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地理模块2必修2第2章第3课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合集下载

走向高考湘教版地理高三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 第2单元 第3讲

走向高考湘教版地理高三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 第2单元 第3讲

城外的人想进来,是因为城里比较好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条
件的吸引。(言之有理即可)
三、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7.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________ 主导 力量。 8.大型中心 ________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 农业 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小城镇。 9.有更多的________
城市交通问题
①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 ②交通事故频繁;③公共交通发展缓 慢;④停车场紧张
城市化过程中 产生的问题 城市住宅问题
Hale Waihona Puke 表现形式)C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D.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答案:3.C
4.B
解析: 第 3题,广州的城市、农村人口都在增加; 2001年
前城市人口增加既有当地农村人口转化,又有外来人口迁入;
到一定阶段城市化速度将减缓。第 4题,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城 市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动力,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广州的城 市化水平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考试大纲解读
考点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
考纲解读 掌握城市化对自然和人文环境

2.城市环境问题 3.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
的影响 知道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如何进行生
态建设
基础知识整合
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1.对城乡生活的影响
改善居住环境和交通等 基础设施
生活习惯
劳作方式
缩小
④远郊区较近郊区建筑密度大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③
答案:1.D
2.B
解析: 第 1 题,人口增长率包括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 率。图示1998年—2008年,远郊区人口增长率为负值,说明远 郊区人口数减少,故选项D正确。中心区人口增长率一直为负 值,说明人口一直减少,近郊区人口增长率一直为正值,说明

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复习资料全

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添模式历史人口增添呈“J〞形曲线,特色:工业革命前增添极其迟缓;工业革命后增添快速人口改动主假如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的结果,即自然增添率=出生率 - 死亡率。

影响人口增添的因素:经济根基影响上层建筑因素经济兴盛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人口政策婚姻生育观点宗教崇奉民俗习惯归根结底:生产力发展水平战争自然灾祸人口自然增添模式人口增添模式所处阶段主要特色原由影响原原始社会期间,现超出生率、始存于少量落伍生产高死亡率、型方式的原始集体极低的自然增添率受灾祸、战争、疾病的“高—高—低〞模影响;生产力水平低下,式传奴隶社会、封建超出生率、人口营养缺少和医疗卫统社会,资本主义高死亡率、生条件落伍。

型社会早期较低的自然增添率过家产革命到 20 世超出生率、社会生产力的展开,医人口增添快速,劳动纪初的兴盛国家;“高—低—高〞模渡20 世纪 50 年月至低出生率、疗卫生条件的改良,粮力增添,就业压力大,式型今的展开中国家高自然增添率食大幅度增产产生“城市病〞现20 世纪以来的发低出生率、生活水平易文化水平提劳动力缺少,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低—低—低〞模代达国家和局部发低死亡率、升生育观点和生育行为式高;国防兵力缺少;型展中国家低自然增添率发生改变社会经济负担加重“高〞与“低〞常常以1%为参照,假定低于或凑近1%就能用“低〞来形容。

当前兴盛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大部分展开中国家还未达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过渡阶段;我国已根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属于现代型的人世界各人口自然增添率由高到低:非洲、拉美、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南极洲无常住人口散布。

世界人口自然增添差别:1、时间上—— 20 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添快速的期间。

原由是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围不停扩大、对各样灾祸和疾病的防守能力不停提高、展开中国家政治的独立和经济的展开等。

2、空间上——兴盛国家增添迟缓,〔有些国家出现了负增添,如俄罗斯、德国、匈牙利等;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零增添;英国、比利时、芬兰等国人口自然增添率凑近于零〕;展开中国家速度较快〔特别是非洲〕,当前增添速度趋缓。

【学海导航】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2章第2课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 新人教必修2

【学海导航】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2章第2课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 新人教必修2

