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喜宴》看中美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电影《喜宴》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电影《喜宴》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电影《喜宴》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1. 引言1.1 介绍电影《喜宴》电影《喜宴》是一部由台湾导演李安执导的作品,于1993年上映。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对同性恋男子为了维持传统家庭的形象而参加了一个大型的喜宴,导致了种种爆笑和尴尬的情节。

影片以一场喜宴为背景,巧妙地展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现代社会中的碰撞与交流。

以轻松诙谐的笔触,较为生动地描绘了中西文化在家庭观念、婚姻观念、饮食文化等方面的异同之处。

电影不仅展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更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探讨了传统与现代、家庭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同时也能够透过这些差异看到文化之间的相通与共鸣。

《喜宴》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中西方文化在交流中产生的趣味和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新颖观察角度。

1.2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互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和价值观,促进文化之间的融合和共存。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

对于电影《喜宴》来说,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探讨不同文化间的冲突与融合。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中西方在家庭观念、婚姻观念、饮食文化及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差异,从而引发我们对文化之间的思考和探讨。

跨文化交际不仅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还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沟通。

在电影《喜宴》中,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将得到深刻体现,引发我们对文化认知的思考和反思。

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出发来解读电影《喜宴》将为我们带来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和启发。

2. 正文2.1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影片中的体现在电影《喜宴》中,中西方文化差异体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通过不同的服饰、建筑、语言等元素展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通过喜宴看文化差异

通过喜宴看文化差异
了结婚证还没有完全算是结婚,要摆了喜酒才是 大功告成。本来以为按西方方式结婚就算完事的 伟同,却因为父母需要“面子”只得按中国人的 传统在美国举行一场婚宴。
your topic goes here
• 伟同和威威婚后,威威怀孕了。西门知道 后,和伟同发生了争执和冲突。在西门看 来,作为自己爱人的伟同是不能也不应该 和异性发生关系的,这是不道德的,是不 可容忍的。而伟同却觉得只要他的心属于 爱人就好。这就使电影到达了高潮,表现 出东西方人爱情观的巨大差异。这不仅在 《喜宴》里有所表达,在《魂断蓝桥》、 《红与黑》、《简爱》等许多影视作品和 文学作品里都有关于西方国家的爱情观的 描述。也许这就是在不同文化熏陶下建立 起来的思想,是无法轻易改变。
• 在电影里,作为伟同的父母,一对传统的中国老 夫妇。表现出了东方的婚姻观:男大当婚,女大 当嫁。于是伟同的父母不远万里来到了美国,要 为他们儿子的终身大事“操心”了。为了应付伟 同父母的这次行动,伟同决定和威威假结婚。故 事发展到这里,文化的差异又开始了:在美国人
的眼里,结婚是浪漫的事情,可是在中国 人的眼里结婚是“面子”的事情。在中国领
通过《喜宴》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BY__四班第六组
• 电影一开始就介绍了旅美华人伟同在美国 的纽约曼哈顿区生活,他和他的同性爱人 西门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他们两人在早 上亲密吻别,对于邻居的注视他们视而不 见。但可以看到注视他们的人惊恐和鄙视 的眼神。这就向我们展示了在美国文化背 景下同志的生活环境,即便没有太高的地 位,但也没有人来制止你的行为。但是反 观中国的同志们,绝没有人敢毫无顾及地 在光天化日之下“亲密”。这样的文化差 异就给予后面影片的矛盾和碰撞展开

从电影《喜宴》看中西方爱情婚姻文化差异

从电影《喜宴》看中西方爱情婚姻文化差异

从电影《喜宴》看中西方爱情婚姻文化差异婚姻作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往往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

电影《喜宴》生动地展现了中西方爱情婚姻文化差异,并通过这些差异来探讨了婚姻中的困惑与冲突,影射了社会对于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呼唤与尊重。

本文将从人物关系、婚姻观念、婚礼习俗三个方面,分析这种文化差异,并进一步探讨其中的深层含义。

一、人物关系在《喜宴》中,男主角谢贤与女主角吴君如通过假冒同性恋的方式结为夫妻,费尽心机化解了彼此家庭的阻力。

这种行为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被视为不可思议的。

中式婚姻多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力非常大,而配偶之间的感情往往是通过亲人的介绍或家长的安排来确定的。

而在西方文化中,爱情更多地成为选择配偶的依据,个人的感受和意愿更受重视。

二、婚姻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姻被视为一种家族联姻的工具,往往着重于家世和门第的匹配,强调男权和世仁之道。

