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标准地调查
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调查内容
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调查内容(一)农村土地调查农村土地调查,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调查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县级为单位实施。
1、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调查农村土地调查范围内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以相关权利人认定的权利界线进行调查。
第一次土地调查时已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且权属无变化,经核实无误的,可继续使用;已发的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经核实无误的,可继续使用,权属发生变化的,重新进行调查,并签署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
土地权属有争议的,须进行调处,达成一致的,签署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达不成协议的,搁置争议,按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并填写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
2、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类调查范围包括县级行政区范围内的所有土地。
其中,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和特殊用地单独作为图斑处理,具体地类按《土地利用分类》标准细分。
3、调查方法农村土地调查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在调绘中,采用实地定性、影像定位相结合的原则,在计算机上,以影像为依据,将实地调查信息进行整理入库。
对于影像没有显示或影像不够清晰的地物,根据地物的多少、难易、大小等情况,可采用直接补测法、间接补测法、仪器补测法等方法,进行地物的位置、形状、范围补测。
(-)基本农田调查将划定和调整的基本农田图件上的基本农田位置、范围等,标绘在土地利用数据库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统计汇总出各级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分布、面积、地类等状况,并登记上证,造册。
(三)城镇土地调查城镇土地调查包括对已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地区的变更地籍调查和对未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地区的地籍调查,并对各类数据进行汇总统计。
具体调查执行《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实施细则》。
对已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的宗地,经核实无误的,可继续使用。
权属发生变化的,重新进行调查,并签署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
1、调查范围城镇土地调查包括城市建成区、县城所在地建制镇的地籍调查,按城市建城区和建制镇图斑划分原则确定范围界线。
标准地调查要点
标准地调查要点1、准备工作。
工具:罗盘、三脚架、皮尺、围径尺、GPS(标明编号)、角规、鱼竿、钢卷尺、测高仪、坡度仪、1.3M杆、砍刀、相机及影像图;2、定位。
先用导入标准点的奥维地图浏览器确定标准点大致方向,选择路线,待接近标准点后打开输入标准点坐标的GPS,确定标准点位置,标号钉桩;(a若样地坡度≥45度,或处于悬崖边缘等险要地带,可先向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请示,经同意后允许目测测树因子,但必须标明目测位置及其坐标,b样点钉桩不要钉在路中位置,c可以采用明显地标物作为样点位置,标号注明)3、样地调查。
以样地中心位置为圆心,按树种计量,用角规对胸径≥5cm的样木绕测,用围尺测量依次测量样木上坡位1.3M处胸径,(a 如有采脂木,则分实测胸径和恢复树皮,样地内样木要用蜡笔按检尺顺序标记胸径测量位置和样木号,如果样木胸径小于临界胸径,则标明测量位置,然后在样木显眼位置打×;b对生长不正常的样木,可上下移动至生长正常的部位测量胸径,并标注测量位置;c样木在1.3M以下分叉的,达检尺的有一株检一株,但应从分叉处起测1.3M,正好在1.3M处分叉的,可上移至能检尺到分叉树为准,在1.3M以上分叉的,算一株;d对于断干木,当保留部分达该树高一半以上的要检尺),清除样木和中心点间的杂草,用皮尺丈量距离,并测量其倾斜角,若倾斜角≥5度需改平。
用公式D=2L判断样木临界胸径,D i>2L,计1,D i=2L计0.5。
4、利用角规控制检尺样地记录表计算树种平均胸径、每公顷蓄积,在样地范围内按树种平均胸径(接近平均胸径)选择三株正常生长的优势树种实测树高,次要树种测1株,计算平均树高,详细记录填表。
5、用相机对样地的周围环境、木桩和GPS拍照,要求样地木桩能清楚地显示样地编号和GPS坐标读数。
6、经济林不计算蓄积,但如果经济林周边有未经人工断干生长正常的散生木,需要检尺,枯死木、枯立木不检尺。
7、当天测量过的标准样地需要在当天整理保存好,对照片进行分类整理备份。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整体规划、分层规划、精准把握、分层监管”的要求,制定出有关技术要求。
