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考试作弊

合集下载

七中考生违纪、舞弊行为处理条例

七中考生违纪、舞弊行为处理条例

七中考生违纪、舞弊行为处理条例
一、违纪、舞弊行为指考试过程中的不诚实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1. 携带非考试必需物品进入考场,如通讯工具、书籍、笔记本、纸张等;
2. 未按规定时间到达考场或未参加考试;
3. 在考试期间交流,包括书面或口头交流、交换答案等;
4. 报假名或冒名顶替他人参加考试;
5. 涂改答题卡或试卷,篡改答案;
6. 借助作弊器材、作弊工具或其他非法手段获取答案;
7. 传播、使用考试试题及答案泄露信息;
8. 其他损害考试公正性和公平性的行为。

二、对于发生违纪、舞弊行为的考生,根据情况严重程度,将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1. 取消相关科目的考试成绩;
2. 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等行政处分;
3. 取消该考生的综合评价资格,不予录取;
4. 终身取消该考生参加相关考试的资格;
5. 向相关部门报案并追究法律责任。

三、对于举报违纪、舞弊行为的学生,学校将会对其保护隐私并予以奖励。

第 1 页共 1 页。

中学生考试作弊处理制度

中学生考试作弊处理制度

中学生考试作弊处理制度一、作弊现象逐渐泛滥近年来,中学生考试作弊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据统计,中国的中小学生作弊率越来越高,尤其是高考和中考期间,作弊现象更加普遍。

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不仅对学生的品德造成负面影响,也损害了教育公平的原则。

二、作弊的成因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学习压力过大是中学生产生作弊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

现在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为了取得好成绩,他们不惜一切手段,包括作弊来应对。

其次,一些学校评价考试成绩过重,导致学生为了追求高分,不惜以作弊的方式来获得成功。

另外,良好的监考措施不得当,也给了学生作弊的机会。

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中学生作弊惯性的恶性循环。

三、考试作弊带来的问题作弊行为无疑严重损害了考试的公平性与权威性,导致了许多问题的产生。

首先,作弊让一些不努力、不学习的学生也能取得好成绩,伤害了那些真正通过努力学习取得成绩的学生的利益。

其次,作弊行为让学生在道德、品德上降低了底线,长期下去可能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作弊还让学生失去了真正学习知识的机会,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

四、完善考试监管制度的重要性面对考试作弊问题,完善考试监管制度是迫切需要的。

首先,监考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应更加严格,既要有教育专业的背景,也要有道德操守。

其次,要加强对考点环境的监管,确保考试的安全性和公平性。

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

五、建立廉洁考试意识中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根源是学生缺乏廉洁考试的意识,因此,教育部门应该针对这一问题,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重视廉洁考试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成功的观念,让他们明白只有通过真正的努力才能获得成绩和尊重。

六、建立严厉处罚制度对于作弊行为,学校和社会应该建立严厉的处罚制度,对违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重申法律的权威和纪律的严肃性。

这样一来,学生才能真正意识到作弊的后果,为其以后的言行负责。

高中生考试作弊行为矫正的探讨

高中生考试作弊行为矫正的探讨

高中生考试作弊行为矫正的探讨在我们学校每次大型考试时,都会再强调考风考纪,但是,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这一问题困扰着我们,考试作弊,是当前中学校园较为普遍的一种不良现象。

考试作弊的危害正如陶行知在1913年所说“作弊不仅毁坏个人德性,而且欺亲师,违校章,辱国体,害子孙,作弊成风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如何端正考风,并有效的控制进而根除这种现象,已成为教育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并须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学生考试作弊原因透视中学生考试作弊原因很复杂,我们可以从学生自身、家庭教育和学校管理等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生自身方面1、中学生对考试缺乏正确的认识,这是产生考试作弊行为的根源。

不少的学生都存在着对考试的误解,他们把考试当作了学习的目的,学习似乎只是为了考试考得好,而非学习知识本身带来的快乐与自身的成长。

由于对考试缺乏正确的认识,当面对考试时,学生就会想到考试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如,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同学的轻视以及自信的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想到了在考试时实施作弊的这一错误行为。

2、学生各种不良心理作怪。

(1)虚荣心理。

由于学校教育中的竞争机制,“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成绩好的同学能上光荣榜、受嘉奖,甚至评上三好学生。

而不少学生“面子问题大于天”,部分思想觉悟不高的学生会担心成绩不好,影响“面子”,就产生了考试时作弊的错误行为。

(2)怕吃亏心理。

“别人都在作弊,我不作弊就显得不公平”,这也是产生作弊行为重要原因。

由于少数学生靠作弊获得高分,并得到一定的满足,而其他踏踏实实的学生却未获得满足,反而会被教师、同学、家长认为是退步了。

某校有一个学生曾告诉我“数学考试时大家交头接耳,我开始暗暗告诉自己宁可不答,也不作弊。

但到后来,我看到不少人在对答案,这些人成绩明显不真实了,自己不赶紧问问,太吃亏了”。

于是,为了“不吃亏”,为了“公平”,也错误地加入作弊者的行列。

(3)江湖义气心理。

在校园内,存在着一些消极的非正式群体,平时称兄道弟,为了帮助其圈子内的“哥儿们”顺利闯过考试关,常常协同作弊。

中学生违纪案例分析

中学生违纪案例分析

中学生违纪案例分析在中学,违反纪律和规定的案例时有发生。

这些违纪案例既涉及学生的日常行为,也涉及学业和考试方面的不规范行为。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学生违纪原因和解决办法,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学生的素质。

