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青城山道教发展状况调查-副本

合集下载

青城山道教文化与自然风光融合之地

青城山道教文化与自然风光融合之地
青城山道教文化与自然风光融 合之地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 青城山概述 • 道教文化在青城山的体现 • 自然风光与生态环境 • 青城山道教文化与自然风光的融合 • 青城山旅游开发与保护策略 • 青城山未来展望与发展趋势
01
CHAPTER
青城山概述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青城山位于中国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距成都市区约60公里。
自然风光对道教文化的烘托
山水相依
青城山群峰环绕,林木葱茏,溪水潺潺 。这种优美的自然环境为道教文化提供 了理想的背景,使得道教文化在这里得 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VS
四季变换
青城山的自然风光随四季变换而呈现出不 同的景致。春天的山花烂漫、夏日的云海 翻腾、秋天的层林尽染、冬日的银装素裹 ,都为道教文化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意境 。
道教传承
青城山道教在历史长河中 不断传承发展,形成了独 特的道教派别和丰富的道 教文化。
道教典籍
青城山道教典籍丰富,包 括《道德经》、《庄子》 等道家经典,以及青城山 道士的著作和注解。
道教建筑风格与特点
选址布局
青城山道教Leabharlann 筑多选在幽静的山 林间,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
一。
建筑风格
青城山道教建筑以古朴典雅为主, 采用传统的木结构和坡屋顶形式, 体现了道家的审美追求。
自然环境
青城山地处岷江上游,背靠岷山雪岭,面向成都平原,群峰环绕,状若城郭, 故名青城山。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被繁茂,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历史沿革与文化背景
历史沿革
青城山历史悠久,自古便是道教圣地。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 问道于宁封子,东汉时期张道陵在此创立五斗米道(天师道 ),奠定了青城山道教文化的基石。

美丽青城的发展历程

美丽青城的发展历程

电脑城促销活动方案鸿运数码广场四月企划案鸿运数码广场四月促销企划案(4月17日—4月30日)提案人:企划部提案时间:4月12日修订时间:背景目的策略主题:激情四月,畅想数码——鸿运好礼疯狂送一、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内容4月4月4月4月4月4月4月4月4月4月4月4月4月4月4月4月4月4月4月4月4月4月4月4月4月4月4月4月4月4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000元/2年、1400元/3年的2M宽带优惠!!操作方式:1、凡在商场购物满1000元的顾客即可参与(商家及员工不允许参与此活动)。

2、顾客凭购物单据到三楼服务台领取优惠卡一张。

3、凭此优惠卡,顾客可到移动公司优惠办理宽带业务。

活动流程:1、工作人员检查顾客的购物单据与保修卡,确认是否具备领卡资格。

2、工作人员按表单详细登记顾客的资料信息。

3、工作人员发放优惠卡后,需在顾客的购物单据上用笔注明“礼品已发”的字样。

预算支出:无实际费用支出。

(四)整合全商场的超低特价资源和商家自己的促销活动,纳入本次活动宣传。

二、宣传策略宣传主题:激情四月,畅想数码——鸿运好礼疯狂送!宣传形式:1、自有媒体:a)电脑报—湖南市场:总发行20000份,4月16日南华大学8000份、4月16日师院5000份、4月16日工学院5000份;4月17日、18日、24日、25日(周末)先锋路口每天500份。

要求:广告设计需做到新颖美观、主题突出、内容详尽;终端投放需做到按时、按质、按量。

l方向:b)衡阳IT网:4月15号发布活动信息。

l要求:图文并茂,内容详尽,活动期间一些获奖顾客名单需及时公布在网上。

l方向:2、短信媒体:总发行50000条,公务员卡10000条、普通VIP卡10000条、大众卡10000条、学生卡20000条。

活动期间内分不同时段进行投放。

l要求:内容精炼,简明扼要,突出主题。

终端用户数据准确无误,确保投放质量。

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四川青城山

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四川青城山

中国道教四⼤名⼭之⼀四川青城⼭青城⼭(Mount Qingcheng),世界⽂化遗产、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球道教天师道圣地,中国四⼤道教名⼭之⼀,五⼤仙⼭之⼀,中国道教发祥地之⼀,成都⼗景之⼀。

青城⼭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公⾥,处于都江堰⽔利⼯程西南10公⾥处。

景区⾯积200平⽅千⽶,最⾼峰⽼君阁海拔1260⽶,青城⼭分为前⼭和后⼭,群峰环绕起伏、林⽊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取胜。

景区内外,天师洞和圆明宫幽静是青城⼭的⼀⼤特⾊。

青城⼭,⼀名丈⼈,⼀名⾚城,⼀名清城,西岳佐命之⼭。

为⼗⼤洞天第五洞,号⽈“宝仙九室之天”,在青城县青城⼭洞,周回⼆千⾥,属青城丈⼈治之。

环列三⼗六峰⼀百零⼋胜景,诸峰环绕状如城廓。

青城丈⼈,黄帝所命也,主地仙⼈,是五岳之上司,以总群⾂也。

丈⼈领仙官万⼈。

道⼠⼊其岳,丈⼈服朱光之袍,戴盖天之冠,佩三庭之印,乘科车从众灵,⽽来迎⼦。

青城⼭历史源远流长,相传轩辕黄帝时有宁封⼦,居青城⼭修道,曾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跻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故后世⼜称青城⼭为丈⼈⼭,并建观(丈⼈观)纪念。

在古时与湖北武当⼭、江西龙虎⼭、安徽齐云⼭、陕西景福⼭合称五⼤仙⼭。

各⾃供奉真武荡魔⼤帝、五岳丈⼈宁封真君、昊天⽟皇上帝、降魔护道天尊、⼴援普度天尊。

1982年,青城⼭作为四川青城⼭⼀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第⼀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2000年,青城⼭和都江堰共同作为⼀项世界⽂化遗产被列⼊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5⽉8⽇,青城⼭⼀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4]。

