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陈昌来版)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对外汉语教育,或称其核心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它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名词解释、运用)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取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也是语言教学理论中运用最多的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取的语言;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在学习和使用另一种语言。
这里存在一种情况是,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更多种的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都达到同等运用熟练程度,这就成为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一般母语是人们出生后接触的第一语言,但对一些移居国外的人来说,其子女首先接触的可能是居住地的语言而非母语。
因此,不能把第一语言和母语两个概念混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因此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
非本族语指的是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语言掌握的程度和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往往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但也存在相反的情况。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
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与学全过程和整个教学体系中各个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从而制定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
《2024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_理念与模式》范文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_理念与模式》篇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_理念与模式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念与模式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交流工具之一,汉语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知识底蕴。
它不仅是沟通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桥梁,更是了解中华文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念和模式进行探讨,旨在阐述现代汉语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施策略。
二、教学理念1. 跨文化交际理念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汉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汉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和沟通。
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掌握交际技巧,同时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习惯。
2. 素质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在汉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其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模式1. 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实际场景下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汉语。
这种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汉语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该模式结合了线上学习和线下课堂学习的优势,通过线上资源的学习和线下课堂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该模式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实施策略1. 强化师资培训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力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是提高汉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2021年整理)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教学水平。 (3)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9年填空)
2.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
(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①初创阶段(20C 50’s初—60’s初) 汉语预备教育: a. 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 专门机构)。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 b. 1952年,由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班调到北大,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 专修班。 c. 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 为什么说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6年问答) ②巩固和发展阶段(60’s初—60’s中) a. 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我国 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校)。
a. 对实践性的原则再认识。 b. 打破旧的、脱离实际的科学系统,代之以符合实践性原则的新的科学系统。 c. 引入了剧情教学,提出“听说领先”,形成“以听说法为主,结构为纲,兼顾传统方法”的 综合教学法。
具体措施:
a. 试验分课型,听说、读写分开。 b. 改革精读课,加强听力、阅读,改名为“综合技能课”。 1980年《基础汉语课本》 以常用句型为重点。 ④改革阶段(80’s至今) 特点:
b. 1964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c. 1964年暑假,越南政府派来2000名留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扩展到23所。 d. 1965年暑假,北语为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22所院校举办了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e. 1965年下半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 学的专业刊物)。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
成就和特点
5 言语技能训练的原则是全面要求、综合教 学、阶段侧重。“全面要求”就是要求学 生全面掌握听、说、读、写四种技能; “综合教学”就是在同一门课中对听、说、 读写四种技进行综合训练,“阶段侧重” 就是开始阶段侧重听说训练,从培养口语 能力入手,逐渐过渡到侧重听读或读写训 练。
6 通过编写《汉语教科书》建立了针对外国 人学习的汉语语法体系。在中国,这是 把汉语的科学语法转换为教学语法的第一 个样板。
成就和特点
考试的内容也包括理论知识。用汉语讲解语 言知识学生听不懂,初期由汉语教师带翻 译上课,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逐渐摆 脱翻译。当时把这样的教学方法叫做“综 合法”。那时对教学法的理解仅限于课堂 教学的具体方法,课堂上用学生的母语进 行翻译的叫“翻译法’、不用母语进行翻 译的叫直接法,两者结合使用的叫“综合 法”。
