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沈从文小说创作之比较

合集下载

沈从文乡土文学作品关于人性美的解读——兼与鲁迅乡土文学之比较

沈从文乡土文学作品关于人性美的解读——兼与鲁迅乡土文学之比较

父 子 , 以及 商 人 水手 ,都 是那 么 善 良、淳 朴 、热 情 ,显 示 出
人 性 的 美好 。三 三家 的水潭 边 ,常有 人 来 钓鱼 ,三 三母 女 热 情 相 待 ,还 以七产 相 赠 。 客人 们 钓 的鱼 也 分一 些 给三 三 家 ,
沈 从文 所 以 塑造 并 热情 洋 溢地 赞 美 古老 的湘 西世 界 , 是 这 些鱼 母 女 俩 并不 吃 ,而 是 用 盐 晨 了晒干 , “ 待有 客 时 , 等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沈 从 文 乡土 文 学 作 品关 于 人 性 美 的解 读
一 一
兼与鲁迅 乡土文 学之 比较
。夏 臻 杰

要 :作 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 乡土大师,沈从文以柔情的笔调、行云流水般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青 山流水、
人 性和 谐 的故 乡一一 湘 西 。并 用 理想 构 筑起 了 乡村 社 会 的理 想世 界 ,谱 写 了一 曲善 良、 淳朴 、 自然 、朦 胧 而 又 不乏
人性美的爱情赞歌 。同是 乡土文学大师的鲁迅,在解读人性方面却选择 了不同的角度,但 两位 大师忠实于为人生文
学 的共 同主题 , 实现 了殊 途 同 归。
关键词:沈从文
鲁迅 乡土文学
人性美
沈 从 文 作 为文 学 大师 构 筑 了 古朴 、和性 , 使 为人 生 的人 道 主义 文 学 得 到 了充
分 的张扬 ,为 乡 土文 学 开 辟 了 新 的路 径 。


沈从 文 的 乡 土文 学 追 求 人性 美
( )沈从 文 的 乡土 文 学 尊 重 人性 ,提倡 人性 美 一
在 中国现 代 作家 中, 沈 从文 无 疑 是独 具特 色 的 … 位 。作 界 中的 人性 美 展 示给 世 人 ,让 人 感 到湘 西 山 美 、水 美 ,人 性 ‘

鲁迅与沈从文的小说创作比较

鲁迅与沈从文的小说创作比较

鲁迅与沈从文的小说创作比较——从选取悲剧性题材的角度看写作提纲(一)悲剧的角度不同(二)悲剧的人物形象体现的思想意蕴不同(三)悲剧的人物与环境关系不同悲剧的角度不同鲁迅诞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家庭里,从小就受到了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正统文化,以及佛、道、墨、法等非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化的熏陶。

特别从故事情节的安排上看,却意外发现与中国喜剧家阮大铖在戏曲创作上的艺术个性和特色上有相同之处。

例如独特题材的选取以及文本结构的精心设计、语言等。

喜剧是一种笑的艺术,就其特征来说,是在庄重威严为平庸滑稽,显示出幽默讽刺意味,产生“纠正人的恶习”(法国剧作家莫里哀)的艺术效果,正如鲁迅所说,“喜剧是将人生没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而悲剧正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使人们在产生共鸣的情感里在一刹那间享受失去的沉重与振动。

以一种心理反差来使人们在平淡的生活状态中得到共鸣与顿悟。

而相对于沈从文的小说创作一样,两人都选择了用悲剧性的事件来反映当时中国社会下层群众的生存状态。

但尽管都选择了悲剧,但两位作家给予人们的悲剧氛围与使读者产生的心理感受又是不一样的。

一、创作冲动的触发点不同(一)鲁迅是苦闷与疗救的选择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便迅速败落下来。

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

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

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

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

沈从文与鲁迅乡土小说创作差异分析

沈从文与鲁迅乡土小说创作差异分析

然景 色相 得益 彰 。相 比之 下 , “ 阿Q ” 这 一名 字充 满 了
讽刺意味 , 隐喻着其身份的卑微 。《 边城》 开篇不惜用
在 乡土文 学 的发展 史 上 ,卢梭 起 到 了先 驱作 用 , 华 兹华 斯 和乔治 ・ 桑 分别 用诗 歌 和小说 确立 了乡土 文 学 的地位 。此 后 , 乡 土小说 逐 渐发展 成 为 乡土文 学 的 重要 艺术 形 式 。 中 国最早使 用 乡土文学 概念 和 提倡 乡 土文 学理 论 的是 周作 人 。1 9 1 0年 , 周作 人 翻译 匈牙 利
熟。 1 9 2 8 年, 《 柏子》 的诞生标志着沈从文的创作进入
收稿 日期 : 2 0 1 7 — 0 3 — 2 9
作者简 介: 潘
浩( 1 9 8 0 一) , 男, 江苏连云港人 , 讲师, 硕士 , 主要从事现 当代文学研 究。
了成 熟 期 。沈 从 文 创作 的 以湘 西 生 活为 题 材 的小 说 让 读 者看 到 了另外 一 种生 活 , 而他 因为 有感 于 城市生 活 的繁杂 , 更 沉迷 于 自己作 品营造 的湘 西世 界里 。如 果 说 沈从 文最 初是 为 了谋 生 而进行 文 学创作 的话 , 那
为官 , 因科 场 贿赂 案 被捕 判 斩 监候 , 周 家开 始 走 向败
落; 他的父亲周伯宜脾气 变得喜怒无常 , 酗酒 、 吸鸦
片, 继而 一病 不起 。年少 的鲁迅从 生 活优裕 的官宦 子
弟沦为经常出入当铺和药铺 的苦孩子 。 他在《 呐喊》 自
序 中说 : “ 有谁 从小 康之 家 而坠入 困顿 的么 , 我 以为 在 这途 路 中 ,大 概 可 以看 见世 人 的真 面 目! ” ¨随后 , 父

