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第1课时)教案
新编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一编 必修地理部分
新编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一编世界地理第1讲地球和地球仪【考纲要求】1、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时区的划分及日界线2、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识别经纬线、经纬度、两极、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本初子午线;依地图上所给时区和日界线,推算出两地的时区、区时及日期。
【重点难点】1、地方时及区时的计算;(重点+难点)2、光照图的判读;(重点+难点)3、方位的判断;(重点+难点)4、经纬线的认识。
(重点)【灵犀一点】以神舟七号的发射为材料,涉及到有关地方时计算的问题值得注意。
【课时安排】2课时【知识讲解】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地球这一形状产生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地球的形状。
天边的闪电也能证明地球的形状。
(2)大小:平均半径=6371km,赤道半径=6378km,极半径=6357km;赤道周长=4km(坐地日行八万里)。
注:任何纬线长度、半径的计算问题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º,其对应的弧长为111km,同理,在所有经线上,1º弧长也是111km,利用这一原理可以算出地表两点的实地距离。
在纬度为a的纬线上1º弧长为111 km cosa。
2、地球仪:把地球缩小做成模型叫地球仪(1)地轴:转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地球仪是绕着一根轴在转动。
这根轴代表了地球的旋转轴――地轴,它的一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2)北极、南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表面相交于两点。
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纬线(图1-1-2)(1)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2)特点:①除极点外,所有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②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
(3)特殊纬线:①赤道(0º);②南、北回归线(23º26′S、23º26′N);③南、北极圈(66º34′S、66º34′N)(4)低中高纬:低纬(0º—30º)、中纬(30º—60º)、高纬(60º—90º)(5)作用: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必修1第一、二单元
第一讲地球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2.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
3.熟练掌握地球上的经纬网,并会运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4.理解地球上的时区的划分,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
本讲重点:(1)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3)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本讲难点:(1)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3)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考点点拨: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 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 千米。
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二:地球仪1.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在一定时期内可看作是不变的)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比较表 1— 1:经线与纬线的比较表经线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与纬线垂直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相交的线,也叫子午线圆圈(与赤道平行的线)特形状半个圆,且都不平行一个圆,且都平行点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长度都相等 ( 约 2 万千米 )都不等,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4.纬度与经度的划分(见图1— 1)图1-1起点线赤道纬度( 0 纬本初子午线经度(00经线)表 1-2 :经度与纬度的比较表度数划度数含义代号常用划分界线分向南、向当地纬线上的北纬( N)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各分点与地心的连南纬( S)北半球。
以 300、600作 900线与赤道平面把地球划分为低、的夹角中、高纬度向东、向当地经线所在东经( E) 200W、 1600E 经线圈西各分平面与本初子西经( W)是东西半球的分界作 1800午平面的二面线角5.经纬网的综合应用(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常见的经纬网图 ( 图 1) 有以下三种形式:①确定纬线与纬度在侧视图和圆柱投影图上,纬线为直线。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1讲 东亚和日本
为均匀。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
,气温年较差较小
原因:a.因四周环海,受海洋影响 大 b.沿岸又有强大的日本暖流。
大陆性强
海洋性强
(1)最高温出现在8月,最低温出现在2月; (2)年平均气温较高,无霜期较长; (3)北海道东部沿海一带多雾,日照少,阻碍
农作物生长; 寒暖流交汇
(4)夏秋季台风,既带来降水又造成灾害。
高原高山气候
东亚气候类型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成因:面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背靠世界最 大的亚欧大陆,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差异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哈尔滨
上海
分布: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日本北部一、月气韩温国:北0部℃、以下朝(鲜寒及冷)我0国℃秦以岭上淮(河温暖 以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日本南部雨韩季:国南部)及短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长区 为亚热带带季风气候。
北海道
国
经纬度位置: 130°E—145°E
旗
徽
太
本州
平 洋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九州
濑户内海 四国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征
(1)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2)地势中间高,四周低,起伏大; (3)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4)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二、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征
⑴ 地形多种多样 ⑵ 主要地形及分布:
• 西部内陆:多高原和山地 • 东部沿海:多平原和丘陵
• 东部半岛和岛屿:多山地和丘陵 ,平原狭小
⑶ 地西高东低 ⑷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 岛屿
高三自然地理一轮复习教案一:地球(1)(新课标)
第一讲地球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2.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
3.熟练掌握地球上的经纬网,并会运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4.理解地球上的时区的划分,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
本讲重点:(1)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3)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本讲难点:(1)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3)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考点点拨: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二:地球仪1.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在一定时期内可看作是不变的)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比较表1—1:经线与纬线的比较表经线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也叫子午线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与赤道平行的线)特点形状半个圆,且都不平行一个圆,且都平行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长度都相等(约2万千米) 都不等,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4.纬度与经度的划分(见图1—1)表1-2:经度与纬度的比较表起点线度数划分度数含义代号常用划分界线纬度赤道(00纬线)向南、向北各分作900当地纬线上的点与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北纬(N)南纬(S)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以300、600把地球划分为低、中、高纬度经度本初子午线(0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当地经线所在平面与本初子午平面的二面角东经(E)西经(W)200W、1600E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5.经纬网的综合应用(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常见的经纬网图(图1)有以下三种形式:图1-1①确定纬线与纬度在侧视图和圆柱投影图上,纬线为直线。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教案――世界地理
