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集体舞:校园秧歌》教案(一)
小学音乐秧歌舞教案
小学音乐秧歌舞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秧歌舞的由来和特点,并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和动作要求,积极参与小组表演。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通过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秧歌舞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继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教学秧歌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音乐的节奏和动作要求表演秧歌舞的内容。
2.如何在小组表演中发挥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秧歌舞的音乐和舞蹈动作。
2.学生准备舞蹈服装和鞋子。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秧歌舞的由来和特点,让学生通过画面、视频等形式感受秧歌的热闹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秧歌舞的兴趣。
2.讲解基本动作和技巧(15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秧歌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如拉手、转身、抬腿、蹲跳等。
同时,教师示范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
3.小组分组练习(2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5-6名学生组成。
每个小组选择一支秧歌舞进行练习,并进行教师的指导和点评。
4.小组表演(30分钟)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观摩和评价,教师对每个表演进行点评和鼓励。
最后,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并颁发奖品。
六、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学习秧歌舞中体会到的乐趣和收获。
七、课后作业1.学生对秧歌舞的学习感想及对未来的展望。
2.学生自主选择一支秧歌舞进行练习,下节课进行表演。
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参与度,积极参与了小组表演,锻炼了他们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有一些学生动作不够标准,需要多加练习。
同时,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更多地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提高技能。
《秧歌舞》教案设计
《秧歌舞》教案设计秧歌舞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能够:1.了解秧歌舞的起源、发展和特点;2.掌握秧歌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协调性、节奏感和团队合作意识;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秧歌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2.难点:协调性与团队合作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教学PPT;2.音乐播放器;3.教学道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秧歌舞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秧歌舞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入本节课的话题。
2.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秧歌舞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包括秧歌舞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服饰及舞蹈形式等,并结合图片和文字进行讲解。
3.动作示范(15分钟)教师进行秧歌舞的基本动作示范,并让学生注意动作的要领和技巧。
同时,教师可请几名学生上台示范,让全班学生观摩和跟随练习。
4.分组练习(20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编排一段秧歌舞节目。
要求学生结合已学的基本动作和技巧,自由发挥创造,形成独特的舞蹈内容。
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展示个人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5.展示交流(15分钟)每个小组轮流上台表演自己编排的秧歌舞节目,并给予其他小组积极的评价和建议。
同时,教师也可就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果。
6.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秧歌舞对培养学生的协调性、节奏感和团队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对秧歌舞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兴趣。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秧歌舞的心得体会,可以包括自己对秧歌舞的认识、感受以及学习秧歌舞的收获等。
六、板书设计无七、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发学生对秧歌舞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协调性、节奏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但是,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动作要求较高,可能需要额外的辅导和练习。
因此,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练习时间,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
校园集体舞《校园秧歌》教案
6、学生小结。
回忆本次课的教学内容。
学生与老师再见。
四列横队
分小组站队,四人一小组,男女相对站立。
四列横队
场地器材:录音机一台
运动负荷预计:平均心率135次/分钟 练习密度 45%
安全知识技能教育:各组之间保持安全距离,以免碰撞。
课后反思:
进度调整:12分钟)
追逐跑(男70米,女60米)
四、结束部分
