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理论

合集下载

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

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

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经济学中有根本对立的两种价值理论:主观价值论和客观价值论。

所谓的客观价值论,是说世界上所有的物品,都有客观的、内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价值,而价格只是围绕这个本质的客观的价值上下波动的一个现象。

一般这个客观价值指的是劳动价值。

而主观价值论则是指所有的物品,本身并没有什么内在的价值,只有人对它的判断,人觉得它有价值,它就有价值。

主观价值论认为:凡是客观价值论能够解释的现象,主观价值论也能解释。

一辆名贵的跑车,客观价值论认为,之所以名贵,是因为它里面凝聚的贵金属、技术含量以及人类无差别的劳动多一点。

主观值论的解释是:人们喜欢它,看重它,所以它就名贵。

客观价值论不能解释的现象,主观价值论也能解释。

一位明星,花几秒钟喝一瓶矿泉水拍下来的广告,值很多钱。

而普通人也喝矿泉水,但拍下来的视频就不值钱。

这两段视频里凝结的人类无差别的劳动是差不多的,但市场价格却相差很大。

这客观价值论没办法解释,但是主观价值论能解释。

人们看重的是明星效应,因为明星短缺,普通人并不短缺,所以视频的价差悬殊。

同一张家庭老照片,为什么对有些人来说非常珍贵,对有些人却是一张普通的照片呢?从客观价值论上看,它得不到解释,而主观价值论就可以解释得很明白,是因为有些人看重它,它就有价值。

比起客观价值论,主观价值论能够更好地指导生产。

据客观价值论,人们只要在一件商品里付出了劳动,这件商品就有了价值。

但是主观价值论认为,人们花了多少时间、用了多少心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人需要它,能不能把它卖出去。

在计划经济体系里,讲究的投入导向,只要工厂投入了建设,人们努力了生产,就算是创造了财富。

但是在商品经济中的是需求导向。

如果生产的产品没人要买,就算花出再多的劳动也没有价值。

客观价值论认为:当今经济学领域内存在两个主要的价值理论:劳动价值论和边际主义价值论。

这两种价值理论长期对立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互对立的经济理论体系。

劳动价值论用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度量社会财富,由此说明人们在社会生产中面对劳动的相互关系,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一雇佣劳动制度中,一部分人出了生产资料而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由此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结构。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与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与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与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与价值理论围绕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展开了深刻的思考与探讨。

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劳动创造的产物,是物质生产活动中人类劳动所具有的社会性质的反映,是劳动产品在交换中表现出来的社会关系。

从价值观到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思想贯穿着对人类社会的深刻洞察与对改变现实的强烈呼吁。

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了劳动价值论。

在马克思看来,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必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价值。

人类通过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也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贡献。

劳动价值论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重要基础,也是对市场经济体系中“价格规律”和“供求关系”等理论观念的一种挑战与超越。

其次,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强调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

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每个个体都应当获得充分的发展机会,实现自身的价值。

这种人的本质是强调人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活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提倡建立一个人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平等享有社会资源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

价值观的核心是强调人的主体性和人的自主性,主张人的创造性,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再者,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强调了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

在马克思看来,私有制是导致社会不公正的根源,只有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体制,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人的全面发展只能在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中得以实现,否则会导致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强调了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主张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与价值理论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探究和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精辟总结。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劳动价值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阐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人的自身的真谛。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价值理论,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为实现社会的和谐进步和人类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与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与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与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是其核心理论之一,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和阐述社会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价值理论主要探讨商品价值的形成和决定因素,而剩余价值理论则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在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中,价值理论是其理论体系的基石之一。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劳动,具体体现为劳动价值。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而不是商品的实际成本。

这一理论揭示了商品价值形成的客观规律,对于分析商品交换、价格形成和经济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另一重要内容。

剩余价值是指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剥削劳动者所得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部分。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劳动者不仅创造出自身生活所需的价值,还创造出超过自身生活所需的剩余价值,这部分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形成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剥削关系。

