劳动力资源,不仅有助于壮大产业工人队伍,而且有助于缓解劳动力的供需矛盾。

一座城市开放的程度越高,越是能够海纳百川,吸引各地优秀人才汇集,城市也将越具备活力。

但同时,大量的外来人口也加重了城市的压力,也使得“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被提上了日程。

(摘编自2017年11月27日福布斯中国网站)材料二2017年外来人口最多的七个城市(截取自福布斯中文网)材料三一线快递从业人员流失率高,供不应求。

记者了解到,临近年关确实有很多快递员提前离职回家,给快递派送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离年关越近,将会离职的快递员也会越多,有可能会导致网购的年货送达没有以前那么顺畅。

解决快递员流失问题,企业仅靠春节、“双十一”等特殊节点“临时抱佛脚”提高员工待遇,恐怕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

其实,快递员们的要求很简单:与付出相匹配的薪金、必要的社会保障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通畅的职业上升通道,让他们能够快乐工作。

无论如何,快递企业要免受“用工荒”的病痛折磨,升级服务的同时完善行业用工制度、善待一线快递职工是企业必答之题。

(摘编自2018年2月13日《劳动报》)材料四春节到来,北京街头的人流车流日益稀少,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已经返乡。

公交不挤了,道路不堵了,可不少人还没来得及享受“空城”带来的惬意,就不得不面临饭馆、商铺歇业、快递大幅“停摆”等诸多不便。

“空城”,让人欢喜也让人忧,而这矛盾背后则反映出了城市迅速膨胀后面临的发展困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