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数学研究中模型化方法

合集下载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使用模型化方法解决加法问题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使用模型化方法解决加法问题

04
CATALOGUE
教学互动环节
问题提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或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 发他们对加法问题的兴趣。
学生讨论
总结词:合作学习
详细描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交流想法、分享思路,共同探讨解决 问题的方法。
示例: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使用模型化方法解决加法问题,并让每个 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THANKS
感谢观看
模型应用
总结词
利用建立的模型解决实际的加法问题。
详细描述
引导学生利用建立的模型进行加法计算,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加深对加法运 算的理解。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需要支付的总金额等,让学 生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模型评估
总结词
对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进行评估。
详细描述
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模型解 决加法问题。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对模型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教学 效果。
01
介绍模型化方法的概念 和作用
02
讲解如何使用模型化方 法解决加法问题
03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应用 模型化方法解决加法问 题
04
总结模型化方法在解决 加法问题中的应用和注 意事项
02
CATALOGUE
模型化方法解决加法问题
模型建立
总结词
通过实例和图形,建立直观的加法模 型。
详细描述
选取具体的数字和物品作为实例,如 使用小球或图形来代表数字,帮助学 生理解加法的概念。通过展示两个集 合的合并,形象地解释加法运算。
练习题2答案与解析
(1) I=15,解析:根据模型化方法,将G、H、I分别对应7、8、15;(2) L=20,解析:根 据模型化方法,将J、K、L分别对应9、10、20。

数学建模各类方法归纳总结

数学建模各类方法归纳总结

数学建模各类方法归纳总结数学建模是一门应用数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它旨在通过数学模型对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增加,数学建模的方法也日趋多样化和丰富化。

本文将对数学建模的各类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数学建模。

一、经典方法1. 贝叶斯统计模型贝叶斯统计模型是一种基于概率和统计的建模方法。

它通过利用先验知识和已知数据来确定未知数据的后验概率分布,从而进行推理和预测。

贝叶斯统计模型在金融、医药、环境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2. 数理统计模型数理统计模型是基于概率统计理论和方法的建模方法。

它通过收集和分析样本数据,构建统计模型,并通过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推断和预测。

数理统计模型在市场预测、风险评估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3. 线性规划模型线性规划模型是一种优化建模方法,它通过线性目标函数和线性约束条件来描述和解决问题。

线性规划模型在供应链管理、运输优化等领域被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成本。

4. 非线性规划模型非线性规划模型是一种对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存在非线性关系的问题进行建模和求解的方法。

非线性规划模型在经济学、物理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能够刻画更为复杂的现实问题。

二、进阶方法1. 神经网络模型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元系统进行信息处理的模型。

它通过构建多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关系,利用反向传播算法进行训练和学习,实现对复杂数据的建模和预测。

神经网络模型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 遗传算法模型遗传算法模型是一种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过程的优化方法。

它通过模拟遗传、交叉和突变等过程,逐步搜索和优化问题的最优解。

遗传算法模型在组合优化、机器学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3. 蒙特卡洛模拟模型蒙特卡洛模拟模型是一种基于随机模拟和概率统计的建模方法。

它通过生成大量的随机样本,通过对样本进行抽样和分析,模拟系统的运行和行为,从而对问题进行求解和评估。

模型化方法

模型化方法

模型化方法模型方法模型方法,作为一种现代科学认识手段和思维方法,所提供的观念和印象,不仅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条件,而且是人们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自然科学日常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逻辑方法的一种特有形式。

模型舍去了原型的一些次要的细节、非本质的联系,以简化和理想化的形式去再现原型的各种复杂结构、功能和联系,是连接理论和应用的桥梁。

或者换句话说,模型方法是把认识对象作为一个比较完整的形象表示出来,从而使问题简明扼要,以便窥见其本质的方法。

从思维方法上遵循化繁为简的原则,把复杂的实际问题转化为理想的简单问题。

例如,揭示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用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是一种成功的选择。

模型实际上是假设的一种特殊形式,也可以说是科学性和假定性的辩证统一。

它不仅要在时间中接受检验,而且还要在实践中扩展、补充和修正。

1951年11月,沃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手建立DNA分子模型工作,但由于计算错误,第一次建立的DNA分子模型定为三股链的结构。

后来,他对DNA分子中碱基间的吸引力重新进行计算,并受到查加夫工作的启发,解决了“碱基配对”的问题。

他们有看到了富兰克林工作部分细节报告,经过反复讨论,终于在1953年初提出了DNA 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

模型,是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系统的主要特征、主要关系,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或图形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一种事物关系结构。

这里所说的结构,必须是一种纯关系结构,也就是必须经过思维抽象,舍弃与关系无本质联系的一切属性;另一方面,这种关系结构,必须是借助于概念和符号或图形来描述的结构形式.在科学研究中,我们把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运动形态称之为实体.模型,就是对实体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一种抽象,它能在所要研究的主题范围内,更普遍、更集中、更深刻地描述实体的特征.通过建立模型而达到的抽象更能反映人们对实体认识的深化,是科学认识的飞跃。

在数学建模中常用的方法

在数学建模中常用的方法

在数学建模中常用的方法数学建模是一种利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它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数学建模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离散事件模拟、蒙特卡洛方法等。

下面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线性规划:线性规划是一种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最大化或最小化线性目标函数的方法。

它适用于有着线性关系的问题,包括生产计划、资源分配、运输问题等。

线性规划的主要方法是使用线性规划模型将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并通过线性规划算法求解最优解。

2.非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是一种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最大化或最小化非线性目标函数的方法。

它适用于有着非线性关系的问题,包括优化设计、模式识别、经济决策等。

非线性规划的主要方法是使用非线性规划模型将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并通过非线性规划算法求解最优解。

3.动态规划:动态规划是一种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子问题,并利用最优子结构的性质求解问题的方法。

它适用于有着重叠子问题的问题,包括最短路径问题、背包问题、机器调度问题等。

动态规划的主要方法是建立递推关系,通过填表或递归的方式求解最优解。

4.离散事件模拟:离散事件模拟是一种通过模拟系统状态的变化,以评估系统性能的方法。

它适用于有着离散事件发生和连续状态变化的问题,包括排队论、制造过程优化、金融风险评估等。

离散事件模拟的主要方法是建立事件驱动的模拟模型,并通过统计分析得到系统性能的估计。

5.蒙特卡洛方法:蒙特卡洛方法是一种基于概率统计的模拟方法,通过生成随机样本来估计问题的解。

它适用于有着随机性质的问题,包括随机优化、风险分析、可靠性评估等。

蒙特卡洛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基于大数定律,通过大量的随机模拟次数来逼近问题的解。

除了上述方法外,在数学建模中还可以使用图论、拟合分析、概率论和统计方法等。

图论可用于描述网络结构和路径问题;拟合分析可用于对实际数据进行曲线或曲面拟合;概率论和统计方法可用于建立概率模型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理想化模型法

理想化模型法

理想化模型法引言在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为了简化复杂的实际问题,并使其更易于分析和求解,常常需要构建一个理想化的模型。

理想化模型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将实际问题进行简化和抽象,建立起一个简单而严密的数学模型,以便进行研究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理想化模型法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以及构建模型的一般步骤。

一、基本原理理想化模型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实际问题中的复杂因素进行简化和抽象,只保留与问题解决相关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

通过这种简化和抽象,可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更为简单和易于分析的数学模型。

理想化模型法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合适的抽象方法,使得模型既能保留问题的主要特征,又能排除干扰因素。

二、应用场景理想化模型法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

在科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常常需要对复杂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而理想化模型法可以帮助他们快速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现象。

