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超音速翼型和机翼的气动特性(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C L q∞ b ⋅ (− ) 2 = − CL (m z ) α = q∞ ⋅ b ⋅ 1 ⋅ b 2
薄翼型线化理论的超声速气动特性
薄翼型对前缘的俯仰力矩系数mz 薄翼型对前缘的俯仰力矩系数 (2)弯度部分 图中微元面积dS dS距前缘距 图中微元面积dS距前缘距 离为x, x,微元力对前缘力矩 离为x,微元力对前缘力矩 为: dy 4( ) f (dM z ) f = −dL f x = dx q ∞ xdx B 力矩系数为: 力矩系数为:
Mz mz = q∞ ⋅ b ⋅ 1 ⋅ b
Mz是对翼型前缘的俯仰力矩,规定抬头为正。 是对翼型前缘的俯仰力矩,规定抬头为正。
薄翼型线化理论的超声速气动特性
薄翼型对前缘的俯仰力矩系数mz 薄翼型对前缘的俯仰力矩系数 (1)平板迎角部分 由于压强分布沿平板为常数,升力作用于平板中点, 由于压强分布沿平板为常数,升力作用于平板中点,故:
薄翼型线化理论的超声速气动特性
薄翼型波阻系数C 薄翼型波阻系数 db (3)厚度部分 参见右图,上下表面对波阻力贡献相同, 参见右图,上下表面对波阻力贡献相同,因此上下翼面对 应点处微元面积产生的波阻等于上翼面微元波阻的两倍: 应点处微元面积产生的波阻等于上翼面微元波阻的两倍:
(dX b ) c = 2q∞ (C pu dSu sin θ u ) c = 2q∞ (C pu dSu tgθ u cos θ u ) c
4α Nα = ⋅ q∞ b B
薄翼型线化理论的超声速气动特性
薄翼型升力系数C 薄翼型升力系数 L (1)平板迎角部分 垂直于来流的升力为: 垂直于来流的升力为:
4α Lα = N α cos α ≈ N α = q∞ b B
平板升力系数: 平板升力系数:
Lα 4α (C L ) α = = q∞ b B
薄翼型线化理论的超声速气动特性
4 (C d b ) 0 = bB ∫0
b
dy 2 dy u 2 dx + dx f dx c
综上所述,由于弯度对超声速翼型升力无贡献, 综上所述,由于弯度对超声速翼型升力无贡献,为了降低 零升波阻,超声速翼型一般应为无弯度的对称翼型, 零升波阻,超声速翼型一般应为无弯度的对称翼型,且厚 度也不大,为了降低飞行阻力一般飞行迎角也不是很大, 度也不大,为了降低飞行阻力一般飞行迎角也不是很大, 因为 CL~α,Cdb~α2 ,如果迎角较大时超声速翼型的升阻 如果迎角较大时超声速翼型的升阻 比下降较快。 比下降较快。
薄翼型线化理论的超声速气动特性
例:对称菱形翼型,厚度为c,弦长为 ,用线化理论求升力 对称菱形翼型,厚度为 ,弦长为b, 系数和波阻系数。 系数和波阻系数。 c 解: b 4α 4α = 升力系数: 升力系数: C L = 2 B M a∞ − 1
dC L CL = = dα
α
4
2 M a∞ − 1
上式表明,薄翼型的波阻系数由两部分组成, 上式表明,薄翼型的波阻系数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与升力 有关,另一部分仅与弯度和厚度有关。 有关,另一部分仅与弯度和厚度有关。
薄翼型线化理论的超声速气动特性
从而总的波阻系数为: 从而总的波阻系数为:
C d b = (C d b ) α + (C d b ) f + (C d b ) c
薄翼型线化理论的超声速气动特性
代入上表面坐标导数(注意因弯度为零则第 个积分为零 个积分为零): 代入上表面坐标导数(注意因弯度为零则第2个积分为零):
C db
2 c 4 2 1 0 2 1 b2 = α + ∫ b b dx + ∫ − B b −2 2 b 0 2 c 2 4 = α + B b
