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凯恩斯经济学的兴衰

合集下载

关于凯恩斯的市场经济理论研究

关于凯恩斯的市场经济理论研究

凯恩斯的市场经济理论研究引言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的市场经济理论,也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经济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凯恩斯的市场经济理论以及其对当代经济政策和理论的影响。

市场经济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

当时,全球经济陷入严重的萧条,人们普遍质疑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理论是否仍然有效。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并非总是自动向着完全就业和稳定增长的方向发展,而且波动和失业是市场经济中固有的问题。

凯恩斯的市场经济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总需求是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决定性因素。

根据凯恩斯,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三个组成部分构成。

当总需求不足时,经济将出现失业和萧条。

凯恩斯主张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扩大货币供应来刺激总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政策应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政策推荐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经济稳定。

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应当通过增加投资和减少税收来提高总需求。

这样的政策被称为“逆周期政策”,旨在缩小经济周期。

此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还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凯恩斯认为,政府应当在经济中扮演调节者和稳定者的角色。

政府可以通过监管市场和提供公共产品来调节市场经济的不完善性,从而提高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影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当代经济政策和理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凯恩斯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并成为引导政府支出政策的基础。

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推行了凯恩斯主义政策来实现战后重建和经济增长。

虽然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20世纪70年代遭受了来自新古典经济学的批评,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凯恩斯主义再度获得了关注。

在面对危机和经济衰退时,许多国家采取了凯恩斯主义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并重视政府的积极作用。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理论之一,它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所创立。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与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初期的大萧条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萧条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凯恩斯根据对这一时期的经济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建议并形成了凯恩斯主义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思想是经济活动的总需求决定着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

凯恩斯认为,私人部门的投资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是不可靠的,因此需要政府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

他提出了“总需求保持平衡”的观点,即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或者通过减税和增加社会福利来提高人民的消费能力,从而增加总需求。

凯恩斯主义也提倡政府的积极调控,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应该增加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而在经济繁荣时期,则应该减少支出以防止通货膨胀。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的形成阶段、中期的发展阶段和后期的争议阶段。

在初期的形成阶段,凯恩斯主义主要是通过凯恩斯自己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来获得认可。

这本书于1936年出版,对当时的经济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中,凯恩斯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和“边际效用相等”的观点,说明了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研究货币供应和利率之间的关系来解释了经济衰退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的建议。

在中期的发展阶段,凯恩斯主义逐渐被各国政府采纳,并在战后的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凯恩斯主义政策的代表性应用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新政”和英国的“福利国家机构”,这些政策都将凯恩斯主义的观点付诸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凯恩斯主义还在国际经济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然而,在后期的争议阶段,凯恩斯主义遭到了批评和挑战。

一方面,对凯恩斯主义的批评者认为,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在长期中会引发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并且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的经济政策也与凯恩斯主义背道而驰。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探讨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探讨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探讨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不同学派的理论不断涌现,为我们理解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和方式。

其中,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学派,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理论观点。

本文将对新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进行探讨,并对其在当代经济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观点可总结为“政府干预、市场失灵”。

相对于古典经济学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并非完全有效,存在失灵的可能性。

他们强调市场经济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和刚性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经济波动和失业的加剧。

因此,他们主张政府应该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微观调控等手段,来修正市场的不足。

在货币政策方面,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通货膨胀对经济稳定的负面影响。

他们认为,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会导致预期通胀水平上升,企业将调高工资和价格,进一步推高通胀率。

为了避免这种恶性循环,新凯恩斯主义主张央行采取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控制通胀率在合理区间内。

在财政政策方面,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通过政府支出来刺激需求,减轻经济衰退的冲击。

他们认为,在经济下行周期中,私人投资和消费会减少,政府应该增加公共支出,来填补需求缺口。

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新凯恩斯主义可以促进就业增长,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并进而刺激消费,带动经济的复苏。

此外,新凯恩斯主义对微观调控也赋予了重要地位。

他们关注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认为企业和个人在做出决策时,面临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确定性。

因此,他们主张政府应该通过监管、税收和激励政策来引导市场行为,以减轻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在现实经济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例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一些国家采用了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措施,如加大财政支出和货币宽松政策,以刺激经济的复苏。

这些政策初步缓解了危机带来的冲击,促进了就业增长和稳定市场信心。

然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经济学思想及其影响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经济学思想及其影响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经济学思想及其影响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经济学思想对于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凯恩斯的经济学思想,并探讨其对经济政策和理论的影响。