20世纪70年代的本体理论研究—开始探索新 的教学路子
文革”后期(从1974年到1979年),唯一的一 家学术刊物是北京语言学院学报《语言教 学与研究》,在这个刊物上发表关于对外 汉语教学的论文和文章有20多篇。六年发表 20多篇论文,今天看来微不足道,但在当时 却反映了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空前繁荣, 因为整个50年代才发表五篇,整个60年代一 篇都没有,(前面提到的钟文是70年代发表 的。
本体理论
因此,只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 理论才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的本 体理论。
1.2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本体理 论的发展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本体理论的 研究是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而发 展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对外汉 语教学中实际存在而且迫切需要解决 的问题。 下面分阶段介绍。
60年代
北京语言学院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写 出了一批专题报告,作为培训班教材。这 些专题报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前15年的教学 经验和新的教学法主张。由钟锓执笔1965 年在内部发表的论文《十五年汉语教学总 结》是这批报告中的核心篇。
怎样确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方案
怎样确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方案摘要: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跟其他语言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一样,是语言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原则是指据汉语特点和学习者的的母语、学习者汉语水平制定教学方案。
关键词:汉语;第二语言教学;西方教学法流派;教学原则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研究的复杂性决定了这个学科的跨学科性质,影响它的因素比较多,会受到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领域一般教学论的影响。
然而,汉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是语言学。
自从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后,每一个主要流派都有体现它基本理论的相应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法。
但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并不能完全依附语言学,它应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有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法(如直接法)并无相对应的语言学流派作为理论基础。
因此,不应该机械地将语言学流派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法完全看成一对一的对应关系。
首先介绍一下外语教学法目前的主要流派:阅读法、自然法、自觉实践法、视听法、全身反应法、直接法、语法-翻译法、听说法、社团语言学习法、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暗示法(suggestopedia)等。
众所周知,任何新教学法的兴起都不意味着旧教学法的消亡。
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法还是新兴的教学法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都有各自的长处和局限性。
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自觉地、灵活地、综合地运用它们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对象服务。
其次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原则,刘■教授曾指出十条:即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强化汉语学习环境,扩大学生对汉语的接触面;精讲多练,以言语技能和交际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句子和话语为重点,语音、语法、词汇、汉字综合教学;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分阶段侧重;利用、但课堂上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率;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为什么词汇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
为什么词汇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词汇是语言三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学习掌握一种语言的重要内容。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汉语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基础和关键。
词汇教学贯穿于对外汉语教学由初级到高级的各个层次以及听说读写等诸课程中。
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听力、阅读及口语水平。
可见词汇教学对于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
就词汇本身来说,许嘉璐先生曾说:“是先有词、语,后有句。
换言之,句是由一个个词语组成的。
”就以许嘉璐先生的这句话为例,如果我们不知道“词”、“句”、“换言之”等词,就好像盖房子没有砖是不行的,想要造句而没有词汇,句子的生成就是一句空话,更不要说段落和文章了。
与其它难于掌握的项目相比,词汇教学也是最基础的教学内容。
以语法教学和词汇教学为例,刘珣先生曾指出,在中介语的各类偏误中,“词汇方面的偏误比语法方面的偏误对交际的影响大。
”有时留学生因为不懂汉语语法而造出了不完全正确的句子,但是这些句子未必会对交际的过程产生巨大的阻碍,但是如果没有词汇,就像前段所说,句子都无法生成,交际将会十分困难。
同时,实际情况也告诉我们,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难点与核心,是第二语言学习者最重要的任务。
有调查显示,欧美留学生认为汉语学习中各学习项目中最难掌握的就是词汇。
在阅读方面,调查显示,在留学生易于完成的阅读任务中,具有“汉字优势”的日本留学生主要得益于对词汇的把握;在难于掌握的项目中,由词汇造成的障碍达65%。
其实对于这一点,很多学习日语的中国人一定也有类似体会。
因为日语借用了汉字中的很多词汇,所以掌握汉语的人在学习日语的时候,也很容易通过抓住一些与汉语词汇相近的关键词来理解上下文意思,可见词汇在语言诸要素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在听力理解方面,实验结果表明,有生词就意味着语音和意义不能建立联系。
因此留学生汉语听力理解当中,生词是第一大障碍。
至于口语和写作方面,实验和经验都告诉我们,留学生用汉语交际时如果“不知道怎么说”,其障碍多出于“词穷”。
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在实际中的运用——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为例
外 汉 语 教 学 提 供 了新 的 理 论 基 础 和 阐 述 平 台 , 决 解
y- 学 中 遇 到 的 一 些 难 题 。 吕 比 松 认 为 , 言 理 论 教 语 可 以从 宏 观 和 微 观 两 个 方 面 指 导 和 影 响 对 外 汉 语 教
言学 、 体学 、 用 学 等 与对 外 汉 语 教 学 紧密 的结 语 语
合 , 成 了新 的教学 方 法 和课 题 研 究 。教 学语 法 是 形
后 来 有 代 表 性 的 论 述 者 是 许 国璋 , 以 “ 语 言 学 研 他 供
究 的语 法 ” 即 理 论 语 法 ) “ 教 学 用 的语 法 ” 即教 ( 和 供 (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语 法 中 遇 到 的 难 点 , 为 理 论 语 法 的 也
研 究 提 出 新 的 问题 和 挑 战 。
三 、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中 理 论 语 法 与 教 学 在
