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胸痛中心概念与建设的意义

合集下载

构建区域胸痛协同救治体系

构建区域胸痛协同救治体系

构建区域胸痛协同救治体系区域胸痛协同救治体系的构建胸痛是一种症状,常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预警信号,尤其是心肌梗死的早期症状。

由于心肌梗死是一种急性疾病,救治时间的延误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构建区域胸痛协同救治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区域胸痛协同救治体系的构建和优化,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区域胸痛协同救治体系的重要性区域胸痛协同救治体系是指将胸痛急诊转诊、急救、住院治疗、康复和后续管理等环节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协同工作的整体。

构建区域胸痛协同救治体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缩短救治时间:区域胸痛协同救治体系的建立可以使患者得到更快速、更高效的救治。

通过人性化的转诊流程和快速响应机制,将胸痛病人从病发地迅速转运至急诊,并尽快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以确保救治的及时性。

2. 提高救治质量:区域胸痛协同救治体系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确保每个救治环节都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专业的服务。

各个医疗机构之间可以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以提高诊疗水平和规范化管理,减少误诊、漏诊等问题的发生。

3. 加强协同合作:区域胸痛协同救治体系需要各级医疗机构、急救中心、胸痛中心等各方合作,形成有序的转运和救治流程。

通过建立定期的沟通、会诊和培训机制,加强各方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协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救治效率。

二、区域胸痛协同救治体系的构建要素构建区域胸痛协同救治体系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1. 医疗资源配置:合理配置医院、人员、设备等资源,确保医疗服务能够覆盖到区域内的各个环节。

建立跨机构的转诊和转运机制,形成快速通道,确保胸痛患者能够及时到达胸痛中心或相应的医疗机构。

2. 快速响应机制:建立一套胸痛患者的紧急呼叫系统,确保患者在出现急性胸痛时能够迅速与相关医疗机构取得联系,并进行初步救治。

提供胸痛急救的指导,并为胸痛中心的转诊提供意见和决策支持。

3. 多专业合作:胸痛协同救治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工作,包括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心功能中心、急诊科、放射科等。

基于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胸痛中心

基于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胸痛中心

基于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胸痛中心胸痛中心是指专门为胸痛患者提供一体化抢救和救治服务的医疗机构。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基于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胸痛中心已经成为现代胸痛救治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探讨基于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胸痛中心的定义、特点以及建设需求。

一、基于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胸痛中心的定义基于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胸痛中心是指在胸痛患者的救治过程中,通过不同医疗机构的紧密协作,以提供全面、高效和质量保障的救治服务为目标的医疗体系。

该体系包括急救中心、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放射科、心脏电生理室等相关科室和各级医院。

二、基于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胸痛中心的特点1. 多学科协作:基于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胸痛中心强调多学科、全程参与患者救治的模式。

不同专业学科之间的合作将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和准确的诊断以及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救治流程规范化:在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中,胸痛中心建立了完善的救治流程和操作指南,使病患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到适当的治疗,大大提高抢救效果。

3. 患者资源分级管理:基于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胸痛中心可以分级管理胸痛患者,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最大程度地救治患者。

比如将胸痛患者按照危急程度进行分类,重症患者优先进行救治。

4. 信息共享:区域协同救治体系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快速信息传输,避免信息断档,提升救治效率。

三、基于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胸痛中心的建设需求1. 各级医疗机构的合作:胸痛中心的建设需要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包括急救中心、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等。

只有各个环节紧密协作,才能形成完善的救治体系。

2. 专业培训与技术支持:胸痛中心需要聚集一批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专业团队。

因此,医院需要加强对医生和护士的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机会。

3. 医疗资源调配:在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中,医疗资源的调配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确保每个胸痛中心都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救治服务,同时避免资源的浪费。