一、凯恩斯的经济学思想简介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经济学思想可以概括为凯恩斯主义,他主张政府应该积极地干预经济,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存在周期性波动,繁荣与衰退交替出现,并且在衰退期间会存在失业问题。

凯恩斯认为,经济衰退时期,市场无法自动实现复苏,因为企业和个人会缩减支出,导致需求不足。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需求,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

凯恩斯提出了“有效需求”的概念,即总需求中货币支出部分对于产出和就业的影响。

二、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政策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宏观经济管理和政府干预方面。

首先,凯恩斯主义提出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概念。

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并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凯恩斯主张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应该增加公共支出,以提高总需求。

而在经济繁荣时期,政府应该通过减少公共支出和增加税收,以控制通货膨胀。

其次,凯恩斯主义强调货币政策的重要性。

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

凯恩斯认为,通过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支出,从而提高总需求。

因此,中央银行应该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措施,以确保经济稳定和就业增长。

此外,凯恩斯主义也对经济增长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凯恩斯批评了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观点,认为供给决定需求,即“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

他指出,需求不足是经济问题的根本原因,而不是供给不足。

凯恩斯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和“边际效率增加”的概念,强调了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三、凯恩斯主义对经济理论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对经济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宏观经济学和经济政策制定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所提出的一种经济理论。

它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首次引起广泛关注,并对政府干预经济提出了重要观点。

凯恩斯主义强调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波动,以促进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

本文将探讨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始于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一书。

该书中凯恩斯质疑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观点,认为市场机制不能自动调节经济波动,政府应当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降低利率来刺激需求,从而解决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论是“有效需求”,即总消费和总投资需求的总和决定了经济活动水平。

在大萧条时期,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接受。

政府开始采取积极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需求和创造就业机会。

这种措施被称为“凯恩斯主义革命”,为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奠定了基础。

在二战后,凯恩斯主义得到了更多的认可,被广泛应用于西方国家的经济管理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凯恩斯主义也经历了一些变化和演变。

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货膨胀加剧,凯恩斯主义遭受了来自新古典经济学派的批评。

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政府干预容易引发通货膨胀,主张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和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来解决经济问题。

这种批评使得凯恩斯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逐渐失去了影响力。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兴起,市场自由化成为主导理念。

政府开始推行结构性改革,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尤其在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和美国的里根总统执政期间,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政策得到了广泛实施。

然而,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凯恩斯主义重新受到关注。

许多人认为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在解决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方面更为合适。

对凯恩斯主义的评价

对凯恩斯主义的评价

结合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对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主张进行全面评价?答:凯恩斯经济学是一种符合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愿望的新经济学,它是1929——1933年大危机的直接产物。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大经济危机。

这次大危机震撼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席卷了所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经历了长达4年之久的大危机后,又陷入了长期的特种萧条之中。

西方国家成这次大危机和接踵而至的特种萧条为“30年代大萧条”。

面对着空前严重的危机和失业,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不再欣赏那种否认危机和失业的可能性的传统经济学,而是希望出现一种新经济学,这种新经济学要承认危机和失业,但不要承认危机和失业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要论证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防止危机和失业,而不要只是空泛议论;要攻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而不允许任何转向马克思、转向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潮存在和蔓延。

凯恩斯经济学它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在大战其间,这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带有非常时期的军事性质。

面对着迅速发展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希望一种新经济学,要反对自由放任主义,主张国家干预主义;要讲“一只看得见的手” 的作用,不要只讲“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要维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要在理论上论证在实践中已经在做的事,而不是持反对或批评立场。

凯恩斯主义路线无非是专门针对经济危机而制定。

根据马克思对经济危机的分析,其原因首先是生产力扩张,而同时作为消费者存在的工人因为遭到剥削而购买力不足,因此无法购买自己生产的产品。

两重原因导致投资利润率下降,使得资本不再投资生产。

而一旦投资停止,恶性循环就开始了。

相对而言,凯恩斯没有分析到这个层次,他认为经济危机就是因为购买力不足,导致资本不能周转。

这个解释当然比较容易理解,但明显是缺乏说服力的,因为在经济危机的时候资~本~家敢于销毁商品,说明他们远没有山穷水尽。

凯恩斯主义的兴衰及其反思

凯恩斯主义的兴衰及其反思

凯恩斯主义的兴衰及其反思作者:刘诗颖来源:《进出口经理人》2017年第08期摘要:自从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之后,凯恩斯主义就成为了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流派开始登上了世界经济学历史的舞台。

凯恩斯的著作不仅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诞生,更在随后的数十年间对各国的宏观调控产生极大影响。