剩余价值的存在和积累是资本主义制度持续运转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阶级矛盾不断加深的根源之一。

通过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性。

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的剥削和不平等现象必然导致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最终引发社会变革。

这一观点为后来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和社会变革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总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经济本质和运行机制的深刻剖析,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分析社会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理论,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改造现实社会,推动社会向着更加公正和平等的方向发展。

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理论

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理论

社科文化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293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理论郭若思(江西卫生职业学院,江西,南昌330052)摘要:人的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话题。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论述出发,力求比较完整、准确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理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价值;人的价值价值在哲学范畴中是指客体的属性和功能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它表现为客体对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诞生及其发展的150多年历史,就是其真理性和当代价值不断得以证明和充分发展的历史。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概念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

价值的主体只能是人,任何价值都是对人的价值,满足人的需要的价值。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类劳动的两种尺度的思想。

他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已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

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马克思这里所说的人类劳动的两种尺度即是物种的尺度和内在的尺度,说明人的需要的尺度即价值尺度。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基于对事物和现实的实践理解,颠倒了西方传统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它以实践的思维方式代替了还原论、本体化的传统思维方式,不再是关于绝对真理、世界终极真理的遐想,而是以改造世界为根本任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动物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而人则能通过劳动而能动地改造自然。

劳动并不是一个人的孤立的劳动,而是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关系中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前提,又是一切社会关系的过程和结果。

所以,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

但是,人如果仅仅只有自然需要,那和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美国当代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理论摘要:价值问题是同人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为人类社会做贡献,人的自我价值只有通过人的社会价值才能表现出来。

因此,要培养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必须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处理好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关系,处理好义与利相统一的关系,还必须处理好义和利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价值;价值取向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概念及其价值观特征1.价值的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价值是表示主体的需要和客体的属性、功能之间的关系范畴,它表示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如何。

价值的主体只能是人,任何价值都是对人的价值,满足人的需要的价值。

价值客体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指自然、他人和社会。

因此,价值可分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人的价值。

其中人的价值最为重要,人有创造价值的价值。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类劳动的两种尺度的思想。

他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已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

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马克思这里所说的人类劳动的两种尺度即是物种的尺度和内在的尺度。

说明人的需要的尺度即价值尺度。

由此可见,价值是由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两个要素构成的。

所谓价值取向,是指主体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确立的对客体的肯定意向,它是价值观在德育优化灵魂过程导向作用的具体体现。

价值取向的基础只能是社会实践。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观的基本特征在阶级社会中剥削阶级的价值观,都是以私有制为土壤,以个人主义为核心,都不承认或者任意贬低劳动人民的价值,具有虚伪的一面,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肩负着历史赋予的最终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推翻一切人剥削人的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伟大历史使命。

在与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斗争实践中,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工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的认识工具,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无产阶级自身的历史责任逐步有了明确的认识。

约翰.穆勒价值理论要点概述

约翰.穆勒价值理论要点概述

约翰.穆勒价值理论要点概述1.价值是一个相对的术语。

一件物品的价值,是指它能换取的某一其他物品或一般物品的数量。

因而,所有物品的价值不可能同时提高或降低。

价值普遍提高或普遍降低,这样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一件物品价值的任一提高意味着其他物品的价值降低,而一件物品价值的任何降低则意味着其他物品的价值提高。

2.一件物品的暂时价值或市场价值取决于需求和供给;它由于需求增加而提高,由于供给增加而降低。

……价值总是自行调整到使需求与供给相等的程度。

3.各种物品除它们的暂时价值外,还有永久价值,也可以称为自然价值,市场价值在经历各种变动以后,总是趋于恢复到自然价值;各种摆动相互抵消,其结果,平均地说,各种商品围绕它们的自然价值进行交换。