(2分钟)
1、教师提示上一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指导学生练习
3、教师针对练习情况,指出存在问题,强调注意点。
1、教师讲解示范男女动作做法。
2、教师口令指挥学生集体练习。
3、安排学生分组学练,巡回指导。
4、教师口令指挥学生分组展示,从第一个八拍到第三五个八拍。
执教者:;上课班级:初二年级班;男生人女生人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体能发展
情意表现
1、学生在练习时,有良好的身体姿态。有一定的表现力。
2、能熟练地完成《校园秧歌》十六人组,圆形队列完整动作。配合比较默契。
5、教师播放音乐,并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
6、教师针对练习情况,指出不足。
7、教师提示打乱固定的分组,交换舞伴或转换角色练习。
8、教师小结
1、集合、讲评。
2、提示本次课的教学内容。
3、布置课外作业。
4、提示下次课的教学内容。
5、宣布下课。
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回忆上一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认真听讲。明确练习时的注意点。
安全知识技能教育:各组之间保持安全距离,以免碰撞。
课后反思:强调基本姿态的练习,加强动作的表现力。
进度调整:
《校园秧歌》单元(水平四)第五课时总第课时
秧歌舞 教案
秧歌舞教案教案标题:秧歌舞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秧歌舞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学习基本的秧歌舞动作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舞蹈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秧歌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器和适合秧歌舞的音乐。
2. 教学用具:音乐舞台、镜子、舞蹈服装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秧歌舞的起源和发展,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知识点讲解(10分钟):解释秧歌舞的特点和基本动作,如手舞、脚舞、身体动作等。
3. 示范与练习(20分钟):a. 教师示范基本的秧歌舞动作,学生观摩并模仿。
b. 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和帮助。
4. 创编(15分钟):a. 学生分组,设计一段秧歌舞表演,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
b.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评价。
5. 总结(5分钟):回顾学习的内容,强调秧歌舞对团队合作和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作用。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秧歌舞比赛或演出,进一步了解秧歌舞的发展和变化。
2.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舞蹈团队,提升舞蹈技巧和表演能力。
七、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练习和表演中的动作是否准确、流畅。
2. 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八、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别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进步。
以上是一个关于秧歌舞的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还可进一步提供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教学资源。
大学生秧歌教案设计方案
课时:4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秧歌的起源、发展及文化内涵。
2. 掌握秧歌的基本步伐、动作和节奏。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4.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秧歌的基本步伐和动作。
2. 团队合作与协调。
教学难点:1. 秧歌动作的节奏感和力度。
2. 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
教学准备:1. 音乐设备,播放秧歌音乐。
2. 秧歌服装、道具。
3. 秧歌教学视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秧歌文化介绍与热身活动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秧歌的起源、发展及文化内涵。
2. 引导学生思考秧歌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二、热身活动1. 学生进行简单的拉伸运动,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
2.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集体热身操,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三、秧歌基本步伐教学1. 教师示范秧歌的基本步伐,如“左一步、右一步”、“蹲步”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动作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课后练习任务。
第二课时:秧歌动作与节奏训练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秧歌的基本步伐。
2. 学生进行集体练习。
二、秧歌动作教学1. 教师示范秧歌动作,如“抖肩”、“扭腰”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动作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秧歌节奏训练1. 教师播放秧歌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节奏。
2. 学生跟随音乐进行动作练习,教师纠正动作。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课后练习任务。
第三课时:团队协作与表演练习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秧歌动作和节奏。
2. 学生进行集体练习。
二、团队协作训练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团队协作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默契配合。