但到了七十年代初期,由于滞涨的出现,凯恩斯主义内在的不足开始显现,并在其后十余年间遭到冷落。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及凯恩斯学说自身的革新与完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开始出现,新凯恩斯主义经过不懈的努力重新又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文章通过对凯恩斯主义在美国一路兴衰的发展史的回顾和总结,反思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理论,以期通过这种对比找出其中的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关键内容关键词: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通胀;克林顿经济学;中央政府凯恩斯经济学诞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作为深受斯密——马歇尔传统训练出来的经济学家,自出现之时就开始了与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之间的争论。

凯恩斯的学术活跃时代,正是英国经济长期慢性萧条时期,生产能力大量闲置,居民消费不足,社会弥漫悲观情绪,以丘吉尔为代表的一部分政治家致力于恢复金本位制,结果对内造成持续的通货紧缩,对外造成英镑坚挺,大大损害了英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1929年,劳合乔治在大选中提出通过公共工程建设来增加就业、振兴经济的方案,凯恩斯立即与汉德森合写了一本小册子《劳合乔治能做到吗?》,对劳合乔治的方案表示支持。

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凯恩斯主义正式诞生。

1948 年,年轻的萨缪尔森出版了《经济学》第一版,通过将马歇尔的微观分析与凯恩斯的宏观分析相结合,萨缪尔森建立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它标志着整个经济学的中心已从几百年来的英国转移至大洋彼岸的美国,凯恩斯主义也将在这里展现它的辉煌和荣辱。

一、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兴衰二战结束后的美国,经济又有放缓的趋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政府推出了马歇尔计划,通过对外援助来增加政府开支,但是美国财政赤字开始膨胀。

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嘿,咱今天就来聊聊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你知道吗,经
济这玩意儿就像天气一样,一会儿晴一会儿雨。

凯恩斯主义就好比是
一个能解读这天气变化的大师!
凯恩斯主义说啊,经济波动那可不是无缘无故的。

就好像咱心情有
时候好,有时候差一样。

比如说,消费需求不足的时候,就像咱突然
没了胃口不想吃饭一样,经济可不就不活跃啦。

企业投资减少,那不
就跟咱不想出去玩一个道理嘛,整个经济环境就变得冷清啦。

政府这时候该干啥呢?就好比咱感冒了要吃药一样,政府得采取措
施啊!政府可以增加支出,搞些大工程,修修路啊,建建学校啊,这
就好比给经济打了一针兴奋剂!这不就能带动就业,让大家都有活干,有钱赚,经济不就热乎起来了嘛。

咱再想想,要是政府啥也不做,那经济不就一直冷下去啦?那可不
行啊!就像咱不能任由自己一直生病不管吧。

凯恩斯主义强调的就是
政府要积极行动起来,不能坐视不管呀。

你说,要是没有凯恩斯主义的这些解释和主张,那我们面对经济波
动岂不是两眼一抹黑?它让我们明白经济为啥会这样起起伏伏,我们
又该怎么去应对。

我觉得啊,凯恩斯主义真的是太重要啦!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理解和应对经济波动的道路。

咱得好好重视它,让它为我们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对凯恩斯主义的评价

对凯恩斯主义的评价

对凯恩斯主义的评价
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经济学派之一,其核心理论是政府干预经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活动,维持经济稳定和增长。

以下是对凯恩斯主义的评价:
一、优点:
1.提高了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的干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使国家能够更好地管理经济,避免经济过热或过冷。

2.对失业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凯恩斯主义认为,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导致的,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或减税等方式来提高总需求,并缩小失业率。

3.强调经济周期波动的本质:凯恩斯主义强调经济波动是经济周期的自然现象,这一观点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预测经济现象,从而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二、缺点:
1.对市场机制的忽视: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干预经济,但这种干预有可能扭曲市场机制,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2.过分依赖政府: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可以解决所有的经济问题,但政府的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过多的依赖政府容易导致政府浪费资源和效率低下。

3.通货膨胀问题:凯恩斯主义主张增加公共支出或减税等方式来提高总需求,这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问题的出现,从而进一步扭曲市场机制,影响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尽管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在实际应用中,应该综合考虑其优点和缺点,采取合理的政策措施,避免出现扭曲市场机制和通货膨胀等问题,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

浅析凯恩斯主义及其新的发展

浅析凯恩斯主义及其新的发展

浅析凯恩斯主义及其新的发展摘要:凯恩斯主义是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个主要流派,产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19 世纪3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为应付频繁的经济危机,一种以政府干预经济生活为主要特征的理论—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并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的经济理论之一。