4.某些物品以稀缺价值作为它们的自然价值:但是,大多数物品是以它们的生产费用的比率或它们的所谓费用价值,自然地相互交换。

5.自然并永久具有稀缺价值的物品,是指其供给根本不能增加,或不能以其费用价值充分满足全部需求的那些物品。

6.垄断价值就是稀缺价值。

除非限制供给,否则垄断是不能赋予任何物品以价值的。

7.凡供给可以依靠劳动和资本无限增加的商品,都是按生产成本最大的那部分必要供给并把它们运至市场所必需的费用,与其他物品交换的。

自然价值就是费用价值,因而,一件物品的费用价值,是指其成本最大的部分的费用价值。

8.生产费用由若干要素构成,其中有一些是经久不变的、普遍的,另外一些是偶然的。

生产费用的普遍要素是劳动的工资和资本的利润。

偶然的要素是赋税和由某些生产要素的稀缺价值引起的额外费用。

9.地租不是产生它的商品的生产费用中的一个要素,除非它来自或代表稀缺价值,而这种情况与其说是实际存在的,不如说是想象出来的。

但是,如果在农业上能够提供地租的土地被用于某一别的目的,则其本来可以提供的地租便是它所产商品的生产费用的一个要素。

10.如果撇开一些偶然的要素,则容许无限增加的各种物品,都按照为生产它们而必须支付的比较工资额和支付那些工资的资本家所应获得的比较利润额,自然地、持久地相互交换。

自我价值理论

自我价值理论

自我价值理论:自我价值理论关注人们如何评估自身的价值,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科温顿提出的。

自我价值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当自己的自我价值受到威胁时,人类将竭力维护。

自我价值理论澄清了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的描述,将动机类型划分为四种,也就随之将学生划分为四种:高驱低避型、低驱高避型、高驱高避型和低驱低避型。

1. 高驱低避型
这类学生自信、机智,被称作“成功定向者”或“掌握定向者”。

他们拥有无穷的好奇心,对学习有极高的自我卷入水平。

在学校中这些学生很少见,他们超脱于教学环境,可适应任何一种教学条件。

如陈景润对于数学的学习就是如此。

2. 低驱高避型
这类学生被称作“逃避失败者”,这类学生更看重逃避失败而非期望成功。

他们看起来懒散、不爱学习的背后隐藏着他们强烈的对失败的恐惧,尤其是面对没有把握成功的任务时,这种恐惧甚至让其必须采用逃避的手段。

3. 高驱高避型
这类人被称为“过度努力者”,他们同时受到成功的诱惑和失败的恐惧。

表面来看,他们很优秀,但事实上他们严重地受着紧张、冲突等精神困扰。

这类人平时表现贪玩、不在乎学习,私下却偷偷努力。

这样,考试成功更能说明他们能力过人,一旦失败,也能找到很好的借口。

4. 低驱低避型
这类学生被称为“失败接受者”,他们不奢望成功,对失败也不感到丝毫恐惧或羞愧。

真题演练
小平同学在学校里表现的对学习不怎么上进,而在家里则非常的努力,这体现小平的学习动机类型是
A.高驱低避型
B.低趋高避型
C.高驱高避型
D.低驱低避型。

马克思的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的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的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是他的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这些理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运行机制以及阶级斗争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的价值论马克思的价值论是对传统政治经济学中价值概念的批判和革新。

传统政治经济学中,价值被视为商品能够交换的基础,以劳动时间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

然而,马克思认为这种基于劳动时间的价值观是片面和形而上学的。

马克思将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方面。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实际功能,可以通过商品的形式和属性进行衡量。

而交换价值则是指商品在市场上能够交换的量,它与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成正比。

然而,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劳动时间并不是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唯一因素。

他认为,商品价值的决定还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劳动者所受到的剥削程度相关。

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剥削机制的深入分析。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雇佣劳动和资本家之间的阶级对立。

