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名言

三国演义中的名言
三国演义中的名言

三国演义中的名言

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曹操的:“今英雄,为使君与操尔”

三国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2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三国演义名言警句

三国演义名言警句 1、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 2、志当存高远。 3、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6、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 7、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8、前无去路,诸军何不死战? 9、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10、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11、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12、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13、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14、既生瑜,何生亮。 15、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 16、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17、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 18、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19、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 20、生子当如孙仲谋。 21、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22、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 23、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2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5、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26、操平生为人多疑,虽能用兵,疑则多败。 27、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28、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29、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30、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 31、此时人困马乏,大家面面相觑,各欲逃生。 3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3、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 3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5、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36、汝视我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3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8、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 39、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40、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41、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42、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43、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44、令我永生难忘的还是姜维的一句话:人生如白驹过隙! 45、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46、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47、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 48、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 恣意妄为——恣意:任意,随意;妄为:胡作非为。随心所欲,胡作非为。 执鞭随镫——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左右。 知遇之恩——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恩情。 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有机可乘——有空子可钻。 隐介藏形——介:鳞甲。隐藏形体,使人看不见。 以卵击石——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衣架饭囊——装饭的口袋,挂衣的架子。比喻没有能力,干不了什么事的人。 一面之词——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 摇摇欲坠——摇摇:摇动,摇晃;坠:落下。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养精蓄锐——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蓄集力量。佯输诈败——佯、诈:假装。假装败下阵来,引人上当。 扬幡招魂——挂幡招回死者的灵魂(迷信)。比喻想使已经被清除的的坏人再恢复活动。 血流成河——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揎拳裸袖——犹言揎拳捋袖。 虚虚实实——假假真真,以假乱真。指军事上讲究策略,善于迷惑对方。也指文艺作品中虚写、实写并用,表现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虚废词说——空费精神白说话。指说话不起作用。 心术不正——指人用心不忠厚,不正派。 心怀叵测——心怀:民心,存心;叵:不可。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心胆俱裂——俱:都。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笑容可掬——掬:双手捧取。形容笑容满面。 笑傲风月——犹言吟风弄月。形容心情悠闲自在。 闲杂人等——指与工作无关的人员。 先礼后兵——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物伤其类——指见到同类死亡,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伤感。 舞文弄墨——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无名小卒——卒:古时指士兵。不出名的小兵。比喻没有名望或地位的人。

《三国演义》中人物与故事的歇后语及成语

《三国演义》中人物与故事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得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一,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比喻和会意。 现将有关三国故事和人物的歇后语收集如下: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最新的三国演义的名言大全

最新的三国演义的名言大全 1、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曹操 2、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xx 3、操平生为人多疑,虽能用兵,疑则多败。——孔明 4、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5、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仲达 6、志当存高远。——xx 7、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隐士 8、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陆伯言 9、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用法暴虐,万民皆怨,故高祖以宽仁得之。今刘璋暗弱,德政不举,威刑不肃;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残;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道,于斯着矣。——孔明 10、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孔明11、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12、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孔明 13、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仲达 14、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15、……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庞士元 16、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郭嘉 17、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王霸之计。——张昭 18、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9、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曹操 20、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21、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智勇武将 22、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23、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杨顒 24、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2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6、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 27、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xx 28、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2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xx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典故及故事汇编

有关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典故及故事大全 典故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成语解释: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心怀叵测 典故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曹操心怀叵测,叔父若往,恐遭其害。 成语解释:心怀:民心,存心;叵:不可。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旧病复发 典故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三十二回:袁绍闻袁尚败回,又受了一惊,旧病复发,吐血数斗,昏倒在地。 成语解释:原来的病又犯了。

初出茅庐 典故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成语解释: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典故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故事:蜀将马谡失守街心亭,魏将司马懿率兵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大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成语解释: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先礼后兵

典故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成语解释: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万死不辞 典故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貂蝉曰:适间贱妾曾言,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成语解释: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招兵买马 典故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于是遂起军往汝南驻扎,招兵买马,徐图征进。 成语解释:旧时指组织或扩充武装力量。后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

三国演义中的名言

三国演义中的名言

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曹操的:“今英雄,为使君与操尔” 三国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三国演义》每回成语