胸痛中心设计理念及建设意义

胸痛中心设计理念及建设意义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
国家卫计委办公厅(2017)1026号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 胸痛相关疾病医疗救治工作,按照改善 医疗服务相关工作要求,创新急诊急救 服务,鼓励指导本辖区医疗机构做好胸 痛中心建设和管理工作。
➢要按照《指导原则》积极开展胸痛中心 建设,建立以胸痛中心为基础的多学科 联合诊疗模式,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黑格尔
感谢观看
THANKS FOR WATCHING
宁安市人民医院新区正面观
新疆 西藏
黑龙江
甘肃 青海
内蒙古
天津 北京
宁夏
山西 河北 山东
吉林 辽宁
四川 云南
陕西
河南
江苏
重庆 贵州
湖北
安徽
上海
湖南 江西
浙江
福建
广西 广东
台湾
广州 哈尔滨 厦门 武汉
海南
胸痛中心建设各省份分布现状
460
406 122
➢ 分母:注册胸痛中心(3349家) ➢ 分子:通过认证460家(标准版329家,基层131家)
如何解决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
胸痛中心理念的核心
➢ 胸痛中心-是通过多学科合作,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
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胸痛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力 ,减少误诊和漏诊,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以降低胸痛患者的 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
➢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改善预后。
全球胸痛中心的发展历1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批次及数量
2016年之前
2017年
2018年
胸痛中心建设各省份分布(2018.4.20)

胸痛救治单元应知应会内容

胸痛救治单元应知应会内容

胸痛救治单元应知应会1、什么是胸痛中心?是一种区域协同救治体系,通过多学科(包括急救医疗系统、急诊科、心内科、影像学科、心胸外科、消化科、呼吸内科、皮肤科等相关科室)合作,为胸痛患者提供高效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及时正确的治疗手段。

2、胸痛中心建设的目标是什么?在最短时间内将急性胸痛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最佳治疗,缩短胸痛患者救治时间。

3、什么是胸痛救治单元?胸痛救治单元是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组成部分,是胸痛救治网络的基础环节,为打通胸痛救治的起跑第一公里,建立规范化的胸痛救治单元,对于胸痛患者的及时诊断明确诊断,减少发病后早期的救治延误,降低死亡率并提高心梗救治率,具有重要意义。

4、我院成立胸痛救治单元是哪天?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谁?胸痛救治单元负责人是谁?上级关联医院是?成立时间:XXXX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XXX胸痛救治单元负责人是:XXX上级关联医院是:XXX县(市)人民医院5、我院胸痛诊室在哪里?XXXXXXX6、胸痛病人是否执行先救治后付费?是7、胸痛患者到我院后如何体现先救治后收费?答:先给予救治:接诊、首份心电图、查肌钙蛋白、怀疑主动脉夹层或肺动脉栓塞时优先做CT检查、给药等,后办理收费手术。

8、我院胸痛中心相关科室时钟是否统一?是与手机北斗卫星授时进行校对,每周核对一次有登记。

9、如果遇到胸痛患者应该怎么做?答:遇到胸痛患者,简单询问评估患者是否有持续胸痛胸闷、有无晕厥、大汗、肢端湿冷、呼吸困难、脉搏细弱、伴随意识障碍等症状,我们就放下手中事情立即护送患者到我院胸痛诊室优先就诊,先救治后付费。

10、有人在你身旁突然倒地怎么办?(1)立即上前查看,轻拍打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叫,喂“怎么啦?”患者无应答,应大声呼救:来人啊,救命。

并同时自己拨打或请人拨打急救电话120,判断颈动脉及呼吸(颈动脉位置在喉结侧旁开两横指)判断颈动脉有无搏动,有无呼吸,判断10秒内没有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位置在胸骨中下段,按压频率100-120次∕min,按压深度5-6cm,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频率为30:2o(3)实施心肺复苏流程:1判断意识.呼救帮助^^3.判断心跳、呼吸^4.胸外按压(C)5.开放气道(A) .人工呼吸(B)持续心肺复苏一令观察心肺复苏有效指征。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建立及其推动基层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建立及其推动基层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建立及其推动基层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一、引言胸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是心脏疾病的表现。

快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胸痛患者对患者生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水平,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并推动基层胸痛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建立2.1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定义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是指在特定区域范围内,通过医疗机构、急救服务、医疗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等方式,实现胸痛患者的快速救治和优质医疗服务。