201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教案――世界地理考纲解读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掌握世界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的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面积大小。
(2)掌握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形态和特点。
2、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掌握世界的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3、地域分异规律掌握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特点4、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掌握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5、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和分布地区。
6、世界的国家和地区掌握世界主要地区和国家的分布及其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知识体系世界陆地和海洋全部在北半球的北冰洋,全部在东半球的印度洋四大洋跨南北半球的: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七大洲全部在北半球的:欧洲、北美洲跨南北半球的: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全部在南半球的:南极洲跨东西半球的: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世界气温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年变化影响因素:纬度、海陆、地势、洋流最热月:北半球陆地为7月,海洋为8月。
南半球相反最冷月:北半球陆地为1月,海洋为2月。
南半球相反分布: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大陆全部在北半球的:亚欧大陆、北美大陆跨南北半球的:非洲大陆、南美大陆全部在南半球的: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单元检测世界降水降水条件空气饱和时气温继续降低有凝结核水滴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地区分布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世界上各大洲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日本、印度、埃及、德国、法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 世界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 地形因素气压带和风带洋流 世界人口分布 不均匀: 稠密地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及北美东部等北半球的中低纬度近海地带稀疏地区;寒冷地带,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沙漠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世界的人种 白种人特征及分布 黄种人特征及分布 黑种人特征及分布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图是沿100°E 绘制的地形剖面图。
高中考试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教案
世界地理测试要点具体测试内容要求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同尺度区域〔如大洲、地区、国家等〕的主要地理特征识记世界海陆分布、各大洲的界线、海底地形、陆地地形及其分布理解并掌握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正确理解世界重要国家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以及政治、经济地理位置和区际联系掌握区域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分析方法和区域自然、人文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 学会分析、总结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设计思路】由于高中与初中地理知识内容具有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 在测试中将会涉及初中地理课程中的世界地理.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引导学生对世界地理进一步复习深化, 以区域图为抓手建构学生头脑中的“脑地图〞;二是建构“世界地理〞知识框架,江苏地理中主要侧重人地关系的考查,把所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落实到具体区域, 所以在教学时要重点培养学生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一般思路, 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 应从区位入手分析;三是进行典型例题的解题练习和解题方法归纳解. 在复习备考中,梳理地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构建思维模式,并运用思维模式进行迁移、重整、变换,解决新知识、新问题, 优化解题水平.所复习的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都是紧密的以区域为载体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可持续开展的途径.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一般思路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 应从区位入手,区域的忖置,值惘.自然和人丈地理i:蛰特征【教学目标】1 .识记世界海陆分布,各大洲的界线,海底地形、陆地地形及其分布.2 .理解并掌握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3 .准确识记世界主要地区的海陆轮廓、经纬度位置、交通位置和人文地理状况.4 .掌握世界主要资源的分布情况.从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下所示:第一课时:世界地理概况 【知识构建】五个地区 一个大洲世界地理*六个国章-TTTT卬度俵岁骊 爆太利g 美国世界海随分布 世界的居F 和国家防地尬感、梅底地陷【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内容的把握应该是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也是对必修一中全球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气候影响的进一步复习.1、复习重点: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及其分布;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人口分布.2、复习难点:理解并掌握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在现在世界中运用.【课前准备】结合?测试说明?,地图册,把握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练习,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练习中出错的原因.【课堂活动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考向分析投影展示近年来江苏高考题中有关“世界地理〞的内容和题目.分析试题涉及的考点, 理解高测试题中有关区域分析以具体区域为材料背景问题的切入点和重难点.高测试题的分析和运用.会学生深入理解高考考点,提升分析问题的水平.投影展示?测试说明? ①朗读测试要点;②说明确学习目标,提升学学习中关于本局部的测试要出关键词并根据自己生学习的有的放矢的目标点及具体的测试内容,要求学生说出考点关键词. 理解简要分析测试要求.水平.考点诠释1:大洋和大洲.探究活动1:读图1, 了解大洲与大洋地理位置与特点,完成填空.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教师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大学生读图回忆初中地利用七大洲和四大构洲与大洋图,指导学生读图、理七大洲和四大洋,完洋图,,唤醒学生对地识图. 成填空. 世界地理的从新认理识.知识体系一、大洋和大洲1.世界海陆分布从全球来看,地球外表积的 %为海洋,%为陆地.2.