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十七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与测绘

合集下载

电气控制课程设计书

电气控制课程设计书

电气控制课程设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组成部分;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种类、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3. 帮助学生理解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4. 引导学生掌握电气控制系统的调试、运行及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阅读和分析电气控制线路图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3.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电气控制设备、进行系统调试和运行的能力;4. 培养学生解决电气控制系统故障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气控制技术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4. 引导学生认识到电气控制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路基础和电气设备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气控制系统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电气控制系统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应用场合,掌握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

2. 常用低压电器:介绍接触器、继电器、断路器、按钮、指示灯等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

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

3.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讲解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分析典型控制线路的特点和应用。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

4. 电气控制线路图阅读与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电气控制线路图的能力,包括识图、绘图技巧。

维修电工高级技师模拟考试题及答案(一)

维修电工高级技师模拟考试题及答案(一)

维修电工高级技师模拟考试题及答案(一)1.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在稳定运行过程中,转速反馈线突然断开,电动机的转速会(升高)2.子装置内部采用低噪声前置放大器,各级放大器间防止耦合和自激振荡。

3.当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中,当负载电流增加后晶闸管整流器输出电压将(增加)4.机电一体化将电子设备的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融合到机械装置中,使装置更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

5.选用差分放大电路的主要原因是减少温漂。

6.由被控对象变送器和执行机构组成典型工业控制机系统的一次设备部分。

7.乙类对成功率放大器既能放大电压信号,也能放大电流信号。

8.当配电系统的电感与补偿电容发生串联谐振时,其补偿电容器和配电系统呈最大电流。

9.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导通角与关断是由栅极电压控制的。

10.浮地接法容易产生静电干扰。

11.当电源有一个不接地的信号源与一个接地放大器相连时,输入端的屏蔽应接至放大器的公共端。

12.在逻辑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中,逻辑装置有以下工作状态:①检测主回路电流信号为零②检测转矩极性变号③经过“触发等待时间”的延时,发出开放原来未工作的晶闸管装置的信号④经过“关断等待时间”的延时,发出封锁原来工作的晶闸管装置的信号。

请选出以上过程的正确顺序(②→①→④→③)13.三极管当发射结和集电结都是正偏时工作于饱和状态。

14.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系统大多数都具备自动控制、自动诊断、自动信息处理、自动修正、自动检测等功能。

15.工业中控制直流电压一般是DC24伏。

工业中控制电压一般是交流电压。

16.PLC程序中,手动程序和自动程序需要联锁(或者互锁)17电气控制电路设计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机械设备加工工艺)的需要18.机电一体化包含了机械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系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

19.pLc改造设备控制是指采用PLc可编程序控制器替换原设备控制中庞大而复杂继电器控制装置。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测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测控电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测控电路的基本概念、组成原理和功能,理解测控电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掌握测控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测控电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独立进行测控电路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测控电路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创新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测控电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测控电路的基本原理、组成要素、功能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教材章节:根据人教版《电子技术》第五章第三节“测控电路”进行教学。

2.教学内容:(1)测控电路的基本概念:介绍测控电路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测控电路的组成原理:讲解测控电路的组成要素,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执行器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测控电路的功能:介绍测控电路在自动控制、信号处理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4)测控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讲解测控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包括系统建模、系统分析、控制器设计等。

(5)测控电路的实际应用案例:介绍测控电路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具体如下:1.讲授法:教师对测控电路的基本概念、组成原理、功能及应用进行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测控电路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测控电路在工程中的应用和价值。

3.实验法:安排课堂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控电路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控制电路cad设计实践》报告

《控制电路cad设计实践》报告

《控制电路cad设计实践》报告控制电路CAD设计实践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在电子工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控制电路的设计是电子工程中的重要部分,本报告将介绍如何使用CAD软件进行控制电路的设计实践。

