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2篇(教科版)

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2篇(教科版)

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一)一、本学期学生现状分析:大部分学生性格开朗,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加各项活动。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

同时辅导好优生。

二、教材分析: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

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

“植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植物2.观察一课植物3.观察叶4.这是谁的叶5.植物是“活”的吗6.校园里的植物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1.在观察中比较2.起点和终点3.用手来测量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6.做一个测量纸袋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

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知道身边常见植物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简单分类以及用途。

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不同植物的叶子的大小、形状及颜色的不同。

2.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认识生活中常用的尺子、体温计、温度计、卷尺、卡尺等不同的测量工具,初步了解它们的测量方法。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物体研究植物、动物、石头等自然物体的基本特征。

2. 观察天气描述晴天、阴天、雨天等不同天气现象。

3. 熟悉我们的身体了解眼、耳、鼻、口等身体器官的功能。

4. 感知磁铁探索磁铁的特性,如吸引铁、两极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各种物体的基本特征,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增强环保意识。

3. 使学生认识自己身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磁铁的两极、天气现象的形成等概念。

重点:观察和描述自然界物体的特征,认识身体各器官的功能,探索磁铁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动物、石头等自然物体,磁铁,人体器官模型等。

2. 学具:画笔、画纸,观察记录表,磁性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自然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展示不同植物,讲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介绍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举例说明。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天气,描述并记录下来。

(2)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自然界物体特征。

4. 知识巩固(1)进行磁铁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磁铁的特性。

(2)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身体各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2)布置拓展任务,如观察身边的物体,了解其特征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 内容:自然界物体:植物、动物、石头天气现象:晴天、阴天、雨天身体器官:眼、耳、鼻、口磁铁特性:吸引铁、两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特征,并画出来。

(2)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其原因。

(3)列举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举例说明。

2. 答案:(1)示例:玫瑰,红色,有刺,花瓣呈螺旋状排列。

(2)示例:周一晴天,周二阴天,周三雨天,原因:气温变化、湿度增加等。

(3)示例:眼睛看东西,耳朵听声音,鼻子闻气味,嘴巴吃东西。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教科版 人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十四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教科版 人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十四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教科版人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十四篇)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教科版人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篇一一年级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拥有活跃的思维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这个阶段的课程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能力,联系实际生活,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实现科学知识对生活的创造性应用。

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意识、主动创新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四个单元。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

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待科学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睦相处,真爱生命。

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与探究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秘密,初步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特征。

2.探索声音产生的秘密,知道声音传播的方式方法,知道噪音的来源和危害。

3、知道秋冬星空的主要星座,初步发现星空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4、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能按材料对物体分类,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如导电、溶解、传热、沉浮等)能将材料的特征和用途想联系起来,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2.树越高,叶子就越大。 (

7.×
3.叶子都是椭圆形的。 (

8.√
4.银杏叶像扇子一样。 (
)
二、选择题
1.(
)是杨树叶。
A
B
3.B
2. 叶子的大小与 植物的高矮无关
2. 根杨树叶表面 比较光滑, C 选项 表面有绒毛是桑 树叶
4.C
学生交流讨论 通过小游戏既能
做游戏
四、小游戏:你画我猜 在生活中你还观察过哪些植物呢?画一画,看谁能 猜出它的名字!
寓教于乐,又能 帮助学生回忆植 物的样子,还能 帮助其他同学了 解植物
五、说说你观察的植物 1.在生活中你还观察过哪些植物呢?向我们介绍一 下吧!
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观察并交 流
通过交流既能锻 炼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又能帮 助学生加深对植 物结构的认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秋天到了,美羊羊、喜羊羊要到外面去游玩了,让
我们一起跟随他们的脚步去看看有哪些景色吧!
讲授新课
喜羊羊和美羊羊也和大家一样,叫出了这些植物的 名字,但是美羊羊发现了一种他们没见过的植物, 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在大自然中你见过这种植物吗?在哪里见过?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 生 观 看 枫 通过以学生熟悉
学习 目标
观察一棵植物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科学
(一)科学知识: 认识一棵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学习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观察植物。
年级 一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真观察仔细记录,培养热爱植物的情感。
重点 难点
通过触觉、视觉等感官感受植物的结构。 仔细观察植物的各个部分。

