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7世纪西方经济思想史

合集下载

简述西方经济学发展史

简述西方经济学发展史

简述西方经济学发展史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探讨了关于贸易和货币的问题。

在中世纪,经济思想受到了基督教教义的影响,在《圣经》中关于生命、财富和贫困的讨论成为经济思想的一部分。

直到17世纪,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约翰·洛克,伯特兰·德·曼德维尔和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首次提出了自由市场的概念。

18世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成为了近代经济学思想的代表之一。

斯密认为一个国家的财富不取决于国家的财富堆积,而取决于国家人民的劳动力和国家的技术革新。

然而,斯密并不同意完全自由的市场,他认为国家应该有一个最基本的作用,如军事防卫和司法管理。

19世纪初期,经济学思想大幅度的发展,古典经济学家如李嘉图,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等人认为市场可以自发调节,政府的干预会扭曲市场。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大量的生产工厂对工人的待遇引起社会不满,此时卡尔·马克思发表了《资本论》,认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劳力而致富,预言了工人阶级革命。

另外,新古典经济学家则认为价格取决于供需关系。

20世纪,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大萧条时期,凯恩斯主义兴起,重视政府干预市场;1960年代开始,新古典经济学得到了广泛发展,强调市场机制和个人理性决策的作用;
后来,新制度经济学的出现,强调市场规则和制度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经几个世纪,并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大致可以分为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等阶段,这些阶段反映了各种不同的思想和理论。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资产阶级经济学从它的产生一直到现在,共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新剑桥学派)五个阶段。

一.重商主义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也称作“商业本位”,16至18世纪)。

重商主义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

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重商主义又分为早期的重商主义和晚期的重商主义两种。

思想:该理论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

重商主义者认为,要得到这种财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并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重商主义抛弃了西欧封建社会经院哲学的教义和伦理规范,开始用世俗的眼光,依据商业资本家的经验去观察和说明社会经济现象。

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作为考察对象,从流通领域研究了货币——商品——货币的运动(资本产生的过程)。

局限性:1、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某些情况下站得住脚,并非在一般意义上能站得住脚;2、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3、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

二.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家把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直至19世纪中叶的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以及这个时期内的其他经济学,统称为古典经济学在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是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的。

主要追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

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

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

1、重商主义学派: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瓦解于17世纪下半叶,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的世界观,他们把流通领域看成是发财致富的源泉,奉行以邻为壑的商业政策,突出了资本增殖的目的,强调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对货币的起源和性质缺乏深刻认识,也片面夸大了货币的作用。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30年代初,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说体系的出现和数学方法的兴起和自由主义思想的出现,反映英国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经济思想。

3、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完成于19世纪30年代初。

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的理解。

它对政治经济学这门科学的创立和发展起过重大的作用。

4、重农主义学派: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它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重农主义是第一个对资本主义生产进行分析,并把资本所得以生产的那些条件、当作生产的永恒自然规律来表述的体系。

5、古典经济学派:17世纪中叶产生,19世纪初完成,它反对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初步科学分析,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间利益对立。

但把资本主义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历史的局限性。

6、历史学派: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期在德国占主流的经济学流派。

它强调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和国民经济的整体性,反对古典经济学派的抽象法和对经济的孤立研究,代表当时德国产业资本的利益。

7、新历史学派: 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以后,基本观点:继续宣扬经济发展阶段论、强调心理因素和伦理道德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法律对经济有重大的制约作用,鼓吹国家的超阶级性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决定作用。

其主要观点和旧历史学派基本一致,不过在运用历史归纳法上更趋于极端,同时更加强调论理道德和法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更加鼓吹阶级调和与自上而下的社会改良。

15-17世纪西方经济思想史PPT参考课件

15-17世纪西方经济思想史PPT参考课件

• 重农主义是18世纪中叶在法国产生的有系 统的经济思想体系。这个学说体系因重视 农业、强调农业在财富生产中的作用,并 把这种作用强调到过分的地步而得名。 “重农主义”(physiocracy),由“自然” 和“权力”两个希腊字合成,含有自然支 配、自然力量之意,引申其义,就是主张 遵从自然法则,便可获得最大的利益。
托马斯·孟(Thomas Mun,1571— 1641 ),约1630年,他彻底改写 《论英国与东印度公司的贸易》, 并更名为《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 富》,去世23年后,于1664 年出 版。
• 托马斯·孟认为,第一,货币的增加是就财 富的增加,但并不认为货币储存越多,国家 就越富。他要求国家取消禁止输出货币的法 令,提出把货币投入有利可图的外贸中去, 来增加货币财富。
• 柯尔培尔认为,第一,国内所保有的金银 货币量决定着一国财富的数量,决定着一 国的军事和政治实力。在他看来,流通于 欧洲的货币总数量是一定的,法国要致富 就必须通过贸易顺差从其他国家取得货币。
• 第二,为扩大出口,柯尔培尔大力发展本 国的工场手工业,尤其是官办手工工场。 为扩展对外贸易,他积极发展航运业和海 军力量,从而使法国走上了扩大远洋贸易 和殖民扩张的道路。
• 他提出恢复英国财富的措施:实行保护关 税政策,禁止从海外输入无价值的货物, 特别是本国能够制造的货物。即使本国生 产某些商品的成本比进口的高,也应该购 买本国的;应大力发展农业,其次是加工 业。
• 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代表有爱德华·米 塞尔登(Edward Misseldon,1608—1654)、 乔赛亚·蔡尔德(Josiah Child,1630— 1699)、查尔斯·戴韦南特(Charles D'Avenant,1656—1714)等人,其中, 最杰出的代表是托马斯·孟。