七大洲和四大洋(1)七大洲和界线①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图中字母所在的大洲:C、D大洋洲、E南极洲、F北美洲、G.考点诠释2: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及其分布.二、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1.陆地地形的类型与特征¥很低(KM) e以口较高无1定的标准收高[翎0 m以上)不昆很麻?河0 m以F)地面起伏地面坦荡四周高峰信起伏起伏较小起伏平阳广闹边缘陡・中间低坡度坡度和和2.海底地形的类型与分布海产面坡度大潦度不题过200米,油气、网业歌源丰富边«谑K,克处生界洋生3.海陆变迁A、B欧洲、图倒L¥生长出界E海的、断层)十消亡边界?那料、叠山带?(1)六大板块:A板块,B印度洋板块,C美洲板块,D非洲板块,E太平洋板块,F亚欧板块.(2)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拟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泼,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构地理知识体系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陆地地形雨海底地形的划分图与板块小忌图.学生读图理解比拟陆地与海底地形的差异. 利用陆地与海底地形图帮助学生复习理解等高线与等深线的相关知识,抓住考查的重点、学生的易错点,以达到查漏补缺、稳固知识的目的.【典型例题1】卜图为欧洲局部地区略图,图中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完成1〜2题.2.“这里地质活动活泼, 石灰岩层受板块挤压而变质成大理岩〞 ,此表达所指的地区, 可能接近的界线是( )A.甲B.乙C.丙D. 丁答案:1.A 2.B思路点拨:第1题,主要考查的是影响气温的因素, 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是欧洲的西部由于受到被大洋暖流的影响,使1月0c 等温线呈现南北走向,选项A 是正确的.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乙为阿尔卑斯山脉, 是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 形成的,选项B 是正确的.三、世界气温与降水 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1)气温的变化①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年变化:最热月:北半球陆地为 月,海洋为8月;最冷月:北半球陆地为 1月,海洋为 月(2)气温的分布①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冬季相1月0 c 等温线?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甲;盛行风、洋流B.乙;纬度、地形C.丙;经度、地形D. 丁;盛行风、纬度1.哪一条界线可能是反;山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②影响因素:纬度、海陆、、洋流等.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降水的季节变化①降水季节分配比拟均匀:如全年多雨区、全年少雨区、常年湿润区.②降水季节差异很大:如区、冬季多雨区.(2)降水的分布①分布规律:赤道地区降水多, 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安降水少②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内容教师使用多媒体投学生读图回忆气温利用世界气温与降水分布图, 从建构影展示世界气温与与降水的主要特图中世界气温与降水的主要特地理降水分布图,指导点,完成填空. 点;建构知识体系,抓住考查的知识学生读图、归纳气重点、学生的易错点,以到达查漏补缺、稳固知识的目的.体系温与降水主要特点.大洲大洲经纬度位直地形特征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亚洲地形复杂,起伏极大;中间局四周低;局原、山地面积广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面积广阔,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环流典型;青藏高原隆起使大陆性气候增强欧洲海拔最低,以平原、山地为主,冰川地形广布南北局中间低、平原东四员通和曲折的海岸线等,使欧洲气候海洋性显著,并由西向东大陆性不断增强北美洲1三大地形,纵列分布: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和山地中部平原贯穿南北, 大陆性气候显著;西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气流深入,使西岸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南美洲1四部山地,东部平原、局原相间分布西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气流深入,使西岸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高原地势较低,平原向东开口,利于大西洋水汽深入;巴塔哥尼业局原,为背风坡,降水少非洲“高原大陆〞以高原、盆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小纬度的对称分布与起伏和缓的地形,使非洲气候南北对称分布;东非高原地势较高,虽在赤道附近,却为热带草原气候大洋洲1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脉东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山地东侧降水较多,气候狭长分布;西侧背风坡,降水少南极洲1“冰雪大陆〞,海拔最高高纬度、高海拔且冰雪面对阳光反射率高,是酷寒的主要原因【典型例题2】以下图是“沿37.N世界某地地形剖面及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3.图中内华达山脉两侧海拔 2 000 m处的降水量差值约是〔〕. C.850 mm D. 1 000 mmA.250 mmB.700 mm4.造成①地降水量较少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B.太阳辐射C.植被分布D.地形起伏答案3. B 4.D思路点拨:第3题经图中海拔2 000 m刻度做水平线,相交地形剖面线于两点;过此两点作纵坐标的平行线, 交年降水量线于另外两点, 那么这两点所对应的年降水量刻度所示数值,就是两地的年降水量,其差值约为700 mm.第4题①地在内华达山脉的东侧, 据图中纬度和山脉等信息, 可知该地位于美国西海岸, 该地主要受西风影响,故①地位于背风坡,因而降水较少.【典型例题3】5.读“世界输电电缆示意图〞和有关材料,完成以下问题.太阳能发电是全球各国非常重视的研究工程. 为了充分利用全球的太阳能资源, 科学家设想,把全球太阳能电站联成网络(如上图,图中的A B C、0 E、F、G H为世界上一些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 ,以便在昼夜半球之间调节太阳能的余缺.(1)图中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 .(2)下面两幅剖面图对应的大洲分别是甲_______________ 、乙 ________ . 两大洲地形特征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假设MNtt;晨线,那么上述地点中此时太阳能发电效能最高的是 ,该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大多分布于副热带地区, 并多分布于内陆地区(2) 北美洲大洋洲在东西方向上分为三大地形区,有山地、高原、平原相间分布(3)F 全年高温枯燥思路点拨:该题组结合世界热点“能源问题〞考查学生世界地理知识内容.第题,图中标出的8个地点均为太阳能丰富地区,在分布上有相似性.第〔2〕题,考查大洲的地形地势特征,准确判断大洲名称并比拟分析即可.第〔3〕题,有一定难度,突破口在MNtt;晨线,且与气候特征联系密切.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①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典①学生自主完成典型①选择典型例题进世界型例题的图. 例题. 行解题练习.气温②教师分析学生的解题思②学生说出解题思路②指导学生积极地与降路,进行评价. 和所选答案,展示自己在头脑中建模. 水③教师指导学生提炼解答的思维过程. ③使学生形成成熟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的思维体系和稳定方法. 的解题方法.三、世界的居民和国家1.世界的居民AJ1党用■修平厅f *人口融iifldM-J I- 区叫1加人口旧人口F鹏界入口的分布〔1〕人口分布不均①稠密区:A、B欧洲西部以及 C 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地带.②稀疏区:极端干旱的热带沙漠区,如D;气候过于潮湿的 ,如E;终年严寒的地区,如F;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如Go开展中国家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③人口问题兴旺国家表现为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2.世界的国家(1)面积位于前六位的国家(2)人口数量:人口最多的是中国,其次是(3)经济开展水平差异分布世界贸易兴旺国家欧洲1、北美洲1、 ______ 输出资金、技术、经验、信息、工业制成品和粮食等,进口原料、能源、热带农产品等开展中国家亚洲1、非洲、___________输出廉价劳动力、原料、能源、热带农产品等,进口工业制成品和粮食等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构教师使用多媒体投学生读图回忆人偶利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建构知识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地理知识体系影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指导学生读图、归纳人口分布特点.分布上要特点,完成填空.体系,抓住考查的重点、学生的易错点,以到达查漏补缺、稳固知识的目的.【典型例题4】6.图中序号①②③④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关其分布共性的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处于中低纬度B .多濒临海洋C.经济高度兴旺D .多为平原地形7.图中⑤⑥⑦⑧四地人口稀少,其成因组合正确的选项是( )A.⑤一湿热 B .⑥一干热C.⑦一干旱D .⑧一高寒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6〜7题.①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典①学生自主完成典型①选择典型例题进世界型例题的图. 例题. 行解题练习.的居②教师分析学生的解题思②学生说出解题思路②指导学生积极地民和路,进行评价. 和所选答案,展示自己在头脑中建模. 国家③教师指导学生提炼解答的思维过程. ③使学生形成成熟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的思维体系和稳定方法. 的解题方法.答案:6. C 7.D思路点拨:第6题,①②两地分别是东亚、南亚,其并不是经济兴旺地区.第7题,⑤地是北非,气候干旱;⑥地是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⑦地是南极洲,酷寒;⑧地是青藏高原,高寒.【重点图像】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图解。