雇佣劳动者为资本家提供劳动力,而资本家则支付一定的工资。

然而,马克思认为资本家不仅仅支付了雇佣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还能够从劳动过程中获得额外的剩余价值。

这是因为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们实际获得的工资。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过程中剥削的存在。

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揭示了资本家利润的本质。

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剥削是无法避免的,而剥削的规模与程度决定了社会的阶级关系和社会的贫富差距。

三、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马克思的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矛盾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阶级对立和剥削的实质,为我们认识和改变社会现象提供了基本的分析工具。

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本文只对马克思的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

希望读者能够从中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思想,并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理论来探索社会的真相和变革的方向。

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

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

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价值理论的内容。

亚当·斯密坚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

在通过深入的论证和概括后,指出所坚持的价值理论是为了解决商品交换的问题,其理论包括:价值的两个意义、价值尺度、价值构成等。

价值的两个意义。

他说,“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

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

”在这里,他明确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这两个概念。

价值尺度。

什么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斯密认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斯密认为价值尺度具有二重性,既是作为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也是购买或支配的劳动。

由此,我们认为亚当·斯密的价值论具有两重性,即耗费劳动论和购买(交换来的或购买的)劳动论,甚至是三重性的,即加上一种工资决定论。

关于价值构成,斯密着重探讨了其构成的三个组成部分。

在斯密看来,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权出现之后,商品价值不再决定于耗费劳动,而是决定于购得劳动。

因此,商品价值是由资本主义社会三种基本收入构成,即工资、利润、地租。

启示1、要以科学的态度学习、发展亚当斯密的价值价格理论。

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既有其优越性,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我国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学习、发展、借鉴不同的价值价格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的为发展生产力和深化改革服务。

2、要重视价格理论中人的心理因素分析亚当·斯密在其价格理论中强调心理因素和心理分析的重要性,在当今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中,要重视价格理论中的心理因素分析,比如,差别定价、市场营销等等,不考虑人的需求心理是不行的。

总之,经济理论的优劣不在于经济理论本身,而在于时代的选择。

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历史命运已验证了这一论断。

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价格改革的伟大实践正呼唤正确理论的指导。

有关价值的原理有哪些理论

有关价值的原理有哪些理论

有关价值的原理有哪些理论
有关价值的原理有如下理论:
1. 劳动价值论:该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投入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时间越多,商品的价值越高。

2. 边际效用理论:该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消费者获得最后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的。

边际效用越高,商品的价值越大。

3. 供求理论:该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供求关系。

如果供大于求,商品的价值较低;如果求大于供,商品的价值较高。

4. 主观价值论:该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消费者主观评价决定的。

消费者根据商品对其个人需求的满足程度来决定商品的价值。

5. 边际成本理论:该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一个额外单位商品所需的边际成本决定的。

边际成本越高,商品的价值越高。

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价值的形成机制,对于经济学研究和市场运作具有重要意义。

康德的人类价值理论

康德的人类价值理论

康德的人类价值理论康德是18世纪德国的哲学家,他的人类价值理论对于现代道德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康德主张人类的价值是独特的,与其他物种和事物不同,他认为人类是自律的,具有自主意志和理性能力。

在康德的伦理学中,人类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个体的自主行为和决策中,还体现在对其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和谐中。

首先,康德将人类的价值建立在自律的理念之上。

他认为人类是拥有自主意志的存在,能够通过理性来判断和决策。

在自律的过程中,个体要根据普遍适用的道德法则来行动,而不是根据私利或个人欲望。

这种自律的行为是建立在道义观念上的,它要求人们对自身的行为负责,并将自己的行为准则普遍化,成为适用于所有理性个体的行为准则。

其次,康德强调人的尊重和尊严是人类的核心价值。

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有尊严的存在,具有自主决策能力和道义责任。

正因为每个人都具备这些特质,所以每个人都应该被视为目标而不是手段。

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他人时,无论对待别人是否有用或者是否符合个人利益,都应该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权利,不得侵犯他人的自主意志。