一、目的和要求1 、目的:通过本文规程的制定,实现以下目的:(1)进一步梳理国土资源总体信息;(2)深入开展国土资源总体调查;(3)筹划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规划;2 、要求:本文规程的制定应体现下列要求:(1)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综合利用、保护、有偿转让及相关管理方面,实行科学精准的调查管理;(2)结合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双重要求,实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3)形成完善的持续发展机制,促进国土资源合理有效利用;(4)根据国家统一规划,增强国土调查工作的统一性。
二、调查范围和内容1 、调查范围:国土调查范围包括新调查、补充调查与修订调查,其中新调查包括土壤资源调查、湿地调查、产属性调查、地表功能分区调查及基本农田保护调查等。
补充调查指发现的任何发生变化的土地,以准确确定其现状和变化后的情形,作为填补调查结果的辅助性调查。
修订调查指建设前的有关地域的考核、升格、缩小地区范围等。
2 、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以下这些:(1)描述性调查: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和植被的形态、类型、水位、荒漠地貌、沙漠化等;(2)分析性调查:其主要内容包括地貌、水源、土壤、植被、气候、仪器设备、导航定位、地形图绘制、航空影象技术和GIS等;(4)保护性调查: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壤质量、水质体系、地形分布、環境要素方面的检测与监测等。
三、调查方法1 、土地调查应采用综合科学手段,推广现代技术,按照统一要求,完善各段调查规程,利用地面调查、测量、野外实践、技术研究以及卫星技术等各种方法,了解土地状况,精确绘制、编订图表,使其有一定的识别性、数理表达性。
2 、土地调查技术要求应体现精准性和科学性,要求调查单位根据调查范围,建立国家标准文档;严格控制调查的准确性和附加值;采用GIS、遥感等先进技术,收集、整合、应用、维护地理信息;实行信息循环、分步调查,不断完善调查结果;根据特定的调查方法对调查设施、设备、仪器等进行适当测试和验收。
林分调查—标准地调查(森林调查技术)
6.2标准地的实测方法01 02 03 04每木检尺树高测定测定郁闭度测定林分年龄 目录 05其他因子测定01每木检尺每木检尺即测定标准地内每一株树木的胸径。
每木调查的主要工作是分别林层、树种、起源、年龄(或龄级)、活立木、枯立木测定每株树木的胸径、并按整化径阶记录、统计各径阶林木株数,取得林木株数按直径分布序列的工作。
每木检尺的步骤用轮尺或围尺测定每一株树的胸径,按实测直径或按径阶记录;径阶大小的确定:我国(2003)规定,林木调查起测胸径为5.0㎝,视林分平均胸径以2㎝或4㎝为径阶距并采用上限排外法。
径阶阶距越大,平均直径越小,调查误差越大。
Dg>12cm时,4㎝为一个径阶距6<Dg<12cm时,2㎝为一个径阶距Dg<6cm时,1㎝为一个径阶距每木检尺的步骤3)起测径阶:起测径阶是指每木检尺的最小径阶。
胸径为5.0㎝)。
4)划分材质等级:(1)商品用材树:用材部分占全树高的40%以上(2)半商品用材树:用材部分长度在2m(针叶树)或1m(阔叶树)以上,但不足全树高的40%(3)薪材树:用材部分长度在2m(针叶树)或1m(阔叶树)以下每木检尺的步骤5)注意事项①测定者从标准地的一端开始,由坡上方沿着等高线按“S”形路线向坡下方对每棵树先进行标号,然后进行检尺;②正好位于标准地境界线上的树木,本着一边取另一边舍(北要南不要,舍东取西)的原则,确定检尺树木;③要防止重测或漏测:一般每木检尺时,测者每测定一株树,应高声报出该树的树种、林木质量等级和直径大小,等记录者复诵后再取下测尺。
记录者及时在每木调查记录表的相应栏中记入。
6)计算林分平均直径。
02树高测定树高测定Array测高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林分条件平均高或各径阶平均高。
1)求林分平均高:在标准地内,随机选取25~30株林木测定胸径和树高,一般每个径阶内应量测3~5株林木,满足正态分布,并记入测高记录表中。
用图解法或数式法建立树高曲线,确定林分平均高和径阶平均高。
标准地调查
水土保持与生态工程专业三年级姓名日期2015/11/22实验二标准地调查一、标准地设置1.标准地:所谓标准地,即人为选定的、并且期望能够代表待测林分调查因子平均水平的典型地块。
2.标准地种类按设置目的与用途,标准地分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两类。
临时标准地是为临时满足需要能迅速提供资料而设置的,只进行一次调查。
固定标准地是在较长时间内进行科学研究试验,有系统地连续收集资料而设置的,要进行多次调查,测设要求更为严格。
二、标准地调查基本步骤(一)每木调查又称每木检尺,即测定标准地内每一株树木的胸高直径(可精确到0.1cm),这是标准地调查的最基本工作。
有时为简化记载和计算,每株树直径可按整化径阶记载在每木调查表上,我国常用划“正”字格式进行记录。
1. 径阶大小确定2. 确定起测径阶3. 其它注意事项调查记载需分别树种进行。
如果是复层异龄混交林而又能够划分出林层和年龄世代,则需分别林层和世代调查记载。
按整化径阶记载时,有时每株树还需要按照相应标准确定出它是用材树还是半用材树或薪材树,分别记入每木调查表各相应栏目。
(二)测树高目的是求林分平均高或径阶平均高。
本实习可沿标准地对角线随机选取25~30株,实测每株树的树高和胸径(精度均记载到小数后一位),中央各径阶需测3~水土保持与生态工程专业三年级姓名日期2015/11/225株,其它各径阶1~2株,根据树高和胸径实测值,采用适当模型或手工描绘调制树高—胸径曲线,根据每木调查算出的平均直径,代入树高曲线求出相应平均高。
次要树种只需测出与平均直径相近的3~5株平均木的树高,以其平均值作为平均高。
测定记录于表2。
(三)测定年龄可用生长锥、伐倒标准木查数根颈年轮数或查数轮生枝等方法查定(四)测定郁闭度可按测线、测点或树冠投影等方法测定。
(五)各项林分调查因子的计算包括平均直径、平均高、平均年龄、树种组成、地位级(或地位指数)、疏密度、蓄积量、出材等级等。
本次实习林分蓄积量采用平均标准木法(参见附录1)计算。
标准地调查方法
标准地调查方法
1. 问问自己,啥是标准地调查方法?就好比你找东西,你得有个系统的办法去搜寻吧!比如说咱要调查一块地的土壤情况,那咱可不能瞎弄,得有计划有步骤地来。
2. 标准地调查方法可不简单哦!就像解一道复杂的谜题,要一步一步地去揭开谜底。
好比你想知道地里有哪些植物,那得仔细地去观察、去记录呀!