同样是故乡,不一样的乡愁——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比较研究

同样是故乡,不一样的乡愁——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比较研究

“ 五四 ”时期 乡土 小说一般 关注 两个 主题 , 是批判 国 民性启 蒙主题 , 一 探 讨乡土 小说 与 时代和 社会 的联 系, 重阐 释它 的思想 内涵 。二 是关 注乡 土 小 着 说的审美 价值 , 阐发其 所包 含 的道德 和情 感 内涵 。鲁 迅和 沈从 文就 是这 两种 主题 的乡土 小说代 表 作家 。 留学东洋 接受 西方现 代 文 明的鲁 迅, 回到落 后 的 旧中 国, 用 自己的 一支笔 揭露腐 朽 的旧文化 带给 国人精 神上 的枷锁, 希望 以引 起 疗救 的注 意, 而来 自湘西边地 的沈从 文则在 乡土小说 领域描绘 了中 国边 缘 乡 土 社会 的传 统诗 情 … 。他 们代 表 了乡土 小 说鲜 明 的两 级 。 同样是 写故乡, 鲁迅和 沈从 文的叙事视 角体现 了各 自对于 乡村社会 的文化 态 度, 在对 被言 说者 的展现 中, 体现 了作家 对乡土 社会 主观上 的感知 、理解 和 构造方 式, 而表 达 出作 者各 自不 同的 乡愁 。 从 1启 蒙与 审美— — 对乡 土世 界迥 异的 文化态 度 鲁迅 曾坦 言, 面对 日益衰微 的传统文 化, 欲要肩 负起启 蒙责任, 自己就不可 避 免地 要 走 “ 化偏 至 ”的道 路 , 演激 烈 反传 统 的 角色 。鲁 迅 将 自己在 文 扮 这 一 角色 里 所 尽 的义 务称 为 “ 喊 ” 呐 。当鲁 迅 站在 西 方 现代 思 想 立场 上 进 行 “ 喊 ”时, 呐 他采 用 知识 分子 对 乡土世 界 自上 而下 的俯 视 姿态 , “ 疗 对 被 救 者 ”进 行揭 露批判 时, 时时 能从充 满粉 饰与浮 华 的都 市 出版物 中发现 乡 他 下 人如 何 在 “ 目的迷 信 与讹 传 ”中加 剧生 存 的苦 难 旧 2。并将 一 支如 橡 大 笔 植入 中国 乡村, 密切关 注这 一底层 人群, 这表现 了一 个现代 人道 主义者 的社 会 良知 。在 现代 乡土 小 说作 家 群 中, 迅 的文化 启 蒙视 角 无疑 是 独特 的 。 鲁 鲁迅 “ 总想 把 绍 兴社 会 黑暗 的一 角 写 出来 ”而 文 化就 是他 写 出这 “ 黑 暗 一角 ”的核心 要 素 。在 他 的笔下 , 乡土是 古 老 民族衰 微文 化 的象 征物 , 它 沉 积着 一个 民族 千 年 文化 的全 部 “ 气 ” 是 ~个 亟待 变 革 的世界 。如 《 鬼 , 明 天 》开头 写道 : 鲁镇 是僻 静 的地 方, 有 些古 风 : “ 还 不上 一更 , 大家 都 关 门睡 觉 。深更 半夜 没有 睡 的只有两 家 : 一家是 咸 亨酒店 , 几个 酒 肉朋友 围着 柜台,

民俗视角下鲁迅、沈从文乡土小说创作比较

民俗视角下鲁迅、沈从文乡土小说创作比较

土小 说都与 民俗文化 有着不 可分 割 的 内在 关联 , 但 因为各 自民俗文化 的差异 , 乡土 小说创 作又 呈现 出不 同 的文学 风
貌。
首先 , 是人 物形象 上 的不 同 。人 物形 象是小 说 的主要 内容 , 作家创作 时首先想 到的就是人 物形象的设置与安 排 。
鲁迅 的小说创作从一 开始就 是 以启蒙 作为 目的, 并且 一直 坚持 到最后。因此 , “ 自决 意弃 医从 文 , 以文艺来 改造 国民 精神后 , 鲁迅 的注意力 更 多地从 世界 的科 学物质 文 明的介
地将人与 自然 , 与湘西特定 的环境 融合在一起 , 为读者展 现
出一幅美轮美奂 的湘 西民风画卷 。 二、 民俗视 角下乡土小说创 作比较
行为模式 , 包括服饰 起居 、 婚 丧嫁 娶 、 宗 教信 仰 、 道 德礼仪 、 迷信禁忌 等。它本质上 是一种 独 特 的文化 现象 , 时刻影 响 着 当代 的形态 , 影 响着 当时和 现在 的 生活 。民俗 与乡 土小
鲁迅生活 的浙 东地区所代表 的民俗文化孕育 了他 的文

民俗文化 的鲜 明特 点是其 现 实性 与 民间性 , 它 就像 是 附着 在每个个体上 的文化 基 因。受 民俗文 化熏 陶 的作 家 , 方面构筑其带有 民俗 文化 的艺术世界 ; 另一方 面 , 又通过 文学创作将其传达给每一 个读者。虽然鲁迅 与沈从文 的乡
作 的精神 内涵 。沈从 文在湘 西度 过 了他 的少年 时期 , 多 年 来 他执着于湘西 民俗 的表 现 , 运 用 自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有 的敏感 和艺 术 直觉, 把对湘 西的情 感转 化为文字 , 比如对歌—— 湘西人 民
表达心 中感情的一种特殊方式 : 男子 中意某 女子时 , 并不是

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比较

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比较

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比较
鲁迅和沈从文都是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他们的作品深刻地描绘了中国乡村的生活。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欢迎,而且至今仍被青年一代所熟知。

在乡土小说创作上,鲁
迅和沈从文的风格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首先,鲁迅的文学风格具有民族主义、反传统和革命特征,他的作品突出了他的理念,以及“新文学”理念具有明显的表现主义特点,注重他的自我价值观与感受,用它来展示
他的看法和改变社会。

例如,《故乡》中,鲁迅把他的反传统的观念和反抗的情绪,一窥
心灵的直接展示,批判了当时乡村的贫穷,暴力,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反映了贫富差距
的社会问题。

另一方面,沈从文的文学风格充满乡土性,他着重写描写农村和农民的生活,精准地
把握了乡土文学的内容和精神,以及那里的文化底蕴和本土习俗,而他的一些文稿甚至无
需详细解释也足以让人得知原野本色。

在他的小说中,通过对乡村人民的生活和口头文化
的描述,让世人了解了乡土的魅力。

例如,《夏日的绝望》描写了乡村的贫乏,物质的缺乏,但乡民们还是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灌加了生机和活力,重新唤起了乡土特色文
化的活力,以反映时代的变化。

因此,从作品风格上看,鲁迅和沈从文的乡土小说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鲁迅以具有
明显的民族主义特色、批判传统及革命主义思想的小说著称;而沈从文以写实中营造出乡
土氛围的小说著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沈从文的乡土小说也反映了发展的现代性精神。

在总的来看,这两位著名的乡土小说家各自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为乡土文学的发
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影响广大读者。

鲁迅、沈从文小说创作文化心理比较

鲁迅、沈从文小说创作文化心理比较
维普资讯
2 0 年 1月 02
安 徽 教 育 学 院学 报
J u a [ fAn u I siu eo" d cto o r a o h i n tt t E u a in r
Jn 20 a.02
Vo【 0 N o 2 1
第2 0卷 第 1期
二 十年代 中期 , 品至 三十年代 前后方 达到成 熟 , 作 历史 上对
他 的 评 价 曾一 度 因 政 治 原 因 而 偏 低 , 到 八 十 年 代 以后 t 直 人 们 才 开始 重 新认 识 他 的小 说 剖 作 价 值 t 其 是 其 中 蕴 吉 的 深 尤 厚 文 化 底 蕴 及 自觉 的 文 化 探 索 精 神 。越 来 越 多 的研 究 者 认