一、考试作弊考试作弊是中学生常见的违纪行为之一。

这种行为或许是出于对成绩的焦虑,或者是不自信而产生的不正当行为。

学生可能通过抄袭或者将答案传给他人来获得好成绩。

二、打架斗殴打架斗殴也是中学生违纪案例中常见的一种。

很多时候,打架斗殴是因为双方存在不和谐的关系,比如争吵、嫉妒等。

此外,一些学生可能受到家庭暴力的影响,习惯了用暴力解决问题。

三、旷课和逃学旷课和逃学是中学生违纪案例中较为普遍的一种。

学生可能因为对某门科目或者学校整体环境的不满而选择旷课。

另外,一些学生可能面临着家庭、经济或情感等问题,导致他们逃学。

四、校园欺凌校园欺凌是中学生违纪案例中严重的一种。

学生出于攀比、娱乐或者缓解自己的焦虑等原因,可能对其他同学进行欺凌。

这种行为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伤害,也影响整个学校的氛围。

五、违反校规违反校规也是中学生违纪案例中常见的行为。

这包括不遵守校服、不遵守上课纪律、在校园内吸烟等。

这些行为都挑战了学校的权威和规范。

六、作业抄袭作业抄袭是中学生违纪行为中常见的一种。

学生可能出于懒惰、时间不足等原因,选择抄袭他人的作业。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效果,也影响了他人的努力和诚信。

七、迟到和早退迟到和早退是中学生违纪案例中较为普遍的一种。

学生因为种种原因,比如交通堵塞、起床困难等,导致不能按时到达学校或者提前离开学校。

这种行为不仅对学生自身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也打乱了学校的正常秩序。

八、校内吸烟校内吸烟是中学生违纪案例中常见的一种。

学生因为好奇、逆反心理等原因,可能选择到校内某些隐蔽地方吸烟。

这种行为不仅危害了学生本身的健康,也对其他同学的学习和身体造成隐患。

九、携带违禁物品携带违禁物品是中学生违纪案例中较为严重的一种。

心理学理论透视下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分析

心理学理论透视下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分析

心理学理论透视下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分析【摘要】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在教育领域备受关注,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首先从心理学理论的视角概述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接着通过认知失调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动机理论分析作弊行为的心理动机和原因。

本文揭示了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并探讨了心理学理论对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启示。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如何通过心理学理论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预防和减少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

通过心理学的透视,可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问题,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心理学理论、中学生、考试作弊、认知失调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动机理论、启示、未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其中考试成绩被视为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指标。

在应对高压的考试环境中,一些中学生选择采取不正当手段,即考试作弊,以获取好成绩。

考试作弊已成为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

作弊行为不仅仅是对诚信的挑战,更涉及到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态度的问题。

作弊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实际水平的失真,同时也损害了其他遵守考试规则的学生的利益。

了解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对于有效预防和干预考试作弊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心理学理论的透视,深入分析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心理机制,以期为学校和家庭提供有效的干预策略,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中学生在考试中存在作弊行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这一现象,可以从心理学理论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中学生在考试中作弊行为的心理学原因,通过对认知失调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动机理论的分析,揭示中学生作弊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探讨,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了解中学生作弊行为的根源,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

中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探析

中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探析

中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探析龙燕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摘要:当前,中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越来越普遍,作弊手段工具花样翻新,很多中学生参与其中,习以为常。

究其原因来看,既有教育体制和社会大环境原因,又有中学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和中学生自身觉悟有关。

因此,我们不仅要强化考试诚信教育,同时也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消补应试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激发中学生的自觉自律意识,以认真、积极、坦诚地心态面对考试,切实发挥考试的检测、指引、督导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中学生;作弊;应试教育;措施一、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作弊现象1、中学生考试作弊手段花样翻新一般来说,作弊指的是考试的时候用不正当的方法获取答案等,然而,抄袭作业等也属于作弊范畴。

QSZ在最近的五年中,中学生的抄袭作业现象经过了这样几个阶段:早上到学校后抄袭成绩好的同学的作业;由于中学学校及时发现抄袭现象严重,要求班主任早上早到,严格控制,因此中学学校抄袭转入第二个阶段:分工合作,也就是:哪科好的同学负责做哪科,这样,又省工又较难被学校或班主任发现。