1.朋比为奸呼风唤雨措手不及 2.飞沙走石秋毫无犯斩草除根易如反掌 3.怒目而视名正言顺赏罚分明 4.好谋无断粉骨碎身休身美誉 5.皇天后土高枕无忧涕泗横流里应外合 6.不得善终不计其数尸横遍野屡战屡胜 7.狼心狗行尸横遍野束手待毙威风凛凛 8.曲意逢迎忍辱偷生无计可施如雷贯耳 9. 10.绝处逢生报仇雪恨招贤纳士孤陋寡闻 11.虎入羊群目不斜视先礼后兵面面相觑鼎足之势 12.将计就计深根固本舍本逐末卷土重来落荒而走 13.不成体统横行无忌不由分说饿殍遍野 14.丧家之犬眉清目秀威风凛凛不分胜负弃暗投明 15.贪心不足鹤发童颜寡不敌众经天纬地 16.反败为胜 17.反戈一击 18.乘其不备闷闷不乐 19.心术不正 20.一臂之力 21.色厉胆薄胸怀大志隐介藏形 23.出言不逊 25.身在曹营心在汉土鸡瓦犬措手不及 27.过五关,斩六将 28.四海飘零招兵买马 31.不出所料 32.老弱残兵 33.决一死战 34.养精蓄锐 36.龙肝凤脑大获全胜 37.心胆俱裂 38.三顾茅庐顿开茅塞鼎足之势 39初出茅庐 40.安身之地 41.无名小卒削铁如泥 42.纵虎归山 43.力排众议能征惯战气宇轩昂器宇轩昂强词夺理探囊取物45.名不虚传抵足而眠 47.情同骨肉 49.鬼神不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虚虚实实 50.恩怨分明面面相觑别来无恙焦头烂额 51.智取陈仓将功赎罪犄角之势马革裹尸 52.病入膏肓抱头鼠窜倾国倾城相貌堂堂 53.傲慢少礼百步穿杨残暴不仁名不虚传

54.锦囊妙计安如泰山束手就缚魂不附体 55赔了夫人又折兵俯首沉吟冲天而起弄假成真 56.饱学之士捶胸顿足金鼓齐鸣妄相忖度 57.心怀叵测一时瑜亮劳师远征仗义疏财 58.割须弃袍漫山遍野义不容辞咬牙切齿 59.赤膊上阵鹤骨松姿横冲直撞里应外合 60.傲睨得志傲贤慢士孔孟之道青山不老宽以待人 61.不辞而去孤掌难鸣兵贵神速矢如雨发 62.把薪助火罪不容诛兵不血刃血气方刚 63.引虎自卫万无一失犬马之劳面不改色秋毫无犯 64.决一死战用兵如神卖主求荣忘恩背义 65.傲睨自若村野匹夫恩荣并济名不虚传 66.单刀赴会缚鸡之力谈笑自若魂不附体 67.一拥而入按兵不动人语马嘶不分胜负 68.波涛汹涌不计其数泪流满面云游四海 69.绣楼天机合而为一歃血为盟心腹爪牙 70.宝刀不老屯粮积草无计可施大开旗鼓 71.步步为营反客为主东冲西突天崩地塌 72.不置褒贬披坚执锐身先士卒匹夫之勇 73.人心大悦名正言顺事不宜迟攀龙附凤 74.口出不逊紧行无好步泼油救火身不由己随波逐浪 75.大意失荆州刮骨疗毒视死如归掩面失色 76.长驱径入进退无路杯水车薪危在旦夕 77.无计可施誓同生死情同骨肉万无一失 78.栋梁之材五脏六腑泪如雨下死生有命 79.鼓角齐鸣出口成章七步成诗凤凰来仪 80.气数已尽萧墙祸起天下为公飞砂走石急如骤雨 81.尺寸可取裹粮策马御驾亲征怏怏不乐 82.万乘之尊弃重取轻志存经略不可胜数 83.赤身露体奋然而起气冲牛斗力孤势危 84.推诚相见勿怠勿忘忘恩背义耀武扬威 85.神鬼莫测懊悔不及以逸待劳百战百胜 86.神鬼难测威风凛凛全始全终鼎足而立 87.天心合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生死之交 88.囊中取物万全之策自相残害战无不胜 89.物伤其类以礼相待兔死狐悲更名改姓 90.懊悔无及 90.鹰视狼顾 91.膏粱子弟 93.苍生涂炭 94.等闲视之山崩地陷 95.笑容可掬徒有虚名 99.缓兵之计 109.手无寸铁

