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园区等级及建设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物流领域有了很大发展,各行各业都认识到了物流对于企业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大力发展物流业,重视物流服务,不仅成为企业,也成为政府一时关注的焦点。于就是,物流业的发展便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物流园区就是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出现的新生事物,目前,很多经济中心城市的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物流园区所具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优势,积极规划与开发建设物流园区,通过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制定优惠政策与贷款的倾斜,促进物流园区的建设与吸引物流企业的进驻。如深圳市将物流业确定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规划建设八大物流园区,上海与天津规划建设五大物流园区,南京规划建设六大物流园区。在宏观的物流规划之后,紧接着就就是大规模的物流园区建设时期。由于物流园区的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与资金,如果不对物流园区的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等级划分与评价就盲目进行投资建设,其风险就是十分巨大的。

2003年初,零点研究集团就国内物流园区的建设及物流企业的需求等问题对全国31个省市的制造、商贸、运输及物流服务共304家企业进行了一项调查。经研究发现:当前物流园区的建设存在一定的泡沫成分,突出表现为部分物流规划单位,尤其就是地方政府,单纯地为物流而物流,盲目发展物流园区,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部分园区规划缺乏明确目标定位,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建成或在建的物流园区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园区建成后要为谁服务,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个市场有多大,潜在的服务对象有些什么需求,类似这样的问题园区的规划者很多有没有进行辩证分析。很多物流园区只就是提出要“建成地区最大、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有影响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而在功能定位与目标客户锁定上表现出较大的盲目性。正就是由于部分物流园区在前期市场研究、分析上的不充分,导致项目在功能与目标客户定位上的不清,从而引发物流资源的浪费。

二、物流园区建设要求大而全

据零点公司的此次调查,在全国已经建成与在建的一百多家物流园区中,投资较大的如北京物流港,投资总额超过110亿元人民币;武汉的“万商云集”商贸园,投资额也在100亿元左右。在这些物流园区中,占地动辄数千亩,如北京物流港占地7000亩;多则上万亩,如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区占地63000亩。

一些物流园区在规划时未能充分考虑周边的物流需求及应有的规模标准,只就是简单地为物流而物流,盲目求大求全而忽视经济性原则的要求,就是物流园区建设中出现泡沫成分的重要原因。

三、部分物流园区建设的“圈地”倾向

继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开发区热”等圈地热潮之后,不少地区与城市出现了新一轮的“圈地”现象。有些地方打着兴建物流园区的口号,为以后搞房地产而“圈地”倾向明显。

分析物流“圈地”之风可能有三大原因:1、物流园区目前虽然大多不在城市中心,但一般处于交通顺畅,经济发达的地段,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升值潜力显著。2、物流基地往往要承担部分社会职能,地方政府会出台很多优惠政策可以低价拿地。3国家对经营性用地的控制越来越紧,而物流业就是新兴产业,拿地相对容易。

总之,由于以部分地方政府为代表的一些物流园区规划单位,不就是从满足企业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成本的需求进而提升整体经济运作效率的角度发展物流行业,单纯地为物流而物流,导致物流园区建设未能充分考虑有关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为政绩为建设的物流园区求大求全,结果园区建成后出现招商困难,现有的仓储设施等有效资源未能得到从分利用,从而出现物流资源的巨大浪费。【1】

1、2国内外物流园区发展现状

1、2、1国外物流园区的发展

发达国家物流园区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家经济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尤其就是发达国家在强大的商业经济支撑下,利用现代物流作为集团发展的“第三利用源泉”,从而带动了交通运输业在本国的现代化与物流集约化。这里主要以日本与德国为研究对象来分析物流园区的建设与发展趋势。

一、日本物流园区的发展

由于日本就是人多地少的国家,对土地利用率非常重视。针对物流团地(物流园区)的建设与规划,既要考虑到物流团地(物流园区)作为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属性,又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运作的优势,在政策扶植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与法规。

首先,进行物流的系统分类,将物流系统的布局分为区域内、区域间与国际物流三个部分。

区域内物流区域内物流就是物流系统的端点,与企业的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密切

关联。主要内容就是将企业物流合理化推进到区域物流合理化,形成战略管理,配送成为完善区域内物流的主要手段。相应的配送中心、物流中心成为区域内物流的基础节点。区域内物流网络体系布局的主要依据就是:企业、配送中心(或物流中心)、物流园区间干线道路、物流设施、城市的交通密度时段等综合因素,以及集成化理论。要求就是设施集约化,活动效率化,提高物流信息与综合控制能力。目的就是削减企业库存量,加快周转,提高企业销售能力,减少物流总费用。各区域内物流分布就是不均等的,预估的物流量以产值与商品销售总值为参考。

区域间物流区域间物流就是物流系统的骨干。物流的进步主要就是地域间物流的改善所推动。从企业的角度瞧物流的改善,首先就是选择运输公司,然后就是生产场地到市场之间物流中心的平衡,输送商品量的调整与形式的平衡。区域间的物流改善,目的就是进行生产场地与市场、及物流中心的平衡化,输送商品量调整与形式的平衡化。必须具备的条件就是:信息系统的完善。提倡的输送方式就是:集装箱化与集装箱托盘化,使运输量成单位货载、大型化,以达到物流效率化。区域间物流网络体系布局的主要依据就是:高速公司、高等级公路、铁路新干线、近海定期航班的连接;物流园区设施与相互配合。

物流园区设施由较多不同的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公共仓储、信息中心与金融服务组成,设计、运营要实现功能分配合理、运行机制兼容,能够协同运作。要求也就是设施集约化、标准化,活动效率化,提高物流信息与综合控制能力。目的就是提高干线运输效率,减少物流总费用。改善区域间物流的突破口就是信息化、标准化、规模化。正因为就是地域间的物流,构筑物流网络系统的指挥系统需要运用大量通讯、计算机网络、车辆跟踪定位等技术,需要建立与公共经济信息网与EDI的交互系统,目标就是实现物流信息共享与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集成化。

国际物流包括:国际间交易、储存、海洋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运输、联合运输、加工与通关等流程。由于涉及跨国界或跨政治实体(如The ECC)的贸易行为,需要必要的现代物流能力来应付不同法规、法律、传统文化与应对不同的客户群。国际物流作为国际贸易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布局的主要依据就是:以各类港口、国际物流园区设施相互配合。

日本东京20世纪60年代在它的内环线外的市郊边缘地带建设了四个物流园区,使进入市区的货物集中在物流园区,化整为零,按市内的运输路线统一分送,限制大型运输车辆进入市区。出市区的货物集中到物流园区,化零为整,统一运输,提高车辆利用率。

二、德国物流园区的发展

德国联邦政府20世纪80年代规划在全国建设40个物流园区,现已建成20多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