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诗平仄PPT

合集下载

《押韵和平仄》PPT课件

《押韵和平仄》PPT课件
《押韵和平仄》PPT 课件
教学目标
• 1、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对 仗的知识,体会古典诗词的音乐 性、韵律美。
• 2、 、能利用平仄对仗知识进行 集联创作。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 性、韵律美。
• 3、通过鉴赏古今诗词,培养热 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押韵的艺术效果
押韵的主要作用是使声音和谐优美, 吟诵顺口悦耳, 便于记忆流传。
①出自唐代孟浩然《宿建德江》; ②出自唐代杜甫《望岳》; ③出自唐代贾岛《题李凝幽居》; ④出自唐代李贺《马诗(其五)》; ⑤出自唐代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⑥出自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 ⑦出自唐代韦应物《滁州西涧》; 出自唐代白居易《暮江吟》。
请选出填入下边诗歌中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词:
诗中的对仗
• 1.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身(名词)对心(名词),无(动词)对有(动
词),彩凤(偏正短语)对灵犀(偏正短语), 双(数词)对一(数词),飞(动词)点(动 词),翼对通(不工) • 2.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昔(名词)对今(名词);闻(动词)对上(动 词);洞庭水(名词)对岳阳楼(名词)
要点:
押韵
什么是押韵?
把两个以上韵平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
上,使声音和谐悦耳,这种情况叫做押韵(压韵)。各句
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
押韵的“韵”与韵母的不

押韵的“韵”与“韵母”不完全相同,凡韵腹相同或
相近的(如果有韵尾,韵尾也要相同),都属于同一个
“韵”。就是说韵头可以不管,只要韵腹、韵尾相同都算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精宫。
A、半树佛花香易散B、万里鱼龙争照影 C、二月郊行最有情D、三千组练挥银刀

诗词格律 (课件)

诗词格律 (课件)

一 律诗的平仄谱
(一)七律的平仄谱 七律的平仄谱,是用七言平仄的四种基本句型,按一 定顺序组合而成的。这四种基本句型,按不同搭配, 一共可以组成四种平仄谱式。七律的四种基本谱式中 所包含的平仄基本句型排列次序如下: 第一式: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第二式:首句仄起入韵式
②④①②③④①② 第三式: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二 五言律句的四种平仄基本句型
五言律句有四种平仄基本句型:
① 仄起仄收句
仄仄平平仄
② 平起平收句
平平仄仄平
③ 平起仄收句
平平平仄仄
④ 仄起平收句
仄仄仄平平
第三节 平仄谱式
近体诗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四种平仄基本句 型组合搭配,制成各个诗体固定的平仄格 式。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又叫做平仄谱式, 简称平仄谱,或诗谱。平仄谱式,是学习 近体诗平仄音律的重要内容。写近体诗, 都要按照平仄谱式规定的声律,不能任意 改变。
(2)古四声的特点:
唐·释处忠《元和韵谱》:“平声哀而安,上声 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
明·释真空《直指玉钥匙门法》:“平声平道莫 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
声短促急收藏。”
清顾炎武《音论》:“平音最长,上去次之, 入则诎然而止,无余音矣。”又说:“平声轻
迟,上去入之声重疾。”
(3)式句的第五字只能用平声字,不能用仄声字。 (3)式句的第六字、第七字都是仄声字,如果在 第五字上再用仄声字,就是三仄调了。三仄调,指 句中连用三个仄声字。如果三仄调出现在句尾三字 脚上,就叫三仄脚,亦称三连同。古仄脚是古体诗 常用的一种格式,所以不能用在近体诗中。
(4)式句的第五字只能仄声字,不能改仄为平。 (4)式句的第六字、第七字是两个平声字连用, 如果第五字再用平声字,就犯了三平调。三平调, 是指句中连用三个平声字。如果这三个平声字用在 句尾的三字脚中,就叫三平切脚或三平脚。三平调 是古体诗专用的平仄格式,近体诗也应尽力避免。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ppt实用课件1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ppt实用课件1

平平仄仄平。
• 感时花溅泪,
仄平平仄仄,
• 恨别鸟惊心。
平仄仄平平。
•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
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对仗
• 诗歌中的对偶,叫做对仗 • 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
下句叫对句。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 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 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例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这两句诗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
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 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
• 要点:“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的第二字的平 仄要与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
• 如:毛主席的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山居秋暝王维 “近体诗”、“词曲” 三类,近体诗又
首 联
空山新雨后, 有 “律诗” 、“绝句”之分,本诗八句,
每句五字,是五言律诗。
天气晚来秋。
对颔
明月松间照,
2、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为“首联”、 “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
仗 联 清泉石上流。 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对 颈 竹喧归浣女, 仗 联 莲动下渔舟。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律诗的平仄》PPT课件