西方经济思想史

西方经济思想史

学习西方经济思想史的收获软件学院54091020 朱昌瑞西方经济思想史是以经济思想或经济学说本身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济观点,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研究它们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经济思想是经济思想家对客观经济世界认知的理论观点.15-18世纪是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产生的时期,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但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形态和意识形态。

在16-17世纪已经出现了大型的贸易公司这种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如东印度公司),英国的封建贵族开始把政治权利转化为金钱。

前古典经济思想的产生正是联系到这种社会制度的变革。

前古典价值理论所阐述的劳动决定交换的比例或早期的劳动价值论要表明的就是一种平等的观念,这符合当时人文主义思想家所阐述的理念。

重商主义一般是指亚当·斯密的《国富论》(1776)出版前即17-18世纪的经济政策体系和经济学说。

这是以极度垄断和特许形式为特征的商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

作为一种经济思想,重商主义统治欧洲长达两个多世纪,并且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到晚期重商主义的发展,但它们之间的跨越,尚不足以破坏重商主义思想的根本一致性。

斯图亚特被称为最后一个重商主义者。

其主要著作是176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新古典理论把表示稀缺性的相对价格作为研究的核心问题,这一理论是从根本上否定总量存在的,虽然在单一产品模型中可以用生产函数来表示投入-产出的技术关系,但并不能在异质品模型中得到总量关系。

亚当·斯密(1723-1790年)在继承和发展了前古典学派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于1776年出版了其最主要的经济学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从而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被誉为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者。

斯密的《国富论》标志着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个新纪元或者说一场革命。

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1776年,斯密在英国发表了著名的《国富论》一书,这部学术著作很快就在官方流传,成为国会议员讨论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直至今天依然在强有力地影响着经济政策制定者的思想,而这种“看不见的手”正是基于斯密在《国富论》中所建立的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系统分析。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现代西方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后这四个阶段。

一、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以流通领域为研究中心,主张重视发展对外贸易,在对外贸易中遵循多卖少买的原则,以保证货币流入国内的目的。

二、古典经济学1776年英国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问世,标志着古典经济学出现。

研究中心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认为,国际分工应当按照商品成本的绝对差分工,即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其他国家的商品。

英国大卫·李嘉图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

他认为,一国应当集中力量生产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来参加国际分工,即“两权相遇择其厚,两害相遇择其轻”。

三、庸俗经济学(传统经济学)1830年后,资产经济经济学进入了庸俗经济学阶段。

形成了一整套论证如何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微观经济理论和“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

19世纪70年代,杰文斯在英国,门格尔在奥地利,瓦尔拉斯在瑞士,顺次建立了英国学派、奥地利学派和洛桑学派。

虽然这三个学派的学说并不完全一致,但是都具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即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

因此,将它们统称为边际效用学派。

西方经济学家将这一理论的发现及由此边际分析方法的兴起称为“边际革命”。

1890年,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歇尔将边际效用价值论和当时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些其他说法,如供求论、节欲论、生产费用论等,构成了一个折衷理论体系。

以马歇尔的折衷理论体系为基础,再加上庇古、克拉克、威克斯迪特等人提出的新论点,形成了以马歇尔和瓦尔拉斯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

把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假设为既存的条件,进而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分析市场价格,以便解决资源在产品生产上的分配、资源的报酬等问题。

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被解释为最好的政策。

20世纪30年代,传统经济学先后经历了三次比较重大的修改和补充:第一次修改和补充是关于垄断问题。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思想史研究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思想史研究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思想史研究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思想史研究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通过对历史上经济学家的观点和理论的研究,探索经济学发展的脉络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开始,逐步展开对西方经济学的经济思想史研究。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是西方经济学发展的起点。

在古希腊,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哲学家们开始探讨货币、交换和财富的概念。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理论,并观察到劳动价值对商品价值的影响。

古罗马时期,西塞罗提出了公正交易和劳动规模的概念,为后来商品交换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的影响使得经济思想受到了限制。

