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肛肠科 痔病(外痔)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肛肠科 痔病(外痔)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痔病(外痔)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症状:发生于齿线以下的肛缘赘皮红、肿、疼痛或形成圆形肿物。

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自觉疼痛,肛门坠胀,有异物感。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年)。

(1)炎性外痔:肛缘皮肤由于炎症刺激引发肛缘肿物,伴红、肿、疼痛。

(2)血栓性外痔:痔外静脉破裂,血液凝结于皮下,在肛缘形成圆形肿物。

(二)证候诊断1.气滞血瘀证:肛缘肿物突起,排便时可增大,有异物感,可由胀痛或坠痛,局部可触及硬性结节。

舌紫暗,舌苔薄黄,脉弦涩。

2.湿热下注证:肛缘肿物隆起,灼热疼痛或局部有分泌物,便干或溏。

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气滞血瘀证治法:理气化瘀。

推荐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

川芎、当归尾、赤芍、丹皮、苏木、桃仁、枳壳、槟榔、大黄、瓜蒌仁等。

2.湿热下注证治法:清热利湿。

推荐方药:萆薢渗湿汤或四妙丸加减。

萆薢、薏苡仁、茯苓、滑石、鱼腥草、丹皮、泽泻、防风、黄柏、当归、升麻、柴胡、苍术、牛膝等。

(二)中药熏洗主要采用苦参汤加减。

苦参、蛇床子、白芷、金银花、菊花、黄柏、地肤子、石菖蒲、忍冬藤等煎水,每日2次,7次为一疗程。

操作方法:熏洗前应先揭去敷料、排空二便。

熏洗温度40~45℃为宜,熏洗时间为5分钟/次。

年老体弱者应有家属或护工陪护,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

每天2次,7天为一疗程。

在熏洗期间护理人员应询问病人的自我感觉,并观察创面及周围皮肤情况。

如有皮疹、湿疹、皮肤瘙痒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中药外敷可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肛泰软膏、九华膏等。

外涂于患处,每天2次,7天为1个疗程。

(四)健康指导1.注意休息,避免久坐,不要挤压。

67 肛肠科 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67 肛肠科  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1)症状:便血,色鲜红,手纸带血、滴血、射血;脱垂,便后肿物脱出肛外,轻度可自行还纳,中度需用手托回或休息后复位,重度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脱出;肛门可伴坠胀、异物感、瘙痒、疼痛,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临床主要依靠症状、体征进行诊断,要点如下:(1)症状:出血、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2)体征:肛门视诊:有无内痔脱出,肛周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

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观察脱出内痔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出血及痔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

肛管直肠指诊:I、Ⅱ度内痔指检时多无异常;对反复脱出的Ⅲ、Ⅳ度内痔,指检有时可触及齿状线上的纤维化痔组织。

肛管直肠指诊可以排除肛门直肠肿瘤和其他疾病。

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黏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肛肠分会制定的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2年)。

1.风伤肠络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2.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苔黄腻,脉弦数。

3.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

4.脾虚气陷证:肛门松弛,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还纳。

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中西医诊疗优化方案师宗县中医医院外科2012年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痔,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

医学所指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

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

一、病名中医病名:庤 ICD编码 BWG000西医病名:混合痔 ICD编码 90394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1)症状: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

亦可表现为手纸带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具备以上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且肛肠分会和中围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1)临床表现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Ⅰ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2024混合痔诊疗方案

2024混合痔诊疗方案

2024混合痔诊疗方案混合痔是指内痔与外痔同时存在的一种痔疮形式。

在诊疗混合痔时,需要综合考虑病情的轻重、痔疮的大小和位置等因素进行治疗,通常包括非手术和手术两种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方案:1.饮食调理: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谷物等,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

避免辛辣和油腻食物,减少对肠道的刺激。

2.局部药物治疗:使用局部含有激素和消炎药的药膏或栓剂,可减轻症状,缓解肛门瘙痒、肿胀等不适感。

3.坐浴:将肛门浸泡在温水中,每天两到三次,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4.中成药治疗:如樟脑痔疮膏、脉络痔疮栓、复方大黄泻心汤等,有止痒、止痛、消肿等作用。