如果这时能认真看第(2)题的选项,就会发现选项“A. 人口出生率低”亦符合日本实情,导致第(2)题有两个 正确选项,不符合单项选择题的要求;故第(1)题可排 除D选项。 英国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且其为老牌发达国家, 人口出生率低;如果英国为乙国,则第(2)题亦有两个 选项吻合实际情况,不符合单项选择题的要求,故第 (1)题可排除A、B选项。 通过以上分析,第(1)题只有C选项正确,即乙国为沙 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为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 其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第(2)题D选项正确。
6.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
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B )
A.交通状况
B.产业结构
C.人口政策
D.自然环境
【解析】 第5题,依示意图可看出在Ⅰ阶段城市带人口增长 率变化不大,但五个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 均为负值,说明市中心人口外迁较明显,即出现逆 城市化,故A正确。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 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负值,故波士顿中 心城区人口减少;Ⅳ阶段后,费城和巴尔的摩的中 心城区人口增长率仍为负值,故人口为负增长,仍 为逆城市化现象。
规律技巧总结
1.顺序解题:即按题号顺序解题,采用该方式 时一定要回头验证,如【真题1】中的【思维过 程】分析。 2.逆序:即同一题组中,按试题序号由大到小 解题。这种方式往往能够另辟蹊径,轻松解题。 如2011年安徽卷31、32题(见必修Ⅲ第一章第3课 真题1)。
考点2 城市化进程
1.世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解析】 第6题,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 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应是社会经济因素;在美国 等发达国家交通条件普遍较好;美国在1970~2008 年并没有颁布特殊的人口迁移政策;在此阶段引起 人口从市中心到郊区迁移的只能是产业结构的调整, 故B正确。

新课标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

[记忆]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时 期 人口变化特点人口变化特点 原 因 农业革命之前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农业革命期间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 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条件改善,寿命提高 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理解记忆)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理解记忆)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理解记忆)自然增长率水平水平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增长特点 原因分析原因分析 今后变化趋势今后变化趋势 典型国家举例典型国家举例 发达国家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增长缓慢增长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生育观念的转变等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减少 俄罗斯、德国、日本日本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水平较高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以上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很多国家实施人口控制措施口控制措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 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共55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共55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 过程与特点》课件(共55
张PPT)
2020/9/22
B D
A
D B
东部多于西部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城市劳 动力需求少于东部地区
劳动 大多数进城农民文化素质低,只能从事 对体力要求较高而对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
①产业结构由以第一产业为主转为以第二、三产 业为主;②土地利用方式由以农业用地为主转为 以建设用地为主。
“热岛”效应(温度升高);生物多样性减少。
C B
D
C
A
B
B
C
D
D
C
A
A
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非农业人口整体呈增加趋势(城市人口增加);城市 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建成区(城市用地)面积增大 ;耕地面积减小。
城市化
影响:促进郊区农业结构调整,使粮食种植面积减 少,蔬菜、花卉、养殖等产业的比重增加;耕地面 积减小,农业用地紧张;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减少 。

浙江湘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地理模块2必修2第2章第1课-城市空间结构市公开课获奖课

浙江湘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地理模块2必修2第2章第1课-城市空间结构市公开课获奖课
通运送方式和布局旳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 网点布局旳影响两个知识点旳考察,也是对学生 读图能力旳考察。(1)、(2)能够直接从图中得出。 (3)主要是从交通旳发展对城市化、商业旳主动影 响旳角度答题。
答案: (1)翔安隧道建成后,翔安区出现了商业区。 (2)翔安隧道建成后,使翔安旳交通变得便利,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 两侧
• 占地 面积 大, 是城 市旳
住宅 主要 区 功能
区,
高级

建筑质
住宅 区
量上,高级
住宅区和低
档住宅区别 化;位置上,• 高级住宅区
低 档 住

城市旳
外缘,与高
坡、文化区
联络

内城、
工业区附近,
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旳主要原因
影响地租高下旳原因有:交通通达度;距 市中心旳远近。
答案: (1) A A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 A服务范
围覆盖(包括)B服务范围 (2) C 分布在内城(接近商业区);接近工
业区 (3)占地广,需位于城市外缘;接近交通干
线 接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环境条件好 (4)经济原因(或地租水平);收入水平差别;
历史原因。
变式 训练1
答案: 1. 地理位置优越、经济腹地广阔、交通便利、位
于港口、地形平坦、气候合适、工农业基础好、 政策支持。 2. 以港口服务业、物流、旅游等第三产业和高新 技术产业新兴工业为主,产业构造十分合理。
变式 训练1
答案: 3. 强调以人为本,低碳理念,提升绿地率,控制
并治理污染和生态破坏,以营造秀美旳城市景 观为目旳,发明宜人旳人居环境。
答案:(1) B
(2) 1950~1980年间商业中心移到②地旳原 因,不正确旳是( ) A.1950~1980年间,客货以铁路运送为主 B.河运相对落后了 C.商业中心转到了火车站附近 D.原商业中心因为地价上涨,商业中心被迫迁 出