二、控制电路CAD设计流程1. 需求分析:明确电路的控制需求,如电机控制、灯光控制等。

2. 元件选择: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元件,如继电器、传感器、开关等。

3. 原理图设计:使用CAD软件绘制电路原理图,将元件按照电路逻辑连接起来。

4. 仿真测试:使用仿真软件对设计的电路进行测试,确保电路功能的正确性。

5. PCB设计:根据原理图设计印制电路板(PCB),实现电路的实际制作。

6. 优化与调试:对制作的电路进行调试,优化电路性能。

三、实践过程在本次实践中,我们选择了电机控制电路作为设计对象。

具体步骤如下:1. 需求分析:我们需要设计一个能够控制电机正反转的电路,通过开关实现电机的启动和停止。

2. 元件选择:选择了继电器作为电机控制的主要元件,以及按钮开关、LED 指示灯等辅助元件。

3. 原理图设计:使用CAD软件绘制电路原理图,将元件按照控制逻辑连接起来。

在设计中,我们需要注意元件的电气特性、耐压值等参数,以确保电路的安全和稳定。

4. 仿真测试:使用仿真软件对设计的电路进行测试。

通过仿真测试,我们验证了电路功能的正确性,并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5. PCB设计:根据原理图设计印制电路板(PCB)。

在PCB设计中,我们需要注意元件布局、布线规则、抗干扰措施等,以确保制作的电路性能优良且稳定可靠。

6. 优化与调试:对制作的电路进行调试,优化电路性能。

在调试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观察电机的运行状态、开关按钮的功能、LED指示灯的状态等,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电路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和记录,以确保电路满足设计要求。

四、结论通过本次控制电路CAD设计实践,我们掌握了使用CAD软件进行控制电路设计的流程和方法。

电气控制与仪表课程设计

电气控制与仪表课程设计

电气控制与仪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电气元件的功能和符号;2. 学会分析电气控制线路图,并能正确绘制简单的控制线路图;3. 了解各类仪表的原理和用途,掌握其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气控制系统,并进行调试;2. 能够正确使用各类仪表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气控制与仪表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电气设备在节能降耗方面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电气控制与仪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电气控制基本原理与元件- 探讨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如电路的串并联、自锁等;- 介绍常用电气元件的功能、符号和选用原则,如开关、接触器、继电器等;- 分析典型电气控制线路图,引导学生学会识别和绘制。

2.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讲解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设计简单的电气控制线路,并进行调试;- 强调安全操作规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 仪表原理与应用- 介绍各类仪表(如电压表、电流表、万用表等)的工作原理和用途;-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仪表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 分析仪表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行科学组织和系统安排,明确教材章节,确保教学进度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气控制与仪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及实例分析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及实例分析

b)电感量相差悬殊的两个电器线圈,也不要并联连接。图b中直流电磁铁YA与继电器KA并联,在接通电源时可正常工作,但在断开电源时,由于电磁铁线圈的电感比继电器线圈的电感大得多,所以断电时,继电器很快释放,但电磁铁线圈产生的自感电动势可能使继电器又吸合一段时间,从而造成继电器的误动作。解决方法可备用一个接触器的触点来控制。如图c所示。
控制变压器TC
*
符 号
名 称
型 号
规 格
数量
M1 M2 M3 QS KM1 KM2、KM3 KR1 KR2 FU1 FU2、FU3 TC SB3、SB4、SB6 SB1、SB2、SB5 SB7 HL1、HL2 A
主电动机 冷却泵电动机 快速移动电动机 组合开关 交流接触器 交流中间继电器 热继电器 热继电器 熔断器 熔断器 控制变压器 控制按钮 控制按钮 控制按钮 指示信号灯 交流电流表
02
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信号指示与照明电路
*
可设电源指示灯HL2(绿色),在电源开关QS接通后,立即发光显示,表示机床电气电路已处于供电状态。设指示灯HL1(红色)显示主电动机是否运行。这两个指示灯可由接触器KM1的动合和动断两对辅助触点进行切换显示,如图右上方所示。
在操作板上设有交流电流表A,它串联在电动机主回路中,用以指示机床的工作电流。这样可根据电动机工作情况调整切削用量使电动机尽量满载运行,以提高生产率,并能提高电动机功率因数。EL照明灯为36V安全电压。
Y 160 M-4 JCB-22 J02-21-4 HZl0-25/13 CJO-40 JZ7-44 JR0-40 JRl0-10 RLl-15 RLl-15 BK-100 LA10 LA10 LA9 ZSD-0 62T 2
11kW 380V 1460r/min 0.125kW 380V 2790r/min 1.1kW 380V 1410r/min 3极500V 25A 40A 线圈电压127V 5 A 线圈电压127V 额定电流25A 整定电流19.9A 热元件l号 整定电流0.43A 500V 熔体10A 500V 熔体2A 100VA 380V/127-36-6.3 V 黑 色 红 色 6.3 V 绿色1 红色1 0~50A 直接接入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 课程学分 修读学期020******* 实践课程 1 学分 第 3 学期 长春数控机床有限公司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学时 适用专业专业课程 必修课程 24 学时 数控技术专业合作开发企业 执笔人庞丽芹、刘子彤审核人刘宏伟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 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单开实践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其功能是 通过实践教学,采取多种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选择常用低压电器的能力,电气控 制线路的分析、设计、检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 作风。