趋 向一 致 的 文化 目 的
在 中 国思 想 文 化 界 空 前 活 跃 的 二 十 世 纪 初 t 迅 和 沈 从 鲁
文 的小 说创 作都包 含着强 烈 的文化 目的—— 用文学改造 中
国 社 会 的 现 实 文 化 心 理 , 此 来 拯 救 处 于 危 难 中 的 中华 民 以
族。

尽管 两位小 说大师都 抱有 以文学 改造现 实社会文 化心 理的 目的, 但现实在 他们的眼中和笔下却 出现 了较 大差 异 ,
在 《 喊 ) 《 徨 》 《 事 新 编 》 t 迅 自觉 担 当 起 文 呐 、彷 和 故 中 鲁 化 启 蒙 的任 务 , 深 捌 的 理 性 眼 光 和 解 剞 自己 的 勇 气 , 中 以 对 国 现 实社 会 文 化 心理 作 了 全 面 的 反 省 在《 喊 》《 徨 》 t 呐 、彷 中 鲁 迅 文化 批 判 的 矛 头 直 指 儒 家 文 化 的本 质 特 征 t 漓揭 露 出 淋

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叙事比较 汉语言文学专业

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叙事比较  汉语言文学专业

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叙事比较Comparative Study of Narrative in LuXun's and Shen Congwen'sLocal Novels摘要鲁迅、沈从文用他们杰出的艺术成就开辟和扩大了乡土文学在我国文学领域中的写作领域。

但是,由于两人对乡土意义、含义的理解是存在有一定差异性的,所以二人创作的作品也表现出了不同的解构和建构视角:鲁迅试图通过乡土叙事去展现黑暗和悲惨的社会现实,被毁坏和泯灭的真正人性,批评和解构了悲惨的社会历史,而沈从文则是沉浸在诗情画意的梦中,赞扬着美丽的人性。

但是通过他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和认识,他们的作品仍然具有一种永恒的经典魅力。

大部分的学术研究者都是从叙事的主体、视角、语言、人性和生命观等多种角度分别对沈从文和鲁迅的乡土作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但只有很少一部分学者可以全面、深入的对比和分析沈从文和鲁迅的作品中所包含的“叙事模式”。

通过阅读鲁迅和沈从文的文学作品,不难看出二者的乡土作品在描述故事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并且还具备了一定的叙述模式,但也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此我们有意地突破了传统的小说研究理论方法和研究角度,以“叙事模式”作为研究切入点对沈从文与鲁迅的乡土作品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比较研究,以其作品故事发展的过程为研究主线,针对沈从文与鲁迅乡土作品中所包含的文化叙事内容进行了探索,深度地挖掘二者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它们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努力扩大拓宽沈从文与鲁迅乡土小说在文学研究范围内的领域,更好的展示乡土小说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乡土;叙事;特征Comparative Study of Narrative in LuXun's and Shen Congwen'sLocal NovelsAbstractLu Xun and Shen Congwen opened up and expanded the writing scope of local literature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literature with their solid and arduous writing achievements and outstanding artistic achievements. 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and meaning of vernacular, the works created by them also show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de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In this way, Lu Xun tried to show the dark and tragic social reality and the destroyed and devolved true human nature, criticizing and deconstructing the tragic social history, while Shen Congwen was immersed in a poetic dream and praised the beautiful human nature. Both views are limited, but through their deep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their works still have a kind of eternal classic charm.Most academic researchers are from the body of the narrative, perspective, language and human nature and life view Angle of shen congwen and lu xun's works are analyzed and the research, but only a small number of scholars can be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shen congwen and lu xun's works are included in the "narrative". Through reading the literature works of Lu Xun and Shen Congwen, it is not difficult to see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similarities in the process of describing the story in the local works of the two, and they also have a certain narrative mode, but there are also great differences. Here we deliberately broke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novel research theory, method and the research Angle to study the "narrative"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to shen congwen and lu xun's works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nd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ystem, and works with its 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cess for the study of the main line, according to shen congwen and narrative content contained in the works of lu xun's native culture has explored, The paper deeply explor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as well as their artistic value, and tries to expand and broaden the field of rural novels of Shen Congwen and Lu Xun in the scope of literature research, so as to better display the artistic charm of rural novels.Key Words:Local; Narrate; Characteristic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绪论 . (1)(一)研究背景 (1)(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三)文献综述 (2)1. 关于鲁迅乡土小说叙事的研究 (2)2. 关于沈从文乡土小说叙事的研究 (2)一、乡土小说概述 (4)(一)乡土小说的内涵 (4)(二)乡土小说发展历程 (4)二、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创作 (6)(一)鲁迅与沈从文的从文经历 (6)(二)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的叙事特征 (6)1. 鲁迅乡土小说的叙事特征 (6)2. 沈从文乡土小说叙事特征 (7)(三)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叙事对比 (8)1. 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相同之处 (8)(1)叙事中相同的乡土情愫 (8)(2)叙事中共同的爱国思想 (9)2. 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不同之处 (9)(1)叙事中人物差异 (9)(2)叙事中环境的差异 (10)(3)叙事中人物命运的不同 (10)三、鲁迅与沈从文对当代乡土小说创作的启示 (12)结论 (13)参考文献 (14)绪论(一)研究背景在世界范围内的乡土文学发展历程中,卢梭充当了先锋模范的角色,华兹华斯和乔治桑分别通过创作诗歌和小说来奠定了他们乡土文学的地位。

鲁迅和沈从文的对比

鲁迅和沈从文的对比

鲁迅和沈从文的对比
鲁迅和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位杰出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和思想都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他们的创作风格和关注点有所不同,但都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印记。

鲁迅被誉为“民族的魂”,他的作品以尖锐的讽刺和批判见长,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尤其是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深刻批判。

他的小说、杂文和诗歌等作品都充满了强烈的思想性和战斗性,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的作品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也唤醒了人民的觉醒和反抗精神。

相比之下,沈从文的创作风格则更加诗意和抒情。

他的作品以描绘湘西边陲的风土人情为主,通过对自然、人性、命运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和生命力的世界。

沈从文的作品注重表现人性的美好和善良,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也贯穿其中。

他的作品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意义,也引发了对人性、命运等问题的思考。

在创作思想上,鲁迅和沈从文也有所不同。

鲁迅主张文学应该具有思想性和战斗性,要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并唤起人民的反抗精神;而沈从文则更加注重表现人性的美好和善良,认为文学应该是一种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

这种不同的创作思想也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总的来说,鲁迅和沈从文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和思想都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他们的创作风
格和关注点有所不同,但都致力于通过文学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探索人性的美好和善良。

这种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也让他们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人物。

