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饮酒十四古诗原文赏析
陶渊明饮酒赏析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
陶渊明《饮酒》赏析●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背景简介陶渊明(365~427),浔阳柴桑人。
陶诗以其冲淡清远之笔,写田园生活、墟里风光,为诗歌开辟一全新境界。
《饮酒》组诗共二十二首,此为第三首。
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兴至挥毫,独立成篇。
这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陶诗的一大特色就是朴厚,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他常常用“忘言”“忘怀”等词语阻断对情理规律的探索和揭示,这或者就是诗歌回归自然的一种表现。
●北京大学中文系程郁缀教授点评【主持人】陶渊明幽居于田园之中,不问世事的隐士,竟然能对中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甚至成为后世士大夫的精神归宿,您能谈一谈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吗?【程郁缀】陶渊明在我们中国文学史上地位是非常突出的,他的120多首诗歌可以说每一首诗歌都是非常非常好的。
我们可以这样说唐代以前很多题材的诗歌,唐代的时候才登上它的高峰。
比如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惟独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就是田园诗是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
我们说唐代有很多田园诗人,比如说王维、孟浩然,宋代有些田园诗人,像范成大、杨万里。
唐宋这么多的田园诗人应该说他们所创作的田园诗都是在陶渊明田园诗的浓荫笼盖之下,可以说是没有超过陶渊明的田园诗的。
所以说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是我们中国文学史上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他生在公元365年去世在427年。
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9岁以前主要是读书的时期,从29岁到41岁他是一会儿出来做官、一会儿又要归隐,是仕隐反复的时期。
他在彭泽当县令时有一次上级来检查工作,他的这些下级的书吏们就说,你赶紧把衣服穿好了帽子戴好了再去迎接吧。
他喟然长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就挂冠而去。
《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饮酒》即《饮酒二十首》,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篇1作品简介《饮酒》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
这首诗有二十首,此诗借酒为题,以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组诗以酒寄意,诗酒结合,使作者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层的本然状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
作品原文饮酒二十首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①,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②。
忽焉复醉③。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④,纸墨遂多。
辞无诠次⑤,聊命故人书之⑥,以为欢笑尔⑦。
创作背景陶渊明的组诗《饮酒二十首》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他在第二十首诗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陶渊明的时代,是门阀士族的时代,政治黑暗,官场腐败,且易招来杀身之祸,他痛感世道的险恶,生活的艰辛,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终于在义熙元年(405年),他四十一岁时,当了八十余日的彭泽令后弃官归隐,长归园田,不再出仕,亲执耒耜,躬自劳作。
由于社会的长期分裂和动荡不安,再加上统治者的荒淫奢侈,许多敢于批评朝政的士大夫文人,动辄被无辜杀戮。
因此,当时文人们惧谈政治,尽是躲开政治,有的以游山玩水,隐逸不仕,酗酒放浪,玄学清谈等方式来表示自己没有政治野心,免得被统治者猜忌,以招来人身伤害。
横祸难料的黑暗现实造成的这种畸形的社会风气,不能不影响破落贵族出身的陶渊明。
他从二十九岁第一次出仕江州祭酒到四十一岁解去彭泽令,前后几仕几隐,实际做官时间不到三年,他的理想火花就这样在黑暗现实里稍纵即逝。
【晋】陶渊明《饮酒》全诗原文、注释和赏析
【晋】陶渊明《饮酒》全诗原文、注释和赏析【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结庐:筑宅院。
车马喧:车马往来的喧闹纷扰。
尔:如此,这般。
偏:偏僻。
这两句说:为什么能这样呢?原因是自己有心避开世俗社会(也就和自己疏远了),因此更显得僻静。
日夕:傍晚。
佳:美好。
相与还:结伴归家。
真意:指作者理想的生活意趣。
这两句大意是说:作者从大自然得到启发,悟到了人生的真意,但它是无法用语言表达,也无须明白地说出来的。
【鉴赏导示】这首诗是诗人归隐初期的作品,是陶渊明最为传诵的名篇之一。
这是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中之五,一向被人推为陶诗代表作之一。
诗风静穆淡远。
从字面上看,无甚难解之处,然而其中滋味耐人细嚼,而意境之高超,尤使人瞻仰莫及。
【鉴赏】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悠游自得的隐居生活,表现了离开污浊的上层社会和黑暗官场,进入纯朴的田园生活后诗人心情的愉悦与宁静。
诗的头四句,写隐居的乐趣之一,是摆脱了喧闹虚伪的官场生活,得到了清静与安宁。
“心远地自偏”一句,是说因为自己的情趣与达官贵人毫无共同之处,所以来往的人就很少,住处也就显得偏远。
一问一答,把诗人那种厌恶官场,蔑视权贵的态度委婉地表达了出来。
后六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写隐居的乐趣之二,是平静悠闲,自由自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最为人所称道。
它将诗人高雅脱俗的情趣、恬淡闲静的心境、忘怀世务的襟怀,形象而又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似乎毫不着力而形象生动,信笔点染却韵味悠然。
最后四句写诗人抬头见山,傍晚时山中气象越发可爱,飞鸟成群结伴而还。
诗人从眼前景象,联想到自己的归隐,悟出了返璞归真、任性自然的哲理,并为自己选择了符合这一哲理的生活道路而感到无限欣慰。
诗人为眼前这种景物、哲理、情趣和谐统一的情境所陶醉,感到这是很难用言语来形容的,于是他巧妙地以“欲辨已忘言”作结,让读者自己去体味、去想象,既免去了繁冗的说理,又显得含蓄有味。
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辨通:辩)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注释①结庐:构筑屋子。
人境:人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②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③君:作者自谓。
尔:如此、这样。
这句和下句设为问答之辞,说明心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④悠然:自得的样子。
南山:指庐山。
⑤见:(读xiàn)同“现”,出现。
⑥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这两句是说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⑦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
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即“迷途知返”。