中国道教名山旅游发展研究——武当山与青城山的比较分析

中国道教名山旅游发展研究——武当山与青城山的比较分析

旅游管理研究2013年09月下半月刊道教作为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在我国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与道教有关的旅游资源数量庞大而且分布广泛。

山岳型道教名山的宗教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涵盖宫观、古遗址、古建筑等物质形态的旅游资源,也承载着道教音乐、武功、法式、民俗等一系列的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

道教名山自古便是道士修炼的重要场所,自然风光优美宜人,是极佳的养生环境。

在社会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道教修身养生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道教名山无疑更具有吸引力。

著名道教名山有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江西三清山等。

其中以武当山道教旅游资源的开发较好。

通过对武当山和青城山进行比较,探索更好的道教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为青城山道教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为其它道教名山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武当山道教旅游发展现状武当山,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南部,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整个景区现有面积约为312平方千米。

武当山不仅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而且人文景观也丰富多彩。

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5A级旅游区、全国武术之乡、全国八大避暑胜地之一,其古建筑群因规模之大、构造之严谨、装饰之精美、神像、供器之多,于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一)武当山道教旅游资源1、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是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特色突出。

整个建筑群总体规划严密,主次有序,强调“玄武”信仰。

它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好的道教古建筑群。

其雄伟玄妙在于古建筑选址讲究山形水脉,聚气藏风,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是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的完美体现。

整个建筑风格古朴凝重,结构严谨,在建造规格上体现出了尊卑有序,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博物馆”,2、武当武术由张三丰创立,是武当山道教与武术的完美结合,使武当成为了中国武术独特的一个宗教门派。

“武术元一气”、“混饨初开”、“抱圆守一”这些招式都体现了“阴阳结合”“天人合一”的道教文化。

武当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技击术,还是“以身体运动这一特殊形态的语言方式在重大祭祀活动中来表现信仰、崇拜玄武神,转变为一种宗教功能的法术”。

成都青城山历史简介

成都青城山历史简介

成都青城山历史简介成都青城山位于四川成都市都江堰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青城山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青城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相传,当时的秦国政治家李斯曾在这里修筑了一座城池,以抵御敌人的入侵。

而城池所在的山峰,就是青城山的主峰之一。

在汉代,青城山成为了道教的发源地之一。

当时,有一位名叫张道陵的道教先贤,他在青城山修炼炼丹之术,被尊奉为“太上老君”的化身。

青城山上的道观也因此得名“太上洞”。

太上洞是青城山上最重要的道观之一,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随着历史的发展,青城山逐渐成为了文人墨客的聚集地。

唐代文学家杜牧就曾在青城山上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些诗句将青城山的美景与人文风情融为一体,流传至今。

在明清时期,青城山成为了道教的中心之一。

当时,青城山上的道观不仅有太上洞,还有天台洞、望岳洞等。

这些道观不仅是道教信仰的场所,也是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

青城山的道教文化因此得以繁荣发展。

随着现代交通的便利,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青城山,欣赏它的美丽风光。

青城山的自然景观以其奇峰、怪石、清澈的溪水和茂密的森林而著称。

主峰海拔约为1500米,四季气候宜人,是夏季避暑的胜地。

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整个成都平原,景色壮丽。

青城山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山上有大量的珍稀树木和草本植物,如银杏、马尾松、槭树等。

这里还栖息着许多珍稀动物,如川金丝猴、穿山甲等。

青城山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被誉为“世界自然遗产”。

除了自然景观,青城山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青城山上有许多古建筑和文物,如宫殿、庙宇、观亭等。

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于山顶的“天下第一道观”——青城山道教建筑群。

这里保存着大量的文物和经典的道教文献,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青城山道教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其对策

青城山道教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其对策

青城山古文物包括数量众多的题刻、 石刻、 古 碑、 祭器 、 符印等 , 中大 唐开 元 神武 皇帝 敕 书 碑为 其 四川省重 点保 护 文 物 。古遗 址 ( ) 括 汉晋 古 丈 迹 包 人 观遗址 , 石天 地 、 日月 、 日寺 遗址 , 马坛 、 石 捧 羊 三 师坛遗址 , 玉女 洞遗址 , 都 观 遗址 , 代会 庆 建福 鸿 宋 宫遗址 , 长生宫 遗址 。此 外 , 有遍 及全 山的亭桥廊榭 等景观建 筑 , 以青 城前 山诸宫 观间游程不 过 2 仅 5公 青城 山道教文化遗产及 其保护现状 里计 , 即有古桥亭建筑 5 O余座 , 建筑风格古朴而雅 ( ) 一 青城 山道教 文化遗产 致, 充分 体现 了道 家 “ 人合 一 ” “ 天 、 道法 自然 ” 的思 根据 17 92年 联 合 国教 科 文 组织 《 护 世 界 自 保 想。 然 和文化遗产 公 约 》 中提 出 的 “ 化遗 产 ” 文 的概 念 , 青 城 山道 教音 乐历 史 悠久 , 分 为声 乐 和器乐 可 包括 文物 、 建筑 群 和遗 址 , 之后 不 断发 展 , 引入 文 两大类 。声 乐 主 要 有 韵 曲 、 诵 曲 、 又 吟 朗诵 曲三 种形 化景观 和 口述及非 物质遗产 与之并 列 。本 文所 指青 式 。 目前青城 山道教 音乐 中使 用 的韵 曲仍保 留了历 城山道教 文化遗产 包括青城 山世界 文化遗产 地核心 史上流传下来的北韵( 全真正韵 ) 和南韵( 广成韵) 。 区内的道教古建筑、 古文物、 古遗址( ) 迹 和环境景 其中南韵极富四川地方音乐特色, 以细腻含蓄见长。 观 以及道 教洞经 音乐 、 城 武术 等 。从保 护 的 角度 器乐 有细乐 和大乐之分 。 青 看, 一般分 物质文 化遗产 和非物质 文化遗产 , 古建筑 洞经古 乐是道教音 乐 的流派之一 , 一千 多年 来 , 群、 古文 物 、 遗 址 ( ) 古 迹 和环 境景 观 为 物 质 文 化遗 青城 山洞经 古乐一 直在 民间 流行 , 正一 教 火居 道 是 产, 道教 洞经音乐 、 青城 武术则为 非物质文 化遗产 。 士( 以道教 科 仪 为业 ) 民间 禳灾 祈 福 时必 备 的仪 在