2.2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组成1.医疗机构协同:建立胸痛中心网络,包括三级综合医院、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实现患者的分级转诊和救治。

2.急救服务协同:建立急救中心和急救网络,提供胸痛患者的紧急救治和转运服务。

3.医疗资源共享:通过区域内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共享,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效果。

4.信息交流与共享: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和信息平台,实现医疗信息的实时交流与共享,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

2.3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优势1.提高救治效率:通过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胸痛患者可以快速得到救治,减少等待时间,提高救治效率。

2.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通过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共享,避免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提高救治水平:通过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水平,减少误诊误治的风险。

三、推动基层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3.1 基层胸痛中心的定义基层胸痛中心是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内设立的胸痛救治中心,提供胸痛患者的初步诊断和治疗。

3.2 推动基层胸痛中心建设的必要性1.缓解医疗资源压力:基层胸痛中心可以解决部分胸痛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对综合医院的过度依赖,缓解医疗资源压力。

2.提高早期诊断率:基层胸痛中心可以提供胸痛患者的早期诊断,减少误诊误治的风险,提高早期诊断率。

3.提高患者满意度:基层胸痛中心更贴近患者居住地,提供方便快捷的就医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建立及其推动基层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建立及其推动基层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建立及其推动基层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死因之一。

在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不断上升。

胸痛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推动基层胸痛中心建设,对于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水平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是指在一个区域内,医疗机构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协作关系,共同推进心血管疾病的救治工作。

这种体系的建立可以使得患者在发病后能够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救治。

在这个体系中,基层医疗机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可以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诊断和治疗,同时也可以将患者转诊到更高级别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这种分级诊疗的模式可以有效地缓解医疗资源的压力,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

基层胸痛中心是指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建立起专门的胸痛诊疗中心,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的胸痛诊疗服务。

这种中心可以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专业的医疗人员,可以对患者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检查和治疗。

同时,基层胸痛中心还可以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

推动基层胸痛中心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基层胸痛中心可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其次,基层胸痛中心可以缓解大型医疗机构的压力,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

最后,基层胸痛中心可以促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建立,为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救治服务。

总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建立和基层胸痛中心的建设对于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水平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积极推动这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胸痛中心应知应会

胸痛中心应知应会

胸痛中心应知应会一、全员知晓1、什么是胸痛中心?胸痛中心是由急救医疗系统、急诊科、心内科、影像学科、心胸外科、消化科、呼吸内科、皮肤科等相关科室合作建立的,旨在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及时正确的治疗手段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

2、胸痛中心成立的目的是什么?胸痛中心的建立旨在缩短患者的总缺血时间,改善预后和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3、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通过多学科协作的“胸痛中心”优化诊疗流程,降低诊疗费用,缩短胸痛患者的确诊时间和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诊疗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再次住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我院胸痛中心特色:我院胸痛中心与XXX联合进行全县乡镇卫生院及卫生室医务人员胸痛知识培训,进行全县乡镇居民健康宣传。

所有胸痛患者走绿色通道,胸前张贴“胸痛患者优先”,优先进行检查,缩短诊查时间。

院前急救、急诊科、心内科、介入手术室联合拍摄微电影“生死时速”进行胸痛中心宣教。

5、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共多少项?分几部分?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共261项,分为五大要素,分别是:基本条件与资质、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和救治、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培训与教育、持续改进。

6、我院胸痛中心成立是哪一天?我院胸痛中心成立于20xx年x月xx日。

7、我院胸痛中心委员会成员有哪些?我院胸痛中心委员会主任委员是xx院长,副主任委员和协调员等成员为待补充。

8、院外突发胸痛怎么办?迅速拨打xx或拨打120告知要去xx医院。

9、我院胸痛中心、导管室、心内科和CCU在医院什么位置?胸痛中心是多个科室协作,救治流程自急诊科开始。

导管室在住院楼16楼,心内一科、心内二科在住院楼9楼,CCU 在心内一科在住院楼9楼东。

10、首次医疗接触后需要多长时间完成心电图检查并微信传输心电图?急性胸痛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后必须在10分钟内完成18导联心电图,并传输至微信群。