三、表演练习1. 学生进行秧歌表演练习,教师提供反馈意见。
2. 学生根据教师意见进行改进。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课后练习任务。
秧歌舞蹈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秧歌舞蹈的历史、文化和特点。
2. 通过学习秧歌舞蹈的基本动作和组合,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身体协调性。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场地室内舞蹈教室五、教学器材音响设备、舞蹈把杆、舞蹈毯子、舞蹈服装等。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秧歌舞蹈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播放一段秧歌舞蹈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基本动作(1)教师示范秧歌舞蹈的基本动作,如:走步、踏步、扭腰、摆手等。
(2)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基本动作,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动作。
3. 组合练习(1)教师讲解秧歌舞蹈组合的动作要领。
(2)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组合动作。
(3)学生分组练习组合动作,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1. 复习基本动作和组合(1)学生复习秧歌舞蹈的基本动作和组合。
(2)教师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
2. 创编舞蹈(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编自己的秧歌舞蹈。
(2)学生分组进行创编,教师给予指导。
(3)学生展示自己的创编作品,互相评价。
3.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秧歌舞蹈的历史、文化和特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舞蹈表现力和身体协调性的提高情况。
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九、教学拓展1. 邀请当地民间艺术家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秧歌舞蹈。
2. 组织学生参加秧歌舞蹈比赛,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
3. 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秧歌舞蹈的发展现状。
《秧歌舞》优秀教案
三、课堂提问
1.提问时,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情景导入
1.利用舞蹈视频、图片等多样化资源,激发学生对秧歌舞的兴趣。
2.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拓展延伸:
a.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舞蹈比赛,提高舞蹈水平。
-了解比赛信息,为学生提供参赛机会。
-指导学生进行备赛,提高舞蹈技巧和表现力。
b.组织学生参观民间舞蹈表演,深入了解我国民间舞蹈文化。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表演,安排学生参观。
-事前为学生介绍相关背景知识,提高观赏效果。
c.引导学生关注舞蹈艺术的发展,提高审美能力。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
1.标题:《秧歌舞》
2.内容:
(1)基本步伐:十字步、进退步等。
(2)组合动作。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编写一段秧歌舞组合,并拍摄视频。
2.答案:参考课堂所学,结合个人创意,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推荐优秀的舞蹈作品和艺术家,引导学生欣赏。
-鼓励学生参加舞蹈讲座、展览等活动,拓宽艺术视野。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时,注意语速适中,发音清晰,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听懂。
2.在强调重点和难点时,适当提高语调,引起学生注意。
二、时间分配
1.确保导入、示范、练习、总结等环节的时间分配合理,避免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
《秧歌舞》教学设计方案
《秧歌舞》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秧歌舞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
2.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舞蹈表现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秧歌舞的基本动作:扭腰、转身、跳跃等。
2.基本的舞蹈技巧:舞步的节奏感、韵律感等。
3.秧歌舞的表演:选择一个经典的秧歌舞,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演出。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秧歌舞的基本动作1.介绍秧歌舞的起源和特点。
2.示范秧歌舞的基本动作,并让学生跟随动作练习。
3.分组进行练习,老师给予指导和辅导。
第二课:秧歌舞的舞蹈技巧1.讲解秧歌舞的舞步节奏与韵律感,并进行示范。
2.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老师给予指导和辅导。
3.组织小演出,让学生进行表演展示和互相评价。
第三课:秧歌舞的整体表演1.选择一个经典的秧歌舞,向学生介绍其背景和意义。
2.教学舞蹈的具体动作和排练组合。
3.进行排练和指导,老师给予个别指导和集体训练。
4.学生进行演出,老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老师通过示范秧歌舞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让学生学习并模仿。
2.分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和排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配合能力。
3.个别指导法: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克服难点和提高舞蹈表现力。
五、教学手段1.录像播放:向学生展示秧歌舞的优秀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秧歌舞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音乐播放器:播放秧歌舞的音乐,帮助学生感受舞蹈的节奏和韵律。