3. 嘿,你想想,要是没有标准的调查方法,那不是乱套了吗?就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比如统计树木数量,不得有个统一的标准来数数吗?
4. 标准地调查方法能随便乱来吗?当然不行啊!这就好比盖房子,要先把根基打牢。
就说调查野生动物踪迹吧,那可得用对方法,不然啥也找不到。
5. 你说什么样的标准地调查方法才好呢?一定要适合才行呀!就跟穿鞋子一样,合脚的才舒服。
好比测量地形,选对工具和方法才有效。
6. 标准地调查方法可太重要啦!不然怎么能得到准确的结果呢?就像做饭,调料放得不对,味道能好吗?比如调查水源质量,方法不对能行?
7. 哎呀,要是不重视标准地调查方法,那可就糟糕了!就好像走路没了方向。
好比对土地利用情况的调查,不认真规划怎么能搞清楚呢?
8. 总之呢,标准地调查方法是我们做好一切的基础!我们可不能小瞧它呀!就像战士上战场,武器得选好。
只有用对了方法,我们才能真正了解那块地呀!
我的观点结论:标准地调查方法是进行相关研究和工作的关键,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并选择合适的方法。
标准地调查方法
《测树学实验》指导书李凤日编二00五年三月实验一测树工具的使用一、目的熟悉和掌握几种常用的测树工具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仪器、用具轮尺、围尺、勃鲁莱测高器、超声波测高器、DQW—2型望远测树仪、二米测竿、记录夹、记录用表、计算工具。
三、仪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一)测径器1.轮尺轮尺构造十分简单,如图1—1,可分为固定脚,游动脚和测尺三部分。
测尺的一面为普遍米尺刻度,一面为整化刻度。
在森林调查中,为简化测算工作,通常将实际直径按上限排外法分组,所分的组称为径阶,用其组中值表示。
径阶大小(组距)一般可以为1cm、2cm或4cm。
当按1cm、2cm或4cm分组时,其最小径阶的组中值分别为1cm、2cm或4cm。
径阶整化刻度的方法即是将各径阶的组中值刻在该径阶的下限位置。
图1—1 轮尺1.固定脚2.滑动脚3.尺身4.树干横断面使用注意事项:(1)在测定前,首先检查轮尺,必须注意,固定脚与游动脚应当平行,且与尺身垂直。
(2)测径时,轮尺的三个面必须紧贴树干,读出数据后,才能从树干上取下轮尺。
(3)测立木胸径时,应严格按照1.3m的部位进行测定。
如在坡地,应站在坡上部,确定树干上1.3m处的部位,然后再测量其直径。
树木若在1.3m以下分叉时,按两株测算。
(4)当树干横断面不圆时,应测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取平均数作为测定值。
2.围尺(直径卷尺)围尺有布围尺,钢围尺和蔑围尺三种,围尺上除标有普通米尺刻度外,还标有对应于圆周长空的直径刻度。
使用时,必须将围尺拉紧平围树干后,才能读数,应使围尺围在同一水平面上,防止倾斜,否则,易产生偏大的误差。
(二)测高器测高器的种类较多,但根据原理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几何相似形原理设计的,如克里斯顿测高器,圆筒测高器等;另一类是利用三角原理设计的,如勃鲁莱测高器等。
1.几何原理测高:如图1-2所示,当BC//B’C’时,则有:BC CBECCE' '' '⋅=若EC、B’C’,为定长(一般EC用2m测竿, B’C’用30cm测尺取代),则将BC(树高) 值代入上式,(树高)值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出相应的 E’C’值。
土地资源学—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注:开展农村土地调查时,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05、06、07、08、09一级类和103、121二级类按上表进行归并。
平谷县 国防镇
建制镇 (仓储用地)
顺义区 马坡镇
城市 (工业用地)
比例尺:
——农村土地调查以1:10000比例尺为主,也可采用 1:2000、1:5000、1:50000比例尺(也可多比例尺组合)。 ——城镇土地调查比例尺宜采用1:500。
▲航天DOM制作平面控制采用GPS实测,或从大于 DOM比例尺的现有DOM、地形图等上采集,高程控 制采用DEM。
DOM比例尺 1:5 000 1:10 000 1:50 000
DEM比例尺 1:10 000 1:10 000或1: 50 000 1:50 000
图像处理:
▲以景为单元,采用物理模型或有理函数模型进行几何纠正。 重采样方法采用双线性内插或三次卷积,重采样像元大小同 原始遥感影像。
平地、丘陵地 1.0 2.5 5.0 25.0
山地、高山地 1.6 4.0 8.0 40.0
数据源选择:
基于胶片相机航空摄影时, DOM比例尺与摄影比例尺 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DOM比例尺 1:500 1:1 000 1:2 000 1:5 000 1:10 000
摄影比例尺 1:2 000~1:3 000 1:4 000~1:6 000 1:8 000~1:12 000 1:10 000~1:20 000 1:20 000~1:50 000
▲ 建立县级行政辖区工程管理文件,管理标准分幅 调查底图。
农村土地调查:
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覆盖完整调查单位,其中 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采矿用地、风景名胜及 特殊用地等按单一“地类”图斑调查。
标准地调查及林分调查因子的测定(外业)
低山 海拔为《1000m 的山地
丘陵
没有明显的脉络,坡度较缓和,且相对高差小于 100m
平原
平台开阔,起伏很小