语 法 的运用
在 实际 的对 外汉 语 教 学 中 , 何 恰 当 的运用 理 如
不 要 求 严 格 , 说 明 用 途 为 主 。 三 是 举 例 不 同 , 者 以 前
赵 丽 君
(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 70 6) 10 2
摘
要: 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在对 外汉语教 学中的 区分具有 重要意义。如何在 实际教 学 中恰 当的运 用理论语
法与教学语 法, 使其紧 密的衔接起 来, 是对外汉语教 学研 究的重点和难 点。对于这个 问题 的研究可 以使 对外汉语水
第2 8卷第 2期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对外汉语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还有一项任务。
即以自身的学科理论建设,为第二语言教育学科甚至整个语言教育学科的理论发展做出贡献。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
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与学的全过程和整个教学系统中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揭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本质特征以及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从而制定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办法,并用来指导教学实践,以提高学习效率。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分支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P21)①、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②、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③、以基础阶段为重点④、以语言对比为基础,找出难点、重点,进行分析和纠错。
⑤、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⑥、集中、强化的教学,课程集中、课时密集、内容多、速度快,班级规模小。
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P77)乔姆斯基在60年代提出“语言能力”的概念,并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表现”。
语言能力:是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语言规则体系。
“语言能力”主要是与语言形式结构有关,实际上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语法能力,是一种脱离外部语言环境的、人的内部心理机制。
主要表现在:能正确组合声音和语素;能区分是否合乎语法的句子;能区分结构相同或相似但意义不同的句子;能区分结构不同但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句子;能区分同一结构的歧义;能区分句子中的语法关系;而最根本之处则是能运用这一有限的规则体系创造出无限的句子。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首次提出“交际能力”的概念。
即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他还进一步提出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语法性(语法是否正确)、可接受性(交际中能否被接受)、得体性(是否在语境中恰当,合乎社会文化)、现实性(是否在现实中常用)。
06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与应用
第六讲: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与应用主讲人:李老师重点知识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类型和课程类型;掌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目的、教学原则和课程规范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特点(一)性质和目的1、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2、目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
(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汉语作为母语教学之异同(1)起点不同(起点)第一语言教学: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教学主要为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读写能力,以及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第二语言教学:由于学生不具备最起码的言语能力,教学要从教目的语最基本的发音开始,要从教说话开始。
(2)第一语言的影响(迁移)第二语言教学:第二语言学习是在第一语言习得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可以产生正迁移,也可能起负迁移。
充分利用正迁移,预防或排除负迁移,是第二语言教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第一语言教学:第一语言教学不存在类似问题。
(3)文化冲突(文化)第二语言教学:由于语言本身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学习第二语言自然也要了解、学习、掌握第二语言的文化。
第二语言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结合语言教学进行相关文化的教学,扫除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文化障碍;第一语言教学:第一语言教学中不存在此问题。
(4)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对象的学习目的不同(对象)第一语言教学:对象是儿童;第二语言教学:相当部分是成年人,目的多样,使得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也发生了变化,影响到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类型教学类型:是根据语言教学的某些综合特点划分出来的跟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有关的类型。
《2024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_理念与模式》范文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_理念与模式》篇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_理念与模式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念与模式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语言,汉语不仅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在多语并行的时代,掌握汉语已经成为一种必备技能。
因此,探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念与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理念1. 多元文化交流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其首要的教学理念是实现多元文化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
同时,应鼓励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流,提高其语言实践能力。
2. 寓教于乐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动机。
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语。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3. 全面发展汉语教学不仅要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素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通过汉语教学,使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模式1. 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常用模式。