3.现场表演:邀请专业秧歌舞表演团队来学校进行表演,给学生提供实际观摩的机会。
六、教学评价1.观察评价:观察学生在学习和表演过程中的动作、技巧和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指导。
2.论述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写出相关的评价和反馈意见。
3.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和点评,帮助他们互相学习和进步。
七、教学资源1.秧歌舞的相关书籍和资料。
2.录像和音乐播放器。
3.秧歌舞的表演视频。
八、教学反思通过秧歌舞的教学,学生可以锻炼身体、增强协调性和舞蹈表现力。
《秧歌舞》教案设计
《秧歌舞》教案设计《秧歌舞》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舞蹈形式之一,以其动感热烈的节奏和舞姿,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青睐。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设计出一份富有特色、行之有效的《秧歌舞》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这一传统文化。
一、教学目标1.了解《秧歌舞》的起源、发展和流传。
2.学习《秧歌舞》的基本舞步和动作。
3.体验《秧歌舞》所表达的民族和地域文化。
4.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准备1.音乐设备:播放《秧歌舞》音乐。
2.场地:教室或舞蹈室。
3.道具:彩带、扇子、柿子等。
4.教学辅助材料:PPT、视频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秧歌舞》的舞蹈视频,让学生感受这种热烈欢快的舞蹈形式,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舞蹈的感受和看法。
2.教学内容2.1 讲解《秧歌舞》的起源和流传教师可以通过PPT、图片、电话等方式讲解《秧歌舞》的起源、地域文化和流传,让学生了解这一文化的深层内涵和独特风采。
2.2 学习《秧歌舞》的基本舞步和动作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手把手教学等方式,为学生详细地讲解《秧歌舞》的基本舞步和动作。
鼓励学生多练习、多模仿,体验《秧歌舞》所表达的民族和地域文化。
2.3 练习音乐和舞蹈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秧歌舞》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和韵律,练习舞蹈的动作和步伐。
为了丰富舞蹈的形式,可以加入彩带、扇子、柿子等道具,让舞蹈更加生动有趣。
2.4 小组分工合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合作,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不同的舞蹈任务,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比如,可以安排一些小组分别负责舞蹈的编排、音乐的选择、舞蹈服装等方面,最后进行组队演练和展示。
3.总结在本节课程的最后,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包括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学生的反馈和感受等。
并鼓励学生继续进行练习和探究,深入了解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四、教学后续对于本次课程学习的学生,教师可以继续安排相关的学习活动,以增进他们的舞蹈水平和文化素养。
秧歌教案(5篇范文)
秧歌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秧歌教案大班舞蹈教案:《秧歌舞》授课老师:授课时间:设计思路:秧歌舞是我们中国汉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我们河南是一个典型的汉族聚居区,了解和学习我们汉族特有的民族舞是很有必要的。
大班舞蹈《秧歌舞》共分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以了解和学习秧歌舞的基本步伐——十字步为重点,第二课时以舞蹈表演及动作创编为重点。
本次活动——秧歌舞的第一课时,主要通过直观欣赏和参与秧歌舞的表演、课件演示、要领讲解、探索练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逐步掌握十字步的动作要领,进而为第二课时的创编和表现秧歌舞打下知识和技能基础。
活动目标:1.感知秧歌舞热闹、喜庆的特点,知道秧歌舞是中国汉族舞蹈。
2.学习“秧歌十字步”,尝试运用手绢和自己的肢体动作随音乐表演秧歌舞。
活动准备:1、音乐《欢乐中国舞》及《拥军秧歌》片段。
2、秧歌舞道具——手绢。
3、课件(不同道具、不同场合秧歌舞表演图片、秧歌舞常用道具图片、秧歌十字步分解图)。
4、地面十字步标记每人一个。
重难点:掌握“秧歌十字步”动作要领,尝试运用手绢和自己的肢体动作随音乐表演秧歌舞。
活动过程:一、进入情景,快乐舞蹈。
1、欣赏教师表演的秧歌舞,引发学习秧歌舞的兴趣。
2、观看课件,提问交流,初步了解秧歌舞的特点。
(1)观察自己手中的手绢的形状、颜色师:王老师送给小朋友的是什么礼物呀?谁知道我们刚才跳的是什么舞蹈?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舞蹈?(2)教师播放课件讲解:秧歌舞是我们汉族的舞蹈。
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我们汉族人常常在舞台上、在广场上,甚至在大街上、在村子里跳起热闹、喜庆的秧歌舞,来庆祝我们的节日。
二、学习秧歌十字步。
1、观看课件,了解十字步的动作要领。
师:你们想不想拿着漂亮的手绢来跳一跳热闹、喜庆的秧歌舞呢?要学好秧歌舞,首先要学会一个新本领——十字步。
大学生秧歌教案
课时安排:8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秧歌的起源、发展及其文化内涵。
2. 掌握秧歌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4.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
教学内容:1. 秧歌的起源与发展2. 秧歌的基本动作与节奏3. 秧歌队形变化与组合4. 秧歌表演技巧与注意事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秧歌的起源、发展及其文化内涵。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基本动作教学1. 教师示范秧歌的基本动作,如走步、扭腰、摆手等。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
三、节奏训练1. 教师播放秧歌音乐,引导学生跟随节奏进行动作练习。
2. 学生分组进行节奏练习,互相监督、纠正。
四、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学生进行基本动作和节奏的复习。
2. 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秧歌队形变化与组合1. 教师讲解秧歌队形变化的基本规律。
