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贾谊的礼治思想(一)
贾谊汉朝辩论家的思想观点
贾谊汉朝辩论家的思想观点贾谊,字文子,汉朝时期的著名辩论家和政治家,他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贾谊有着独特的思想观点,对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有着深刻的洞察和独到的见解。
本文将从政治改革、博学多才以及治国理念等方面来探讨贾谊的思想观点。
一、政治改革观点贾谊主张进行政治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
他认为,汉朝的政治体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行改革才能实现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贾谊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强调君主应该拥有绝对的权力,以便更好地进行治理。
他赞成立法者与行政者相分离,并主张实行权责相对应的制度,以保证政府的效率和公正。
此外,贾谊还提出“贡禹韩”、“法拘钳”等一系列改革方案。
他认为,应该减少贵族的权力,增加平民的参与和话语权,倡导贤佞政治,以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他主张利用法律制度来限制官员的权力,尽量减少腐败和贪污现象的发生。
二、博学多才观点贾谊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对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涉猎和深入的研究。
他主张君子宜多才,应该全面发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他认为,一个君主或者领导者应该具备博览群书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统治国家和指导民众。
贾谊不仅自己努力学习,也提倡教育普及。
他主张通过教育来提高人民的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他认为,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具备高度知识和道德修养的人才,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三、治国理念观点贾谊的治国理念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新书》中。
他主张依法治国,认为君主应该遵循法律的规范和原则来进行统治。
他赞成权力制约,主张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以避免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此外,贾谊还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国思想。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繁荣和稳定,需要从个人修身、家庭和谐开始,进而影响整个社会。
他主张君主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通过道德教化和自我约束来影响国民,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综上所述,贾谊作为汉朝时期著名的辩论家,他的思想观点主要体现在政治改革、博学多才和治国理念等方面。
论西汉贾谊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性衍化
论西汉贾谊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性衍化西汉贾谊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贾谊提出的一系列政治理论和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现代意义和启示。
本文将从政治思想的内涵、主要内容和现代性衍化等方面,对西汉贾谊的政治思想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政治思想的内涵西汉贾谊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国家政治制度、政治伦理道德和权力运行机制等内容。
在贾谊看来,国家政治制度应当简洁明晰,政治伦理道德应当规范严谨,权力运行机制应当稳健高效。
贾谊以其深刻的思想分析和务实的政治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政治治理的原则和建议,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1. "贱者尤多,君子尤惜"贾谊认为,贪赃枉法的行为是政治腐败的主要表现,必须坚决予以打击。
他主张对腐败分子“治罪者尤少,贱者尤多,君子尤惜”,即应当严格追究腐败分子的责任,加大打击力度,以示惩戒和警示。
2. "明主必摄于庶政"在政治治理方面,贾谊主张“明主必摄于庶政”,即明君应当注重民众的生活和民生问题,不能只关注权力斗争和政治游戏,必须关心庶政,着力解决人民的疾苦和疾苦问题。
3. "法当四制"贾谊主张“法当四制”,即法律应当公平、合理、严明、稳健,不能任意变通、扭曲和滥用。
这一原则在现代法治社会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4. "知人独不足"贾谊提出“知人独不足”的政治主张,认为领导者在任用干部和重大决策时,不能只凭个人的主观意志和经验,必须依靠科学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客观、公正的考察和评估。
5. "浮则纵,沉则不张"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贾谊主张“浮则纵,沉则不张”,即权力应当稳健运行,不能虚张声势,耗散资源,也不能消极懒散,怠于履职。
1. 推行政治腐败治理贾谊关于打击腐败的政治主张,对当代中国政治具有深远的启示。
贾谊的政治理论思想
贾谊的政治理论思想作者:佐拉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7期摘要:本文通过了解贾谊的生平以及汉初的社会状况,梳理了贾谊的政治伦理思想。
贾谊虽然年轻早逝,但他的政治伦理思想对汉初的贡献不可小觑。
本文分别从治国的民本思想、礼治思想、法治思想三方面阐述,并简要谈论了对现在的意义。
关键词:贾谊;政治;伦理一、贾谊政治理论思想产生的背景(一)贾谊的生平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十八岁时“以能诵诗书于郡中。
[1]”二十岁时,经河南郡守吴公的推荐被汉文帝“召以为博士。
[2]”不久,“汉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夫[3]”。
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参与了制订礼仪,律令等工作。
“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位。
[4]”贾谊在政治生活中引起了朝廷一些重丞的不满,因此,被逐出朝廷,辅佐长沙王太傅。
后来虽然他被召回京城任梁怀王太傅,但已不在公卿之位,很难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当“梁王胜坠马死”时,贾谊为没有很好的辅佐梁王而常常哭泣,第二年就忧郁而死。