2、坡向 3、坡位 表 2-19 4、坡度 坡向
坡向划分标准 划分标准
北坡 方位角 338º ~22º
东北坡 方位角 23º ~67º
东坡 方位角 68º ~112º
东南坡 方位角 113º ~157º
3.实测树高(精度0.1米)、树冠长度、树高1/4、 1/2、3/4处的带皮、去皮直径。测胸径和1/2处直径,最 近10年(或5年)的直径生长量及胸径最近10年(或5年) 的直径生长量及胸径最后1厘米的年轮数。
4.以二米(或一米)为区分段,进行区分求积,如作 树干解析木时,应在伐根、胸径、各区分段中央直径及梢 端处截取圆盘。如不作树干解析,则在胸径和各区分段中 央直径测定最近十年(或五年)直径生长量。
我国境内分布的森林,处于原始状态的已经十分少 见,由于不断地开发利用等干扰,形成了许多过伐林、 次生林和人工林类型。这些森林类型,不同程度地保留 着或已经失去地带性顶级群落的特征,处于演替过程中 的某一阶段。这些森林发挥的各种效益差异很大,需要 采取的经营措施各不相同。因此调查时,按照现实森林 类型与地带性原始顶极森林类型的差异程度,或次生森 林类型位于演替中的阶段,将现存森林划分为不同的自 然度等级,以便于制定合理的经营措施,促进森林群落 向地带性顶级群落发展。自然度划分为5级,具体划分 标准见表2-22。
Dg
5.计算平均直径:
1 N
d
2 i
Dg
1 N
k
ni
d
2 i
上式中:k——径阶个数;ni——第i径阶 株数
(三)测树高
标准地调查
森林调查实训报告班级:00111101姓名:陈慧婷 2012年1月5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森林调查技术>实训报告评语成绩教师签字:日期:姓名:陈慧婷学号:20114645 班级:0011101编号:6组名称:标准地调查实训地点:803厂附近课程名称森林调查技术教材《森林调查技术》--魏占才主编实训任务(1)掌握标准地(样地)的选择原则;(2)会进行标准地(样地)周界测量;(3)会进行标准地(样地)因子调查:每木检尺、平均木确定与选择、平均木树高的测定、标准地林分的相关因子等;(4)会通过调查表查算出单位面积的蓄积量;实训目标(1)熟悉理解标准地的选设原则。
(2)掌握标准地的境界测量方法。
(3)掌握标准地调查的实测方法和调查因子计算实训场所803厂附近实训形式按照老师的实训任务书的要求,分小组进行实训器材罗盘仪、标杆、脚架、记录板、皮尺、粉笔、铅笔以及标准地调查的相关表格实训内容1.能够熟练地进行标准地(样地)的周界测量;2.能够熟练地进行标准地(样地)内的每木检尺、测算标准地平均胸径,找出平均木并测定平均木树高;3.能够根据标准地(样地)测量结果推算标准地内不同树种的单位面积的蓄积量。
基本步骤1.外业工作:(1)现地踏查,了解调查区的林分状况和森林分布(2)选择标准地,应具有代表性(3)标准地的周界测量,确定标准地位置、范围和计算面积(4)标准地调查,进行每木检尺、树高、胸径的测定(5)地形地势调查、林分因子调查2.内业计算,求出蓄积量实训结果见附页(表格)实训总结通过此次实训,基本掌握了标准地调查的基本步骤,也加深了对罗盘仪、角规的使用方法,标准地调查是作为林业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最为基础。
但是标准地调查也有一些地方要多注意。
在外业时要注意标准地的选择、每木检尺在1.3m的上坡位,在内业时在注意数据的整理,以及面积和蓄积量的计算。
可以查阅二元立木材积表。
附页:一号标准地:二号标准地:周界测量测点磁方位角竖直角斜距水平距 N S1-2 160°340°1°28.28 28.28 2-3’250°70°15°16.80 16.23 3’-3 250°70°27°13.50 12.05 3-4 340°160°10°28.72 28.28 4-1’70°250°2°21.2 21.18 1’-1 70°250°5°7.08 7.10 闭合差:50cm其他情况:1、土壤:黄红壤;腐殖质厚度:2cm2、植被:覆盖度80%;郁闭度:50%3、更新情况:林下有桉树、木荷、樟树,地被物有铁芒箕,林木幼树更新情况良好。
标准地调查——精选推荐
实训五标准地调查一、实习目的掌握标准地外业及内业基本技术。
二、实习工具罗盘仪、三脚架、标杆、皮尺(或测绳)、围尺(轮尺)、勃鲁莱测高器(或其它测高器)、记录板、记录表格、材积表、三角板、粉笔、计算器三、实习地点紫金山北坡四、实习方法、步骤(一)标准地的选设1.选择标准地的基本原则:2.标准地的面积:按标准地上林木株数的多少为标准。
一般近熟林应有200株以上,中龄林250株以上,幼龄林300株。
一般先用400平方米的小样方(设2个10×10大小的样方,然后再确定)查数株数,再按上述标准推算满足要求的标准地面积。
3.标准地形状:一般用矩形或方形。
(二)标准地境界测量1.用罗盘仪测角、皮尺或测绳量距离。
坡度5°以上应改算为水平距,闭合差一般要求不超过各边总长的1/200。
2.在标准地四角埋设标桩。
埋桩时,其写字面要朝向标准地的对角线方向。
(三)标准地调查1.每木调查在标准地内分别树种、活立木、枯立木、倒木。
测定每株树木的胸径、按径阶统计的工作,称为每木调查(或每木检尺)。
(1)径阶大小的确定(2)确定起测径阶(3)划分材质等级(4)每木检尺(5)测者每测一株树,报出该树种、材质等级及直径大小(6)计算平均直径:2.测树高3.测定树木年龄4.测定郁闭度5.进行目测练习六、实验结果(一)根据每木调查,可求算以下各因子:1.计算每公顷株数:2.计算每公顷胸高断面积:3.计算树种组成:4.计算平均直径:5.计算林分蓄积量(胸径材积表法)(二)确定林分的平均高1.绘制树高曲线图2.确定条件平均高3.确定上层木平均高4.查定优势树种各径阶平均高5.查定地位级和地位指数:6.疏密度:7.计算林分蓄积量:可用标准表法、平均实验形数法、二元材积表法。
(三)平均年龄以标准木年龄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平均年龄。
(四)查定林木起源1.通过访问和查考已有资料;2.根据林木特征加以判断。