但自7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经济滞胀,,凯恩斯主义陷入困境,走向衰落。

本文试图论述凯恩斯主义对传统经济学的重大突破及其贡献,并指出了凯恩斯主义自身的理论缺陷,阐述了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前提及其特征,最后分析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理论缺陷,经济危机,新的发展一、凯恩斯主义的出现及其贡献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之后, 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学日益遭到严峻的挑战,此时凯恩斯主义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凯恩斯主义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有了新的观点和新的见解:一是承认经济危机确实存在。

而传统经济学根据萨伊定律:供给恒等于需求,从根本上否认普遍意义上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

二是确认经济危机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而恢复均衡, 因而主张采取强有力的政府干预, 对危机进行紧急救治。

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只会出现局部失衡, 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具有很高的完善性和协调性, 可以自动调节使经济运行重新恢复正常, 因此主张自由放任, 反对政府干预。

三是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是有效需求不足。

这一观点改变了资产阶段经济学家从经济外部寻找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原因的一贯传统。

他从考察生产、就业和收入的决定因素入手, 分析了有效需求原理以及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偏好三个基本心理规律, 进而分析了消费与投资两方面有效需求不足的内在结构。

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核心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就业理论,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理论。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西方资本主义未实现充分就业的主要原因。

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学失业的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学失业的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经济学理论,它对经济学失业提出了新的解释。

在新凯恩斯主义理论中,失业并非仅仅是由于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失衡所致,而是受到更广泛的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对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学失业的解释进行详细分析:一、经济周期理论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周期是由于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所引起的。

其中,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预期等因素对整体经济活动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在经济周期中,失业率的变化往往与宏观经济政策、产出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新凯恩斯主义强调了宏观经济政策对失业问题的重要性,提出了通过调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来缓解失业问题的观点。

二、工资粘性理论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工资并不会立即根据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而调整。

相反,工资通常会出现“粘性”,即工资往往并不会迅速下降以适应就业水平的变化。

即使劳动力市场出现供需失衡,也不会立即转化为工资的调整,从而导致了失业率的变化。

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了工资粘性理论,强调了在短期内工资的“粘性”对失业率的影响。

三、需求不足理论新凯恩斯主义还强调了需求不足对失业的影响。

根据这一理论,失业不仅仅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所致,更重要的是市场需求不足导致了经济活动的减缓,从而导致了失业率的上升。

在新凯恩斯主义的视角下,失业问题的根源在于整体经济活动的不足,因此需要采取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刺激市场需求,从而缓解失业问题。

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学失业的解释不仅强调了宏观经济政策对失业问题的重要性,还提出了工资粘性理论和需求不足理论等观点,丰富了对失业问题的理解。

通过深入研究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失业问题的复杂性,从而为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四、结构性失业理论除了经济周期、工资粘性和需求不足等因素外,新凯恩斯主义还强调了结构性失业对失业问题的影响。

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失业现象。

新老凯恩斯主义的比较

新老凯恩斯主义的比较

新老凯恩斯主义的比较自80年代以来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界崭露头角,颇有重振凯恩斯主义昔日雄风之势。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既不同于沉缅于非真实世界抽象思辩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也不同于“空中楼阁”式的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它试图把宏观经济学建立于坚实的微观基础之上,并在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和理性预期的假设前提下,以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完全和相对价格刚性等实际市场的不完全性来解释宏观经济波动。

新老凯恩斯主义本属一脉相承,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更为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尤其是把实际市场的不完全性作为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的关键,这就导致新老凯恩斯主义在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也必然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外。

本文将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人力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等方面对新老凯恩斯主义作一比较分析。

一、财政政策的比较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新老凯恩斯主义那里都占有重要地位。

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了老凯恩斯主义基本的财政思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财政政策已经从单纯的扩大公共开支、克服经济危机发展到对经济进行深度和广度的调节、以维持长期发展。

这在财政理论、政策主张等方面都有体现。

1.新老凯恩斯主义基本财政思想的差异新老凯恩斯主义都信奉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在财政政策方面就体现为希望借助财政收入、支出的变化调节总需求水平、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这是其内在逻辑一致之处。

但是,新老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理论前提、研究方法和面临的经济问题不同,他们的财政思想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老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思想集中地体现在“需求管理”上,也就是说通过财政政策调节总需求水平进而影响产出水平。

大萧条使凯恩斯经济学登上了历史舞台,《通论》为治愈危机开出了一剂良方,那就是通过扩大政府开支、举债花费、赤字预算为内容的财政政策来增加总需求,改变因三大心理规律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从而使经济恢复充分就业。

汉森、萨缪尔森等新古典综合派针对战后的经济情况,提出了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即“逆风向”调节。