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2. 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采用分层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3. 实践式教学实践式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模式。
通过实践活动,如语言交流、文化体验等,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多元文化交流、寓教于乐、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采用互动式、分层、实践式等教学模式。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_理念与模式_赵金铭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 理念与模式
赵金铭
提要 本文主旨为关注世界第二语言教学新的教学理念 ; 提出汉语教学与汉字教学之 关系乃探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 ; 教学设计应充分注意语言技能的平衡 , 大力加强书面语教学 , 全面提高学习者汉语综合运用能力 。 关键词 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 书面语教学 汉语综合运用能力
★ 引言 语言教学理念或称语言教学思想 、 教学观念 , 是指导语言教学的根本思想 。 我国早期对 外汉语教学曾提出 “实践性 ”的教学原则 , 主张 “学以致用 ”, 因此采用 “语文并进 ”的教学模 式 , 注重听 、说 、 读、 写技能训练 , 课堂上提倡 “精讲多练 ”。 不难看出 , 这种教学理念已经体 现出交际教学法的某些合理内核 。 几十年来 , 我们一直强调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 , 不断沿着 结构 — 功能 , 或曰结构 —功能 — 文化相结合的教学路子摸索前行 。 进入上世纪 90 年代 , 随 着学习理论研究的引进 , 在研究 “怎样教 ”的同时 , 加强了对 “怎样学 ”的考察和研究 。 我们已经注意到 , 当今世界第二语言教学理念一直处在变动不居之中 , 派别迭出 。 然 而 , 尽管流派纷呈 , 总能摸到世界第二语言教学主流教学思想的脉搏 。 目前 , 随着交际语言 教学法的深入发展 , 一些新的教学理念 , 正日趋成熟 , 引起人们的关注 。 反思我们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 在教学理念上是否还可以转变观念 , 拓展我们的思 维 , 开阔我们的视野 , 除旧布新 , 寻求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模式的创新与突破 , 是我们要探 讨的问题 。 本文拟就下列三个问题展开叙述 : 1) 汉语教学的主旨可由 “学以致用 ”, 转而注重 “用 中学 ”“做中学 ”“体验中学 ” ; 2) 汉语教学与汉字教学之关系乃教学设计的关键 , 汉语教学 法呈现多元化 ; 3) 加强书面语教学是培养学习者汉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当务之急 。 本文将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 , 按照世界第二语言教学的新理念反观我们的教学 , 以 之作为创新教学模式 、 改进课堂教学的一种取向 。 我们并不把它当作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 学应实施的新的教学理念 , 我们姑且称作可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参酌的教学理念 。 实 际上 , 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中 , 已开始体现一些新的教学理念 , 并已取得相当成 效。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法第一章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一、语法教学的重要性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包括对外和对内的汉语教学),不管主张哪种教学法(听说法、直接法或者交际法),都离不开语法"语法对于第二语言(或称外语教学)的教和学都是至关重要。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特别是有了一定的语音基础后,通常即进入语法为主,句子层面的语言教学阶段,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界往往称这个阶段为“语法阶段”,这个阶段大约在半年左右,接下去是所谓的“短文阶段”,这个阶段语法仍然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第二语言教学的对象一般都是已经掌握了母语的人,即便是青少年,母语也已基本获得。
在此基础上学习第二语言,在途径、规律、特点和效率等方面就和幼儿时期的母语获得必然有很大的不同。
要完全获得第二语言的能力,尤其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第二语言能力,就必须借助有效的辅助手段,这个手段就应当是语法。
二、语法的分类传统上是把“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作为一对相对的术语提出来的,然而,语法研究发展到今天,我们认识到,和理论语法相对的不再只是教学语法,而应是应用或实用语法,实用语法中可以按不同的实用目的进行再分类,例如可以分为供计算机处理使用的语法和供教学使用的语法,供教学使用的语法可以再分为第一语言教学使用的语法和第二语言教学使用的语法,而在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中又有供教师使用的教学语法和供学生使用的教学语法,在供学生使用的教学语法中,又可以分出不同阶段的教学语法等等"上面的这段叙述,(南京大学的郭熙)用下图表示或许更为清楚:语法—理论语法实用语法—计算机使用的语法教学使用的语法—第一语言教学语法第二语言教学语法—教师用的语法(参考语法)学生用的语法—阶段一语法阶段二语法阶段三语法其它语法(如大学里的混合型教学语法等等) 按照这一框图,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尤其是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已经隔了很大的距离,具体说来,第二语言教学所使用的语法只是实用语法的一个部分,这一部分却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处理,看来是把问题复杂化了,但实际操作起来可能要方便得多。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程大纲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程大纲一、课程名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二、课程性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MTCSOL)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演变与发展,国内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模式,以及宏观指导下的汉语基本要素与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在探讨国内外现代课堂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对汉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和实践,其中重在课堂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三阶段有效教学行为的研讨,以此规范汉语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汉语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既重视知识讲授和理论阐述,又注重结合教学案例对学习者实际教学能力进行培养。
通过学习,学生要了解:(1)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以及各主要教学流派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特点;(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演变与发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法的关系;(3)目前国内外较有影响的汉语教学模式。