经济学思想基本停滞,直到经济思想出现了突破。

重要的突破之一是由意大利学者托马斯·阿奎那提出的“价格公正”理论。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应该根据其劳动投入和稀缺性来决定,这一观点对后来的经济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17世纪和18世纪是经济思想史上的重要时期,被誉为经济学的启蒙时代。

亚当·斯密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提出了分工和自由市场的理论。

他的著作《国富论》被视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影响了后来的经济学家们。

19世纪,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经济学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将经济学引入实证主义的道路上,他的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被视为经济学理论的里程碑。

此外,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及杰文斯的边际效用理论等理论都在19世纪经济学思想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世纪,经济学进入了现代阶段,各种流派和理论迅速发展。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大萧条后崭露头角,认为政府应该通过干预来调控经济。

自由主义经济学则主张自由市场的优越性,主张市场能够自我调节。

此外,新制度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新兴经济学派也逐渐崭露头角。

总结起来,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思想史研究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深入挖掘和探索了西方经济学发展的脉络和演变过程。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史西方经济学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的,主要是西方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所形成的种种理论。

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演变,大体经历了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的重商主义,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后期的古典经济学,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的新古典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至今的当代西方经济学四个大的发展阶段。

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是西欧封建制度瓦解和资本原始积累的时期;由于自然经济被商品经济所取代,为了同以往的只涉及家庭管理的经济理论区别开来,重商主义把自己的经济学著作称为政治经济学。

(1615年,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蒙克莱田出版了《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一词的由来于此。

)重商主义认为,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个国家的财富是守恒的,无法自己增长,所以它只能来自对外的贸易活动,因此主张国家鼓励国内工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活动进行积极的干预,奖励出口,限制进口,以便积累国名财富。

这一理念为后期欧洲国家为了财富而发动战争,扩大自己的殖民地提供了理论基础。

形象的反映了商业资本家的要求。

如果说,资本原始积累构成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史,那么,重商主义则构成了西方政治经济学的前史。

从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大约100年的时期里,是古典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阶段;在那个背景时期,工厂手工业先后在英法等国逐步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形式,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

与之相适应,在思想上,资产阶级急于摆脱封建专制思想文化的束缚,宣扬“自然秩序论”和经济自由主义,于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和利益的古典经济学便应运而生。

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是英国人配第和法国人布阿吉尔贝尔,以他们二人为代表可以分为英系和法系;英系:古典经济学家配第是“政治经济学之父”,最早对资本主义生产领域进行了研究。

亚当斯密进而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阐述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分工和市场调节理论等经济理论,初步的形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最终完成这一理论的研究者是英系的代表着李嘉图。

西方经济简史

西方经济简史

重商主义(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观点:1.金银货币为唯一真是财富,增加财富的方法只有累计更多的贵金属2.财富或利润来自于流通领域3.只有通过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4.必须由国家出面干预来保证事先对外贸易的顺差以保证金银更多地流入国内古典经济学(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威廉·佩蒂William Petty)著作:《赋税论》、《政治算术》观点:1.首次提出“价值有劳动由劳动决定”2.提出用定量方法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3.认识到级差地租的问题伯纳德·蒙德维尔Bernard Mandeville)观点:“个人劣行即公共福利”,奢侈浪费对国家来说是好事。

大卫·休谟David Hume)观点:1.“利己是本心”,但追求私利不能损害公共利益2.货币数量理论:货币数量过多会带来物价水平的上涨;货币数量与一国贫富无关,但会对人们心理及生活习惯产生影响3.赞成自由贸易亚当·斯密Adam Smith)著作:《国富论》观点:1.社会分工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2.区分了交换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概念,描述了商品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3.提倡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观点:1.地租理论:两种形态: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位置远景不同而产生的地租;由于土地报酬递减所带来的地租2.比较成本贸易理论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著作:《人口论》观点:1.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料呈算术级数增长法·让·巴蒂斯特·萨伊Jean Baptiste Say)观点:1.财富生产理论:有形及无形产品都创造了财富,包括生产、服务部门(三个产业划分源自于此)2.萨伊定律: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观点:1.集古典经济学大成者2.从另一方面论证国际贸易理论纳索·威廉·西尼尔Nassau William Senier)观点:1.“工资是劳动的报酬,利润是节欲的报酬”边际革命到新古典经济学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奥地利)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威廉·斯坦利·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法)莱昂·瓦尔拉斯(Leon Walras)观点:发动了边际革命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著作:《经济学原理》观点:1.以心理分析为基础2.强调经济的“连续原则”3.边际增量分析4.“均衡”概念的提出;“均衡价格论”(需求理论(边际效用递减),需求弹性,消费者剩余,供给理论(生产要素、报酬定律(U形成本曲线)、供给规律、供给弹性))5.数理方法的充分运用6.收入分配理论:要素价格(工资、利息、利润、地租)其他:是庇古和凯恩斯的老师新古典经济学危机与凯恩斯革命世纪30年代)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观点:1.研究扩大有效需求,提高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吸收更多就业者,消除失业现象,实现充分就业。

