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阅读理解型问题》中数学模型思想及策略[论文]

合集下载

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带来的思考与策略分析

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带来的思考与策略分析

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带来的思考与策略分析数学阅读将数学与阅读结合起来,是一种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和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但是,数学阅读也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和难点。

本文将从问题和策略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问题分析1. 数学知识与阅读能力融合不够数学阅读要求孩子既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又要能够熟练运用阅读技巧。

但是,很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数学知识与阅读能力融合不够,难以理解题目所涉及的概念和内容。

2. 阅读难度大,理解困难数学阅读要求孩子能够快速、准确地阅读题目内容,并进行理解、判断和推理等思维活动。

但是,有些孩子因为阅读能力较弱,阅读难度大,导致理解和推理方面存在困难。

3. 字数多,费时费力数学阅读中的题目通常都有大量的文字叙述和说明,这就需要孩子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并且有充足的耐心。

但是,有些孩子因为阅读速度较慢,阅读的过程很费时费力,影响了效率。

二、策略分析数学阅读的关键是将数学知识有机地融合到阅读中去,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概念,掌握数学方法。

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阅读教材,注重数学知识和阅读技巧的有机结合,让孩子在阅读中逐渐提升数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2. 按照阅读程度分配任务数学阅读题目难度大,阅读量大,家长和老师应该根据孩子的阅读程度和理解能力,分配相应的任务,逐渐增加阅读量和阅读难度,让孩子循序渐进地掌握阅读技巧和数学知识。

3. 多练习,提高效率数学阅读需要经常进行练习,通过多练习来加强孩子的阅读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同时,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鼓励孩子通过一定的训练和规律来提高阅读速度,减少阅读过程中的时间浪费,提高效率。

4. 引导孩子建立信心数学阅读难度大,孩子容易出现挫折和失落的情况,影响学习兴趣和动力。

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引导孩子积极面对挑战,培养孩子顽强拼搏、勇敢探索的精神,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取得进一步的学习进步。

总之,数学阅读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注重问题分析和策略设计,帮助孩子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和学习,提升数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中考数学阅读理解型问题

中考数学阅读理解型问题

阅读理解型问题一、中考专题诠释阅读理解型问题在近几年的全国中考试题中频频“亮相”,特别引起我们的重视.这类问题一般文字叙述较长,信息量较大,各种关系错综复杂,考查的知识也灵活多样,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考查学生的解题能力的新颖数学题. 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解决阅读理解问题的关键是要认真仔细地阅读给定的材料,弄清材料中隐含了什么新的数学知识、结论,或揭示了什么数学规律,或暗示了什么新的解题方法,然后展开联想,将获得的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进行迁移,建模应用,解决题目中提出的问题. 三、中考考点精讲考点一: 阅读试题提供新定义、新定理,解决新问题 例1 (2013•六盘水)阅读材料: 关于三角函数还有如下的公式: sin (α±β)=sinαcosβ±cosasinβ; tan (α±β)=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m 。

利用这些公式可以将一些不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来求值. 例:tan15°=tan(45°-30°)=tan 45-tan 301tan 45tan 30︒︒+︒︒g =31(33)(33)1263363(33)(33)13----==+-+=2-3根据以上阅读材料,请选择适当的公式解答下面问题 (1)计算:sin15°;(2)乌蒙铁塔是六盘水市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图1),小华想用所学知识来测量该铁塔的高度,如图2,小华站在离塔底A 距离7米的C 处,测得塔顶的仰角为75°,小华的眼睛离地面的距离DC 为 1.62米,请帮助小华求出乌蒙铁塔的高度.(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3=1.732, 2=1.414)思路分析:(1)把15°化为45°-30°以后,再利用公式sin (α±β)=sinαcosβ±cosasinβ计算,即可求出sin15°的值;(2)先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BE 的长,再根据AB=AE+BE 即可得出结论. 解:(1)sin15°=sin (45°-30°)=sin45°cos30°-cos45°sin30°=232162622222444-⨯-⨯=-=;(2)在Rt △BDE 中,∵∠BED=90°,∠BDE=75°,DE=AC=7米, ∴BE=DE•tan ∠BDE=DE•tan75°. ∵tan75°=tan(45°+30°)==tan 45tan 301tan 45tan 30︒+︒-︒︒g =31(33)(33)1263363(33)(33)13++++==+--=2+3。

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带来的思考与策略分析

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带来的思考与策略分析

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带来的思考与策略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数统计等。

: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单一、枯燥的缺点,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消化能力也有限。

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一些教育学家开始倡导小学生进行“数学阅读”。

通过阅读与数学相关的故事、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使数学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本文旨在对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促进数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小学生在数学阅读方面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通过分析小学生在数学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并提供帮助和支持。

研究的目的还在于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和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能够为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升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建议,为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在开展实际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在本次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研究中,我们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以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问题。