四川青城山——张道陵传道地

四川青城山——张道陵传道地

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旅游服务与管理
W-6
一、江西龙虎山——张道陵最初修炼地
2、得名与价值:
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 得名”。2010年,龙虎山与龟峰被一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从汉 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 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世袭道统63代,奕世沿守1800余年,他们均 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至一品,位极人臣,形成中国文化史上 传承世袭“南张北孔(夫子)”两大世家。
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旅游服务与管理
W-4
张道陵修炼名山
• 一、江西龙虎山——张道陵最初修炼地 • 二、四川鹤鸣山——张道陵创道地 • 三、四川青城山——张道陵传道地
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
旅游服务与管理
W-5
一、江西龙虎山——张道陵最初修炼地
• 1、位置: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 处贵溪市境内,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
九百多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时间最长的道教,倍受历代帝 王推崇,三十六代天师曾被元世祖忽必烈官封一品(相当 于宰相官职),天师府被称为“龙虎山中宰相家”。明代 朱元璋则更对道教恩宠有加,有“北孔(孔夫子)南张(
张天师)”之称,而龙虎山天师府的建筑规模是全国所有
私家府第中唯一可与孔府相媲美的,有“仙都”、“南国
宫观。 • 能力目标: • 1、能说出龙虎山的位置、历史、重要史迹,掌握张天师
炼丹处正一观、嗣汉天师府和上清宫,并能间介嗣汉天师 府。 • 2、能说出鹤鸣山的位置、得名、历史价值及重要史迹。 • 3、能说出青城山的位置、得名、地位、美誉、历史价值 和著名宫观——常道观、上清宫和祖师殿。 •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张道陵活动史迹,使学生了解道教 名山文化价值,形成正确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青城山的道教渊源

青城山的道教渊源

青城山的道教渊源青城山是中国着名的道教名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

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

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

张道陵,原名张陵,客居四川,学道于鹤鸣山中,依据《太平经》造作道书,自称出于太上老君口授,并根据巴蜀地区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经典,创立了“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被后世尊为天师,改其名为张道陵。

传说道教天师张道陵晚年显道于青城山,并在此羽化。

此后,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祖山,全国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

天师道经过张陵及其子孙历代天师的创建和发展,逐渐扩及全国。

晋隋时期,天师道有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的兴起和地区教派的产生。

青城山所传属于南天师道的正一教派。

至唐末,着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

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

杜光庭后来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封上柱国蔡国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着书立说,对道教的发展影响很大。

明代,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

全真道与原来的天师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张修道者要出家投师,住庵当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荤腥,创立了一套养身习静的修练方法。

道士住山,自然对宫观的维护,山林的栽培就更为重视。

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道士逃散,直到清朝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又使局面重新改观。

现在的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玄蕴道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道教经典。

青城山道教养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青城山道教养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青城山道教养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摘要: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中国历史文化中不可分割且占据举足轻重的一部分,道教追求长生,向往羽化登仙,自东汉创立以来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洗涤,已经具有了相对系统性的养生理论与养生方法,并且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也得到推崇和认可。

时至今日早已趋于成熟。

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道教中,具有无比尊崇的地位,被誉为开宗圣地、道教祖庭,在海内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以四川青城山为例,通过养生旅游基本概念与青城山道教养生文化与养生旅游开发现状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意见与建议,让道教养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让青城山旅游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希望对全国道教养生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借鉴,让道教养生文化能够得到升华与发展。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为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对象和内容、理论基础、研究方法。

接着第二章是对道教养生旅游的综合分析,其中包括道教养生文化与养生旅游相关历史背景、道教养生文化的概念、养生旅游的概念、道教养生旅游的发展基础及开发价值、道教养生旅游与普通养生旅游的区别分析、国内道教养生旅游开发与研究现状等。