贾谊年仅33岁,但他对刘汉王朝的贡献是不可小觑的。
(二)、贾谊生活的社会环境社会矛盾首先是诸侯之争。
西汉初年,诸侯王主要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刘姓诸侯王,另一种是异姓诸侯王(也就是刘邦在打天下时,为了瓦解项羽的势力,拉拢了一些项羽的诸侯王)。
战后,刘邦不得不分封同时分封同姓诸侯王领地、财物等,也要分封异性诸侯王。
汉初,异姓诸侯王经常叛乱,扰乱国家安全。
不料,在刘邦死后,同姓诸侯王也争权夺利。
内外诸侯之争使得刚刚建立的国家危机四出。
其次,汉高祖刘邦也没有像秦始皇那般威武,震慑四方。
外部的匈奴也常常侵犯汉地,给刘汉王朝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最后,内部诸侯之争,外部匈奴频频侵犯,汉地很难有统一的民心来大搞经济建设。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懂”......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驯,而将相或乘牛车”[5](三)、贾谊生活的文化环境汉初,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贾谊的政治理论思想
贾谊的政治理论思想关键词:贾谊;政治;伦理一、贾谊政治理论思想产生的背景(一)贾谊的生平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十八岁时“以能诵诗书于郡中。
[1]”二十岁时,经河南郡守吴公的推荐被汉文帝“召以为博士。
[2]”不久,“汉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夫[3]”。
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参与了制订礼仪,律令等工作。
“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位。
[4]”贾谊在政治生活中引起了朝廷一些重丞的不满,因此,被逐出朝廷,辅佐长沙王太傅。
后来虽然他被召回京城任梁怀王太傅,但已不在公卿之位,很难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当“梁王胜坠马死”时,贾谊为没有很好的辅佐梁王而常常哭泣,第二年就忧郁而死。
贾谊年仅33岁,但他对刘汉王朝的贡献是不可小觑的。
(二)、贾谊生活的社会环境社会矛盾首先是诸侯之争。
西汉初年,诸侯王主要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刘姓诸侯王,另一种是异姓诸侯王(也就是刘邦在打天下时,为了瓦解项羽的势力,拉拢了一些项羽的诸侯王)。
战后,刘邦不得不分封同时分封同姓诸侯王领地、财物等,也要分封异性诸侯王。
汉初,异姓诸侯王经常叛乱,扰乱国家安全。
不料,在刘邦死后,同姓诸侯王也争权夺利。
内外诸侯之争使得刚刚建立的国家危机四出。
其次,汉高祖刘邦也没有像秦始皇那般威武,震慑四方。
外部的匈奴也常常侵犯汉地,给刘汉王朝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最后,内部诸侯之争,外部匈奴频频侵犯,汉地很难有统一的民心来大搞经济建设。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懂”......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驯,而将相或乘牛车”[5](三)、贾谊生活的文化环境汉初,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意识到了专政带给国家、百姓的害处。
因此,废除了许多经济、政治、文化上的条令。
推行黄老的无为而治思想。
虽然连年的战争无法发展社会经济,但是文化传承依旧没有中断,并且在汉初,诸侯王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吸收优秀文化,并且招揽文武才人。
试论贾谊礼治思想的价值及局限优先出版
2015年6月第31卷第12期长春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chun Education Institute June.2015Vol.31No.12贺春健/长春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吉林长春130061)。
试论贾谊礼治思想的价值及局限贺春健摘要:贾谊继承并发展了先秦儒家的礼治思想,在礼治思想的传承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他针对秦汉之际局势的转变,提出一系列以礼治为核心的治安之策,为汉初政治秩序的稳定提供了解决方案;他继承了先秦儒家以伦理制衡的方式来限制君权的政治追求。
同时,贾谊认为通过对太子的道德教育就可以塑造理想君主,具有较强的理想化色彩;“礼不及庶人,刑不至君子”的前提,是以外在身份为依据来判断主体道德素养的高低,这些都体现其思想的局限性。
关键词:贾谊;礼治思想;价值;局限中图分类号:D0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6531(2015)12-0004-02一、贾谊礼治思想的价值(一)发展了先秦儒家的礼治思想贾谊的礼治思想虽吸收多家之精华,但始终以儒家为中心,为汉代儒学的重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针对当时“经制不定”“众下疑惑”的社会现象,贾谊强调“礼”的政治规范功能,即“固国家,定社稷”“明尊卑”“别贵贱”。
但同时又将伦理原则与政治原则统一起来,主张礼与仁相统一,政治的“礼”只有建立在“仁”的伦理基础之上才可以和谐运作,政治目的才能达到。
为使制度行之有效,贾谊坚持“礼”为主导、礼法相结合的原则,将法家的“势”“术”论引入礼中,体现了儒法结合的特点和对儒家礼治思想的发展。
虽然是对法家理势思想的继承,但法家的“势”只强调人为之势,而贾谊在此基础上更重视“自然之势”。
贾谊以礼治为核心的治安之策就是在对“事势”的分析中提出的,“臣窃为事势,可为痛苦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其他背礼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引“术”入礼,表现最为明显的是针对匈奴提出的“耀蝉之术”,将法家的术隐藏在儒家的外衣之下,希求以软克硬、迂回取胜。
贾谊的政论
贾谊的政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人物就是贾谊,他一生研究和探讨政治、社会和历史问题,尤其是朝代更迭时的政治活动,留给后世的学术思想更是惊人的高度。
今天,许多学者仍在研究他的政治思想,以深入了解和认识古代政治思想的多样性,并从中汲取现代政治成功的经验。
贾谊的主要政治思想可以归纳为“自然之德”、“自然界的统一”、“道义伦理”、“君臣分权”等观点。
贾谊认为,政治秩序应该建立在“自然之德”和“自然界的统一”上,这是阐明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他认为,“道义伦理”是正确的政治秩序的基础,只有人们遵守正确的道义伦理,才能建立和维持一个和谐而稳定的政治秩序。
贾谊可以说是一位复杂但又令人敬畏的政治思想家。
他的“君臣分权”思想颇有实践的意义,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政治体系,他认为,国家制度应当在“君臣分权”的基础上形成,而这与古代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贾谊的著作中大量的政治思想,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的政治活动思想他认为,政治活动必须是认真负责、服务大众、改革旧有习俗。