(五)其它调查包括幼树、下木、地被物、土壤、地形及经营活动情况。
第二次土地调查报告编写参考(供参考)
XX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报告(农村部分)编写参考为保证第二次土地调查报告规范、统一,顺利开展成果验收工作,现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和《XX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等要求,并结合我市实际编制以下意见,供各地参考。
一、总体要求(一)报告种类土地调查报告是土地调查重要成果之一,是对土地调查工作过程和成果的全面总结、分析和评价,是调查成果应用的基础。
第二次土地调查报告包括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成果分析报告、自检报告等,并将实施方案作为附件放在最后。
上述报告应分别编写,但汇编装订在一起。
(二)基本要求1、应符合国家和市对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有关要求,阐明土地调查技术路线的科学性、作业过程的严谨性、所获成果的可信性和权威性。
2、应从工作组织、技术方法、成果分析等不同角度对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做全面总结,能具体反映各级调查单位土地调查的组织实施、技术路线、成果质量等内容。
3、应以土地调查成果为基本资料,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突出对成果的分析,使文字报告具有广泛性、实用性和现势性,为土地利用管理提供指导。
4、应反映本地特点、突出本地特色,并做到内容充实,层次清晰,文句通顺,条理性强,前后一致,文、表、图并茂。
5、文字报告中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必须注明出处和原始资料数据的获取日期。
6、各报告引用数据应统一、一致。
7、报告封面需落款XX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技术承担单位两家。
纸质报告需加盖县级二调办专用章。
二、报告格式(一)报告的组成报告一般由封面、目录、正文、附录等几部分组成。
可以根据结构需要增加封一、封二,其中封一一般用于说明编委会组成,封二一般用于编写前言、序或者说明等。
文字报告结构,一般按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四级标题层次进行编写。
成果分析报告和专题研究汇编等可以增加章、节。
正文由文字、表格、插图组成,正文后可以附图、表。
(二)排版要求1、文字报告应使用能够进行图、文、表格等混排的文字处理软件编写,上报的电子文档应能被Microsoft Office2003的Word读出。
精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
第一条目的为了保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质量,全面完成调查任务,统一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的程序、内容、方法和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县级土地调查成果、市(地)级汇总成果和省级汇总成果的检查验收工作。
成果的自检、抽查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检查验收的制度对县级调查成果实行自检、预检、验收、核查确认的检查验收制度。
检查验收工作分别由各级土地调查办公室负责,县级负责自检,市(地)级负责复查,省级负责预检和验收,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负责核查确认。
市(地)级、省级汇总成果,实行自检和上级验收的检查验收制度。
第四条检查验收的依据(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四)《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五)《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六)《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八)《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1993)(九)《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发〔2001〕359号)(十)《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家土地管理局[籍]字第26号)(十一)《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数据汇交办法》(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十二)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布的其他技术文件第五条检查验收的程序(一)县级调查成果检查验收程序1.自检县级土地调查办公室组织调查承担单位及相关部门,对调查成果进行全面自检,并形成自检报告。
2.预检县级自检合格,经市(地)级土地调查办公室组织复查合格后,以书面形式向省级土地调查办公室提出预检申请。
标准地调查安排
标准地林分调查一、罗盘仪测设标准地1.先将罗盘仪置于平地上,调整罗盘仪至水平并且竖角读数为0°,于标杆上标记和罗盘仪视线处于水平的位置;在其中一根标杆上测量1.3m,做好标记。