鲁迅与沈从文的乡土小说

鲁迅与沈从文的乡土小说

浅论鲁迅与沈从文的乡土小说【摘要】鲁迅与沈从文同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乡土文学大师,在乡土小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鲁迅开中国乡土小说之先河,为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沈从文则开拓了现代乡土小说的新领域,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多样化发展开辟了道路。

【关键词】鲁迅;沈从文;乡土小说最早使用“乡土文学”这一概念是鲁迅,他在1935年所作的《小说二集·导言》中写道:“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

”其归纳起来指:乡土文学的作家多是远离乡土,先前有着乡土农村生活经历的人,他们怀着对记忆中故土的依恋,不断做着遥远而深沉的故乡梦。

在现代文坛上,鲁迅也以自己的创作首开“乡土小说”的先河。

《呐喊》、《彷徨》中的许多小说,像《孔乙己》、《风波》、《故乡》、《阿q正传》等,都被看作是最早的乡土小说。

在鲁迅创作精神的影响和“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20年代中期,一个充溢着乡土气息的“乡土文学”作家群体出现和形成了。

这些年轻作家怀着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以他们刚健、清新、质朴之气使创作境界耳目一新,又由于挟带着各地乡情民俗的记实和描写,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

沈从文的乡土小说就集中表现了湘西朴素的风情,他以平等的姿态,以“乡下人”的身份来描写湘西边地的生活、风俗、人情,谱写出一曲曲田园牧歌。

综观乡土文学自身的发展历程来看,现代乡土小说有两个比较明显的流派:一是20年代盛行一时、与“五四”启蒙主义思潮密切相关的“为人生”派,以实写乡土中国的苦痛、破败,和揭露疮痛、“引起疗救的注意”为目的;一是由沈从文、废名等开创的“田园牧歌”派,更注重文学自身的价值和对善与美的追求。

鲁迅与沈从文正是这两个流派最有代表性的大师,他们也从许多方面反映了乡土文学的变化和发展。

一、社会文化背景的变化鲁迅乡土文学的创作是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沉甸的乡土: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比较

沉甸的乡土: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比较

后闭塞 , 广大 农民的苦 难愚 昧 , 以及他 对 乡村故 土美 好而 忧
伤的“ 童年记忆” 的艺术再现 , 当时 乡土 文学作家有着 导引 对 作用 , 具有 开创性的意 义。而沈从文 的乡土小 说则表现 出另

种乡恋心态 。他的小说多表现人 类最深也最原 始的情绪 ,
特别注重在远离都 市文 明 的带有 某 种原 始蛮性 的人 们 中间 去发掘新 鲜健 旺 雄强 的 生命 力 , 以表 达他 对生 命本 意 的思 考。其小说常常简化 了阶级对立与 人际冲突 , 饰了人类 丑 掩 恶的一面 , 具有诗一般 的情 调和悠远恬淡 神秘的意境 。
明极具挑 战性 及危害性 的负面 , 许多现代作家发现 他们并 使 不能 与所谓 的现代都 市文 明完 全融合 , 事实上 , 们 只是 寄 他 居于都 市的乡村流浪汉 , 他们失望 于城市 , 恋乡土 , 心 中 眷 把
的故 土作 为 灵 魂 的 归 宿 。鲁 迅 和 沈 从 文 正 是 这 两 类 不 同 乡
引起 的社会 动荡 ; 过庄爱姑 (离婚》 对 老小畜生一家 的抗 通 《 )
争和对七大人 的屈从 , 表现封建势力对 于尚未觉醒 的农 民的 威慑和压迫 ……鲁迅先 生的 这些小 说 , 都是 大处 着 眼 , 处 小 落墨 。虽然所 写的人物是 渺小 的 , 事件 是微 小 的 , 能 以小 却 见大 , 悉 当时整个 社会历 史 的风貌 。从 他 的小 说 中 , 们 洞 我 不难看 出作 品背后 所 蕴藏 的深层 文化 意蕴 。他 的对 于故 土 乡村的理性批判 蕴涵着现代 知识 分子 最执着 、 最深层 的乡恋





鲁 迅 与 沈 从 文 乡土 小说 比较

文学疗治:鲁迅与沈从文比较研究的别一种视角

文学疗治:鲁迅与沈从文比较研究的别一种视角
我 们把 鲁迅 和沈 从 文放 在一 起作 比较 , 因为 是 他们 的文 学 创 作 有 着一 个 共 同 的 主题— — 文 学 疗 治, 但他们 两 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 学 疗 治 活 动 却 有 着 不 同 的命
起 疑 问 的 情 形 下 进 行 【 ( 7。维 新 改 良 、 业 富 2 m5) ] 实
任葆 华 , 白建 西
( 南 师范 学院 中文 系 ,陕西 渭 南 7 40 ) 渭 100
[ 摘
要 ]鲁迅 和 沈从 文 的文 学创 作有 着一 个共 同的 主题— — 文 学疗 治 , 但他 们 两人 的文 学疗 治 活动
却有着不 同的命运。文章从文学与治疗的视 角切入 , 比较 了他们 两人 文学治疗活动的异 同, 认为他们的 “ 学疗 治”基 于他 们 对现代 中国人 精神 生存 状 态的诊 断 和对 中国传统 文化及 现代 文化 的深刻反 思。 文 , [ 关键词 ]鲁迅 ; 沈从 文 ; 文学 疗治 ; 比较 [ 图分类 号 ]I0 . [ 中 26 6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 编号 ] 10 04—4 3 (0 60 442 0 )2—0 5 —0 10 5
维普资讯
20 0 6年 第 2期 ( 总第 1 1期 ) 8
学 术 论 坛
ACADEM I C F0RUM
NO . 2 0 2. 0 6
( u lt e C muai l NO.8 ) vy 1 1
文学疗治: 鲁迅与沈从文比较研究的别一种视角
神 , 善 于改变 精 神 的是 , 而 在那 时 当然 要推 文 艺 , 于 是 想提 倡文 艺 运 动 了” ] [ ( 。 可见 , 鲁迅 一 开 始
从 文就 有 明确 的文 学 治 疗 观 念 , 的文 学 启 蒙 思 他