这句和下句是说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
意思是既领会到此中的真意,不必说。
⑧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辨:辨识。
把房屋建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
你问我为何能如此,心既远离了尘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的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烟云弥漫,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
从此时此地的情境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真趣,想要说出来,却又觉得它无法也无须明白的说出来。
赏析:作者:佚名大致在魏晋以前,以儒家学说为核心,中国人一直相信人类和自然界都处于有意志的“天”的支配下。
这一种外于而又高于人的个体生命的权威,在东汉未开始遭到强烈的怀疑。
于是就迎来了个性觉醒的时代;在文学创作中,相应地有了所谓“人的主题”的兴起。
但个性觉醒,既是旧的困境与背谬的结束,又是新的困境与背谬的发现与开始。
饮酒陶渊明翻译及赏析
饮酒陶渊明翻译及赏析饮酒陶渊明翻译及赏析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以自然描写和豪放慷慨的情感而著称。
其中,他的诗歌《饮酒》是一首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和追求自由欢乐的作品,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身心舒畅和个体价值的重视。
《饮酒》的原文如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中庸》不废儒,万般皆下流。
士安得知己?己所不及专心而学。
道不同不相为谋,何幸更频烦?圣人无常师,孔多能忍然。
子路日行不逢远人,犹将千金诺我。
比干失仲尼,冉求无害焉。
巫山七白几时到?呼童犹唱《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盗儿匿柴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子不语怪力乱神,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牛衣对泣,沾襟怀抱苦乡土。
只唯所思邂逅,适足以破壶浆。
独在陋巷,阻亦不扬。
漆园瓦舍,琴心剑客。
自恃其才,非凡也。
以激于人,不自以为。
昆季会守,气吞宇宙。
为歌咏史,念其余音。
高位巍巍,山不是高,有仙则名。
俨以天下,远诚在己,自让名位。
后人咸歌之。
这首诗以寓居在人群中,但无车马喧嚣的环境为开篇,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心灵的宁静和远离尘嚣的愿望。
他以自由自在的心态采菊赏景,领略着南山的美景和大自然的气息。
这种对大自然的亲近和享受,体现了陶渊明追求心灵自由和舒适的内心追求。
在诗的后半部分,陶渊明表达了他对个体价值的看重和对知识的追求。
他提到了《中庸》和巫山七白,强调了学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他批判了形式主义的学习和追求名利的行为,认为真正的学问应该是有真意和实质性的。
他以圣人、孔子和比干作为典型,说明了学习的目标和追求的智慧。
陶渊明进一步表达了个体在社会中的无助和对繁华世界的批判。
他用“少小离家老大回”来描述生活的无常和岁月的流转。
初中语文文言文陶渊明《饮酒》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陶渊明《饮酒》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赏析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
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
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
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下文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陶渊明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赏析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
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的《饮酒》原文及赏析
陶渊明的《饮酒》原文及赏析陶渊明的《饮酒》原文及赏析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高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多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态。
他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也没有寄身庙宇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身处“人境”。
凡是在有人群的地方,照理也就会有闹市,也就人来车往,喧哗不绝于耳,可诗人却说“而无车马喧”。
这是为什么呢?第三四句的自问自答揭开了谜底。
“问君何能尔”一句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主题客观化,仿佛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追问下去,颇富情趣。
“心远地自偏”一句,以及为精炼的语言,做出了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
王安石曾赞赏这四句诗为“奇绝不可及之语”,推崇备至。
以下几句主体隐去,进入“写景区”,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称道的“无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的之笔,是在不经意中道出的“绝妙好辞”,可谓浑然天成,不工而工。
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抒情主体又渐渐浮出,写眼前景物,脱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
最后两句,诗人写出了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茫的情形。
这里暗用了《庄子。
外物篇》的说法:“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者而言。
”就是说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
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就是舞蹈,就是无声的沉默。
也是隐居后生活的写照,现在工作压力大的人不也是都希望过这种日子吗?。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译文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译文《饮酒》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注释(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指作者自己。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4)悠然:自得的样子。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5)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6)相与还:结伴而归。
赏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但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结庐在人境”四句,就是写他精神上在摆脱了世俗环境的干扰之后所产生的感受。
所谓“心远”,即心不念名利之场,情不系权贵之门,绝进弃世,超尘脱俗。