在工程设计中,理想化模型法可以帮助工程师分析和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构建模型的步骤构建理想化模型的一般步骤如下:1. 确定问题的目标和约束:首先要明确问题的目标和约束条件,确定需要优化的指标和可行的解空间。

2. 选择主要因素:根据问题的特点和目标,选择与问题解决相关的主要因素,并将其进行抽象和简化。

3. 建立数学关系:将问题中的主要因素转化为数学变量,并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可以通过方程、不等式、概率统计等数学方法来实现。

4. 求解和分析: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使用适当的数学方法进行求解和分析,得到问题的解或结论。

5. 模型验证:将模型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四、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理想化模型法的应用,我们以物体自由落体运动为例进行分析。

在实际情况中,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会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这会导致其运动速度的变化。

为了简化问题,我们可以假设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不受空气阻力的影响,即忽略空气阻力因素。

数学建模中实际问题的鲁棒性分析与模型优化

数学建模中实际问题的鲁棒性分析与模型优化

数学建模中实际问题的鲁棒性分析与模型优化数学建模是一种将实际问题抽象化为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学方法求解的过程。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数学模型的鲁棒性往往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本文将围绕数学建模中实际问题的鲁棒性分析与模型优化展开讨论。

一、实际问题的鲁棒性分析在数学建模中,我们常常需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然而,实际问题往往伴随着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如参数的不确定性、数据的噪声等。

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会对模型的输出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模型的鲁棒性进行分析。

鲁棒性分析是指在面对不确定性因素时,模型能够保持良好的性能。

一种常用的鲁棒性分析方法是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可以通过改变模型中的参数或输入数据,观察模型输出结果的变化情况,从而评估模型对不确定性的响应程度。

另外,对于一些具有随机性质的问题,如金融市场的波动性预测、气候变化的模拟等,我们可以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进行鲁棒性分析。

蒙特卡洛模拟通过随机生成大量的参数组合或输入数据,运行模型多次,从而得到模型输出结果的分布情况,进而评估模型的鲁棒性。

二、模型优化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会面临模型的不准确性和不完善性。

这时,我们需要对模型进行优化,以提高其预测或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模型优化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如参数优化、结构优化、数据优化等。

参数优化是指通过调整模型中的参数,使模型与实际问题更好地拟合。

常用的参数优化方法包括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

结构优化是指通过改变模型的结构,使其更好地适应实际问题。

结构优化可以涉及模型的变量选择、函数形式的选择等。

例如,在回归分析中,我们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自变量和函数形式,来提高模型的拟合效果。

数据优化是指通过改进数据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模型的性能。

数据优化可以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平滑、数据插值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采集更多的数据、改进数据采集方法等,来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

三、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鲁棒性分析与模型优化的意义和方法,下面我们以一个实例进行分析。

数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数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数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数学和生物学看上去似乎没有任何关系,但实际上,数学在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早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提供了一些非常有用的方法和技术,以帮助生物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生物学现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数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数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模型化生物学家们可以利用数学来创建不同的模型,以模拟生物学现象和过程。

这些模型可以用来预测生物学现象会如何发生,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现象的本质。

例如,数学家们可以使用微分方程来模拟和预测生物学进程,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生物学系统的行为和功能。

数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图像分析和处理数学家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来处理和分析生物学数据,以便生物学家们更好地了解这些数据的含义。

例如,图像处理和分析可以用来分析生物学图像,从而提取有关生物学系统组织结构、细胞图像和分子结构的信息。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系统,从而在许多生物学领域中产生创新性的发现。

数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基因组学将基因组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也需要数学方法和技术。

基因组学是一个复杂的领域,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因此,生物学家们使用数学方法来开发新的算法和工具,以帮助分析和理解基因组数据。

例如,生物学家们可以使用贝叶斯统计算法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基因组数据的意义。

贝叶斯统计算法可以计算每个基因在不同生物学过程中的组成成分,从而帮助生物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基因组数据和其相关的生物学过程。

数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是一个将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应用于生物学的交叉学科领域。

在生物信息学中,生物学家们使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来开发新的算法和工具,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分析和理解生物学数据。

这些算法和工具可以用于分析和处理各种生物学数据,例如DNA序列、基因集合和蛋白质复合物等。

这些数据对于生物学家们来说都非常重要,并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系统的行为。

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

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

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
数学建模方法是将现实问题抽象化为数学模型,通过符号、计算、推理和实验等手段进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建模方法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经济学、工程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等领域。

1. 经济学领域:数学建模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包括宏观经济模型、金融市场模型、产业研究模型等,可以帮助经济学家预测经济走势、分析市场趋势、评估政策效果等。

2. 工程学领域:数学建模方法在工程学中的应用包括流体力学模型、热传导模型、结构力学模型、控制系统模型等,可以用来优化设计、预测性能、进行稳定性分析等。

3. 物理学领域:数学建模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包括量子力学模型、场论模型、统计物理模型等,可以帮助物理学家研究物理现象、发掘物理规律、解释实验结果等。

4. 计算机科学领域:数学建模方法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包括图论模型、优化算法模型、人工智能模型等,可以用于解决最优化问题、分类问题、自然语言处理等任务。

5. 生物学领域:数学建模方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包括遗传学模型、成因变异模
型、癌症模型等,可以用于预测疾病风险、优化治疗方案、研究基因组学等问题。

总之,数学建模方法是一种十分有价值的计算工具,在各个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步骤特点及分类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步骤特点及分类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步骤特点及分类一、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1.形象化方法:通过对问题的直观观察和理解,用图表、关系、函数等形式来表示问题,并通过观察找出问题中的数学关系。

2.分解合成方法: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简单的子问题,通过研究每个子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关系,最后通过合成得到整体问题的数学模型。

3.类比方法:将问题和已有的类似问题进行比较,找出相似之处,借鉴已有模型的建模思路和方法。

4.假设推理方法:根据对问题的了解和背景知识,提出假设并进行推理,从而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二、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1.确定问题:明确问题的背景、目标和限制条件,明确问题的具体要求。

2.分析问题:对问题进行归纳、提炼和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要素和数学关系。

3.建立假设:根据对问题的了解和分析,提出相应的假设,假设可能对解决问题有帮助。

4.建立数学模型:根据问题的关键要素和数学关系,选取适当的数学方法和理论,建立数学模型。

5.模型求解: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问题的解析解或近似解。

6.模型评估:对求解结果进行评估,比较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7.模型验证:利用实际数据和实验进行模型验证,检验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8.模型应用:将建立好的数学模型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进行实际应用和测试。

三、建立数学模型的特点1.抽象化:数学模型通过抽象化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和符号,简化问题的复杂性,更容易进行分析和求解。

2.理论性:数学模型建立在数学理论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理论支持。

3.系统性:数学模型采用系统的方法,通过建立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4.程序化:数学模型具有可操作性,可以通过特定的数学方法和算法来进行求解和分析。

5.可变性:数学模型可以根据问题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数学方法和参数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建立数学模型的分类根据研究对象和数学描述的方法,数学模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静态模型是在特定时间点观察系统状态的模型,动态模型是研究系统随时间变化的模型。

生命科学中的模型化研究及应用

生命科学中的模型化研究及应用

生命科学中的模型化研究及应用生命科学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由于生命科学的研究对象复杂、系统性强,因此要对这些复杂的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就必须通过建立模型来对这些生命系统进行研究。

本篇文章就要探讨生命科学中的模型化研究及其应用。

一、生命科学中建立模型的必要性1、生命科学中的复杂性生命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由很多种不同的细胞组成的,而细胞又是由很多种不同的生物大分子组成的,最后形成了非常复杂的生物系统。