第三章则开始对青城山道教养生旅游现状进行分析,其中主要从青城山道教文化发展现状、青城山养生旅游发展现状、青城山道教养生产品发展现状这三方面入手。

第四章则是对青城山道教养生文化旅游的开发研究总结,着眼于青城山道教养生旅游的开发价值、针对青城山道教养生旅游发展与养生旅游项目(青城山道教养生旅游线路、青城山道教养生旅游产品)开发推广过程中的不足,研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道教文化养生旅游青城山开发现状研究总结Qingcheng mountain ShanDaoJiao health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researchAbstract: Taoism is Chinese native religion, is inseparabl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occupy important part of Taoist pursuit of immortality, for feather fairy, since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was founded after one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and culture of washing, has relatively systemic health theory and health preservation methods, a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history have been respected and recognized. T oday is already mature.Qingcheng mountain is one of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ese Taoism, has cult status, is known as open ZongSheng, the cradle of T aoism,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very important influence. Qingcheng mountain in sichua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through the basic concept of health tourism and qingcheng mountain ShanDaoJiao health cultural and health tourism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put forward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make the Taoism regimen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carry forward, let the qingcheng mountain tourism toward the direc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ope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the Taoism 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make the Taoism regimen culture can get sublimation and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introduction part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review, research object and content, theoretical basis, research methods. Then the second chapter i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Taoism health tourism, including the Taoist culture and tourism related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concept of Taoist keeping in good health culture, the concept of health tourism, the foundation of the Taoist health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development value, the Taoist health tourism and general tourism difference analysis, and domestic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status of T aoist health tourism, etc. Third chapter began to qingcheng mountain ShanDaoJiao health tourism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mainly from the qingcheng mountain ShanDaoJiao cultur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mount qingcheng health tourism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qingcheng mountain ShanDaoJiao health product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three aspects.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qingcheng mountain ShanDaoJiao health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research summary, focusing on qingcheng mountain ShanDaoJiao health tourism development value, in view of the qingcheng mountain ShanDaoJiao health tourism and health tourism development project (qingcheng mountain ShanDaoJiao health tourism lines, qingcheng mountain ShanDaoJiao) health tourism product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study and put forward improvement measures.Keywords: mount qingcheng Taoist 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research summary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1 研究目的 (1)1.1.2 研究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2.1 国内养生文化旅游研究概述 (2)1.2.2 国外养生文化旅游研究概述 (2)1.3 研究对象和内容 (3)1.3.1 研究对象 (3)1.3.2 研究内容 (3)1.4 理论基础 (4)1.5 研究方法 (5)第二章道教养生旅游综合分析 (6)2.1 道教养生文化与养生旅游相关历史背景 (6)2.1.1 道教养生文化相关历史背景 (6)2.1.2 养生旅游相关历史背景 (6)2.2 道教养生文化养生旅游的概念 (7)2.2.1 道教养生文化的概念 (7)2.2.2 道教养生旅游的概念 (7)2.2.2.1 道教养生旅游与普通养生旅游的区别分析 (8)2.3 道教养生旅游的发展基础及开发价值 (9)2.4 国内道教养生旅游开发与研究现状 (10)第三章青城山道教养生旅游现状分析 (11)3.1 青城山道教养生文化 (11)3.1.1 青城山道教文化 (11)3.1.2 青城山养生文化 (11)3.2 青城山养生旅游发展现状 (12)第四章青城山道教养生文化旅游的开发研究总结 (13)4.1 青城山道教养生文化旅游的开发价值 (13)4.1.1 青城山道教养生文化旅游开发条件 (13)4.1.2 青城山道教养生文化旅游开发意义 (14)4.1.3 青城山道教养生文化旅游开发定位 (15)4.2 青城山道教养生文化旅游的开发研究 (16)4.2.1 青城山道教养生旅游线路的开发研究 (16)4.2.2 青城山道教养生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 (16)结论 (17)附录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0)第一章绪论1.1研究目的及意义1.1.1研究目的如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提高,快节奏的生活与日益衰退的生态环境给城市中的人群带来各种生理、心理上的疾病,让人们感觉到身心疲惫,大部分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而种类越来越多并且不断高发的职业病更正为都市人群最大的困扰。

道教—青城山

道教—青城山

建福宫坐落于丈人峰下。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 730年),后经历代多次修复,现仅存两殿三院。现存建 筑为清代光绪年间(公元1888年)重建,有大殿三重,分 别奉祀道教名人和诸神,殿内柱上的394字的对联,被赞 为“青城一绝”。 建福宫筑于峭壁之下,气度非凡。宫内保存有古木 假山、委心亭、明庆符王妃的梳妆台遗址,以及壁画、 楹联等文物。其左侧是明庆府王妃遗址,西行一千米, 即至岩石耸立,云雾缭绕的“天然图画坊”。天然图画坊位 于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阁, 建于清光绪(公元1875~1909年)年间。亭阁后是常有 丹鹤成群,唳于山间的驻鹤庄;右有横石卧于两山之间 的悬崖上,被称为"天仙桥",传为仙人聚会游戏处。
教对精神的意义:
宗教商业化 佛教文化的传承需要社会气氛和社会推广,但是应 该去商业化,使信仰成为由心而发的自悟、自觉行 为,不能“钱”诚。信仰更不能遵循市场规律,市 场的规则是利润最大化。道家强调智慧的觉悟和道 法自然的和谐统一,但是在修道的同时,也应该规 范和有序管理道观,避免由于诚信和混乱问题影响 道教声望的结果。
道教是世界文化 遗产重要瑰宝,成都 作为文化古都,拥有 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 据悉,为感恩祖国、 感恩世界,展示浴火 重生之后成都灾后重 建和统筹城乡发展成 果,开启中国道学思 想接轨全球文明新篇 章,第三届中国(成 都)道教文化节于 2010年9月16日至9 月19日在中国成都· 青城山成功举办。
老君阁位于青城第一峰绝顶(即彭祖峰顶,或称高 台山、老霄顶),海拔高一千六百多米。老君阁建筑群 包括东华殿等处。其中东华殿的一百平方米,长五间, 中祀东华帝君,左右龛分祀吕纯阳及锺离权。 老君阁的造像,以徐悲鸿当年在青城的遗作《紫气东来 》为蓝本,经许多学者、艺术家和鉴赏家精研,并由青 城山道友绘制、塑造而成。老君像高十三米六,连牛身 通高十六米。悉按古典建筑规范,用钢筋水泥浇铸,精 铜包里,金光炫目,栩栩如生。

青城山调查报告

青城山调查报告

青城山调查报告青城山调查报告一、引言青城山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本篇文章将对青城山进行一次调查,以了解其自然环境、文化遗产以及旅游开发情况。