《律诗的平仄》PPT课件

完整版ppt
5
十署岷山葛,三霜楚户砧。
叨陪锦帐座,久放白头吟。
反朴时难遇,忘机陆易沈。
应过数粒食,得近四知金。
萶草封归恨,源花费独寻。
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
瘗夭追潘岳,持危觅邓林。
蹉跎翻学步,感激在知音。
却假苏张舌,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夸整版周ppt 宋镡。
6
纳流迷浩汗,峻址得嶔崟。
城府开清旭,松筠起碧浔。
披颜争倩倩,逸足竞駸駸。
乐府衰落之后,词产生之前,隋唐时期产 生了配新音乐的歌词,采取的也是近体诗的 形式,如王维《渭城曲》,李白《清平调》 。
完整版ppt
8
古体诗中,每句五字的,称为五古, 每句七字的称为七古。古风中,还有杂 言,杂言是长短句杂在一起,主要是三 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偶然有四六字 句及七言以上的句子。杂言诗都归入七 古,甚至可以诗中没有七言句。
李员寄纸笔(韩愈) 题是临池后,分从起草余。 兔尖针莫并,茧净雪难如。 莫怪殷勤谢,虞卿正著书。
这两种形式比较罕见。
完整版ppt
11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分类如下:
五古
古体诗
古风
七古(含杂言古风)
古绝
五绝
绝句
律绝
七绝
近体诗
五律 排律
律诗
七律
完整版ppt
12
二 律诗的平仄
平仄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 诗的平仄格式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 曲,我们学习诗词格律,主要的就 是要掌握诗词的平仄规则。
轩辕休制律,虞舜罢弹琴。 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 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 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见参。 如闻马融笛,若倚仲宣襟。 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 水乡霾白屋,枫岸叠青岑。 郁郁冬炎瘴、蒙蒙雨滞淫。

平仄和押韵PPT课件

平仄和押韵PPT课件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东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
风 破
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
》 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一壶漂泊浪迹流时间怎么偷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 而如今琴声幽幽 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
句的“怅”不是,因是仄声)
②万壑有声含晚籁
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 荒烟蔓草的年头
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押韵之作用有二: (一)将许多涣散之音,联络贯串,以成为完 整之声调,使诗歌之节奏更鲜明、更和谐。吟 诵起来,令人觉得铿锵悦耳。 (二)便于记忆,诗之有韵,使人读之琅琅上 口。即使篇幅较长,亦易于完成背诵也。
7、什么叫平仄
古代汉语中平声字叫平,上声、去声和入 声叫仄
现代汉语中平声字的声调叫”平”,上声 和去声两声调叫”仄”
8、平仄有什么格式呢?(只了解就可以了)
例如:五言诗仄起 杜甫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下面是王禹偁的《村竹》,打乱了次序, 作排序: ①马穿山径菊初黄②万壑有声含晚籁 ③荞麦花开白雪香④棠梨叶落胭脂色 ⑤数峰无语立斜阳⑥何事吟余忽惆怅 ⑦村桥原树似吾乡⑧信马悠悠野兴长。
第一步定韵脚。从律诗的押平声韵可
看出,①句的“黄”、③句的“香”、