但是,这样差的班级的作业质量上不去,因此,进入了第三个阶段:电话、手机联系。

又省时又准确。

由于平时养成了抄袭作业的习惯,考试时作弊就在所难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学生对付应试教育的作弊工具也越来越先进,五花八门,功能强大,外形上是普普通通的考试用品,其作弊功能却是让人意想不到的,让人防不胜防。

一个小小的橡皮擦、“隐形笔”、手表等考试必须的用品光明正大的进入了中学考场。

外表看似用来为考试服务的工具,却成为了中学生考试作弊的秘密武器。

类似的还有许许多多的作弊工具。

目前中学学校普遍存在集体作弊的事件,中学生在考试中采取优势互补的协作办法来考取高分,更出乎意料的是他们自称并非为作弊而作弊,而是要以此来“挑战”不合理的中学考试制度。

当前社会上认可的中学考试结果评价应该是多元评价互动的,不应单纯的以学生分数的高低论优劣。

对中学生的评价不能只通过以纸笔为工具的考试为唯一途径,单纯的纸笔考试会使学生的智能。

考试作弊的通报

考试作弊的通报

考试作弊的通报考试作弊的通报考试作弊的通报1初一年级1__班李、初二年级1__班汪,在2023年1月6日下午考历史时,无视考场纪律,公然作弊,被监考教师抓获。

其弄虚作假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造成了不良影响。

经学校研究决定,给予179班、163班汪全校通报批评、该科成绩以0分论处的处理。

望广大同学引以为戒,平时努力学习,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

初级中学__年一月六日考试作弊的通报2在本次毕业班期末考试中,电气系吴老师阅卷时发现,__班的一份试卷上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笔迹,随即将此情况报告教务处,教务处立即会同电气系、机电系进行了核查。

调查发现,__班刘__、秦__在《工厂电气》期末考试中,将试卷相互交换进行作弊,两位同学已承认作弊事实。

据此,学院给予刘海、秦晓东两位同学行政记过处分,该门成绩作零分处理;该场考试监考老师张彦明因监考失察给予教学告诫;对及时发现问题的.吴会琴老师予以表扬。

期末考试在即,为严肃考风考纪,希望各位老师做好试卷保密,考试中教师要严格执行《考场规则》,学生要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如发现违纪现象将从严处理。

教务处__年6月15日考试作弊的通报32023级社工系社工专业1班学生__,在2023年12月24日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ET-6)中,将移动电话放在身上衣袋内,在考试过程中移动电话发出铃声,被监考教师发现并没收。

CET考生守则第3条规定:“禁止携带任何书籍、笔记、资料、报刊、草稿纸以及各种无线通信工具(如寻呼机、移动电话)、录放音机、电子记事本等物品。

”北京地区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ET-6)监考员考场指令第2条规定:“禁止携带录放音机、电子记事本以及各种无线通信工具(如寻呼机、移动电话)等进入考场。

已将上述物品带入考场的,请立即关上电源,交监考员代为保管,否则以作弊论处。

”(本指令制作在听力磁带上,考试开始时已经予以播放。

)兰违反考场规则,其行为已构成考试作弊,特此通报。

中学生考试作弊检讨书

中学生考试作弊检讨书

中学生考试作弊检讨书考试作弊与考试相伴相生,由于存在利益上的博弈,高校考试作弊一直未能得到彻底的控制和杜绝。

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考试作弊检讨书,仅供参考。

中学生考试作弊检讨书一:尊敬的老师:我由于在考试的时候写答案给我别的同学,造成了作弊行为,当时监考老师对我进行了教育,但是本人还未认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于是监考老师将此事告知系里,希望系里老师能教育我。

在学校老师的教育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终于意识到自己犯的错误的严重性。

错误的性质是严重的。

我在考试的时候写答案于小纸条上,并且试图将其传给其他的同学,这是有悖学生的行为,其结果损害了多方利益,在学校造成极坏的影响。

这种行为,即使是并没有把答案传给别人,或者给别人答案,仍然是不对的,此举本身就是违背了做学生的原则。

我只是顾着自己的利益,和一时的想法,完全不理会监考老师的感受。

这也是不对的,人是社会的人,大家不应该只是想着自己,我这么做,害的那个是那个同学,他期盼着我的答案,我这样做,看似在帮助他,实际上是在害他。

而且,考试的时候作弊本身也是对监考老师的不尊重。

所以,当监考老师把这件事情告知学校,也是为了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这点。

其次,我考试作弊的行为也是一种对老师的工作不尊敬的表现。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自古就讲究尊师重道,这是一种传统的美德,过去我一直忽视了它。

抛开着一层面,不单单是老师,无论对任何人,我们都应该尊重他,尊重他的劳动,他的劳动成果。

我这样做,直接造成了不尊重老师,不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劳动的恶劣影响。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来说,这种表现显然不符合社会对我们的要求。