这些生物系统不仅在数量上复杂,还在操作机理上非常复杂,因此很难进行直接研究。

2、生命科学中的系统性生命科学的研究对象往往是系统性的,比如一个生物体内的各种器官和细胞、分子内的化学反应和各种代谢过程等等。

这些系统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都会影响到彼此,因此要对它们进行研究就必须考虑到这些影响的因素。

3、生命科学中的实验性限制生命科学中的实验性限制非常明显,基本上是因为很多实验都无法进行。

比如,我们不能在人体内直接做实验,因此我们需要从其他途径建立模型来进行研究。

二、生命科学中模型的种类生命科学中主要有三种建立模型的方法:1、物理模型:将生物体或其部分转化成物理系统,如小鼠、兔子、细胞等,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

2、数学模型:使用数学方法表达生命系统的方程式,然后使用计算机模拟、计算或处理数据来进行研究。

3、计算机模型:使用计算机进行仿真,试图在计算机上还原生命系统的某些特性,从而实现对生命系统的研究。

三、生命科学中计算机模型的应用计算机模型在生命科学中被广泛地应用,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医学、生物学、生态学、农学等众多领域。

1、医学中的应用计算机模型在医学中的应用涉及很多方面,比如诊断、治疗、手术模拟等。

比如,有人研究了人脑的神经网络模型,这种仿真模型可以被用来研究各种疾病和症状,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

2、生物学中的应用计算机模型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尤其是在生物形态学、调控网络建模、突变预测等领域。

数学中的数学模型建立

数学中的数学模型建立

数学中的数学模型建立在数学领域中,数学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我们能够简化真实世界的复杂情况,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分析和计算来获得预测结果。

本文将介绍数学中的数学模型建立的基本方法和应用领域。

一、数学模型的基本构成1.问题的抽象化在建立数学模型之前,首先需要对待解问题进行抽象化。

抽象化是将实际问题中的关键要素提取出来,并将其转化为数学符号和表达式。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数学问题。

2.建立数学表达式在数学模型中,数学表达式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数学表达式可以用来描述问题的特性、关系和约束条件。

常见的数学表达式包括方程、不等式、函数等。

通过合理选择和构建数学表达式,可以准确地刻画问题的本质和特点。

3.参数的确定数学模型中的参数是指那些在问题求解过程中需要给定的常量或变量。

参数的确定对于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有重要影响。

参数的选择需要考虑实际问题的特点和要求,并通过实验、观察或数据分析等手段来确定。

4.模型的求解建立数学模型后,我们需要对模型进行求解,以获得问题的解答或预测结果。

模型的求解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解析解、数值解或模拟仿真等。

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求解方法对于模型的成功应用至关重要。

二、数学模型的应用领域1.物理学领域中的数学模型物理学是最早采用数学模型进行研究的学科之一。

在物理学中,很多现象都可以通过数学模型进行描述和解释。

例如,牛顿的力学定律可以通过建立动力学方程来描述;热传导现象可以通过建立热传导方程来描述。

数学模型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不仅扩展了我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也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2.生物学领域中的数学模型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系统的学科,也离不开数学模型的应用。

生物学中的数学模型可以用来研究生物体的生长、繁殖、迁徙等行为,以及生物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例如,建立动力学方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建立生物过程的数学模型可以用来预测疾病的传播和控制。

数学建模的主要建模方法

数学建模的主要建模方法

主要建模方法1、类比法建模一般在具体分析该实际问题的各个因素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归纳对各因素进行分析,并且与已知模型比较,把未知关系化为已知关系,在不同的对象或完全不相关的对象中找出同样的或相似的关系,用已知模型的某些结论类比得到解决该“类似”问题的数学方法,最终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模型2、量纲分析是在经验和实验的基础上,利用物理定律的量纲齐次性,确定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它是一种数学分析方法,通过量纲分析,可以正确地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简化实验和便于成果整理。

在国际单位制中,有七个基本量:质量、长度、时间、电流、温度、光强度和物质的量,它们的量纲分别为M、L、T、I、H、J和N,称为基本量纲。

量纲分析法常常用于定性地研究某些关系和性质,利用量纲齐次原则寻求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常常进行无量纲化,无量纲化是根据量纲分析思想,恰当地选择特征尺度将有量纲量化为无量纲量,从而达到减少参数、简化模型的效果。

3.差分法差分法的数学思想是通过taylor级数展开等方法把控制方程中的导数用网格节点上的函数值的差商代替进行离散,从而建立以网格节点上的值为未知数的方程组,将微分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是建立离散动态系统数学模型的有效方法。

构造差分的方法有多种形式,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泰勒级数展开方法。

其基本的差分表达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阶向前差分、一阶向后差分、一阶中心差分和二阶中心差分等,其中前两种格式为一阶计算精度,后两种格式为二阶计算精度。

通过对时间和空间这几种不同差分格式的组合,可以组合成不同的差分计算格式。

差分法的解题步骤为:建立微分方程;构造差分格式;求解差分方程;精度分析和检验4、变分法较少5、图论法数学建模中的图论方法是一种独特的方法,图论建模是指对一些抽象事物进行抽象、化简,并用图来描述事物特征及内在联系的过程。

图论是研究由线连成的点集的理论。

一个图中的结点表示对象,两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两对象之间具有某种特定关系(先后关系、胜负关系、传递关系和连接关系等)。

模型化的基本方法

模型化的基本方法

模型化的基本方法模型化是指将一个复杂的系统或问题通过建立模型来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过程。

模型化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研究目标: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是什么,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是什么。

例如,如果要研究一辆汽车的燃油消耗量与行驶速度的关系,研究目标可以是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预测燃油消耗量。

2.收集数据:在建立模型之前,需要准备必要的数据来支持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收集数据的方法可以是实验观测、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要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3.建立模型:在收集到数据之后,可以利用收集到的数据来建立模型。

模型可以是数学模型、统计模型、仿真模型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型方法。

例如,在汽车燃油消耗量的例子中,可以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一个数学模型。

4.验证模型:在建立模型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验证来检验其准确性和可行性。

验证方法可以是比对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值的差异,或者利用样本外的数据来进行验证。

如果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值相符,可以认为模型是可靠的。

5.分析模型:在模型验证通过后,可以利用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例如,利用汽车燃油消耗量模型可以预测不同行驶速度下的燃油消耗量,从而给用户提供参考。

6.优化模型:在使用模型的过程中,可以对模型进行优化以提高其性能和精度。

优化的方法可以是调整模型的参数、改进模型的结构、增加数据样本等。

优化模型可以使模型在现实问题中更加准确和实用。

7.应用模型:模型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建立的模型应该能够应用于实际环境中。

在应用模型时,需要考虑问题的复杂度、数据的可靠性以及模型的适用范围等因素,确保模型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总之,模型化的基本方法包括确定研究目标、收集数据、建立模型、验证模型、分析模型、优化模型和应用模型。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将一个复杂的系统或问题进行简化和抽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