此外,康德的人类价值理论还强调社会的和谐和公正。

他认为个人的自律和尊重他人的尊严对于社会的和谐和公正至关重要。

康德认为,人类作为自律的存在,应该依据理性的普适准则来决策和行动,而不是受到感性冲动或外部条件的支配。

只有通过理性的自律,社会才能保持和谐,公正才能得到实现。

综上所述,康德的人类价值理论对于现代道德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康德认为人类的价值源于个体的理性和自主意志,而不是外部的权力或利益。

他强调每个人的尊严和尊重,呼吁人们通过自律来塑造和谐的社会。

康德的人类价值理论在今天仍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应该在个体行为、他人关系和社会生活中坚守理性、尊重和公正的原则。

通过理解和应用康德的价值观,我们可以更好地建立起一个道德意识强烈、自律和谐的社会。

古典经济学的价值理论

古典经济学的价值理论

古典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古典经济学的价值理论17世纪下半叶,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最早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他在《赋税论》著作中阐述了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原理,其中很著名的一句话就是“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体现了朴素的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

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资本也同劳动和土地一样要参与分配,他认为“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换价值的根本源泉。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始终一贯地坚持了“我的价值尺度是劳动量”的朴素劳动价值论,并阐明了“商品的价值量与投入它们的劳动量成正比”的观点。

19世纪初,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完整地提出了著名的生产三要素理论(即劳动、资本和上地创造物品的效用,效用决定商品的价值),由此得出了以效用(人们从商品消费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为基础的价值论。

到19世纪下半叶,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约翰?穆勒把价值论进一步演变为供求价值论和生产费用价值论,他认为价值取决于供求、供求又受生产费用的支配,从此,生产费用价值论取代了劳动价值论成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价值论基础。

接下来我将具体介绍古典经济学的价值理论的发展历史。

古典经济学的价值理论的发展首先表现为对价值来源问题的不同认识。

根据价值来源的不同认识,可以把价值论分为劳动价值论和要素价值论。

持劳动价值论的经济学家有威廉?配第、斯图亚特、布阿吉尔贝尔、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和约翰?穆勒。

在威廉?配第的劳动价值论中,他把商品的价格分为了自然价格和政治价格,其中自然价格就是价值,他把价值的源泉归结为劳动,价值量的大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除此之外,他甚至还认为货币的价值量也是由劳动量来决定。

另外,它还认识到了价值和使用价值,他区分了创造价值的劳动和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认为只有当与生产金银的劳动相交换才能表现为价值。

威廉?配第的价值理论相较于重商主义的价值理论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他还是有很多缺陷,如,他所说的自然价格是指商品的相对价值,而且还是一金属货币表现的相对价值,这混淆了价值和交换价值。

价值理论论文(5篇)

价值理论论文(5篇)

价值理论论文(5篇)价值理论论文(5篇)价值理论论文范文第1篇品牌价值理论讨论的进展和现状品牌的理论讨论在西方市场营销界(主要是美国)起自于二十世纪七十年月,对这一课题的讨论始终持续到现在。

其缘由或许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后西方经济的复苏和快速增长造就了一大批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品牌。

它对理论界提出的问题自然就是,这样的品牌究竟具备了多少价值,应当怎样评估一个品牌的价值,对品牌价值该怎样进行管理以保证其增值等等。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国际化过程的产生和进展,跨行业、国际化的兼并和收购日益频繁,品牌讨论也日益国际化。

对品牌价值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一方面要查找一个统一的品牌价值的定义,另一方面是要在这个基础上设计出详细的评估模型。