若3分钟无人回应,可拨打单日心内一:xx或者xx,双日心内二:xx。

胸痛中心-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意义及内容

胸痛中心-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意义及内容
3.若开展了床旁肌钙蛋白检测,能够在抽血后20分钟内获取检测结果。 4.对于明确诊断为STEMI的患者,若实施溶栓治疗,则应在患者到达后30分钟内开始溶栓,若 实施转运PCI,则应在患者到达后30分钟内转出。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
China Alliance of Chest Pain Centers
胸痛中心救治单元组织实施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
China Alliance of Chest Pain Centers
协同工作机构职能分工
管理层: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专家委员会/中国胸痛总部: ➢ 制定中国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方案、搭建胸痛救治单元信息化平台 省级胸痛中心联盟: ➢ 统筹区域内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制定区域内建设工作规划 ➢ 指导地级市联盟开展救治单元的培训、验收工作 ➢ 抽查本省胸痛救治单元验收结果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
China Alliance of Chest Pain Centers
8.在上级医院的指导下开展以胸痛症状识别、急性胸痛相关疾病的早期临床诊断、常规心电 图知识、基本急救技能为主的全员培训与考核,要求每年不少于一轮。胸痛救治单元主要负责 人参加(或远程)转诊的上级医院举办的联合例会;条件允许时参加上级医院的质量分析会和 典型病例讨论会。
胸痛中心救治单元建设方案评价指标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
China Alliance of Chest Pain Centers
1.所有高危胸痛(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病例的原始资料保留存档,且 时间节点可溯源。向上级医院转诊的高危急性胸痛患者,应共享时间节点管理表,并留存原始资料。
2. 所有急性胸痛患者在首次医疗接触后能在10分钟内完成12/18导联心电图检查,确保在首 份心电图完成后10分钟内由具备诊断能力的医师或通过远程由上级医院医师解读。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胸痛中心概念与建设的意义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胸痛中心概念与建设的意义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胸痛中心概念与建设的意义首先,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胸痛中心能够提供更早的救治时间。

心肌梗死是一种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而胸痛中心的建设能够提供更快速、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服务,从而缩短患者等待救治的时间,最大程度地减少心肌的损伤。

其次,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胸痛中心能够提高救治质量和水平。

胸痛中心是由一群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医疗团队组成,他们具备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完善的治疗方案。

这样的中心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此外,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胸痛中心能够减轻医疗资源的压力。

在胸痛中心的建设中,不同医疗机构之间通过合作与共享,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避免了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

同时,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调度,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减轻医疗机构的负担。

此外,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胸痛中心能够提高患者的医疗体验。

在患者就诊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加周到的医疗服务和关怀,减少不必要的等待和痛苦。

同时,在治疗结束后,胸痛中心能够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指导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降低患者的再发率。

最后,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胸痛中心能够提供实现精准救治的机会。

通过胸痛中心的建设,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人群筛查和风险评估,预测和干预高危人群,及早发现潜在的心脑血管疾病。

同时,通过进行科学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够不断改进救治方案,提高救治效果,为未来的精准医疗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胸痛中心的建设对胸痛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提供更早的救治时间,提高救治质量和效率,减轻医疗资源的压力,改善患者的医疗体验,并为实现精准救治奠定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支持和推动这种体系的建设,为胸痛患者的救治提供更好的保障。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胸痛中心概念与建设的意义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胸痛中心概念与建设的意义