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

一、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1]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首先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2,3,4].该方法是社会、经济系统决策的有效工具,目前在工程计划、资源分配、方案排序、政策制定、冲突问题、性能评价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一)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层次分析法的核心问题是排序,包括递阶层次结构原理、测度原理和排序原理[5].下面分别予以介绍.1.递阶层次结构原理一个复杂的结构问题可以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或因素,即目标、准则、方案等.每一个因素称为元素.按照属性的不同把这些元素分组形成互不相交的层次,上一层的元素对相邻的下一层的全部或部分元素起支配作用,形成按层次自上而下的逐层支配关系.具有这种性质的层次称为递阶层次.2.测度原理决策就是要从一组已知的方案中选择理想方案,而理想方案一般是在一定的准则下通过使效用函数极大化而产生的.然而对于社会、经济系统的决策模型来说,常常难以定量测度.因此,层次分析法的核心是决策模型中各因素的测度化.3.排序原理1层次分析法的排序问题,实质上是一组元素两两比较其重要性,计算元素相对重要性的测度问题.(二)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与人对一个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大体上是一致的[1].1. 成对比较矩阵和权向量为了能够尽可能地减少性质不同的诸因素相互比较的困难,提高结果的准确度.T .L .Saaty 等人的作法,一是不把所有因素放在一起比较,而是两两相互对比,二是对比时采用相对尺度.假设要比较某一层个因素对上层一个因素的影响,每次取两个因素和,用表示和n n C C ,,1 O i C j C ij a i C 对的影响之比,全部比较结果可用成对比较阵j C O 表示,称为正互反矩阵.()1,0,ij ij ji n nijA a a a a ⨯=>=A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互反阵满足:A (1),ij jk ik a a a ⋅=,,1,2,,i j k n = 则称为一致性矩阵,简称一致阵.容易证明阶一致阵有下列性质:A n A ①的秩为1,的唯一非零特征根为;A A n ②的任一列向量都是对应于特征根的特征向量.A n 如果得到的成对比较阵是一致阵,自然应取对应于特征根的、归一化的特征向量(即分量之和为1)表n示诸因素对上层因素的权重,这个向量称为权向量.如果成对比较阵不是一致阵,但在不一致的n C C ,,1 O A 容许范围内,用对应于最大特征根(记作)的特征向量(归一化后)作为权向量,即满足:A λw w (2)Aw w λ=直观地看,因为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连续地依赖于矩阵的元素,所以当离一致性的要求不远时,A ij a ij a 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也与一致阵的相差不大.(2)式表示的方法称为由成对比较阵求权向量的特征根法.A 2. 比较尺度当比较两个可能具有不同性质的因素和对于一个上层因素的影响时,采用Saaty 等人提出的尺i C j C O 91-度,即的取值范围是及其互反数.ij a 9,,2,1 91,,21,1 3. 一致性检验成对比较阵通常不是一致阵,但是为了能用它的对应于特征根的特征向量作为被比较因素的权向量,其λ不一致程度应在容许范围内.若已经给出阶一致阵的特征根是,则阶正互反阵的最大特征根,而当时是一致阵.所以n n n A n λ≥n λ=A 比大得越多,的不一致程度越严重,用特征向量作为权向量引起的判断误差越大.因而可以用数值λn A n λ-的大小衡量的不一致程度.Saaty 将A3(3)1nCI n λ-=-定义为一致性指标.时为一致阵;越大的不一致程度越严重.注意到的个特征根之和恰好等0CI =A CI A A n 于,所以相当于除外其余个特征根的平均值.n CI λ1n -为了确定的不一致程度的容许范围,需要找到衡量的一致性指标的标准,又引入所谓随机一致性指A A CI 标,计算的过程是:对于固定的,随机地构造正互反阵,然后计算的一致性指标.RI RI n A 'A 'CI 表1 随机一致性指标的数值RI 表中时,是因为阶的1,2n =0RI =2,1正互反阵总是一致阵.对于的成对比较阵,将它3n ≥A 的一致性指标与同阶(指相同)CI n 的随机一致性指标之比称为一致性比率,当RI CR (4)0.1CICR RI=<时认为的不一致程度在容许范围之内,可用其特征向量作为权向量.A 对于利用(3),(4)式和表1进行检验称为一致性检验.当检验不通过时,要重新进行成对比较,或对已A 有的进行修正.A n1234567891011RI00.580.901.121.241.321.411.451.491.514. 组合权向量由各准则对目标的权向量和各方案对每一准则的权向量,计算各方案对目标的权向量,称为组合权向量.一般地,若共有层,则第层对第一层(设只有个因素)的组合权向量满足:s k 1 (5)()()()1,3,4,k k k w W w k s -== 其中是以第层对第层的权向量为列向量组成的矩阵.于是最下层对最上层的组合权向量为:()k W k 1k - (6)()()()()()132sss w W W W w -= 5. 组合一致性检验在应用层次分析法作重大决策时,除了对每个成对比较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外,还常要进行所谓组合一致性检验,以确定组合权向量是否可以作为最终的决策依据.组合一致性检验可逐层进行.如第层的一致性指标为(是第层因素的数目),随机一致p ()()p n p CI CI ,,1 n 1-p 性指标为,定义()()1,,p p n RI RI ()()()()11,,P p p p n CI CI CI w -⎡⎤=⎣⎦ ()()()()11,,p p p p n RI RI RI w-⎡⎤=⎣⎦ 则第层的组合一致性比率为:p5(7)()()(),3,4,,pp p CI CRp s RI== 第层通过组合一致性检验的条件为.p ()0.1p CR <定义最下层(第层)对第一层的组合一致性比率为:s (8)()2*sP p CR CR ==∑对于重大项目,仅当适当地小时,才认为整个层次的比较判断通过一致性检验.*CR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归纳如下:(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在深入分析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或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作用,而同一层的各因素之间尽量相互独立.最上层为目标层,通常只有个因素,最下层通常为1方案或对象层,中间可以有个或几个层次,通常称为准则或指标层,当准则过多时(比如多于个)应进一19步分解出子准则层.(2) 构造成对比较阵 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层开始,对于从属于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2对比较法和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91-(3) 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对于每一个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为权向量;若不通过,重新构造成对比较阵.(4)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利用公式计算最下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并酌情作组合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则可按照组合权向量表示的结果进行决策,否则需重新考虑模型或重新构造那些一致性比率较大的成对比较阵.CR(三) 层次分析法的优点1.系统性层次分析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按照分解、比较判断、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成为继机理分析、统计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2.实用性层次分析把定性和定量方法结合起来,能处理许多用传统的最优化技术无法着手的实际问题,应用范围很广.同时,这种方法将决策者与决策分析者相互沟通,决策者甚至可以直接应用它,这就增加了决策的有效性.3.简洁性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即可了解层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掌握它的基本步骤,计算也非常简便,且所得结果简单明确,容易为决策者了解和掌握.(四)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性层次分析法的局限性可以用囿旧、粗略、主观等词来概括.第一,它只能从原有的方案中选优,不能生成新方案;第二,它的比较、判断直到结果都是粗糙的,不适于精度要求很高的问题;第三,从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到给出成对比较矩阵,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很大,这就使得决策结果可能难以为众人接受.