教科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他们在观察、操作、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还比较欠缺,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帮助。

同时,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包括两个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

“植物”单元引领学生认识植物的多样性和共同特点,感受植物的生命过程。

“比较与测量”单元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测量能力,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周围的世界。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材编排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三、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认识周边常见的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基本需求。

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宽窄等,并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科学探究目标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结果。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植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比较。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物体进行比较和测量。

3.科学态度目标对植物和周围世界表现出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能认真观察、如实记录,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爱护植物。

意识到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特征。

帮助学生掌握比较和测量物体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让学生理解测量的本质和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五、教学措施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文字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科学知识。

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身体的各个部分观察和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2. 美丽的自然界认识植物和动物观察和描述身边的植物和动物3. 天气与季节认识天气和季节变化描述天气和季节的特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学会观察和描述身体特征。

2. 使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3. 帮助学生了解天气和季节变化,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观察和描述身体特征、植物和动物的特点、天气和季节变化。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图片、卡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我和我的身体:展示不同身体部位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自己身体部位的名称。

美丽的自然界:讲述一个小故事,让学生了解植物和动物的重要性。

天气与季节: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关注天气变化。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我和我的身体: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描述身体特征,进行身体部位拼图游戏。

美丽的自然界: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和动物,让学生描述它们的特点,进行植物和动物分类游戏。

天气与季节:讲解天气和季节变化,让学生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分析天气和季节的关系。

3. 巩固与拓展:设置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进行拓展活动。

我和我的身体:绘制自己的身体部位,展示并相互交流。

美丽的自然界:制作植物和动物卡片,进行卡片交换游戏。

天气与季节:设计天气符号,制作天气预报表。

六、板书设计1. 我和我的身体:画出人体结构图,标注身体部位名称。

2. 美丽的自然界:列出常见植物和动物,展示它们的特点。

3. 天气与季节:画出天气符号,列出不同季节的天气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和我的身体:画出自己的身体部位,并标注名称。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20课,包含观察、分类、比较、测量、实验等单元,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思考和探究能力。

其中,重点放在观察和实验方面,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和方法,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分类能力。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如生命周期、物质的状态等。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4、让学生了解科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观察能力培养:通过观察生命现象、非生命现象和人工制造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和归纳能力。

2、实验技能训练: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测量、称重、分类等基本实验技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基础知识学习:掌握与科学有关的名词、概念和技能,如生命周期、物质的状态等。

4、实践应用能力提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演示和实验:通过示范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科学现象和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促进思维碰撞和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游戏化教学: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度本学期共计20课时,每课时的具体安排如下:第一课时:观察生命现象(2课时)第二课时:观察非生命现象(2课时)第三课时:给物体分类(2课时)第四课时:称重与测量(3课时)第五课时:水的三态变化(3课时)第六课时:认识植物(2课时)第七课时:动物的认识(2课时)第八课时:生物的生命周期(2课时)第九课时:我们的科学学习(1课时)以上课时的安排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

2024年2023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2023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2023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2023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材,详细内容如下:1. 章节: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科学》内容:认识科学、有趣的科学现象、科学探究方法2. 章节:第二章《植物的认识》内容:各种各样的植物、植物的生长、植物的作用3. 章节:第三章《动物的认识》内容:形形色色的动物、动物的生活习性、动物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内涵,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关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对植物和动物特点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展示、教学课件、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入新课。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科学探究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观察、实验,填写观察记录表,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2. 板书内容:分章节展示教材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画出它们的形态,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2)观察身边的动物,描述它们的生活习性,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2. 答案:(1)植物:如小草、树木等,具有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功能。