而在西方社会中,婚姻更注重个体的自由和平等。

《喜宴》中的男主角谢贤为了得到父母的婚姻许可,不得不自愿牺牲自己的幸福,娶一个并不深爱的女人为妻。

这种观念在西方很难理解,他们认为婚姻是一种感情的结合,所有的决策都应由夫妻共同商量和决定。

三、婚礼习俗从《喜宴》中可以看到,中式婚礼强调家族的荣誉和传承,礼仪繁杂,追求热闹喜庆。

而西方婚礼则更注重个人的体验和情感交流,追求浪漫和温馨。

电影中的中西方「合婚」,更是让两种婚礼文化碰撞出了很多笑点。

而影片中的婚礼习俗的走向离奇和荒诞,则进一步表达了对传统观念的嘲讽和反思。

综上所述,电影《喜宴》生动地展现了中西方爱情婚姻文化差异。

通过这种文化碰撞,观众们能够反思和思考婚姻中的困惑与冲突,以及亲权观念与婚姻自主权的冲突。

影片深刻地反映了当代社会对传统婚姻观念的质疑和呼唤,也使人们意识到婚姻的意义在于彼此的理解和尊重,而不仅仅是来自于传统的压力和约束。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今天,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冲撞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婚姻观念,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借鉴优秀的文化成果,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婚姻幸福。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电影《喜宴》中的反映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电影《喜宴》中的反映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电影《喜宴》中的反映第一篇: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电影《喜宴》中的反映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电影《喜宴》中的反映摘要:当代华人电影导演李安是惟一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中国导演。

他的电影,题材跨越中西,成功打入美国电影市场,享誉世界。

本文以李安的电影《喜宴》为研究对象,以文化认同作为切入点,通过对电影中的父权文化、家庭伦理观念、非语言交际文化以及饮食文化的分析,得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而探讨李安在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寻求两种文化的沟通和认同。

关键词:喜宴;文化差异;文化认同一、引言电影是一种最有影响力的大众传媒方式。

作为媒体,电影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容与符号,通过解读电影,尤其是那些反映不同文化特征的电影,可使人们更为直观、形象地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并且学会比较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最终接受这些差异。

在香港著名导演李安早期执导的“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与《饮食男女》)影片当中,反映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华人因中西方文化差异而产生矛盾冲突的经历与感受。

本文选取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喜宴》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不仅指出其中蕴含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并且对其进行系统的比较与分析,进而得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希冀对李安电影的相关研究做出贡献。

二、李安与《喜宴》(一)享誉国际的华人导演李安,美籍华人,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最为著名的导演之一。

他是位“通才”,无论是现代片还是古代片,无论是以东方文化还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影片,李安均能游刃有余地演绎出其独特的风格。

他所创作的电影蜚声国际影坛,获得无数荣誉,票房更是让很多导演望尘莫及。

作为一个自小在传统中国家庭里长大的人,他一方面拍出了《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卧虎藏龙》、《色戒》这些华语片外,另一方面也拍出了《理性与感性》、《冰风暴》、《与魔鬼共骑》、《绿巨人》、《断背山》五部英语片。

李安在台湾读完中学后前往美国留学并获得学位。

1990年,李安完成了剧本《推手》的编辑工作,并获台湾政府优秀剧作奖。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电影《喜宴》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电影《喜宴》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电影《喜宴》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喜宴》是一部由台湾导演李安执导的电影,于1993年上映。

该电影讲述了一对同性恋人在传统中国婚礼中的故事,其中融入了丰富的中西方文化元素,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

本文将从婚礼仪式、家庭观念、表达方式和性取向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喜宴》中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在《喜宴》中,婚礼仪式是展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方面之一。

电影中的婚礼仪式包括传统的中国婚礼和西方的婚礼元素。

在中国婚礼中,注重家族的传统和尊重;而在西方婚礼中,更注重个人的幸福和对爱情的追求。

这体现了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和西方个人主义的文化差异。

电影中的一对同性恋人要在中国传统婚礼中隐藏他们的性取向,而在西方婚礼中则可以自由地表达他们的爱情。

这表明了中西方文化对待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的差异,也体现了在跨文化的交际中需要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尊重和理解。

在电影中,中西方文化差异还体现在表达方式上。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含蓄和内敛,而西方文化更开放和直接。

在电影中,主人公在面对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下,他们要隐藏自己的真实性取向,这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性取向的保守和封闭;而在西方社会中,同性恋可以公开表达、自由交往。

这反映了在跨文化交际中,表达方式对于互相理解和包容的重要性,也引发了对于表达方式在文化交流中的转化和适应的思考。

电影《喜宴》通过展现一对同性恋人在中西方文化环境下的婚礼故事,生动地展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婚礼仪式、家庭观念、表达方式和性取向等方面的差异都得到了体现。

通过对《喜宴》的分析,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也可以引发更多对于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尊重、理解和包容对方文化的思考。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作品通过类似的方式,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共融。