西方经济思想史复习重点----中南民族大学篇

西方经济思想史复习重点----中南民族大学篇

P5 早期和晚期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15 ~16 世纪,在对外贸易上强调少买,严禁货币输出国外,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货币运动,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因而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重金主义)。

晚期重商主义盛行17 世纪上半期,强调多卖,主张允许货币输出国外,认为只要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得的货币总额,就可以获更多的货币。

晚期重商主义为保证对外贸易中的出超,采取保护关税的政策。

由于晚期重商主义力图控制或调节商品的运动并发展工场手工业,又被称为贸易差额论(重工主义)。

从早期的货币平衡论向晚期的贸易平衡论的转化,从早期的重金主义向晚期的重工主义的转化,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本驻足于生产方式发展的趋势,也预示着重商主义体系的自我否定和古典经济学体系的诞生。

P71615年,孟克列钦发表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在经济学说史上,这是迄今发现的文献中,第一次出现“政治经济学”这一术语。

P8 柯尔培尔主义——名词解释/简答柯尔培尔,法国经济生活的决策者,1662年到1683年做了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

柯尔培尔是晚期重商主义在法国的代表人物。

他担任财政大臣期间,推行了一整套重商主义政策,被称为柯尔培尔主义,使法国的重商主义成为欧洲其他各国重商主义的典范。

柯尔培尔的主要观点 1.鼓励本国工业发展,尤其是官办手工工场。

他采取许多措施发展工场手工业:发放贷款、豁免兵役、自由选择信仰等优惠条件;压低农产品(特别是谷物)的价格来降低工业品成本等。

2.取消国内一部分关卡,统一税率,改革税制,将实物税改为货币税;改善交通,便利国内贸易。

3.实行保护关税政策,以禁止外国工业品输入,鼓励原料进口。

同时禁止本国农产品,尤其是粮食出口。

4.建立海军,发展航运业,建立庞大的舰队和大型商船;建立印度与美洲的贸易公司,以发展海上贸易,尤其是远洋贸易。

5.推行殖民扩张政策。

经济学架构图[1]

经济学架构图[1]

马尔萨斯
马克思主义
凡勃伦
李嘉图 李嘉图学派
萨伊
西尼尔 巴师夏
古典时期
J.S穆勒
边际效用学派
数理学派 杰文斯、瓦尔拉斯
1870
心理学派 门格尔、庞巴维克
马歇尔(剑桥学派)
加尔布雷斯 制度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
罗宾逊萨缪而森弗Fra bibliotek德曼拉弗
激进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 科斯
新剑桥学派 新凯恩斯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
芝加哥学派 福利经济学 供给学派
凯恩斯主义(1936)
新古典综合派(1948) 新古典主义(60、70年代)
现代经济学(1970年以后)
新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经济思想史》架构图(仅供参考)
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思想
重商主义学派
重农学派
斯密(古典经济学)
前古典时期
1776
19世纪中期 马克思 经济学
19世纪40-60 德国历史学派
新古典时期
1936
熊彼特
哈耶克
现代经济学
新奥地利学派
《经济思想史》线索图(仅供参考)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 (19世纪中期)
前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的政治经济学
古代经济思想(公元前)
欧洲中世纪经济思想(5-15世纪) 重商主义(15-17世纪)
古典经济学建立(17-18世纪)
古典经济学发展阶段(18—19世纪)
边际效用学派(1870) 新古典(剑桥)学派(1890)

【人类经济万年史】120西欧15-17世纪经济思想流派(下)

【人类经济万年史】120西欧15-17世纪经济思想流派(下)

【人类经济万年史】120西欧15-17世纪经济思想流派(下)西欧15-17世纪经济思想流派(下)5.古典政经学经济思想(1)古典政经学派的产生与发展17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重商主义理论体系的解体,古典政经学派适应英法等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需要应运而生。

英国的古典政经学派始于配第,中经斯密的大发展,到李嘉图完成。

在法国,它始于布阿吉尔贝尔,经过魁奈和杜尔哥的发展,直至西斯蒙第完成。

古典政经学主要是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生产关系和经济现象的学说,但它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学派,由于其阶级局限性,它未能论证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错误地认为资本主义是永恒的社会形态。

(2)古典政经学派的代表人物在各国经济史上先后产生了古典政经学派,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的具有代表性的古典经济学家。

①英国的威廉.配第威廉.配第(1623-1687 年)是英国古典政经学的创始人,统计学家。

他生于英国汉普郡伦姆赛县的一个手工业作坊主家庭,做过医生、教授,被英王查理二世封为贵族。

他拥有土地27万英亩,经营过铁厂、渔场、铅矿、木材贸易等,是一个资产阶级化的土地贵族。

配第的经济学说是在17世纪中的经济、政治、思想等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就是说,是适应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及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需要,并在重商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瓦解的条件下,在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年)和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 年)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影响下,应运而生的。