(2)动物:如蝴蝶、小鸟等,具有传粉、捕食害虫等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科学小实验,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提高科学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科普活动,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对植物和动物特点的理解。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24秋)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24秋)

一年级科学上册2024秋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周围的植物”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

其中“周围的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我们自己”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单元小结”和“科学阅读”内容。

(1)“周围的植物”单元:本单元以观察、记录、交流能力为培养重点, 促进学生科学观念的形成与思维发展。

通过各类观察活动,让学生知道描述植物的方法, 认识到植物的需要。

通过对生活中植物的用途的了解, 真切感受到植物, 作为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美的享受。

同时通过单元小结、科学阅读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 学生通过阅读板块的插图和文字认识更多周围的植物, 感受到植物的多样性。

(2)“我们自己”单元: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了解了我们身体的基本结构, 知道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 每个感觉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 能够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认识世界。

本单元还帮助学生回顾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生长变化, 推测未来的身体信息, 引导学生关注身体的生长, 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

知道保护感觉器官的重要性, 了解保护感觉器官的方法, 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

2.板块分析一年级的科学书每课一般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组成。

在实际教学中,这四个板块并不是截然分开、机械使用的,四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

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

具体说明如下:(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教学内容包括:1. 生命世界:认识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章节内容:第13章,动植物的认识、分类及生活习性。

2. 物质世界: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质,了解其性质和变化。

章节内容:第46章,物质的认识、性质及变化。

3. 地球与宇宙:初步了解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

章节内容:第78章,地球的自转、公转,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植物的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2. 教学重点:观察、实践、探究、创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画图工具、观察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体现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身边的动植物,并简单介绍它们的特点。

(2)举例说明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3)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答案:(1)动植物特点介绍示例:蝴蝶——翅膀有花纹,会飞;蚂蚁——有六条腿,善于搬运食物。

(2)物质性质与变化示例:水——无色无味,能结冰、沸腾;纸——白色,可燃。

(3)地球自转与公转描述示例: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产生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产生四季变化。

2024年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材,主要围绕“认识自然”这一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第一章节“身边的自然”,具体涉及植物、动物、天气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植物、动物和天气知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记录身边自然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植物、动物和天气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和记录自然现象,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植物、动物标本、天气预报图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放大镜、温度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四季变化、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植物、动物和天气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动物,记录天气变化,描述各自观察到的现象。

5. 互动环节(5分钟)学生与教师互动,回答关于植物、动物和天气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拓展延伸(10分钟)展示关于自然保护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自然2. 内容:植物、动物、天气的基本概念,观察、描述和记录自然现象的方法,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记录并描述一天内植物、动物和天气的变化。

2. 答案示例:记录内容包括植物的生长情况、动物的习性、天气状况等,要求语言通顺,表述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实践情景、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对自然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提高科学素养;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总结和思考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描述和解释的能力;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科学实验与观察2.物体的特征和变化3.生命与环境4.季节与天气5.动植物的特征和变化三、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活动;2.实践探究: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游戏教学: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参与度;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科学实验、现象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四、教学步骤1.第一课时:科学实验与观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对科学实验产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索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综合观察和实验结果,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2.第二课时:物体的特征和变化-通过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引导学生区分物体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变化原因,例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等。

3.第三课时:生命与环境-通过展示不同生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需求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引导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进行思考和讨论。

4.第四课时:季节与天气-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季节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季节的天气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季节和天气变化的原因。

5.第五课时:动植物的特征和变化-通过展示不同动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动植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动植物的特征和变化对其生存的作用。

五、教学评估1.针对每一课时的学习内容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2.对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检验其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交流,评估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选3篇)

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选3篇)

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选3篇)〖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第【1】篇〗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新学期开始了,这一学期我除了承担一年级、四年级班的数学课外,还兼任一年级班的科学课,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特制定本学期科学教育教学计划如下: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学生刚进入新学校,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而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

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

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从一开始就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科学思维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敢于表达,相互质疑,共同进步的思想。