通过学习,学生要掌握:(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和基本规律;(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的性质、特点、教学原则、教学环节、教学步骤等;(3)汉语语言要素及语言技能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汉语课堂教学能力和研究反思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汉语课堂教学具体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基本内容本课程由如下方面的内容组成:1.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评介:包括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基础、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主要特点等。
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评介: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演变与发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原则等与教学法的关系和国内外主要的汉语教学模式。
3.汉语语言要素与技能教学:包括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与汉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汉语综合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以及汉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训练的方法和技巧;此外还包括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相关问题。
4.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导入技能、讲授技能、提问技能、板书技能、反馈技能、纠错技能、情境创设技能、课堂组织和管理技能等。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考试大纲(中级)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考试大纲(中级)[荐| 点击次数:521 | 更新时间:2006-3-17 16:18:10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一、汉语作为外语教学概说(一)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2.母语与外语3.目的语4.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二)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性质与特点1.性质2.特点(三)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与作为母语教学的区别1.对象2.目的3.内容4.方法5.环境(四)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1.语言学理论:语言与言语、语言符号系统、语言的功能2.心理学理论:感知、记忆、遗忘、迁移3.教育学理论:原则、内容、方法、教学过程、模式4.跨文化交际理论:跨文化的敏感性、跨文化交际能力(五)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教学内容1.语言要素和汉字2.语言技能3.语言交际技能4.相关文化知识二、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一)主要教学法流派1.语法翻译法2.直接法3.听说法4.视听法5.自觉实践法6.认知法7.交际法(二)第二语言学习理论1.习得与学习2.对比分析3.偏误分析4.中介语理论三、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教学原则与教学设计(一)教学原则1.培养交际能力2.以学生为中心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二)教学设计的任务和作用(三)教学设计的程序和方法1.分析教学对象2.确定教学类型3.确定课程性质与课型4.确定教学目标5.确定教学内容6.确定教学原则7.规定教学途径8.明确教师的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四、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法(一)课堂教学1.课堂教学准备2.课堂教学过程3.教学评估(二)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1.直观法2.对比法3.举例法4.演绎法5.归纳法6.情景法(三)专项技能教学方法1.听力教学方法1.1 听力训练的类别1.2 听力训练的途径2.口语教学方法2.1 口语训练的类别2.2 常用手段与方式3.阅读教学方法3.1 阅读教学的类别3.2 常用的训练方式4.写作教学方法4.1 写作教学的一般程序4.2 分阶段写作训练常用的方法.4.3 基础阶段的训练4.4 简单应用文的训练4.5 限定内容的写作训练五、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一)跨文化交际1.定义2.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3.文化的冲突与适应4.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二)文化教学的层次1.语言中的文化因素2.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3.专门文化知识(三)文化教学原则与方法1.基本原则2.教学方法六、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教材选择和使用(一)教材类型1.语言知识类2.语言技能类3.文化知识类4.特殊用途类(二)选用教材的原则1.与教学目标相适应2.与教学对象的语言水平相适应3.与课型要求相适应4.与学时学制相适应5.与相关课程及教材相适应(三)使用教材的基本方法1.领会编者意图2.全面了解教材内容3.根据教学需要合理调整4.补充教学材料七、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测试(一)测试的作用与目的1.测量2.诊断3.选拔4.评估(二)测试的种类1.成绩测试和水平测试2.客观性测试和主观性测试3.标准化测试和非标准化测试(三)命题1.命题原则2.题型设计2.1 主观性试题2.2 客观性试题(四)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1.性质和作用2.等级划分3.《汉语水平证书》的效力现代汉语一语音一、汉语语音概说(一)基本概念1.音素2.音节3.声母、韵母、声调(二)汉语语音的特点1.辅音的特点2.元音的特点3.声调的特点(三)汉语拼音方案1.方案的基本内容2.方案的优点及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二、声母(一)声母的发音部位(二)声母的发音方法(三)声母总表三、韵母(一)单元音韵母发音要领(二)复元音韵母的构成及发音要领(三)鼻韵母的构成及发音要领(四)元音ɑ,e,i,u的发音变化(五)韵母总表四、声调(一)调值和调类(二)普通话的四声(三)五度标记法五、音节(一)汉语音节的结构(二)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三)汉语音节的拼写规则六、语流音变和语调(一)汉语的语流音变1.轻声2.儿化3.变调3.1 上声的变调3.2 “一”“不”的变调4.“啊”的变读(二)汉语语调1.重音2.句调3.停顿二词汇一、汉语词汇概说(一)什么是词汇(二)词汇单位1.语素1.什么是语素1.2 语素类型2.词2.1 什么是词2.2 语素、字与词的关系3.固定同组3.1 专名3.2 熟语二、汉语词的构造(一)单音词和复音词1.单音词2.复音词(二)词根和词缀1.词根2.词缀(三)单纯词1.什么是单纯词2.单音节单纯词3.多音节单纯词(四)合成词1.什么是合成词2.合成词的构成方式2.1 复合式2.2 附加式2.3 重叠式(五)简称1.什么是简称2.简称的方式三、词义(一)什么是词义(二)词义的性质(三)词义的构成1.理性义2.色彩义(四)单义词、多义词和同音词1.单义词1.1 什么是单义词1.2 单义词的种类2.多义词2.1 什么是多义词2.2 词的基本意义、引申意义和比喻意义 3.同音词3.1 什么是同音词3.2 同音词和多义词的联系与区别(五)同义词和反义词1.同义词1.1 什么是同义词1.2 同义词的辨析2.反义词2.1 什么是反义词2.2 反义词的类型四、汉语词汇的构成(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二)熟语1.熟语及构成2.成语2.1 什么是成语2.2 成语的特点3.惯用语3.1 惯用语的构成3.2 惯用语的特点4.歇后语4.1 歇后语的构成4.2 歇后语的特点(三)词汇的发展蛮化1.新词的产生2.旧词的消亡3.义的演变三语法一、汉语语法概说(一)什么是语法(二)语法单位1.语素、词、词组、句子2.汉语四种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三)汉语语法的特点1.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2.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词组的构造规则和句子的构造规则基本一致4.有丰富的量词5.有复杂的补语系统二、汉语词类(一)什么是词类(二)词类划分的依据(三)名词1.名词的主要语法功能2.名词的分类3.时间词、处所词、方位词(四)动词1.