鲁迅、沈从文“乡土小说”比较探微

鲁迅、沈从文“乡土小说”比较探微

在 费孝通 先生称之为 “ 乡 土 中 国 ” 的 国度 , 每 一 个 人 都 不可 回避地与 乡土 有着千丝 万缕 的联 系 ,乡土血 缘注定 了中 国作家 文本 中的与生俱来 的乡土性 。在 中国现代 文学建构 者 行 列 中 , 多 数 人 来 自乡 间 , 抑 或 有 多 年 乡 间 经 历 , 身 心 不 同 程 度地 呈现 “ 乡 下 人 ”原 色 。 在 他 们 的 情 感 天 地 , 乡 土 不 啻 是 记 载 记 忆 的沃 土 ,更 是 座 长 满 茂 密 感 情 之 树 的 岛屿 。在 风 情 万 种 的 乡 土 岛 屿 ,鲁 迅 和 沈 从 文 无 异 于 是 两 株 熠 熠 生 辉 的 “ 风 景 树 ” :一 株 生 于 江 南 水 乡 , 既 沐 浴 古 老 文 化 之 风 , 又 接 受 西 方 理 学 洗 礼 , 以现 代 智 识 者 和 思 想 先 驱 者 身 份 弄潮 于 “ 五 四”新文化运 动 ,开 启中 国乡土 文学先河 ;一株长在 湘 西 山峒 ,吸丽水秀 山之灵气 ,承屈子 陶公之神韵 , 以一生 钟 情的 “ 乡 下 人 ”标 签 ,在 中 国 乡 土 文 学 之 园结 出 朵 朵 奇 葩 。 比较这 两株伟岸 的 “ 风 景 树 ” ,将 更 有 利 于 人 们 走 进 这 别 有 洞 天 的不 一 样 景 致 。
作家评论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j 璺 一… 一
鲁迅、
黄建章
“ 乡土小 , 比
出作家 的价值 观念和不 同的创作意 图。弃 医从文 的鲁迅 以医 生把脉 问诊 的职业行为 ,对 社会本质 、人类 灵魂质疑拷 问。 他放逐乡土之 恋 ,直面惨淡 人生,背负 “ 揭 出病苦 ,引起 疗 救 的 注 意 ” 的 沉 重 使 命 ,用 冷 峻 犀 利 的解 剖 刀 去 细 析 病 态 灵 魂。在他 阔大 的视界里 ,乡土承载虽也有过 百草 园的童真 、 社 戏 的欢 愉 、 少 年 闰土 月 下 刺 猹 的英 武 ,但 本 着 “ 将 人 生 有 价值 的东 西毁灭给人看 ”的悲剧感 ,其 笔触 更多是礼 教的吃 人本质 、国民的积弱和 冥顽 不灵的人性 丑陋等精神负 累与荒 原景象 。 “ 读 完鲁迅 的作 品以后 ,感到对 国家、对社会 ,只 是 一 片 乌 黑 乌 黑 。 ”_ 4 】 《 呐 喊》和 《 彷 徨 》 将 审视 平 台搭 建 在 “ 鲁镇 ”, 以写实主义揭 示人的精神状态 ,正视人 心人 性 的 卑 污 , 以唤 醒 麻 木 不 仁 的 人 们 。通 过 对 闰 土 、 阿 0等 悲 悯 形 象 的塑 造 , 说 明 民主 革 命 农 民 问题 的严 重 性 ; 通 过 对 单 四 嫂 子 、爱 姑 等 苦 情 形 象 刻 画 , 表 现 对 农 村 妇 女 悲 惨 命 运 的 同 情 。鲁 迅 塑造 乡 下 人 ,尽 废 讴 歌 笔 调 ,通 过 农 村 贫 困凋 敝 的 景 象 以及 农 民悲 苦命 运 ,采用 “ 看 与被 看 ” 的二元 对立 模 式 ,以峻冷 目光审视 乡下人 的退守狭隘 、 自私卑怯 、看客 心 态 、 自欺 欺 人 、 愚 昧 巧 滑 … … 在 “ 哀 其 不 幸 ,怒 其 不 争 ” 中, 以手术 刀精准 的笔 “ 画出沉默 国民的魂 灵 ”,体现 “ 论 时 事 不 留 面 子 ,砭 锢 蔽 常 取 类 型 ”特 点 。 自诩 “ 对政 治无信仰对 生命极 关心 的乡下人 ” 的沈 从 文 ,其 乡 土 小 说 常 淡 化 时代 , 像 人 性 实 验 室 ,将 人 间 美 丑 苦 乐 过 滤 清 理 。 特 异 优 美 的湘 西 世 界 是 作 者 用 来 表 达 “ 我 实 在 是一 个乡 下人 ”和 “ 优 美 , 健 康 , 自然 ,而 又 不 悖 乎 人 性 的人生形 式”的乡土情趣 。他的乡土小说 ,注重对人 的生 活 形态 中有别 于现代文 明的健 全、协调 、化外 境界 ,并大量 渗 入 情 感 ,有 意 增 强 作 品 的抒 情 倾 向 。他 不 在 社 会 动 荡 或 者 交 错的社会关系 中展现人物 ,而是写人物之 间的感情纠葛和 人 与 自然关系 的宁静和谐 。以秀丽的文字建造供奉 人性 的 “ 希 腊小庙 ”,从人道主义理 想出发 ,歌颂 原始 淳朴 的民风 、劳 动 者 崇 高 的人 性 美 。天 真 娇 美 的 少 女 和 饱 经 风 霜 的老 者 是 沈 从 文 经 常 表 现 的 人 物 形 象 , 在 湘 西 山 明水 秀 竹 翠 花 红 中 , 远 离 尘 嚣 而 生 活 着 的 女 儿 烂 漫 如 花 、 清 纯 如 水 , 心 灵 没 有 沾 染 半点世俗纤尘 。诚实无邪 、聪明伶俐 ,是人 类天性 的真正代 表 ; 老 者 世 故 如 松 、 刚 强 如 石 , 生 活 磨 难 并 不 曾损 蚀 他 们 的 淳 朴 。忠 厚 善 良、 慈 爱 可 亲 , 是 民 族 传 统 美 德 的 集 中体 现 。 作 者 以恬静悠远 的风格 ,温润 柔和的笔调 ,借 诗词 曲赋 的意 境 , 描 绘 出风 俗 淳 朴 的 边 城 美丽 风 光 , 突 出 对 湘 西 下 层 人 民 美 善 理 想 的 人 生 形 式 的 关注 和激 赏 。 丑 一美 , 此 贬 彼 咏 , 鲁 迅 与 沈 从 文 相 异 的 创 作 意 图 共 同指 向文 学的价值真谛—— “ 用最 小的面积惊人 地集 中了最

鲁迅沈从文小说创作比较

鲁迅沈从文小说创作比较

鲁迅沈从文小说创作比较鲁迅的犀利尖刻,沈从文的诗情画意,在中国二十世纪的文坛中闪发着异样的光彩,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领军人物。

鲁迅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九十年代后沈从文被列为仅次于鲁迅的中国最伟大的作家。

尽管他们的创作风格南辕北辙,艺术主张差异很大,但他们在改造和重建中国国民性精神上殊途同归。

鲁迅的小说“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沈从文小说则使“读者从作品中接触了另外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示,对人生活或生命能做更深一层的理解”。

正如苏雪林所说,沈从文“想借文字的力量,把野蛮人的血液注射到老态龙钟,颓废腐败的中华民族身体里去,使他们兴奋起来,年轻起来,好在20世纪舞台上与别个民族争生存的权利”。