5.保持肛门清洁:每次排便后用清水或温盐水清洗肛门区域,保持肛周清洁,避免细菌感染。

6.定期体育锻炼:多做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手术治疗方案:1.黄连芽杆环扎术:通过将黄连芽杆环扎在混合痔的颈部,阻断其血液供应,使其坏死脱落。

2.经典Milligan-Morgan手术:将混合痔切除,并对创口进行缝合。

3.混合痔切锯术:将痔组织切割除去,保留肛管正常黏膜,创伤较小。

4.电切术:使用高频电流刃将痔组织切除,并同时凝血止血,手术时间短,创伤小。

5.激光手术:利用激光切割或凝固痔组织,创伤小,出血少。

6.弹性带套扎术:将橡皮筋套在混合痔的底部,使其坏死脱落。

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较重或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此外,不管是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术后都需要注意术后护理,如避免过度用力、保持肛门清洁、避免便秘等,以便更好地恢复和预防复发。

总而言之,治疗混合痔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非手术治疗可缓解症状,手术治疗可彻底治愈,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饮食调理和术后护理。

同时,及早就医、遵医嘱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痔疮中医诊疗规范

痔疮中医诊疗规范

痔(混合痔)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

7-94)。

中医病名:痔(1)症状: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

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

亦可表现为手纸带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具备以上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②,诊断即可成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1)临床表现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Ⅰ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Ⅳ度:可有便血。

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外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

(2)检查方法①肛门视诊:检查在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观察脱出内痔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出血及痔粘膜有无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

痔疮中医诊疗方案

痔疮中医诊疗方案

痔疮中医诊疗方案1. 疾病概述痔疮是指直肠周围的静脉曲张和炎症,常见的症状包括肛门疼痛、出血和肿胀。

中医可以提供多种诊疗方案来帮助患者缓解痔疮症状。

2. 中医诊断方法中医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诊相结合的方法,对痔疮进行综合诊断。

2.1 望诊医生观察肛门周围的肿胀、破溃情况,以及肛门黏膜颜色和渗出物等指标,判断病情和证型。

2.2 闻诊医生通过闻问患者的症状,如肛门出血的性质和量、排便困难程度等来了解病情。

2.3 问诊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疼痛感受、排便情况等,以了解病情和脏腑状况。

2.4 切诊医生通过肛门指检,触摸肛门周围组织,判断病变位置和程度。

3. 中医治疗原则中医治疗痔疮的原则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调理气血。

具体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外治法、中医针灸等。

4. 中药内服中药内服是通过调理患者体内的气血运行,缓解痔疮症状和治疗病因。

常用的中药包括莪术、苦参、大黄等。

5. 外治法外治法是通过将中药药物外用于患处,直接起到治疗作用。

外治法包括痔疮洗液、药物贴敷、中药浸泡等。

6. 中医针灸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缓解痔疮症状。

常用的针灸方法包括扎裆穴、足三里穴等。

7.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与痔疮密切相关,因此合理调节饮食也是治疗痔疮的重要方面。

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增加摄入蔬菜水果和纤维素。

8. 注意事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用力排便、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或长时间站立等致病因素。

9. 总结痔疮的中医诊疗方案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综合诊断方法,并采取中药内服、外治法、中医针灸等综合治疗手段。

在治疗过程中,饮食调理和注意事项都是重要的支持措施。

痔诊疗规范(手术科室)

痔诊疗规范(手术科室)

痔诊疗规范(手术科室)第一节内痔【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1)便血:无痛性少量便血,鲜红色,不与粪便相混杂或便后滴血,便后出血停止。

(2)痔块脱出:排便时痔团脱出肛门外,数目不等,严重者呈环状脱出或需用手托回。

(3)疼痛:单纯性内痔无疼痛,内痔合并炎症、静脉血栓形成和脱垂、嵌顿时可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4)瘙痒:内痔常有分泌物流出,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出现瘙痒。

2.辅助检查(1)肛门视诊可见脱出的内痔,包括大小、数量。

(2)直肠指诊无血栓或纤维化的内痔不易扪及,但需除外直肠内其他病变。

(3)肛门镜检除外直肠内其他疾患,明确痔核的部位、大小与数目。

【治疗原则】1.一般性治疗:保持大便通畅,软便,热水坐浴,肛门内使用消炎止痛栓剂。

痔脱垂并有水肿及感染者,一般先行非手术疗法,适当应用镇静止痛药物,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