贾谊是一位有影响力的古代政治家,他的政治思想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并且受到西方多种政治思想的影响,向世界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当代的角度来看,贾谊的政治思想可以给我们提供一定的借鉴,尤其是在改革和制定政策上,贾谊提供了丰富的思路,把他的政治思想做好可以为现当代政治管理提供更多的建言和想法,使政治活动更具有效性。
贾谊是一位有影响力的古代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为后世的政治学者们提供了丰富的参考素材。
贾谊的政治思想涉及政治统治、公共管理、社会政治以及道德伦理等多方面的学术思想,并且他的政治思想在古代中国文化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古代政治思想得到了发展,而且他的思想也受到多种西方思想的影响,这些思想都为现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当今社会提出和施行正确的政治改革及政策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论西汉贾谊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性衍化
论西汉贾谊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性衍化西汉时期的贾谊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对于当时的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现代政治学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贾谊的政治思想以及其现代性衍化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贾谊的政治思想主要集中在改革和治理方面。
他主张以法治为基础,强调实施公正、公平的政策,以达到国家治理的目标。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国家安全和稳定是通过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来保障的,同时也强调了军民关系的重要性。
他主张通过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来鼓励农业生产,提高生产力水平,并且倡导实行郡国制度、举贤任能的政策,以确保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贾谊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功绩的政治体制。
他主张通过设立六部来实现民众对官员的监督和管理,同时还倡导实行科举制度,通过选拔优秀人才来担任官职。
他认为,只有通过建立合理的制度来管理国家,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他还主张坚持中庸之道,认为君主应当以仁德来治国,以此来树立榜样,并通过教育来培养和塑造好的公民品质。
贾谊的政治思想在现代政治学中也有一定的现代性衍化。
他强调建立和发展军事实力来保障国家的安全,这与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军事实力优先原则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
他关注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利益,这与现代国家重视农业发展和农民权益保护的政策相契合。
他主张实行科举制度,通过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来担任官职,这与现代社会选拔和培养人才的机制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贾谊的政治思想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政治思想也与现代政治学中的一些理论有一定的契合点,因而也具有一定的现代性衍化。
同时也要指出,贾谊的政治思想也存在一些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地方,这主要体现在他对等级社会和封建制度的一些认可上。
贾谊论知识点总结
贾谊论知识点总结一、治国思想1. 王道思想贾谊主张推行王道政治,即以王者之道来治理国家。
他认为,王者应该以仁德、智慧和法律来统治国家,颁布恰当的法令,制定公平的政策,保障民众的利益,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他认为,王道政治可以使国家免于混乱和动荡,使百姓安居乐业。
2. 明君理政在贾谊的治国思想中,明君是国家的核心和灵魂,他应该心存仁爱,尊重德行,理性思考,明辨是非,促进国家的繁荣和进步。
贾谊认为,明君应该广纳贤才,倾听民意,善于施行仁政,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安定祥和。
只有明君能推动国家的发展,治理国家。
3. 德治与法治贾谊认为,国家的治理应该是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
他主张,国家应该尊重德行,推行仁政,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同时,他也主张严格执行法律,依法治国,减少官员的腐败和滥用职权,保障百姓的权益,使社会秩序良好。
4. 创新思想贾谊主张国家应该大力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发挥人民的创造性和劳动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他认为,国家应该推行积极的改革政策,鼓励人民创新,开拓市场,提高国家的自给自足能力,推动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5. 整顿官僚贾谊在《论衡》一书中,提出了整顿官僚的观点。
他认为,国家的官僚应该遵守法律,尊重德行,勤政廉洁,行贤政,使国家的治理更加公平公正,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二、文学成就1. 《论衡》《论衡》是贾谊的代表作,是一部以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学术论著。
这部著作继承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融合了时代精神和学术思想,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这部著作中,贾谊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分析,提出了许多富有见解的论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散文杰作贾谊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散文家,在散文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散文写作风格简洁明快,语言流畅自然,清新雅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散文作品《过秦论》、《屈原贾生传》等,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贾谊的“礼法”观