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

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内容涵盖全书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2. 探索物体的性质;3. 感知天气与季节变化;4. 了解自己的身体;5. 感受科技与生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2. 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析物体性质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3. 使学生能够感知天气与季节变化,增强环保意识;5. 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析物体性质的能力;2. 感知天气与季节变化,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培养生命观念;2. 探索物体性质,提高科学素养;3. 感受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例题讲解;3. 互动: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强化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各章节关键词、重要知识点、思维导图等;2. 板书形式: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层次分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它们的特点;(2)探索物体的浮沉现象,分析原因;(4)了解自己的身体,绘制身体结构图;(5)举例说明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略;(2)浮力与物体密度有关;(3)略;(4)略;(5)如:电视、手机、电脑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手段的优劣,调整教学策略;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开展科学小实验、观察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024年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精选3篇

2024年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精选3篇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精选3篇〖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第【1】篇〗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

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

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

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教学重点:1、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2、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3、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4、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5、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一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一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一册教案一. 教材分析《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册教材内容丰富,涉及自然现象、动植物、人体等方面的知识。

一年级上册共12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3个小节,每个小节都有各自的主题和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此外,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兴趣和背景知识存在差异,教师应关注这些差异,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对生活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每个单元的小节内容。

2.难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科学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具:准备教材和相关的教具,如实物、图片、模型等。

2.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如植物、动物、仪器设备等。

3.教学多媒体: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实物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或操作,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能力。

2. 教学内容及安排单元一:天气观察- 研究天气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天气现象。

- 观察记录不同天气状况和变化。

- 进行简单的天气实验。

单元二:动物生活- 研究动物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 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性和栖息地。

- 观察动物的外部特征和运动方式。

单元三:植物生长- 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

- 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和用途。

- 进行观察植物生长的实验。

3. 教学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不同现象和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 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 合作研究法: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评价- 观察记录:通过学生观察记录的质量和准确性,评价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规定格式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5. 教学资源-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及教辅资料。

- 天气实验器材、动物模型、植物种子等教学辅助材料。

-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动画。

6. 教学安全- 在进行实验活动时,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

- 强调注意安全常识,避免接触危险物品和动物。

以上为《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的简要内容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与我联系。

2024年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

2024年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

2024年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材编写。

具体内容包括:第1章《我们身边的科学》:第1节《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第2节《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第2章《认识自然界》:第1节《天空和大地》、第2节《植物的世界》、第3节《动物的世界》;第3章《生活和科学》:第1节《生活中的科学》、第2节《有趣的科学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2. 通过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方法的运用、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指导;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挂图、模型、实物等;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兴趣;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4.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5. 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内容包括:章节、小节;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关键知识点;实践活动步骤及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我们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2)制作一个简单的风向标,测试风向;(3)思考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用科学知识解释。

2. 答案:(1)植物的特点:如叶子形状、颜色、生长环境等;(2)风向标的制作方法:用硬纸板剪成一个箭头形状,固定在木棒上,放入风中观察指向;(3)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冰融化、水的沸腾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科学绘本、观看科普视频,拓展知识面。

教科版一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工作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对自然事物的初步认知,但这些认知往往是零散的、直观的。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由于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还在发展过程中,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逐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以“植物”“比较与测量”为主要内容。

1.“植物”单元:引导学生认识身边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变化。

通过观察植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让学生学会用感官去认识世界。

同时,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生命的尊重。

2.“比较与测量”单元:主要让学生学习比较和测量的方法。

通过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如用尺子测量长度、用杯子测量容量等。

这个单元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变化。

学会用感官观察物体,能够描述物体的特征。

掌握比较和测量的方法,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测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四、教学设想与措施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资源、实物展示、故事引入等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注重实验和活动设计丰富多彩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在实验和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入学,对《科学》这门课程充满着好奇。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大学生知识范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

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一)“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二)“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

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2.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3.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4.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5.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

2.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3.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4.能种植一棵植物,并使其存活一段时间。

5.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

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一)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

(四)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
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