近体诗平仄-PPT精选文档

近体诗平仄-PPT精选文档
2019/3/18 9
• 犯孤平:指律诗的乙种句除韵脚上的平声 字外,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就叫犯孤 平。 • “| | — — | | —”,如果第三个字用了仄声 ,变成“| | | — | | —”,那么除句末平声外 ,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犯孤平。 • 三平调是古体诗特有的句式,在近体诗中 是不允许的。近体诗中有时若犯了孤平, 那么要设法补救。救的办法是把本句第五 字由仄变平。
2019/3/18
• 关于拗救 律诗平仄有严格规定,如果违反常格,该平 的地方用了仄,或该 仄的地方用了平,称为 拗。有拗必有救 。主要有两类三种: 一、本句拗而本句救 1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拗平平救仄平
2 仄仄平平平仄仄 二、出句拗而对句救 3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14
3、仄起仄收式(五言平起仄收)—— 丙丁甲乙丙 丁甲乙
• •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杜甫《咏怀古迹》(其五) • 诸葛大名垂宇宙, • 宗臣遗像肃清高。 • 三分割据纡筹策, • 万古云霄一羽毛。 • 伯仲之间见伊吕, • 指挥若定失萧曹。 • 运移汉祚终难复, • 志决身歼军务劳。
2019/3/18 10
• 第六个字有的地方可以不分明,即可平可 仄,但条件是必须有救。分两种情况。 1,丙种句“仄仄平平平仄仄”,第六个字可由 仄换平(拗),条件是本句第五字要由平 变仄(救)。即 仄仄平平仄救平拗仄 2,甲种句“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个字可由 平换仄(拗),条件是对句的第五字要由 仄换平(救)。即 平平仄仄平仄拗仄 仄仄平平平救仄平
2019/3/18 8
• 关于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 七言律诗的第一、三、五个字,其平仄是可以变 动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是固定的不变的。 • 原因两个: • 一是避免“三平调”,二是避免“犯孤平”。 • 三平调:指律诗句尾连用三个平声字,比如: • — — | | | — —是丁种句,第一、三字平仄可变 动,而第五字必须是仄,否则句尾就成了 “— — | | — — — ”,句尾三个平声字,这就是三 平调。律诗切忌犯三平调。为了避免犯三平调, 所以第五个字不能用平声字,只能用仄声的。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shiwei)PPT课件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shiwei)PPT课件

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律
34
一封朝奏九重天, 诗
夕贬潮州路八千。 页 的
欲为圣明除弊事,
)押 韵
肯将衰朽惜残年。 有
云横秦岭家何在? 哪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些 特 点
好收吾骨瘴江边。 ?
商山早行
唐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
ua a ia 娃 呀 喳 啦 它 妈 下 ui 水 味 \ong 红 痛 \ai 白 待 \iang
ang 香 芳
.
4
看看上边的诗词,有没有换韵现象
律诗和绝句没有换韵 词和现代诗有换韵现象
.
5
古代诗歌的类别有哪些?
古诗被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律诗和绝句是 近体诗
古体诗(古风)—五古 七古 杂古<诗经>< 古诗十九首><琵琶行><三吏三别>
律诗(近体诗)—五律 七律(句数) 绝句(近体诗)—五绝 七绝(句数)
.
6
3、古体诗近体诗有什么区别?
古体诗--不受近体诗不受格律束缚 近体诗—也叫律诗,用韵\平仄\对仗都有许
多讲究.
.
7
、 律诗在格律上有哪些要求?(课本34
页。四点要求)
1限定句数 2押韵 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4每首在规定的位置都有对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
10
杜牧诗填空
《赠别》:娉(pīng)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
头二月初。 C 。
《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
轻。 B 。

近体诗平仄PPT课件

近体诗平仄PPT课件

句押韵,并且颔联和颈联都对仗,到底该选哪一项呢
•一般来说一三五平仄不论
,故. 绿色字都可相反
5
2、平起平收式—— 丁乙丙丁甲乙丙丁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杜枚《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
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 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 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 水多菰米岸莓苔。
音短促,建湖方言中保留了这种入声字的读音,我们 可以用建湖方言来鉴别是否是入声字。比如:“竹 ”“石”“六”“八”“觅”“国”“独”“毒”“ 法”“滑”“或”,这些字在古汉语中都读入声,在 诗歌中都属于仄声范畴。
特别注意现代汉语普通话. 中的阴平和阳平的字,像2
• 有四种基本句式: • 五律: • (甲)仄仄平平仄 • (乙)平平仄仄平 • (丙)平平平仄仄 • (丁)仄仄仄平平
2020/5/13
.
6
3、仄起仄收式(五言平起仄收)—— 丙丁甲乙丙 丁甲乙
杜甫《咏怀古迹》(其五)
• 仄仄平平平仄仄 • 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万古云霄一羽毛。
• 仄仄平平平仄仄 •伯仲之间见伊吕,
• 平平仄仄仄平平 •指挥若定失萧曹。
近体诗平仄
2020/5/13
.
1
关于平仄的区别
一般来说,古诗里的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阴 平和阳平,即第一声和第二声;比如“开”“回”“ 豪”“飞”等,都属于平声。(不过有特殊情况,见 下)
仄声相当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上声和去声,即第三声 和第四声。比如“去”“动”“海”“恐”等都属于 仄声。

律诗的平仄(课堂PPT)