动词的主要语法功能2.动词的几个小类2.1 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2.2 助动词(能愿动词)2.3 趋向动词3.动词的重叠4.离合词4.1 什么是离合词4.2 离合词的用法4.3 离合词和短语的区别(五)形容词1.形容词的主要语法功能2.形容词的基本类别2.1 性质形容词2.2 状态形容词3.形容词的重叠4.名词、动词、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主要区别(六)区别词1.区别词的语法功能2.区别词与形容词的区别(七)数词1.数词的语法功能2.数词的分类3.称数的方法(八)量词1.量词的语法功能2.量词的分类3.量词和名词的搭配4.量词的重叠5.数量词5.1 数量词语法功能5.2 数量词重叠5.3 时间量的表达(九)代词1.代词的分类2.代词的语法功能3.代词的活用(十)副词1.副词的语法功能2.副词的分类3.常用副词辨析(十一)介词1.介词的语法功能2.介词的分类3.常用介词辨析(十二)连词1.连词的语法功能2.连词的分类3.连词与关联副词的区别4.连词与介词的区别(十三)助词1.助词的语法功能2.助词的分类3.常用助词辨析(十四)语气词1.语气词的特点2.语气词的分类3.常用语气词辨析(十五)叹词(十六)象声词三、句法结构(一)什么是句法结构(二)五种基本的句法结构1.偏正结构1.1 定语和“的”1.2 状语和“地”2.述宾结构2.1 述语与宾语之间的语法关系2.2 述语与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2.3 双宾语3.述补结构3.1 述语与补语之间的语法关系3.2 补语的类型3.3 补语和宾语的区别4.主谓结构4.1 主语与谓语之间的语法关系4.2 主语与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5.联合结构(三)其他句法结构1.方位结构2.介宾结构3.“的”字结构(四)几种特殊的句法结构1.连谓结构2.兼语结构3.连锁结构4.复指结构(五)层次分析法1.句法结构的层次性2.层次分析法的分析程序四、句子(一)句子成分1.句子的一般成分1.1 主语1.2 谓语1.3 宾语1.4 定语1.5 状语1.6 补语2.句子的特殊成分3.句子成分分析法3.1 中心成分和附加成分3.2 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分析程序(二)句子的结构类型1.单句1.1 主谓句1.2 非主谓句2.复句(三)句子的语气类型1.陈述句2.疑问句2.1 是非问句2.2 特指问句2.3 选择问句3.祈使句4.感叹句(四)句子的特征类别1.是字句2.有字句3.“是……的”结构4.把字句5.被动句6.存现句7.比较句(五)复句1.复句与关联词语2.复句的类型2.联合复句2.1.1 并列复句2.1.2 承接复句2.1.3 递迸复句2.1.4 选择复句2.1.5 解说复句2.2 偏正复句2.2.1 转折复句2.2.2 让步复句2.2.3 因果复句2.2.4 目的复句2.2.5 假设复句2.2.6 条件复句五、常见语法错误分析(一)搭配不当(二)残缺与多余(三)语序不当(四)句式杂糅、关联不当四汉字一、汉字概说(一)汉字的性质(二)现代汉字的特点二、汉字造字法(一)古代“六书”(二)现代汉字的结构方式1.会意2.形声2.1 形声字的类型2.2 形旁和声旁的作用2.3 形声字常见形旁及其所表字义的类属2.4 形旁和声旁的局限性三、汉字的演变与构造(一)汉字形体的演变(二)汉字的构造1.笔画2.部件3.整字(三)汉字的书写规则(四)繁体字与简化字(五)异体字与异读字1.异体字的读音2.异读字的读音四、常用汉语字典、字表及检字法(一)常用汉语字典、字表1.字典2.字表(二)检字法1.部首检字法2.笔画检字法3.汉语拼音字母检字法中国文化基本知识一、中国文化知识(一)中国文化概说1.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2.文化结构的不同层次3.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二)中国历史与地理1.历史1.1 中国古代历史沿革1.2 历代行政区划1.3 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1.4 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2.地理2.1 自然地理2.2人文地理(三)中国哲学与宗教1.哲学1.1 中国哲学的发展与演变1.2 孔孟与儒家思想1.3 老庄与道家思想2.宗教2.1 佛教2.2 道教2.3 伊斯兰教2.4 基督教(四)中国文学1.诗歌1.1 古代诗歌1.2 现当代诗歌2.散文2.1 古代散文2.2 现当代散文3.戏曲3.1 古代戏曲3.2 现当代戏曲4.小说4.1 古代小说4.2 现当代小说(五)中国艺术1.书法1.1 中国书法艺术的特点 1.2 名家名作2.绘画2.1 中国画艺术的特点 2.2 名家名作3.音乐3.1 中国音乐艺术的特点 3.2 代表性的民族乐器 3.3 名家名曲4.雕塑4.1 中国雕塑艺术的特点 4.2 石窟艺术4.3 其他雕塑艺术(六)中国工艺1.传统工艺1.1 陶瓷1.2 漆器1.3 唐三彩1.4 景泰蓝2.民间工艺2.1 剪纸2.2 风筝2.3 泥人2.4 刺绣(七)中国建筑与园林1.建筑1.1 中国建筑的特点1.2 传统民居1.3 宫廷建筑1.4 宗教建筑2.园林2.1 中国园林的特点2.2 皇家园林2.3 私家园林(八)中国民情与风俗1.民情1.1 交往与称谓1.2 亲情与家族1.3 信仰与禁忌2.民俗2.1 传统节日2.2 饮食习俗2.3 婚姻习俗2.4 丧葬习俗(九)中国风景名胜1.自然风景1.1 五岳1.2 国家级名胜区1.3 其他名山大川2.文化名胜2.1 佛教四大名山2.2 道教四大名山2.3 其他文化名胜3.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十)中国科技与教育1.天文历法1.1 天文1.2 历法2.中医中药2.1 中医2.2 中药3.四大发明3.1 造纸术3.2 印刷术3.3 指南针3.4 火药4.教育4.1 官方教育4.2 私人教育4.3 书院教育4.4 近现代教育5.科举5.1 科举的产生与发展5.2 科举制度二、当代中国国情(一)国土与资源1.国土1.1 领土1.2 领海2.资源2.1 矿产2.2 森林(二)行政区划1.省、县、乡三级行政2.特别行政区3.省级行政区及其简称(三)人口、民族与宗教1.人口现状2.民族与民族政策3.宗教与宗教政策(四)政治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3.政治协商制度(五)经济1.经济体制2.经济发展 (六)外交1.外交政策 2.外交关系 3.中外交流 (七)教育1.教育体制 2.教育发展 3.对外汉语。
国际汉语教育专业考博试题
选择题:在国际汉语教育中,下列哪项不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原则?A. 以学生为中心B. 注重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C. 严格遵循语法翻译法(正确答案)D.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下列哪项不是国际汉语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A. 扎实的汉语语言学基础B. 跨文化交际能力C. 精通多国语言(正确答案)D. 良好的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在国际汉语教学中,下列哪项不是常用的教学方法?A. 任务型教学法B. 情境教学法C. 单纯语法讲解法(正确答案)D. 合作学习法下列哪项不是国际汉语教育专业考博时可能涉及的领域?A.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B.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C. 世界文学史(正确答案)D. 跨文化交际与文化传播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关于词汇教学,下列哪项不是有效的策略?A. 利用语境进行词汇教学B. 通过游戏和竞赛活动教授词汇C. 死记硬背词汇表(正确答案)D. 结合文化元素进行词汇教学下列哪项不是国际汉语教育专业考博时可能考察的语言学理论知识?A. 语音学B. 句法学C. 地理语言学(正确答案)D. 语义学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关于文化教学,下列哪项不是重要的内容?A.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B. 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C. 外国文化对比与分析(正确答案)D. 跨文化交际技巧下列哪项不是国际汉语教育专业考博时可能要求的科研能力?A. 能够独立进行汉语国际教育相关研究B. 能够撰写并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C. 精通计算机编程技术(正确答案)D. 能够参与或主持科研项目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关于课堂教学管理,下列哪项不是有效的策略?A.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B. 制定并执行课堂纪律C. 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答案)D.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学科名称对外汉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有关语言的几个概念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母语:指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指外国的语言。