我们将进行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小学生“数学阅读”的概念、问题表现形式、以及已有的研究成果。

我们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广大小学生及家长、老师了解他们对数学阅读的认识、问题意识及实际操作情况。

我们还将进行实地观察和访谈,深入了解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遇到的数学阅读问题,探讨问题的根源以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我们将进行数据分析,对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以客观量化的方式呈现研究结果,为后续的策略建议和实施效果评估提供支持和依据。

通过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期待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带来的思考与策略分析

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带来的思考与策略分析

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带来的思考与策略分析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小学生“数学阅读”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教学话题。

数学阅读是指通过阅读来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通过文字来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方法和技能。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动性。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时,常常遇到一些问题,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对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带来的思考与策略分析进行探讨。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时常常对数学问题的描述感到困惑。

他们往往因为理解不了问题描述而陷入迷茫,无法进一步解决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通过问题描述,绘制图形,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此,我想分享一个具体的案例。

小明是一位五年级学生,他在进行一道数学阅读题时遇到了难题。

题目是这样的:小明家的屋子比王叔家的屋子长4米,比李阿姨家的屋子短15米,求小明家的屋子与王叔家的屋子和李阿姨家的屋子长短之比。

小明在阅读这道题时,因为无法理解问题描述中的长短关系,所以在求解问题时一无所获。

在我和他一起分析问题之后,小明明白了问题的描述与实际长度的关系,进而根据题目中的关系式解决了问题。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学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升对数学问题描述的理解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数学阅读。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时常常由于数学语言的理解不到位而产生困惑。

由于数学领域的专业术语较多,学生往往难以完全理解题目的要求。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对数学专业术语的解释和理解。

只有通过理解数学术语,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数学阅读问题的解决。

再举一个具体案例。

小红在进行一道数学题时遇到了问题。

题目是这样的:某种图书每册印刷费用是8元,装订费是6元,如果一种图书的总成本是40元,那么这种图书的印刷册数印装比是多少?小红因为不理解“印刷册数印装比”这个数学专业术语的含义,结果无法计算出正确的答案。

“阅读理解题”在数学命题中的运用

“阅读理解题”在数学命题中的运用

“阅读理解题”在数学命题中的运用近年来,我们借鉴语文学科中阅读理解题的形式,展开了具有数学学科特点的“阅读理解题”的评价探索。

“阅读理解题”就是给出一段阅读文字材料或图表描述,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探索、发现、运用数学规律或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下面就结合实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1.在阅读理解中培养和考查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通过阅读理解,充分展现数学规律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以及规律的应用过程,引导学生去抽象、概括规律,积极探索、发现和运用规律,从中培养和考查学生的数学抽象概括能力。

比如,在数学课本中,我们学过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你还记得规律的发现过程吗?下面请你来猜想和发现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

在下面各数中,先用“﹏”画出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能被9整除的数,再算一算这些数能不能被9整除。

721084146638371125245从上面可以发现,一个数,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举例验证是()。

【赏析】精心选择与课本上相关的知识点或思想方法(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在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回顾总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类比迁移,从而培养和考查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像上面,利用学生课本上所学的“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特别是总结了发现该特征的一般思路,有利于激发学生自觉地去探索和发现“能被其他数整除的数的特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抽象概括能力。

2.在阅读理解中培养和考查学生探索发现能力。

通过阅读理解,给学生提供猜想、尝试、探索、发现规律或模型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比如,在小学阶段,我们认识了许多新的数,比如质数(素数)、合数、奇数、偶数等。

下面的数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写出你的猜想。

8=3+510=3+712=5+714=3+1116=3+13=5+1118=5+13=7+1120=3+17=7+1322=3+19=5+1724=5+19=7+17=11+1326=()+()=()+()……你的猜想是:任何一个大于6的偶数可以()。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以基于“四度六步”教学法的专题课《阅读理解型问题》为例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以基于“四度六步”教学法的专题课《阅读理解型问题》为例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以基于“四度六步”教学法的专题课《阅读理解型问题》为例【摘要】“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则需要阅读,本文以中考备考专题复习课《阅读理解型问题》课堂教学为例,阐述“四度六步”教学法在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理解型问题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新题型,这种题型特点鲜明、内容丰富、超越常规,源于课本,高于课本,不仅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综合考查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综合应用能力,尤其侧重于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此类题目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从模仿到创造的思维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文笔者以一节专题课《阅读理解型问题》为例,对中考专题复习课教学进行探讨.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阅读理解型问题是指通过阅读材料,理解材料中所提供的新方法或新知识,并灵活运用这些新方法或新知识,去分析、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1.内容解析阅读理解型问题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阅读材料;二是考查内容。

它要求学生根据阅读获取的信息回答问题。

提供的阅读材料主要包括:一个新的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或一个新数学公式的推导与应用,或提供新闻背景材料等。