考试作弊是学校三令五申明文禁止的事情,情节十分严重,后果十分恶劣,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对家长的不负责任,更是对老师对学校的不负责任,这是对学校规章制度的违抗,是对老师教学的不尊重,是对其他考生的不公平,这种从小到大都被强调是不可尝试的事情,竟然在今天被我做了,是我一时糊涂也好,是我鬼迷心窍也罢,大错已经铸成,我只能后悔的承担后果。

中学生考试违规处分规定

中学生考试违规处分规定

中学生考试违规处分规定随着教育的发展,中学生考试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评估学生学业水平的方式。

然而,在考试中,一些中学生可能会违反考试规定,例如作弊、抄袭等行为。

为了维护考试公平性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学校通常会制定相应的违规处分规定。

本文将讨论中学生考试违规处分规定的相关问题。

1. 违规行为的分类中学生考试违规行为通常可分为严重和一般两种。

严重的违规行为包括作弊、代替考试等;而一般的违规行为主要指迟到、携带手机等行为。

这两种违规行为属于不同程度的违规,其处分规定也有所不同。

2. 作弊行为的处分规定作弊是最常见的违规行为之一,学校对作弊行为通常十分严肃。

根据中学的规定,一旦发现学生作弊,通常会给予零分的惩罚,并列入档案。

在严重情况下,学校可能会取消学生的考试资格,要求重新参加考试。

同时,作弊行为还可能会面临课内外的惩罚,如警告、批评教育等。

3. 抄袭行为的处分规定抄袭也是一种严重的违规行为。

对于学生的抄袭行为,学校通常会采取严厉措施来惩戒。

一般情况下,学生被发现抄袭,学校会取消相关科目的成绩,并给予警告或纪律处分。

严重的抄袭行为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例如将其列入学校不良记录,影响毕业资格。

4. 迟到行为的处分规定迟到是一种常见而一般性的违规行为。

学校对于迟到行为通常会规定相关的处分规定。

一般情况下,学校会给予警告或者扣分等处分。

如果迟到次数过多,学校可能会采取更严厉的措施,如罚款、固定的课外时间等。

5. 携带手机等违规行为的处分规定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中学生携带手机等电子设备进入考场的违规行为也日益增多。

学校对于这种行为的处分规定通常较为严厉。

一般情况下,学校会认为学生携带手机进入考场有作弊嫌疑,会给予零分处分,并规定一定时间内禁止携带手机参加考试。

6. 其他违规行为的处分规定除了上述几种较常见的违规行为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违规行为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处分。

例如,将考试内容泄露给他人、消极怠工等行为。

学校通常会采取相应的处分措施,旨在警示学生并严惩违规行为。

考试作弊检讨书15篇

考试作弊检讨书15篇

热传导和对流的机制热传导和对流是传热的基本机制,对于理解物体温度变化和换热过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讨论热传导和对流的机制,包括定义、原理、应用和相关实例。

一、热传导的机制热传导是指在物质内部由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热量的过程。

它的机制基于物质内部粒子的热运动和碰撞。

在固体中,热能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传递,无需物质的移动。

而液体和气体的热传导则由粒子的扩散和对流运动两种机制共同参与。

热传导的速度与物体的导热性质有关,其导热系数是描述物质导热性能的重要参数。

常见的导热系数较高的物质包括金属,如铜和铝,而绝缘材料(如木材和塑料)的导热系数较低。

对于静态的热导体,其温度梯度与热传导速率之间满足傅立叶热传导定律。

该定律表明,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成正比,且与导热系数及横截面积相关。

二、对流的机制对流是指通过流体的运动来传递热量的过程。

它的机制涉及流体的运动、湍流和对流换热。

对流过程中,流体通过对流换热,加速热能的传递速率。

对流可以分为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

自然对流是指在流体受到温度差异的驱动下产生的流动。

强制对流是通过外部设备(如风扇或泵浦)施加的力来驱动流体的运动。

流体的对流换热通常由牛顿冷却定律描述,该定律表明,流体的传热速率正比于流体的热对流传热系数、单位面积的温度差值。

三、热传导与对流的应用热传导和对流机制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

以下是一些相关领域的应用示例:1. 建筑和绝缘材料:了解热传导机制有助于设计和选择合适的绝缘材料,提高建筑物的能效。

2. 电子设备散热:理解热传导和对流机制有助于电子工程师设计有效的散热系统,保持电子设备的稳定工作温度。

3. 天气预测:对流是天气现象中的重要因素,了解对流机制能够帮助气象学家预测和解释天气变化。

4. 工业过程:热传导和对流机制在冶金、化工和能源生产等工业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高温炉和换热器。

总结:热传导和对流是传热的基本机制,它们的理解对于研究温度变化、设计换热系统和预测天气变化等方面至关重要。

中学学生考试违规处罚细则

中学学生考试违规处罚细则

中学学生考试违规处罚细则第一部分,考试违规行为的定义考试是中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评价方式,但有时学生会出现违规行为,给考试的公正性带来质疑。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套细则来规范中学学生考试违规行为的处罚。