由于品牌价值被用于不同的目的,讨论本身又超越单个的学科范围,导致上述两方面的讨论结果往往有很大的差别,其中许多讨论互为补充。

至今尚没有一个统一集成的对品牌价值的定义及评估模型。

品牌为什么具有价值要讨论品牌的价值,首先要回答品牌为什么具有价值的问题。

这就要从品牌本身及其功能说起。

品牌从最初的意义上讲是一种产品的物理标记,借助于名字、符号、设计及其组合来区分于其它产品,这时它是一种产品的产地证明和质量保证。

现代意义上的品牌当然已经远远突破原有的这种简洁特性。

这可以从品牌和消费者的关系以及企业利用品牌来调整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位置等方面来分析。

作为品牌的全部者,企业可以借助品牌的关心来保持自身产品的共性化特色,从而有效地向消费者供应满意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有了这样的功能,品牌就可以在消费者的决策行为(产品及商店选择决策)当中起到打算性的影响。

胜利的品牌可以唤起消费者对产品的乐观联想和看法,对产品质量的感知就会转换成消费者能够接受更高的产品价格的意愿。

这种乐观效应的长期累积可以简化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并进而成为日常性的购买行为。

此外消费者往往把某一知名品牌和品牌的供应商联系在一起,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就会在消费者头脑中转变成整个企业的良好形象。

价值理论

价值理论
《资本论》的优异性分析表明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发生”为实质的研究对象。
地位和作用
由于社会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本质上就是价值作用,任何社会事物的运动与变化都是以一定的利益追求或 价值追求为基本驱动力,几乎所有社会科学都或多或少地与价值理论存在某种联系,都自觉不自觉地以某种价值 理论为假设前提。由此可见,价值理论是整个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之一,价值问题是任何社会科学都无法回避的 问题。
三大体系述要
政治经济学价值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础。古典政治经济学将经济学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 领域,包含价值理论的萌芽。
此后,价值理论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一是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的、彻底的劳动价值论。
另一方向完全相反,是一种表层次的非本质的研究即均衡价格理论,代表人物马尔萨斯、萨伊、马歇尔。形 成了这样的格局——世界存在三大价值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体系、新古典主义价值理论体和斯拉法价 格理论体系。
价值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内容
人类主体之间所建立的社会关系是多种多样,但最根本的关系是利益关系,尤其是经济利益关系,其它社会 关系都是利益关系所派生出来的,并在本质上都是为利益关系服务的。
来自不同方面的研究的声音
所谓“认识误区”
所谓“理论危机”
恩格斯论价值
整个社会科学中存在争议最多的理论莫过于价值理论,没有任何一种学说像价值理论那样,存在着如此繁多 的、莫衷一是的、各自为政的观点。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这绝不能归咎于价值现象的矛盾性与复杂性,而 只能归咎于在整个价值理论体系的内部存在着某些严重的危机,问题在于能否正确认识和圆满解决这些危机。传 统价值理论的危机主要表现于三个方面。
(2)同一社会学科的价值理论中,往往存在着严重的内部矛盾与冲突,有着众多的学术派别。

价值理论总结

价值理论总结
1、定义:
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 上,消费者 愿 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 数量。
2、需求表:
某班同学每个星期对桔子的需求情况:
a bcde f
价格(元)
10 8 6 4 2 1
需求量(斤) 70 76 82 88 94 97
3、需求曲线:
4、需求函数:
Q=-3P+100
5、需求规律:Biblioteka 三、均衡价格1、定义:
均衡价格是指商品的需 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时 的价格。
2、图形表述:
3、均衡价格的变动:
4、供求定理:
需求的变动引起价格和数量同 方向的变动;而供给的变动则引起 价格反方向的变动和数量同方向的 变动。
价值悖论:水与钻石的价格比较
5、均衡价格的应用: (1)支持价格;
3 、如果小店老板对瓜子进行提价销售,比如说提 到3.95元/斤,那么结果又会怎么样?
课堂讨论之一:
论中国房地产价格的高位均衡
正方
参与同学:汪珏、ARSLAN 、张婷娥、阿衣古丽·图尔、陈佳倩
反方
参与同学:陈咪丽、陈维、方国莉、葛卓嫱、胡潘娜
课堂讨论之二:
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 控政策
正方
参与同学:胡雪纯、江宇航、金婷婷、李佳敏、潘叶丹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厂商对商品的供给量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随着价格的提高而增加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呈现一种正比例的变化关系
第二章:价值理论
价值理论的两大门类:
一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价值是什么?由什么因素创造出来?
→本体论
二是西方经济学的供求价格论:
价格由什么来决定,影响因素有哪些?
→因素论
一、需求