经济学中的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中的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

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结论是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强大的自动机制。

这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所谓的萨伊法则相对,后者认为价格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趋向于创造完全就业。

试图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联系起来的努力成了凯恩斯《通论》以后经济学研究中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一方面微观经济学家试图找他他们思想的宏观表达,另一方面,例如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试图为凯恩斯经济理论找到扎实的微观基础。

二战以凯恩斯认为,税收是刺激需求的手段。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产生经济危机和“非自愿失业”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即消费和投资不足。

解决有效需求不足,不能靠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而必须靠国家的干预,特别是财政税收的干预。

他主张不应把年度财政收支平衡作为理财的基本原则,只要能够促成经济的平衡发展,增加就业和国民所得,国家可以用发行公债,实行赤字财政的办法刺激需求,增加政府投资,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

同时,国家必须用改变租税体系等办法,指导消费倾向,增加消费。

凯恩斯认为,收入分配悬殊,会降低消费倾向。

因为富人虽然收入很多,但他们只把一小部分用于消费,把大部分储蓄起来;而穷人会把新增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消费,但他们的新增收入却很有限,这是一个矛盾。

他主张用收入再分配的办法解决这个矛盾,即把富人收入的一部分用累进税的办法集中于国家手中,再通过政府转移支出的办法分配给穷人,或由政府兴办公共工程,这样既可解决由消费倾向过低造成的消费需求不足,也可增加政府投资,从而达到刺激需求,促使供求平衡和增加就业的目的。

凯恩斯主义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变化,凯恩斯主义的理念和政策在当代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学思想流派,凯恩斯主义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评估凯恩斯主义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并探讨其深远的意义。

1.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干预和调控经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平稳调节经济活动。

在当代世界经济中,许多国家都采取了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例如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内需,或者通过降低利率来促进投资。

这些政策对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财政和通货膨胀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监管和控制。

2. 对社会公平和福利的影响凯恩斯主义注重社会公平和福利,主张通过持续的政府干预来解决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的问题。

在当代世界经济中,一些国家通过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措施,试图实现社会公平和福利的最大化。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政策也面临着挑战,需要寻求更加灵活和有效的社会公平和福利政策。

3. 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强调国际经济合作和协调,主张通过调节贸易和资本流动来维护国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在当代世界经济中,凯恩斯主义的国际经济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应用,例如一些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都在尝试通过凯恩斯主义的思想来解决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国际经济关系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更加有效的国际经济管理和合作机制。

凯恩斯主义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

它在一定程度上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政策工具和思想支持,同时也为社会公平和福利的实现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深入,凯恩斯主义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凸显,需要更加积极和灵活地应对。

在当代世界经济中,我们需要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凯恩斯主义的理念和政策,以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挑战和变化。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是20世纪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经济理论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以及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一部分: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凯恩斯主要的经济理论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核心思想是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活动,以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

凯恩斯认为经济活动受到总需求的影响,当总需求不足时,就会导致经济衰退。

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反之亦然。

凯恩斯还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理论,这是指随着消费增加,每单位的满足程度递减。

他认为,当个人收入较高时,他们往往会增加储蓄而不是消费,从而形成“消费不足”的问题。

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弥补个人储蓄不足的问题,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第二部分:凯恩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期间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他的理论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合理性的基础,许多国家纷纷采取了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在美国,罗斯福总统推出了“新政”来应对大萧条,其中包括大规模的公共工程项目和社会福利计划。

这些政策帮助了美国经济的复苏,证明了凯恩斯主义的有效性。

在英国,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财政措施来刺激经济,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税收。

这些政策促使了英国经济的恢复,并为国家的战争努力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

除了美国和英国,许多其他国家也采取了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

他的理论在经济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各国经济政策制定的参考依据。

然而,也有人对凯恩斯主义提出了批评。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债务问题。

此外,他们还指出,凯恩斯主义忽视了市场机制和供求关系的作用,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当。

第三部分:总结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提供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依据,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与凯恩斯主义的兴衰

经济全球化与凯恩斯主义的兴衰

盾, 凯恩斯 主义应运而 生 , 并取 代传统 的新 古典经
济学 成为西方 经济学 说 的主 流。1 2 9 6年 , 恩斯 凯 在《 自由放任 者的终结 》 一文 中提出 :要把 某些经 “
也 就是说 ,在商 品市场 , “ 通过价格 机制 的作 用 , 可
以 自动纠正 商品供 求 关 系的失 调 , 不会 有 普遍 性