第二部分,违规行为范围的界定违规行为的定义应该明确,详细列举各类违规行为,例如抄袭、作弊、交头接耳、带入禁止使用的物品等。

禁止学生利用任何方法获取或传递答案。

第三部分,违规行为的分类与程度划分根据违规行为的程度和影响,应将其分为不同等级,并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

例如轻微违规行为可采取口头警告或扣除一定分数,严重违规行为则需采取禁考、记过处分等措施。

第四部分,证据收集与调查程序在处理违规行为时,必须遵循证据确凿、程序公正的原则。

学校应建立相应机构负责收集和调查违规行为的证据,并依据程序公正进行处理。

第五部分,惩罚措施的灵活运用学校在处理违规行为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素质、家庭环境等因素,避免过度惩罚。

对常常犯错的学生,可以采取帮助性的惩罚措施,如辅导、矫正性教育等。

第六部分,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处罚只是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实现教育的目的。

学校应充分利用违规行为处罚的契机,教育学生遵守考试规范,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与责任感。

第七部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家庭对于中学生违规行为的处罚也应给予关注。

学校与家长应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学生遵守考试规范。

第八部分,违规行为的预防与引导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考试规范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预防违规行为的发生比惩罚违规行为更加重要。

第九部分,公开透明与保护隐私的平衡在学生考试违规行为处理过程中,需要保护学生的隐私,同时也需要公开透明的处理结果,以维护教育的公正性。

第十部分,与学生们的互动与沟通学生对考试违规行为处理的了解是必要的,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开展活动等方式,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与沟通,让他们了解违规行为的后果和对策。

总结:制定中学学生考试违规处罚细则是保证考试公正性、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

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对策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素质教育仍离不开考试,这意味着考试将始终与教师相伴而行。

所以,“不愿监考”的态度有消极之嫌。

“作弊”作为一种客观的教育现象,教育者积极的态度应该是,通过深入调查与分析,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和克服。

造成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种:1、虚荣心理。

由于学校教育中引入了竞争机制,于是学生的在校表现也进行了“量化”,而考试分数的的高低往往影响着三好学生的评定、奖学金的获得等问题。

这样,就会使部分思想觉悟不高的学生担心成绩不好,得不到上述荣誉。

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就产生了考试时作弊的错误行为。

2、厌学心理。

受多数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有些教师为考分任意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甚至采取体罚或变相体罚的做法。

加之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得法,往往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考试时只有靠作弊应付。

3、怕吃亏心理。

由于有的学生靠作弊的不光彩行为骗取了高分,获得了不该获得的荣誉,就给其他学生一个负面影响,认为不作弊吃亏了。

于是为了“不吃亏”也错误地加入作弊者的行列。

4、江湖义气心理。

在每个班级的学生中,总存在着各种类型的非正式群体,有积极类型,也有消极类型。

其中的消极类型群体中的一些学生,为了帮助其圈子内的“小兄弟”顺利闯过考试关,常常协同作弊。

5、害怕家长的心理。

现在的多数家长都有望子成龙心切,可他们一般不去了解其子女的学习基础与原有水平,不关心其学习的过程,而一味追求班内的名次或高分。

他们往往不切实际地提出过高的要求,当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就训斥、打骂予以惩罚。

迫于这种压力,有些学生为回报家长一个“好”成绩而不惜用作弊来骗取高分。

总之,产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十分复杂,有学生自身原因,也有教师教学、学校管理及家长观念等方面的原因。

为有效防止作弊行为的产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端正学生对考试意义的认识,纠正错误观念。

七中考生违纪、舞弊行为处理条范本

七中考生违纪、舞弊行为处理条范本

七中考生违纪、舞弊行为处理条范本考生违纪、舞弊行为是严重损害考试公平性、打击教育公正的行为。

为了维护考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我校严格对待考生违纪、舞弊行为,并依据相关法规和纪律要求,制定了以下处理条例:1. 违规携带通信工具考生在入场前、考试过程中携带手机、电子设备等通信工具,或者将通信工具放置在考场内,视为严重违纪行为。

一经发现,考生将被立即劝离考场,并按照相关规定被取消本次考试成绩,视情况取消其考试资格。

2. 作弊工具使用考生在考试中使用非法作弊工具,包括但不限于通信设备、偷桶式耳机、小抄、作弊笔记等,一经查实,将被立即劝离考场,并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

例如,取消本次考试成绩,暂停或取消其参与其他考试的资格。

3. 互相传递答案考生在考试过程中互相传递答案或参与答案共享等行为,严重违反考试纪律。

一旦发现,将所有参与者立即劝离考场,并视情况取消本次考试成绩,暂停或取消其参与其他考试的资格。

4. 借助外部人员考生在考试中借助外部人员代替自己完成答题,或者接受他人代替自己完成答题,被视为极严重的违纪行为。

一经查实,将取消其本次考试成绩,并严肃处理参与和协助作弊的外部人员。

5. 交叉抄袭考生在考试中交叉抄袭他人答卷,包括但不限于直接抄袭、改头换面、相互借用答案等行为,严重损害了考试公正性。

一经查实,将取消涉及考生的本次考试成绩,并视情况给予进一步处理。

6. 考试中离开座位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擅自离开座位,进入禁止区域或与他人交谈,严重影响了考试秩序和公正性。