高三一轮复习世界区域地理全程教案
第一部分:地球和地图Ⅰ、地球复习总要求:1.了解地球的一般情况,如形状、大小、质量等。
2.熟练掌握地球上的经纬网,并会运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3.掌握地球的自转运动、公转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4.熟练运用地球运动知识分析常见地理现象和事实。
5.熟练掌握,并会正确推断时区、正午太阳高度角。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地球自转的结果*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1)地球上有昼夜之分(地球不透明,不发光)(2)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地球各纬度受热不均。
2、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质量=60万亿亿吨------有足够的引力吸引住厚厚的大气层(2000~3000千米)二、地球仪地球仪是一个正圆的球体,是地球的模型。
构成地球仪的要素有:1、地轴地球自西向东地自转所围绕的一根假想的轴。
2、南、北极地轴同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的一端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端是地球的南极。
3、赤道在地球仪上,同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赤道将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观察经纬网,分析比较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区别:画辅助图:(1)经度(两面角)、纬度(线面角) ;(2)经线、纬线在侧视图、俯视图中的形状;(3)从经度、纬度数值变化规律判断东经、西经、北纬、南纬。
4、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5、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首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6、经度从0°经线算起,向东、西各作180度,以东的180度属于东经,表示方法:“120°E”读做“东经120度”;以西的180度属于西经,表示方法:“20°W”读做“西经20度”。
7、东、西半球习惯上,自20°W经线顺时针地(或自东向西地)到160°E 经线这部分叫做西半球。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东亚和俄罗斯(第1课时含视频)课件
自然地理特征 (P259)
3.河湖特征--西伯利亚三大河流
①补给类型: 积雪融水、 大气降水
自然地理特征 (P259)
3.河湖特征
俄罗斯主要河流湖泊: • 内流河:伏尔加河(欧洲最长的河流、俄罗斯“母亲河”,最主要的内河航道、世界最长的内流
河)、乌拉尔河(亚欧分界线)、顿河;(流向:北-->南) • 外流河:鄂毕河(俄罗斯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叶尼塞河、勒拿河;(流向:南-->北) • 湖 泊: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储水量最大的湖泊)
莫斯科不仅仅是一座城市
Moscow is more than a city
区域地理
欧洲东部、北亚与俄罗斯
自然地理特征
欧洲东部、北亚 (P259) 1.地理位置:
俄罗斯的位置
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大部分位于50°N~70°N,20°E-180°E,大 地处亚欧大陆北部,
部分地处北温带
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临波罗的
自然地理特征 (P259)
1.地形地势 ①以叶尼塞河为界,以西为平原,以东为山地高原,平原高原面积广大; ②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河流多注入北冰洋)
乌
东欧平原
拉
伏尔加河
尔
山
西西伯利亚 平原
叶 尼 塞 河
中西伯利亚 高原
勒 拿 河
东西伯利亚 山地
自然地理特征 (P259)
1.地形地势 ①以叶尼塞河为界,以西为平原,以东为山地高原,平原高原面积广大; ②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河流多注入北冰洋)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教案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教案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地域差异;⑵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及其成因;⑶掌握垂直自然带及雪线高低的判读;⑷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⑸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及模式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⑵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垂直自然带及雪线高低的判读。
课时安排 1课时板书设计教学过程(先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再复习整体性的两个表现。
)[师]上节课咱们复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所谓整体性,就是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它有两种表现:①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
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
各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
②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制约性。
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承转】从总体上看,全球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严格地说,全球没有两个地域的环境是完全一样的,即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地域差异。
【板书】地域差异性[师] 陆地环境差异性(也叫地域分异)主要是通过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体现出来的。
【板书】一、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师] 自然带名称的命名规律是“热量带名称+植被名称 地带性规 律 地 域差异性 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 整体性(已在上一课时复习)非地带性分布(将在下一课时复习)地带性规律的表 现 1.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山地垂直 自然带的 判读 雪线的 高 低 1.判读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顺序 2.判读基带或山体所处的热量带 3.判读南北半球 4.判读自然带数量的多少 1.雪线的概念 2.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 3.雪线高低的判读:”。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0章世界地理第1节世界热点地区教师用书
第一节世界热点地区热点地区1 东南亚【必备学问·落实基础性】1.区域位置认知(1)经纬网定位:尝试绘出20°N、100°E、110°E、120°E经线,视察穿过的主要地区。
(2)海陆位置定位写出图中字母和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A中南半岛,B 马来半岛,C海南岛,D苏门答腊岛,E加里曼丹岛,F新几内亚岛,G爪哇岛,H菲律宾群岛,①北部湾,②泰国湾,③南海,④安达曼海,⑤太平洋,⑥爪哇海,⑦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2.区域特征认知(1)自然地理特征项目马来群岛中南半岛气候湿热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困难地形坎坷,平原较少,多火山、地震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平原分布于下游及沿海地区植被茂密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河流众多河流短促自北往南流,上游水流湍急,水能丰富;下游河谷展宽,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矿产丰富锡矿、石油等资源丰富锡、镍(2)人文地理特征1.运用整体性综合分析东南亚气候成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东南亚气候的形成【核心价值·提高创新性】【典例】(2024·北京卷)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跨境经济合作区在促进相邻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阐述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对当地削减贫困的主动作用。