律诗的平仄(课堂PPT)
④…●……韵

⑤…●……… 对
⑥…●……韵 黏
⑦…●……… 对
⑧…●……韵
出句 对句 出句 对句 出句 对句 出句 对句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
16
四种标准的平仄句式按一定要求(押韵、对、 黏)轮番组合,于是形成了整首诗的标准的平仄 格式。
轮番组合的原理是:首句四选一,其他二定 一。轮番组合的过程如下:
.
3
二、什么是平仄
平指平声,仄指仄声。 平仄分为:古平仄、今平仄。 古平仄:古代汉语的平声单独为一类,仍 叫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合起来为一类,叫 仄声。 今平仄:普通话的阴平、阳平合为一类, 叫平声;上声、去声合为一类,叫仄声。
.
4
三、怎样识别字音古平仄
1、按今平仄识别 2、查《广韵》识别
.
5
的平仄句式中,同时符合这两个条
件的只有“仄仄仄平平”。
.
18

第三步,按一定要求接上第
三句。第三句的平仄句式也由两个 平平仄仄平 条件决定(二定一):A.黏,即第 仄仄仄平平
三句的第二个字必须与第二句的第
二个字平仄相同。B.不押韵,即第 仄仄平平仄
三句的第五个字必须为仄。在四种 标准的平仄句式中,同时符合这两 个条件的只有“仄仄平平仄”。
.
21
第二种,首句平起仄收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
.
22
第三种,首句仄起平收式: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
.
23
第四种,首句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4