本课程与前修课程电工电子基础相衔接,共同培养学生电工技术的基本技能,与 后续课程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相衔接, 共同培养学生电气控制技术应用的相关 技能,为具备设备的使用与电气维护能力奠定基础。

1.2 设计思路 通过对相应专业工作岗位分析,确定了课程的设计思路为:根据生产实际和日常生 活情况,分析毕业生从事的机械产品加工、安装、调试、维修等主要工作岗位中的典型 工作任务,得到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岗位面向和分院教学设备情况,考虑载体的普 适性和针对性。

所以我们选择机床单元控制线路中有代表性的自锁和正反转控制线路做 为学习项目,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其线路工作原理,组成特点,能连接并检测线路。

并 以变频器这一智能控制部件为例介绍其简单应用,为数控专业学生认知,安装与检修数 控机床线路做先期铺垫。

2.课程目标 2.1 能力目标-1-1.正确识读电气线路图的能力; 2.正确选用元器件的能力; 3.正确使用电工工具连接电气线路的能力; 4.正确使用电工仪表检测电气线路的能力; 5.正确、合理设计简单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 6.变频器的简单应用能力。

2.2 知识目标 1.认知常用低压电器元件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 2.理解常见基本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分析; 3.了解变频器的功用。

电气控制电路课程设计

电气控制电路课程设计

电气控制电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气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理解并能够解释常用电气元件的功能及在控制电路中的作用。

2. 使学生能够绘制并分析简单的电气控制电路图,理解电路的工作过程。

3. 让学生了解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气控制电路,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能够正确安装、调试和维护电气控制系统。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气控制技术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具备安全意识,了解并遵守电气设备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工程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电气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学习电气控制技术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年级中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电路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气控制电路基本元件:介绍常用的电气元件,如开关、接触器、继电器、行程开关等,并分析其在控制电路中的作用。

2. 电气控制电路原理:讲解电气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包括串联控制电路、并联控制电路、自锁电路等。

3. 电气控制电路图的绘制与分析:教授如何绘制电气控制电路图,以及如何分析电路图中的元件和电路工作过程。

4. 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介绍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调试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5. 电气控制系统的维护与故障排除:讲解电气控制系统的日常维护方法,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技巧。

电气控制课程设计任务

电气控制课程设计任务

电气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选用方法。

2. 使学生了解电气控制线路的绘制方法,掌握典型控制环节的设计要领。

3. 帮助学生掌握PLC的基本编程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气控制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设计简单的电气控制线路。

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熟练操作PLC及其相关设备,完成控制程序编写和调试。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小组项目中发挥个人专长,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气控制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使其形成良好的工程素养。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在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等因素。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电气控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其成为具备实际工程能力的电气技术人才。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电气控制原理及低压电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气控制基础- 内容: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选用方法;接触器、继电器、断路器等低压电器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2.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气控制线路- 内容:电气控制线路的绘制方法;典型控制环节(如启动、停止、正反转等)的设计要领;电气控制线路的故障分析与维修。

3. PLC编程与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PLC控制系统- 内容:PLC的基本原理、结构及编程语言;PLC控制程序的设计、编写与调试;PLC在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 电气控制原理及低压电器(2课时):第1课时介绍常用低压电器及其选用方法,第2课时进行低压电器的实际操作演示。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与测绘试题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与测绘试题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与测绘试题1 .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中,熔断器作()保护。

[单选题]*短路正确答案)过载欠压无保护功能2,熔断器作为短路保护的电器,它是()于被保护电路中的。

I单选题I*并接串接正确答案)串接或并接都可以3.三相异步电动机能耗制动是将正在转动的电动机从交流电源上切除后,()。

[单选题]*在定子绕阻中传入电阻在定子绕组中通入直流电源重新接入反相序电源以上说法都不正确(正确答案)4.下列电器中能实现欠压保护的是()。

[单选题]*熔断器主触头(正确答案)常开辅助触头常闭辅助触头5.()不但能用于正常工作时不频繁接通和断开电路,而且当电路发生过载、短路或失压等故障时,能自动切断电路,有效地保护串接在它后面的电气设备。