5 ・ 4
安 庆师 范 学 院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20 年 09
有 效需求 取决 于投资 和消费 。 由于货 币不 仅是流 通手 段 , 又是财 富的储藏 手段 , 蓄并 不立 即转化 储
为投资 , 投资量 决定 于储 藏倾 向与投 资 的 未来 收 益这两 者 。但 这两 者 的判 断 都 没有 可 靠 的基 础 , 因此投 资量不 时发 生 广泛 的变 动 , 总有 效 需 求 除 了决定 于投资 支 出还 决定 于 消 费 , 消费 支 出主要
为解决 新 古 典 经 济 学 与 资本 主义 现 实 的矛
西 方各 国政府 纷纷 干 预经 济 , 其政 策 的理 论 基础
又回归到凯 恩斯主义 理论 。作 为一种 国家干预经 济 的理论 , 凯恩斯主义 理论有其 独到 的价值 , 研究 经 济全球化 条件下 凯 恩斯 主 义理 论 应用 与 发展 , 具 有深刻 的理论与现 实意义 。


凯 恩 斯 的 政 府 干 预 经 济 思 想
长期 以来 , 张 自由放 任 的“ 典学 派” 主 古 在西
方 经济学界 占统治地 位 , 在理论 上 , 西方传 统 的古
典 经济学深 信 : 全竞 争 的市 场在 价 格体 系 的作 完
用 下能够 自动调节达 到均衡 , 而使“ 从 市场 出清” 。

凯恩斯主义的弊端

凯恩斯主义的弊端

凯恩斯主义的弊端按:在西方国家推行“里根新经济”“撒切尔经济改革”,中国确立市场经济后,我们不免深刻地意识到“凯恩斯改革”永远的失去了前景。

凯恩斯主义经济的成败,其关键终究在于“效率”二字——凯恩斯主义的成功,是因为政府干预在经济活动中所占的比例较少时,政府可凭借自身所获得的稀缺性信息,比民间投资具有更大的效率。

其失败又在于那只“看得见的手”,伸得越来越开一.二.凯恩斯主义理论上的漏洞以及矛盾之处①凯恩斯在单纯由自由主义指导下的市场经济,创设“凯恩斯理论”,其前提是无弊端(即有着充分预见性)的政府,而在现实条件下这是不可能存在的,政客有着自身的政治诉求及意图,于是乎调控往往不能符合资源配置的规律②体现在乘数的计算上,乘数的数学表达式是1/(1-MPC),MPC是边际消费倾向,也就是收入增加1块钱时,有多少钱花在消费上。

凯恩斯自己估计MPC是0.6到0.8。

如果我们取最高值0.8,乘数就等于5。

前面已经介绍过,乘数为5意味着1块钱财政开支的增加可以带来5块钱的新增GDP。

这里凯恩斯又自相矛盾了,由于民间开支意愿低迷才产生经济萧条,如果民间开支意愿不足,MPC应该是个比较小的数。

设想MPC等于0.2,乘数等于1.25,萧条期间的乘数效应该很小。

可是凯恩斯在诊断萧条原因的时候用了一个小的MPC,在计算财政开支乘数的时候却用了一个很大的MPC,由此来论证政策的有效性。

这不是前后矛盾嘛?换句话说,萧条期间乘数必然小,财政政策低效;而财政政策高效时,经济肯定繁荣,不需要财政刺激。

二者必居其一。

③三.凯恩斯主义所产生的民主问题政府调控,干预经济,势必会导致政府在参与经济活动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极为庞大的利益集团,同时,形成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政府为了所谓的政绩(GDP)、地方财政的平衡,或多或少地在制定政策时,将利益导向自身,也就难免会出现“与民争利”这种现象,就例如“我们以数字说话,自2008年起,全国共有33万亿社会资本因政府导向,盲目从制造等领域撤出进入楼市,最终多建了4000万套房子。

浅析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浅析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浅析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摘要: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经济学界崛起并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学流派,它主张政府干预,是西方经济学中一个极为活跃的领域。

新凯恩斯主义坚持了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以独特的方法和新颖的观点复兴了凯恩斯主义,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一次新综合。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上引入微观基础,这是在原来基础上的一个重要的进步。

同时,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很多理论都是在前人的观点的基础上拼凑起来,并且有些观点相互矛盾,其理论体系在细节上有待完善。

另外,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缺乏大量具体的政策性建议,多为理论方面的介绍,缺乏实际性的建议。

关键词: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要理论;评价20世纪80年代,美国一批年轻的经济学家为了寻找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主要理论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产生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兴盛于90年代。