当然,采取专家群体判断的方法是克服这个缺点的一种途径.(五) 层次分析法的若干问题层次分析法问世以来不仅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在理论体系、计算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发展,下面从应用的角度讨论几个问题.1.正互反阵最大特征根和对应特征向量的性质成对比较阵是正互反阵.层次分析法中用对应它的最大特征根的特征向量作为权向量,用最大特征根定义一致性指标进行一致性检验.这里人们碰到的问题是:正互反阵是否存在正的最大特征根和正的特征向量;一致性指标的大小是否反映它接近一致阵的程度,特别,当一致性指标为零时,它是否就为一致阵.下面两个定理可以回答这些问题.定理1对于正矩阵(的所有元素为正数)A A1)的最大特征根是正单根;Aλ2)对应正特征向量(的所有分量为正数);λwω73),其中,是对应的归一化特征向量.w IA I I A k k k =T ∞→lim ()T=1,1,1 I w λ定理2 阶正互反阵的最大特征根;当时是一致阵.n A n λ≥n λ=A 定理2和前面所述的一致阵的性质表明,阶正互反阵是一致阵的充要条件为 的最大特征根.n A A n λ=2. 正互反阵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的实用算法众所周知,用定义计算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矩阵阶数较高时.另一方面,因为成对比较阵是通过定性比较得到的比较粗糙的量化结果,对它精确计算是不必要的,下面介绍几种简单的方法.(1) 幂法 步骤如下:a .任取维归一化初始向量n ()0w b .计算()()1,0,1,2,k k wAw k +== c .归一化,即令()1k w+ ()()()∑=+++=ni k ik k ww1111~~ωd .对于预先给定的精度,当 时,即为所求的特征向量;否则返回bε()()()1||1,2,,k k i i i n ωωε+-<= ()1k w +e.计算最大特征根()()111k n i k i in ωλω+==∑9这是求最大特征根对应特征向量的迭代法,可任选或取下面方法得到的结果.()0w (2) 和法 步骤如下:a.将的每一列向量归一化得A 1nij ij iji a aω==∑ b .对按行求和得ij ω1ni ij j ωω==∑ c .将归一化即为近似特征向量.i ω()*121,,,ni i n i w ωωωωωωT===∑ d.计算,作为最大特征根的近似值.()11n ii iAw n λω==∑这个方法实际上是将的列向量归一化后取平均值,作为的特征向量.A A (3) 根法 步骤与和法基本相同,只是将步骤b 改为对按行求积并开次方,即.根法是将和法ij ω n 11nn i ij j ωω=⎛⎫= ⎪⎝⎭∏ 中求列向量的算术平均值改为求几何平均值.3. 为什么用成对比较阵的特征向量作为权向量当成对比较阵是一致阵时,与权向量的关系满,那么当不是一致阵时,权向量A ij a ()T =n w ωω,,1 iij ja ωω=A的选择应使得与相差尽量小.这样,如果从拟合的角度看确定可以化为如下的最小二乘问题:w ij a ijωωw (9)()21,,11min i nniij i n i j j a ωωω===⎛⎫- ⎪ ⎪⎝⎭∑∑ 由(9)式得到的最小二乘权向量一般与特征根法得到的不同.因为(9)式将导致求解关于的非线性方程组,i ω计算复杂,且不能保证得到全局最优解,没有实用价值.如果改为对数最小二乘问题:(10)()21,,11min ln ln i nniij i n i j j a ωωω===⎛⎫- ⎪ ⎪⎝⎭∑∑ 则化为求解关于的线性方程组.可以验证,如此解得的恰是前面根法计算的结果.ln i ωi ω特征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可通过对定理2的证明看出.4. 成对比较阵残缺时的处理专家或有关学者由于某种原因无法或不愿对某两个因素给出相互比较的结果,于是成对比较阵出现残缺.应如何修正,以便继续进行权向量的计算呢?11一般地,由残缺阵构造修正阵的方法是令()ij A a =()ij Aa = ,,0,,1,ij ij ij ij i i a a i j a a i j m m i i jθθθ≠≠⎧⎪==≠⎨⎪+=⎩ 为第行的个数,(11)表示残缺.已经证明,可以接受的残缺阵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为不可约矩阵.θA A (六) 层次分析法的广泛应用层次分析法在正式提出来之后,由于它在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很快就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的重视和广泛的应用.从处理问题的类型看,主要是决策、评价、分析、预测等方面. 这个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很快为广大的应用数学工作者和有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接受,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层次分析法在求解某些优化问题中的应用[5]举例 假设某人在制定食谱时有三类食品可供选择:肉、面包、蔬菜.这三类食品所含的营养成分及单价如表所示表 肉、面包、蔬菜三类食品所含的营养成分及单价2食品维生素A/(IU/g)维生素B/(mg/g)热量/(kJ/g)单价/(元/g )肉面包蔬菜0.3527250.00210.00060.002011.9311.511.040.02750.0060.0.007该人体重为kg,每天对各类营养的最低需求为:55维生素A 国际单位 (IU)7500维生素B mg1.6338热量 R kJ8548.5考虑应如何制定食谱可使在保证营养需求的前提下支出最小?用层次分析法求解最优化问题可以引入包括偏好等这类因素.具体的求解过程如下:①建立层次结构②根据偏好建立如下两两比较判断矩阵表3 比较判断矩阵13W D ED 13E311,,,主特征向量max 2λ=10CI =100.1CR =<()0.75,0.25W T=故第二层元素排序总权重为()10.75,0.25W T=表4 比较判断矩阵D ABR A 112B 112R5.05.01,主特征向量111max 1113,0,0,0.58CI CR RI λ====()0.4,0.4,0.2W T=故相对权重()210.4,0.4,0.2,0P T=③ 第三层组合一致性检验问题因为,()()2111211112120;0.435CI CI CI W RI RI RI W ====212200.1CR CR CI RI =+=<故第三层所有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从而得到第三层元素维生素A 、维生素B 、热量Q 及支出的总权重E15为:()()221221120.3,0.3,0.15,0.25W P W P P W T===求第四层元素关于总目标的排序权重向量时,用到第三层与第四层元素的排序关系矩阵,可以用原始W 的营养成分及单价的数据得到.注意到单价对人们来说希望最小,因此应取各单价的倒数,然后归一化.其他营养成分的数据直接进行归一化计算,可得表5表5 各营养成分数据的归一化食品维生素A维生素B 热量R单价F肉0.0139 0.44680.48720.1051面包0.00000.12770.47020.4819蔬菜0.98610.42550.04260.4310则最终的第四层各元素的综合权重向量为:,结果表明,按这个人的偏好,肉、()3320.2376,0.2293,0.5331W P W T==面包和蔬菜的比例取较为合适.引入参数变量,令,,,0.2376:0.2293:0.533110.2376x k =20.2293x k =30.5331x k =代入()1LP 123min 0.02750.0060.007f x x x =++131231231230.352725.075000.00210.00060.002 1.6338..(1)11.930011.5100 1.048548.5,,,0x x x x x s t LP x x x x x x +≥⎧⎪++≥⎪⎨++≥⎪⎪≥⎩则得kf 0116.0min =()13.411375000.0017 1.6338..26.02828548.50k k s t LP k k ≥⎧⎪≥⎪⎨≥⎪⎪≥⎩容易求得,故得最优解;最优值,即肉g ,面1418.1k =()*336.9350,325.1650,755.9767x T=*16.4497f =336.94g ,蔬菜g ,每日的食品费用为元.325.17755.9816.45总之,对含有主、客观因素以及要求与期望是模糊的优化问题,用层次分析法来处理比较适用.二、模糊数学法模糊数学是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L.A.Zadeh创立的.模糊数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已初步应用于模糊控制、模糊识别、模糊聚类分析、模糊决策、模糊评判等各方面.在气象、结构力学、控制、心理学方面已有具体的研究成果.(一) 模糊数学的研究内容一一一研究模糊数学的理论,以及它和精确数学、随机数学的关系;一一一研究模糊语言和模糊逻辑,并能作出正确的识别和判断;一一一研究模糊数学的应用.(二) 模糊数学在数学建模中应用的可行性1.数学建模的意义在于将数学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6].而模糊数学作为一种新的理论,本身就有其巨大的应用背景,国内外每年都有大量的相关论文发表,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目前在数学建模中较少运用模糊数学方法的原因不在于模糊数学理论本身有问题,而在于最新的研究成果没有在第一时间进入数学建模的教科书中,就其理论本身所具有的实用性的特点而言,模糊数学应该有助于我们解决建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2.数学建模的要求是模型与实际问题尽可能相符.