二、自然环境青城山位于岷山系的主峰之一,地势险峻,山峰起伏,山脉连绵不绝。

山上植被丰富,有森林、草甸、花海等多种景观。

此外,青城山还有众多的溪流和瀑布,水质清澈,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点,如仙女洞、白龙洞等。

这些自然景观为青城山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三、文化遗产青城山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道教文化遗产。

山上有众多的道观,其中最著名的是青城山道教教派的祖庭——青城山道观。

青城山道观建于东汉时期,是中国道教四大名观之一。

道观内有众多的古建筑,如大殿、钟楼、鼓楼等,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

此外,青城山还有许多与道教有关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如《西游记》中的蜀山派等,这些传说和故事为青城山增添了神秘色彩。

四、旅游开发情况青城山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景区,旅游开发相对较早。

目前,青城山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旅游设施,如索道、观光车等,方便游客的观光和出行。

此外,青城山还有许多酒店和民宿,提供各种不同档次的住宿选择。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可以参观道观、登山、品尝当地美食等,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了更多选择。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青城山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游客数量的增加给青城山的自然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一些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乱扔垃圾等行为严重破坏了山区的生态平衡。

其次,旅游开发也带来了一些商业化问题。

一些商家在山区开设了过多的商店和餐馆,破坏了原有的风貌,也给游客带来了不便。

五、建议为了保护青城山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对游客的环境保护教育,引导游客爱护自然环境,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植被。

2. 控制游客数量。

限制每天进山的游客数量,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拥挤。

青城山调研报告总结

青城山调研报告总结

青城山调研报告总结青城山位于四川成都市都江堰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道教胜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在进行青城山调研的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青城山的历史、文化、经济及旅游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青城山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

青城山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被视为道教的圣地,数以百计的历代文人墨客纷纷登临青城山,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名人故居,使得青城山具有了丰富的人文历史底蕴。

此外,青城山还保留着一些历史上重要的文物古迹,如龙泉山庄、龙泉寺等,这些文物古迹为我们了解和研究青城山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在经济方面,青城山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经济区。

青城山的旅游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在吸引大量游客的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此外,青城山的土特产和农副产品也逐渐受到市场的认可和喜爱,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青城山的旅游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是交通不便的问题。

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远,青城山的交通依赖于公路运输,而公路的建设和维护存在一定的困难,使得游客前来青城山的交通成本较高。

其次是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方面的问题。

青城山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其环境和文化资源需要得到有效保护,但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行为导致了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破坏,这对青城山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在交通方面,应加强对青城山公路的建设和维护,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缩短游客前来的交通时间和成本。

其次,在旅游发展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青城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防止过度开发和经营造成的破坏。

另外,还应加强旅游产业链的协调发展,提升青城山的旅游服务水平和品质,增强游客的满意度和消费意愿。

综上所述,青城山作为一处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资源的旅游目的地,在旅游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青城山发展道教养生旅游的资源评述

青城山发展道教养生旅游的资源评述

青城山发展道教养生旅游的资源评述-旅游管理青城山发展道教养生旅游的资源评述廖光萍随看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养生越来越重视,养生旅游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养生文化是道教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青城山所在地都江堰市是中国有名的长寿之乡,这充分说明了道教养生文化在青城山具有深厚的根基。

文童在分析了青城山道教养生旅游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对青城山道教养生旅游资源进行评述,为青城山道教养生旅游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道教养生起源于中国本土的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詹迅先生曾说过"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道教有重人贵生的传统,富有"文化养生"的品格,道教崇尚"道法自然",认为万物都会遵循自然法则,满怀感恩之心,珍惜大自然赐与的一切,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老君说一百八十戒》提到"不得焚烧野田山林"、"不得妄伐树木",这充分展现了道教思想的"生态观"。

经过千年发展、积累和沉淀,许多行之有效的养生术流传至今,对一般较为常见的神经衰弱、咽喉炎、近视眼、月市结核、胃病、肝炎等均有不错的功效。

道教养生主张修身养性, 力求从生理和心理上内外兼修,达到"形神共修"的目的。

比如太极拳,结合了古导引术和吐纳术,—种内外兼练,柔和、缓慢、轻灵,合乎生理规律的养生运动。

道教养生是一门养生的学问,它是由道家思根提出的关于人的身心调养的系统理论和方法。

道教养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包括道教生命观、成仙的理论与方术等,后者是指各种养生基础理论、养生思想以及各种具体的养生方法。

本文所指道教养生是指狭义上的养生。

二、青城山道教养生旅游资源条件青城山是道教祖庭之一,位列道教"第五洞天"。

青城山地属中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山上树木四季常青,空气清新,环境清幽,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非常适合养生修道,吸引众多道教人士来此修炼,留下了丰富的养生文化遗产。

青城山道教学院

青城山道教学院

青城山道教学院青城山道教学院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东北部的青城山脚下,是中国道教协会直属的高等道教学府,是全国最大规模、最有影响力的道教学院之一。

本文将对青城山道教学院的历史背景、教育理念、教学特色以及对道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一个全面的介绍。

一、历史背景青城山道教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当时道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道教文化,当时的道教宗教组织决定在青城山建立一所道教学院,培养出更多的道教人才,推动道教的发展。

经过几百年的沧桑变迁,青城山道教学院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格局。

二、教育理念青城山道教学院秉承“天人合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道德修养高尚的道教人才。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宗教信仰和修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能力。

学院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教学特色青城山道教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他们不仅在道教理论知识方面造诣深厚,而且在道教实践和修行方面经验丰富。

学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技能同步发展,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并应用所学知识。

学院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道教文化传承和发展青城山道教学院作为中国重要的道教教育机构,积极参与道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学院组织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道教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举办学术研讨会和论坛,推动道教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学院还组织学生参加道教文化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加强对道教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同时,学院还积极开展社会服务项目,为社会做出贡献,提高道教的社会影响力。