三国演义中的名言佳句

三国演义中的名言佳句 三国演义中的名言佳句【经典篇】 1.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2.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3.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 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5.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6.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7.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8.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9.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 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孔明 10. 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 惜!——田丰 三国演义中的名言佳句【精选篇】 1. 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智勇武将 2.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 吟!——周瑜 3.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忠勇武将 4. 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5. 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隐士 6. 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达

7. 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曹操 8. 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评袁绍 9. (袁绍刘表)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陈寿 10. 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仲达 11. ……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庞士元 12. 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仲达评孔明 13. 操平生为人多疑,虽能用兵,疑则多败。——孔明评曹操 14. 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杨顒谏孔明 15. (孙坚孙策)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陈寿 16. 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孔明说孙权 17. 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曹操 18. 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王霸之计。——张昭谏孙权 19. (孙策)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郭嘉 20. 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陆伯言 三国演义中的名言佳句【热门篇】 1. 几番不听忠臣兼,难免宫中受剑锋。---《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听不进别人的良言苦劝,很可能会招来祸害。 2. 顺我者生,逆我者亡。---《三国演义》第三回

《三国演义》常用成语汇总

《三国演义》常用成语汇总 1、如饮醇醪(ch tn l 0)形容一个人气量广阔,起源于正史上周瑜对程普的谅解,形容周瑜心胸宽广。 2、髀(b?肉复生: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同“髀肉重生” 3、如嚼(ji 0帀鸡肋(I i@ :鸡肋:鸡的肋骨。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 4、(d?: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5、鞠躬尽瘁(j u g o ng j ):n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6、偃(y^n旗息鼓: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7、出言不逊(x m):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8 (w d ng z i f虽:i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9、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10、: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 11、得陇(l o n)望蜀:陇,指甘肃南部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现在一般用此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12、大器晚成: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13、负重致远:负”是背着;致”是送到。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比喻能肩挑重任。 14、后患无穷: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15、:是桃园三结义的引申,意思仍是指有共同志向的人结拜为弟兄。 16、三顾茅庐: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17、初出茅庐: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18、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9、:比喻用空想来作自我安慰,或者用来说明虚名是没有实际用处的。"望梅止渴",意思和它相近

20、才占八斗: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21、七步之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22、超群绝伦:超:超过;超群:超出众人;绝:没有;伦:同辈。即同辈中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23、一身是胆:攻取汉中时,赵云偃旗息鼓大败曹操,得到刘备赞扬, 称赞子龙一身都是胆。形容胆量极大。 24、:指家已被毁了,那还有个人的安危可谈!也有“倾巢之下,安有完卵”之说。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25、势如破竹: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6、车载(z q)斗量(li n g):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7、兵贵神速: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8、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本。 29、(r?: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30、: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31、:步:古时以五尺为一步,步步”表示距离短。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首营垒。形容防守严密,行动谨慎。 32、:擒,捉;纵,放。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33、:就是将深入骨头的毒液用刀刮除,达到治疗的目的。 34、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35、: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36、: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37、: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如: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3、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4、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5、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6、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7、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8、才高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9、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0、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2、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13、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14、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15、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16、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1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1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1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2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21、言过其实(马谡):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22、宝刀未老:(黄忠)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23、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4、不知所云: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25、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比喻一切都已俱备,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26、三足鼎立: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27、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28、欲擒故纵: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29、刮目相待:(吕蒙)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30、妄自菲薄:(出师表)自己看不起自己。 31、手不释卷:(吕蒙)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32、坚壁清野:(荀彧)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三国演义的名言

三国演义的名言 1、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2、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陈寿 3、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5、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仲达 6、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陈寿 7、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王霸之计。张昭 8、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郭嘉 9、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10、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陆伯言 1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2、……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庞士元 13、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智勇武将 14、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 15、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1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7、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孔明 1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9、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20、操平生为人多疑,虽能用兵,疑则多败。孔明 21、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隐士 22、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23、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杨顒 24、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仲达 25、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用法暴虐,万民皆怨,故高祖以宽仁得之。今刘璋暗弱,德政不举,威刑不肃;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残;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道,于斯着矣。孔明 26、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27、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曹操 28、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29、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忠勇武将 30、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达 31、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曹操 32、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