由于此四句托意高妙,寄情深远,因此前人激赏其“词彩精拔”。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4] 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这种哲学可以称为“自然哲学”,它既包含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
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
陶渊明的饮酒诗解析
陶渊明的饮酒诗解析陶渊明的饮酒诗解析陶渊明的经历并不复杂,但隐而仕,仕而隐,几经曲折,终于他明白了自身的人生定位,在饮酒与作诗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乐趣。
以下是整理的陶渊明的饮酒诗解析,一起来看看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含义吧。
原文:其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其二: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其三: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其四: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六: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其七: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汎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其九: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簷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其十: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十一: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虽留身後名,一生亦枯槁,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陶渊明《饮酒》鉴赏
陶渊明《饮酒》鉴赏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作品注释 ①结庐:构筑屋子。
人境:人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②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③君:作者自谓。
尔:如此、这样。
这句和下句设为问答之辞,说明心远离 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④悠然:自得的样子。
南山:指庐山。
⑤见:(读 xiàn)同“现”,出现。
⑥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这两句是说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 还。
⑦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
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即 “迷途知返”。
这句和下句是说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 用语言表达。
意思是既领会到此中的真意,不必说。
⑧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辨:辨识。
把房屋建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
你问我为何能如此,心既 远离了尘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的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 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烟云弥漫,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有飞鸟,结 着伴儿归还。
从此时此地的情境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真趣,想要说出来,却又觉 得它无法也无须明白的说出来。
作品鉴赏大致在魏晋以前, 以儒家学说为核心, 中国人一直相信人类和自然界都处于 有意志的“天”的支配下。
这一种外于而又高于人的个体生命的权威, 在东汉未 开始遭到强烈的怀疑。
于是就迎来了个性觉醒的时代;在文学 创作中,相应地有了所谓“人的主题”的兴起。
但个性觉醒,既是旧的困境 与背谬的结束,又是新的困境与背谬的发现与开始。
陶渊明的《饮酒》解释赏析
陶渊明的《饮酒》解释赏析陶渊明的《饮酒》解释赏析《饮酒》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
这二十首诗借酒为题,以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
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陶渊明的《饮酒》解释赏析,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饮酒·结庐在人境作者: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1.[结庐在人境]:构筑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2.「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
君:陶渊明自谓。
3.[尔]如此、这样。
4.「山气」二句:意谓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5.「此中」二句:意谓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
6.[见]通常读作xiàn,但有时也被人读作jiàn。
(学术界仍无确切定论,但大部分学者认为xiàn更好,仿佛南山出现在眼前。
如:风吹草低见牛羊)7.[悠然]自得的样子。
南山:指庐山。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8.[日夕]傍晚9.[相与]相伴10.[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辨,辨识。
11.[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闹声。
指没有世俗的交往。
12.[心远]心远远地超脱世俗。
13.[佳]美好。
14.[山气]指山景。
15.[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16.[言]名词作动词,用言语表达。
翻译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赏析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赏析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赏析【序】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1],偶有名酒,无夕不饮。
顾影独尽,忽焉复醉[3]。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4]。
纸墨遂多,辞无诠次[5]。
聊命故人书之[6],以为欢笑尔[7]。
【其一】[8]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9]。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10]。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11]。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12]。
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13]。
【注释】[1] 兼:加之,并且。
比:近来。
夜已长:秋冬之季,逐渐昼短夜长,到冬至达最大限度。
[2] 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