一经发现,考生将被要求回到座位,并视情况给予相应处理措施,如对本次考试成绩进行警告或者取消其成绩。

7. 考试规定操作失当考生在考试中对试卷、答卷进行损坏、涂改、擦改等行为,或者不按考试规定进行作答,视为违纪行为。

一经查实,将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处理,如警告、扣除部分成绩或者取消本次考试成绩。

8. 其他行为违纪除上述列举的违纪行为以外,考生在考试过程中还有其他严重违纪行为的,将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理措施,以维护考试的公正性。

中学生考试作弊检讨书(通用15篇)

中学生考试作弊检讨书(通用15篇)

中学生考试作弊检讨书(通用15篇)中学生考试作弊检讨书1尊敬的老师:您好!对不起,学生让您失望了。

以往的开学没有考试,这让暑假贪玩的我放松了学习。

本想着开学之后赶紧把学习捡回来,也就不会被老师您发现我暑假只顾着玩了,可我怎么也没想到老师您刚开学就给我们安排了考试。

一想到会被老师您发现我暑假没好好学习,我就脑子进水一般地选择了考试作弊。

选择考试作弊和真正考试作弊被抓后的感受,却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在一想到如果开学考试考砸了,那就会被老师以及家长发现我暑假没有继续好好学习,完全放松了学习,我就想着得作个弊,瞒过大家之后再赶紧把学习捡回来,这样也就不会让人失望了。

这样想的时候,我完全没有想到作弊被抓会有什么后果,只想着作弊可以帮我瞒天过海。

而当学生我在考场上因为作弊被抓时,我有一种自己做了偷鸡摸狗的事情被警察叔叔抓起来的感觉,在众目睽睽之下被老师抓住并呵斥“作弊”时,这种感觉让我非常不好受。

老师,您了解的,学生我在您的手里,从来都没有犯过错误,我更是清楚自己从小到大都没有让家长老师以及身边的其他人失望过,一直是学习上的尖子生,也一直是生活中的好孩子。

当我发现自己因为开学考试作弊被抓时,我这才意识到自己做错了,这才清醒过来,作弊这样的事情,不就是偷鸡摸狗的偷盗行为吗?我这样做,是把自己往坏人的路上推。

一个人学生连学校里的考试都会作弊,长大到了社会上,又会好到哪里去呢?老师,对不起,我知道自己做错了。

希望您能够给我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重新再相信我一次!都怪我自己,暑假里因为有个好朋友从很远的地方回来了,我天天光顾着玩,连暑假作业都是开学前两天一齐补完的,这样开学考试能够不令人失望才怪呢!也许您会说,现在我为什么还要把暑假里没好好学习的事,统统都讲出来呢?是因为都已经做出作弊这样自欺欺人的事,脸已经丢完了,再隐瞒自己暑假没好好学习的事情也没有必要了。

经过这一次的作弊事件,我以后再也不会暑假刚顾着玩了,更不会为了不让大家失望而做出令人更失望的事情了。

心理学理论透视下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分析

心理学理论透视下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分析

心理学理论透视下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分析【摘要】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

首先解读了作弊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包括焦虑、竞争压力、自我价值感等因素。

接着分析了作弊行为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如愧疚感、自我认知扭曲等。

然后提出了防范考试作弊的心理策略,包括建立诚信意识、提高学习方法、增强自信心等方面。

最后探讨了心理教育在抑制作弊行为中的作用,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心理学理论的透视,揭示了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深层次原因和解决途径,为教育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中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学理论,心理动机,心理影响,防范策略,心理教育,分析。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学生竞争压力的增大、家长和社会对分数的重视以及考试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学生作弊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作弊不仅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性和学生的正常学习秩序,更使得学生成绩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作弊行为背后往往存在着复杂的心理动机和心理影响,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作弊行为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在心理学的视角下,作弊行为可以被解读为学生在应对考试压力、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以及对自我形象和他人评价的关注等方面所产生的心理冲突。

作弊行为带来的内疚感、焦虑情绪、以及可能带来的道德败坏等心理影响也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为了有效防范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心理策略,包括加强考试监督、优化考试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以及强化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心理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学生作弊行为的发生,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通过心理学的透视,我们能更全面地理解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本质,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2. 正文2.1 心理学角度解读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在心理学领域是一个复杂而又引人深思的话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多种心理因素。

心理学理论透视下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分析

心理学理论透视下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分析

一、社会学习理论下分析中学生考试作弊原因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的理论,该理论强调行为发生的环境,认为模仿和观察学习的过程会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当他们发现越轨行为可以带来“报酬”却没有受到惩罚时,就很可能会采取越轨的行为。