2012届浙江湘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地理:

2012届浙江湘教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地理:
模块三 必修三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4 第 课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美国为例
考点 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和人文因 素两大方面,在自然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社 会经济条件的变化极大地影响了农业发展,如政 府政策,科技进步带动良种的研发等。不同区域 农业生产的特点不同,影响因素不同,因此农业 生产要因地制宜。
(2).简述A地发展中药材加工业的有利社会经 济条件。(10分) 答:①原材料丰富;
②土地、劳动力成本低; ③民族传统方药(药方、偏方)丰富(制药历史 悠久,医药经验丰富); ④靠近国内、国际市场; ⑤优惠的政策。
(3).根据下表,提出促进该省中药材生产的措 施。(8分)
表3 2007年甲省和全国的几项社会经济指标
美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
越,农业产值居世界首位,是世界上最大的 农产品出口国。美国优越的生产条件及对农 业发展的影响如下所示:
1.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形成 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能充分利用优势的农业 自然条件,并借助社会经济条件使农业生产取 得最大效益。具体如下所示:
2.案例: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及形成条件
2.图解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变式训练 下图是2004~2006年世界各种谷
物的产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各种谷物产量变化表明世界( A ) A.谷物总产量下降 B.农业劳动力减少 C.谷物需求量减少 D.谷物单产下降
【解析】第(1)题,2004~2006年各种谷物 产量变化表明世界谷物总产量呈下降趋势。
(2010·重庆)36.(36分)图8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 药材基地之一。根据图8和表3资料,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思维导图1.了解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2.理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掌握逆城市化的成因。

3.了解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知识点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学生用书P41] 1.城市化过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2.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气候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城市热岛效应②河流破坏原有的河网系统⇒城市地区水系十分紊乱、排水不畅⇒地面积水和水质下降③生态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2)土地利用农业用地逐步演化为建设用地,形成城市功能分区就业方式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大规模转移聚落景观乡村景观为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取代人类活动人口与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文化影响和改变地方文化,强化文化交流与融合材料一某城市从市中心到郊区的气温变化示意图。

(1)结合材料探究:材料一反映的问题是什么?是怎样产生的?材料二我国正逐步加强城市排水防涝防洪设施建设,解决城市积水内涝问题。

到底,重要防洪城市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

下图为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

(2)结合材料探究: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材料三伴随着“出门坐汽车”“走路不用腿”的新时代的降临,大中城市交通拥堵之况已然成为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和居民百姓心生厌烦、挥之不去的苦恼之事。

人口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但由于人口过分集中,导致住房拥挤,我国城市居民平均居住面积为35平方米,目前全国各城市中尚有51万户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不足4平方米。

(3)结合材料探究:①城市化过程带来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其成因主要有哪些?如何整治?②除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外,城市化过程带来的社会问题还有哪些?提示:(1)热岛效应。

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过度集中,大量排放废热,使城市气温高于周围地区。

(2)地表硬化导致蒸发减少,下渗减弱,地下径流减少,地面径流增加,从而使汛期洪峰流量加大,会加剧城市洪水发生;城市河湖的蓄洪泄洪和排水管网的排水设计能力偏低。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3各章复习资料(共118页 附答案)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3各章复习资料(共118页 附答案)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3各章复习资料(共118页附答案)目录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必修一第三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必修一第三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2)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1)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2)必修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1)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必修三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下图为一年中某段时间晨线与昏线交点的运动轨迹图。

读图回答1-3题。

1.晨线与昏线交点的纬度位置取决于()A.该日太阳直射点位置B.该日昼夜长短C.该地太阳高度D.该地正午日影长短2.当交点位于①点时,北京时间为()A.12时B.3时或者15时C.15时D.0时或者12时3.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下列现象可确定的是()A.北半球各地白昼变短B.合肥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C.南半球各地白昼变长D.合肥的昼夜长短差异不断增大读下表,回答4-5题。