考查内容既有考查基础的,又有考查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等综合素质的。

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很多,几乎涉及所有中考内容。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解阅读理解型问题的方法与步骤.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了解阅读理解型问题的特点和类型,掌握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学会如何解决阅读理解型问题.(2)在阅读试题过程中,培养耐心读题、细心审题的习惯,学会解题的方法.1.目标解析:目标(1)的具体要求是:能根据阅读材料获取的信息,总结解题方法,理解和把握材料或例题解法的思想策略,进行迁移,应用解答类似相关问题.目标(2)的具体要求是:经历解决阅读理解型问题的过程“阅读→分析→理解→解决新问题”,体会运用归纳与类比的方法去探索新的解题方法.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即让学生离开教师也能很好的学习,这需要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阅读是自学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对一个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阅读理解题”在数学命题中的运用

“阅读理解题”在数学命题中的运用

“阅读理解题”在数学命题中的运用近年来,我们借鉴语文学科中阅读理解题的形式,展开了具有数学学科特点的“阅读理解题”的评价探索。

“阅读理解题”就是给出一段阅读文字材料或图表描述,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探索、发现、运用数学规律或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下面就结合实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1.在阅读理解中培养和考查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通过阅读理解,充分展现数学规律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以及规律的应用过程,引导学生去抽象、概括规律,积极探索、发现和运用规律,从中培养和考查学生的数学抽象概括能力。

比如,在数学课本中,我们学过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你还记得规律的发现过程吗?下面请你来猜想和发现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

在下面各数中,先用“﹏”画出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能被9整除的数,再算一算这些数能不能被9整除。

72 108 414 63 837 1125 245从上面可以发现,一个数,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举例验证是。

【赏析】精心选择与课本上相关的知识点或思想方法,在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回顾总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类比迁移,从而培养和考查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像上面,利用学生课本上所学的“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特别是总结了发现该特征的一般思路,有利于激发学生自觉地去探索和发现“能被其他数整除的数的特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抽象概括能力。

2.在阅读理解中培养和考查学生探索发现能力。

通过阅读理解,给学生提供猜想、尝试、探索、发现规律或模型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比如,在小学阶段,我们认识了许多新的数,比如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

下面的数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写出你的猜想。

8=3+5 10=3+7 12=5+714=3+1116=3+13=5+11 18=5+13=7+1120=3+17=7+1322=3+19=5+1724=5+19=7+17=11+1326=+=+ ……你的猜想是:任何一个大于6的偶数可以。

阅读理解型存在问题及解题策略

阅读理解型存在问题及解题策略

阅读理解型存在问题及解题策略近些年初中数学试题中不断出现阅读理解题。

阅读理解题的基本模式是“材料—问题” 。

这种题型特点鲜明,内容丰富,超越常规,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不仅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而且综合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对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有较高要求。

在解答阅读理解题时, 学生要读懂材料, 正确理解题意, 弄清题目要求, 关键是要理清问题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学生要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收集整理题中的各种信息,综合运用观察、比较、猜想等数学方法,探索题中各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初中学生解数学阅读理解题存在的困难1. 基础薄弱,信心不足,在解数学阅读理解题时产生心理障碍。

数学阅读理解题中实际问题的文字叙述与现实生活贴近, 但是题目比较长, 其数量也比较多, 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很分散隐蔽。

所以,面对许多的非形式化题目和材料,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不懂如何入手,心理上产生了畏惧怕。

学生对数学阅读理解题的心理障碍,是造成解题困难的首要原因。

2. 缺少体验,信息有限,在解数学阅读理解题时形成认识障碍。

由于学生一直在学校学习,他们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非常有限, 造成了对生活、生产、科技及杜会经贸活动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 而许多知识领域的名词术语在数学实际问题中出现的概率是相当高的, 这些很陌生名词术语学生当然不知其意,因此也就无法读懂题意,更不用说正确理解题意了。

例如现实生活中的利息、利润、利率、保险金、折旧率、纳税率等概念,对这些基本概念的含义学生都没搞清楚,所以对涉及到这些概念的题目就无法去理解,更无法去解决了。

3. 轻视阅读,理解欠缺,在解数学阅读理解题时形成思维障碍。

由于课业负担比较重, 目前的初中学生对读书的兴趣不浓, 阅读文字的积极性不高, 导致理解文字的能力较弱。

一般情况下学生对图像和画面比较感兴趣, 而对文字则比较麻木, 缺乏兴趣, 因此造成他们语感也比较差, 对文字的感悟和理解水平也不高。

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带来的思考与策略分析

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带来的思考与策略分析

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带来的思考与策略分析随着数学教育的改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逐渐从传统的计算题为主转向了数学阅读的培养。

数学阅读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阅读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理解起来较困难,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数学学习。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并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很重要的。