老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薄弱。
近年来,该国优质玉米、香蕉、咖啡豆等农产品出口量增加。
(2)分析老挝发展多种优质农产品的有利条件。
琅勃拉邦自然风光美丽、地域文化独特,游客多选择在1月至2月期间前往旅游。
(3)简述游客选择该时段出行的理由。
【思维培育】关键实力获得和解读信息①琅勃拉邦的气候:热带季风气候,1、2月气温相对较低;②老挝经济发展状况: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薄弱,农产品出口量增加调动和运用学问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旱涝灾难频发;东南亚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质灾难多发学科素养综合思维农产品条件分析:“多种”——气候相宜种植,地形困难,垂直差异大,多种种植;“优质”——质量好——环境污染少,农作物品质优良;并且农耕历史悠久,种植阅历丰富人地协调观跨境经济合作区对当地削减“贫困”的主动作用——即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我的解答】答案:(1)发展边疆贸易,创建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培育人才,完善基础设施,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讲 经纬网和地图 第1课时 地球和经纬网教学案(含解析)
【第一讲经纬网和地图】之小船创作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03略鼓的椭球体。
2.经纬网及应用(1)经纬网的特点①图一为地球侧视图;图二为地球□01俯视图,图二为□02北半球。
所有经线相交于□03南北两极,所有纬线相互□04平行。
②经纬网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的间隔一般是□05相等的。
图一相邻两条经线间隔为□0630°,图二相邻两条经线间隔为□07③所有经线长度□08相等,约为□092万千米;纬线长度由□10赤道向两极递减。
④经线指示□11南北方向,纬线指示□12东西方向。
(2)重要经纬线及其意义①赤道——□13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南北纬的分界线。
②南北纬□1430°和南北纬60°——□15低、中、高纬分界线。
③□16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17五带分界线。
④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1820°W和□19160°E,东西经的分界线是□200°和□21180°经线。
大于160°的东经度位于□22西半球,□23小于20°的西经度位于东半球。
(3)经纬网的应用①定距离纬度相差1°,经线长约□24111千米。
如图一中AB两地的实地距离约为□253_330千米,图二中EG两地的实地距离约为□266_660千米。
赤道上,经度相差1°,纬线长约□27111千米。
如图中BC 两地的实地距离约为□286_660千米。
其他纬线上,经度相差1°,纬线长度约为111千米×□29 cosφ(φ为该纬线的纬度)。
如60°纬线圈长度约为□302万②定方向A地位于B地的□31正北方,B地位于C地的□32正西方,A 地位于C地的□33西北方。
D地位于F地的□34正东方,E地位于F地的□35正北方,D地位于E地的□36东南方。
③定范围经纬度范围相同,纬度越低,范围越□37大。
考点一经纬网的应用2017年11月8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从上海启航。
高三地理复习第一轮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地理复习第一轮复习教案范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三地理复习第一轮复习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高三地理复习第一轮复习教案1教学思路现实生活中,每当国家出台大的决策,人们都会对之加以评论,网上论坛就是其中一种最常见的形式。
受其启发笔者在《西气东输》这节课的教法设计时,就想通过模拟一个论坛的场景,教师作为论坛的坛主,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则及时地对其做出评价,并适时地引导他们,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在课前教师要求学生要通过报纸、网络等各种渠道搜集关于西气东输的资料,这样做既能保证在课堂上每位同学都有参与论坛的能力,同时又锻炼了学生查找资料并从中提取观点的能力。
课堂上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加上有课时的限制,所以又培养了学生控制时间,精练自己观点的能力。
再者,通过模拟对西气东输这一交通线路的设计分析,培养了学生对国家经济建设的参与意识,从而树立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主要是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鼓励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积极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过程[引入] “十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先后制定实施了四大跨世纪工程:路—青藏铁路;水—南水北调;电—西电东送;气—西气东输。
其中西气东输工程于2004年12月30日全线贯通,实现商业化运营。
(展示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 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油气田,向东依次经过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最终到达上海。
打造了一条东西能源大动脉。
西气东输工程是继三峡工程之后又一过千亿元投资的大型工程项目。
请问同学们是否想过,这些工程项目是如何提出并被国家发改委采纳的呢?如果咱们在某个问题上想搞一个提案,要为之做什么工作呢? 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对西气东输的学习来探讨这一问题。
高中地理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地理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应积极的初恋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是为大家汇总的5篇高中地理一年级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地理高三第一轮复习教案1[学习要求]知识目标:1.理解聚落的概念及分类2.分析乡村、城市的起源和条件3.理解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身边系统分析聚落形式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德育目标:通过聚落的形成,进一步理解人地关系的协调统一[教学重点]乡村的形成和城市的起源[教学难点]聚落的概念[教具]电脑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法]图例分析引导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引言]人类文明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衣、食、住、行。
常住也是人类的一种活动,与名闻遐迩人类获取食物的历史的久远。
人类聚居(开始集中居住在某一区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重要整体性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方方面面它涉及肉体活动的方方面面。
[新授]一、聚落及其分类[结合图片聚落,推论聚落的定义及分类]1.聚落房屋建筑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2.聚落的分类-乡村聚落和大都市聚落过去我国乡村居民几乎全是农民,所以乡村又称农村。
乡村城市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规模较小较大联系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而来的3.研究意义聚落,尤其是城市,一方面是人类作用于抑制作用自然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另一方面也是自然对人类社会反馈的区域。
聚落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
用具作为人类生活和产的场所,它的形式与规模,既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也要有利于产品销售和生活。
聚落的外部形态、组合类型无不深深打上了平溪乡地理环境的烙印。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教案.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教案第13 讲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朴勋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地域差异;⑵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及其成因;⑶掌握垂直自然带及雪线上下的判读;⑷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⑸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及模式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⑵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垂直自然带及雪线上下的判读。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先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再复习整体性的两个表现。