2. 学生分组进行队形变化的练习。
三、表演技巧与注意事项1. 教师讲解秧歌表演的基本技巧。
2. 学生进行表演练习,教师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学生进行基本动作、队形变化和表演技巧的复习。
2. 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秧歌组合练习1. 教师设计几个简单的秧歌组合,学生进行练习。
2. 学生分组进行组合练习,互相监督、纠正。
三、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四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学生进行基本动作、队形变化、组合练习和表演技巧的复习。
2. 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秧歌表演训练1. 教师讲解秧歌表演的注意事项。
2. 学生进行表演训练,教师指导。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五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学生进行基本动作、队形变化、组合练习、表演技巧和表演训练的复习。
2. 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校园集体舞:校园秧歌》课件
组织队形
准备活动
1.蛇形慢跑 教师组织学生站成一
路纵队,女生在前男生在 后。绕田径场蛇形慢跑一 圈,体育委员带领喊口号。
组织队形
准备活动
2.自编操 第一节:踏步运动 第二节:扩胸运动 第三节:腰部运动 第四节:踢腿运动 第五节:蹲立运动 第六节:头手运动 第七节:跳跃运动 第八节:整理运动
组织队形
5—8 拍: 男生继续做第1—4拍动作 ,女生继续做第1—4拍相 反方向的动作。
校园集体舞:校园秧歌
第5个八拍
1—8 拍:男生原地做十字步,身体微微前倾,双手半握拳,双臂在胸前 与步伐配合左右屈伸摆动; 女生原地做十字步,身体微微后仰,双手成掌 五指并拢,大臂夹紧,小臂上下摆动。
第6个八拍
1—2 拍:男女生双腿开立,与肩同宽,双脚脚尖、脚跟交替先右后左做 横蹉步。双手半握拳,大臂保持不动,小臂上下交换。 3—4 拍:男女生微蹲低头含胸,双手大七位(双臂架起)。随后向上抬 头立身,左小腿侧屈抬起,主力腿不动,右臂侧上屈,左臂向下伸直。 5—8 拍:反方向做第1—4拍的动作。
校园集体舞:校园秧歌
3—4 拍:男女生双臂继续于胸前做交替屈伸两次。 5—8 拍:男生双脚开立,与肩同宽,成半蹲姿态,原地向上轻 跳 女生原地做跑跳步。 男女生双手半握拳,以肘部为中心,左 手先体侧伸平,右手头上屈肘,交替做四次屈伸动作。头部随 动作节拍左右摆动四次。最后一拍双脚并立,双臂自然下垂, 成立正姿态。
第五段
第一个八拍至第七个八拍,重复第一段的前七个八拍的动作。第八个八拍 ,男女生原地保持不动。
结尾
一个八拍,男女生双手放下,站立不动。
结束语
教师:“课下大家一起舞起来”
谢谢观赏
校园集体舞:校园秧歌
校园舞蹈秧歌活动策划方案
校园舞蹈秧歌活动策划方案1. 活动背景介绍舞蹈秧歌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舞蹈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人文内涵。
在校园里举办秧歌活动,可以展示学生的艺术才华,增强团队合作能力,提高民族文化素养。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舞蹈秧歌的表演,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丰富校园文化氛围。
2. 活动目标2.1 学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舞蹈秧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2.2 教师目标: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秧歌舞蹈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文化素养。
2.3 学校目标: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品牌,提高学校形象和影响力。
3. 活动内容和流程设计3.1 筹备阶段(1周)3.1.1 组织筹备团队,明确活动目标和任务分工。
3.1.2 筹备团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学生对秧歌舞蹈的兴趣和需求。
3.1.3 确定活动日期、场地和舞蹈秧歌的选取。
3.1.4 协调安排舞蹈老师,进行相关培训和排练。
3.2 宣传阶段(2周)3.2.1 制作活动海报,张贴在学校主要位置。
3.2.2 制作宣传视频,发布在学校官方网络平台上。
3.2.3 利用校园广播、公告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宣传推广。
3.2.4 邀请当地媒体和文化机构进行报道和宣传。
3.3 培训阶段(1周)3.3.1 邀请专业舞蹈老师进行秧歌舞蹈培训,包括舞姿、舞步、节奏等。
3.3.2 安排每周固定时间的培训课程,确保学生掌握基本舞蹈技巧和动作。
3.3.3 每周安排一次集体排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舞台表演经验。
3.4 表演准备阶段(2周)3.4.1 安排舞蹈老师进行舞蹈动作和节奏的调整和提升。
4. 活动组织与实施4.1 开幕式(1天)4.1.1 排练完毕后,举行秧歌舞蹈活动的开幕式,宣布正式开始。
4.1.2 邀请校领导、学生家长、媒体和文化机构代表等参加开幕式。
4.1.3 开幕式上进行舞蹈秧歌表演,展示活动的主题和特色。
4.2 比赛展示(2天)4.2.1 将舞蹈秧歌活动分为各个年级的比赛展示环节。
秧歌教案(范文)
秧歌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秧歌》,主要学习秧歌的起源、发展以及基本跳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民族舞蹈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秧歌的起源和发展,知道秧歌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舞蹈。
2. 学会秧歌的基本跳法,培养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兴趣和爱好。
3. 通过学习秧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秧歌的起源、发展以及基本跳法。
难点:学会秧歌的基本跳法,能够熟练地参与集体表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秧歌扇子学具:笔记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段秧歌音乐,让学生猜猜这是哪种舞蹈。
引入新课《秧歌》。
2. 基本知识学习:(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秧歌的起源和发展,使学生了解秧歌的历史背景。
(2)教师讲解秧歌的基本跳法,让学生初步感受秧歌的魅力。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练习。
(2)教师播放秧歌音乐,学生跟随音乐练习基本跳法。