摘 要 贾谊,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他不仅继承了儒家的文化理念,而且将法、道等各家的思想相融合。
通过对汉初社会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礼法”观。
本文从贾谊礼法观的起源、内容、特点、影响等方面,对其展开了探究。
通过研究,笔者认为,贾谊的“礼法观”既是对先秦诸子礼法思想的批判继承,也是对汉代实现长治久安的社会理想的途径设计与前景展望,其中不乏合理成份,值得今人借鉴。
笔者认为,贾谊将先秦诸子尤其是先秦儒家的礼法思想进行了制度化的提升和深化,是贾谊礼法观的突出贡献。
其次,贾谊强调“礼法合流”的综合治理在实现社会有序中的价值与意义的思想,对当代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尽管贾谊的这些思想因受到汉代各种条件的限制而未能最终变成现实,但是,其礼法观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为此,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贾谊的“礼法”观进行探讨。
第一章,论述贾谊“礼法”观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理论基础;第二章,重点介绍贾谊“礼法”观的体系构成;第三章,对贾谊与孔、孟、荀“礼法”观进行比较;第四章,论述贾谊“礼法”观历史影响与当代启示。
关键词 :贾谊; 礼法观; 法治社会 AbstractJiayi , famous thinker, politician and writer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 formed his original and creative thought of propriety and law view , by carrying forward thought of the Confuci--anists , making a combination of the thought of Taoist , analying and studying the social situation of the beginning of Han dynasty.Through the origin, content, characteristic, influence of Jia Yi 's etiquette and law view , this article has launched the inquisition .Through the research, the author believed that, Jia Yi “the etiquette and law view”is not only to criticize and inherit the pre-Qin thinkers etiquette and law view , also to design and forecast the realization of the Han Dynasty long-term peace and good government social ideal way . So there were many reasonable ingredients, which is worth drawing lesson from for us.The author believed that, Jia Yi has promoted and deepened the pre-Qin thinkers in particular the pre-qin Confucianist's etiquette and law view in the way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 which is his great contribution . Next , Jia Yi emphasized “etiquette confluence”the comprehensive governing i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order of society value and the significan ce thought, which has the important inspired significance to construct the harmonious society in China . Although these thoughts were unable to come true course which were trapped by various conditions of Han Dynasty , but its etiquette and law view has profound influence to later generations , which is the undeniable historical fact.Therefore, this article carries on the discussion from four aspects to the Jia Yi's etiquette and law view . First chapter , elaborates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 and the rationale of Jia Yi's etiquette and law view ; Second chapter , emphasisely introduces the system constitution of Jia Yi's etiquette and law view ; Third chapter , carries on the comparison the etiquette and law view of Jia Yi , Kung Tzu, Meng and xun ; Fourth chapter, elaborates the history influence and the 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 of Jia Yi's etiquette and law view.Key Words: Jia Yi; Etiquette view; Government by law society中南民族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浅析西汉前期贾谊的思想及其影响
浅析西汉前期贾谊的主要思想及其影响贾谊是中国历史舞台上一颗耀眼的彗星。
贾谊一生只有三十三个春秋,其在政治舞台上如彗星一样迅速陨落,然而却在当时和以后的历史中留下永远的光辉。
贾谊以其过人的智慧,在政治、思想、文学、哲学等方面留下了诸多有预见性和开拓性的建议和改革,这无疑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以及后代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年少好学,通诸家之言。
贾谊,雒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
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
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①”。
贾谊少年时代便博览群书,从荀子再传弟子吴公,对儒家经典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另外跟随张苍学《左氏传》,以加冠之年登博士之列,可谓是少年得志。
初出茅庐,意气风发。