〕[师]上节课咱们复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所谓整体性,就是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它有两种表现:①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
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
各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局部开展变化的。
②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制约性。
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承转】从总体上看,全球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严格地说,全球没有两个地域的环境是完全一样的,即表现出非常显着的地域差异。
【板书】地域差异性[师]陆地环境差异性〔也叫地域分异〕主要是通过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表达出来的。
【板书】一、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师]自然带名称的命名规律是“热量带名称+植被名称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利用多媒体,并板书简单图示如下〕〔提示:教师可结合复习气候的内容〕教师先画出上图的左半局部——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本图 3.54 完成右半局部内容。
[师]同学们在完成填图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一些特殊的地方?[生]有的,有些自然带和气候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师]对,一般情况下,一种气候区是对应一个自然带的,但有两个是特殊的,一个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两种自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而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不同〔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却相同,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世界地理欧洲西部概况第一课时 课件
二.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峡湾
地形以平原为主(2/3),山地分 布在南北两侧
地势低平(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南北高,中间低
深受冰川影响大:北部多峡湾、冰 碛湖、冰碛平原;南部多角峰,冰 蚀湖
5
挪威峡湾
6
二.自然地理特征
气候
欧洲西部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气候 (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带的控制)
南部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
自西向东 大陆性逐渐增强, 海洋性逐渐减弱
7
8
二.自然地理特征
河流
河网稠密,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
主要的河流有: 莱茵河(欧洲第一大河) 多瑙河(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9
莱茵河
莱茵河是西欧第一大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 阿尔卑斯山北麓,西北流经列支敦士登、奥 地利、法国、德国和荷兰,最后在鹿特丹附 近注入北海。莱茵河是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 传统的欧洲大河之一, 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运输大动脉之一。 莱茵河航运十分方便,是世界上航运最繁忙 的河流之一。
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纬度范围较广; 大部分分布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中主要分布在中国。 原因:在某种植物遭到自然和人为的毁灭性打击后,种 子库可以帮助人类为恢复这个品种提供备份; 建立种子的多样基因库,维持生物多样性等。
22
考点强化训练
1.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参见下图)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 气候变暖有关。其合理的解释是
拓展:“世界末日种子库”
19
拓展“世界末日种子库”
“末日粮仓”也被形象地称为“世界末日种子库”。它建在斯瓦尔巴 特群岛地下深处,是确保全球粮食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这座种子库 可存储22.5亿颗种子,旨在保护农作物多样性和应对小行星撞击地球、 核战争等灾难。种子库建于冻土地带的岩石中,因此不受气温变化的 影响。其位置高于海平面130米左右,即便格陵兰的冰盖融化,或者 南极洲的冰层完全消融,海平面上升61米,它也会安然无恙。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和深化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形成系统知识结构。
2.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教材内容2.近年高考地理试题特点及趋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2.难点:地理综合分析、实际应用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地理基础知识复习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行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的第一课时,我们来回顾一下地理基础知识。
请大家思考一下,地理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复习地理基础知识(1)地理基本概念: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2)地理基本原理:地球运动、大气环流、水循环、地质作用等(3)地理基本规律:地域分异规律、地域联系规律、地域差异规律等(1)地理基础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释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回顾了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
希望大家在复习过程中,能够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第二课时: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培养1.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了地理基础知识,那么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2.地理综合分析实例讲解(1)实例一:分析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形成原因(2)实例二:分析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3.小组讨论(1)如何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区域地理特征?(2)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地理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实例讲解和小组讨论,希望大家能够掌握综合分析的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提高。
第三课时:地理实际应用能力培养1.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理综合分析能力,那么如何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2.地理实际应用实例讲解(1)实例一:分析我国城市发展趋势及城市规划(2)实例二: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3.小组讨论(1)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2)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提高地理实际应用能力?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实例讲解和小组讨论,希望大家能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必修1第一、二单元
第一讲地球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2.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
3.熟练掌握地球上的经纬网,并会运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4.理解地球上的时区的划分,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