中学生处于学习的重要阶段,学习、模仿能力很强,他们总是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下寻求最佳方案和行动,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在这种理论支撑下,我认为考试作弊这种学业不诚信行为是受到以下原因的影响:1.家庭环境的感染。

在家庭生活中,学生目睹了家长为升职加薪请客送礼,饭桌上溜须拍马;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进好单位,明明分数相差甚远也要托关系找朋友。

在学生看来,家长、长辈们这些不诚信的行为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让他们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这就促使学生们在学校实施了在学业上的不诚信行为,获取自身的利益。

2.学校环境的感染。

指学校内、班级内学风不正,考试作弊成风。

考试中不作弊的学生看到考试中作弊的学生不但没有受到老师的惩罚反而获得了相应的利益。

这些学生就开始心理失衡,就会开始尝试也在考试中作弊,获取自身利益。

因此,校风、班风、考场纪律与制度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减少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机率需要严格的学校环境控制。

3.社会风气的感染。

此为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产生的宏观的外部因素。

从经济生活上看,虚假广告,商家任意的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等不法行为随处可见。

政治上,官员贪污腐败,豆腐渣工程害人害己。

在这些社会现象“熏陶”下成长的中学生,在学校为了获取自身利益,就效仿社会上的那些不诚信行为尝试了自己学业上不诚信行为。

二、优势视角下分析中学生考试作弊原因“优势视角”是相对于问题视角而言的,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

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

提及优势视角不得不提的概念就是抗逆力。

抗逆力,是从优势视角挖掘案主的内在潜能,强调人在面对压力、挫折时的潜能激发和自我超越。

中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探析

中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探析
应试教育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搞题海战术、猜题押题、加班加点、死记硬背、“填鸭式”等,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得到全面发展。五育各自有各自不可忽略的作用,紧密联系在一起,缺一不可。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基本精神首先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其次,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再者,适应时代要求,强调中学生个性的发展,重点是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后,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应试教育制度的弊端是导致中学生作弊的源头,它重视高分学生,多数学学生受到忽视,产生厌学情绪,片面发展,个性受到压抑,缺乏继续发展的能力。抑制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前列。对教育来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是一般性的要求,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应成为教育活动的根本追求,成为素质教育教育的核心。应试教育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牺牲了多数学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应试教育忽视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社会大环境中的作假风气
社会环境直接影响着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从而间接地影响着中学生对考试作弊的认识。目前的大环境,存在着许多不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如社会风气没有得到根本好转,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得到真正落实,甚至教育界也存在着一些不正之风。而社会上诸如成人高考、各种支撑考试中,存在着各种作弊行为已是习以为常。在这种社会大环境的熏陶下,中学生而濡目睹,自然也就接受了考试作弊。他们接受这种方式,与多数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度有关。每位家长都望子成龙、叛女成凤,可是他们一般不去了解其子女的学习过程,而一味追求结果,如班内名词或高分,并不切实际地提出过高的要求,当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就训斥、打骂。迫于这下压力中学生考试作弊也就越来越严重,就这样的从小作弊导致当今社会上存在的考试作弊现象非常广泛,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行业、级别的工作人员。由于人们太重视考试分数,再不能通过正规渠道达到目的时,他们开始想方设法运用其他手段。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发明作弊工具的人员有了消费市场,同时,许多农村的有实力没有关系的人,尽管笔试第一,面试还可能刷下来。社会就是这么大的现实,这种现象在人们头脑中早就被认可了,正是这样滋生了社会的腐败。考试风气日益败坏,作弊现象屡见不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调查资料表明,目前一些中学生考试作弊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

有些高中,学生的作弊率高达88%;有些初中,学生的作弊率高达79%。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焦虑与深思。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学生作弊心理就是建立在自尊基础上的想取得好成绩的愿望与害怕考不好的担心相伴而产生的一种心理。

这种心理的形成,主要有如下一些原因。

首先,满足“自尊”的需要,是中学生考试作弊心理产生的直接诱因。

一位教育家说得好:青春期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发现“自我”,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及需要。

现在的中学生越来越注重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及作用,因此,怕考得差被同学们看不起,就成了作弊的直接动机,当现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不一致时(如成绩不理想),就会萌发使用不正当的手段(作弊)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尤其是进入高中以后,小学、初中阶段相对平衡的状态被打破,两极分化日趋严重,许多人从原先的优秀生逐渐变为差生或一般生,强烈的反差使他们心理承受不了。

由于自尊心的作用,就必将导致其作弊行为的产生,即便是成绩好的,为了保持自己在同学们中的优越地位,有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了作弊者的行列。

其次,青春期反抗心理的出现,是诱发部分学生作弊心理形成的内驱力。

有些中学生为了表现自己已经成年,故意违反校纪校规,以此来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

时下,“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吧!”成了一部分中学生信奉的名言,于是便出现了故意迟到、起哄、顶撞老师、在异性面前逞能等现象。

作弊即是这种心理的一种独特表现方式。

当他们看到别的同学作弊成功时,不是向老师报告或劝阻,而且自己也作弊;还有部分同学明明知道作弊不对还去作弊,主要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英雄本色”……这些都是反抗心理在作怪。