[单选题]*刀开关低压断路器正确答案)组合开关行程开关6.交流接触器除了具有接通和断开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功能外,还兼可实现()保护。

[单选题]*短路欠压(正确答案)过载无保护功能7.Z3040钻床由四台()驱动。

[单选题]*异步电动机,正确答案)同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以上都不正确8.自动空气开关的电气符号是()[单选题]*SBQSFRQF(正确答案)9.胶木闸刀开关安装时,手柄()[单选题]* 向上(正确答案)向下向左向右10.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中,热继电器作()保护。

[单选题]*短路过载正确答案)欠压11.下列电器中能实现短路保护的是0 o [单选题]*熔断器正确答案)速度继电器接触器行程开关12.安装在X62W型万能铳床工作台上的工件可以在()个方向调整位置或进给。

[单选题]*2346(正确答案)13.电路图中接触器线圈符号下右栏中的数字表示该接触器()所处的图区号。

[单选题]*线圈主触头常开辅助触头常闭辅助触头(正确答案)14.分析电气原理图的基本原则是()。

|单选题]*先分析交流通路先分析直流通路先分析主电路、后分析辅助电路正确答案)先分析辅助电路、后分析主电路15.CA6140主电动机采用()启动方式。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及实例分析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及实例分析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及实例分析一、简介二、电气控制线路设计步骤1、了解设备工作原理和要求:首先需要了解所控制的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控制要求,包括输入输出信号的特点和范围,以及设备的工作模式等。

这是设计电气控制线路的基础。

2、选择控制元件:根据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元件,如开关、继电器、传感器等。

需要考虑元件的电气特性和可靠性。

3、确定控制回路结构:根据设备的控制要求和元件的特性,确定控制回路的结构。

通常包括控制信号的产生、传输、处理和继电器等元件的选择和安装。

4、绘制电气控制图:根据控制回路的结构,使用电气图符和符号,绘制电气控制图。

电气控制图应清晰、准确地表达控制回路的结构和各个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5、进行电气控制线路的布线和接线:根据电气控制图,进行电气控制线路的布线和接线。

布线和接线应符合电气安全规范,减少干扰和误操作的可能。

6、进行电气控制线路的调试和测试:完成电气控制线路的布线和接线后,需要进行电气控制线路的调试和测试,以确保线路的正常工作和稳定性。

可以通过模拟信号和实际设备进行测试。

7、对电气控制线路进行优化和改进:在实际使用中,对电气控制线路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设备的控制效率和安全性。

可以通过改变控制元件和参数,优化控制策略等方式实现。

三、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实例分析以一个自动化生产线的电气控制线路设计为例,进行实例分析。

该自动化生产线由多个工作站组成,每个工作站需要进行自动控制。

整个生产线的主要任务是将原材料进行分配和加工,最终得到成品。

1、了解设备工作原理和要求:每个工作站的具体工作原理和控制要求不同,需要了解每个工作站的输入输出信号特点和范围,以及工作模式等。

2、选择控制元件:对于每个工作站,根据其控制要求选择适合的控制元件,如开关、继电器等。

比如,在装配工作站中可以使用继电器实现电机的正反转控制。

3、确定控制回路结构:根据每个工作站的控制要求和元件的特性,确定每个工作站的控制回路结构。

测绘技术中的电力线路测量与工程设计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电力线路测量与工程设计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电力线路测量与工程设计方法电力线路的测量与设计是电力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借助测绘技术,可以精确地测量电力线路的位置、长度和高度等参数,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合理的工程设计。

本文将介绍测绘技术在电力线路测量与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电力线路测量电力线路的测量主要涉及到线路的位置、长度、高度、角度等参数的测量。

在测量中,需要使用一些常见的测量仪器,比如全站仪、经纬仪、测距仪等。

首先,测量线路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确定线路的位置,可以选择在地面上选择一些固定点,然后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

全站仪可以通过测量点与固定点之间的角度和距离来确定线路的位置。

在测量时,需要注意地形条件、天气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测量线路的长度也是必要的。