统一价值论 价值理论

统一价值论 价值理论

统一价值论价值理论
价值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动力源,价值关系是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内容,价值理论是整个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

然而,目前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学、价值工程学等在对“价值”的理解上各执一端,各有各的概念体系、各有各的评判标准、各有各的度量方法。

本书根据“从能量角度看价值,从价值角度看世界”的基本逻辑思路,以自然科学的基本公理为前提,以严谨的逻辑推理和精确的数学运算来研究价值问题、解释价值现象、探索价值规律,推导出“利益最大化法则”和“广义价值规律”,继而推导出一般经济规律、人际交往规律和社会历史规律,实现了价值理论内部体系的逻辑统一、价值理论与自然科学的逻辑统一、价值理论与社会科学的逻辑统一;架起了社会科学通向自然科学的桥梁;大大消除了社会科学中普遍存在的主观性、歧义性和模糊性,有效地提高了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单义性和精确性,为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自我价值理论四种例子

自我价值理论四种例子

自我价值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卡文顿提出的。

这一理论立足于学生的自尊,从实际的角度来解释学生的动机问题。

该理论认为,人天生具有一种维护自尊和自我价值感的需要,当一个人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受到威胁时,他就需要用各种措施来维护以保持自我的价值感和能力感。

学生同样有这种需要。

自我价值理论将动机划分为四种类型,相应的,也将学生划分为四种类型。

这里的“趋”表示追求成功;“避”表示避免失败。

1.高趋低避型这类学生渴望获得成功,但是并不害怕失败。

他们拥有无穷的好奇心,对学习有极高的自我卷入水平。

他们学习是因为,学习是能使他们快乐的手段,这种类型的学生通常被称为“乐观主义者”,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学霸型学生。

失败与否并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学习到知识,能不能满足自己的求知欲。

2.低趋高避型这类学生不渴望成功,但是特别害怕失败,对这类学生来说,逃避失败要比对成功的期望更加重要。

他们并不一定存在学习问题,只是对课程的兴趣不高,这种类型的学生被称为“逃避失败者”,也是我们俗称的学酥,学习不是为了掌握知识,而是避免失败。

所以通常会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进行突击性学习以应付考试,避免失败。

3.高趋高避型这类学生,既特别渴望成功,但是又特别害怕失败,对任务又爱又恨,常常处于矛盾的状态,有一种隐晦努力的现象,被称为“过度努力者”,也就是我们平时俗称的学婊。

就是人前装作不努力的样子,而在背后努力学习。

4.低趋低避型这类学生既不渴望成功,也不害怕失败,对成就表现的莫不关系,不接任何有关能力的挑战,这种类型的学生被称为“失败接受者”,也是我们俗称的学渣型学生,对学习无感,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价值理论

价值理论

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2.1价值实体和价值量价值实体,是指商品中消耗的人类的抽象劳动。

马克思曾经说过,把价值看作只是劳动时间的凝结和物化的劳动,对认识价值本身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就是说价值这个东西指的是抽象劳动。

商品的二重性就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使用价值。

与商品二重性相对应的人类的财富有二重性,或者两种状态。

一种是自然性的状态或实物性状态,如桌子,它的形状是四四方方,有四个脚、一个面,这是它的自然物体,它的效用就是供人们在它上面摆东西。

所谓使用价值,一是指其商品体,一是指其效用,这个是自然属性。

物质财富的另外一个形态,就是从商品的价值来说,就是这个制造这一桌子时所消耗的人类无差别的劳动。

价值就是商品中凝结的人类劳动,这个“人类劳动”有几个含义:第一,它必须是抽象劳动而不是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有千千万万种,每个劳动都不一样。