待炎症及水肿消退后,再按上述方法治疗。

2.硬化剂注射:适用于无并发症的内痔,有炎症、溃疡、血栓形成者忌用,可分为经肛门镜硬化剂注射法及局麻下扩肛后硬化剂注射疗法两种。

3.手术治疗(1)结扎法:在痔块深部贯穿结扎,使痔块缺血脱落。

(2)胶圈套扎疗法:以二期及三期的内痔最适宜,以胶圈套扎于痔核基底部,使痔缺血、坏死、脱落而痊愈。

(3)手术切除:适用于以外痔为主的混合痔及较重的环状痔。

可采用外剥内扎术,严重的环状混合痔,可采用痔环形切除术。

第二节血栓性外痔【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1)肿块:肛门周围突发暗紫色卵圆形肿块。

(2)疼痛:局部疼痛是血栓性外痔的特点,活动与排便时加剧。

2.辅助检查(1)肛门视诊:肛门部一卵圆形暗紫红色有一定张力之包块。

(2)肛门指诊:肛门周围质硬性肿块,触之压痛明显。

【治疗原则】1.急性期(1~3天之内):在局麻下切开,取血栓减压,而后每日换药并坐浴(高锰酸钾液)。

2.较轻或非急性期:以热敷、热水坐浴为主。

痔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

痔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

痔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痔病(混合痔)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继续实施对痔病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对痔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和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定期进行实施效果评估、分析和总结,并将工作进展情况上报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和肛瘘协作组组长单位。

近半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429例,完成356例,平均住院日11.27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院内制剂)、中药熏洗剂(院内制剂)、中药栓剂、中药外敷、耳穴压豆、穴位注射、手法复位、消痔灵注射术和手术治疗(内痔结扎术、外痔切除术、外剥内扎术、外剥内注术、分段齿形切扎或切注术、PPH术、TST术、内痔套扎术、超声多普勒痔动脉结扎术等)。

一、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1.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356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98.8%,特色疗法使用率99.4%,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352例(98.5%),手术治疗356例(100%),口服中药汤剂356例(100%),中药熏洗治疗356例(100%),中药栓剂治疗356例(100%),耳穴压豆治疗296例(83.1%),穴位注射治疗101(28.3%)例,中药外敷223例(62.6%),针灸治疗135例(37.9%),其他疗法107例(30.1%)。

2.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2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成药,手术治疗,口服中药汤剂,中药熏洗治疗,中药栓剂治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穴位注射治疗,中药外敷,针灸治疗和其他疗法。

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混合痔,有外剥内扎术手术适应症的患者。

一、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痔病(TCD编码:BW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混合痔(ICD-10编码:I84.1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临床常见证候:风伤肠络证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气陷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痔(混合痔)。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痔病(TCD编码:BWG000)和混合痔(ICD-10编码:I84.102)的患者。

2.有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5.伴有以下情况患者不进入本路径(1)肛门周围有急性脓肿。

(2)混合痔伴有痢疾或严重腹泻患者。

(3)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

(4)因腹腔肿瘤或门脉高压引起的混合痔。

(5)孕妇。

(6)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证、舌、脉特点。

注意证侯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痔病中医诊疗方案

痔病中医诊疗方案

痔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辨证施治1.阴虚火旺型:主要症状为便血,色暗,质稀,常伴有热感、干燥、小便黄赤等。

治疗原则为滋阴清热、润燥止血。

常用方剂为黄连解毒汤配合白果桑螵蛸丸。

2.气滞血瘀型:主要症状为絮状便血,色黑紫,质干结,常伴有肛门坠胀、疼痛等。

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通肠止血。

常用方剂为桃红四物汤配合玄米煮芋艾丸。

3.脾胃虚弱型:主要症状为便血色鲜红,质不稀不结,常伴有恶心、嗳气、纳差等。

治疗原则为健脾益气、消食止血。

常用方剂为香砂六君丸配合舒缓口服液。

二、饮食调理1.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生蒜、生姜等,以免刺激直肠黏膜,引发或加重症状。