我们需要分析造成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的原因。

一方面,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对较弱,他们常常遇到一些生字词,句子结构复杂的数学阅读材料,导致他们在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时存在困难。

小学生缺乏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一些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不深入,也会影响他们对数学阅读的理解。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多读数学相关的书籍和文章,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相对简单的数学读物,逐渐提高难度,让学生通过阅读提高词汇量和句子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讲解一些生字词的意思,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阅读材料。

可以通过在数学课堂上注重阅读理解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数学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理解和讨论。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数学阅读材料,帮助他们逐步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理清问题的逻辑关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校还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庭作业等途径,向家长宣传数学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数学相关的书籍,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帮助他们解答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中考阅读理解型试题的解题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中考阅读理解型试题的解题策略

中考阅读理解型试题的解题策略
题型分析
阅读理解型题是近年来中考数学命题的热点和常见题型之一。

一般先给出一段文字,让学生通过阅读领会其中的知识内容、方法要点,并能加以应用,解决后面提出的问题。

1.试题特点
阅读理解型问题具有内容丰富、构思新颖别致、题样多变、知识覆盖面较大等特点。

它可以是阅读课本原文,也可以是设计一个新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其中的内容、方法和思想,然后在把握本质,理解实质的基础上作出回答。

这类试题要求考生能透彻理解课本中的所学内容,善于总结解题规律,并能准确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重点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水平、数学方法的运用水平及分析推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文字概括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等,既重视最终结果,更重视理解过程。

2.试题类型
这类试题内容极其丰富,涉及的知识也非常广泛。

代数的,几何的,尤其是学生目前没有接触过的高中或大学的新知识。

虽然背景较新,但基本思维层级在学生“跳一跳,够得到”的范围之内。

其类型可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1)直接考查数学知识或数学思想方法;
(2)暴露解题的思维过程,考查解题方法;
(3)检验思维的准确性,考查解题纠错能力;
(4)考查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5)考查逻辑推理和数学探究能力。

下面通过具体的中考题来说明这类题型的解题思路。

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带来的思考与策略分析

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带来的思考与策略分析

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带来的思考与策略分析近年来,关于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讨论日益热烈,其中“数学阅读”问题备受关注。

数学阅读不同于一般的阅读理解,它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

数学阅读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实践中发现,很多小学生对数学阅读题目的掌握并不理想,常常出现概念混淆、题目理解不清、解题思路混乱等问题。

本文将围绕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展开思考,并提出相关策略分析。

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的存在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词汇理解能力不足。

数学阅读中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词汇描述,如“差”、“比例”、“倍数”等,这些词汇如果学生不了解其数学意义,就会导致对问题理解不清,进而无法正确解答问题。

二是逻辑推理能力不够。

数学阅读题需要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法,并且需要进行逻辑推理,做出合理的推断。

许多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导致难以正确解答问题。

三是数学知识运用不够灵活。

数学阅读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这既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又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

但实际中发现,很多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掌握不牢,导致难以运用到解答问题中。

以上问题的存在,给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分析。

一是提高词汇理解能力。

在数学阅读练习中,学生在遇到生词时应及时查阅字典,了解其数学意义,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

教师也可在教学中加强对这些词汇的讲解,提高学生的词汇理解能力。

二是加强逻辑推理训练。

学校和家长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一定的逻辑推理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设置一些逻辑推理题目,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阅读问题。

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带来的思考与策略分析

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带来的思考与策略分析

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带来的思考与策略分析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也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数学阅读不仅仅是指读懂数学题目,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思考能力。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时,往往会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教师和家长应该关注并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同时制定相应的策略来提升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时常常会遇到的问题是理解题意。

有些数学问题可能用语言表达比较复杂,要求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同时还要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三读题法”来理解题意,即先快速读一遍,了解大意;然后再仔细读题干,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最后再对题目进行理解和思考。

还可以通过学生讨论、故事讲解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

家长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提供一些数学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理解题意。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时常常会面临的问题是分析解题思路。

有些数学问题需要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分析,但是有的学生可能会陷入死记硬背的陷阱中,导致解题思路单一。

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比如引导他们确定问题类型,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通过图表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分析解题思路。

家长也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解决数学问题,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时常常会面临的问题是计算错误。

有些数学问题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但是在进行计算时常常会出现疏忽和错误。

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例如先列式计算、验算等方法,通过训练和巩固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家长也可以在家庭作业中帮助孩子巩固计算方法,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帮助他们解决数学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策略来提升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例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阅读中的问题;在家庭作业中,家长可以监督和帮助孩子完成作业,引导他们多多阅读数学题目,培养他们的数学阅读习惯。