对实际问题有这样一种分类方式:白色问题、灰色问题和黑色问题.毫无疑问,引进新的方法对解决这些问题大有裨益.在灰色问题和黑色问题中有很多现象是17用“模糊”的自然语言描述的.在这种情况下,用模糊的模型也许更符合实际.3. 数学建模活动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用新理论、新方法解题应该受到鼓励.近年来,用神经网络法、层次分析法等新方法建立模型的论文屡有获奖,这也说明了评审者对新方法的重视.我们相信,模糊数学方法应该很好,同样能够写出优秀的论文.(三) 模糊综合评判法中的最大隶属原则有效度在模糊统计综合评判中,如何利用综合评判结果向量,其中, ,为()12,,,m b b b b =01j b <<m 可能出现的评语个数,提供的信息对被评判对象作出所属等级的判断,目前通用的判别原则是最大隶属原则[7].在实际应用中很少有人注意到最大隶属原则的有效性问题,在模糊综合评判的实例中最大隶属原则无一例外地被到处搬用,然而这个原则并不是普遍适用的.最大隶属原则有效度的测量1. 有效度指标的导出在模糊综合评判中,当时,最大隶属原则最有效;而在11max 1,1nj j j n j b b ≤≤===∑()1max 01,j j nb c c ≤≤=<<时,最大隶属原则完全失效,且越大(相对于而言),最大隶属原则也越有效.由此可1njj bnc ==∑1max j j nb ≤≤1njj b=∑19认为,最大隶属原则的有效性与在中的比重有关,于是令:1max j j nb ≤≤1njj b=∑ (12)11max njjj nj b bβ≤≤==∑显然,当时,则为的最大值,当, 时,有为11max 1,1nj j j n j b b ≤≤===∑1β=β()1max 01j j nb c c ≤≤=<<1nj j b nc ==∑1n β=的最小值,即得到的取值范围为:.由于在最大隶属原则完全失效时,而不为,所以不宜ββ11n β≤≤1n β=0直接用值来判断最大隶属原则的有效性.为此设:β (13)()()11111n n n n βββ--'==--则可在某种程度上测定最大隶属原则的有效性.而最大隶属原则的有效性还与(的含义是β'j n j b ≤≤1sec j nj b ≤≤1sec 向量各分量中第二大的分量)的大小有很大关系,于是我们定义:b (14)11sec njjj nj b bγ≤≤==∑可见: 当时,取得最大值.()1,1,0,0,,0b = γ12当时,取得最小值.()0,1,0,0,,0b = γ0即的取值范围为,设.一般地,值越大最大隶属原则有效程度越高;而值越大,γ012γ≤≤()02120γγγ-'==-β'γ'最大隶属原则的有效程度越低.因此,可以定义测量最大隶属原则有效度的相对指标:(15)()112121n n n n βββαγγγ'--⎛⎫===⎪'--⎝⎭使用指标能更准确地表明实施最大隶属原则的有效性.α2. 指标的使用α从指标的计算公式看出与成反比,与成正比.由与的取值范围,可以讨论的取值范围:ααγββγα当取最大值,取最小值时,将取得最小值;γβα0当取最小值,取最大值时,将取得最大值:因为 ,所以可定义时,.即:γβα0limγα→=+∞0γ=α=+∞.0α≤<+∞由以上讨论,可得如下结论:当 时,可认定施行最大隶属原则完全有效;当时,可认为α=+∞1α≤<+∞施行最大隶属原则非常有效;当时,可认为施行最大隶属原则比较有效,其有效程度即为值;当0.51α≤<α21时可认为施行最大隶属原则是最低效的;而当时,可认定施行最大隶属原则完全无效.有了测00.5α<<0α=量最大隶属原则有效度的指标,不仅可以判断所得可否用最大隶属原则确定所属等级,而且可以说明施行最大隶属原则判断后的相对置信程度,即有多大把握认定被评对象属于某个等级.讨论a . 在很多情况下,可根据值的大小来直接判断使用最大隶属原则的有效性而不必计算值.根据与βαα之间的关系,当,且时,一定存在.通常评价等级数取和之间,所以这一条件往往β0.7β≥4n >1α>494n >可以忽略,只要就可免算值,直接认定此时采取最大隶属原则确定被评对象的等级是很有效的.0.7β≥αb . 如果对进行归一化处理而得到,则可直接根据进行最大隶属原则的有效度测量.()12,,,m b b b b = b 'b '(四) 模糊数学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模糊数学有诸多分支,应用广泛.如模糊规划、模糊优化设计、综合评判、模糊聚类分析、模糊排序、模糊层次分析等等.这些方法在工业、军事、管理等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举例 带模糊约束的最小费用流问题[8]问题的提出 最小费用流问题的一般提法是:设是一个带出发点和收点的容量-费用网络,(),,,D V A c ω=s v t v 对于任意,表示弧上的容量,表示弧上通过单位流量的费用,是给定的非负数,问(),i j v v A ∈ij c (),i j v v ij ω(),i j v v 0v 怎样制定运输方案使得从到恰好运输流值为的流且总费用最小?如果希望尽可能地节省时间并提高道路s v t v 0v的通畅程度,问运输方案应当怎样制定?模型和解法 问题可以归结为:怎样制定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最优运输方案?(1)从到运送的流的值恰好为;(2)总运输费用最小;(3)在容量大的弧 上适当多运输.如果仅考虑s v t v 0v ij c (),i j v v 条件(1)和(2),易写出其数学模型为:()()()()()()()}(),0,,0,,,,min()..0,0i j s j j s t j j t i j j i ij ijv v Asj js v v A v v A tj jt v v A v v A ij ji i s t v v A v v A ij ijf f f v f f v M s t f f v V v v f c ω∈∈∈∈∈∈∈⎧-=⎪⎪-=-⎪⎪⎨⎪-=∈⎪⎪≤≤⎪⎩∑∑∑∑∑∑∑把条件(3)中的“容量大”看作上的一个模糊子集,定义其隶属函数:为:A Aμ[]0,1A →()()00,0,1,ij ij ij i j A d c c v ij c c v v e c cμμ--≤≤⎧⎪==⎨->⎪⎩其中(平均容量)()1,i j ij v v c A c -⎡⎤⎢⎥=⎢⎥⎣⎦∑:23()()()()21,21,0,11i j i j ij v v A ij v v A A c c d A c c -∈-∈⎧⎡⎤⎪⎢⎥-≤⎪⎢⎥⎣⎦⎪=⎨⎡⎤⎪⎢⎥->⎪⎢⎥⎪⎣⎦⎩∑∑::建立是为了量化“适当多运输”这一模糊概念.对条件(2)作如下处理:对容量大的弧,人为地降低ij μij c (),i j v v 运价,形成“虚拟运价”,其中满足:越大,相应的的调整幅度也越大.选取为,ij ωij ωij ωij c ij ωij ω()1k ij ij ij ωωμ=-.其中是正参数,它反映了条件(2)和条件(3)在决策者心目中的地位.决策者越看重条件(3),取值(),ijv v A ∈k k 越小;当取值足够大时,便可忽略条件(3) .一般情况下,合适的值最好通过使用一定数量的实际数据进k k 行模拟、检验和判断来决定.最后,用代替原模型中的,得到一个新的模型.用现有的方法求解这ij ωM ij ωM '个新的规划问题,可期望得到满足条件(3)的解.模型的评价此模型在原有的数学规划模型和解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模糊约束.新模型比较符合实际,它的解包含了原模型的解,因而它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模型.隶属度的确定在模糊数学中有多种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整.同样的思想方法可以处理其他的模糊约束问题.三、灰色系统客观世界的很多实际问题,其内部结构、参数以及特征并未全部被人们了解,对部分信息已知而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我们称之为灰色系统.灰色系统理论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来研究信息间的关系,即研究如何利用已知信息去揭示未知信息.灰色系统理论包括系统建模、系统预测、系统分析等方面.(一) 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及方法灰色系统理论[9]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是在不完全的信息中,对所要分析研究的各因素,通过一定的数据,在随机的因素序列间,找出它们的关联性,找到主要特性和主要影响因素.计算方法与步骤:1. 原始数据初值化变换处理分别用时间序列的第一个数据去除后面的原始数据,得出新的倍数列,即初始化数列,量纲为一,()k 各值均大于零,且数列有共同的起点.2. 求关联系数()()()()()()()()()0000min min ||max max ||||max max ||k i k k i k ikiki k k i k k i k ikx x x x x x x x ρξρ-+-=-+-3. 取分辨系数01ρ<<254. 求关联度 ()()11ni k i k k r n ξ==∑(二) 灰色预测1. 灰色预测方法的特点(1) 灰色预测需要的原始数据少,最少只需四个数据即可建模;(2) 灰色模型计算方法简单,适用于计算机程序运行,可作实时预测;(3) 灰色预测一般不需要多因素数据,而只需要预测对象本身的单因素数据,它可以通过数据本身的生成,寻找系统内在的规律;(4) 灰色预测既可做短期预测,也可做长期预测,实践证明,灰色预测精度较高,误差较小.2. 灰色预测GM(1,1)模型的一点改进一些学者为了提高预测精度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方法.本文将在改善原始离散序列光滑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GM(1,1)预测模型的理论缺陷及改进方法[10].问题的存在及改进方法如下:传统灰色预测GM(1,1)模型的一般步骤为:(1)1-ADO :对原始数据序列进行一次累加生成序列(){}0k x ()1,2,,k n = ()()101kk i i x x =⎧⎫=⎨⎬⎩⎭∑()1,2,,k n =。