2.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摄入足够的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等,帮助增加粪便质地,减少便秘和便血发生的机会。

3.注意饮食调理:遵循清淡、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饮食原则,不暴饮暴食,调整膳食结构,按照“五谷为基础,畜禽鱼肉为辅,蔬菜水果为主”的比例摄取食物。

三、中药药物治疗1.杭白菊冲洗剂: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消肿的作用,可以用于肛门湿痒、出血等症状。

2.逍遥丸:具有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可以用于内痔肛门坠胀、疼痛等症状。

3.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内痔便血症状,尤其适用于气血淤滞、脾胃虚弱型。

四、中医外治法1.艾草灸法:选用艾叶,将其燃烧,然后放置在患处进行熏灸,可以活血祛湿,缓解痔疮症状。

2.熏洗法:将适量的药材如生薏芽、白物、黄连等煮熟,然后取煮汁熏洗患处,有助于消肿止痛,减轻病情。

3.中药痔疮坐浴:选用适量的药材如黄连、苍术、五倍子等,煮熟后加入坐盆中,患者坐于药水中进行浴疗,可以舒缓局部症状,促进伤口愈合。

以上仅是一种试行的中医诊疗方案,具体治疗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接受中医治疗期间,还需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用力排便等不利因素,有助于加速康复。

(整理)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整理)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中医病名:痔(1)症状: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

亦可表现为手纸带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具备以上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1)临床表现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I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Ⅳ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外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

(2)检查方法①肛门视诊:检查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

混合痔诊疗方案

混合痔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中医病名:痔(1)症状: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

亦可表现为手纸带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具备以上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且肛肠分会和中围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1)临床表现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Ⅰ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Ⅳ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外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

(2)检查方法①肛门视诊:检查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

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痔混合痔是指痔疮疾病中既有内痔又有外痔的病情,临床症状比较复杂。

根据中医理论,痔混合痔主要是由于脾虚湿阻导致气血瘀滞,以及肝气郁结等因素引起的。

针对这种病症的特点,中医临床可采取以下治疗方案:1.淸湿通络化瘀法病情中以湿气和瘀血为主的患者,可采用淸湿通络化瘀法来治疗。

处方选择可以使用桃仁、赤芍、当归、阿胶等药物,具有淸湿化湿、活血化瘀的作用。

常用的方剂有桃红四物汤、大黄瓜酒汤等。

2.益气活血舒痛法痔混合痔病情中以气虚血瘀为主的患者,可采用益气活血舒痛法来治疗。

处方选择可以使用黄芪、党参、当归、川芎等药物,具有益气活血、舒筋活络的作用。

常用的方剂有四神丸、当归四逆散等。

3.脾胃调理法对于痔混合痔病情中脾胃虚弱的患者,可采用脾胃调理法来治疗。

处方选择可以使用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药物,具有益气健脾、调理脾胃的作用。

常用的方剂有六君子汤、承气汤等。

4.肝气疏通法痔混合痔病情中以肝气郁结为主的患者,可以采用肝气疏通法来治疗。

处方选择可以使用柴胡、香附、枳壳、青皮等药物,具有疏肝理气、行气活血的作用。

常用的方剂有柴胡疏肝汤、香砂养志丸等。

除了上述常规的中医临床方案外,还可以结合具体病情使用中药外治法,如中药熏洗、灌肠等治疗方法。

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和用力过度等不良习惯。

此外,加强运动和调整生活作息,增强身体免疫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痔混合痔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痔疮疾病,中医临床治疗方案主要从淸湿化湿、活血化瘀、益气活血、调理脾胃、疏肝理气等角度综合施治,同时结合中药外治法和饮食调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疗。

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也需配合医生的指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促进病情的康复。

痔疮诊疗方案

痔疮诊疗方案

痔疮诊疗方案痔疮,又称痔疾,是指肛周或直肠末端的静脉曲张形成的疾病。

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适,还会影响日常生活。

目前,针对痔疮的诊疗方案有很多种,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痔疮诊疗方案。

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对痔疮的预防和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站和久蹲;保持清洁干燥的肛周环境,避免长时间潮湿;避免过多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尽量保持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二、中药熏洗法中药熏洗法是一种常见的痔疮诊疗方案,通过中药的熏蒸和药物成分的渗透,可以缓解肛周组织的充血和炎症反应,减轻痔疮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生地、黄柏、细辛等,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搭配。