2.在标准地的西南角安置罗盘仪3.对中:容许误差2cm(以A点为中心的半径2cm的圆范围内)4.整平:使水准器气泡居中5.瞄准:(1)朝东侧任意平坦地块瞄准,在其直线方向上用皮尺测量25.82m。
(2)林地坡度大于5°时,要将斜距改算成水平距L=sinα∙25.82L——斜距α——罗盘仪竖角25.82m——规定的标准地长和宽5.读数:(1)若水平度盘上的0°分划线在望远镜的物镜一侧,则应按磁针北端读数。
若水平度盘上的0°分划线在望远镜的目镜一端,则应按磁针南端读数。
(2)磁针南端的标志:缠有铜丝(3)若盘上最小分化为1°,可直读1°,估读至30′6.迁移站点之前或观测完毕之后,旋紧磁针制动螺旋7.标准地的选设标准:(1)应避开林缘(至少为应距林缘为1倍林分平均高的距离)、林班线、防火线、路旁、河边及容易遭受人为破坏的地段(2)树种、林分密度应分布均匀8.为使标准地在调查作业时保持有明显的边界,应将测线上的灌木和杂草清除,同时在边界外缘树木的胸高处,朝向标准地内标出明显记号,以示界外。
9.标准地确定后,先内业展绘平差,若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超过1/200,则需重返林地进行误差测量。
二、每木调查1.测量对象:胸径大于5cm的树木2.项目:胸径,树高,材质3.材质分类:(1)用材林:用材部分占40%以上(2)半用材林:用材部分长度在2m(针叶树)或1m(阔叶树)以上,但不足全树高的40%者(3)薪材林:用材部分在2m(针叶树)或1m(阔叶树)以下者4.从标准地的一端开始,由坡上方沿等高线按“S”形路线向坡下方进行检尺。
测者每测定一株树要把测定结果按树种、径阶、胸高及材质报给记录员,记录员应同声回报并及时在“每木调查表”的相应栏中用“正”字法记载。
实验二实用标准地调研
测树学教學實習報告专业林学(水土保持与生态工程)班级 1301015 学号 130101524 姓名项颖指导教师周春国实验二标准地调查1、定义:在林分,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称作典型样地,简称标准地。
通过设置标准地进行实测调查,可获得林分各调查因子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值。
根据标准地调查结果按面积比例推算全林分结果的调查方法称作标准地调查法。
标准地调查是林分调查的主要途径、手段或方法。
按设置目的与用途,标准地分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两类。
临时标准地是为临时满足需要能迅速提供资料而设置的,只进行一次调查。
固定标准地是在较长时间进行科学研究试验,有系统地连续收集资料而设置的,要进行多次调查,测设要求更为严格。
2、标准地设置(一)选择标准地基本要求1)必须反映待测林分的特征,对所预定林分要求有充分代表性,是林分的“缩影”;2)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不能跨越林分;3)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隔离带,且应远离林缘(至少应距林缘为一倍林分平均高的距离);4)设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分密度分布应均匀。
(二)标准地形状为便于设置及面积计算,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带状),林分密度低、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时可为圆形。
(三)标准地面积(即大小)为了能够反映林分的结构规律和保证一定的精度,标准地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林木株数,本次实习,要求设置正方形标准地,其林木株数不少于50株。
(四)标准地境界测量传统的方法是用罗盘仪测角,皮尺量距,在坡地上量矩要做水平改算。
测线闭合差不超过1/200。
为使标准地在调查作业时保持有明显的边界,测量境界线时应代开灌木,清除蒿草对测线外树木,在面向标准地一面标出明显记号。
根据需要,标准低四角可埋设临时或固定树桩。
3、标准地林分因子调查与测定(一)标准地每木调查在标准地进行的每株树木的实测称为每木调查,也称每木检尺。
这是标准地调查的最基本工作,有时简化记载和计算,树木直径可按整化径阶记载在每木调查表上,我国常用划“正”字格式进行记录。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前言 (1)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缩略语 (2)4 总则 (3)4.1 目的与任务 (3)4.2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3)4.3 比例尺 (3)4.4 数学基础 (3)4.5 基本调查单位 (4)4.6 步骤 (4)4.7 计量单位 (4)4.8 补充规定 (4)5 控制面积确定 (5)5.1 界线来源 (5)5.2 控制面积 (5)6 准备工作 (5)6.1 制定方案 (5)6.2 人员培训 (5)6.3 开展试点 (6)6.4 资料准备 (6)6.5 仪器、工具和设备准备 (6)7 调查底图制作 (6)7.1 DOM精度指标 (7)7.2 遥感资料选择 (8)7.3 DOM制作 (8)7.4 DOM分幅与整饰 (9)8 农村土地调查 (9)8.1 调查内容 (9)8.2 基本要求 (10)8.3 土地权属调查 (10)8.4 地类调查 (11)8.5 调查底图标绘及手簿填写 (12)8.6 田坎系数测算 (12)8.7 海岛调查 (12)8.8 面积计算 (13)9 基本农田调查 (13)9.1 资料处理 (13)9.2 入库 (13)9.3 面积计算 (14)10 城镇土地调查 (14)10.1 