通过全站仪或者测距仪等仪器可以测量线路的实际长度。

在测量中需要考虑线路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并设置适当的测距点,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此外,测量线路的高度也是重要的。

电线的高度对于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在进行高度测量时,可以使用经纬仪等仪器,通过观察和记录电线的位置和高度来确定线路的高度信息。

最后,测量线路的角度也是需要考虑的。

线路的角度在工程设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全站仪等仪器来测量。

在测量中需要确定好测量的坐标系,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测量,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二、电力线路工程设计在测量线路的基础上,进行电力线路工程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电力线路工程设计主要涉及到线路的综合规划、杆塔的设计、线缆的敷设等。

综合规划是电力线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综合规划要充分考虑线路的用途、负荷要求、地理条件等因素,设计出最佳的线路布局方案。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避免线路交叉、太过密集等问题。

杆塔的设计是电力线路工程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杆塔的设计要考虑到受力分析、抗风设计、加强绝缘等因素。

合理的杆塔设计可以保证线路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

线缆的敷设是进行电力线路工程设计时需要注意的一个环节。

测绘技术中的电力线路测量与工程设计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电力线路测量与工程设计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电力线路测量与工程设计方法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电力线路的建设变得愈发重要。

而在电力线路的建设中,测绘技术和工程设计方法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电力线路的测量是电力工程的首要环节,它直接关系着电力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而测绘技术的应用为电力线路的测量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测绘技术的核心是测绘仪器设备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

在电力线路的测量中,测绘仪器设备的应用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全站仪、GNSS测量系统等高精度测绘仪器设备可以准确测量电力线路杆塔的位置、高度和间距等信息,从而为电力线路的设计提供了准确的基础数据。

除了测绘仪器设备的应用外,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也是电力线路测量的重要环节。

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够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结果。

例如,利用数字地形模型(DTM)等技术,可以对电力线路周围的地形进行三维建模,并结合电力线路的位置和高度数据,进行线路工程的设计和规划。

此外,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等工具,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快速、准确地绘制电力线路图纸,提高设计效率。

在电力线路工程设计中,工程设计方法的选择也十分重要。

工程设计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电力线路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常用的工程设计方法有线路视线法、电位载流方法、双节点法等。

线路视线法是一种直观的设计方法,它通过观察线路杆塔之间的视觉连线,可以对线路的走向和间距进行初步规划。

电位载流方法是一种电力系统分析方法,它通过计算电流的分布情况和杆塔的电位,来确定线路的位置和高度。

双节点法是一种电力线路优化设计方法,它通过计算线路的电位、电阻和电感等参数,结合杆塔的位置和高度数据,优化线路的走向和间距,提高线路的电力输送效率。

在电力线路的测量和设计中,还需要注意保护环境和保证安全。

电力线路的建设必然会造成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规划线路的走向和间距,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如何进行电力工程的测绘与设计

如何进行电力工程的测绘与设计

如何进行电力工程的测绘与设计电力工程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其测绘和设计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测绘和设计两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电力工程的测绘与设计,介绍相关的技术和方法。

一、电力工程的测绘1. 测绘的重要性测绘是电力工程项目实施前的必要步骤,它通过获取地理空间信息,明确电力工程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因素,为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同时,测绘还可以帮助确定工程施工和运维过程中的地理位置,提高工程的管理和运营效率。

2. 测绘的方法电力工程的测绘方法主要包括地面测量法和航空测量法。

地面测量法是指在地面上进行直接测量,通过测量仪器获取地理信息;而航空测量法则是通过飞机、无人机等航空器对电力工程进行测量,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地理空间信息。

地面测量法包括传统的测量方法和现代化的测量技术。

传统测量方法主要是使用传统测量仪器,如全站仪、电子经纬仪等进行测量;而现代化测量技术主要包括卫星定位系统(GPS)、激光测距仪等,这些技术大大提高了测绘的准确性和效率。

航空测量法则是通过飞机、无人机等航空器进行测量,它具有高效、快速、全面的特点。

航空测量可以利用LiDAR技术获取高精度的地形数据,并结合航空相机获取影像信息,为电力工程的设计和规划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电力工程的设计1. 设计的目标和原则电力工程的设计目标是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满足供电负荷需求,并具备足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原则:设计应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防止发生事故和故障,保护人员、设备和财产的安全。