阅读理解型问题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阅读理解型问题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阅读理解型 问题 在初 中数学 中的应用
口桂 林 市 全 州县 东 山 民族 初 级 中 学 唐基 强
【 关键词 】 初中数学 阅读理解型问题
知识 、新方 法构建相 应 的数学 模型来解
决问题 。 二 、 阅读 理 解 型 问 题 的主 要 题 型 分 类 ( ) 断 概括 型 , 需要 正确 理解 一 判 即
、 / n 和、
a / a , = 2、
格点 A、 C ( B、 即△ B C三个顶点都在小 正方形的顶点处 ) ,如图 1 所示 。这样不 需求 AAB C的高 ,而借用 网格 就能计算 出它的面积。

、 T % 根据勾股 /
定 理 可 画 出 这 三 条 边 构 成 的 AA C B 。

阅读 理 解 型 问 题 的 命 题 模 式 和

} \ f 、 \

S ^c a 一 1 × 2 2 1 × △ =8 2 × a 一 × B △ ^ 一 一 一

一 ×
×
解 题 策 略
口 、 \ 、 \
4a3 2 2 a。
阅读理解 型 问题 ,一般涉及 内容丰
( )请你将 AA C的面积直 接填写 1 B
在 横 线 上 。
于长为 4 , n 宽为 3 的长方形 , 图 4所 m 如 示 , 中每个 小方格 面积为 m 。仿( ) 图 n 1的
解法 可得
s 1 m 一 1 ×4 2n
nm 一
( )我们把 上述求面 积的方法 叫做 2
富 , 思新颖别致 。它 由两部 分组成 : 构 一 是 阅读材料 , 二是考查内容。该类题型命 题 的一般模式是 :先 给出一些新 的材料 ( 包括新 的数学概念 的形成 和应 用 、 的 新

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带来的思考与策略分析

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带来的思考与策略分析

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带来的思考与策略分析数学阅读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旨在通过阅读数学题目和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程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思考和策略分析。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时可能会遇到难度较大的题目。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或抽象的数学概念,小学生可能理解和运用起来有一定困难。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设计题目和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互相学习和帮助。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时可能会遇到阅读障碍。

由于数学阅读中常常涉及到一些专业术语和符号,小学生可能会对其理解有困难。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增强学生的数学词汇量和语言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词汇教学和语篇解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领域的专业术语。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直观理解能力。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时可能会出现不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情况。

一部分学生可能习惯于照本宣科,只关注问题的答案,而忽视了问题的思考过程。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重视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学校可以加强数学课程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更多的数学阅读材料和活动,增强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和教学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数学阅读,提供学习环境和支持,与孩子一起探讨数学问题,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阅读型”问题的归类与设计思考 人教新课标版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阅读型”问题的归类与设计思考 人教新课标版

“阅读型”问题的归类和设计思考“阅读型”问题指通过呈现考生没有学过的数学知识、数学规律、数学方法等情境,要求考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操作等方式进行即时的学习,然后进行概括、归纳、抽象、并运用现场所学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考生无法直接套用已知的知识或现成的模式。

只有在有效阅读,研究给定的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有价值的发现与提炼,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阅读型”问题的构造注重着眼学生数学思考的过程及不同认知阶段特征的表现。

其内部逻辑结构呈现出比较严谨、整体性强的特点。

其问题模型可以表示为:结果=f (A 、B 、C 、D ),其中A 为阅读材料、B 为研究对象、C 为给出的条件、D 为需要完成的任务。

而规律探究、方法运用、学习策略等则是“条件”隐形存在的“魂”。

这种题型虽然在构造方式上“五花八门”,但是经过整理也能发现它们存在着一定的规律。

1.“阅读型”问题的归类“阅读型”问题从题型上看,有展示全貌,留空补缺的;有说明解题理由的;有要求寻找解题错误的;有要求归纳规律再解决问题的;有理解新概念再解决新问题的等等。

这类不少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一般难度不大,但结构独特,寓意深刻的考题是2011年中考试题中的亮点,热点。

笔者通读100多份试题,发现“阅读型”问题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类型。

1.1 先阅读后归纳简单的说,这类问题是将规律隐藏在几个特例中,要求考生通过对有限个特例的阅读,观察、分析、探索、猜想,发现其规律,然后将这个规律从特殊推广到一般,并加以应用。

这里虽然用到了不完全归纳法,但结果往往是正确的。

对于命题者来说设计该类问题的情境主要以阅读为主,任务为领会所呈现规律的特征。

其模型为:结果=f(A 、B 、C)。

其中A 为阅读含有规律的材料,B 为对比分析思考,C 为任务。

这类问题若用“填空题”或“选择题”的方式呈现,能凸显对归纳思维的考查;若使用解答题题型呈现,还能突出对规律形成过程的考查。

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带来的思考与策略分析

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带来的思考与策略分析

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带来的思考与策略分析随着小学数学教育的不断推进,更多的家长开始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数学阅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实际上,很多小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小学生数学阅读问题的主要原因1.理解能力不足:小学生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和数学概念的抽象性,难以准确理解题意和相关概念。