《三国演义》常用成语汇总

《三国演义》常用成语汇总 1、如饮醇醪(chún láo):形容一个人气量广阔,起源于正史上周瑜对程普的谅解,形容周瑜心胸宽广。 2、髀(bì)肉复生: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同“髀肉重生”。 3、如嚼( jiáo)鸡肋( lèi):鸡肋:鸡的肋骨。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 4、(dú):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5、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6、偃(yǎn)旗息鼓: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7、出言不逊(xùn):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8、(wàng zì fěi bó):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9、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10、: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 11、得陇(lǒng)望蜀:陇,指甘肃南部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现在一般用此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12、大器晚成: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13、负重致远:“负”是背着;“致”是送到。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比喻能肩挑重任。 14、后患无穷: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15、:是桃园三结义的引申,意思仍是指有共同志向的人结拜为弟兄。 16、三顾茅庐: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17、初出茅庐: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18、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9、:比喻用空想来作自我安慰,或者用来说明虚名是没有实际用处

的。"望梅止渴",意思和它相近。 20、才占八斗: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21、七步之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22、超群绝伦:超:超过;超群:超出众人;绝:没有;伦:同辈。即同辈中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23、一身是胆:攻取汉中时,赵云偃旗息鼓大败曹操,得到刘备赞扬,称赞子龙一身都是胆。形容胆量极大。 24、:指家已被毁了,那还有个人的安危可谈!也有“倾巢之下,安有完卵”之说。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25、势如破竹: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6、车载(zà)斗量( liáng):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7、兵贵神速: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8、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本。 29、(rú):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30、: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31、:步:古时以五尺为一步,“步步”表示距离短。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首营垒。形容防守严密,行动谨慎。 32、:擒,捉;纵,放。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33、:就是将深入骨头的毒液用刀刮除,达到治疗的目的。 34、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35、: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36、: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37、: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 导读:本文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刮骨疗毒】 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毒已渗入骨头,劝关羽回荆州治疗。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将士们见关羽箭伤逐渐加重,便派人四处打听名医。一天,有人从江上驾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特来给关羽治伤。关羽问华佗怎样治法?华佗说:"我怕你害怕,立一柱子,柱子上吊一环,把你的胳膊套入环中,用绳子捆紧,再盖住你的眼睛,给你开刀治疗。"关羽笑着说:"不用捆。"然后吩咐宴招待华佗。关羽喝了几杯酒就与人下棋,同时把右臂伸给华佗,并说:"随你治吧,我不害怕。"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再看关羽,一边喝酒,一边下棋。过了一会,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华佗先生,你真是神医呀!"华佗说:"我行医以来,从没见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神人也。" 【如鱼得水】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为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特意拜访隐居的诸葛亮,请他出山。他连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第三次去,才见了面。 刘备说明来意,畅谈了自己的宏图大志。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

了夺取荆州、益州,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战略方针。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拜孔明为军师。 孔明竭力地辅佐刘备,而刘备对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却引起了关羽、张飞等将领的不悦。他们不时在刘备面前,表现出不满的神色,秉性耿直的张飞,更是满腹牢*。刘备耐心地作了解释,他形象地把自己比做鱼,把孔明比做水,反复说明,孔明的才识与胆略,对自己完成夺取天下大业之重要。他说:“我刘备有了孔明,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说了。”以后,刘备在孔明的辅佐下,东联北伐,占荆州,取益州,军事上节节胜利,势力不断扩大,最终与魏、吴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故事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成语“如鱼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三国演义的名言_名人名言

三国演义的名言 1、三日不见,变刮目相看。——鲁肃 2、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用法暴虐,万民皆怨,故高祖以宽仁得之。今刘璋暗弱,德政不举,威刑不肃;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残;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道,于斯着矣。——孔明 3、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诸葛亮 4、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5、亮再不能兴兵讨贼,悠悠苍天何薄于我。——诸葛亮 6、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7、讲《三国》,离不得诸葛;说赵云,离不了长枪。——佚名 8、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孔明 9、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 1 / 4