(2)可靠性原则:设计应保证电力系统具备高可靠性,确保供电连续、稳定,降低停电风险。

(3)经济性原则:设计应以合理的成本满足供电负荷需求和电力系统运行要求,寻求投资与效益的最佳平衡。

2. 设计的内容和步骤电力工程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的概念设计、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

概念设计阶段确定工程的规模和性质,初步设计阶段具体确定系统结构和参数,详细设计阶段进一步细化设计方案并完成施工图纸。

电气控制电路测绘步骤和方法

电气控制电路测绘步骤和方法

举例:测绘CA6140型卧式车床的电气控制电路。 一、通过试车了解CA6140型卧式车床的运动形式 CA6140型卧式车床有两种主要运动, 一是主轴上卡盘带着工件的旋转运动,即主运动;
一是溜板箱带著刀架的直线运动,即进给运动。
车床的切削运动包括工件旋转的主相对速度。
刀架快 速移动 按钮
二、了解电气控制要求
1.主轴运动由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M1拖动,主轴调速、反 转均采用机械方式实现,按下绿色起动按钮SB1接触器KM1 线圈获电吸合并自锁,M1直接起动。按下红色蘑菇型停止 按钮SB2,电动机M1停止转动,此按钮按下后即行锁住, 右旋后方能复位,热继电器FR1实现主轴电动机M1的过载 保护。 2.冷却液由冷却泵电动机M2拖动供给,单向连续旋转,且 主拖电动机起动后方可起动,即顺序控制。转动转换开关 SA1,接触器KM2线圈获电吸合,冷却泵电动机起动,热继 电器FR2实现对冷却泵电动机的过载保护。 3.刀架快速移动由安装在进给操纵手柄顶端的按钮SB3来控 制,它与接触器KM3组成点动控制电路。将操纵手柄扳到 所需方向,压下按钮SB3,接触器KM3获电吸合,电动机M3 起动,刀架按指定方向快速移动。
电气控制电路测绘步骤和 方法
魏征
电气测绘是根据现有的电气电路、机械控制 电路和电气装置进行现场测绘,然后经过整 理后测绘出的安装接线图和控制原理图。
一、测绘的步骤 1.了解机床的基本结构和运动形式。 2.测量工具和测量仪器等的准备。 3.通电试车进一步熟悉机械运动情况。 4.草图的绘制。草图的绘制原则是:先测绘主电路, 再测绘控制电路;先测绘输入端,后测绘输出端;先测 绘主干线,再依次按节点测绘各支路;先简单后复杂, 最后要一个回路一个回路进行校验。 5.整理测绘草图,画出的正规安装接线图和控制原理 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控制技术项目教程——项目17河北承德技师学院李凤梅项目十七电气控制电路设计与测绘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熟悉电气控制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

掌握电气控制电路的测绘方法。

技能目标:能设计简单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电路。

能对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电路进行测绘。

任务一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原则一、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原则1.最大限度满足生产设备对电气控制电路的控制要求和保护要求。

2 .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电路简单、经济、合理。

3 .保证控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操作和维修方便。

你知道电路设计是根据什么原则进行的吗?二、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内容1.确定电力拖动方案和控制方案。

2.选择拖动电动机的结构形式、型号和容量。

3.设计电气控制系统原理图。

4.绘制电气安装位置图、电气系统互连图。

5.设计和选择电气设备元器件,并列出电器元件明细表。

6.编写电气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和使用说明书。

你知道电路设计的内容有哪些吗?任务一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原则三、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法常用的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法有:经验设计法逻辑分析设计法(逻辑设计法)经验设计法是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去选择适当的基本控制环节或经过考验成熟的电路,按各部分的联锁条件组合起来并加以补充和修改,综合成满足控制要求的完整电路。

经验设计法——一般设计简单电路经常使用逻辑分析设计法,是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利用逻辑代数来分析、化简、设计电路的方法。

逻辑分析设计法———一般设计较复杂电路使用一般技术人员常用经验设计法任务一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原则四、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步骤1.分析设计要求2.确定拖动方案和控制方式3.设计主电路4.设计控制电路5.将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合并6.检查与完善如果你设计电路你会做哪些工作?任务一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原则任务一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原则1.分析设计要求分析所设计设备的总体要求及工作过程,明了设备生产工艺对电气控制电路的总体要求。