独尽:独自干杯。
[3] 忽焉:很快地。
[4] 辄:就,总是。
[5] 诠(quán 全)次:选择和编次。
[6] 聊:姑且。
故人:老朋友。
书:抄写。
[7] 尔:“而已”的合音,罢了。
[8] 这首诗从自然变化的盛衰更替,而联想到人生的福祸无常,正因为领悟了这个道理,所以要隐遁以远害,饮酒以自乐。
[9] 衰荣:这里是用植物的衰败与繁荣来比喻人生的衰与盛、祸与福。
无定在:无定数,变化不定。
更:更替,交替。
共之:都是如此。
[10] 邵生:邵平,秦时为东陵侯,秦亡后为平民,因家贫而种瓜于长安城东,前后处境截然不同。
(见《史记·萧相国世家》)这两句是说。
邵平在瓜田中种瓜时,哪里还像做东陵侯时那般荣耀。
[11] 代谢:更替变化。
人道:人生的道理或规律。
每:每每,即常常。
兹:此。
[12]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达观的人。
会:指理之所在。
《周易·系辞》:“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
”朱熹《本义》:“会谓理之所聚。
”逝:离去,指隐居独处。
[13] 忽:尽快。
筋:指酒杯。
持:拿着。
【其三】[1]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2]。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3]。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5]。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6]!【注释】[1] 这首诗通过对那种只顾自身而追逐名利之人的否定。
《饮酒》原文及赏析
《饮酒》原文及赏析《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篇一原文饮酒陶渊明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注释①青松:青松:青翠的松树,因松树四季常青,喻指坚贞不移的志节。
东园:陶渊明居所东边的园圃,亦泛指园圃。
②没其姿:掩没了青松的英姿。
其:一本作奇。
③凝霜:凝结成霜。
殄(tiǎn):灭尽。
异类:本意是指不同种类,有时也可作杰出的才能。
同时,它也是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这里指松树之外的其他草木。
④卓然:特立的样子。
⑤连林:松树连成林。
人不觉:不被人注意。
⑥独树:一株、独棵。
奇:一本作知。
⑦提壶:壶:指酒壶。
提壶,提壶芦,提葫芦挂。
此谓提来酒壶。
寒柯:树枝,指冬天树木或树干。
⑧远望时复为:这是倒装句,应为“时复远望”,有时又远望。
⑨梦幻:梦中幻境,多比喻空妄。
唐黄滔《祭宋员外文》:“人生梦幻,夫复何言!”⑩何事:为什么。
绁:系马的缰绳,引申为牵制。
羁:束缚,拘束。
译文青松生长在东园,众草掩没了它的奇姿。
冬天到严霜降百草凋零,只吧那松枝兀然挺立。
松树连成林倒不为人所留意,唯独一株孤松众人方才称奇。
把酒壶挂在那寒枝上,一边饮酒一边向远处眺望。
人生短暂如同梦幻,何必受羁于世俗尘网!创作背景公元416年,相国刘裕位高权重,具有称帝的野心。
那一年秋天,诗人总是闷闷不乐。
因为他早就看透,东晋的气数已尽,刘裕篡位只是迟早的事,他整天为这件事悲伤郁悒。
只要东晋存在,曾祖父陶侃的功绩就光辉灿烂,照耀家邦。
一旦东晋灭亡,就一笔勾销了。
诗人想到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兴衰荣辱也在不断地交替更换。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莫不如此。
人生在世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就应该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
于是诗人只要弄到酒,就一定一醉方休。
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
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
饮酒陶渊明原文翻译及赏析
饮酒陶渊明原文翻译及赏析饮酒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感想与看法,抒写了诗人对现实不满与对田园生活喜爱,充分表现了诗人高洁傲岸道德情操与安贫乐道生活情趣。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饮酒陶渊明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饮酒诗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气息与傍晚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注释(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喧扰。
(3)君:指诗人自己。
(4)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5)悠然:自得样子。
(6)见:看见(读jiàn),动词。
(7)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8)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9)相与还:结伴而归。
赏析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追求思想感情。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与不安之中。
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依据。
拿陶渊明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价值尺度。
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
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
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生命存在找到新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否定。
开头说,自己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喧闹。
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人家门庭若市情景。
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
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核心——“心远地自偏”。
初中语文文言文陶渊明《饮酒》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陶渊明《饮酒》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赏析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
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
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
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下文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陶渊明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赏析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
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
【诗歌鉴赏】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赏析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赏析陶渊明《饮酒》原文其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存有新陈代谢,人道每例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开怀僵持。