贾谊在河南守吴公门下的四年,正是吕后掌权的时期,前180年吕后死,陈平,周勃诛杀吕产,吕禄等诸吕的叛乱,拥护代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
史称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增益,有不便辄驰以利民。
………专务以德化民②。
”文帝初立,积极网络天下人才,加之吴公和张苍联合起来推荐。
贾谊出任博士没有辜负老师们对他的厚望,初出茅庐,议论风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③。
”人生得意,为人所羡。
汉文帝初期贾谊在政治上的得势,为其思想的形成和部分主张的实现提供了前提。
分析贾谊的思想及其主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是:礼法结合,以礼为主的礼制思想;二是: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三是:政治上主张大一统和中央集权;四是:主张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
以上几个方面是贾谊思想的主要方面,其在哲学,文学,教育领域的思想及成就,在此不再细说。
一、礼法结合,突出礼制的思想。
以礼治国是贾谊政治思想的鲜明特色,然而贾谊的这种礼制思想又不同于先秦时期的礼制思想,他主张在不废除法治的前提下,把法家的一些思想吸收到自己的礼治思想中来,以此丰富和发展了先秦时期儒家的礼治思想。
论西汉贾谊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性衍化
论西汉贾谊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性衍化西汉贾谊是一位政治家、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对中国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他的政治思想体现了当时社会政治状况和政治需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现代性衍化,对今天的政治生活和思想观念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贾谊的政治思想可归纳为“法治”、“贤良”、“贵族”、“利国”四个方面。
一、法治贾谊主张以法治国,他认为法律是统治政权的基础,国家的治理应以法律为准绳。
他主张要使各级官员遵纪守法,不得违背法律规定,对于违法的官员应予以惩罚。
他提出“法度”的概念,即要使所有的官员都明白政策法令,不得随意制订政策和法律,也不得随意变更政策和法律,以此来保障国家的稳定和政权的合法性。
这一思想在中国政治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后来的法治理念和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发。
二、贤良贾谊提出“贤良”之说,主张任人唯贤,重用人才,而非因出身或血统来决定其地位和权力。
他认为国家的治理要依靠贤才,才能保证国家的繁荣稳定。
他主张要废除世族凌驾贤良的特权,均等对待贤良人才,让人才能充分施展他们的才能和智慧。
这在当时是一个相对进步的思想,也为当今的人才选拔和使用提供了借鉴和借鉬。
三、贵族贾谊认为贵族地位和权力应该是由实力和才干来决定的,而不是由出身和血统来决定的。
他主张要通过敦促创造事业,来赋予人们贵族地位和名声,以此来激励人们去追求进步和创造,使社会得到充分的动力和活力。
这在当时是一个新颖的思想,狠狠为贵族实力的提升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方法。
四、利国贾谊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他的政治思想强调个人的利益要服从于国家的利益,即个人的命运要服从于国家的命运。
他主张要使所有人都意识到国家利益的重要性,真正做到忠君爱国,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而努力奋斗。
他的这一思想为当今国家治理和民族精神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和指导。
与此贾谊的政治思想在现代也有着一定的现代性衍化。
贾谊的法治思想体现了一种现代国家治理的理念。
贾谊的政治论文
贾谊的政治论文贾谊是汉初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贾谊的政治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贾谊的政治论文篇一论贾谊的政治哲学[ 论文关键词]统一;民本;礼治[论文摘要]贾谊是汉初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
他在总结秦亡的教练,考察汉初以来黄老无为思想弊端的基础上,以“道”为最终依据,建立了以儒法并用为特征的政治哲学。
其政治主张主要表现在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民本思想以及礼治思想三个方面。
贾谊的政治哲学的目标在于建立一个统一、文明、和谐的国家,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为后世所瞩目。
研究贾谊的政治哲学,有助于我们从传统文化中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汲取更多的营养。
编辑。
我国有丰富的政治哲学文化的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中国的实际问题,挖掘、整理、吸收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对于加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是有现实意义的。
本文试图通过对贾谊政治哲学的讨论,以期从中获得建设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和谐社会的参考价值,并有助于启迪我们的新思维,赋予传统文化以崭新的时代精神。
贾谊是“汉朝初年最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杰出的政论家”。
生于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卒于汉文帝刘恒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金春峰说:“先秦,以荀子为代表,儒家思想走上了新的轨道,即融合、吸收法家思想,为强化封建专制集权服务,从而和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有性质的区别。
贾谊的思想,体现了《荀子》思想的这一特色。
”司马迁说:“贾生、晁错明申、商。
”从学术思想源流上来看,贾谊受儒家和法家思想影响很大。
贾谊的政治哲学思想首先是建立在对秦朝何以速亡反省的基础上的。
贾谊认为,秦朝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废弃礼教的做法使得社会风俗大坏,宗法人伦失序,是所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所以有陈胜等的揭竿而起。
强大的帝国倾刻间轰然倒塌,变得那么不堪一击。
这里面的原因不能不让人深思。
贾谊及其作品的礼治思想研究
贾谊及其作品的礼治思想研究摘要】:贾谊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文化理念,同时又深受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及其杂家等各家学派思想的影响,综合对汉初社会现状的分析与研究,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思想观点。