通过技术分析,选择合理的传动方案和最佳控制方案。

保证设计的安全可靠性。

对初步设计的电路进行模拟试验,验证控制电路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任务一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原则2.确定拖动方案和控制方式电力拖动方案主要包括:起动、制动、正反转和传动的调速方式等。

电气控制方案主要有: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数控装置及微机控制等。

控制方式的选择主要有:时间控制、速度控制、电流控制及行程控制。

经验设计法的设计过程为:主电路控制电路联锁和保护电路总体检查与完善任务一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原则3.设计主电路按着电气控制要求、保护要求,根据经验绘制主电路原理草图。

4.设计控制电路几个规律:1)当要求在几个条件中,只要具备其中任何一个条件被控电器的线圈就能得电时,可用几个常开触头并联后与被控线圈串联来实现。

2)当要求在几个条件中,只要具备其中任何一个条件被控电器的线圈就能断电时,可用几个常闭触头串联后与被控线圈串联来实现。

3)当要求必须同时具备几个条件,被控电器的线圈才能得电时,可用几个常开触头与被控线圈串联来实现。

4)当要求必须同时具备几个条件,被控电器的线圈才能断电时,可用几个常闭触头并联后与被控线圈串联来实现。

任务一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原则5.将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合并将设计好的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合并成一个完整的电气控制电路。

6.检查与完善控制电路初步设计完成后,可能还有不可靠、不合理和不安全的地方,应进一步仔细校验是否符合控制要求,对不符合控制要求的地方做进一步的完善和修改,直至完全符合控制要求为止,以确保电路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五、电路设计注意事项1.合理选择控制电源2.正确连接电器的线圈3.正确连接电器的触头4.简化电路,减少电器的数量及触头5. 合理放置电器触头位置,减少连接导线的数量或长度6. 尽量减少电器不必要通电时间7. 避免出现寄生电路8. 保证控制电路工作可靠和安全9. 电路应设有必要的保护环节设计电路应注意哪些问题?任务一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原则1.合理选择控制电源1)电路较简单,电器较少时:控制电路直接选用主电路电源,380V或220V;2)电路较复杂,电器较多时:采用控制变压器,将控制电压降到110V以下。

3)直流电磁器件:采用直流电源,如液压系统的电磁阀2.正确连接电器的线圈图17-1电器元件线圈应并联接入电路a)不正确×(达不到额定电压吸力不够)b)正确√哪个电路接线正确??任务一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原则3.正确连接电器的触头图17-1电器元件线圈应并联接入电路a)不合理×(出盘线4根,按钮常开、常闭触头不等电位)b)合理√ (出盘线3根)哪个电路接线正确?任务一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原则4.简化电路,减少电器的数量及触头例一:图17-3简化电路,减少电器数量a)不合理×(多用一个KM1常开,SB4亦可省略)b)合理√哪个电路更合理?任务一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原则例二:图17-4简化电路,减少触头数量a)不合理×(多用一个常开触头KA1)b)合理√哪个电路更合理?任务一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原则5. 合理放置电器触头位置,减少连接导线的数量或长度图17-5合理放置电器触头的位置a)不合理×(出盘线4根)b)合理√ (出盘线3根)哪个电路更合理?任务一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原则6. 尽量减少电器不必要通电时间图17-6减少电器不必要通电时间a )电动机降压起动后KM1、KT 一直处于通电状态,不合理b )合理哪个电路更合理?任务一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原则任务一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原则7. 避免出现寄生电路下图是一个具有指示电路和过载保护的正反转控制电路,试分析如果电动机出现过载,FR能否切断控制电路使电动机停转?动脑筋分析电路功能?不能!电流可以沿着1,2,3,5,7,6,8 形成回路,无法实现过载保护。

任务一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原则8. 保证控制电路工作可靠和安全最主要的是选用可靠的电器元件。

在选用电器时,尽量选用机械和电气寿命长、结构合理、动作可靠、抗干扰性能好的电器。

在电路中采用小容量继电器的触头接通和断开大容量接触器的线圈时,要计算电器触头和接通容量是否足够。

若不够,必须加大继电器容量或增加中间继电器。

9. 电路应设有必要的保护环节一般选用过载、短路、过流、过压、失压、弱磁等保护环节,必要时还应考虑设置合闸、断开、事故、安全等指示信号,以保证即时在误操作情况下也不至于造成事故。