(3)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跳法。
4. 集体表演:(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表演,检验学生对秧歌跳法的掌握程度。
(2)学生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才华。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秧歌起源:古代民间舞蹈发展:历史悠久,各地有特色基本跳法:扇子舞、腰鼓舞、秧歌步等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自己所在地是否有秧歌活动,并简要介绍。
答案:示例:我国山东省有秧歌活动,每年春节期间都会举行秧歌表演,吸引了大量观众。
2. 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为自己所在地设计一场秧歌表演活动,包括表演内容、场地布置等。
答案:示例:我设计的秧歌表演活动分为开场舞、扇子舞、腰鼓舞、秧歌步四个环节。
开场舞由全体演员共同表演,扇子舞、腰鼓舞、秧歌步分别由不同的小组表演。
场地布置以红色为主,悬挂灯笼、彩带,营造喜庆的氛围。
中学秧歌舞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秧歌舞的历史、特点,掌握秧歌舞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秧歌舞,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秧歌舞的历史与特点2. 秧歌舞的基本动作3. 秧歌舞的节奏与音乐4. 秧歌舞的编排与表演三、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观看秧歌舞视频,激发学生对秧歌舞的兴趣。
2. 讲解秧歌舞的历史与特点介绍秧歌舞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各地的表现形式。
3. 学习秧歌舞的基本动作教师示范并讲解基本动作,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练习。
4. 节奏与音乐学习秧歌舞的节奏和音乐,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动作练习。
5.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予改进建议。
第二课时:1. 复习与巩固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教师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排练与表演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秧歌舞的编排与排练。
3. 表演展示各小组进行秧歌舞表演,教师和同学们进行评价。
4.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秧歌舞的兴趣和认识程度2. 学生对秧歌舞基本动作的掌握程度3. 学生在排练和表演中的表现4. 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反馈和建议七、教学资源1. 秧歌舞视频2. 音乐播放设备3. 秧歌舞服装八、教学注意事项1.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安全,避免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受伤。
4. 教学过程中,适时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大学生秧歌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秧歌的起源、发展和文化内涵。
2. 掌握秧歌的基本步伐和动作。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身体素质。
4. 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秧歌的基本步伐和动作。
2. 团队协作和动作协调。
教学难点:1. 高难度的动作技巧。
2. 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教学准备:1. 秧歌音乐CD或播放器。
2. 秧歌服装。
3. 秧歌道具(如扇子、手绢等)。
4. 教学场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秧歌概述及基本步伐一、导入1.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秧歌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秧歌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二、基本步伐教学1. 讲解秧歌的基本步伐,如踏步、跳步、扭步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学习基本步伐。
3. 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步伐。
第二课时:秧歌动作及团队协作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 引导学生讨论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二、动作教学1. 教授秧歌的基本动作,如扭腰、摆臂、转圈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学习基本动作。
3. 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团队协作练习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协作练习,如“大圆圈”、“八字形”等。
2. 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动作和团队协作。
第三课时:高难度动作及连贯性训练一、导入1. 回顾前两节课所学内容。
2. 引导学生讨论高难度动作的技巧。
二、高难度动作教学1. 教授秧歌的高难度动作,如跳跃、旋转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学习高难度动作。
3. 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连贯性训练1. 学生进行连贯性动作练习,如“大圆圈”中的跳跃和旋转。
2. 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高难度动作和连贯性。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及成果展示一、导入1. 回顾前三节课所学内容。
小学舞蹈秧歌舞教案
小学舞蹈秧歌舞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秧歌舞的基本动作和节奏,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爱好。