《喜宴》,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喜宴》,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2、中国的女性
影片接下来就出场了另一个人物:从大陆来到美国的的黑市居民威威(金素梅饰)。这个女性在贯穿全剧里展示的都市一个中国人审美观念下的女性形象。首先她是个有同情心的人,她对于处于“女性”地位的西门的同情;还有她的善良,在结尾的时候她没有因为自己和伟同的法律关系耀武扬威的排斥所有人;当然更重要的是她东方女性的温柔,是被后来来到美国的伟同父母亲喜欢的,因为她真的是一个很标准的中国的儿媳妇。这些和我们看到和了解的美国女性们的独立、个性、坚强、追求自己的幸福的个人主义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产生了明显的对比,这让我们的观众在对此片最后的结局“合理性”产生了接受及认同给了一个较好的人物创作。
李安凭《喜宴》一举夺得了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第三十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如果说这是一部讲述同性恋的电影,那更可以看成是李安在借助这个题材向我们展示了东西方文化的很多差异:
1、中国同志与美国同志
电影一开始就介绍了旅美华人伟同(赵文瑄饰)在美国的纽约曼哈顿区生活着,并拥有自己的房产。他和他的同性爱人西门(利治坦斯汀饰)过着自由的快乐的生活。为了快些人观众看到“同志”的标识,在影片的开始当两人在早上“亲密”吻别时,在邻居的注视下他们如同不见的在亲吻。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注视他们的人“惊恐”和“鄙视”的眼神。这就向我们展示了在美国文化背景下同志的生活的环境:即便没有太高的地位,但是也没有人来制止你的行为。但是反观中国的同志们,即使是勇敢的在公众面前认可自己的同志,也是决没有人敢毫无顾及的在光天化日之下“亲密”的,如果有个别人感,也不过是“壮举”和“醒目。”这样的文化差异这就给予后面影片的矛盾和碰撞展开了铺垫。
4、中国的文化习俗
我们中国人的习俗很多:赛龙舟、看花灯、吃元宵、猜迷语等等,当然也包括闹洞房。其实在古代,我们的家庭是一个很大的权利单位,而单位的负责人就是一家之长:父亲。所以家里面不管是什么大事小事都要得到父亲的首肯,婚姻大事更是。所以平时年轻人在家也只是唯唯懦懦的,不敢大声疾呼自己的理想,但是当一个人可以结婚了,也就意味这他或多或少就可以“独门独户”了,而结婚的当晚,在拜堂之后,家长也就离开了热闹的现场,留下得便是年轻人的世界,而这样的时间是不可以错过的,是要借机发泄一下的,因此这就给闹洞房造到了最充分的理由。那么复杂的文化背景是西方国家怎么也搞不明白的,于是电影也表现了这样的场面,当大家把伟同和威威送入“洞房”后,朋友们便一定要玩些“过火”的游戏,在我们看来只要是结婚了,那方面的事情就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了,不但不神秘,还可以拿来开涮。大家一起把这对新人放到床上,让他们在众目睽睽下盖着被子脱光所有的衣裤后才一欢而散,尽兴而归。这就使得都喝醉了的伟同和威威在一起发生了性关系。电影到这里,不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一直被我们关注的严肃的问题:男同性恋能不能面对异性时勃起,并和异性发生性关系?

以电影《喜宴》为例,分析比较中外文化传播的差异

以电影《喜宴》为例,分析比较中外文化传播的差异

以电影《喜宴》为例,分析比较中外文化传播的差异《喜宴》是一部对同性恋充满友好态度的电影。

但是这部电影的主线不是主角高伟同和爱人赛门之间的爱情,而是高伟同如何对亲人尤其是他的父亲隐藏到表白他的同性恋身份。

高伟同是美国移民,在美国多年,深受美国文化的熏陶,对于同性恋是认同的,保持着健康自然的态度,正如剧中所说他和赛门是所有同性恋朋友里处理最好的一对。

但是面对父亲权威的挑战,他无所适从,传统的中国文化还是在他的心中根深蒂固。

他不能因为自己是同性恋就去挑战异性恋坚持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理论和传宗接代的思想。

能躲就躲能骗就骗,不能骗就设局使诈,宗旨同性恋不能挑战异性恋在世俗中的中心地位。

《喜宴》中,导演巧妙的将异性恋与同性恋放在一个家庭里面,面对不容挑战的父权,亲情的维护,爱情的坚守,高伟同应该如何选择?赛门,作为一个美国人,没有那种复杂甚至乱七八糟的家庭纠纷,美国文化将就成年人就自己去奋斗,家庭给的影响很少。

高伟同不一样,在中国生活多年,而后移民美国。

作为中西文化融合的焦点自然在做着各种复杂的心理斗争。

贯穿整个故事的是高伯伯、高妈妈两人对于延续香火的期望和高位同德同性性取向,一个是中国传统的家族挂念,一个是看来有些违背传统道德的性取向,在美国,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国传统遭遇了现代文化的挑战。

《喜宴》总共的传统文化符号有很多,因为李安作为中国人尤其是来自台湾,这个中国传统文化保留比较完整的地方,使他的电影有更深层次的传统文化印记。

例如高妈妈把自己当年的嫁妆和出国购买的礼物送给威威,这就是嫁妆传女的习俗。

随后威威出来展示高妈妈十分高兴,自己当年的衣服似乎是给威威订制的十分合身,更加认同了这个儿媳妇。

赛门远远的望着那欢笑着的幸福的一家心里肯定不是一般滋味。

再例赛门送见面礼给高伯伯高妈妈的时候说道:“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高氏父母两人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然而急转直下的是:“高伯伯心脏不好,血压高,有了血压计可以未雨绸缪。