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痔疮诊疗方案中的重要一环。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药物可供选择,如口服药物、局部药膏等。

口服药物通常针对的是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充血和炎症反应等方面,局部药膏则可以缓解痔疮症状、止痒和消肿等。

四、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痔疮诊疗方案,通过激光技术对痔疮病灶进行切割和烧灼,以达到减轻症状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激光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愈合快、恢复时间短等优点,适用于一些中度和重度痔疮患者。

五、微创手术治疗对于一些症状较为严重的痔疮患者,微创手术治疗是非常有效的痔疮诊疗方案之一。

常见的微创手术有激光淋巴滤泡散失术(LHP)和突出粘膜剥离术等,这些手术创伤小,恢复时间短,术后疼痛轻,适用于一些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

总结起来,痔疮诊疗方案有很多种,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选择。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案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治疗方法,如中医针灸疗法、手工艺术疗法等。

在选择痔疮诊疗方案时,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专业意见进行选择,并注意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保证治疗的效果和预防痔疮的复发。

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摆脱痔疮的困扰,重拾健康和快乐的生活。

痔病(内痔)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痔病(内痔)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痔病(内痔)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l-94)。

诊断依据:( l)便血,色鲜红,或无症状。

肛门镜检查:齿线上方粘膜隆起,表面色淡红。

多见于一期内痔。

( 2)便血,色鲜红,伴有肿物脱出肛外,便后可自行复位。

肛门镜检查:齿线上方粘膜隆起,表面色暗红。

多见于二期内痔。

( 3)排便或增加腹压时,肛内肿物脱出,不能自行复位,需休息后或手法复位,甚者可发生嵌顿,伴有剧烈疼痛,便血少见或无。

肛门镜检查:齿线上方有粘膜隆起,表面多有纤维化。

多见于三期内痔。

2.西医诊断: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 1)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Ⅰ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内痔脱出。

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内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内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Ⅵ度:可有便血;内痔持续脱出并发血栓或嵌顿。

( 2)检查方法:①肛门视诊:检查有无内痔脱出,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

观察脱出内痔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出血及痔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

②肛管直肠指诊:Ⅰ、Ⅱ度内痔指检时多无异常;对反复脱出的Ⅲ、Ⅳ度内痔,指检有时可触及齿线上纤维化痔组织。

排除肛门直肠肿瘤等。

③肛门直肠镜:可明确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黏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④便潜血试验:筛查排除消化道肿瘤。

⑤全结肠镜检查:以便血就诊者、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或本人有息肉病史者、年龄超过50岁者、便潜血试验阳性以及缺铁性贫血的痔患者,建议行全结肠镜检查。

( 3)鉴别诊断:即使有痔存在,也应该注意与结直肠癌、肛管癌、直肠息肉、直肠黏膜脱垂、肛周脓肿、肛瘘、肛裂、肛乳头肥大、肛门直肠的性传播疾病以及炎性肠病等疾病进行鉴别。

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

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

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一、中药内服治疗1.清热解毒、通淋湿热方:药物组成:黄芩、石韦、金银花、茵陈、青蒿、赤芍、白芍、车前子、地骨皮、三七、苦参。

药物作用:清热解毒、通淋湿热,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

用法用量:以上药物配比,煎服,每日2剂。

2.元气化瘀、活血止痛方:药物组成:黄芪、桃仁、红花、皂角刺、当归、三七、穿山甲、草莓、川芎、全蝎。

药物作用:元气化瘀、活血止痛,具有活血化瘀、补气养血、止痛的功效。

用法用量:以上药物配比,煎服,每日2剂。

二、中药外用治疗1.坐浴法:药物组成:盐、苦参、黄芩、白芍、苍术、川芎、薄荷。

药物作用: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用于药物外洗局部痔疮。

用法用量:将以上药物一同煎煮,水温控制在40-45度之间,将盐水倒入坐浴盆中,坐于盆内,每天坚持坐浴15-20分钟,每天1-2次。

2.痔疮湿敷法:药物组成:三棱、苦参、黄芩、赤芍、白芍。

药物作用: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用于湿敷局部痔疮。

用法用量:将以上药物研磨成细粉,加入温开水调成糊状,然后用纱布蘸药液,敷于痔疮上,每天固定时间更换敷料,每天2-3次。

三、饮食调理1.合理饮食: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油腻食物,适量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鱼汤、蔬菜等,保持大便通畅。