本族语:指本民族的语言。
=母语非本族语: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
标准语:是作为全民族交际工具的规范的民族共同语。
方言:只在某个地区使用的语言。
目的语: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语言学理论——主要理论支柱目的语和母语语言学机械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学理论实验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的特点语音特点与教学1.汉语的音节由声韵调组成。
音节结构简单,音节界限分明,规律性强。
2.汉语声母可按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来分类。
3.汉语韵母有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
4.汉语拼音方案类似音标,只有注音作用。
5.声母和韵母之间的配合具有很强的规律性,有助于学习并掌握音节的正确读音。
6.声调是最大难点。
7.音变,包括变调、轻声和儿化等也是难点。
词汇的特点与教学1.汉语词语趋向双音节。
音节少,好记。
2.汉语词语缺乏形态变化。
3.构词以词根复合法为主,且词义与语素义密切相关,便于理解并掌握词义。
4.汉语中词缀数量极少,但很能产,又具有很强的词性类化规律。
5.常用词语的使用频率较高。
6.单音节词较难学习。
7.同义词辨析较难。
8.带有鲜明汉文化色彩的词语如“贵(校)”“令尊”“续弦”“有喜”等以及现代汉语里遗留的部分文言词语。
9.汉语词语的词义引申特点。
10.有丰富的成语、惯用语等熟语。
11.在书写时,汉语的词语排列不实行分词连写,给阅读带来不便。
语法的特点与教学1.汉语缺乏形态变化。
2.汉语不同层级内部组合的一致性。
3.汉语语序的配对特点。
4.汉语语序的变式。
5.词性与语法成分的关系错综复杂。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本体研究和汉语本体研究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本体研究和汉语本体研究陆俭明提要 本文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本体研究问题进行了论述,文章强调,必须区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本体研究和汉语本体研究,并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本体研究的内涵和外延作了说明。
关键词 汉语教学 汉语教学本体研究 汉语本体研究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以前称作“对外汉语教学”,以下简称“汉语教学”)的本体研究,我也有一个认识过程。
最早,认为“汉语本体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支撑”;后来又认识到,“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本体研究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汉语本体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支撑”,而“汉语教学是汉语本体研究的试金石”,“汉语教学对于汉语本体研究也起着推动作用”,“汉语教学拓展了汉语本体研究”。
(陆俭明,2005a、2005b)这些认识不能说错,但还有进一步认识的必要。
本文想进一步说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本体研究和汉语本体研究的问题,着重说明二者的区分。
这里首先要指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本体研究”和“汉语本体研究”不是一码事。
汉语本体研究是指对汉语本身的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诸种现象及其历史演变和发展进行考察、描写、分析、解释,并升华为理论,以建立相应的理论系统这样的一系列研究。
汉语教学的本体研究则是指围绕和服务于汉语教学的汉语应用研究。
区分汉语教学的本体研究和汉语本体研究是极为必要的。
它们之间的区别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第一,二者研究的范围不一样。
汉语的本体研究,如上所说,是就汉语本身的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诸种现象及其历史演变和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考察、描写、分析、解释,而且进一步升华为理论,以建立相应的理论系统。
当前不管是运用形式派的理论方法(包括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和生成语法学的理论方法),还是运用功能派的理论方法,还是运用认知派的理论方法所作的汉语研究,都属于汉语本体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0年代的探索
这一时期的理论研究在指导思想和研究方 法上的特点: 1 对实践性原则的认识有所加深
70年代对实践性原则的解释是:
1 对实践性原则的认识有所加深
实践性原则不但包括“精讲多练”和归纳 法等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而且包括教学 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不但体现在课堂教 学中,而且体现在教材中,贯穿在整个教 学体系中。同时指出:贯彻实践性原则的 目的是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 社会交际的能力。
60年代
钟文提出的“相对直接法”,是指在课堂 上讲解语言知识时,既不完全用外语翻译, 也不绝对禁止用外语解释,教材中的生词 和语言知识仍保留外文译释。钟文提出的 几个新概念代表了这一时期对外汉语教学 的理论取向和教学法主张,对后来的教学 和研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60年代
北京语言学院于1964年开始编写,1965年开始在 校内试用的《基础汉语》是贯彻“实践原则”和 “相对直接法”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这部教 材使用的时间虽短,没有公开出版,但是对以后 的教材编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钟的《十五年汉语教学总结》和李 赵编写的《基 础汉语》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66年到 73年,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基本上是一片空 白。
本体理论
因此,只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 理论才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的本 体理论。
1.2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本体理 论的发展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本体理论的 研究是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而发 展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对外汉 语教学中实际存在而且迫切需要解决 的问题。 下面分阶段介绍。
基础的建立
周文是国内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最早的论 文。作者从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的 目的、教学的内容、进行的程序和教学的 要点、教学的方法等五个方面,对教我国 少数民族学生和外国学生的一些基本问题, 从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角度进行了较为全 面的论述。
基础的建立
这篇文章的主要功绩是:早在50年之前就把 对外国学生的汉语教学和对我国少数民族 学生的汉语教学归为一类,把对外族人的 汉语教学与对本族人的语文教学区别开来, 把语言教学与语言学教学区别开来,根据 汉语教学的特点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 从而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的理论研 究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1)关于句型教学的试验 美国的《英语900句》是一部根据听说法编写 的以句型教学著称的教材,在中国流行后,也 引起了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兴趣。 1973年北语复校,李德津主持编写体现句型教学 特点的试验教材,定名为《汉语课本》(商务 印书馆1977),974年开始试用,1975年在校内 推广,《汉语课本》开创的句型教学被以后编 写的教材所沿用。