第三,从众心理无形中扩大了学生作弊心理的成分。

所谓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在团体中,因受到团体的影响和压力,使其在知觉、判断行为上倾向于与团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模仿和心理感染的社会心理机制在青少年团体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中学生为了使自己成为作弊团体中的一个彻底的“自己人”,使同学们相信自己时刻站在他们一边,是其值得信赖的朋友,在别人作弊时,自己也赶快作弊,积极和同学们保持一致;或为义气关心同学,关键时刻“拉”一把;或主动帮助同学作弊,以求博得好感。

(社)第四,伴随市场经济大潮而出现的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是导致某些中学生作弊心理产生的社会因素。

市场经济体制在形成、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消极的东西,诸如过分崇尚金钱名利、过分强调个人利益、不读书照样挣大钱等思想观念,致使中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倾斜。

在一部分中学生眼里,仿佛只要能挣大钱,学不学习无所谓,有没有知识都一样,全国百万元户中不是有85%都初中还未毕业吗?于是在一部分中学生中形成了这样一种错误认识: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作弊成了他们应付考试的唯一“法宝”。

第五,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压力过大,是导致中学生作弊心理产生的催化剂。

做家长的,没有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的,而问题在于许多家长希望孩子成材的唯一途径就是上大学。

当家长因种种原因无法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否在向这个目标努力时,就只能依据名次、成绩来了解自己的孩子。

这样,很多中学生一到考试就紧张,他们往往为了向家长有个好的交
待而去作弊。

此外一些家长平时又不注意对孩子进行理想、道德、成材等方面的教育,也在无形中促使了学生作弊心理的形成。

这是导致中学生作弊心理形成的家庭因素。

第六,教师评价学生的错误导向,监考不严也是中学生作弊心理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在不少学校、教师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对尖子生或学习进步明显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对差生不予重视,甚至讽刺、歧视,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对分数、名次的追求,从而使一些学生走上了作弊的道路。

另外,有的教师监考不严,也从客观上给作弊者提供了机会。

最后,对作弊危害性认识的模糊,是导致学生作弊心理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按理说,中学生已基本能认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能把学习和自己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他们也明白考试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

但同时一些中学生头脑中还装着这样一种认识:中考、高考不考的科目(副科)作点弊没关系,反正与升学关系不大,可以腾出时间把主科学好。

更有甚者,有的学生认为作弊不是错误,而是一种英雄行为,能在四只眼睛的“警察”的监视之下自由自在地作弊,又不被发现,不被抓获,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可他们恰恰忘了这样做害人更害己。

从心理学看,儿童最初遵循的是“外部”因素:表现好是为了避免惩罚或得到表扬,这就是小学生为什么作弊少的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尤其是进入中学以后,不少学生对公认的道德规范产生了怀疑,这就必然要导致他们评价体系混乱,是非界限的模糊。

目前,中学生的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愈演愈烈,手段也愈来愈现代化,我们的学校教育正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那么,怎样才能纠正作弊这种不良风气呢?
1.发挥导向功能,优化社会环境。

当前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

中学生中的作弊现象,不能说与某些社会风气不正无关。

因此,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强化自身的导向功能,主动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使学生形成远大务实的理想追求,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奋发进取的学习动力。

这样,作弊就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就没有了市场。

同时,学校教育也要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使家长对子女的考试分数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2.转变监考职能,避免人为对立。

现行考试中一些人为的因素,如有的老师监考时太凶,把自己推到了学生的对立面,形成了一种自卫、猜疑、敌对的气氛。

这种气氛的出现,有时很容易诱发作弊行为的产生,所以考试时教师要尽量把监督变为服务,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

诚若如此,考场上师生就容易达成一种理解、和谐的默契,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因反抗等心理因素造成的作弊现象。

3.强化自我意识,减弱从众诱因。

前面已经谈到,中学生作弊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从众心理的作用。

因此,考试时,教师要尽量弱化学生的从众心理。

第一,让学生始终明确现在是在考试,必须管好自己不能作弊;第二,让学生始终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始终认识到自己在考场上的责任,不断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使其变依从(服从老师监督)为认同,甚至达到内化(自己要求关心自己)的境界;第三,设立自我监督体系,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

一个公平竞争的机制一旦形成,学生中那种不作弊吃亏的心理也就自然而然地减退或消失了。

4.发挥考试功能。

变单向评估为双向评估。

平时考试的功能大致有两点:一是老师反馈教学的效果,二是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

在考试中如果能够突出主体意识,变互相监督为互相理解和信任,学生对考试的功能就会有更明确的认识,就会改变过去那种为追求分数、名次而去作弊的不正确的做法,而把注意力集中到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上面,从而强化了考试的功能。

总之,我们只有了解了中学生的作弊心理及其成因,对症下药,才会端正其学习目的,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品德,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作弊的危害,从而自觉地改掉作弊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