数学建模的常用模型与求解方法知识点总结

数学建模的常用模型与求解方法知识点总结

数学建模的常用模型与求解方法知识点总结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方法和技巧来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的一门学科。

它将实际问题抽象化,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学推理和计算求解模型,从而得出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案。

本文将总结数学建模中常用的模型类型和求解方法,并介绍每种方法的应用场景。

一、线性规划模型与求解方法线性规划是数学建模中最常用的模型之一,其基本形式为:$$\begin{align*}\max \quad & c^Tx \\s.t. \quad & Ax \leq b \\& x \geq 0\end{align*}$$其中,$x$为决策变量向量,$c$为目标函数系数向量,$A$为约束系数矩阵,$b$为约束条件向量。

常用的求解方法有单纯形法、对偶单纯形法和内点法等。

二、非线性规划模型与求解方法非线性规划是一类约束条件下的非线性优化问题,其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存在非线性函数。

常见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包括凸规划、二次规划和整数规划等。

求解方法有梯度法、拟牛顿法和遗传算法等。

三、动态规划模型与求解方法动态规划是一种用于解决多阶段决策问题的数学方法。

它通过将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子问题,并利用子问题的最优解构造原问题的最优解。

常见的动态规划模型包括最短路径问题、背包问题和任务分配等。

求解方法有递推法、记忆化搜索和剪枝算法等。

四、图论模型与求解方法图论是研究图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广泛应用于网络优化、城市规划和交通调度等领域。

常见的图论模型包括最小生成树、最短路径和最大流等。

求解方法有贪心算法、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等。

五、随机模型与概率统计方法随机模型是描述不确定性问题的数学模型,常用于风险评估和决策分析。

概率统计方法用于根据样本数据对随机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常见的随机模型包括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模拟和马尔科夫决策过程等。

求解方法有蒙特卡洛法、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法和最大似然估计等。

六、模拟模型与求解方法模拟模型是通过生成一系列随机抽样数据来模拟实际问题,常用于风险评估和系统优化。

动态模型的线性化方法及应用研究

动态模型的线性化方法及应用研究

动态模型的线性化方法及应用研究1. 引言动态模型是工程中重要的研究对象,其追踪系统状态和预测未来趋势的能力在众多应用场景下发挥关键作用。

然而,复杂的非线性动态模型难以准确求解,给系统建模和控制困难重重。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通过线性化方法解决了模型求解问题,提高了动态模型的建模和分析效率。

2. 相关概念介绍在介绍动态模型的线性化方法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几个相关的概念。

2.1 动态模型动态模型是描述系统各变量之间时序关系的数学模型。

通常用微分或差分方程表示,预测系统的演化趋势。

工程上常用动态模型进行仿真、优化和控制等任务。

2.2 非线性系统若系统中存在失去线性性质的元素,则该系统为非线性系统。

非线性系统通常表现为确定性、混沌等复杂现象,给系统建模和分析带来极大的困难。

2.3 线性化方法线性化是指将非线性系统近似为线性系统,简化系统建模和分析,提高计算效率。

常用的线性化方法包括一阶、泰勒等级和雅可比矩阵等方法。

3. 动态模型的线性化方法针对非线性系统求解的问题,线性化方法的关键在于将动态模型近似为线性系统,简化求解过程。

现阶段工程应用比较广泛的动态模型线性化方法包括一阶线性化、泰勒展开和雅可比矩阵三种方法。

3.1 一阶线性化一阶线性化是最简单的线性化方法之一。

其基本思想是在某一工作点,通过求取偏导数来近似原本的非线性系统。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目标点上的局部导数代替非线性函数,将模型近似为一次函数。

这种方法通过利用附近的一些测量值来近似非线性系统,性质简单、计算速度快,适用于复杂系统的线性化,特别是存在误差的情况下。

3.2 泰勒展开泰勒展开是比较常用的线性化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非线性函数在某一工作点进行 Taylor 序列展开,然后将展开的结果截断,舍去高阶项。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增加 Taylor 序列展开的项数提高精度,但随着项数增加,计算代价也随之增加。

3.3 雅可比矩阵雅可比矩阵也是一种重要的线性化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计算某一工作点的 Jacobian 矩阵,将非线性系统近似为线性系统。

模型分析方法

模型分析方法

模型分析方法模型分析方法是指在研究某一问题或者现象时,使用数学模型和相关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现象,而模型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模型分析方法,并探讨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常见的模型分析方法之一——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来揭示数据之间的规律和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统计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比如市场调研、财务分析、医学研究等。

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数据的特点和规律,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其次,我们要介绍的是数学建模方法。

数学建模是指利用数学工具和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抽象和描述,构建数学模型,并通过模型分析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数学建模方法在工程技术、物理学、生物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数学建模方法,我们可以将复杂的现实问题简化为数学模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此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模型分析方法是仿真方法。

仿真方法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模型,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模拟和实验。

仿真方法在工程设计、交通规划、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仿真方法,我们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和测试,从而更好地评估不同方案的效果和可行性。

最后,我们要介绍的是优化方法。

优化方法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寻找最优解或者最优决策的方法。

优化方法在生产调度、资源配置、运输路线规划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优化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模型分析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分析工具,它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数学建模方法、仿真方法和优化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种问题和现象,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掌握和应用模型分析方法对于提高我们的分析能力和决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建模中的主要方法和应用

数学建模中的主要方法和应用

数学建模中的主要方法和应用数学建模是当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与实际问题结合,通过数学模型建立、分析和求解实际问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帮助。

数学建模方法丰富多彩,如最优化方法、微分方程模型、图论模型和随机过程模型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最优化方法和微分方程模型。

下面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介绍,重点讲述数学建模中最常用的方法及其应用。

一、最优化方法最优化方法是数学建模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求解优化问题的一类数学算法。