尽管他们表达的是一个共同的主题——改造国民性,但在表现手法和语言艺术风格上又有着迥然的不同。

一、鲁迅专注人性丑的批判,沈从文专注人性美的挖掘。

俄罗斯画家列宾说:“光秃秃的线条也可以跃然纸上,只要放得是地方。

”在沈从文的笔下,湘西独特优美的自然景象,犹如一幅幅清理脱俗的风景画,简直就是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同时,又给读者留下广阔的空间,扩大作品的弹性和拓深人物的审美品位,读者可以自己的经历,知识构成,审美倾向自由填充,这样,作品的生命力又得到了无限的延伸。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

由于他从小就喜欢上绘画,他对美有着独特的感悟和发现。

他笔下的人物形象,一个个都是美和力的结合体,天真、纯洁、善良、勇敢、热情、坚韧、执著……“这个人,美丽强壮像狮子,温和谦逊如小羊。

是人中模型。

是权威。

是力。

是光。

”(《龙朱》)简短的比喻,一个完美的龙朱的整体形象跃然纸上。

《三三》的三三,《长河》中的夭夭——恬静、温柔、纯净、忠贞、从外表到内心都散发着浓浓的人情人性美。

甚至妓女都有一种脱俗的美——爱岗敬业。

从未庄到边城_沈从文_鲁迅笔下乡村视野之比较

从未庄到边城_沈从文_鲁迅笔下乡村视野之比较

20 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农村视野展现的是一幅极其丰富、 它们所要表达的内核仍然是鲁迅有关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改造
是献给 “未庄” 农村及破产农民 “阿 Q” 鲁迅作为 的。 “五四” 一 ‘价值观’ 不是把自己放在一个更高明的位置, , 去俯瞰它, 批
神病态和改造国民性的主旨带入了他目光所及的一切领域, 慧, 来自民间的经验影响着他, 使他更多的偏向于认同民间文 立足点。 鲁迅曾这样回顾和叙述自己文学活动的动机和目的: 识分子的民间立场, 在描绘着那种自由、 自在、 生机勃勃、 体现 说到 “为什么” 做小说罢, 我仍抱十多年前的 “启蒙主义” , 着下层人民生活情趣和姿态的美丽、 纯朴的湘西乡村世界。 以为必须是 “为人生” 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所以我的取 , 材, 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 意思是在揭出痛苦, 引 起疗救的注意。① 鲁迅笔下刻画的农村, 处于政权、 族权、 神权、 夫权这四条 绳索束缚着人,让人几近窒息的时代。 “在古老中国的土地 上,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 气” 村庄内几位 , “老爷” 在指手画脚, 些许匹夫匹妇在无声地 挣扎着… …沉默呵, 沉默, 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终其一生, 鲁迅对于 “沉默的多数” (主体显然是乡村的农民) 的关注是执着而又具 体入微的, 他在一篇关于 《阿 Q 正传》 的创作谈中说, “古训 在 的高墙” 与现实的重压双重宰制下的 “沉默的国民的魂灵” 一 直是他梦魂牵绕的对象, 是心中扎根了许多年的 “影像” ②不 。 仅是 《阿 Q 正传》 他的全部的乡土小说都可以看作是他竭力 , 摸索乡土人物灵魂的结果。 美国学者 F.杰姆逊通过中西文化比较将鲁迅的小说视为
村人物与乡村场景不时成为作者书写民族寓言的载体, 借助 主张, 以及整个民族如何更新重建的 “寓意” 体现了一代上层 , 启蒙知识分子社会理想和文化理想的关照。 相比之下, 沈从文的情形则与此不同。当鲁迅从启蒙主 义的立场去理解乡村刻画乡民时, 沈从文更多的是把自己置 于乡村之中, 从其内部发现 “乡村” 的意义。 他秉承的是原始 “ 判它, 而是以自身的 ‘原始蒙昧’ 去接近它, 认同它。④以此叙 ” 述"乡下人"的心理内涵、 生命渴求与行为方式。从创作主体 精神的角度而言, 他缺少鲁迅作为上层启蒙知识分子居高临 下的精神优越感; 从价值趋向上看, 沈从文在精神上与民间处 于同一种文化空间中, 透露着民间文化的质朴、 生动与生存智 化自身所具有的生存伦理和道德法则。 可以说沈从文是以知

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比较与分析

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比较与分析

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比较与分析湖南怀化电大2002年秋季汉语言文学专业满虹(021120306)内容摘要:鲁迅与沈从文同为两个伟大的民族乡土文学大师。

他们的乡土小说最典型地代表了现代乡土小说主观或客观的两种不同倾向,本文对他们的思想和艺术特征加以分析,并从“现实”与“浪漫”、“真”与“美”、“不变”与“变”、“奴性”与“人性”来论述了鲁迅与沈从文之不同。

并对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作了进一步思考与剖析,并同时指出他们在反封建时代要求基础上达到的某些一致。

关键词:现实与浪漫真与美不变与变奴性与人性一、两位伟大的乡土小说作家20年代中期,以北京为中心,出现了一个从农村生活和乡土回忆为题材的“乡土文学”作家群。

这些作家从“为人生”的文学观点出发,创造了中国乡土小说。

其中最突出且最具代表性的是鲁迅与沈从文的乡土小说。

“五四”时期,各种社会思潮兼容并蓄,在反帝反封建的时代要求下,为了改造中国,觉醒了一代中国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向西方寻找真理,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政治主张和社会思想。

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也出现了或者肯定或者否定的种种不同倾向。

这种不同,必然体现在反映中国文化主要内容一农村生活的“乡土文学”中,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鲁迅和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比较中得到说明。

鲁迅七岁进入私塾,受到传统文化教育。

少年时代的鲁迅,常去农村的外婆家,1893年,祖父因科场作弊案被捕入狱,鲁迅被送到农村避难。

这一切,使他有机会接触了农村生活,认识了受苦的农民,培养了对农民的深厚感情。

1896年,鲁迅的父亲因肺病久治不愈而去世,家道更加衰落,父亲患病期间,作为长子的鲁迅不得不经常出入于当铺和药店,受尽了社会的白眼。

后来,他说:“我生长于都市的大家庭里,从小就受着古书和师傅的教训,所以也看得劳苦大众和花鸟一样。

有时也感到所谓上流社会的虚伪和腐败时,我还羡慕他们的安乐。

但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逐渐知道他们是毕生受着压迫,很多苦痛,和花鸟并不一样了。

沈从文与鲁迅

沈从文与鲁迅

沈从文与鲁迅1、1925年4月30日,鲁迅收到一封署名丁玲的来信——那是丁玲独自离开北京返湖南之前,处境窘困,写信向鲁迅求援。

孙伏园看到信后,对鲁迅说笔迹很像休芸芸(这是沈从文写文章用过的笔名,他笔迹恰与丁玲相似),鲁迅信以真,认为沈从文以女人身份与他开玩笑,因此很生气,并在给他人的信中多次表达对沈的愤懑,后经胡也频的证实鲁迅虽消除了误会,但还有一种隔阂。