从《喜宴》看中外国家文化模型的不同

从《喜宴》看中外国家文化模型的不同

《喜宴》是以一对同性恋伴侣为主线,向观众讲述故事的。

其中一个是定居美国十年的华人高伟同,另一个是美国人赛门。

伟同的父母急切地盼望他早日结婚,为高家延续香火。

而伟同与爱人赛门感情很好,他自知无法完成父母的心愿。

而母亲不断为伟同安排相亲,希望找到一个门当户对的儿媳妇。

为了可以解决这件事,伟同与赛门计划演一场戏给伟同的父母看,那就是假结婚,而对象就是租住伟同房子的非法移民杜威威。

这样一来,伟同可以放下心头大石,杜威威也可以拿到绿卡。

故事就是从这里正式开始的。

经历了简单的证婚仪式,又补办了一场婚宴。

后来伟同与杜威威假戏真做,杜威威怀了高家的骨肉。

伟同与赛门为此大吵了一架,真相也就败露了。

父亲由于深受打击,心脏病复发,母亲得知这个消息也不能自已。

最后,杜威威决定生下这个孩子,由伟同和赛门来抚养。

高老夫妇也起程回台湾,故事就此结束。

以happy ending的方式结尾,让人笑中带泪看完影片后,对伟同和赛门充满了祝福。

同时也为杜威威感到可惜。

这样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意外怀孕后决定生下孩子,而且还打定主意以后不再结婚。

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来到美国,因为没有绿卡,找工作都很困难。

后来有机会拿到绿卡,便参与了伟同二人设计的这场“骗局”。

不知道这样到底合算不合算。

还有伟同的父母,自己深爱、引以为傲的儿子竟是同性恋。

虽然自己可以勉强体谅,但别人又会怎么想呢?将来他还要不要回台湾来看自己,带着赛门来吗?尤其是伟同的父亲,默默承受着这一切,不愿把真相拆穿。

好在高家还是有后了,这也算一种安慰吧。

其实,未来最坎坷的还应该是伟同和赛门。

这样一段不能为世人接受的恋情,为他们带来的苦恼绝非三言两语可以形容。

在美国这样一个自由、开放的国家,同性恋者尚且遭受歧视,更不用说传统的中国社会了。

估计伟同以后都不敢回台湾了。

这绝非仅仅是一部同性恋题材电影,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是很丰富的。

片中,通过主人公生活的片段,直接或间接地展示了中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电影《喜宴》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电影《喜宴》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电影《喜宴》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喜宴》是由台湾导演李安执导的一部电影,该片于1993年上映,时间跨度较长,讲述了一对同性恋情侣为了维护传统家庭价值观念而结婚的故事。

电影以家庭、传统和性取向等问题为主题,深刻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所引发的冲突和挑战。

本文将从中西方文化的角度出发,浅析电影《喜宴》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电影《喜宴》中反映了中西方在家庭观念和价值观方面的不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非常重要的,尊重长辈、维护家庭荣誉是其中的基本价值观。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更为突出,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在电影中,主人公阿书和阿贵的结婚,既是为了维护家族传统,又是为了能够彼此扶持。

这种做法在中国传统家庭中很常见,但在西方则是不被接受的。

这点在电影中也有所体现,当阿书的外甥女得知真相后,她的反应可以看作是西方文化对传统家庭观念的不理解和反感。

这说明了中西方在家庭观念和价值观方面的文化差异。

电影《喜宴》也反映了中西方在宗教观念和生活方式方面的不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对人们的生活有很深入的影响,重视礼仪、道德、尊重和信任。

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强调宗教信仰的自由,个人的生活方式也更加多样化。

在电影中,主人公们在宴会上畅饮作乐,愉快地度过了一天。

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很难想象的,因为在宴会上,会客人遵守着一定的礼仪和规矩。

这种做法在西方文化中是非常普遍的。

这说明了中西方在宗教观念和生活方式方面的文化差异。

电影《喜宴》在描绘中国传统家庭中隐藏的秘密的也反映了中西方在家庭观念、性别观念、婚姻制度、宗教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文化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去分析和思考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

通过电影《喜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共存。

希望未来会有更多这样的电影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从《喜宴》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喜宴》看中西文化差异
• 一、情绪的表达 • 二、婚宴上的声音特征 • 三、送礼
• 二、亲情和家庭观念 • 更多时候,中国人面对的最大压力,往往 就是亲情,因为那份血缘是一辈子都割舍 不断的, 无论有多痛楚, 都要保留它。 • 舐犊情深是普天下的通理, 美国自由得 多。
《喜宴》中的中美非语言交际对比
• 1993年,《喜宴》获柏林影展金熊奖最佳导演 奖。 • 金球奖和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 第30 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 佳原著剧本、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等五个 奖项。
从《喜宴》看中美文化的差异
• 一、个性压抑 • 伟同生活在一个典型的中国家庭,严父慈母。 中国孩子享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占据 着家中至高的地位, 但同时也要按照父母设 定好的人生模式走下去。美国人以尊重个体、 满足个体需要为出发点。父母没有权利把自 己失落的梦想强加给孩子,孩子有权利发展 个性,实现自我价值。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电影《喜宴》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电影《喜宴》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电影《喜宴》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电影《喜宴》是一部由台湾导演李安执导的影片,该片于1993年上映,讲述了一个家庭在传统和现代两种文化冲突之下的故事。

影片通过一对在美国成长的年轻夫妇回到台湾办理传统的婚礼,展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冲突和融合。

在跨文化交际的视角下,我们可以从影片中窥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通过分析这些差异,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不同和碰撞,以及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理解和融合彼此。

电影《喜宴》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呈现上,通过对家庭结构和价值观的展现来彰显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在电影中,观众可以看到传统的中华家庭观念强调家族的延续和传统的尊重,以及长辈对后辈的关怀和期望。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观念更为突出,追求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这种家庭观念上的差异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上的不同,也为观众呈现了在家庭中的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