五、学院目标和展望青城山道教学院立足中国道教的传统,致力于成为全球道教教育的重要基地。

学院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有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道教人才,推动道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科研水平。

成都市青城山历史与简介

成都市青城山历史与简介

成都市青城山历史与简介青城山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青城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道教资源而闻名于世。

青城山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西汉时期的张良曾在此修炼道法,被封为“青城子”,因而得名。

隋唐时期,青城山成为道教的发源地之一,道教文化在此得到了繁荣发展。

明清时期,青城山成为道教活动的中心之一,吸引了众多的道士和信徒前来朝拜和修行。

青城山是川西地区最高的山峰,主峰海拔约为1640米,山势险峻,山峰叠翠,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青城山以其独特的地质构造而闻名于世,山体由四条脊线组成,形成了四个独立的峰峦。

山上有许多自然景观,如仙人洞、白云飞瀑、龙泉飞瀑等,美不胜收。

青城山还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山上有多处道观和寺庙,如青城宫、红岩寺、天师洞等。

其中,青城宫是青城山最大的道观,也是道教全真派的总道观,建于公元1431年,是中国现存建筑中最早的全真派道观之一。

红岩寺是青城山的佛教寺庙,始建于公元965年,是中国佛教禅宗八大禅寺之一。

天师洞则是青城山最重要的景点之一,是道教创始人张陵的修炼地,也是古代道士修行的圣地。

青城山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探索。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领略青城山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青城山游玩,游客可以徒步登山,欣赏山间的美景;也可以乘坐缆车,俯瞰山脚下的风景;还可以参观道观和寺庙,感受道教和佛教的宗教文化。

此外,青城山还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如青城山道教文化节、青城山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大会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体验和参与机会。

成都市青城山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壮丽的自然风光而备受瞩目。

青城山不仅是一座著名的旅游景点,更是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无论是山上的景点还是山下的风光,都让人流连忘返,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你来到成都,一定不要错过青城山,去感受它的独特之美。

青城道教文化探秘

青城道教文化探秘

青城道教文化探秘青城山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吗据史载,早在三皇五帝时期,蜀就建国。

"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喾。

"这短短的几句话,透露出这样的信息:一,以蜀国为源头的长江文明,其产生时间绝不晚于黄河文明,其发展状况也绝不弱于黄河文明。

否则,远在千万里之外的中原部族首领黄帝,决不会到蜀国来找媳妇。

二,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相互间很早就有所了解、有所来往。

三,按惯例,王侯的子女结婚,其亲家的地位应当门当户对。

蜀山氏决非普通平民,应是蜀国之主。

四,称蜀地为"蜀山",而不像后世那样称"蜀水",是因为当时还未有都江堰水利工程产生,平原地带水灾频繁,山地才是人们居住、生产和活动的保险地带。

经过仔细比较,蜀中众山,没有比青城山更重要的了。

此"蜀山",非青城山莫属。

五,高阳、帝喾,皆三皇五帝之属,位在黄帝之后,尧舜之前。

他们"封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

后来,武王伐纣,在中原开战,还请求蜀国派军队支援,共同推翻商朝末期的腐败统治。

这表明,华夏南北早就是一家人,中原文化和内地文化,早就有着密切的联系。

更为奇特的是,古蜀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最早并非是建立在成都的。

成都建城,是在开明帝九世之后。

开明帝之前的望帝,建城在郫邑,即今郫县。

望帝之前,有鱼凫、柏灌、蚕丛等王。

他们的国都,应为"蜀山"。

郫邑在成都西北,青城又在郫邑西北,刚好连成一条西北--东南的路线,也正好,是今天青城山经都江堰、郫县至成都的公路。

蜀人的活动,从青城开始,顺着地理形势,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依次向郫邑、成都转移,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秦统一天下后,令负责祭祀的官员,将全国各地的名山大川编排为序,统一规定祭祀级别。

当时全国共有46郡,列为国家祭祀的山川只有18座,蜀郡就独占两座,均在青城山及其附近。

“问道青城山”,青城山在道教的地位只有内行才知道

“问道青城山”,青城山在道教的地位只有内行才知道

“问道青城山”,青城山在道教的地位只有内行才知道青城山位于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其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

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

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零八景”之说。

洞天福地产“天师”青城山是天师道发祥地,是道教的开山鼻祖张道陵天师修真传道的圣地,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五洞天”。

张道陵,原名张陵,客居四川,学道于鹤鸣山中,从小就显出与众不同的天赋,7岁时就精通《道德经》,而且通晓“河图洛书”。

他依据《太平经》造作道书,自称出于太上老君口授,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经典,并根据巴蜀地区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创立了“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被后世尊为天师,改其名为张道陵。

张道陵在青城山修道时住在天师洞,此间发生了著名的与青城山一带名为八部鬼帅的巫教组织斗法的道教故事。

他穿黄色道袍,佩剑,持印,戴符,这些装饰后被称为天师剑、天师印、天师符,成为天师道传教的最重要嫡传信物,也成为后世社会里“降妖除魔”者的标准扮相。

张道陵挫败巫教八部鬼帅、六大魔王的传说广为流传,时至今日,在青城山上的“降魔石”“掷笔槽”“洗心池”等景点名,都是传说中斗法的场所或物品。

在青城山修道的张道陵天师逐渐有了名声,他受西汉卜洲三岛传说的启发,为天师道制定朝礼、祭祀的黄色道服、道戒律条等。

并构想出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所谓的“洞天福地”遍布赤县神州的大小名山,影响极大,原本普通的山有了“福地”“洞天”的称号,便有了仙气,有了地位。