在沈从文得知鲁迅的误会后,也很生气,以至在鲁迅生前,沈从文不愿同鲁迅见面。

但无论是鲁迅,还是沈从文,都没有因此影响各自对对方文学成就的评价。

沈从文与鲁迅的僵持,更有其思想和“文派”上的歧见,沈属“新月派”,而鲁迅作为左翼作家领头人对“新月派”是持批判态度的,同时从政治、社会等方面也批评“京派”。

鲁迅是得理不让人的,沈从文也是如此,横竖我怕谁,因此,沈从文对鲁迅存有成见,从而在文坛彼此保持着距离。

2、1930年鲁迅在《“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一文中,说沈从文的小说与徐志摩的诗和凌叔华的小说一样,是所谓“读了会‘落个爽快’的东西”。

3、1933年10月18日沈从文发表《文学者的态度》一文,讥笑上海作家为“海派”,引发了“京派”和“海派”的争论。

鲁迅写了《“京派”与“海派”》,参与了辩论。

4、1934年9月,沈从文的《记丁玲》一书出版,国民党当局进行审查和删节,鲁迅为沈抱不平:“《记丁玲》中,中间既有删节,后面又被截去了这许多,原作简直是遭毁了。

”(《鲁迅书信集》第621页)5、1934年文化生活出版社计划出一套创作集,中有巴金、沈从文等人的作品(沈从文的短篇小说集《八骏图》),鲁迅说“我以为这出版社并不坏”,间接地肯定了沈从文的创作。

6、1935年8月,沈从文发表《谈上海的刊物》,认为上海的刊物多的是“私骂”性的“争斗”,把争论的双方都看成是丑角;鲁迅以《七论“文人相轻”——两伤》回应,对沈进行了严肃的批评。

7、1936年,鲁迅在与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说:“自新文学运动开始以来,茅盾、丁玲女士、郭沫若、张天翼、郁达夫、沈从文和田军大概是所出现的最好的作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鲁迅与沈从文小说创作之比较院(系):中文系专业年级:文秘教育一班姓名:胡美玲学号:0 8 4 0 1 7 1 5指导教师:赵秋生2012 年 3 月 1 日鲁迅与沈从文小说创作之比较指导教师:赵秋生姓名:胡美玲学号:08401715摘要:该论文主要是论述现当代文学史上鲁迅与沈从文两位大家的小说创作的同与异,同从作品所选择的地域范围以及人物关系的设置上来分析的,而异则主要是从小说创作的人生背景经历,题材反映的大小差异,作者创作的风格的不同以及作者小说创作语言的差异来说的,而这几个方面之中,又是重点从小说创作的风格的不同方面来具体了解这两位现代文学大家小说创作的差异,文章的结尾重点谈了一下两位作家对现代文学的贡献,并且反思了一下与鲁迅与沈从文先生的创作,当代文学创作的不足。

关键词:鲁迅沈从文经历题材风格语言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贡献正文: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在20世纪持续获得现代性的长期、复杂的过程中形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文化的、政治的,世界的、本土的,现实的、历史的力量都对文学的现代化发生着影响,这些外因影响着它的萌生、兴起,影响着文学运动、文艺论争、文学创作,形成中国现代文学种种迅速、纷纭的变化,构成一部能折射历史的方方面面的多姿多彩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正是在中国现代文化的发生期,孕育了鲁迅,沈从文这样的中国现代文学大家,而同样的,也正是由于这样一批现代文学大家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转化为一部部文学作品,才能够创造20世纪丰富多彩的现代文学史,影响中国的文学发展,甚至影响整个中国人民的觉醒,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鲁迅,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在20世纪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产生,他们的作品均对国家以及中华同胞表现出一股深沉的爱,均对社会弊病持有同样的反感,均对人性的愚蠢和残忍怀有同样的悲悯之情。

这是他们作品所反映出的思想的共同之处,也是支配作家进行创作的灵魂动力。

同样,在题材与小说模式的选择上,两位作家都采取用一个实际的具体的地域为背景(一为汉文化古城绍兴,一为湘西苗族聚居区凤凰),通过描绘这些地方的人、事、景来反映旧中国“表现农民与乡音”的历史主题。

《呐喊》和《彷徨》是搭建在“鲁镇”的平台上,逐渐影射封建制度和封建宗法势力长期统治下,农村贫穷、破败、凋敝的景象以及农民遭受残酷经济剥削和精神奴役的悲剧命运。

通过对闰土、阿Q等落后、愚昧、麻木的穷苦农民形象塑造,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几千年封建文化在农民头脑中的根深蒂固性,这也就是鲁迅一直强调的所要改造的农民的劣根性;通过对单四嫂子、祥林嫂、爱姑等妇女形象的刻画,表现了在封建夫权的社会中农村妇女的地位之低下,命运之悲惨,流露出作者对农村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

而在沈从文先生的小说中,特异优美的“湘西世界”是作者用来表达“我实在是一个乡下人”和“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乡土情趣。

在《边城》、《萧萧》、《柏子》、《丈夫》等作品中,作者以恬静悠远的风格,用温润柔和的笔调,借诗词曲赋的意境,描绘出了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同时也突出作者对湘西下层人民的关注和同情。

另外,两位作家作品当中的主要人物都很少,人物关系也简单,人物之间没有直接的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

无论是《祝福》、《故乡》,《在酒楼上》、《孤独者》、还是后期的《故事新编》,鲁迅先生大多采用“看与被看”的二元对立模式,小说里既没有着意构造极大的队伍层次,也没有特别渲染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只是借助单纯而严正的布局追求,通过简单的情节来“揭出病苦,引起疗救”;在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里,也是没有尖锐的阶级斗争画面,只用看似清淡的笔墨,点出令人颤抖的故事。

在《边城》、《萧萧》、《丈夫》、《柏子》,或者改编的佛经故事及民间传说里,一切皆是以轻描淡写来达到乡情风俗、人事命运、下层人物形象三者的完美和谐、浑然一体。

虽然他借以展示自我现代理想图式的是一个文化不发达的乡村世界,因而只能对照病象,探索病因,而很难令人信服的直接化为变革现实的力量,但这触及到了20世纪中国文学改造民族性格的基本命题。

他企盼通过民族品德的重造,进而探索“中国应当如何重新另造”。

或许,没有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以及跌宕起伏的情节来喧宾夺主,正是他们小说的深刻主旨得到突出体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同样的时代背景造就了鲁迅和沈从文这两位现代文学大师相同的思想意蕴以及某些相同的表达方式,但基于他们人生经历以及生活态度的差异,于小说创作的过程中,在寻找艺术表达的方式上,他们确是迥然不同,从而致使其小说所运用的视角各不相同,所呈现的风格也是各不相同的。