2.多喝水:多饮白开水,增加水分摄入,帮助消除体内湿气。

3.戒烟酒:痔疮与烟酒有一定的关系,戒烟酒有助于减少湿气侵袭。

总结:痔病混合痔的中医诊疗方案主要是通过中药内服和外用疗法,辅以饮食调理,综合调理体内的湿热和气滞血淤。

在使用中药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用量,同时应坚持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此外,合理的生活习惯也是帮助恢复的重要因素,如节制饮食、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等。

综上所述,中医综合治疗痔病混合痔的方案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促进愈合。

痔病诊疗指南

痔病诊疗指南

术后康复及注意事项
术后康复
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按时 换药,避免感染。
注意事项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久站, 适当进行提肛运动锻炼肛门功能 。如有异常出血、疼痛等症状应 及时就医复查。
03
外痔诊疗方案
外痔类型及临床表现
结缔组织外痔 肛缘皮肤皱襞增厚肥大,有结缔组织增生,痔内无曲张静脉,血管甚少,底宽尖长,呈黄褐色或褐黑色,突出易 见,大小形状不等。有时只有一个,在肛门后部或前部正中,有时数个围绕肛门一周。 静脉曲张性外痔 发病缓慢,初起只感觉肛门部肿胀不适,排便时肿胀加重,如有发炎等并发症,则发生肿痛等症状。检查可见在 肛管前后或围绕肛门有肿块隆起,表面盖以皮肤,皮下有扩大曲张的静脉丛。 炎性外痔 常因肛门受损后感染,或因肛裂引起肛门皱襞发炎和水肿所致。病人自觉肛门部疼痛、湿痒,便后或活动过多后 症状加重。检查时,可见肛门皱襞充血、肿胀,并有少量分泌物。
痔病诊疗指南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痔病概述 • 内痔诊疗方案 • 外痔诊疗方案 • 混合痔诊疗方案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患者教育与康复指导
01
痔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痔病,又称痔疮,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 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 疾病。
分类
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痔病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
做好手术区域皮肤清洁, 减少细菌滋生。
术后抗感染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 生素,预防术后感染。
术中无菌操作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减少手术过程中细菌污染 。
肛门狭窄风险评估及干预
术前肛门功能评估
01
通过肛门指检、肛门镜检查等方法,评估患者肛门功能状况。

痔疮诊疗方案

痔疮诊疗方案
(1)适应症:病情严重,伴有并发症,如贫血、感染等。
(2)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必要时进行输血、抗感染等治疗。
四、预防与康复
1.预防: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站。
(2)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3)避免过度劳累,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2.康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保守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久站,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饮水。
(2)药物治療:局部应用痔疮膏、痔疮栓等药物,缓解症状。
(3)温水坐浴: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4)红外线照射:局部照射,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缓解疼痛。
2.门诊手术治疗:
(1)术后定期复查,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2)加强肛门括约肌锻炼,提高肛门功能。
(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
五、结语
本痔疮诊疗方案旨在规范痔疮的诊断与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痛苦。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灵活运用本方案,为患者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诊疗服务。同时,加强预防与康复指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第2篇
痔疮诊疗方案
一、引言
痔疮是肛门、直肠部位的一种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为了提高痔疮的诊疗水平,保障患者健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临床实践,特制定本痔疮诊疗方案。
二、诊断标准
1.病史:患者主诉排便时肛门疼痛、出血、肛门异物感等症状。
2.体征:
肛门视诊、指诊、肛镜检查等发现以下表现:
(1)痔核:肛门缘或肛门内可见红色、柔软、表面光滑的肿物。
痔疮诊疗方案
第1篇
痔疮诊疗方案

混合痔诊疗方案

混合痔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中医病名:痔(1)症状: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