调查单元 (14)10.2 调查内容 (14)10.3 地籍编号 (14)10.4 权属调查 (15)10.5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15)10.6 地籍测量 (15)1TD/T 1014—200711 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1611.1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1611.2 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1712 统计汇总 (18)12.1 面积统计 (18)12.2 数据汇总 (19)13 统一时点变更 (19)13.1 统一时点 (19)13.2 主要任务 (19)13.3 变更方法及要求 (20)14 主要成果 (20)14.1 县级调查成果 (20)14.2 汇总成果 (20)15 检查验收 (21)15.1 调查成果检查验收 (21)15.2 汇总成果检查验收 (21)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 (23)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与已有土地分类对应转换关系 (28)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34)附录D (规范性附录) 图幅理论面积 ....................................................36附录 E (规范性附录) 典型线状地物宽度量测边界示意图 (51)附录 F (规范性附录) 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 (53)附录G (规范性附录) 田坎系数测算表 ..................................................55附录H (规范性附录) 图斑椭球面积计算公式 (57)附录I (规范性附录)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及有关资料统计表 (58)附录J (规范性附录)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图式 (69)2前言本规程的附录 A、附录 B、附录C………. 附录 J 均为规范性附录。
测树学实习之标准地调查
《测树学》实习报告班级:1001010学号:*********姓名:***同组人员:苗静王雅琼王金平魏乐吴燕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一、实习目的测树学是从事林业调查与研究工作必须掌握的主要专业基础科目之一,其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
本次实习是为了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实践,温习已学知识,预习新的内容,也为了锻炼大家的组织能力与相互协作能力。
二、实习主要内容. 标准地调查与林分因子测定. 基本训练(立木胸径与其树高测定). 立木材积测定(区分求积法). 角规测树(原理方法技术). GPS 定位三、实习组织与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6人一组. 安全第一,遵守纪律,爱惜仪器,密切协作,保证数据质量四、实习时间2012年10月29日到11月2日五、实习地点南京林业大学下蜀林场六、仪器工具. 测树罗盘仪及支架各一 . GPS 1. 测高器1 . 工具包 1 粉笔. 直径钢围尺 .实习指导书1. 皮尺1 .角规2林分调查一、林分调查因子将大面积的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和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这种小块森林称作林分。
为了将大片森林划分为林分,必须依据一些能够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因子,这些因子称林分调查因子。
主要包括四部分:♣林分起源:天然林、人工林♣林相(林层):单层林、复层林♣树种组成:纯林、混交林♣林分年龄:同龄林、异龄林本次实习中调查的树种为火炬松,是人工林。
二、标准地调查标准地调查是林分调查的主要途径,手段和方法。
所谓标准地,即认为选定的,并且期望能够代表待测林分调查因子平均水平的典型地块。
它应该是整个的林分的缩影,通过它可以获得林分因子的数量,属性及质量指标值,其中,林分数量因子值可由标准地调查结果按面积比列换算。
林分调查结果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准地对该林分的代表性,设置标准地时,应对整个林分做比较全面的踏查,目测各主要调查因子,从而形成林分平均标志的轮廓,根据这个轮廓选择适当地段设置标准地。
实验二标准地调查
测树学教學實習報告专业林学(水土保持与生态工程)班级 1301015 学号 130101524 姓名项颖指导教师周春国实验二标准地调查1、定义: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称作典型样地,简称标准地。
通过设置标准地进行实测调查,可获得林分各调查因子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值。
根据标准地调查结果按面积比例推算全林分结果的调查方法称作标准地调查法。
标准地调查是林分调查的主要途径、手段或方法。
按设置目的与用途,标准地分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两类。