我们现在说的是把这个具体劳动抽象后的劳动。

第二,它是凝结的劳动,而不是流动的劳动和潜在的劳动。

劳动有三个状态:潜在的;流动的;凝结的。

作为价值的人类劳动,必须是凝结状态的而不是流动状态的和潜在状态的劳动。

第三,它必须是简单劳动。

把复杂劳动折合以后的简单劳动,把复杂劳动作为倍加的简单劳动的劳动。

第四,它是社会劳动,而不是个别的劳动。

这里最重要的是马克思发明的劳动的二重性理论,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理论。

这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枢纽点,不懂得劳动二重性就根本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所以,必须要对它有深入的了解。

从劳动二重性理论中,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只有理解劳动的二重性,才能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

价值量,就是指价值的大小、价值多少的问题。

商品价值的数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计算。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社会平均条件下,用社会中等的劳动强度生产一个使用价值所需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宏观和微观双重含义,微观含义是指生产一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理论
李嘉图的经济学理论的基础是劳动价值论,这种理论是从斯密那里来的,但经过了一些改动——怎么说呢,改动得越来越僵化了。

李嘉图的价值理论的核心就是下面一句话:“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生产所必需的相对劳动量。

”根据这个理论,他认为,劳动的价值(工资)是一定社会中为维持工人生活并延续其后代通常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决定的,而利润则决定于工资。

在所有这些分析中,我们看不到供给与需求的作用,一切都是某种神秘的因素所决定的。

不过,聪明的李嘉图早就意识到了这种价值理论的内在矛盾,他自己曾经犯过嘀咕:“我不能克服这样的困难:在地窖里贮藏了三四年的酒,或最初在劳动方面花费了也许还不到2
先令,后来却值100镑的橡树。

”后来,人们用水与钻石来概括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所面临的“价值悖论”:水对人极端重要,是生命的支柱,但在通常情况下,价格却很低;而钻石是奢侈品,对于人的生存而言没有任何用处,通常情况下价格却很高,为什么?
李嘉图始终没有能够解决这个难题。

到了1870年代,边际主义兴起,经济学家才能够解答这一问题。

答案很简单:价值只能来自个体消费者的主观评估。

我可能花了30年时间研究一种东西,但拿到市场上却没有一个消费者问津,那么,它就没有任何经济价值,不管我在这上面投入了多少劳动。

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是消费者评估的结果,商品和服务的相对价格是由消费者对这些产品的评估和欲望之水平和强度所决定的。

如某一矿山产出了铜、金混合矿产品,在同样开采成本,同样选矿成本下,金矿产品价格就是铜矿产品价格的几十倍,那么,这时能说金矿产品包含的劳动价值更高吗?肯定不能,我们只能说金矿产品价格高因其更稀缺。

劳动价值论(Labor Value Theory)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马克思把价值定义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即由抽象性的劳动所凝结。

劳动价值论把价值定义为一种人类劳动,因此在劳动价值论的价值定义范围内“不能说劳动能创造价值”,《资本论》也没有“劳动创造价值”的语句,只提到具体的人或者劳动者能创造价值。

商品交换中的交换是一种劳动(价值)而不是交换的不可度量的效用,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

配第认为,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马克思谈到了商品价值量的问题:“那么,它的价值量是怎样计量的呢?是用它所包含的‘形成价值的实体’即劳动的量来计量。

劳动本身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而劳动时间又是用一定的时间单位如小时、日等作尺度。

” 为了避免误解,他进一步写道:“可能会有人这样认为,既然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那末一个人越懒,越不熟练,他的商品就越有价值,因为他制造商品需要花费的时间越多。

但是,形成价值实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