亦可表现为手纸带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具备以上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且肛肠分会和中围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1)临床表现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Ⅰ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Ⅳ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外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

(2)检查方法①肛门视诊:检查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痔(混合痔)诊疗方案(2010年度)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试用教材第五版和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制定的痔的诊断标准。

中医病名:痔病(1)症状: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

②脱垂:便后有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称母痔区,其他部位为子痔区。

具备以上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且肛肠分会和中围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1)临床表现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Ⅰ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Ⅳ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外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

(2)检查方法①肛门视诊:检查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

观察脱出内痔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出血及痔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

②肛管直肠指诊:是重要的检查方法。

Ⅰ、Ⅱ度内痔指检时多无异常;对反复脱出的Ⅲ、Ⅳ度内痔,指检有时可触及齿状线上的纤维化痔组织。

肛管直肠指诊可以排除肛门直肠肿瘤和其他疾病。

③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黏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

④大便隐血试验:是排除全消化道肿瘤的常用筛查手段。

⑤全结肠镜检查:以便血就诊者、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或本人有息肉病史者、年龄超过50岁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以及缺铁性贫血的痔患者,建议行全结肠镜检查。

(二)证候诊断1.风热肠燥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2.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苔黄腻,脉弦数。

3.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

4.脾虚气陷证:肛门松弛,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还纳。

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一)手术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消痔灵注射术1.适应症:非环状混合痔反复出血、脱垂、疼痛,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者。

2.术前准备(1)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乙肝五项、胸部X线片、肛门镜检查、心电图,。

(2)局麻患者可以不禁食,采用其他麻醉须术前禁食6小时以上。

(3)术前排空大小便。

(4)填写手术知情同意书和告知书。

3.手术方法:(1)麻醉选择:一般采用局麻,必要时可采用腰俞麻醉、腰麻等麻醉方法。

(2)操作方法:麻醉满意后,适当扩肛,指诊及肛门镜全面检查肛门情况,根据痔体大小及分布合理选择手术切口,弯钳提起外痔基底部,放射状锐性分离外痔组织至齿线上,做梭形切口,大弯钳提起并钳灾对应部位内痔,7号线结扎内痔部分,在结扎痔上方按消痔灵四步注射法行注射术。

多个手术切口者需注意保留切口间的肛门皮桥,修剪手术切口,根据肛门紧缩情况适当作括约肌松解术,结扎止血,肛门刀口内上人自制止血散油纱条和橡胶管纳肛,加压包扎固定。

4.术后常规处理(1)依据相关麻醉情况处理。

(2)无需禁食,但忌辛辣炙煿之品。

(3)术后当日注意出血情况和小便情况,活动出血应及时处理,术后给予自拟复方车前子汤内服,4小时有尿意但不能自行排出可针灸及按摩,8小时未排小便意较频应采取应急措施。

(4)有便秘史酌用自拟润肠通便汤,防止便秘和粪便嵌塞。

(5)根据病情酌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6)便后荆芥解毒方熏浴,自拟生肌散油纱条换药。

(7)观察伤口情况,术后l周,应注意肛门功能情况,注意有无肛门狭窄。

(二)中药坐浴熏洗术后首次排便之后,辨证选用以清热利湿、消肿止痛为主的荆芥解毒方或如神止疼汤坐浴熏洗,利于预防术后创面出血水肿、疼痛。

上药煎取药液,于排便后坐浴熏洗。

(三)辨证选择口服汤剂或中成药1.风热肠燥证治法:清热祛风,凉血止血推荐方药:凉血地黄汤加减,鲜生地、炒枳壳、当归、荆芥炭、地榆炭、粉丹皮、玄参、火麻仁、郁李仁、生大黄(后下)。

2.湿热下注证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五神汤加减,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黄、当归、栀子、黄芩、地榆炭、槐花、甘草。

3.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加减,生地黄、桃仁、红化、赤芍、乳香、没药、当归梢、白芷、牛膝、秦艽、苍术、甘草。

4.脾虚气陷证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潞党参、黄芪、炒白术、升麻、柴胡、淮山药、白芍、当归、熟地、黄精、甘草。