所以,配第是英国古典政经学的奠基人,是古典政经学之父,也是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配第的著作很多,《赋税论》是他的代表作。

他在《赋税论》中提出了劳动价值学说,从而成为英国古典政经学派的鼻祖。

配第经济学说的主要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价值理论。

他主张劳动决定商品价值。

二是工资理论。

配第认为,工资大小取决于维持工人生活所必要的生活资料费用。

浅谈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发展

浅谈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发展

西方经济学思想史的发展西方经济学思想的发展先后经历了重商主义学派、重农主义学派、边际效用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综合学派、剑桥学派、货币主义学派、制度主义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奥地利学派、供给学派、新制度学派等纷繁复杂的演变,西方经济学思想已经有了被研究者广泛接受的经济信念、价值判断标准、经济学研究方法。

下面简要介绍每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等。

一、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最早期的经济学思想的萌芽,它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 15 ~ 16 世纪中叶,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强调少买。

该时期代表人物为英国的威廉•斯塔福。

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反对商品输入,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

一些国家还要求外国人来本国进行交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货物或在本国花费掉。

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即晚期重商主义时期,其中心思想是贸易差额论,强调多卖,代表人物托马斯.孟。

重商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有金银是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财富,若一个国家没有贵金属矿藏,就要通过贸易来取得;对外贸易必须要保持顺差保证国家财富的积累。

重商主义者认为,不可能所有国家同时都有贸易顺差,在任一时点上黄金总量也是固定的,所以一个国家的富裕是以另一个国家的贫穷为代价二、重农主义学派重农学派是18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它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经济表》,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全面总结。

杜尔哥是继魁奈之后的重农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自然秩序是重农主义体系的哲学基础,重农主义者认为如果人们认识自然秩序并按其准则来制定人为秩序,这个社会就处于健康状态。

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理论的核心。

他们的全部体系都围绕着这一学说而展开;一切政策也以之为基础。

重农主义者认为财富是物质产品,财富的来源不是流通而是生产。

2015年自考经济思想史考点: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两个阶段

2015年自考经济思想史考点: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两个阶段

2015年自考经济思想史考点: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两个阶段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两个阶段重商主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

(一)早期重商主义(15世纪至16世纪中叶)1.早期重商主义的观点。

早期重商主义又叫重金主义,货币主义。

观点:(1)他们把金银(货币)看作唯一的财富。

(2)为增加货币,他们主张在对外贸易中少买多卖。

(3)强调国家应管制外汇,规定外汇汇率。

(4)强调国家用行政干预的办法从国外进口金银、积累货币,严禁金银出口和货币外流。

英国议会早在1335年就通过了一项法令,不许任何人“把金银带出英吉利王国”。

这是英国推行货币主义政策的开端。

英国国王于1478年规定,立法严禁金银出口,对外贸易也要接受监督,比如:进行对外贸易之前先由海关收取部分金银作为海关税;从事对外贸易的商人回国时必须带回金银,不能全带货物;外国商人必须在指定地点兑换英国货币;外国商人离岸时只能带走货物,不能带走金银等。

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也先后颁布了类似的法令。

2.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1)英国的代表人物威廉·史密斯,1549年发表了《关于英国公共福利的谈话》一书。

他被后人认为是当时了解货币价值与商品价值关系最出色的人。

其观点:a.铸币成色和重量不足,是物价上涨和国内足值货币输出国外的原因;b.主张把足值的金银货币保存在国内;c.主张商品少输入多输出,禁止外国商品输入英国。

(2)法国的代表人物孟克列钦。

由于法国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英国,所以,法国的重商主义也比英国出现的晚一些,直到16世纪才开始出现。

法国早期的重商主义最著名的代表是安托尼·德·孟克列钦在1615年发表了《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这是经济学说史第一次提出“政治经济学”一词。

他的观点包括:a.强调积累货币的重要性。

b.宣传商人及商业活动的重要性。

c.强调国家应该扶持手工业的发展,增加国家的财富,但是只能出口法国特别丰富的产品。

西方经济学发展历史

西方经济学发展历史

第一、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资产阶级经济学从它的产生一直到现在,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后这四个阶段。

(1)重商主义。

15 世纪~17 世纪中期,代表人物有约翰· 海尔斯、托马斯· 曼等。

(2)古典经济学。

17 世纪中期~19 世纪初,代表人物有威廉· 配第、亚当· 斯密、马尔萨斯、萨伊、大卫· 李嘉图等。

(3)庸俗经济学。

18 世纪末~19 世纪70 年代,代表人物有约翰· 穆勒等。

(4)庸俗经济学后。

19 世纪70 年代~,代表人物有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斯、马歇尔、庇古、克拉克等。