本讲重点:(1)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3)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本讲难点:(1)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3)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考点点拨: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二:地球仪1.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在一定时期内可看作是不变的)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比较表1—1:经线与纬线的比较表经线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也叫子午线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与赤道平行的线)特点形状半个圆,且都不平行一个圆,且都平行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长度都相等(约2万千米) 都不等,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4.纬度与经度的划分(见图1—1)图1-1表1-2:经度与纬度的比较表5.经纬网的综合应用(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常见的经纬网图(图1)有以下三种形式:①确定纬线与纬度在侧视图和圆柱投影图上,纬线为直线。
纬度数值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在俯视图上纬线为一组同心圆,若圆心为北极点,各纬线均表示北纬,且数值向北极点增大。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世界地理(第1课时)
高考一轮复习世界地理第一课时扬州中学训练集团树人学校陈军【考试说明要求】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不同尺度区域(如大洲、地区、国家等)的主要地理特征●识记世界海陆分布、各大洲的界线、海底地形、陆地地形及其分布●理解并把握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正确理解世界重要国家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以及政治、经济地理位置和区际联系●把握区域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分析方法和区域自然、人文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学会分析、总结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设计思路】由于高中与学校地理学问内容具有不行分割的承接关系,在考试中将会涉及学校地理课程中的世界地理。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引导同学对世界地理进一步复习深化,以区域图为抓手建构同学头脑中的“脑地图”;二是建构“世界地理”学问框架,江苏地理中主要侧重人地关系的考查,把所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落实到具体区域,所以在教学时要重点培育同学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一般思路,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分析;三是进行典型例题的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解。
在复习备考中,梳理地理学问,构建学问框架,探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构建思维模式,并运用思维模式进行迁移、重整、变换,解决新学问、新问题,优化解题力量。
所复习的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都是紧密的以区域为载体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可持续进展的途径。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一般思路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下所示:第一课时:世界地理概况【学问构建】【教学目标】1.识记世界海陆分布,各大洲的界线,海底地形、陆地地形及其分布。
2.理解并把握世界气温存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3.精确识记世界主要地区的海陆轮廓、经纬度位置、交通位置和人文地理状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教案(第1课时)
高考一轮复习世界地理第一课时【设计思路】由于高中与初中地理知识内容具有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考试中将会涉及初中地理课程中的世界地理。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引导学生对世界地理进一步复习深化,以区域图为抓手建构学生头脑中的“脑地图”;二是建构“世界地理”知识框架,江苏地理中主要侧重人地关系的考查,把所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落实到具体区域,所以在教学时要重点培养学生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一般思路,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分析;三是进行典型例题的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解。
在复习备考中,梳理地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构建思维模式,并运用思维模式进行迁移、重整、变换,解决新知识、新问题,优化解题能力。
所复习的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都是紧密的以区域为载体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一般思路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下所示:第一课时:世界地理概况【知识构建】【教学目标】1.识记世界海陆分布,各大洲的界线,海底地形、陆地地形及其分布。
2.理解并掌握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3.准确识记世界主要地区的海陆轮廓、经纬度位置、交通位置和人文地理状况。
4.掌握世界主要资源的分布情况。
【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内容的把握应该是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也是对必修一中全球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气候影响的进一步复习。
1、复习重点: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及其分布;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人口分布。
2、复习难点:理解并掌握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在现在世界中运用。
【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地图册,把握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地理【考试说明要求】【设计思路】由于高中与初中地理知识内容具有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考试中将会涉及初中地理课程中的世界地理。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引导学生对世界地理进一步复习深化,以区域图为抓手建构学生头脑中的“脑地图”;二是建构“世界地理”知识框架,江苏地理中主要侧重人地关系的考查,把所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落实到具体区域,所以在教学时要重点培养学生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一般思路,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分析;三是进行典型例题的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解。
在复习备考中,梳理地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构建思维模式,并运用思维模式进行迁移、重整、变换,解决新知识、新问题,优化解题能力。
所复习的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都是紧密的以区域为载体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一般思路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下所示:第一课时:世界地理概况【知识构建】【教学目标】1.识记世界海陆分布,各大洲的界线,海底地形、陆地地形及其分布。
2.理解并掌握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3.准确识记世界主要地区的海陆轮廓、经纬度位置、交通位置和人文地理状况。
4.掌握世界主要资源的分布情况。
【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内容的把握应该是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也是对必修一中全球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气候影响的进一步复习。
1、复习重点: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及其分布;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人口分布。