“炼丹修道”历史悠久青城山道士炼丹的历史悠久,炼丹一法相传为远古的女娲和黄帝始创,有“女娲炼石”“黄帝铸鼎”的神话传说。

青城山历代许多道士亦以炼丹出名,许多道书都有详尽记载。

炼丹道士以丹砂、铅和其他药物、矿物为原料,放在炉鼎中烧炼,以求制成“仙丹”“灵药”,试图治病强身、益寿延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青城山道教发展情况调查一、序言道教介绍: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1800 余年的历史。

它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宗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救济世人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

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现代世界也有着一定影响性。

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但直到汉朝之后才有教团产生,其个别派系为奉老子为道德天尊,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

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术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

张陵青城山创道教: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早期活动;二、为创教作准备;三、创教;四、传教。

张陵出生于沛国千(今江苏丰县)一个信仰黄帝老子的世家,一说为西汉留侯张良的后裔。

公元98 年的永平十年张陵与弟子王长、赵升等绕开洛阳乘舟入今江西鄱阳湖,上云锦山,并传黄帝九鼎丹法,在云锦山修炼外丹黄白术,历三年炼成太清神丹,之后又炼成九鼎神丹,即所称“龙虎太丹”,传说龙虎大丹炼成后,山显龙虎之形的瑞应,遂改云锦山为龙虎山,公元126 年,鹤发童颜的张陵率弟子数人山龙虎山辗转长安,翻越秦岭经古栈金牛道入蜀。

张陵入蜀之后,首先在今大邑县境内的鹤鸣山积极为创教作准备。

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因素:——是巴蜀从上古以来受到代表东方文化的楚文化的影响极深,楚文化中巫文化(或称鬼道文化)在东汉张陵创教之前已经形成巫教社团;二是张陵要与从战国时楚国就已经凤靡“淫祀”并影响巴蜀的巫教抗衡,必须积极为创教前作思想教理准备,在创教前后,他先后撰写完成了《老子想尔注》、《黄书》、《道书》、《二十四图》等二十四道书,并以符水等治病,发展教徒。

张陵刚移居青城山天师洞的一个黄昏,与青城山一带分为八部鬼帅的巫教社团斗法。

他在装扮上一是穿黄色道袍,佩剑,持印与戴符,之后被称为天师剑、天师印、天师符,成为天师道传教的最重要嫡传信物。

青城山一带的巫教八部鬼帅、六大魔王斗法失败后,被禾师道改造与同化,如今青城山上的“降魔石”、“掷笔槽”、“洗心池”等,就是当时斗法之后的传说。

不过天师五斗米道在巴蜀等传道的过程中,也有一段与巫教鬼道相互影响渗透的过程。

特别是张陵主子张鲁据汉中政教合一30 年。

张陵在青城山站稳脚跟后,便开始了以巴蜀为中心的二十四治的传教活动和建立天师五斗米道的宗教社团组织。

建治之后,张陵受西汉卜洲三岛传说的启发,构想出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所谓的洞天福地遍布中国传说中的修道大小名山。

并为天师道制定朝礼,祭祀的黄色道服,并亲自拟定法篆传授制度,道戒律条等。

青城山历代道教的演变:青城山道教的历代教派,从张天师创天师道正一派,经历了源于东晋时期以陶弘景为首的上清派;形成于北宋年间,流行于元朝的清微派;北宋间的丹鼎派南宗;元朝的全真道龙门派;清代末年的青城派。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张陵创教后,道教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变和相互渗透的过程可,于19 世纪才又形成独立的道派。

青城派在20 世纪五十年代后一直是中国道教的重要道派。

1957 年“中国道教协会”正北京成立,青城山道长易心莹山席大会,被推选为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当年又被推选为四川道教协会会长。

1986 年,在中国道协第四届代表会议上,傅元天道长当选副会长,1992 年3 月又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并兼任中国道教学院院长。

活动背景:道教在东汉晚期形成有组织的宗教形式,由方仙道、黄老道演变而成道教,在民间广泛流传;魏晋以后,由于统治者的支持,因而能够跻身社会上层得以发展;从隋唐至北宋,更是道教的兴盛时期,社会地位大大提高,宫观不仅遍布全国,且规模日益宏大,道教学者辈出,道书数目大增并汇编成藏;南宋以后至明代中叶,道教在统治者的扶持下仍然继续发展,但由于与金、元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异常尖锐,道教内部亦因而宗派纷起;明中叶以后,内忧外患,朝廷自顾不暇,对道教未能从财力上支持;满清入关后,统治者对道教不感兴趣,因而失去政治上的支持,道教遂由在上层社会转入民间发展,渐变成秘密宗教团体。

道教的发生、发展与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交织在一起,在政治、文化、思想、生活等方面曾经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研究中国道教史,对于研究我国思想文化、社会发展深具重要意义。

活动目的:1 了解道教的发展历史2 探访青城山道教的发展状况3 了解现代人们对道教的看法4 调查方式:人物采访、实地观察二、访谈(一)访谈内容采访对象:青城山的道姑、游客(游客包括来避暑的,游玩的,求签的的)、卖纪念品的小贩备注:为了使我们的调查更有科学性,我们分别针对不同身份的人进行采访,所以即使是游客,我们也区分得比较详细,希望了解得更加全面准确。

1、对青城山道姑的采访:以下张冬阳简称张。

张:师太,您好,我可以问您几个问题吗?道姑:可以。

张: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入道的?道姑:大概八几年吧。

张:那您是因为什么原因入道的呢?道姑:道家文化博大精深,要我用一生去领悟。

张:听说晚上您们要敲晚钟是吗?道姑:是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张:道家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请问这些年青城山游客信道的人是否有所增加?道姑:道可道,非常道。