2.阅读习惯不良:小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速度慢、不够集中注意力,容易疏忽或误解题意。

3.数学概念不清晰:小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认识可能不够清晰,导致在阅读时无法准确区分各种概念的含义,影响到阅读理解的深度。

4.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小学生无法准确地运用数学术语和表达式来描述数学概念或解题思路,也容易出现表述不清、语句结构混乱等问题。

1.概念明晰,彻底掌握基础知识:小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时,需要掌握一定程度的数学基础知识,当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容易影响对题意和概念的理解和识别。

因此,小学生需做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重点掌握常见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平时,老师和家长可以上课后帮助学生进行巩固复习。

2.注意题意,审慎阅读:阅读数学题目时,学生需要认真审阅题目,注意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弄清题目的意思,而不是草草地从题目中找答案。

学生可以通过反复阅读题目、将题目进行拆分和分类、梳理思路等任务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注重细节,做到严谨:在数学阅读中,细节决定成败,学生应注重细节的处理,从题目中提取信息,找出解题思路。

在做题的过程中,应严谨对待每一个步骤,反复检查计算过程,防止出现低级错误。

4.提高阅读速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速度和阅读品质相辅相成。

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速度,理解一定程度的数学表达方式,抓住关键信息。

数学阅读理解型问题的解题策略分析

数学阅读理解型问题的解题策略分析

中考数学阅读理解型问题的常见解题方法阅读理解型问题是近年来中考试题中出现的新题型,这种题型特点鲜明、内容丰富、超越常规,源于课本,高于课本,不仅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综合考查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综合应用能力,尤其侧重于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此类题目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从模仿到创造的思维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这类题通常从内容上可分为三类:初中课本题材拓展延伸型、高中课本题材渗透型、课外数学知识阅读理解型.常见的解题方法有:(1)判断概括型,即阅读所给的范例推出一般的结论;(2)模拟方法型,即通过阅读解题过程,总结解题规律、方法;(3)知识迁移型,即阅读新知识,研究新问题,并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其内容,理解其实质,把握其方法、规律,然后加以解决.下面选取一些中考题加以分类概括,探索阅读理解型问题的解题策略,以供读者参考.一、初中课本题材拓展延伸型这类问题需要通过对阅读材料的阅读理解,然后进行合情推理,就其本质进行归纳加工、猜想、类比和联想,作出合情判断和推理,从而顺利解决问题.例1 我国古代数学家秦九韶在《算书九章》中记述了“三斜求积术”,即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求它的面积.用现代式子表示即为: s=……①(其中a、b、c为三角形的三边长,s为面积).而另一个文明古国古希腊也有求三角形面积的海伦公式: s=……②(其中s=).(1)若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7、8,试分别运用公式①和公式②,计算该三角形的面积.(答案:10)(2)你能否由公式①推导出公式②?请试试.简评本题是初中课本题材二次根式的应用的拓展延伸,一方面介绍了中外数学名著中的经典知识,侧重考查了三角形面积的海伦公式的用法,也培养了学生的推理和计算能力.另一方面考查了学生经历对问题的阅读理解、探究、发展的一般过程,让学生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的形成过程.解法上属于模拟方法型.例2 阅读:我们知道,在数轴上,x=1表示一个点,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1表示一条直线;我们还知道,以二元一次方程2x-y+1=0的所有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形就是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它也是一条直线,如图①.观察图①可以得出:直线x=1与直线y=2x+1的交点P的坐标(1,3)就是方程组x=12x-y+1=0的解,所以这个方程组的解为x=1y=3在直角坐标系中,x≤1表示一个平面区域,即直线x=1以及它左侧的部分,如图②;y≤2x+1也表示一个平面区域,即直线y=2x+1以及它下方的部分,如图③.回答下列问题:(1)在直角坐标系中,用作图象的方法求出方程组x=-2y=-2x+2的解;(2)用阴影表示x≥-2y≤-2x+2y≥0,所围成的区域。

论《阅读理解型问题》中数学模型思想及策略

论《阅读理解型问题》中数学模型思想及策略

论《阅读理解型问题》中数学模型思想及策略作者:盛小青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50期一、问题的提出中考考什么?怎么考?始终强烈刺激着一线教师的神经。

从近几年的江苏省各大市中考卷来看,阅读理解型问题日益成为考试的热点,并呈现集中爆发趋势。

数学阅读理解题的活跃与数学课标中的数学模型理念相契合,反映了数学模型思想作为10大数学核心概念中唯一以“思想”指称的概念的重要性。

二、对数学阅读理解题的认识及理解数学阅读理解题,首先会提供一定的材料,或介绍一个新的概念,或给出一种新的解法等,让你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获得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新方法,再运用新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收集处理信息及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阅读理解题的特点是篇幅比较长,试题结构大致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阅读材料,另一部分是根据阅读材料解决有关问题。