诗词格律之平仄常识课件

诗词格律之平仄常识课件

平仄是古诗词中重要的声韵因 素,通过平仄的交错和协调, 形成优美的节奏和和谐的韵律

平仄在诗词中的作用
平仄有助于塑造诗歌的音乐美。 平仄还能够表达情感,传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平仄能使诗词的句式更加多变,增强表现力。 平仄是构成诗词和谐统一的重要因素。
平仄的起源与传承
平仄起源于先秦时期,发展于唐代,成熟于宋代。 平仄的传承历经千年,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详细描述
造成平仄不谐的主要原因是对近体诗的声调变化规律 掌握不准确,有时也因为作者写作时疏忽大意。纠正 平仄不谐的方法是加强对声调变化规律的掌握,注重 每两句之间的平仄对应关系,同时注意避免使用声调 相同或相近的字相邻排列。
05
平仄实践与应用
近体诗中的平仄运用
律诗的平仄
律诗通常分为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每联的上 句和下句都要遵循平仄相对的规则。
详细描述
造成平仄相粘的主要原因是对近体诗的粘对规律掌握不准确,有时也因为作者写作时疏忽大意。纠正平仄相粘 的方法是加强对粘对规律的掌握,注重上下句之间的平仄对应关系,同时注意避免在相邻两联中同一位置上使 用同一平仄声韵。
平仄相替的纠正
总结词
平仄相替是指近体诗中,每句的末一字和 下一句的头部使用的字,它们的声调应该 相替变换,但实际运用中常出现错误。
《诗词格律之平仄常识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平仄基本概念与常识 • 平仄的分类及使用 • 平仄的运用技巧 • 平仄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 平仄实践与应用
01
平仄基本概念与常识
平仄定义与基本概念
平仄是指声调的抑扬顿挫和节 奏的和谐性。
平仄分为平声和仄声,平声调 平和,仄声调有升降曲折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对联平仄以四字为基础,上联仄收,下联 平收多见。
4. 楹联讲究平仄对立:字数灵活,不若骈文。 对仗稍松,不若律诗。
18
拓展训练:
对对联: 比目鱼 独角兽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好茶。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19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7
2、骈文有何特点? a) 骈文:许慎:《说文解字》有云:“骈者,
驾二马也。” b) 骈文的根本特点:成双成对,像两马并行。
字音要对、事类要对、颜色要对、数字要 对、词性要对、句内有对、句子之间有对, 无所不对。 c) 骈文:讲究对仗、平仄,不类散文;句子 不押韵,不类诗歌。
8
3、骈文中的平仄:
阎锡山上山西锡山无锡 潘长江过长江长江更长
球场里跑不动射不准 小小国足可笑可笑 对手前又击腹又踹裆 个个队员提防提防
20
和尚应考
从前,有个和尚,每见读书人应考回来,有的中状元、进士,有 的中举人,有的中秀才,荣宗耀祖,好不光彩,很是羡慕,乃决定去 试他一试。 第一场考试,是口试对对。主考官出上联:孔圣人三千弟子下场去; 和尚答:如来佛五百罗汉上西天。 主考官点点头,认为还可以。又出一联:子曰:克己复礼; 和尚想了想,回答说:佛道:回头是岸。 主考官一听,心里有点火,抓起惊堂木一拍,喝道:旗鼓! 和尚用手做了一个敲的姿势,高声答道:木鱼! 主考官再也忍不住了,拂手起身道:岂有此理! 岂有此理! 和尚以为考试完毕,连忙合掌道: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主考官一看,和尚还站在那里,转身大喝道:快滚!快滚! 和尚不知是什麽意思,以为还要对对,忙说:善哉!善哉!
d) 如何区分、辨认入声字? 1、古代的韵书都是按古四声编排。平声分为上 下各一卷,上去入各一卷。 2、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编《汉语方音 字汇》(此书有字目三千,二十个汉语方言点 的字音材料,每个音都有中古音结构的全面展 示、还附有“中古音音序索引”。)
6
三、骈体文的平仄结构
1. 何为骈体文? 骈体文,俗称骈文。是介乎散文与诗歌之 间的特殊文体。 因曾用于科举、用于公文,应用文等,也 被称为“时文”。 又因“必谨四字六字律令”,又名“四六 文”。
非节奏点则比较自由。
9
四、近体诗的平仄结构:
➢ 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来说的。 ➢ 划分近体和古体的唯一原则是格律。 ➢ 有格律是近体诗,没有格律是古体诗。
10
A、近体诗与古体诗之辩:
1. 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律诗八句;律绝四句。 2. 律诗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3. 律诗有严格的平仄要求。 4. 律诗的对仗要求严格。
3
四声是平仄的基础:
在齐梁时代的声律学说主要是四声问题。 先有四声,后有平仄。 古四声:平、上(shǎng)、去、入。
实际音质已经不得而知。根据《文镜秘府论》中 散见的《文笔式》(作者不详,大约为隋或初唐 时作品)的描写,古四声读音特点为: 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 平声字数量多,平声的音质适合于押韵,因此将 “四声”分为平仄。“平”指平声,“仄”也写 作“侧”,包括上、去、入三声。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
14
1. 近体诗平仄的要点是:对、粘。 对是相对:平队仄,仄对平(本句对)。 粘是相成:平粘平,仄粘仄(下句粘)。
2. 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15
律诗的“拗”与“救”
2、平平仄仄平改为仄平平仄平。(救“孤平”) 乙句型,第一句第三个字救孤平。
3、仄仄平平仄第三个字用仄声,对句第三个用平声救。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改为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17
五、楹联的平仄结构:
1. 楹联也叫“对联”、“对子”。往往张贴 或垂挂于楹柱上,故曰“楹联”。
2. 楹联根据对联长短的不同,分为短句联、 中句联、长句联三种。
4
中古音调的演变:
a) 中古音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近代汉语虽然仍 有四个声调,但是调类已经有了变化。
b) 现代汉语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1、古平声分为阴平、阳平 2、古上声一部分变为今上声,有一部分有规律地 变为去声字:是、似、祀、道、部等 3、入声字消失,分别变为阳平、上声、去声。
5
c) 口语与方言中的声调问题更为复杂。 成都话中的入声字皆归为阳平。昆明话、汉口 话也是这样
“拗句”的类型: “三平调”:句末连用三个平声。 “孤平”:除了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 “拗句”:不依照一般平仄规律的句子。
其中,第一种句型为禁忌,绝对不允许发 生。而对于拗句,诗人往往用“救”加以弥 补。合起来就叫做“拗救”。
16
常见的拗救格式:
1、平平平仄仄改为平平仄平仄。(常见补救方式) 本句第三骈体文基本句式有五种: 四对四:二二式、节奏点:(第一、三字) 六对六:二四式、节奏点:(第二、六字) 三三式、节奏点:(第三、五、六字) 四四对四四:
四六对四六: 可按四六句式类推
六四对六四: B. 骈体文的变式:五字句、七字句。
五字句:一四式、二一二式、二二一式。 七字句:二五式、三四式、三二二式、二三二式。 C. 骈体文的平仄并没有律诗那样严格,重要的是节奏点,
21
平平仄仄
1
一、为何学习平仄?
平仄是构成声律的必要因素,也是汉语音韵 的一个基本特点。
每个人都能懂得平仄吗?
1、古今读音并不相同(粤语最接近古音)。 2、各地方言的平仄也不完全一样 。
2
二、何为平仄?
平仄是诗文声律的基本概念。
书面文字最早见于公元8世纪唐代殷璠(fan) 《河岳英灵集·叙》。
11
B、律诗的平仄结构:
1、平仄是对立关系,交替关系。 2、平仄的结构是由:“平平—仄仄”、“仄
仄—平平”扩展而来。 3、扩展方式:加尾、插腰。
12
律诗的基本结构(以五言为例):
甲: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 乙: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 丙: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 丁: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
13
七律的平仄结构是五律的扩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