在电影中,婚礼仪式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传统的中华文化中,婚礼被视为家族和社会的一个重要仪式,对传统的尊重和仪式感十分重视,在婚礼上需要遵从一系列的传统礼仪和规矩。

而在西方文化中,婚礼更多的是关注两个新人的个人意愿和感情,注重个人的幸福和自由。

在电影中,年轻夫妇因为在这方面上的差异而陷入了许多尴尬和矛盾之中,这也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在婚礼仪式上的不同之处。

电影《喜宴》也通过对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对比来展现文化差异。

在电影中,可以看到传统的中华饮食注重餐桌礼仪和家人团聚,强调食物的质地和烹饪方法。

而在西方饮食文化中,更注重单品的口感和创新的烹饪方法。

在一场中西方餐桌上的冲突中,两种不同的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展现了中西方文化在饮食上的差异和冲突。

电影《喜宴》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展现,呈现了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也为观众提供了更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不同和碰撞的机会。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探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以电影《喜宴》为例

探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以电影《喜宴》为例

第4卷第07期H媒於文化传播与审美探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以电影《喜宴》为例刘异婷(西安财经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00)摘要:电影《喜宴》是一部以充满戏剧冲突的喜宴展开,呈现了李安最拿手的中国式家庭关系和中西方文 化差异。

荒诞、幽默的剧情背后折射出年轻人面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时的坚守以及年迈父母的妥协。

本文笔者 将从电影简介,《喜宴》中反映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具体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析。

希望通过剖析中西方文化差异,有助于我们探寻到合适的文化交流的途径,最终达到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甚至 是全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目的。

关键词:婚礼;文化差异;面子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1 ) 07-0107-02— '引言影片的男主角叫作高伟同,一个在美国定居多年的中国人。

他有一个相恋五年的恋人赛门。

伟同的父母年事已高,一直催促他结婚生子,延续高家香火。

伟同不敢将自己的真实恋情告诉父母,只能一再隐瞒。

面对父母的催促,伟同接受了恋人赛门的建议与房客薇薇结婚。

得知伟同要结婚的消息,高家父母高兴地飞往美国参加儿子婚礼。

本来伟同只想简单举行一个结婚公证,可在父母的坚持下举办了一个隆重热闹荒诞的婚礼仪式。

后来,薇薇意外怀孕了,伟同与赛门出现矛盾,伟同只能将自己的真实恋情告诉了母亲。

父亲因为听得懂英文也了解了伟同和赛门的情感。

电影结尾,薇薇决定生下孩子。

高家父母怀着妥协,疑惑等复杂的情感离开了美国。

二、电影《喜宴》中反映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一)送礼的差异(1)给儿媳妇送礼。

高家父母来美国参加伟同婚 礼,第一次见到伟同的未婚妻薇薇,高家父母很亲切地拿出了红包,定制旗袍,手镯等礼物,这些礼物都非常贵重。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第一次见到未来儿媳,准备礼物的贵重程度与对儿媳的满意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如果礼物太过简陋,甚至会让儿媳产生未来公公婆婆对自己不满意的感觉。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电影《喜宴》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电影《喜宴》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电影《喜宴》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摘要】电影《喜宴》通过深入展示中西方文化差异,引发观众对跨文化交际的思考。

在家庭观念与结构方面,中西方存在着婚姻制度、家庭地位等方面的差异;婚姻观念与实践上,中西方对待离婚、再婚等现象存在明显差异;礼仪与习俗中,中西方在婚礼、葬礼等场合的表现也有所不同;情感表达方式上,中西方文化在交流、表达感情时存在着明显差异;而在性取向与性别角色方面,中西方在对待同性恋、家庭地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电影《喜宴》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展示,揭示了中西方文化在家庭、婚姻、礼仪、情感以及性别方面的差异,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素材。

【关键词】电影《喜宴》,中西方文化差异,家庭观念,婚姻观念,礼仪习俗,情感表达方式,性取向,性别角色,跨文化交际,关键词1. 引言1.1 简介电影《喜宴》电影《喜宴》是一部由台湾导演李安执导,1993年上映的影片。

它以一个传统的台湾家庭为背景,讲述了一对同性恋情侣因为家庭压力而被迫结婚的故事。

影片通过展现家庭观念、婚姻观念、礼仪习俗等方面的文化差异,揭示了中西方在价值观念和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喜宴》这部影片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成功,还引发了世界各地观众对于同性恋问题和跨文化交际的思考与讨论。

通过对这部影片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也能够反思我们自身对于家庭、婚姻、性别等议题的认知和态度。

1.2 介绍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的视角下,中西方文化差异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电影《喜宴》通过展现中西方文化在家庭观念、婚姻观念、礼仪习俗、情感表达方式以及性取向与性别角色等方面的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生活和价值观念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

中西方文化在家庭观念方面的差异体现在对家庭地位和家庭成员的重视程度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在个人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家庭的和谐与稳定被视为最高价值。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思想较为突出,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受到更多的尊重。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电影《喜宴》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电影《喜宴》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电影《喜宴》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电影《喜宴》是一部1993年上映的台湾影片,由导演李安执导,张震、杨贵媚和王渝文主演。