中成药:术后便血可选用六味消痔片、地榆槐角丸、云南白药胶囊等凉血止血。

术后大便干燥可选用:麻仁润肠丸、麻仁软胶囊等润肠通便。

(四)中药外敷或中药纱条换药1.术后可选用生肌散中药纱条换药,每日一次。

2.术后创面水肿可选用自拟四黄散油纱条或清热消肿、活血止痛中药外敷,以消肿、止痛。

(五)中药塞药法便后或睡前或换药时选用栓剂纳肛,如:太宁痔疮栓、普济痔疮栓、化痔栓、马应龙痔疮栓等。

(六)护理:辨证施护1.实证:风伤肠络、湿热下注、气滞血淤型病室室温宜偏凉,空气新鲜,衣被不宜过厚。

有汗出者用温热毛巾擦干汗液,汗退后及时更换衣被,避免对流风。

宜卧床休息,避免劳倦。

对于急躁易怒者要注意调畅情志,要鼓励和安慰患者应静心调养,保持情绪稳定,讲解气滞化火会导致病情加重的道理。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品如:雪梨,莲藕,荸荠,甘蔗,百合,银耳,花生,蜂蜜等清热化火之品。

夏季暑多夹湿,湿热中阻,因此,有恶心呕吐泄泻者宜少量多餐,避免辛辣刺激性食品,忌烟酒。

口服中药宜偏凉。

2.虚症:脾虚气陷。

病室宜保温,空气宜流通,注意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

患者情绪易低落情志不畅,护理人员应多关心爱护患者,使其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饮食予以甘温补气作用的食品,如牛肉,鱼肉,蛋类,山药,扁豆,豆制品等。

中药宜温热服,服后休息片刻。

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肛肠科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痔核消失或全部萎缩,疗效指数≥95%。

显效:症状改善明显,痔核明显缩小或萎缩不全,疗效指数≥75%。

有效:症状轻度,痔核略有缩小或萎缩不全,疗效指数≥30%。

未愈:症状体征均无变化或手术创面未愈合,疗效指数<30%。

(二)评价方法: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标准:便血:大便时无鲜血坠痛:稍有轻度坠胀脱垂:无肿物脱出痔粘膜:正常痔大小:无突起粘膜四、难点分析及措施:(一)环状混合痔手术中对肛管皮肤及粘膜组织损伤较多,易造成肛门狭窄。

措施:术中尽量少损伤皮肤和粘膜组织,尽量保留一定数量的皮桥。

(二)术后易于出血:措施:术中止血要彻底,结扎痔核要牢固,术后根据病情通过辩证施治酌用通便润肠或止血槐角丸药物和改善饮食方式,多食蔬菜水果,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三)刀口愈合缓慢:措施:酌情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嘱患者尽量卧床休息,加强无菌观念,严防交叉感染,便后熏洗完及时换药,避免脱药过久或便秘二次损伤。

必要时给予中药熏洗,同时告诉患者愈合较慢的原因,积极配合治疗,最大努力的缩短住院天数。

(四)术后肛门部水肿:措施:局麻时,麻醉药物注射要均匀,根据肛门紧缩情况适当进行肛门的扩张,改善局部循环和吸收,调节饮食,以防久蹲和用力过猛等,若水肿较重时,通过辩证施治给予自拟四黄膏或复方荆芥解毒方熏洗等。

(五)小便不利:措施:一般患者都能自行排出,病情较重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患者大多数都能自行排出,少数患者和合并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小便不利或尿潴留时,根据望闻问切四诊进行辩证施治,给予自拟方复方车前子汤内服,针灸,按摩,艾灸等。

通过上法不能缓解者,可进一步考虑导尿术。

(六)疼痛:对较重环状混合痔和嵌頓性混合痔,术前可选用长效麻醉剂或硬膜外麻醉,同时术前30分钟可酌情选用一些镇定剂,和耳穴贴敷止疼法。

术中在确保治愈前提下,尽量少牵拉损伤周围组织和神经。

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按操作规程,动作熟练轻巧便捷。

术毕后肛内纳入马应龙痔疮栓或玉红止疼膏,对较重的患者通过辩证给予止疼如神汤加减,内服。

若仍不能缓解时,可选用艾灸、针灸,吸人镇法等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