一、医生画家,分道扬镳鲁迅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

少年时代,正值家道式微,祖父周介孚因科场案入狱,父亲患病不起,从小康家庭坠入混沌的途中,他深深领略到了事态的炎凉,他母亲娘家在农村,使他从小有机会接触农村和农民。

1898年后,他接受了进化论思想,激发了变革图强的热情。

1902年,鲁迅考取官费到日本留学,先在东京进弘文馆,1904年4月,鲁迅在弘文学院毕业。

同年9月,他离开东京,前往仙台医专学医,此间虽有如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关怀和帮助,但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弱国子民所受到的歧视和嘲讽,特别是在观看一次日俄战争的纪录片时,鲁迅先生看到自己的同胞如此的麻木不仁,深深感到“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及时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造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此后,开始了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之路。

虽然弃医从文,但业已练就了医生望诊病人的目光。

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对人性灵魂的拷问,全是以医生的角度来看的,所以,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社会多是病态的社会,人物也多是病态的人物,几乎找不出清纯和美丽来。

沈从文则不同,他早年热爱美术,甚至想到美专学习,在美术绘画上颇有造诣,因此养成了画家审美的慧眼,对社会的观察也是以一个画家追求唯美的目光看的,所以他的作品中多是清新婉丽的形象,看不出丑恶和残忍。

同样,年轻的沈从文过早的直面这生活中的鲜血和阴暗,反而促使他以后在形诸笔墨时形成了一种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的艺术品格。

1922年沈从文受五四余波之影响,升学未成便只身离开湘西来到北京,开始了他的文学写作的生涯。

二、创作题材,大小不同鲁迅对辛亥革命的反思具有社会意义,是以短篇小说达到史诗的效果,应该说这跟他在短小的篇幅内容容纳巨大的思想历史内容的超人能力是分不开的。

例如《药》反映的不仅是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问题,也反映了精英与大众之间的隔膜。

沈从文一般不写重大的题材,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没有战事,没有政坛风云,他所给我们展示的就是一幅和谐美丽的湘西风光,呈现出人性美得极致,一切都是那么的安宁,仿佛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对立面,使人们不禁想要追寻这样一个美的世界。

沈从文的《菜园》中对国民党杀戮青年也仅仅是一个侧面的描写,把他作为背景推得很远,沈从文在小的题材中抒发着浓烈的主观情绪,热烈的关注着几近丧失的健康人性。

三、文学风格,大相径庭鲁迅先生善于用写实的手法描画当时社会的真,揭示人的“奴性”,沈从文先生则善于用浪漫的笔法书写当时社会中还存在的“美”,揭示人的本性。

两位作家,两种风格,源于对生活的两种态度,两种眼光,源于他们的两种使命感。

鲁迅先生不只看到美,但他却只写故乡的萧条和冷落,百姓的麻木与冷漠,因为他是为了给这个社会治病,对没有病的地方的审视和赞美不是他作为一个医生的职责。

沈从文先生也不是看不到社会的丑陋,但他只写湘西的美丽的风光,人性的善良与纯正,因为他是为了给人们构筑美的愉悦,重造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美丽的世外桃源,诱使人性向美好的方向回归。

大多数人都会将鲁迅归类为现实主义作家,因为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关注现实的文学精神,还富于文学理论上的真实性、真实感。

但与许多现实主义作家不同的是,鲁迅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人的灵魂上,在他所写的乡土小说中反映尤甚,例如闰土、祥林嫂等等,一个个精神愚昧、心灵麻木的人物,在其笔下显得活灵活现。

另外,就写知识分子的作品而言,其体现的则多是知识分子与生俱来的弱点以及先驱者的孤独感和荒原感,也就是说他关注的都不是表层的事件和社会历史的变动,而是现代中国人的病态灵魂。

他确实残酷地鞭打着人的灵魂,但他并不以拷问自身为目的,更从不鉴赏人的精神痛苦,也反对任何形式的忍从,他的最终指向是“绝望的反抗”:对于社会,更是对人自身的反抗。

因此,鲁迅一直在尝试将主体融入小说里面,这便使得他的小说具有“主观抒情性”的特征。

先以《在酒楼上》为例,小说中作为叙述者的“我”与吕纬甫实质上是内心矛盾的两个对立面的延伸以及外化。

因为在这篇小说中,两人的对话蕴含着深刻的矛盾“冲决与回归”“躁动与安宁”……种种两极间摇摆的生存困境,无不反映着一种无可附着的漂泊感。

在此言语之间,隐藏着鲁迅内心的绝望与苍凉,体现着作者自我灵魂对话的性质。

再以《伤逝》为例,绢生在意识到他与子君之间的婚姻变得有名无实之后,所面临的两难选择:“安于虚伪”抑或“将真实的重担”卸给对方。

这类无论怎样都不免空虚与绝望,而且难以逃脱犯罪感的“两难”,正是终生折磨鲁迅的人生困境之一。

可见,鲁迅在其小说的创作上,介入了自身一定的主观精神、生命体验,从而完成作品对灵魂的深度开掘,构成了其小说诗性的丰富内涵。

对于沈从文,评者往往把他的作品描述为“抒情性”的,甚至有评者说到:“藉着写小说而达到诗歌的抒情境界,正体现了沈从文文学的最高目的。

”沈从文的浪漫格调是由他文中的传奇色彩、梦幻叙事、牧歌情调所带来的。

1.传奇色彩传奇是浪漫主义作家惯常使用的艺术手法。

在一般意义上,传奇是对于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童话等艺术形式的民间叙事文学的概称,多以历史、爱情、侠义、神怪故事为题材。

传奇因神奇非凡的想象力和个性焕发的理想色彩而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诗情。

沈从文湘西题材的小说富于传奇色彩,一方面源自于沈从文生于斯长于斯的湘西这片土地。

湘西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形成“偏僻的一隅”,一个化外之境。

这里自然环境未经人工斧凿而近于天然。

“夹岸高山,壁立拔峰,竹木青翠,岩石黛黑。

水深而清,鱼大如人。

”这里的民风民俗古老而原始,“放蛊”、“行巫”、端午划龙舟、月夜男女整夜唱歌等等民族风俗非常盛行。

这里人们仍过着一种四五千年以前“猿人”似的生活。

在冬天的雪夜里,仗着明火在河里叉鱼;“常常拿了刀矛火器种种家伙,往树林山洞中去寻觅,用绳网捕捉大蛇,用毒烟设陷阱猎捕野兽”;山野村姑独自捕捉钻进窝棚的野猪;山大王劫持美丽的女孩做压寨夫人等等。

湘西以原始、自然、古朴而又带着野蛮的面貌,使沈从文的小说带上了神秘传奇的色彩。

2、梦幻叙事浪漫主义者所要描写的,“就是现实生活如何化为诗,化为艺术,化为席勒所谓的精力的自由‘游戏’,化为一种梦幻式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