新凯恩斯主义主要的成员是哈佛大学的格里高利·曼昆(N. Gregory Mankiw)、劳伦斯·萨墨斯(Lawrence Summers),麻省理工的奥利维尔·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朱利奥·罗泰姆伯格(Julio Rotemberg),哥伦比亚大学的爱德蒙·费尔普斯(Edmund Phelps),斯坦福大学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加州大学的伯克利分校的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等。

其中在论文中最早使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这一名称的,是戴维·罗默、格雷戈里·曼奎和劳伦斯·鲍尔。

一、新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理论创新来源都是现实问题,同样新凯恩斯主义的产生也离不开现实经济的矛盾。

自从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通论》(1936年)的出版,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经过了不少人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一个经济学派别,以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经济学理论为基础。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思想在于通过国家干预和政府政策来调控经济,以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稳定。

一、凯恩斯主义的起源和背景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时期迅速崛起。

当时,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导致了大规模的失业和经济衰退,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地恢复经济。

在这种背景下,凯恩斯提出了一种介入经济的方式,即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利率来刺激需求,以提振经济增长。

二、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论1. 总需求不足论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经济存在着总需求不足的问题。

当个人在面对不确定的经济前景时,会减少消费和投资,导致了经济的衰退。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减税或其他方式来增加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2. 政府干预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干预经济。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经济,而财政政策则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

政府干预的目的是调整经济活动,以推动经济的稳定发展。

3. 就业理论凯恩斯主义对就业的关注也是其重要的理论之一。

凯恩斯认为,失业会导致总需求不足,进而影响整个经济。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增加公共工程项目和提供就业机会来解决就业问题,并实现全民就业的目标。

三、凯恩斯主义的实践与争议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对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在二战期间和战后的重建时期。

政府通过增加支出和采取其他措施,成功地刺激了经济增长,并减轻了失业问题。

然而,凯恩斯主义也面临着一些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市场失灵。

此外,凯恩斯主义对于通货膨胀问题的处理也备受争议。

有人认为,过多的货币供应和政府的支出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而凯恩斯主义对此问题的处理并不完全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凯恩斯经济学的兴衰
摘要:凯恩斯于1936 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正式创立了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的著作不仅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诞生,更在随后的数十年间对各国的宏观调控产生极大影响。

但到了七十年代初期,由于滞涨的出现,凯恩斯主义内在的不足开始显现,并在其后十余年间遭到冷落。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及凯恩斯学说自身的革新与完善,凯恩斯主义重新又得到了重视。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市场机制
一、凯恩斯经济学的兴起
凯恩斯经济学诞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作为深受斯密——马歇尔传统训练出来的经济学家,凯恩斯能一改先辈们极力推崇的自由放任传统,而代之以政府干预的主张和学说,是很不容易的,事实上,凯恩斯对于政府干预经济的疑虑,对传统经济学的信奉,都远远超过了他的继承者,因此我们在凯恩斯的著作里发现了许多矛盾,他的著作也以晦涩难懂著称。

凯恩斯的学术活跃时代,正是英国经济长期慢性萧条时期。

此时的英国,经济处于萧条状态,生产能力大量闲置,居民消费不足,社会弥漫悲观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以丘吉尔为代表的一部分政治家却致力于恢复金本位制,结果对内造成持续的通货紧缩,对外造成英镑坚挺,大大损害了英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经济和民气的萎靡使得英国政界和学界部分人士试图走出一条国家干预经济的新路,1929 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空前的大萧条,残酷的现实加快了凯恩斯学术创新的脚步,1936 年,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凯恩斯主义正式诞生。

与通常的印象相反,不是凯恩斯经济学拯救了大萧条,而是大萧条催生了凯恩斯经济学。

当大萧条从美国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时,在自救本能的驱动下,各资本主义强国纷纷采取行动,利用国家干预的方式来拯救本国经济,最有名的就是美国和德国。

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罗斯福是凯恩斯的追随者,事实上,
他和凯恩斯只见过一次面,并且彼此之间都没有给对方留下太好的印象。

与罗斯福的新政相比较,英国政府的动作显得缓慢而迟疑——这无疑会令凯恩斯痛心疾首,而当时在美国和德国进行的热火朝天的公共工程建设对拯救经济的明显作用显然增强了凯恩斯对国家干预经济的信心。

但和罗斯福这些政治人物不同,作为经济学家的凯恩斯不能纯粹以实用主义的方式行事,他必须考虑:为什么这些离经叛道的做法居然会产生实效?经济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凯恩斯用自己的方式解答了这两个问题,这是他对于人类的最大贡献,也是他真正的影响所在。