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历史条件的变迁,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先后经历了三次比较重大的修改和补充。

(1)第一次,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于1933 年提出垄断竞争和不完全竞争理论,是对传统经济学始终把垄断当作“ 例外现象” 的修改和补充。

(2)第二次,凯恩斯于1936 年出版《通论》,提出有效需求不足和非充分就业理论,否定了传统经济学“ 充分就业” 假定。

(3)第三次,希克斯于1939 年出版《价值与资本》,提出了序数效用论,逐渐取代了马歇尔等人的基数效用论;同时,还将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加以推广和普及。

第二、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

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以便为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

第三、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理论体系上或总体倾向性上对西方经济学持否定态度,但是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西方经济学中反映市场经济规律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先进经营。

第一章 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 《西方经济思想史》PPT课件

第一章 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 《西方经济思想史》PPT课件

第一章 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
第二节 重商主义的发展阶段
重商主义出现于产业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之前,也代 表部分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和立场。
重商主义可以依照其不同的特征而被划分为早期和晚 期两个阶段。
第一章 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
第三节 重商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一、早期重商主义
(一)早期重商主义简介
早期重商主义(15—16世纪中叶)又叫重金主义(金块主义)、货币主义。 它把货币(金银)看作一种可以作为宝藏的财富。为了增加财富,它主张 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进口税,主张在对外贸易中少买多卖。它还主张管制 外汇,规定外汇汇率。
第一章 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
第三节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特点及评价
一、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经验主义特点
1.认为财富就是货币(即金银),货币(金银)就是财富
2.认为财富的直接源泉在流通领域
3.认为只有对外贸易才会真正增加一国的财富 4.认为商品生产只是对外贸易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手段
5.认为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生活,管理和指导经济
第一章 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
第三节 重商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二、晚期重商主义
(二)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
1.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
晚期重商主义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在英国是:托马斯·孟(Thomas Mun, 1571—1641)和爱德华·米塞尔登(Edward Misselden,1608—1654)。 2.法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
第一章 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
第三节 重商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一、早期重商主义 (二)早期重商主义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早期重商主义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在英国有威廉·史密斯、巴尔本,在法 国有蒙克莱田。 1.威廉·史密斯 2.巴尔本 3.蒙克莱田

西方早期经济思想史

西方早期经济思想史
早期西方经济史
目录
第一篇: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14世
纪的西方经济思想简介 第二篇:15世纪到17世纪的西方主 要经济思想 第三篇:18世纪到19世纪初的西方 主要经济思想
第一篇: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14世纪 的西方经济思想简介

第一章:西欧奴隶制社会的经济思想

1.1《圣经》的经济思想


一、对封建制度和私有财产的论述
阿奎那援引亚里士多德关于自然不平等的论断, 论证上帝创造万物时就有“高级”与“低级” 之分。低级的事物应当受制于高级的事物 。 他不仅证明了私有财产与自然法相一致,还歌 颂了私有财产制度的优越性:它符合人的本性, 导致了效率和和平。 他主张将财产的所有权和私有权分开,财产的 所有权属于个人,而使用权则属于公众。


货币是便利交换的工具,利息违背了这 种用途。阿奎那驳斥了关于利息是对时 间的支付的观点。他关于利息是补偿损 失和补偿风险的观点已经非常接近于现 代西方经济学利息理论的本质。
谢谢观赏!
维护奴隶制经济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着重研究奴隶主家庭成员之 间的关系,如主奴、父子、夫妻之间的关系,极 力证明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关系是自然、合理的, 从而论证奴隶制度也是自然、合理的。古罗马的 农学家也把奴隶看作是一种工具。
马尔库斯· 加图(Marcus Cato,前 234—前149)是古代罗马政治活动 家、大奴隶主。他生活在罗马奴隶制 兴盛时代,大批战俘和被征服地人民 成为奴隶。奴隶主力图巩固和扩大奴 隶制经济,榨取更多剩余产品。其 《论农业》反映了这种经济要求,它 是留存至今的研究罗马奴隶制庄园经 济的珍贵史料。
1.2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