影片以一对台湾同性恋情侣在传统的家庭结婚的故事为主线,讲述了在跨文化背景下的家庭和个人之间的矛盾与妥协。

在这部影片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得到了深刻的展现,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塑造,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交流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家庭观念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在电影中,梁家是一个传统的台湾家庭,家族观念浓厚,父母对子女的婚姻有着明确的期待和要求。

而在西方文化中,婚姻更加强调个人的选择和幸福,父母对子女的婚姻不会干涉太多。

当主人公接受了跨文化婚姻的邀约后,他面临着如何向父母坦诚和婚姻的选择。

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下,这个选择是极其困难的,因为家长和长辈往往会对异文化婚姻持保守的态度。

在这部影片中也表现出西方文化中的包容和理解,主人公的母亲最终还是接受了儿子的选择。

这种家庭观念上的差异,使得在跨文化交际中尤为突出。

在电影中,中西方文化在婚礼仪式和习俗上的差异也得到了很好的呈现。

在电影中,主人公接受了家庭的邀请,与女方举行了传统的婚礼。

婚礼的场面表现了很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西方文化中,婚礼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和幸福,而在中国传统家庭里,婚礼通常是家人和社会的认可和祝福。

这种差异在影片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主人公在传统的婚礼上面临着很多的困惑和矛盾,在家人的期待和自己的幸福之间难以抉择。

这种差异使得婚礼不再只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更多地成为了家族和社会的事情,再次凸显了中西方文化在婚礼仪式和习俗上的差异。

通过对电影《喜宴》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中西方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下的差异。

在家庭观念上,婚礼仪式和习俗上,以及对同性恋的包容与理解上,中西方文化都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这种差异使得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需要更多地理解和妥协,才能够实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和谐相处。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电影《喜宴》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电影《喜宴》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电影《喜宴》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交际和沟通活动。

在现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愈发突显。

电影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往往能够深刻地反映出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碰撞。

电影《喜宴》就是一部很好的例子。

该片由台湾导演李安执导,讲述了一对同性恋者为了应对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而假结婚的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并且可以通过电影中的情节和角色的选择透视到这些差异。

本文将从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家庭观念、婚姻观念等方面来浅析电影《喜宴》所体现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在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对比中,《喜宴》展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被普遍认可,个人的自由和个性被重视。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集体主义占据主导地位,个人的生死命运通常与家族、社会、国家相关联。

在《喜宴》中,男女主角因着同性恋面临社会的非议和家庭的压力,不得不通过假结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种假结婚的行为在西方社会中或许会被视为勇敢追求自由的行为,但在中国社会中却被视为违背道德伦理和社会公德的行为。

这种差异是由于中西方文化中对于自由和集体之间的不同理解造成的。

电影《喜宴》在中西方文化差异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展现。

通过电影中的角色塑造和情节铺陈,观众可以深刻地领略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丰富多彩和引人深思之处。

在全球化的今天,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至关重要,而电影《喜宴》正是一部带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好作品,它提醒我们要尊重并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达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

从《喜宴》看中西方道德礼仪文化的差异.doc

从《喜宴》看中西方道德礼仪文化的差异.doc

从《喜宴》看中西方道德礼仪文化的差异中华民族从发展开始,就有着自己传统的道德礼仪文化,而西方国家同样在发展中有了自己独特的道德礼仪文化规则,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中沟通交流日益频繁,并且逐步形成种种固定的模式,这就是日常的道德文化礼仪。

在另一方面,电影能够作为特殊的载体,解读电影中的文化特征,让人们能够直接而形象地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李安导演早期的作品《喜宴》中有着中西方文化冲突的情节,对于中西方的家庭、社会生活的道德礼仪有着潜在的比较。

本文对电影《喜宴》进行分析,从电影中试图学习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跨文化意识的有效学习途径。

一、中西方道德礼仪文化的演变发展第一,中国礼仪文化演变发展。

在50万年之前,山顶洞人开始缝制衣服开始,道德文明也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在古文资料中,有着炎黄五帝礼理起于大一,礼事起于燧皇,礼名起于黄帝”的说法。

我国宫廷中最早的秘书人员“史官”开始,对于礼仪就开始正式的出现并进行研究。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家庭有礼,夫妻有别等,这些规矩都能够成为当时的民族文化礼仪规范体系。

在我国的夏、商、周三代开始,社会的礼仪逐渐成熟起来。

在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研究,诸多学家对于礼与道德文化进行大力推行,而孔孟等大思想家的礼仪思想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髓,奠定了我国古代礼仪文化的核心。

第二,西方礼仪文化的发展脉络。

在西方的大陆上,古典文明的起源地是爱琴海地区和希腊,在公元前的7000年起,爱琴海周围的岛屿居民逐渐从本事起农业生产。

在之后,爱琴海岸相继产生了克里特文化与迈锡尼文化。

在公元前的11世纪,由于经典之作《荷马史诗》而让古希腊进入到“荷马时代”。

对于这些,古希腊哲学家对于传统的道德礼仪有着许多的经典论述。

例如著名文化学家毕达哥拉斯曾经提出了著名的“文化道德即是一种和谐与秩序”的观点,而苏格拉底也曾经认为,人类社会的研究不在于外在的交流沟通,而是需要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培养人的道德理念,在生活中有所规矩。