凯恩斯成功地挣脱了马歇尔分析范式的束缚,成功地开创了总量分析和宏观分析方法,成为宏观经济学真正的开创者,尽管他的经济学有着这样和那样的缺陷,但这种贡献本身却足以令他不朽。

1948 年,年轻的萨缪尔森出版了《经济学》第一版,这本著作对整个经济学的发展与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最新版本至今仍为许多大学所采用。

萨缪尔森机敏地发现了凯恩斯所回避的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问题,通过将马歇尔的微观分析与凯恩斯的宏观分析相结合,萨缪尔森差强人意地建立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这件事极具象征意义,它标志着整个经济学的中心已从几百年来的英国转移至大洋彼岸的美国,凯恩斯主义也将在这里展现它的辉煌和荣辱。

二、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兴衰
二战结束后的美国,经济又有放缓的趋势,这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担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政府推出了马歇尔计划,通过对外援助来增加政府开支,这些援助通过购买美国商品,又有力地刺激了美国国内经济,代价是美国财政赤字开始膨胀。

为了防止经济萧条,美国国会于1946 年通过了就业法,授予联邦政府以充分的权利来实现充分就业,这就从法律上为美国政府实施经济刺激计划开启了方便之门。

凯恩斯主义在七十年代前,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理论方向,这期间最大的发展是萨缪尔森将描述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反比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引入了凯恩斯学派,并将其改造成失业率与通胀率的反比形式,从而弥补了凯恩斯主义缺乏独立的通胀理论的遗憾;二是实践方向,一些学者提出了所谓“周期平衡预算论”,即在经济繁荣时减少财政赤字,萧条时增加财政赤字,以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熨平经济波动。

凯恩斯主义的这些新发展为当时的美国政府提
供了干预经济的强大工具: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并且在二十余年的时间内取得良好效果。

回顾这一阶段美国经济的发展,无论出于哪个角度,我们都不得不承认美国经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除了战后初期因战时管制撤销而出现短暂的经济衰退之外,各种刺激方案确保了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到了六十年代末,美国的实际GDP 约为战后初期的一倍多。

伴随经济增长的是较低的通胀率,不仅社会经济相较于战前大大发展,普通百姓也的的确确得到了实惠。

令凯恩斯主义者们不安的是,通货膨胀这匹烈马始终没有被真正驯服,尽管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们依据菲利普斯曲线而提出了所谓“相机抉择”的原则,即政府通过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可以以一定的通胀率来治疗经济萧条,也可通过紧缩政策来降低通胀率,但不甚稳定的通胀的确影响了人们对凯恩斯主义的信心。

到了七十年代初期人们发现,菲利普斯曲线所反映的通胀率与失业率之间互为消长的关系不再存在,宏观经济居然出现了高通胀率与高失业率并存的态势。

这无疑宣告了“相机抉择”的原则的破产,并进而对整个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造成重大危机。

更糟糕的是,任何根据凯恩斯主义开出的药方不但对挽救经济毫无作用,反而使经济越来越糟,这一切都说明,在经历了二十余年的荣耀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已失灵。

三、凯恩斯主义的复兴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开始经历低潮,其后经济学经历了自由主义学派的复兴,宏观经济学家们重新回归新古典传统,马歇尔的思想又重新回到了经济学,并且为新一代的经济学家纳入了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凯恩斯主义变得声名狼藉,但对于费尔普斯、曼昆和罗默等新生代凯恩斯主义的信奉者来说,这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凯恩斯在三十年代对宏观经济的描述依然有很大合理成分,他们所需要做的,只是在经济学新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对凯恩斯经济学进行改造。

再生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被称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以曼昆等人为代表。

该学派吸取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成果,并用于重建凯恩斯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从而将凯恩斯主义建立在个体最优化分析的坚实基础之上。

新凯恩斯学派认为,新古典宏观学派在推导自身的经济学时隐含了一些重要假设, 即市场是自由竞争、不存在垄断力量的,特别是市场可瞬时出清,但事实并非如此。

新凯恩斯
主义者将垄断竞争理论引入宏观分析,指出了因市场不完全造成价格存在粘性,从而价格不能及时对外来冲击作出反应,这就为凯恩斯式的宏观调控提供了空间。

特别是费尔普斯等人的研究指出,只要放弃了关键的市场瞬时出清的假设,货币等名义量的变动依然能产生实际效应,这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在理论上挽回了凯恩斯主义的声誉。

参考文献:
[1] 方福前.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胡希宁. 当代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五版)[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1.
[3] 胡希宁.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4][ 美] 布鲁斯·巴特利特. 新美国经济[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5] 王志伟.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