4.表中X为()A.103天B.111天C.113天D.117天5.引起南、北半球相同纬度地区的极昼、极夜天数不相同的主要原因是()A.黄赤交角的存在B.地球的公转轨道C.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D.地球是形状不规则的球体6.某地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且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该地位于()A.北回归线上B.北极圈上C.南回归线上D.南极圈上下图为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

据此回答7-8题。

7.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A.秋分(9月23日)B.寒露(10月8日)C.春分(3月21日)D.清明(4月5日)8.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分别是()A.南半球向北移动B.北半球向北移动C.北半球向南移动D.南半球向南移动9.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北半球的()A.春分日到夏至日B.夏至日到秋分日C.秋分日到冬至日D.冬至日到春分日10.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知识点讲解第二章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知识点讲解第二章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第三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课标导读主线架构课程 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学习 任务 1.结合图文材料,认识城镇化概念,分析城镇化的表现和动力。

(综合思维)2.运用图表,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差异,分析影响城镇化差异的原因。

(区域认知)3.结合实例,说明城镇化的利弊,提出解决城镇化过程中产生问题的措施。

(地理实践力)目前,我国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培育产业、增加就业。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完善便民设施,让城市更宜业宜居。

如何让我们的城市更加宜居呢?一、城镇化1.含义:又叫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表现:3.动力——经济发展: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越高;反之就越低城镇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 城镇的兴起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教材再开发】 阅读教材P48图2-33,思考: (1)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发展。

(2)体现浦东城镇化水平的最主要指标是城市人口比例。

(3)从景观判断,目前陆家嘴属于中心商务区。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1.世界城镇化的时间差异:阶段 特点 工业革命前 发展极为缓慢工业革命后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人口比重迅速攀升 随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涌现世界级大都市→城市群→大都市带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差异: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起步 早 晚 水平 高 低 速度 慢快特点郊区化、逆城市化虚假城镇化、滞后城镇化3.我国的城镇化:(1)特点{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2)意义{拓展了高效率的成长空间拉动了生产与消费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思考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何差异?提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进程起步较晚,水平较低,但目前发展速度较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较弱,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城市化 湘教版必修2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城市化 湘教版必修2