张:不是太懂。

道姑:道自在人心。

张:也就是说青城山只是给了人一种道的寄托?道姑笑而不语。

张:对于您来说,这些年的道家生活是否对道有新的理解?道姑:上善若水。

张:道家的历史悠久,道法博大精深,是否您深深地陶醉在这之中了呢?道姑:道家起源于这青城山,山水之间,道法便得之于心了。

张:这青城山山美水美,道法自然。

道姑:是啊。

历史悠久,文化便源远流长了。

天生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虽然我不是太懂,但是道姑的脚步加快了,离我渐行渐远了。

以上就是我对道姑的采访。

2、与前来旅游的游客的对话:以下补杨简称补。

补:您好,我们是西南财经大学的学生,我们正在做一个社会调查,可以占用您一些时间吗?游人:好嘛。

补:您觉得青城山给您的总体印象怎么样?游人:还不错吧,景色还蛮好的。

补:那您知道青城山主要是属于什么教派的发源地之一么?游人:知道啊,道教嘛。

补:那您知道青城山上的一些关于道教的建筑有哪些吗?游人:这个我还真的不是很了解。

补:那我简单跟您说说吧,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

那我继续问您几个问题吧,您知道青城山道教的创始人物是谁吗?游人:这个,我知道啊,张道陵嘛。

补:看来您对道教还是挺有认识的啊。

游人:哦,对了,刚刚我参观了天师洞。

有些关于天师洞的事情我也想了解一下,你可以对我说说嘛。

补:可以啊。

就简单说一下吧。

相传东汉末年,天师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今四川省灌县青城山山腰第三混元顶峭壁间修炼布道,俗称天师洞。

原观早毁,清代重建,有殿三重,名三清殿、三皇殿和黄帝祠。

游人:哦,大长见识啊。

补:谢谢,您与我们的互动,我们的调查就到此吧,祝您游玩愉快。

游客:谢谢。

(我们的同学还是提前做了些功课的。

)3、对话——求签的游客以下罗常亮简称罗。

罗:不好意思,打扰一下,您是来求签的吗?游客:当然。

罗:能告诉我为什么来求签吗?游客:可以,其实是因为我儿子快高考了。

罗:所以你来求签?经常有学生家长来求签吗?游客:这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我已经求过很多庙了罗:这里是三清观,你知道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游客:哦,好像有点了解,三清好像是三位神仙吧,一个是原始天尊,一个是道德天尊…… 还有一个是什么就不清楚了。

罗:你看过什么到教的经典吗?游客:《太上感应篇》和《悟真篇》我有看过一点。

罗:……我都没听说过,一般人不会看这东西吧?游客:我家都比较信这个,我以前有个叔叔对风水啊还有阴阳啊什么的很有研究,他也有好多的道教经典,所以我小时候看过一点,不过只看了开头……哈哈。

罗:不错了,我连开头的没看过。

游客:你应该是学生吧?罗:对,我们正好要作一个关于道教的调查。

谢谢您的配合了,另外,祝您儿子今年高考顺利哈。

二)访谈图像记录备注:因为道姑本身的信仰,她不希望我们多照照片,所以资料较少,请谅解。

二、旅途趣事在我们小组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看到在很多断层的石块中间插了数量甚多的树枝,带着疑惑,我们请教了经常来爬山的老人,之后了解到,原来四川有这样一个风俗习惯:小辈出行在外看到有断层的地方就要插入树枝,撑在两个断层之间,有“撑腰”之意,旨在为家中老辈祈福,希望他们年老后不会腰疼。

那个老人还送了我们几株茱萸,我们仿佛觉得这次调研活动似乎有了几分古意……更让人意外的是,我们还在景区的卫生间门口看到了写着“练气第一峰:气沉丹田,紧握双拳”字样的告示牌,大家着实忍俊不禁,开玩笑的同时,我们也确实体会到这是将道教性命双修的养生思想融入现实生活的体现,也让我们感受到道教思想无处不在的微妙。

四、总结根据我们在青城山的采访以及观察,青城山的道教随着历史的流逝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它的改变可以从多个方面分析。

首先,我们做了些比较细碎的整理:在道家修炼方面,修道之人对于道教经籍的研读兴趣更加浓厚。

据我们的调查,现在青城山的道士早晚念诵《道德经》和《太上感应篇》,除此还有其他道教经籍,而且较之前的诵经频率有所提高。

在日常生活方面,道士生活习惯甚至穿衣打扮都更加富有现代气息的。

我们观察到有的道士着装甚是现代化,虽然是身披道袍,但穿的却是耐克运动鞋而非传统布鞋,他们背着流行的挎包而不是传统布包,同时他们还使用着手机、电脑等等现代化的工具。

在经济发展方面,由于青城山繁荣的旅游业影响,道士道姑的工作不仅限于对道教经典的钻研、日常修炼,更有替香客占卜看卦、对风水命理的讲解,他们在各处开起了餐馆、茶馆,更有为纪念品小店当解说员的,可以说经济来源相当丰富,经济头脑恐怕不比我们逊色。

最后,我们分为宏观和微观进行分析:从宏观层面看,我们可以看到正式政策的颁布,严格的道教系统,青城山道教学院的创办等等,都可以大体上看出当今社会道教的发展,它并没有像我们想象中那样淹没在各种现代文化中,不是在多方文化的刺激下一蹶不振,而是以新的方式、以更加现代的方式蓬勃发展。

例如青城山道教学院的创办就是个极具创新的行为,它很大程度上增强了青城山道教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也科学地继承和弘扬了道教的精髓文化。

创立道教学院之后,学生们更系统地学习如道德经、道德神仙、太极拳等道教文化知识以及如大学语文、英语、计算机等大学基础课程,一改人们心目中道士只念经练拳的传统形象,同时也赋予了青城山道教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是新的道教既沿袭了曾经的文化精粹,又适应当代的文化发展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