阅读材料既有与教材知识相关的内容,又有广泛的课外知识,近几年常选用高中或大学的陌生且比较新颖的问题,考查目标除了初中数学和基础知识外,更注重考查阅读理解、分析转化、范例运用、探索归纳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因此,阅读理解类问题需要学生通过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进行合情推理,就其本质进行归纳加工、猜想、类比和联想,作出合情判断和推理,即数学合理建模的过程。

三、近几年数学阅读理解题热点题型分析1.定义新运算、新法则。

这种类型的阅读理解型问题,通过介绍某一类问题新的解题方法,要求考生利用例题中的解题方法、模仿例题的解题步骤解答一道与例题类似的问题。

定义的新运算和新法则往往起点比较低,体现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2.纯文字理解类型阅读题。

该类试题全部用文字展示试题的条件和问题,需要考生认真读题,梳理有效信息,理解关键词语,分析要点,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解决试题中提出的问题。

3.定义新概念、新名称。

这类问题首先给出一个新型的或未知的定义、性质或名称,然后据此解决题目中提出的问题。

浅谈阅读理解型问题的解题策略

浅谈阅读理解型问题的解题策略

浅谈阅读理解型问题的解题策略作者:侍梅香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1年第11期摘要:数学阅读,能促进学生语言水平及认知水平的发展,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要有效地解决阅读理解型问题,不仅要掌握好各种题型的特点,还要实现文字语言向数学语言的“翻译和转化”,提炼出有用的数学信息。

关键词:阅读理解型问题;中考数学;数学阅读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06-001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里亚尔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因此,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数学阅读能促进学生语言水平及认知水平的发展,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

下面,就这类问题的解题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题型特点阅读理解型问题,一般由“阅读”和“问题”两部分构成,“阅读”部分往往是向学生提供一个材料,内容多是定义一个新概念(新法则),或展示一个题目的解题过程,或给出一种新颖的解题方法,或提供新的背景材料等。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其内容、方法和思想,解答提出的“问题”。

二、题型运用例析1.概念型问题给出一个陌生的概念、公式或运算法则,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解决新问题。

这类问题一般只涉及一个数学概念,考查目标的指向性非常明确,所给的概念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所在。

例1(河北):如图,给正五边形的顶点依次编号为1,2,3,4,5。

若从某一顶点开始,沿正五边形的边顺时针方向行走,顶点编号的数字是几,就走几个边长,则称这种走法为一次“移位”。

如:小宇在编号为3的顶点上时,那么他应走3个边长,即从3→4→5→1为第一次“移位”,这时他到达编号为1的顶点;然后从1→2为第二次“移位”。

若小宇从编号为2的顶点开始,第10次“移位”后,则他所处顶点的编号是__________。

点评:本题给出“移位”这个新定义,结合所给的例子理解定义更容易把握定义本质,解决问题。

浅析初中数学“阅读型”问题的归纳和设计

浅析初中数学“阅读型”问题的归纳和设计

浅析初中数学“阅读型”问题的归纳和设计作者:陈发学来源:《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2年第02期摘要:在初中各年级的考试中,常常遇到一种题型——阅读型试题,它是阅读理解力不好的学生得分的拦路虎,也是部分数学成绩较好学生感到困的一类题型。

在本文中,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把阅读型问题做一定的归纳,根据本人的教学所得,对初中数学“阅读型”问题的设计并提出自己见解。

关键词:数学;阅读性;问题的归纳和设计【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40-01一、“阅读型”问题的归类从“阅读型”问题的形式上看,可以分为展示全貌,留空补缺性;说明解题理由性;要求寻找解题错误性;要求归纳规律再解决问题性;理解新概念再解决新问题性等等。

这类问题大多源于课本但解答要求又高于课本,一般难度其实不大,但其结构独特,寓意深刻,因此,该类考题成为2011年中考试题中的亮点,热点。

笔者研究100多份试题,将“阅读型”问题归类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先阅读后归纳简单的说,这类问题是将规律隐藏在几个特例中,要求考生通过对有限个特例的阅读,观察、分析、探索、猜想,发现其规律,然后将这个规律从特殊推广到一般,并加以应用。

这里虽然用到了不完全归纳法,但结果往往是正确的。

对于命题者来说设计该类问题的情境主要以阅读为主,任务为领会体重所呈现规律的特征。

其模型为:结果=f(A、B、C),其中A为阅读含有规律的材料,B为对比分析思考,C 为任务。

这类问题如用“填空题”或“选择题”的方式呈现,能凸显对归纳思维的考查;如使用解答题题型呈现,则能突出对规律形成过程的考查。

其解题程序是:先阅读,后归纳。

(二)先阅读后判断简单的说,这类问题是将考生平时学习中的一些“易错点”、“易混淆点”、以及一些“负迁移”个案隐藏在所提供的解题过程中,通过解题过程的呈现,用以考查考生批评性思维的能力,并在纠错的过程中,提升对所学知识的再认识,再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阅读理解型问题》中数学模型思想及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中考考什么?怎么考?始终强烈刺激着一线教师的神经。