任务二选用电动机和电器元件正确、合理地选择电动机和元器件是系统安全、稳定、经济、可靠、合理运行的重要保证!一、电动机的选择1.选择的原则1)电动机能够完全满足生产机械特性方面的要求。

如速度、启动、制动、调速等要求。

2)生产过程中,电动机的功率被充分的利用,即温升达到国家规定的温升标准。

3)电动机的结构形式应符合生产环境的要求。

2 .参数选择想一想:电动机有哪些参数?额定功率、额定电压、额定转速,电动机的种类和电动机的结构形式。

其中额定功率的选择最为重要。

(1)额定功率的选择(2)额定电压的选择(3)额定转速的选择(4)电动机种类的选择(5)电动机形式的选择综上所述,对电动机的选择应从额定功率、额定电压、额定转速、种类和形式综合考虑做到既经济又合理。

如何选择电动机的参数?任务二选用电动机和电器元件任务二选用电动机和电器元件(1)额定功率的选择电动机工作方式:连续工作制短时工作制周期性断续工作制1)连续工作制:恒定负载:P N≥P L变化负载:P=∑P Lt/∑tN≥P L 。

2)短时工作制:PN标准工作时间:15min,30min,60min,90min四种。

3)周期性断续工作:P=∑P Lt/∑tN负载持续率小于10%时,按短时工作制选则负载持续率大于70%时,按长期工作制选择标准负载持续率有15%,25%,40%,60% 四种,一个周期的时间规定不大于10min。

任务二选用电动机和电器元件(2)额定电压的选择电动机的额定电压应与现场的电源电压相符。

中小型交流电动机的额定电压一般为380V;大型交流电动机的额定电压一般为3千伏或6千伏;直流电动机的额定电压一般为110V,220V,440V等,最常用直流的电压等级为220V;直流电源的获得一般由车间交流电压整流后获得,若车间电压为380V,采用晶闸管整流装置直接供电,若为三相桥式整流可获得440V直流电,即选电动机额定电压为440V,若为单相整流可获得160V直流电,即电动机额定电压选160V。

任务二选用电动机和电器元件(3)额定转速的选择电动机额定转速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电动机的价格、能量损耗及生产机械的生产效率等各项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

额定功率相同的电动机,转速高的电动机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如果应用在低转速负载上,需用的传动机构较复杂。

所以选择电动机的转速必须全面考虑,一般在电动机能满足生产机械特性的前提下,力求电能损耗小,设备投资少,维修费用低。

通常电动机的额定转速选择在750~1500r/min比较合适。

任务二选用电动机和电器元件(4)电动机种类的选择优先选用:结构简单,价格便宜,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的电动机电动机的性价比较:交流电动机优于直流电动机鼠笼式异步电动机优于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异步电动机优于同步电动机页表17-1电动机性能对照表。

详见P180想一想: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同步电动机各有什么优缺点?分别适用什么场合?任务二选用电动机和电器元件(5)电动机形式的选择电动机按其安装方式不同可分为:立式(价格较贵,如深水泵,钻床等选用)卧式(首选)电动机按轴伸个数分为:单轴(首选)双轴(特殊情况,需双轴连接的)根据电动机周围环境对电动机的影响,选用开启式、封闭式、防护式和防暴式等不同形式的电动机。

二、常用电器元件的选择1.低压断路器的选择2.按钮的选择3.熔断器的选择4.接触器的选择5.热继电器的选择6 .时间继电器的选择7 .中间继电器的选择8 .制动电磁铁的选择你能完成Y/△降压起动控制电路各电器元件的选择吗?三相异步电动机Y112M-4,4KW,380V,8.8A,△接任务二选用电动机和电器元件1. 低压断路器的选择(1)低压断路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不小于电路、设备的正常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

(2)热脱扣器的整定电流:与电动机的额定电流或负载的额定电流一致。

(3)电磁脱扣器的瞬时脱扣整定电流:大于负载电路正常工作时的尖峰电流对于电动机来说,DZ 系列断路器应按下式计算:I Z ≥(1.5~1.7)I st 式中I st 为电动机的启动电流。

(4)欠压脱扣器的额定电压:等于电路的额定电压(5)断路器的极限通断能力:不小于电路的最大短路电流。

做一做:选择控制4KW ,380V ,8.8A 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低压断路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