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到公元前30年,古代希 腊人以巴尔干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 沿岸为中心,在包括北非、西亚和意大利半 岛南部及西西里岛的整个地中海地区建立的 一系列奴隶占有制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重农学派关于自然秩序观念在经济分 析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 他们把研究的重点从流通领域转向生 产领域。只有在生产领域内才能寻找 自然秩序。其次,他们据此提出自由 放任的经济政策主张。
• (2)“纯产品” • “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思想体系和经济纲领 的核心和基石。 • 所谓“纯产品”是生产活动所生产的财富减去生 产过程中所消费的财富之后的余额,它是一种 “生产剩余”。不过,纯产品只产生在农业生产 中,而在其他生产活动中是不存在的。因此,纯 产品就是指在农业中生产出来的产品,减去补偿 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资料即种子、工人的生活 资料和农业资本家的生活资料以外的剩余产品。 从价值形态上看,它表现为农产品价格超过为生 产这些产品而必须耗费的其他物品的价格的余额。
• (3)社会阶级结构理论 • 魁奈根据纯产品学说把全体社会成员区分为三个 阶级:生产阶级、不生产阶级和土地所有者阶级。 • 生产阶级是指生产“纯产品”的阶级,包括农业 雇佣工人和农业资本家。农业是社会唯一的生产 部门,他们是社会唯一的生产阶级,社会一切需 要和最终收入都由他们供给。 • 不生产阶级也叫不结果实的阶级,包括工商业中 的资本家和工人。他们不创造纯产品,而只生产 维持自己生活所消费的东西。 • 地主阶级主要包括土地所有者及其从属人员、国 王、官吏和僧侣等。这个阶级依靠出租土地而以 地租和赋税的形式把“纯产品”作为收入来生活。
• 为什么只有农业生产活动创造纯产品,而工业和 商业不创造生产剩余呢?第一,重农学派认为, 只有与自然力结合的生产活动才能生产财富或纯 产品。农业和其他生产部门的区别,在于农业生 产活中有各种自然力参加工作,进行着“创造”, 而在其他部门,自然并不参加工作。第二,重农主 义理论体系没有“利润”概念。
• 重商主义经济政策使法国经济濒临崩溃。重农主 义激烈地批判重商主义。它有一个明显的主题和 宗旨,即尊重农业。对农业为什么要尊重以及如 何尊重等问题构成这个学派井然有序的思想体系。 重农主义领袖魁奈的追随者们自称为“经济学 家”,形成重农学派,其主代表有:维克多· 米拉 波(Victor Mirabeau,1715—1789),杜 邦· 德· 奈木尔(Du Pont de Nemours,1739— 1817), 保尔· 比埃尔· 里维埃尔(Paul Pierre Rivière,1720—1793)和杜尔哥等人。
2.1 重农主义的产生
约翰· 罗与法国金融危机
约翰· 罗(john Law,1671— 1729)是苏格兰金融家和经济学家, 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因导致18世纪初法 国金融恐慌而著名。罗是最早主张用纸 币代替金属货币、并运用货币政策来指 导全国经济活动的经济学家。他的政策 实践导致纸币的过量发行,引起了严重 的通货膨胀。
• 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代表有爱德华· 米 塞尔登(Edward Misseldon,1608—1654)、 乔赛亚· 蔡尔德(Josiah Child,1630— 1699)、查尔斯· 戴韦南特(Charles D'Avenant,1656—1714)等人,其中, 最杰柯尔培尔(JeanBaptiste Clobert,1619—1683), 在1662—1683年,出任路易十 四的财政大臣。他执政期间推 行了一系列严格的重商主义政 策,因此,重商主义在法国又 被称为柯尔培尔主义。
• 柯尔培尔认为,第一,国内所保有的金银 货币量决定着一国财富的数量,决定着一 国的军事和政治实力。在他看来,流通于 欧洲的货币总数量是一定的,法国要致富 就必须通过贸易顺差从其他国家取得货币。
2.4 弗朗斯瓦· 魁奈
弗朗斯瓦· 魁奈(Franç ois Quesnay,1694—1774)。 1758年,发表《经济表》。 由于此表内容难懂,他又发表 了《经济表的分析》 (1766),把原表简化为 《经济表的图式》。
• 魁奈在《经济表》中考察了社会总资本的 再生产和流通过程。 • (1)他提出了一个典型的简单再生产模型 的论述; • (2)分析了《经济表》中关于全部流通包 括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五个行为; • (3)给出了这五项流通过程结束后,各阶 级的情况。
• 孟克列钦(Montchrétien,1575—1622)在《献 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 (1615) 一书中 首次使用了“政治经济学”这一名词,表明本书 所论述的已不是以往“经济学”关于家庭管理的 内容,而是涉及到整个国家的经济问题,包括工 场手工业、商业、航海业和王国的经济政策等。 • 孟克列钦强调,商业是国家活动的基础,并极力 维护第三等级的利益。他指出,在第三等级中商 人是最重要和最有用的。 • 主张政府保护和扩大本国的对外贸易。
第2章 重农主义
• • • • • 2.1 重农主义的产生 2.2 基本经济思想 2.3 先驱者:布阿吉尔贝尔 2.4 弗朗斯瓦· 魁奈 2.5 重农学派的缺陷
• 重农主义是18世纪中叶在法国产生的有系 统的经济思想体系。这个学说体系因重视 农业、强调农业在财富生产中的作用,并 把这种作用强调到过分的地步而得名。 “重农主义”(physiocracy),由“自然” 和“权力”两个希腊字合成,含有自然支 配、自然力量之意,引申其义,就是主张 遵从自然法则,便可获得最大的利益。
为纪念地理大发现,在葡萄牙里斯本塔古 斯河口矗立的纪念碑
当时的西欧商船队