其二忠义云存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其三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存有酒不敢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汝龙几,倏例如流电怒。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其四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停留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去归属于。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既为已得所,千载不相悖。
其五结庐在人境,而并无车马之句。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到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存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六月华千万端的,不料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其七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
和泛此徒然物,离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进群动息,归属于鸟渐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超群见到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遥望时复置。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其九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容。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表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尝,吾驾为不容回去。
其十在昔曾远游,直到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迥然不同?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寓居。
其十一颜生称作仁,荣公言存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虽领身后名,一生亦昔年,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其十二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杜门不伤愈,终身与世辞。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十四)》原文与赏析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十四)》原文与赏析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东晋以来,玄风大炽,一般文士都喜欢在诗文中说理。
然而,他们的作品大多“平典似道德论”,颇遭后人訾议。
唯有陶渊明却因其诗理趣盎然,情味深隽,大得后人推崇。
同样是以诗说理,何以后世褒贬如此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陶渊明与东晋士大夫们所追求的“理”各自不同,表达“理”的方式也各异。
东晋士族文人言空蹈虚,侈谈玄理,以此为精神寄托,撷取老庄陈言为篇,理赘于辞,自然不免“淡乎寡味”之讥。
而陶渊明在经历了几仕几隐的痛苦摸索之后,终于毅然归隐田园,他在躬耕实践中找到了人生的归宿,在自然淳朴的田园生活中领悟了人生的真谛,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尽管他也接受了老庄崇尚自然的思想影响,然而他所理解的“自然之理”是与俭朴而充实的田园生活紧密联系的,他所追求的“自然之理”,包蕴在淳朴笃实的田园生活中。
情,旷而不虚;理,高而不玄——这正是上面所录《饮酒》诗第十四首的一个显著特点。
先说诗中的情。
陶渊明在宁静的乡居生活中,或与邻人“披草共来往”、“但道桑麻长”;或“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或“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这一回,他邀请友人松下坐饮,而“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这两句开门见山点出“饮酒”的情由。
这个“赏”字用得精当。
诗人招饮,其情自然不俗;故人“赏”此趣,其情亦雅。
这个“赏”字精炼地写出了宾主相得之情。
而各自“挈壶”赴会,既见出乡间独有的古朴风情,又使人意会到来者都是一些淳厚质朴的人。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自称“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故人“挈壶相与至”,正是深知渊明的境况和性情啊!这两句虽不言情,而情意自出。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这四句写松下饮酒的情景。
没有几案可凭,那有什么关系?铺荆于地,宾主围坐,格外亲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的饮酒十四古诗原文赏析 原文如下: 饮酒·十四 陶渊明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翻译: 老友赏识我志趣, 相约携酒到一起。
荆柴铺地松下坐, 酒过数巡已酣醉。
父老相杂乱言语, 行杯饮酒失次第。
不觉世上有我在, 身外之物何足贵? 神志恍惚在酒中, 酒中自有深意味。
字词解释: (1)故人:老朋友。
挈(qiè 切)壶:提壶。
壶指酒壶。
相与至结伴而来。
(2) 班荆: 铺荆于地。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 “班荆相与食, 而言复故。
” 杜预注;“班,布也,布荆坐地。
”荆:落叶灌木。
这里指荆棘杂草。
(3)行次:指斟酒、饮酒的先后次序。
(4)这两句是说,在醉意中连自我的存在都忘记了,至于身外之物又有什么 可值得珍贵的呢? (5)悠悠: 这里形容醉后精神恍惚的样子。
迷所留: 谓沉缅留恋于酒。
深味: 深刻的意味。
这里主要是指托醉可以忘却世俗,消忧免祸。
赏析: 这首诗写与友人畅饮,旨在表现饮酒之中物我皆忘、超然物外的乐趣。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 365 年—427 年)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汉族,浔阳 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
曾做过几年小 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 酒》、《归园田居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田园诗派创始人。
陶渊明的诗和辞赋散文 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开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 开辟了新的境界。
作品平淡自然,出于真实感受,影响唐代诗歌的创作。
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
大约生于 365 年。
曾任江州祭酒,建 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 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有《陶渊明集》。
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卓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 二州刺史、 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 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父名史不载, 存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