“胸痛中心”是通过多学科合作和区域医疗 资源的有效整合,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 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从 而提高胸痛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力,减少误 诊和漏诊,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改善临 床预后。
快速诊断、及时治疗、降低死亡、避免浪费
筛选3种病: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和肺栓塞
胸痛患者来源: 1)自行就诊(急诊、门诊); 2)急救车接诊; 3)基层医院转诊; 4)院内住院患者发病
找出急性急性梗死患者,在最短 时间内解决(介入手术)他/她。
D2B < 90min FMC to B<90min
建立急性胸痛的区域化协同救治体系; 加强与基层医院联系,分级诊疗等; 提高我院急诊总体救治能力和水平; 。。。。。。
尽快急诊科就诊…… 拨打急救电话 拨打胸痛中心急救电话
出现症状 患者相关延迟
院前急救系统
1/4 in PCI hospital
3/4 in non-PCI hospital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6小时内是黄金救治时间!
0:00
5:00 5:217Biblioteka 179:0610:01
10:23
D2B=55’, FMC2B =280’, Symp-onset-B =601’
胸痛中心涉及的核心科室是:急诊科和心内科, 但心外科、呼吸科、消化科等全院科室和部门可 以为胸痛中心建设服务。
按照全球第一家“胸痛中心”于 1981 年在美 国巴尔地摩 St. Angle医院建立,至今美国“胸 痛中心”已经发展到 5000 余家,纳入医保支 付范围。
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如英国、法国、加拿大、 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的医院内设立有“胸痛 中心”。
• 1981年第一家CPC(美国) • 2000年 D2B < 90min的达标率35% • 2005年 平均D2B=95min • 2010年 平均D2B=65min

胸痛中心建设流程图、目的和意义

胸痛中心建设流程图、目的和意义

胸痛中心建设流程图、目的和意义胸痛中心是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出的概念,通过多学科(包括急救医疗系统、急诊科、心内科和影像学科等)合作,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能力,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并准确筛查出心肌缺血低危患者,达到减少误诊和漏诊及过度治疗,以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目的。

全球第一家“胸痛中心”于1981年在美国巴尔地(的)摩St.ANGLE 医院建立,至今美国“胸痛中心”已经发展到5000余家。

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如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在医院内设立有“胸痛中心”。

美国胸痛中心协会(SCPC)通过对各胸痛中心的认证工作大大推动了美国胸痛中心的标准化进程,推动了专业指南尤其是ACS相关指南在临床实践中的落实,使美国对ACS的整体急救水平大大提高。

除美国之外,德国心血管病学会也启动了德国胸痛单元的认证工作,德国胸痛单元的认证对推动全德甚至部分欧洲其它国家的ACS的救治水平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ACS救治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及指南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患者发病后就诊时间延误和就诊以后医疗系统内的延误过长,使许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从而导致ACS的死亡率较高和长期预后较差,这与我国尚未广泛开展胸痛中心的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

2010年发表的《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和2011年由国家卫计委发起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项目》对我国胸痛中心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全国胸痛中心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总体来看,我国的胸痛中心建设刚刚起步,各家胸痛中心的运作模式、管理机制和实际运作效果差别很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还没有自己的认证标准,多数是按照自己对美国胸痛中心的认识结合自身条件而设计。

为使我国的胸痛中心建设达到规范化要求,急需建立中国自己的认证标准。

胸痛中心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要求

胸痛中心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要求

胸痛中心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要求急性心肌梗死是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危重疾病,需要开展医疗质量改善研究,通过可靠的研究数据,调整和完善现行诊疗质量的评估、考核和报告机制等,以大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浪费、降低医疗成本、改善基层诊疗现状为目的。

我国STEMI诊疗现状目前,心血管疾病占我国疾病死亡率第一位,预计2030年将有2260万心肌梗死患者。

中国心脑血管事件发展趋势显示,20年内仍呈上升趋势。

2014年6月24日Lancet在线发表了“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和临床转化研究(China PEACE)”的主要结果。

研究发现,2001年~2011年十年间,我国STEMI住院患者的人数翻了两番;与此同时,冠脉造影等检查手段和氯吡格雷等新药的使用比率显著增加,但患者预后改善情况具体如何?普遍存在的诊疗不规范现象要如何改进?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十年间STEMI患者的院内治疗结局未见明显改善,包括静脉溶栓和急诊PCI在内的再灌注治疗是挽救STEMI患者生命的关键手段,但十年间,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比例没有明显提高。

基层医院救治现状我国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地级以上城市,根据国家卫计委统计的中国医疗卫生费用城乡构成数据显示,大部分医疗消费在大城市。