从《喜宴》中看中美文化关系

从《喜宴》中看中美文化关系

从《喜宴》看中美文化特征电影《喜宴》探讨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文化冲突得到更强烈的展现。

李安导演把婚礼,这个中国人十分看重的人生经历摆到了风口浪尖上。

从而带给大家一系列的思考。

在多数中国人看来,婚姻的最为重大的意义在于家族的延续。

故而婚姻最理想的结局必须是孩子的诞生。

同性恋这个概念在大多数人眼里还是无法被接受的,尤其是老一辈的人。

而在那个时代的美国,同性恋已经不是什么禁忌的话题了,人们已经开始慢慢接受了这个群体。

一、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差异当伟同接到母亲的电话说要来美国看他时,他表现出惊慌失措,令美国人赛门感到不解。

美国人认为孩子成年了就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职业,爱情。

并不需要和父母商量。

但是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十分强烈。

父母认为孩子在他们面前就永远是个孩子。

孩子做任何重大的决定都要考虑到整个家族。

更何况是结婚生子。

电影中提到伟同的父亲有严重的心脏病,因为儿子还未结婚,没能看到孙子出世而一直坚强的活着。

母亲也是一直喋喋不休,感叹韶华已逝,催促儿子赶紧结婚生子。

父母给的一系列压力让伟同处于一度困顿,他不能放弃相爱五年的赛门,又不想让父母失望。

当赛门知道威威怀孕的时候抑制不住情绪在大家面前与伟同吵架。

而父亲尽管知道了这件事,还是努力隐藏自己的情绪。

只是很严肃的和母亲说“吃你的饭吧”。

这就看出了中国人的集体助于与美国人个体主义之间的差异。

二、长期——短期导向伟同的父母日期而至。

通过赛门的建议,伟同与威威假扮夫妻,给父母安慰。

在家里,伟同把所有的东西都换成了中国传统的艺术品,挂上了父亲爱写的书法。

整个屋子充斥着各种中国风的气息。

对于举办婚礼的问题上,父母认为婚礼是很重要的,要隆重举办,而西方人并不在意,认为爱情比形式更重要。

被美国文化充斥着的伟同一直以来也不希望婚礼大肆宣扬。

然而在参观老板的各种言语激励下,伟同还是败下阵来。

“我不是给你办,我是给师长办。

你要说个不字的话那就是不孝……”传统的忠孝伦理在中国人的心中根深蒂固。

《喜宴》反映中美国家文化差异

《喜宴》反映中美国家文化差异

《喜宴》反映中美国家文化差异第一篇:《喜宴》反映中美国家文化差异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当两种不同的文化相遇,必然会产生摩擦的火花,在这火花中差异也被照耀的愈加明显,电影《喜宴》就是这样一簇火花照耀出中美文化的差异与碰撞。

《喜宴》是1993年让李安扬名国际的第一部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移民美国的台湾男子――高伟同和希望通过与美国人结婚得到绿卡的上海女孩――顾威威,联合他的同性恋爱人――赛门一起策划了一场婚礼,而目的则是为了安抚伟同父母希望儿子成家的心愿,传统的中国婚宴在大洋彼岸一一展现。

李安用一场喜宴,将中西方在爱情,婚姻上的文化差异表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中最明显的差异就是中国人推崇注重孝道的家庭伦理观,西方人推崇尊重个人选择的家庭伦理观。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注重孝道是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父亲始终盼望着高伟同能娶妻生子使自己早日抱上孙子,于是影片中出现了伟同努力尽孝与上海女孩郭威威结婚。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则更加强调尊重个人选择。

西方人宣扬天赋人权,主张人人生而平等以及人权神圣不可侵犯。

正因为如此,片中的塞门才能够毫无顾虑和伟同呆在一起。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区别也在本片中表现的很明显。

在集体主义盛行的国家中,每个人必须考虑他人利益,组织成员对组织具有精神上的义务和忠诚。

而在推崇个人主义的社会中,每个人只顾及自身的利益,每个人自由选择自己的行动。

中国是典型的集体主义导向国家,片中伟同匆忙赶路时碰到了自己一个中国熟人,虽然他急于赶路却仍耐着性子听那人喋喋不休地讲述自己最近的遭遇。

如此长的寒暄如此好的耐心,恐怕只有中国人才做得出来。

西方国家则是典型的个人导向国家。

人与人之间近乎冷淡,在大街上碰面也仅仅是寒暄一两句吧,中国人这样长的寒暄,恐怕他们是怎么也做不出来的。

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在这部影片中也表露地很明显。

中国文化有强烈的长期导向,留恋传统文化。

美国文化则侧重短期导向,为了眼前利益可以抛弃传统文化。

从《喜宴》谈中西文化差异

从《喜宴》谈中西文化差异

从《喜宴》谈中西文化差异第一篇:从《喜宴》谈中西文化差异从《喜宴》谈中西文化差异中国传统文化相对保守,西方文化则具有多元开放的特征。

《喜宴》中高家父母所希望看到的中国传统婚姻体现出了中国文化,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儿子长大后就应该成家立业、娶亲生子,父母也好早日抱上孙子。