后期阶段
<_3_0_%,城市化 特点 水平较低,发展
_3_0_%__~__7_0_%,人 口向城市迅速聚
>_7_0_%,城市化 水平较高, 城市
较慢
集,城市化推进 人口增长趋缓甚
很快
至停滞
产业 结构 特点
区域经济中 第_一__产业 所占比重较 大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第_二__产业成为区域 经济的主导,第_三__ 产业比重逐步上升
A.城市化
B.郊区化
C.逆城市化
D.再城市化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第一阶段郊外人口减少,中心 城市人口增加,则为城市化阶段;第二阶段中心城市人口增加 趋缓,同时郊外地区人口增加较多,则是郊区城市化阶段;第 三阶段中心城市人口持续减少、都市圈整体人口减少,则为逆 城市化阶段;最后,中心城市人口又逐渐增加,为再城市化阶 段。第(2)题,图中中心城市曲线与0坐标有两个交点,其中右 侧一个交点是人口处在最低值的阶段,此时中心城市人口持续 减少,整个都市圈人口还在减少,说明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4.再城市化 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等问题,美国东北部一些城 市在20世纪80年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 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 居住;加上国内外移民的影响,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市区内 实现了人口增长,出现了所谓再城市化。
[名师点拨]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都是城市 化的新形式。逆城市化并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 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 于消失,形成一体化的基础上。乡村、小城镇的交 通、水、电、信息等设施完善,再加以优美的自然 风光,吸引了久在城市中心面对混浊空气、噪音的 城市居民到乡村、城镇去暂住、定居,从而导致逆 城市化现象,如美国、西欧的一些发达国家,逆城 市化现象明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ppt 14/
变式 训练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市8月份的两条街道昼夜温度变化曲 线图。
编辑ppt 15/
变式 训练1
材料二 近年来北京城市绿化突出了城市森林 景观,注重了树种组团配置和植物季相变化。 如绿化上采取了自然式种植,改变了以往成排 成行、单调呆板的种植方式;在树种选择上, 全部按照适地适树和植树多样性原则,注重了 高大乔木、亚乔木、花灌木的空间配置,落叶 树种和常绿树种的合理搭配和植物色彩的季相 变化。
编辑ppt 18/
变式 训练1
(5)谈谈你对城市绿化发展与保护的看法, 你认为可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编辑ppt 19/
变式 训练1
【解析】 城市绿化的不断加强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
的直接要求,城市绿化不仅美观,还具有调节区 域小气候的意义,可减少温差,故从图中可看出 绿化街道变化曲线为A。城市绿地应具有多种功 能,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绿地建设应有 所区别,适合本地,做到社会、生态、经济三者 协调。
编辑ppt 16/
变式 训练1
(1)图中代表绿化街道的温度变化曲线是( )
(2)从图中可看出,夏季树木在改变城市小气
候方面的主要作用是(
)其主要原因是
(
)
编辑ppt 17/
变式 训练1
(3)绿化在改善城市环境中的作用还有( ) (4)结合材料二分析:在全国很多大城市绿 化工程主要是修建大型草坪、花园等时,北京城 市绿化却提出了突出城市森林景观,改变种植方 式,注重树种选择、植物季相变化等措施,这是 否可行?
模块二 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3课 城市化过程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
编辑ppt 1/
考点1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生物圈的影响: 生物栖息地被城市的“钢筋水泥”所改 变,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编辑ppt 2/
(2)对岩石圈的影响:城市工业生产排放出大 量废渣,特别是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渣对城市土地 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对土壤层的影响。
移 郊区新建绿化带 新建卫星城和高速公路 (3) 郊区城市化 (4) A
编辑ppt 13/
规律技巧总结
城市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十分广泛,从题目 所给的图形信息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该城市的面 积不断扩大,绿化带不断增加,高速公路从无到 有,城市周边出现卫星城。图中信息充分的说明 了城市化发生的过程,对人们生活产生了巨大的 影响。学生应注重将教材中的主干知识与试题中 所给的信息相互结合,并调用所学知识与实际题 目相结合。
编辑ppt 11/
【解析】 (接上)建设大量停车场,鼓励私人购买小汽车, 会造成城市紧张,增加城市的交通压力;将生活 区和工业区连在一起,则会造成居民生活质量下 降,居民生活区和工业区之间的交通状况也不会 有多大的改善。
编辑ppt 12/
答案: (1) 城市面积由小到大 城市工业区由少
到多 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出现了商业区 (2) 人口向郊区迁移 工业企业向郊区迁
(7)城市景观取代乡村景观:随着城市化的推 进,原先的乡村景观逐步为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 观所取代。它既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转变为人工 生态系统的过程,也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诸 要素综合作用的过程。
编辑ppt 5/
【例1】下图为“某城市1968年、1990年、2003 年相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
【解析】 比照1968年城市示意图和1990年城市示意
图,可清楚地看出城市用地面积扩大,出现了商 业区,工业区增多,并推知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比照1990年城市示意图和2003年城市示意图, 也可清楚地看出郊区新建了城区和商业区,工厂 迁移到了郊区,新建的工厂与老城区之间建设了 绿化带,郊区修建了高速公路,郊区逐渐城市化。
(5)城市化过程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原先的 农业用地逐步演化为建设用地,比如居住用地、 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
编辑ppt 4/
(6)城市化过程改变了居民的就业方式:劳动 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大规模的转移,区 域产业活动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传统的农业社 会逐渐演化为现代化工业社会。
编辑ppt 9/
(4)城市人口猛增,导致交通拥挤,下面是不 同的人对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状况发表的意见, 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在市中心建环形路,建设大量停车场,鼓励私 人购买小汽车,减少公共交通的压力 ②禁止大货车白天驶入市中心区,在市中心区小 汽车实行单双日行驶制 ③鼓励市民使用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 ④将生活区和工业区连在一起,减少上下班居民 流动量 A.②③ B.①④ 编辑Cppt.①③ D.②④
(3)对水圈的影响:城市的道路系统和生产、 生活活动设施使降水、径流、渗漏产生再分配, 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城市建设 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
编辑ppt 3/
(4)对大气圈的影响:城市工业生产、生活排 放各种气体改变大气成分,改变着太阳辐射强度, 城市气温、降水等要素也发生变化,出现城市 “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 和风向,从而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
(2)该市从1990年到2003年的变化特征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辑ppt 6/
(1)该市从1968年到1990年的变化特征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辑ppt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