其中城市总医疗费用为15508.6亿元,人均为2315.5元;农村总医疗费用为4471.8亿元,人均为666.3元。

我国省级医院AMI死亡率为2.50%,市级为4.10%,县级为8.30%。

基层医院的救治,在时间、转运以及手段三个方面可能存在延误。

首先,STEMI急诊救治现状的多中心研究发现,只有7%接受溶栓的患者D2N时间<30 min;其次,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路径研究结果提示,转诊时间方面,转诊至二级医院需5 h,转诊至三级医院需8 h;China PEACE研究提示我国存在诊断及治疗不规范、联诊及转诊制度不完善、基层医院诊治条件较差等问题。

中国国土面积和美国相当,然而中国ACS患者人数却是美国的1.8倍(255万vs.140万),目前美国通过认证的中心数量为1000家,中国只有400多家,中国至少需要1000家胸痛中心,才能初步保证ACS患者均能得到有效治疗。

胸痛中心的建设理念和意义

胸痛中心的建设理念和意义

胸痛中心的建设理念和意义
胸痛是一种严重的症状,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信号,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为了
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水平和治疗效果,许多医疗机构建立了胸痛中心。

胸痛中心的建设理念是将急诊科、心血管科、放射科、实验室等部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医疗团队。

在这个团队中,人数和技术水平较高的成员将负责胸痛患者的救治工作,包括初步诊断、治疗及转诊等方面。

同时,胸痛患者可以得到全面的医疗保障和支持,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就医体验。

胸痛中心的建设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治疗效果。

胸痛中心集中了心血管科、放射科、实验室等多个科室优质资源,
能够快速高效地处理胸痛患者,开展快速有效的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2.缩短就医时间。

胸痛中心能够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有效地缩短胸痛患者的就医
时间,尽快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诊疗服务,减少因等待而延误治疗的风险。

3.提升医疗水平。

胸痛中心医疗团队的成员具备专业、高效的医疗技能,能够提高医
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胸痛中心还有助于推动医院的科室协作,促进医院整体医疗
水平的提高。

4.提高患者满意度。

胸痛中心能够为患者提供高效快捷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的就医
体验和满意度。

胸痛中心还会开展健康教育等公共服务,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和日常保健
知识。

总之,胸痛中心的建立对于提高胸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就医时间、医疗水平和患者满
意度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是一个顶尖的医疗服务中心。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意义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意义
可靠的医疗服务。
胸痛中心的历史与发展
胸痛中心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其初衷是为了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疗效率和质量。随着医学技术 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胸痛中心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热点。
在我国,胸痛中心的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已有数百家胸痛中心,其中许多中心已 经通过了国际认证。未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胸 痛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前景广阔。
加强技术支持
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医疗技术,提高 医疗技术水平。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4
中国胸痛中心的未来发展趋势
结合新技术提高诊疗水平
01
02
03
远程心电信息传输
利用5G等远程传输技术, 实现患者心电信息的实时 传输,为医生提供准确的 诊断依据。
加强急救中心、急诊科、心内科等科室之间的衔接与协作,实现急 性胸痛患者的快速诊断与治疗。
构建全国性胸痛信息平台
建立全国性胸痛信息平台,实现各地区胸痛中心的数据共享和信息 交流,提高全国范围内急性胸痛的救治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2
胸痛中心建设对中国医疗的意义
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诊疗效率
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通过优化诊疗流程,胸痛中心能 够缩短患者等待时间,使急性胸 痛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提高诊断准确性
胸痛中心通常配备有先进的检查 设备和专业的医护人员,能够提 高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诊断准确性 ,降低误诊和漏诊的风险。
普及规范化诊疗