从近几年的江苏省各大市中考卷来看,阅读理解型问题日益成为考试的热点,并呈现集中爆发趋势。

数学阅读理解题的活跃与数学课标中的数学模型理念相契合,反映了数学模型思想作为10大数学核心概念中唯一以“思想”指称的概念的重要性。

二、对数学阅读理解题的认识及理解
数学阅读理解题,首先会提供一定的材料,或介绍一个新的概念,或给出一种新的解法等,让你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获得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新方法,再运用新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收集处理信息及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阅读理解题的特点是篇幅比较长,试题结构大致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阅读材料,另一部分是根据阅读材料解决有关问题。

阅读材料既有与教材知识相关的内容,又有广泛的课外知识,近几年常选用高中或大学的陌生且比较新颖的问题,考查目标除了初中数学和基础知识外,更注重考查阅读理解、分析转化、范例运用、探索归纳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因此,阅读理解类问题需要学生通过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进行合情推理,就其本质进行归纳加工、猜想、类比和联想,作出合情判断和推理,即数学合理建模的过程。

三、近几年数学阅读理解题热点题型分析
1.定义新运算、新法则。

这种类型的阅读理解型问题,通过介绍某一类问题新的解题方法,要求考生利用例题中的解题方法、模仿例题的解题步骤解答一道与例题类似的问题。

定义的新运算和新法则往往起点比较低,体现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2.纯文字理解类型阅读题。

该类试题全部用文字展示试题的条件和问题,需要考生认真读题,梳理有效信息,理解关键词语,分析要点,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解决试题中提出的问题。

3.定义新概念、新名称。

这类问题首先给出一个新型的或未知的定义、性质或名称,然后据此解决题目中提出的问题。

这类问题也称为新定义问题,是近几年的热门考题,这类考题往往关注解题者的自学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考查解题者接收、加工和利用信息,并合理进行数学建模的能力。

4.定义新问题情境型阅读题。

该类试题的阅读材料往往取材于初高中内容相衔接的数学知识,或者命题者自行设计的某种新定义、新运算、新规则或解题新方法等。

取材新颖,立意巧妙,考查考生的应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及迁移运用能力,因此备受命题者青睐。

5.知识迁移类问题。

这类问题往往考查学生正向或逆向运用新定义或新运算方法解
决问题的能力,往往由易到难,由直接运用到能力升华,对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要求非常高,学生在短时间内可能因为无法突破而手足无措。

四、运用数学模型合理建构数学阅读理解题的策略解读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在中考中提高阅读理解题的答题率,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不断灌输并强化数学模型思想,合理运用建构主义思想对模型合理建构,举一反三,迁移强化,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情况,可利用以下策略开展阅读理解题型教学工作。

1.在阅读理解题型教学中逐步渗透模型思想。

阅读理解题型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建立自己能够理解
并加以运用的模型,心中有模型,下手就不慌。

教师首先要增强自己的模型意识,这不仅意味着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变化,更意味着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革新。

模型思想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得到增强,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升华。

2.在阅读理解题型教学中加大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力度。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实质就是数学建模的能力。

因此,在阅读理解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这是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切实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有效途径。

要善于将阅读内容中的新知识与实际生活、数学思想方法相联系,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到数学的实际价值,增强数学建模的信心,进而培养应用意识。

3.在阅读理解题型教学中正确处理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与
数学建模的关系。

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才能更好地熟悉阅读题中隐含的内在信息,数学建模能力自然得以增强。

实践出真知,提高阅读理解题型的分析技能与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更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改变学习方式,合理建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题解题过程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学解题,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这一过程所具有的问题性、活动性、过程性、搜索性等特点给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带来了很多新的机会。

借助数学建模的多种方式,如小课题学习、协作式学习、开放式学习等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实现阅读理解类型问题思想与数学模型思想的统一。

建构主义认为认识不是主体对客观实在的简单、被动的反映,而是主体以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为依托所进行的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已有的认知结构和主体对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即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

数学模型思想与解决阅读理解题型思想都是建构主义思想的体现,它们内在是一致的,建立数学模型就是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代数式、关系式、方程、函数、不等式及各种图表、图形等。

对于阅读理解题,学生要找到问题中蕴含的这些内在联系。

五、结语
阅读理解问题从本质意义上体现了中学数学模型思想,它渗透于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化归、整体思想等多方面,所以在中学数学阅读理解问题教学中应重视数学模型教学,促进学生阅读理解的提高。

数学建模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探索形式,正受到数学教育界的普遍重视,在数学教学和学习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