4 b (mz ) f = − 2 ∫ y f dx b B 0
已知时, 当翼型弯度中弧线方程 y = y f (x) 已知时,从上式积分可得 弯度力矩系数。 弯度力矩系数。
薄翼型线化理论的超声速气动特性
薄翼型对前缘的俯仰力矩系数mz 薄翼型对前缘的俯仰力矩系数 (2)弯度部分
4 b (mz ) f = − 2 ∫ y f dx b B 0
第7章 超音速翼型和机翼的气动 特性(2) 特性(2)
7.3 薄翼型线化理论的超声 速气动特性
薄翼型线化理论的超声速气动特性
线化理论薄翼型的升力系数、 线化理论薄翼型的升力系数、波阻系数和对前缘的俯 仰力矩系数,均与压强系数一样可表为迎角、厚度、 仰力矩系数,均与压强系数一样可表为迎角、厚度、 弯板三部分贡献的叠加。 弯板三部分贡献的叠加。
由于线化理论下弯度部分及厚度不产生升力,此外厚 由于线化理论下弯度部分及厚度不产生升力, 度部分显然也不会对前缘力矩有贡献(见下页PPT),因此 ),因此 度部分显然也不会对前缘力矩有贡献(见下页 ), 弯度力矩系数也称为零升力矩系数: 弯度力矩系数也称为零升力矩系数:
(mz ) 0 = ( mz ) f
c 2 b 2
dx
2
零升波阻系数: 零升波阻系数:
4c 2 (C d b ) 0 = , B
c 式中 c = b
薄翼型线化理论的超声速气动特性
薄翼型对前缘的俯仰力矩系数mz 薄翼型对前缘的俯仰力矩系数 对翼型前缘的俯仰力矩系数定义为: 对翼型前缘的俯仰力矩系数定义为:
薄翼型线化理论的超声速气动特性
薄翼型波阻系数C 薄翼型波阻系数 db (3)厚度部分 由于
dyu tgθ u = ( )c , dx
dS u cos θ u = dx
再将厚度问题上表面压强系数代入波阻积分: 再将厚度问题上表面压强系数代入波阻积分:
4 b dy u (C d b ) c = ∫0 dx c dx bB
(dX b ) f = −q∞ (C pl − C pu ) f dS sin θ = −q∞ (C pl − C pu ) f tgθ cos θdS
其中
dy tgθ = ( ) f , dx
dS cos θ = dx
薄翼型线化理论的超声速气动特性
薄翼型波阻系数C 薄翼型波阻系数 db (2)弯度部分 (2)弯度部分
薄翼型线化理论的超声速气动特性
薄翼型对前缘的俯仰力矩系数mz 薄翼型对前缘的俯仰力矩系数
(3)厚度部分 参见右图, 参见右图,由于上下表面对 称,对应点处 dLu 与 dLl 相互抵消, 相互抵消,所以翼型厚度部 分对前缘力矩的贡献为零。 分对前缘力矩的贡献为零。
薄翼型线化理论的超声速气动特性
薄翼型对前缘的俯仰力矩系数mz 薄翼型对前缘的俯仰力矩系数
薄翼型线化理论的超声速气动特性
薄翼型升力系数C 薄翼型升力系数 L (1)平板迎角部分 由于压强沿弦向方向分布为常数, 由于压强沿弦向方向分布为常数,且因上下表面均垂直于 平板, 平板,故垂直于平板的法向力Nα为:
N α = (C pl − C pu ) α q ∞ b
将平板载荷系数代入得: 将平板载荷系数代入得:
(C L ) c = 0
薄翼型线化理论的超声速气动特性
薄翼型升力系数C 薄翼型升力系数 L
由此可见,在超音速线化小扰动条件下,翼型厚度和弯度 由此可见,在超音速线化小扰动条件下, 一样都不会产生升力,升力仅由平板部分的迎角产生: 一样都不会产生升力,升力仅由平板部分的迎角产生:
4α C L = (C L ) α = B
因此超音速翼型的升力线斜率 随来流马赫数增大而减小。 随来流马赫数增大而减小。
波阻系数, 波阻系数,由:
C db
2 2 1 b dy 2 b dy 4 1 u = α + ∫ dx + ∫ dx B b 0 dx f b 0 dx c
xp = xp b
,则
m z = −C L x p
则压力中心相对距离为: 则压力中心相对距离为:
b mz 1 4 xp = − = + 2 ∫0 y f dx CL 2 b CL B
4 b dy (mz ) f = 2 ∫ ( ) f xdx b B 0 dx
薄翼型线化理论的超声速气动特性
薄翼型对前缘的俯仰力矩系数mz 薄翼型对前缘的俯仰力矩系数 (2)弯度部分
4 b dy (mz ) f = 2 ∫ ( ) f xdx b B 0 dx
注意到 y f
b 0
= 0 ,对上式分步积分得: 对上式分步积分得:
薄翼型线化理论的超声速气动特性
薄翼型升力系数C 薄翼型升力系数 L (2)弯度部分
dL f = (C pl − C pu ) f q ∞ dx
将弯度载荷代入后积分得: 将弯度载荷代入后积分得:
dy 4( ) f b dx q dx = − 4q ∞ L f = −∫ ∞ 0 B B
∫
0
0
dy f = 0
薄翼型线化理论的超声速气动特性
薄翼型波阻系数C 薄翼型波阻系数 db (1)平板迎角部分 (1)平板迎角部分 参见右图, 参见右图,
( X b ) α ( N α )α 4α 2 (C d b ) α = ≈ = q∞ ⋅ b q∞ b B
薄翼型线化理论的超声速气动特性
薄翼型波阻系数C 薄翼型波阻系数 db (2)弯度部分 (2)弯度部分 参见右图, 参见右图,作用于微元面积 dS上的力在来流方向的分量 dS上的力在来流方向的分量 即波阻: 即波阻:
2
薄翼型线化理论的超声速气动特性
薄翼型波阻系数C 薄翼型波阻系数 db 从而总的来自百度文库阻系数为: 从而总的波阻系数为:
C d b = (C d b ) α + (C d b ) f + (C d b ) c
2 2 1 b dy 2 b dy 4 1 u = α + ∫ dx + ∫ dx B b 0 dx f b 0 dx c
dy (dX b ) f = −q∞ (C pl − C pu ) f ( ) f dx dx
沿弦向积分: 将弯度载荷系数代入上式并对 x 沿弦向积分:
4 q∞ (Xb) f = B
故波阻系数: 故波阻系数:
dy ∫0 dx f dx
b
b 2
2
4 dy (C d b ) f = ∫0 dx f dx bB
薄翼型线化理论的超声速气动特性
薄翼型升力系数C 薄翼型升力系数 L (2)弯度部分 参见右图,作用于微 参见右图, 元面积dS上的升力为: dS上的升力为 元面积dS上的升力为:
dL f = (C pl − C pu ) f q ∞ dS cos θ
由于: 由于: dx = dS cos θ 所以: 所以: dL f = (C pl − C pu ) f q ∞ dx
综合上述结果,薄翼型的前缘力矩系数为: 综合上述结果,薄翼型的前缘力矩系数为:
CL 4 b mz = − − 2 ∫ y f dx 2 b B 0
薄翼型线化理论的超声速气动特性
薄翼型对前缘的俯仰力矩系数mz 薄翼型对前缘的俯仰力矩系数 CL 4 b mz = − − 2 ∫ y f dx 2 b B 0 设翼型的压力中心距前缘的相对距离
2 2 1 b dy 2 b dy 4 1 u = α + ∫ dx + ∫ dx B b 0 dx f b 0 dx c
与升力无关而仅与弯度和厚度有关的波阻称为零升波阻 (Cdb)0:
dy 2 dy u 2 4 b (C d b ) 0 = ∫0 dx f + dx c dx bB
这个结果说明,在线化小扰动条件下, 这个结果说明,在线化小扰动条件下,翼型弯度在超音速 流动下不产生升力,这与低亚音速流动的性质是不同的。 流动下不产生升力,这与低亚音速流动的性质是不同的。
薄翼型线化理论的超声速气动特性
薄翼型升力系数C 薄翼型升力系数 L (3)厚度部分 参见右图,由于上下表面对称, 参见右图,由于上下表面对称,对 相互抵消,所以: 应点处 dLu 与 dLl 相互抵消,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