基础的建立
这一时期的教学研究,除了制定教学计划 和编写相应的教材以外,只发表了五篇论 文。这五篇论文是:周祖谟(1953)的《教 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邓懿 (1955)《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遇到的困难 问题》,王学作、柯柄生(1957)的《试论 对留学生讲授汉语的几个基本问题》,邓 懿(1957《用拼音字母对外国留学生进行汉 语教学》,杜荣(1960)的《用汉语拼音教 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体会》。
60年代
基本的教学原则是“实践性原则’、同时 提出了“相对直接法”的概念:主张“语 文并进”,强调初级阶段的教材要处理好 课文与语法结构的关系。 这一时期所说的教学法,也主要是指课堂 教学的具体方法,包括怎样教语音、怎样 教语法、怎样教词汇和短语等。因此对 “翻译法”、“直接法”的理解也限于在 课堂上用不用翻译。
70年代探索路子
这一时期研究的重点仍然是课堂教学,同 时也延伸到教材编写。跟50年代和60年代 相比,研究的视野已广阔得多。对一般的教 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探讨也更加深入,对 课堂教学开始从总的教学原则、具体课型 的教学、语言要素的教学和言语技能的训 练等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从而使研究的 内容更加深入。
成就和特点
5 言语技能训练的原则是全面要求、综合教 学、阶段侧重。“全面要求”就是要求学 生全面掌握听、说、读、写四种技能; “综合教学”就是在同一门课中对听、说、 读写四种技进行综合训练,“阶段侧重” 就是开始阶段侧重听说训练,从培养口语 能力入手,逐渐过渡到侧重听读或读写训 练。
6 通过编写《汉语教科书》建立了针对外国 人学习的汉语语法体系。在中国,这是 把汉语的科学语法转换为教学语法的第一 个样板。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的研究对象是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 言教学就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的 本体。
本体理论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本体理论。本体理论就是 通过对本体的研究揭示本体发展规律的理论,也 是本学科存在和发展的标志。就汉语作为第二语 言教学而言,只有教学理论才能揭示汉语作为第 二语言教学的规律,才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学科存在和发展的标志,才能把汉语作为第二语 言教学学科跟其他相关的学科—例如语言学学词汇和语法为中心,语法教学又以句 法为中心。句法教学包括介绍词类和句子成分, 讲解词序和虚词的用法等。
4 主张以理论指导实践,要求“讲练并重”。“讲” 是指讲解汉语理论知识,主要是语音语法知识; “练”是指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听、说、读、 写的练习。“讲练并重”就是理论与实践。语 言知识的讲解力求系统,并与学生的母语进行 对比。
1 对实践性原则的认识有所加深
社会交际属于社会实践,所以提出课堂实 践以社会实践为基础,为社会实践服务。 (吕必松1974)。这主要是指教学内容要符 合学生社会交际的需要,要把课堂教学与 到校外进行语言实践结合起来。
2 对汉语教学中各种关系的认识有所加深
当时提出的几种主要的关系是∶理论和 实践的关系,听说和读写的关系,单项训 练和综合训练的关系,模仿和活用的关系, 准确性和语速的关系。(吕必松1977)在 美国听说法的影响下,讨论得最多的是听 说和读写的关系,有“全面要求,突出听 说”“突出听说,读写跟上”以及“听说 领先”、“听说先行”等不同的提法。
北大周论文《教非汉族学生汉语的一些问 题》和邓教授主持编写的《汉语教科书》 是这一时期教学研究的代表作。
这一时期的教学法主张明显地受到斯大林 语言学说和苏联俄语教学法的影响。语言 系统则属于结构主义。
20世纪60年代的本体理论研究—“实践性原则” 和“相对直接法”的提出
20世纪60年代初到1966年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重点是总结新 中国成立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希望 进一步明确教学的特点、教学原则和教学 方法,促进课程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 学和考试制度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20世纪50年代的本体理论研究—基础的建立
20 世纪50年代是中国当代对外汉语教学 的初创时期。1950年在清华大学设立了对外 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该机构于1952年转移 到北京大学。这时到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 很少,他们学习汉语是为了跟中国学生一 起学习有关的专业,因此汉语教学是一种 预备教育。
1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本体理论
1.1 什么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本体 理论
在理论研究中,本体指一门学科的研究对 象。
每一门学科都有它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 这种特定的研究对象就是这门学科的本体。
本体理论
例如,语言学学科的研究对象是语言,语 言就是语言学学科的本体;汉语语言学学 科的研究对象是汉语,汉语就是汉语语言 学学科的本体;语言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 是语言教育,语言教育就是语言教育学科 的本体;
20世纪70年代的本体理论研究—开始探索新 的教学路子
文革”后期(从1974年到1979年),唯一的一 家学术刊物是北京语言学院学报《语言教 学与研究》,在这个刊物上发表关于对外 汉语教学的论文和文章有20多篇。六年发表 20多篇论文,今天看来微不足道,但在当时 却反映了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空前繁荣, 因为整个50年代才发表五篇,整个60年代一 篇都没有,(前面提到的钟文是70年代发表 的。
成就和特点
考试的内容也包括理论知识。用汉语讲解语 言知识学生听不懂,初期由汉语教师带翻 译上课,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逐渐摆 脱翻译。当时把这样的教学方法叫做“综 合法”。那时对教学法的理解仅限于课堂 教学的具体方法,课堂上用学生的母语进 行翻译的叫“翻译法’、不用母语进行翻 译的叫直接法,两者结合使用的叫“综合 法”。
第三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
1.1 什么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本体 理论 1.2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本体理论的发 展
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语言理论、语言 学习理论、一般教育理论和语言教学理论。
其中,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和一般教 育理论是基础理论,语言教学理论是本体 理论。本体理论是学科存在和发展的标志。
1)关于句型教学的试验
80年代一度在国内外影响最大、使用面最广 的汉语教材是李培元、赵淑华等主持编写 的《基础汉语课本》(外文出版社版1980~ 1982),这套教材更为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 教学法主张和到那时为止的教学和教材编 写经验,其中也包括句型教学。
关于句型教学的试验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句型教学不是一项教 学原则,而是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 法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它有利于帮助 学生熟练掌握句法结构,也便于课堂操练 和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这一时期的对外 汉语教学受美国听说法的影响较大,但是 没有照搬。我们对读写训练和语法教学仍 然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主张句型教学同 语法教学相结合。
60年代
北京语言学院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写 出了一批专题报告,作为培训班教材。这 些专题报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前15年的教学 经验和新的教学法主张。由钟锓执笔1965 年在内部发表的论文《十五年汉语教学总 结》是这批报告中的核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