然而《喜宴》中李安并没有让二老如愿。

片中主角高伟同33岁,多次相亲失败,不是因为自己性格或事业上的不成功而是因为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同性恋者,他在美国有自己的同性恋恋人塞门,却一直苦于担心父母不能接受一直未告诉父母。

这种状况和中国传统文化绝对是水火不能相容的,所以伟同暂时选择了隐瞒。

中国经历漫长的封建农业社会,自给自足,与外界交流少,再加上封建礼教对人民正常生活的束缚,长期以来中国人民是接受不了同性恋这一较新的事物的。

所以现实生活中,中国人大多对同性恋者持怀疑、鄙视的态度,再加上中国一直没有出现过保护同性恋者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同性恋者的合法权益一直得不到有力保障。

片中人物高伟同生活在美国纽约,他凭着自身努力在美国做起房地产生意,而且拥有自己的私人房产,可以说他在事业上还是很成功的。

其中美国这个开放的大环境对于他的成功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试想,如果他在国内从事自己的事业,因为他是个同性恋者,在生活中他可能会受到各种歧视和非礼遇,在合法权益收到侵犯时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显然身为一个同性恋者,即使很有能力,但在一个保守的环境中是很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的。

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个移民国家,美国就是个不同民族和种族构成的大熔炉。

美利坚民族是各种不同的民族构成的混合民族。

各个民族最初来自世界各地,他们从到达北美大陆始还始终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观念和处事方式。

各种民族间的交流使得美国文化丰富多彩、兼容并蓄,所以美国人在对待新事物上就显得要开放、主动。

尽管他们也不是所有人都接受同性恋者,但总体上他们能尊重这些同性恋者的选择,他们推崇个人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而且同性恋者在美国的合法权益某种程度上还能得到保护,所以,同性恋这种现象在美国人看来就没有那么奇怪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心理程序,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 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的许多 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
群体不同
区域不同
文化差异
国家、民族 不同
Culture is more often a source of conflict than of synergy. Cultural differences are a nuisance at best and often a disaster。
高爸爸 高妈妈
朋友 “情敌”
一、影片介绍——故事梗概
剪辑1
一、影片介绍——题材和内涵
电影中的“矛盾”现象 ➢东方文化 VS 西方文化 ➢年轻一代 VS 老一辈 内涵:文化的差异 题材:同性恋与中国根深蒂固的“不孝 有三,无后为大”的伦理观相违背
二、影片中的文化差异——概念综述
吉尔特·霍夫斯泰德 文化 是在一个环境中的人们共同
从国际企业管理实践的角度看,文化冲突的形成原因是国 际企业经理人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经营所必须避免与很好解决 的问题,否则必然发生文化冲突,而且文化冲突又导致文化困 惑,文化困惑又加剧文化冲突,二者的交互影响。
二、影片中的文化差异——现代管理启示
文化维度的发展与展望
以上基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并非终结理论, 并且全球化的过程中,来至各方面的文化冲突越来越明显。 针对文化维度抽样不足,缺少动态的发展等局限性,因此需 要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努力:
二、影片中的文化差异——长-短期导向
从 “5 指标”看 “喜宴”中的文化差异
二、影片中的文化差异——现代管理启示
文化差异“5 指标”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二、影片中的文化差异——现代管理启示
总体看来,对世界上大多数管理者而言,管理与其说是一 门科学,不如说是一门艺术,真正有效的管理是根据当时当地 的情况而进行管理,国际企业组织的管理更是如此。事实上, 管理不是处理具体的东西,而是处理对人有意义的“信号”。 这种信号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因此文 化渗透于管理和组织的全过程。
orientation)
二、影片中的文化差异——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从 “5 指标”看 “喜宴”中的文化差异
二、影片中的文化差异——权利距离
从 “5 指标”看 “喜宴”中的文化差异
二、影片中的文化差异——不确定规避
从 “5 指标”看 “喜
从 “5 指标”看 “喜宴”中的文化差异
1、区分个人层面与国家、社会层面的文化。 2、从更大范围内拾取文化的差异并总结。 3、文化范畴的界定。 4、创新理论。
三、影片中的中国传统婚俗及其文化内涵
“吵房”、“戏心”、 “戏妇”、“弄新妇”
“来电俱乐部” (婚介所)
“铺床”、 “小孩蹦床”
“见面礼” (红包,贵重首饰
和嫁衣)
三、影片中的中国传统婚俗及其文化内涵
从电影《喜宴》 解读中美文化差异
CONTENT
一、影片介绍——背景
《喜宴》拍摄于1993年, 是李安“父亲三部曲”之 一,反映中美文化差异的 代表之作。李安是在中国 台湾长大后移居美国的电 影导演,对中美文化都有 深刻的理解。他拍摄的表 现中美文化差异的电影还 有早期的《推手》。
一、影片介绍——人物介绍
三、影片中的中国传统婚俗及其文化内涵 传统婚俗的文化功能——“闹洞房”为例
Thank you !
二、影片中的文化差异——概念综述
文化差异的 5 个指标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 VS collectivism) 权利距离 (Power distance) 不确定性避免 (Uncertainty avoidance index) 性别权利 (Gender role) 长期趋向与短期趋向 (Long tern VS shot ter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