新航路的探索与开辟
与地理大发现时期相呼 应的是欧洲的文艺复兴, 图中为文艺复兴时期的 代表人物:手拿《神曲》 的但丁。
1.3 英国重商主义者
• 1588年,西班牙派出庞大的“无敌舰队”,远征英国, 在英吉利海峡受到英国大小舰船的阻击,损失惨重。西 班牙殖民帝国的海上霸权由此衰落。英国开始取得海上 霸主地位,这为它大肆掠夺殖民地提供了前提条件。
第二篇:15世纪到17世纪的西方主 要经济思想
• 第1章 重商主义
• • • • 1.1 重商主义的产生背景 1.2 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 1.3 英国重商主义者 1.4 法国重商主义者
1.1重商主义的产生
• 重商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历史阶 段:约15 世纪至16世纪中叶是早期重商主 义阶段;16 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中叶是晚 期重商主义阶段。 • 早期重商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的共同之处, 在于都把货币作为财富的唯一形态,都把一 国拥有货币的多少作为衡量该国富裕程度的 标准。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对如何增加 货币的问题上有不同的主张。
2.5 重农学派的缺陷
• 第一,他们在考察一国经济时,只将农业 看成唯一的生产性部门,将剩余产品完全 归结为土地自然力的产物。 • 第二,他们几乎没有探索价值问题,缺乏 有影响的价值观,相较之前学者反而有所 倒退。
2.3 先驱者:布阿吉尔贝尔
比埃尔· 布阿吉尔贝尔(Pierre Boisguilbert,1646— 1714)。他的分析涉及到社 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各个领域,为后来重农主义发 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提供了 思想素材。
• 布阿吉尔贝尔提出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是 自然规律的要求,论述了以农业为基础的 社会均衡生产理论。布阿吉尔贝尔提出, 为保持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各种商品的 价格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为探索这个一 定比例,他区分了商品的市场价格和“真 正价值”,力图在变化的市场价格背后, 寻找商品的“真正价值”,提出独具特色 的劳动价值理论的最初观点。
托马斯·孟(Thomas Mun,1571— 1641 ),约1630年,他彻底改写 《论英国与东印度公司的贸易》, 并更名为《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 富》,去世23年后,于1664 年出 版。
• 托马斯·孟认为,第一,货币的增加是就财 富的增加,但并不认为货币储存越多,国家 就越富。他要求国家取消禁止输出货币的法 令,提出把货币投入有利可图的外贸中去, 来增加货币财富。 • 第二,只有贸易顺差才是增加货币并使国家 致富的通常手段。他提出,必须时时谨守这 一原则,即本国每年出口的商品在价值上需 超过它所消费的进口商品。
• 约翰· 黑尔斯(John Hales,?—1571)是 英国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其理论和 政策主张见于著作《论英国本土的公共福 利》(1565)。 • 他提出恢复英国财富的措施:实行保护关 税政策,禁止从海外输入无价值的货物, 特别是本国能够制造的货物。即使本国生 产某些商品的成本比进口的高,也应该购 买本国的;应大力发展农业,其次是加工 业。
• 第二,为扩大出口,柯尔培尔大力发展本 国的工场手工业,尤其是官办手工工场。 为扩展对外贸易,他积极发展航运业和海 军力量,从而使法国走上了扩大远洋贸易 和殖民扩张的道路。
• 第三,柯尔培尔坚决实施保护关税政策。 他利用关税税率的杠杆,鼓励本国商品出 口和限制外国工业品输入,同时又鼓励工 业原料的进口。他对国内关税实行改革, 取消了部分国内关税,统一了税率。从国 库拨出大量经费用来改良公路和开诸运河, 大大改善了国内市场状况。
• 魁奈对待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循环体系的研 究,完成了对社会生产有机体的政治经济 学解剖学。《经济表》表明,社会总产品 是如何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 个环节不断地消耗和不断地产出;社会生 产各部门是如何通过交换维持着各自的生 产条件;货币是如何在各阶级之间、在各 生产部门之间循环周转,在产品的流通中 起交换的媒介作用。马克思对魁奈的《经 济表》予以高度评价。
• (4)宏观经济分析 • 重农主义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农业生产 力一定程度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资本主义进一步 发展的前提。因此,整个国民经济被视为一个统 一的系统,并且在此高度上强调其基本思想。 • 以农业为本把国民经济视为整体,以及把国民经 济视为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整体运动,使重农主义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来分 析和研究一切经济问题,他们甚至把对社会再生 产过程的分析视为政治经济学的中心任务。在经 济学说史上,重农主义建立了第一个宏观经济学 模型。
2.2 基本经济思想
• • • • (1)“自然秩序” (2)“纯产品” (3)社会阶级结构理论 (4)宏观经济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