2. 通过学习秧歌舞,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教学重点:1. 秧歌舞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2. 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舞蹈室。
2. 教学音响:播放秧歌舞音乐。
3. 教学道具:花扇、花环等。
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跳绳、捉迷藏等,让学生充分活动身体,提高身体协调性。
2. 学生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舞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基本动作教学(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秧歌舞的基本动作,如秧歌步、秧歌十字步等,并示范动作。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基本动作,教师逐一纠正学生的动作,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基本动作。
三、节奏教学(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传授秧歌舞的节奏,让学生熟悉并掌握节奏。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节奏,教师逐一纠正学生的节奏,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
四、组合教学(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秧歌舞的组合动作。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组合动作,教师逐一纠正学生的动作,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组合动作。
五、团队协作教学(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协作游戏,如集体舞蹈、接力舞蹈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2. 学生参与团队协作游戏,教师逐一评价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总结与展示(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鼓励和指导。
2. 学生展示自己学习的秧歌舞,分享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学习秧歌舞时,对基本动作和节奏的掌握程度较高,但在团队协作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舞蹈学习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校本秧歌教学设计
校本秧歌教学设计校本秧歌教学设计是指根据学校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结合地方文化特色,设计一套针对性强、充满乐趣、富有创新性的秧歌教学方案。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目标:1.认识秧歌文化:了解秧歌起源、发展和地方特色,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艺术素养:通过学习秧歌舞蹈动作、节奏感和音乐鉴赏,提高学生的音乐和舞蹈表现能力。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集体排练和演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秧歌基本知识:讲解秧歌的起源和历史、地方特色等基础知识。
2.秧歌舞蹈动作:学习秧歌的基本舞蹈动作,包括手部动作、步伐以及团队编排等。
3.秧歌音乐鉴赏:欣赏秧歌音乐,学习节奏感和音乐表达技巧。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秧歌表演视频,感受秧歌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示范教学法:老师进行技能示范,让学生模仿动作,反复练习,提高舞蹈表现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编排和排练秧歌舞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评价:1.观察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舞蹈动作、节奏感和音乐鉴赏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2.自评互评:学生互相观看、评价和改进自己的表演,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完善能力。
3.验收演出:在学期末举行秧歌展演,由专业人员进行评审,对学生的舞蹈表现进行评分和评价。
综上所述,校本秧歌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音乐和舞蹈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采取情景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结合观察评价、自评互评和验收演出等教学评价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秧歌教学效果,使其得到全面的发展。
这样的校本秧歌教学设计是富有创新性和针对性的,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集体舞:校园秧歌》教案(一)
教师:×××课次:×次第×周
【组织队形】如图1所示。
图1
【要求】报数时声音洪亮,集合时做到快、
静、齐。
【组织队形】如图2所示。
图2
【要求】保持队形整齐、口号响亮。
【组织队形】如图3所示。
图3
【要求】
(1)动作舒展大方,充分伸展身体各个关节。
每个动作两个八拍。
(2)体育委员领做,其他学生跟随练习,教
师在场下巡回指导。
【组织方法】如图4所示。
三、校园集体舞:站位、
的站位。
图4
【重点】学会校园集体舞的站位和基本礼仪。
【难点】能够熟练的进行位置转换。
【教学步骤】
(1)教师与学生共同观看《校园秧歌》的舞
蹈视频。
(2)教师提问学生观看视频后的感受并进行
站位的相关引导,学生积极回答。
(3)教师讲解、示范站位的动作方法和注意
事项,学会认真学习。
(4)教师带领学生练习站位,学生认真跟做。
(5)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校园集体舞的一些
基本礼仪,学生认真观看。
(7)教师结合视频讲解、示范校园集体舞的
基本礼仪和注意事项,学生认真听讲。
(8)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基本礼仪的动作方法
并进行引导,让学生快速的学会并掌握。
图5
【要求】师生共同放松,动作轻快,充分拍打身体各个关节,起到身心放松的效果。
1.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并鼓励学生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