贾谊礼治思想的产生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之上,构建了以礼为本、礼法结合的礼治思想体系,他的礼治思想及其主张,上承荀子,下启董仲舒,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贾谊;礼治思想;历史影响【基金项目】: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度中央专项资金资助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项目编号:Yxm2015100一、贾谊礼治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贾谊礼治思想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据,它是在对历史教训的审视、总结和对汉初社会矛盾的现实思索基础之上产生的。
贾谊生活于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由重建走向初步稳定,但其社会矛盾暴露重重的时期。
汉初几十年的无为而治、休养生息,使得社会经济有了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日趋稳定。
与此同时,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社会矛盾与问题也开始日渐暴露。
文帝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商人地主奢侈逾制,败坏社会风气,使上下尊卑的等级关系非常混乱。
同时,诸侯王僭越违法,匈奴屡屡寇边。
贾谊是想通过礼治的手段,恢复合理有序的社会状态,建立一套完备的政治制度,君臣等级分明,卑不逾尊,上下不疑,父子、夫妇、兄弟、姑妇和睦相处这样一种和谐的社会状态。
贾谊的礼治思想,是从改变社会风俗入手,恢复社会秩序,从而使汉王朝的统治长治久安。
二、贾谊礼治思想的内容贾谊的礼治思想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制度建设方面制度建设是贾谊礼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体现了贾谊礼治思想中以礼为主、礼法结合的特点。
贾谊在《新书?瑰玮》中指出,“君臣相冒,上下无辨,此生于无制度也。
今去淫侈之俗,行节检之术,使车舆有度,衣服器械各有制数。
制数已定,故君臣绝尤,而上下分明矣”。
他认为社会秩序混乱,淫侈之风盛行,上下尊卑不辨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制度约束。
陆贾、贾谊的政治思想
二、贾谊的政治思想
1、礼法兼施,礼治为主 2、强干弱枝,加强君权 3、以民为本,推行仁政 4、以德抚远,根除边患
1、礼法兼施,礼治为主
(1)总结秦亡教训,认为取天下与守天下应奉 行不同的道术。秦“虽离战国而王天下”, “其道不易,其政不改”,“先诈力而后仁义, 以暴虐为天下始”,“其亡可立而待也” (《新书· 过秦》)
(3)主张以德治民,推行仁政。
第一、张四维,重教化。“移风易俗,使天下移心而 向道” (《新书· 俗激》) “管子曰: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同上) “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刑罚 积而民怨深,礼义积而民和亲”(《治安策》) 第二、选用贤吏。“民之治乱在于吏”(《大政下》) 第三、轻刑重赏。“与其杀不辜也,宁失于有罪也” (《大政上》) 第四、崇本抑末。其一,重农抑商,驱天下之民归于 农;其二,贮存粮食,应付灾变;其三,尚俭抑奢。
(2)君主能否识辨贤谗是用人的关键。“世 无贤智之君,孰能别其形”(同上) (3)辨识奸贤,要能识别惑乱之言,其特征 有二:一是曲容阿上;二是群邪蔽真。
4、实行君权一统政治
(1)以儒家仁德之学为标准来统一法规政令, 使臣民都能以重义轻利的原则行事。 “圣人执一政以绳百姓,执一概以等万民,所 以同一治而明一统也”“目以精明,耳以主听, 口以别味,鼻以闻芳,手以之持,足以之行, 各受一性,不得两兼。兼则心惑” (《怀 虑》) (2)统一思想。“怀异虑者不可以立计,持 两端者不可以定威”(同上)
(2) “进取之时去矣,并兼之势过矣” (《新书· 时变》),守成要以礼治国。 第一,以礼维护等级结构。礼是治国之本,是 道德行为的基本规范。 “礼者,所以固国家,定社稷,使君无失其民 者也。主主臣臣,礼之正也,威德在君,礼之 分也,尊卑小大,强弱有位,礼之教也。” (《新书· 礼》)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同上)
贾谊的政治哲学思想
贾谊的政治哲学思想贾谊,字子长,生于汉朝汝南县,是汉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
他的政治哲学思想很富有启示性并且有着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
本文将对贾谊的政治哲学思想进行详细阐述,并以5个例子来证明。
首先,贾谊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现在《新书》中。
他认为君主应该平民化,即君主要像普通百姓一样过日子,才能了解民情,才能有效地统治国家。
这一思想是在当时难得一见的,因为汉朝时期的君主往往生活奢侈,与民众隔离。
贾谊认为君主应该扮演公正的角色,而不仅仅是坐享其成。
这一思想在今天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其次,贾谊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现在他的“辅翼之说”中。
他认为君主不应该只信任自己手下的亲信,而应该选择有才干的人来辅佐自己。
这种思想可以看作是现代政治学中的权力制衡思想的一个前身。
贾谊认为,君主应该容忍不同意见的存在,并且相信有才干的人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
事实上,这种辅佐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第三,贾谊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现在他的“齐家”思想中。
他认为,一个政府应该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运作,君主应该像家庭的父亲一样,有责任照顾每一个人。
贾谊强调的是家族关系的重要性,这种思想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存在着。
贾谊认为,一个政府可以看作是一个大的家庭,君主应该像家庭的主人一样,顾及大小事务,并且让每个人都感到被关注。
第四,贾谊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现在他的“博闻强志”中。
他认为,君主应该是一个博学的人,而且应该有强烈的意志力。
贾谊的思想是,一个君主如果想要有效地统治一个国家,就必须具有博学的背景和强大的意志力。
贾谊认为政治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君主应该是一个既有文化背景,又有强大意志力的人。
第五,贾谊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现在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中。