在数学建模中,最优化方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优化问题的建模与求解,如在工业生产中,我们需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原材料和能源,这时就可以采用最优化方法建立优化模型。

最优化方法按不同的算法分类,可以分为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等,其中线性规划是最为常见和基础的一种方法。

线性规划的求解一般采用单纯形法,通过计算确定最优解。

非线性规划是线性规划的扩展,它是求解目标函数不是线性函数的规划问题。

非线性规划的求解方法有牛顿法和梯度下降法等,这些方法都需要利用微积分的基础知识。

对于一个复杂的优化问题,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确定目标函数。

一个好的目标函数需要具备可行性、一致性、可表达性和可求解性等特点。

在具体求解过程中,还需要对目标函数进行求导,确定优化点,并验证该点是否为全局最优解。

二、微分方程模型微分方程模型是数学建模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微积分的基础知识建立模型,解决与时间有关的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问题都与时间有关,如人口增长、物种灭绝、气候变化等,这些问题的变化过程都可以通过微分方程模型进行描述和分析。

微分方程模型按不同级别分类,可以分为一阶微分方程、二阶微分方程和高阶微分方程等,其中最为常用的是一阶微分方程。

一阶微分方程是指微分方程中未知函数的导数最高次数为一的情况,它可以描述很多与时间相关的变化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样,许多专业中的问题,都可以用分形几何 作为合适的数学模型。
在线文本自动分析
原型与目标 在线电子文本的计算机自动分类与辅助 理解(理解基于分类,分类是理解的主体)。 原型的结构 文本的结构:
文本——章节——段落——语意团——句或短语—— 词——字符
文本集的结构: 检索性分类——国际图书分类法;
理解性分类——基于语意、概念层、主题层的细分 类。
根据专业模型,词频及具有分类的信息可以仿 照熵的定义:
TFw Ii,D d j T Fw F i,d j lo D g D (w F i)
d(i)j =TFIDF(w(i),dj)
d d d j
,, 1
N
j
j
dj是N维实向.对量于任意实0数 , 0, 和任意的两个文本
di ,dj ,则dkdi dj是一个可能存在dk的 的文 文本 本向 . 量
发现在“自由主义”的特征词所在的子空间中,文本 的投影数量最大!
主要问题和某些进一步研究课题:
高维问题; 训练集的数据量大; 理解性细分类的精度低。
但是作为控制系统实际可用的参数,还必须 证实,具有不同不匀率的随机排列的棉条厚度数 据,同样可以用分维数来表示均匀度质量。为此 ,我们对同一个数据区间计算平均维数和平均不 匀率,然后以一个确定的步长h(作为时间单位)移 动,得到下图表示的两个时间序列(横坐标为数 据区间,纵坐标为平均分维数或平均不匀率)。 从下图可以清楚地看出分维数曲线和不匀率曲线 具有高度同步性。
专业模型和目标:
由8台车检测记录了棉条厚度度量数据形成了 一段时间内对每车、附带不匀率的时间序列。如何 从这些数据提取特征、形成参数,使得可以由参数 值适时评判棉条不匀度的合格与不合格。
时间序列是数据模型。
数学模型的思路:寻找时间序列数据的特征和对应 的参数使得该参数与给出的不匀度是单调相关的。
建立棉条不匀率的单一判定指标的数学模型
由于时间系列数据和问题本身显然是一个非 线性问题,尝试用分形与频谱分析两种方法。
通过FFT从功率谱没有发现明显的特征。
利用分形理论计算时间序列的分维数,寻找分维 数和不匀率的可能的相关性。
这是建立唯象模型。
具体模型建立:
为了研究分维数和不匀率的“二维”关系,需 要将时间序列中相同不匀率的棉条厚度数据集中成 一定宽度窗口的一个序列,进而寻找不匀率与分维 数的二元关系;
如果进一步比较 理抽 解d象 i 地 1 dk -dj也是di的文本向量
的另一个表,则 达-式 dj的意义就不难 . 理解
文本集合的数学模型——文本的特征向量空间。 分类问题是N维线性空间的向量的分类问题。
许多方法可以用于求解,例如SVM分类器对于 数据压缩很有效。
例如,思想史研究中,“五四” 运动的讨论的主 要思想是什么?
应用数学研究中的模型化方法
模型化方法是数学应用的重心。 介绍应用数学研究中与数学建模密 切相关的几个课题:
1、绵纺质量控制问题 2、在线文本自动分析 3、血液凝固过程的动力学研究
棉条不匀率调控问题
棉片拉出棉条,需要从传感器测出的厚度值适 时地计算出棉条的均匀程度,以便从输入端调整输 入量,保证棉条的良好均匀度。
数学模型分析的细节:
1)棉条厚度数据的盒维数与其不匀率成正相关; 2)一定窗口宽度的分维数均值与不匀率正相关; 3)棉条厚度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分维数序列与不匀 率序列高度同步。
根据以上三条结论,可以用分维数代替不匀 率作为检测棉条均匀度的控制参数。
事实上,在纺织行业有大量可测数据,因此 有许多利用数据挖掘建立数学模型的研究问题。
Nr(E)的计算:
r
3、计算过程:
设: f :[0,1]R 连续,又设 01 ,如果
N 是
网正方形与图形 f 相交正方形的个数,则:
m1
m1
1 Rf[i,(i1)]N2m1 Rf[i,(i1)]
i0
i0
Rf[t1,t2]sufp (t)f(u)
t1t,ut2
其中:m为大于等于 1 的最小整数则:
HausdLeabharlann rff维数应用的计算定义 盒维数(box dimension):
dim BErl im 0lolgorN (rE g)
Nr: 与E相交的r-网立方体个数.
2、计算原理 对每个r值计算Nr(E),对于存在盒维数的数据
,不同r值的logNr(E)与logr,是线性回归的,因此 要计算不同r值的维数,选择最敏感地表现特征的 r值。
0号车:横坐标为不匀率,纵坐标为分维数
795k 1145k 884k 559k 351k 210k 104k 平均578.3k
结论:统计上说,棉条重量分布曲线的分维数与不匀率是正相 关的,因此可以作为评价面条质量的自动分析参数。
通过相同不匀率数据集成后计算,证实整体 盒维数与与不匀率成正相关,建立了了棉条厚度 时间序列数据的分维数与不匀率的相关性数学模 型。
lim DiBm F 0
loN g(F)
log
(设F是 R n 上任一非空的有界子集, N (F) 是直径最大为
,可以覆盖F的集的最少个数)
4、数值实验
A.数据清理:
实际数据中非法字符消除,数量很大,随机分布.
B.数据整合: 对于时间序列的分形维数计算需要足够的数据密度,数
据太少则误差很大,在实测数据中,有些车的某些不匀度的 数据量太少,最多与最少的数据量可以相差万倍。因此,必 须删除数据量太少的(车、不匀率)的数据。结果用于计算 分维数的数据,各车不同,计算结果如下:
专业模型
模型1. 以词频为特征的分类模型
词: 有语意的初级字符串单位——语言的细胞; 词在文本中的频率与不同类文本间频率差别是分类 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结构差别。
模型2. 以语意团为特征,重在语意差别的分类。
模型2. 混合模型 语言能力模型:乔姆斯基的语法结构模型是另一 类语言模型。
模型1的数学模型
在确定了不匀率与分维数的二元关系后,回到原 始的时间序列数据中,寻找对应时间序列的不匀率数 据和分维数数据关于时间的同步性。
如果不匀率数据和分维数数据关于时间的同步 ,则分维数可以代替不匀率作为评判棉条均匀性的 适时控制参数。
分维数与不匀率的关系
1、分形图的主要特征:分维数
严格的数学定义 从Hausdorff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