2、复习难点:理解并掌握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在现在世界中运用。
【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地图册,把握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
【课堂活动设计】考点诠释1:大洋和大洲。
探究活动1:读图1,了解大洲与大洋地理位置与特点,完成填空。
一、大洋和大洲1.世界海陆分布从全球来看,地球表面积的____%为海洋,____%为陆地。
2.七大洲和四大洋(1)七大洲和界线①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图中字母所在的大洲:A 、B欧洲、C 、D大洋洲、E南极洲、F北美洲、G 。
考点诠释2: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及其分布。
二、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1.陆地地形的类型与特征2.海底地形的类型与分布3.海陆变迁(1)六大板块:A 板块,B印度洋板块,C美洲板块,D非洲板块,E太平洋板块,F亚欧板块。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3)两大火山、地震带: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构地理知识体系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陆地地形雨海底地形的划分图与板块示意图。
学生读图理解比较陆地与海底地形的差异。
利用陆地与海底地形图帮助学生复习理解等高线与等深线的相关知识,抓住考查的重点、学生的易错点,以达到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目的。
【典型例题1】下图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图中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
完成1~2题。
1.哪一条界线可能是1月0℃等温线?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甲;盛行风、洋流B.乙;纬度、地形C.丙;经度、地形D.丁;盛行风、纬度2.“这里地质活动活跃,石灰岩层受板块挤压而变质成大理岩”,此叙述所指的地区,可能接近的界线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1.A 2.B思路点拨:第1题,主要考查的是影响气温的因素,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是欧洲的西部由于受到被大洋暖流的影响,使1月0℃等温线呈现南北走向, 选项A是正确的。
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乙为阿尔卑斯山脉,是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选项B是正确的。
三、世界气温与降水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1)气温的变化①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年变化:最热月:北半球陆地为月,海洋为8月;最冷月:北半球陆地为1月,海洋为月(2)气温的分布①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冬季相反;山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②影响因素:纬度、海陆、________、洋流等。
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降水的季节变化①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如全年多雨区、全年少雨区、常年湿润区。
②降水季节差异很大:如________区、冬季多雨区。
(2)降水的分布①分布规律:赤道地区降水多,________地区降水少;中纬度________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安降水少②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总结归纳:世界大州地理特征及对气候的影响注:【典型例题2】下图是“沿37°N世界某地地形剖面及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内华达山脉两侧海拔2 000 m处的降水量差值约是( )。
A.250 mm B.700 mmC.850 mm D.1 000 mm4.造成①地降水量较少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B.太阳辐射C.植被分布D.地形起伏答案3.B 4.D思路点拨:第3题经图中海拔2 000 m刻度做水平线,相交地形剖面线于两点;过此两点作纵坐标的平行线,交年降水量线于另外两点,则这两点所对应的年降水量刻度所示数值,就是两地的年降水量,其差值约为700 mm。
第4题①地在内华达山脉的东侧,据图中纬度和山脉等信息,可知该地位于美国西海岸,该地主要受西风影响,故①地位于背风坡,因而降水较少。
【典型例题3】5.读“世界输电电缆示意图”和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太阳能发电是全球各国非常重视的研究项目。
为了充分利用全球的太阳能资源,科学家设想,把全球太阳能电站联成网络(如上图,图中的A、B、C、D、E、F、G、H为世界上一些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以便在昼夜半球之间调节太阳能的余缺。
(1)图中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
(2)下面两幅剖面图对应的大洲分别是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
两大洲地形特征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MN为晨线,则上述地点中此时太阳能发电效能最高的是________,该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多分布于副热带地区,并多分布于内陆地区(2)北美洲大洋洲在东西方向上分为三大地形区,有山地、高原、平原相间分布(3)F 全年高温干燥思路点拨:该题组结合世界热点“能源问题”考查学生世界地理知识内容。
第(1)题,图中标出的8个地点均为太阳能丰富地区,在分布上有相似性。
第(2)题,考查大洲的地形地势特征,准确判断大洲名称并比较分析即可。
第(3)题,有一定难度,突破口在MN为晨线,且与气候特征联系密切。
考点诠释3: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三、世界的居民和国家1.世界的居民(1)人口分布不均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世界气温与降水①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的图。
②教师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评价。
③教师指导学生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
①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
②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所选答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①选择典型例题进行解题训练。
②指导学生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
③使学生形成成熟的思维体系和稳定的解题方法。
①稠密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欧洲西部以及C____________等中低纬度近海的______地带。
②稀疏区:极端干旱的热带沙漠区,如D ;气候过于潮湿的____________,如E ;终年严寒的______地区,如F ;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如G 。
③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发达国家表现为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2. 世界的国家(1)面积位于前六位的国家(2)人口数量:人口最多的是中国,其次是______。
(3)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分布世界贸易发达国家欧洲、北美洲、______输出资金、技术、经验、信息、工业制成品和粮食等,进口原料、能源、热带农产品等发展中国家 亚洲、非洲、________输出廉价劳动力、原料、能源、热带农产品等,进口工业制成品和粮食等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构教师使用多媒体投学生读图回顾人偶利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建构知识地理知识体系影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指导学生读图、归纳人口分布特点。
分布主要特点,完成填空。
体系,抓住考查的重点、学生的易错点,以达到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目的。
【典型例题4】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6~7题。
6.图中序号①②③④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关其分布共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处于中低纬度 B.多濒临海洋C.经济高度发达 D.多为平原地形7.图中⑤⑥⑦⑧四地人口稀少,其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A.⑤—湿热 B.⑥—干热C.⑦—干旱 D.⑧—高寒答案:6.C 7.D思路点拨:第6题,①②两地分别是东亚、南亚,其并不是经济发达地区。
第7题,⑤地是北非,气候干旱;⑥地是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⑦地是南极洲,酷寒;⑧地是青藏高原,高寒。
【重点图像】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