他认为儒术是最好的学问,应该是唯一的官方学说。
这种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定的争议,但是贾谊认为儒术是一种传统的学问,是现实政治的基础。
贾谊的代表思想总结概括
贾谊的代表思想总结概括贾谊(约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9年)是中国西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被誉为汉代"谏臣楷模"和"才子佳人"。
贾谊的代表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政治主张和文学作品中,其中包括他对中央集权、贤能治国、辩论之学等方面的思考和提倡。
以下是对贾谊代表思想的总结概括。
一、中央集权思想贾谊生活的时代正值西汉王朝的中期,世风日下,社会乱象丛生。
贾谊非常关注国家政治的稳定和善治方式,他主张加强中央集权,以巩固王朝的统治。
贾谊认为,中央集权能够使政府更加高效地管理国家事务,排除地方权力的腐败和不作为。
他提出了诸如“饥寒资其精”的政策,强调国家应该集中精力和财力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计,消除社会不公和贫困现象。
贾谊的中央集权思想为后来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奠定了重要基础,尤其是在秦汉时期。
二、贤能治国思想贾谊非常强调政府应该选拔和利用贤能之士,以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他提倡在政府机构中建立完善的选拔制度,以确保只有素质过硬、能力出众的人才能够担任重要职位。
贾谊认为,政府需要依靠智慧和才干来决策和治理,而不是仅仅依赖血缘或者权势。
他强调应该把权力交给那些有能力和决心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的人,而不是由那些仅仅追求自身私利和权力者来执掌大权。
这种贤能治国思想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来的君主专制制度、科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三、辩论之学思想贾谊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注重辩论之学的发展,并通过辩论来推动国家事务的正确处理。
贾谊主张通过言辞和理性的交流来解决政治上的争端和分歧。
他认为,通过辩论可以发现真理,避免愚昧和偏见的干扰,并为政府提供更科学、有效的决策依据。
贾谊还主张增加官员们的学识和学问,使官员们具备辩论的能力和智慧,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政治挑战。
贾谊的辩论之学思想为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争论"和"辩论"概念的发展和充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贾谊的礼义论
贾谊的礼义论
贾谊的礼义论
贾谊不满汉初的乱政,鉴于秦的暴政而力倡礼乐教化。
他远慕周文,近思孔子,学承荀卿,融汇道、法、阴阳、墨,联系实际的政治问题,构建起了一个较完备且具有操作意义的礼学体系。
本文以《新书》为主要文本,着重对贾谊的礼义思想进行研究。
认为,在哲学层面,贾谊通过涵摄老庄的道与韩非的德而完成了礼的本体生成构架,使作为外生性与规范性的礼有了形而上的依托。
贾谊礼义思想颇有原创性,不但打开了儒道合流的基本方向,也极大地推进了对礼学思想的发展,这些一直不为世人注目。
作者:谢子平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 100871 刊名: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年,卷(期):2002 20(2) 分类号:B234.2 关键词:贾谊礼学礼义道德。
论西汉贾谊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性衍化
论西汉贾谊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性衍化西汉贾谊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政治思想对中国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过秦论》一书中,其中包含了对权力、政治体制、贤能、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思考,这些思想不仅具有古代中国特色,而且在当代仍然具有现代性的衍化和指导意义。
西汉贾谊的政治思想强调贤能治国。
在《过秦论》中,贾谊对秦朝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认为秦朝的政治制度腐败腐朽,甚至有摧毁贤能的倾向,造成了国家的衰落。
他提出,一个国家的治理应该依靠贤能之士,而不是依靠血缘或者地位来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执掌重任。
这种思想在当代同样具有现代性的意义,尤其是在人才选拔上,贾谊的政治思想强调应该重视能力和品德,而不是外部条件,这对于建设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贾谊的政治思想注重政治体制的改革。
在《过秦论》中,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建议,包括建立宪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等。
他主张立法要公平公正,行政要严明有序,司法要廉洁公正,这些理念对今天的国家治理和政治体制改革同样有着重要意义。
特别是在当今社会,贾谊的政治思想引领着我们在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帮助我们更好地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
贾谊的政治思想强调民生至上。
在《过秦论》中,贾谊对秦朝的统治方式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认为秦朝统治者偏离了人民的期望,忽视了民生的疾苦。
他呼吁统治者要关心民生,减轻民众的负担,推行仁政,以稳固国家的根基。
这种关注民生的政治理念在当代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方面,贾谊的政治思想对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贾谊的政治思想强调了人民的力量。
在《过秦论》中,他提出:“夫天将圣人为贵,不尽沦此以显贵,犹使群臣信其德,百姓安其政。
”这句话道出了贾谊对人民力量的赞美和重视。
他认为统治者应该以人民为本,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在当今社会,这种人民至上的政治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代性,对于维护政权的稳定和国家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贾谊的礼治思想(一)
【内容提要】秦王朝二世而亡,对于这样一个历史事件,从贾谊开始,就一直成为中国传统政治不断加以反省的教训。
贾谊指出秦“以法为教”的统治政策导致了秦的覆亡,具体来说,表现为两方面的后果:其一,上下离畔。
其二,颓风败俗。
针对这两方面的教训,贾谊提出了其礼治思想:其一,待下有恩,这主要指君王应该礼敬大臣;其二,以礼教民,强调百姓应该得到教育,以使百姓有廉耻之心。