——杨顒 10、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11、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隐士 12、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无明清帝王休——中国朝代歌 13、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仲达评孔明 1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15、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孔明 16、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陈恭尹 17、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庞士元 18、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陆伯言 19、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孔明说孙权 20、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水镜先生 21、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22、(袁绍、刘表)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陈寿 2 / 4

三国演义经典与成语和故事

三国演义经典与成语和故事 一、奸绝曹操、义绝关羽、智绝诸葛亮 刘备:桃园结义、三顾茅庐、携民渡江、入主西川、白帝城托孤、三英战吕布;北海救孔融、煮酒论英雄、跃马过檀溪、征吴赏六军、陆逊营烧七百里; 诸葛亮: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智取汉中、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木牛流马、秋风五丈原、巧布八阵图;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战长沙、单刀赴会、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张飞:鞭督邮、独挡长坂桥、战马超、义释严颜、智取瓦口关 赵云:初战文丑、古城相会、长坂坡单骑救主、智取桂阳、截江夺斗、据汉水以寡胜众、力斩五将 马超:潼关逼曹操、战张飞 黄忠:长沙战关羽、计夺天荡山、定军山斩夏侯渊 庞统:献连环计、耒阳县理事、落凤坡 徐庶:走马荐诸葛 姜维:九伐中原 曹操:献刀、发矫诏讨董、报父仇伐徐州、大败吕布、挟天子令诸侯、下邳围城、许田打围、煮酒论英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割须弃袍、汉中败北 夏侯敦:拔矢啖睛 张辽:镇守合肥败孙权、威震逍遥津 郭嘉:十胜十败、遗计定辽东 司马懿:街亭之战、祁山拒孔明、扫平辽东、诈病赚曹爽 孙坚:窃取玉玺、跨江击刘表 孙策:神亭岭大战太史慈、统一江东、怒斩于吉孙权:遗书退曹操 周瑜:群英会、苦肉计、火烧赤壁、赔了夫人又折兵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甘宁、百骑劫曹营 陆逊:夷陵之战 董卓:称霸京师、凤仪亭掷戟 袁绍:率军讨董、官渡之战 吕布:三英战吕布、凤仪亭、辕门射戟、白门楼 貂蝉:连环计美人计 二、曹操 1、曹操献刀 董卓自封为相国后,欺主弄权,朝中正直的大臣们都想除掉他。校尉曹操,足智多谋并早有杀董卓之心。一日,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他走到小阁,站在一旁等待杀董卓的机会。见他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了曹操的动作,转身急问:"你要干什么?"这时吕布也牵马回来。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董卓接刀一看,长有盈尺,锋利无比,果然是一口宝刀。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谢道:"愿借马一试。"然后快马加鞭,逃得无影无踪了。 2、陈宫捉放曹 曹操错杀吕伯奢一家曹操谋刺董卓未成,逃出京城,被中牟县令陈宫捉住。陈宫钦佩他的忠义,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和歇后语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和歇后语 谚语、歇后语: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过五关斩六将;过关斩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周瑜谋荆州——赔了夫人又折兵;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关公面前舞大刀——献丑;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科;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后主降魏--不知羞耻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已关公喝酒--不怕脸红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羽赴宴--有胆有魄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三国演义》名言名句

《三国演义》名言名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三国演义》名言名句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2、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王肃 5、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6、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孔明 7、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王霸之计。——张昭 8、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9、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李康 10、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 11、君子遗人以财,不若善言。——王肃 12、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曹植 13、唯劝农业,无夺农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诸葛亮

14、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15、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扶之者众也。——曹冏 16、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曹操 17、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18、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 19、取其所长,弃其所短。——王肃 20、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诸葛亮 21、文若春华,思若涌泉。——曹植 22、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 23、得人则安,失人则危。——曹丕 24、谁敢拒我。——魏延 25、都蔗虽甘,杖之必折;巧言虽美,用之必灭。——曹植 26、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王肃 27、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评袁绍 28、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曹丕 29、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30、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王肃

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和歇后语

《三国演义》成语、歇后语以及诗句 一、与三国有关的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菜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二、关于三国的成语和歇后语: 下列成语和歇后语均出自于“三国”时期, 成语: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