区域协调救治体系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

区域协调救治体系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
• 高危非心源性疼痛: 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张力性气胸
急性冠脉综合症ACS
• 胸痛常呈压榨样痛并常伴有 压迫感或窒息感。
• 面色苍白、出汗、紫绀、呼 吸困难、心律不齐、血压降 低、心力衰竭等。
• 心电图---可见S–T段抬高、 S–T段压低和T波改变。
• 心肌酶学----TnI或CK-MB↑。
心绞痛的疼痛特点
我院制定的胸痛中心相关流程
• 急性胸痛患者鉴别流程 • ACS诊治流程 • 急性胸痛患者就诊总流程
急性胸痛患者鉴别诊断流程
急性胸痛患者就诊总流程图
请记住胸痛中心
• 胸痛发生时应保持镇静、 及早就医 若胸痛症状不是非常急迫剧烈,则可先到 心脏科就诊
• 剧烈胸痛请勿忘记胸痛中心
肺栓塞疼痛特点
• 急性肺动脉栓塞,绝大多数 源自下肢深部静脉血栓,血 栓移行至右心后再阻塞肺动 脉造成胸痛或胸闷、呼吸困 难、昏厥及休克的症状。
• 大面积肺栓塞死亡率极高。
自发性气胸
• 自发性气胸,常会产生突 发性胸侧疼痛及伴随呼吸 困难;
• 最常发生于20至30岁的身 材高瘦年青人和慢性阻塞 性肺疾的患者。
我国急性胸痛救治现状
我国建立“胸痛中心”及规范“急性胸痛”救治流程的必要性
• 我国ACS发病率、死亡率逐年增加,有年轻化趋势。 • 但是研究显示,我国ACS治疗存在明显不足:就诊延迟、
诊断及治疗不规范、ACS临床预后差、联诊制及转院制不 完善、基层医院诊治条件较差。 • 2007北京“STEMI急诊救治现状的多中心注册研究”显 示,只有22%患者D2B时间<90min,与指南要求相差甚远。 • 我国急性胸痛的诊治流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治疗规范亟待 改善,在我国推广“胸痛中心”建设非常必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痛中心涉及的核心科室是:急诊科和心内科, 但心外科、呼吸科、消化科等全院科室和部门可 以为胸痛中心建设服务。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按照全球第一家“胸痛中心”于 1981 年在美 国巴尔地摩 St. Angle医院建立,至今美国“胸 痛中心”已经发展到 5000 余家,纳入医保支 付范围。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胸痛中心 - 万里长征第一步!!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共145家医院提出认证申请 ,经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办 公室资格审查后,最后确 认:符合条件的78家医院 参加第9批认证。其中: -- PCI胸痛中心:53家; -- 基层胸痛中心:25家。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以遵医附院心血管病医院为核心和依托; 联合贵州省内32家市县级医院心内科与急诊科;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遵 义 市:16 家医院 铜仁地区: 8 家医院 毕节地区: 4 家医院 黔东南州: 2 家医院
找出急性急性梗死患者,在最短 时间内解决(介入手术)他/她。
D2B < 90min FMC to B<90min
遵义医学t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建立急性胸痛的区域化协同救治体系; 加强与基层医院联系,分级诊疗等; 提高我院急诊总体救治能力和水平; 。。。。。。
•德国2012年发表的CPU注册结果 •从发病到FMC为2.08h •院前传输EKG79.9% •10min内完成EKG 76.6% •97%接受PPCI治疗 •平均D-to-B=31min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快速诊断、及时治疗、降低死亡、避免浪费
筛选3种病: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和肺栓塞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胸痛患者来源: 1)自行就诊(急诊、门诊); 2)急救车接诊; 3)基层医院转诊; 4)院内住院患者发病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6小时内是黄金救治时间!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0:00
5:00 5:21
7:17
9:06
10:01
10:23
D2B=55’, FMC2B =280’, Symp-onset-B =601’
• 1981年第一家CPC(美国) • 2000年 D2B < 90min的达标率35% • 2005年 平均D2B=95min • 2010年 平均D2B=65min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胸痛中心”是通过多学科合作和区域医疗 资源的有效整合,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 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从 而提高胸痛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力,减少误 诊和漏诊,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改善临 床预后。
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如英国、法国、加拿大、 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的医院内设立有“胸痛 中心”。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出现症状 患者相关延迟
院前急救系统
1/4 in PCI hospital
3/4 in non-PCI hospit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