贾谊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尊儒尊孔的要求,但他强调崇六艺,兴礼乐,教民众,实为后来汉武一朝兴用儒术的先导。
【关键词】法教,德教,法治,礼治
关于贾谊的思想,历来论者多注意其“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政治构想,这固然表明了贾谊的远见卓识,但贾谊对后世真正有影响的却不在这里,而在于他通过对秦亡教训的分析,而提出了一整套以礼治天下的思想。
贾谊看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性的特征,而着重发挥了礼对于社会的长治久安的作用,这种思想不仅奠立了有汉一代的政治规模,而且,中国以后两千年的统治政策皆不脱此藩篱。
一、法教与法治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行郡县,废封建,大一统之势已成,传统中国以后两千年之发展皆不脱此格局。
因此,贾谊所面对的问题则是,如何适应这样一种新形势,确立一种稳固的社会秩序。
然而,秦作为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却二世而亡,汉初大封诸侯王,以藩屏汉室,则鉴于秦亡之速,然实为历史之反动。
因此,对秦亡教训之总结,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贾谊如此提出了这个问题: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也?(《过秦论》上)
周初推行封建,统治时间长达八百年之久,秦行郡县,却二世而亡,这大概是汉初统治者的一个基本认识。
而贾谊对此指出,周道之长并不在于行封建,乃在于施仁义,行先王之道,而秦之所以灭亡并不在于行郡县,乃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上)。
因此,在贾谊看来,要治理天下必须反秦道而为之,施仁术,行“先王之道”。
所谓“先王之道”,就是他屡屡提到的汤武之道,即“置天下于仁义礼乐,而德泽洽,禽兽草木广裕,德被蛮貊四夷”(《治安策》),贾谊称之为“德教”。
贾谊对秦亡教训的总结实成为历朝统治者的一基本认识,成为后世政治运作最为重要的指导思想。
后来刘向认为“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
使时见用,功化必盛。
”(《汉书·贾谊传》)
史称刘邦入咸阳,与民约法三章,“蠲削烦苛,兆民大悦”(《汉书·刑法志》),而另一方面,汉初统治者尚黄老无为,故法律多因循秦旧,可见,汉初之法律也是很严酷的,如连坐、肉刑等秦之律令至文帝时才次第废除。
这两种做法看起来是相矛盾的,但如果我们对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特征有个清晰的了解,便觉得并非如此。
秦主张“以法为教”,所谓“法教”,就是要用法去改造人,所以制订的总是尽量详备,以使人们的一举一动都须如法。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人们稍稍不小心,就触犯了法。
我们常常说某人“苛刻”,这个意思不是说他对待别人的错误显得太严厉、太粗暴,而是说他管得太宽,乃至于鸡蛋里挑骨头,别人稍稍有什么不妥就要招致他的批评,如此,大家自然觉得此人“烦苛”。
可见,中国人天性好自由,不喜欢被人指手划脚,所以,秦以后的统治者多明白这个道理:对罪人是可以重重惩治的,但决不可以生事扰民,让百姓觉得无所措手足。
就是说,法之苛与法之暴并不是一回事。
秦法固暴,且烦,而老百姓一般是懒得去学那些繁琐的法律条文的,这样,老百姓不免不经意间就触犯了法。
如此,百姓无所适从,自然就不满了。
汉法亦暴,但不以法教人,所以不会有这么多条条框框,人们自不会觉得烦,也不会对法产生什么惧怕之心。
前贤批评中国人
好看杀头,但若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这却正反映出后世统治者治天下之宽仁,所以,人们看到他人犯罪罹刑时,不会因此就戒惧战栗,因为自己毕竟没有犯罪,相反,人们常常是一种置身事外看热闹的心态,甚至还会认为此人是罪有应得。
秦世那种欲以重法恐吓百姓的做法,实在是不懂得中国人的心态。
所以,秦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推行“以法为教”的王朝,其暴、其亡皆与此有关。
自秦以后,统治者再也不敢讲“法教”了。
但不讲“法教”,并不等于纯任“德教”,而是“王霸杂用”。
汉宣帝言汉家制度乃“王霸杂用”,其本人并没有对之作进一步解释,然据班固所云:“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
”(《汉书·宣帝本纪》)可见汉宣之霸道是以法绳治臣下,如是,“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同上)。
那么,王道当是对百姓而言。
吕思勉对此有一解释甚好:“宣帝所谓霸,便是法家;所谓王,是儒家;以霸王道杂之,谓以督责之术对付官僚,以儒家宽仁之政对待人民。
质而言之,便是‘严以察吏,宽以驭民’,这实是是最合理的治法。
”(《中国政治思想史十讲》)光武帝更是王霸杂用,一方面严于督责之术,另一方面重视礼治,以孝治天下,所以东汉风俗之美亦是他世所不及。
“德教”与“法教”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二者作为“教”,都是要从里到外,彻底改造一个人,这用宋儒的话来说就是“变化气质”。
用法来改造人的做法,已彻底失败了,于是代之以礼来改造人,这就是贾谊所说的“德教”,我们可称之为礼治。
同样是德教,汉儒与宋儒的办法不一样,宋儒认为古时之礼乐已崩坏,所以用礼乐养心的办法已不行了,只能用理养心,实际上就是要民自觉;而汉儒则说“民者,暝也”,又说“民之号,取之暝也”(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认为民是冥顽不觉之人,所以要民讲觉悟是很难的,所以最多只能用渐进的办法,“摩民以义”,用熏陶、习染的办法来达到改造人的气质的目的。
儒家除了讲教外,还要讲养。
养就是孟子所说的“制民田产”,后世随着井田制的功能的破坏,这项功能就弱化为赈灾救荒,而大部分养的事务交给百姓自己去做了。
汉代统治者老是讲“怀民以恩”,也就是经常给百姓以一些小恩小惠,《汉书》中屡不绝书的“大酺五日”、“女子百户牛酒”及“民爵一级”等,犹如现在过年过节放假发东西,都是要施恩泽给下面的百姓。
不过,在以前,威福之柄不可操之于下的,而只能由君王作威作福。
中国人常说,“点滴之恩,涌泉以报”,所以,君王施恩于万民,万民自然会记得君王的恩德,而今天给我们好处的是单位的领导,所以,哪个领导给职工好处多的就是好领导。
而秦朝的统治者却不明白这个道理,只知以法绳治臣子、百姓,而不会广施恩德,臣子、百姓自不会有什么忠信之心。
可见,汉朝的君王就聪明多了,这种仁术固然是一种权术,但老百姓喜欢这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所以,汉祚能延四百余年之久,至于昭烈帝,尚能以西蜀一隅立国,实赖汉之余恩也。
汉宣帝讲的王道,就是儒家讲的教养之法。
后来统治者对此都有很明确地意识,所以,后世百姓最多是因为饥荒而去干些打家劫舍、啸聚山林的勾当,一般不会想到造**的,只是被少数读了一些书却又失意不得志的人利用,而终酿成大乱。
而霸道则是通常所说的“吏治”,即循名责实,以法绳下,所以,圣明君王在上,对臣子的管束是相当严厉的。
后世所说的“暴”,一般是说君王对臣子施暴,至于对百姓,政府总是很好的。
政治清明的时候,臣下一般还比较自觉守法,但承平日久,规矩不免松弛了,人心也不免怠惰了,这时若有人出来整顿吏治,臣下就会受不了,就会想方设法搞破坏,最终改革总是不了了之。
所以,一个明智的君王是懂得绳下的尺度的,水至清则无鱼,一般的小过错就算了,要惩罚的都是些比较大的、不得不办的事件。
否则,统治者不免要背上一个暴君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