临时标准地是为临时满足需要能迅速提供资料而设置的,只进行一次调查。
固定标准地是在较长时间内进行科学研究试验,有系统地连续收集资料而设置的,要进行多次调查,测设要求更为严格。
2、标准地设置(一)选择标准地基本要求1)必须反映待测林分的特征,对所预定林分要求有充分代表性,是林分的“缩影”;2)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林分;3)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隔离带,且应远离林缘(至少应距林缘为一倍林分平均高的距离);4)设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分密度分布应均匀。
(二)标准地形状为便于设置及面积计算,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带状),林分密度低、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时可为圆形。
(三)标准地面积(即大小)为了能够反映林分的结构规律和保证一定的精度,标准地内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林木株数,本次实习,要求设置正方形标准地,其内林木株数不少于50株。
(四)标准地境界测量传统的方法是用罗盘仪测角,皮尺量距,在坡地上量矩要做水平改算。
测线闭合差不超过1/200。
为使标准地在调查作业时保持有明显的边界,测量境界线时应代开灌木,清除蒿草对测线外树木,在面向标准地一面标出明显记号。
根据需要,标准低四角可埋设临时或固定树桩。
3、标准地林分因子调查与测定(一)标准地每木调查在标准地内进行的每株树木的实测称为每木调查,也称每木检尺。
这是标准地调查的最基本工作,有时简化记载和计算,树木直径可按整化径阶记载在每木调查表上,我国常用划“正”字格式进行记录。
土地调查实验
1、实验要求
• (1)按提供的实验材料,独立完成本实验 要求内容; • (2)实验成果注意以实名保存,切勿染毒。
2、实验内容
• (1)掌握并能运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 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2)学习MAPGIS系统的基本操作; • (3)完成给定的图上地类调查,进行相关 土地地类面积统计,并将统计结果导出至 EXCEL表格中保存。
地类调查(案例)
地类调查(使用材料)
3、实验结束后需提交成果
• (1)分层保存的土地利用现状地类; • (2)各地类土地面积统计表; • (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解译标志。 • 将成果打包,以文件夹形式上交。标明姓 名和学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
树
学
教學實習報告
专业林学(水土保持与生态工程)班级 1301015 学号 130101524 姓名项颖
指导教师周春国
实验二标准地调查
1、定义:
在林分,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称作典型样地,简称标准地。
通过设置标准地进行实测调查,可获得林分各调查因子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值。
根据标准地调查结果按面积比例推算全林分结果的调查方法称作标准地调查法。
标准地调查是林分调查的主要途径、手段或方法。
按设置目的与用途,标准地分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两类。
临时标准地是为临时满足需要能迅速提供资料而设置的,只进行一次调查。
固定标准地是在较长时间进行科学研究试验,有系统地连续收集资料而设置的,要进行多次调查,测设要求更为严格。
2、标准地设置
(一)选择标准地基本要求
1)必须反映待测林分的特征,对所预定林分要求有充分代表性,是林分的
“缩影”;
2)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不能跨越林分;
3)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隔离带,且应远离林缘(至少应距林缘为一倍林
分平均高的距离);
4)设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分密度分布应均匀。
(二)标准地形状
为便于设置及面积计算,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带状),林分密度低、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时可为圆形。
(三)标准地面积(即大小)
为了能够反映林分的结构规律和保证一定的精度,标准地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林木株数,本次实习,要求设置正方形标准地,其林木株数不少于50株。
(四)标准地境界测量
传统的方法是用罗盘仪测角,皮尺量距,在坡地上量矩要做水平改算。
测线闭合差不超过1/200。
为使标准地在调查作业时保持有明显的边界,测量境界线时应代开灌木,清除蒿草对测线外树木,在面向标准地一面标出明显记号。
根据需要,标准低四角可埋设临时或固定树桩。
3、标准地林分因子调查与测定
(一)标准地每木调查
在标准地进行的每株树木的实测称为每木调查,也称每木检尺。
这是标准地调查的最基本工作,有时简化记载和计算,树木直径可按整化径阶记载在每木调查表上,我国常用划“正”字格式进行记录。
每木调查的工作步骤:
1)径阶大小的确定
径阶的多少直接影响平均直径及其有关调查因子的准确程度。
径阶是用组中值来表
示的,其径阶整化围过大或过小,都不能正确地反映直径分布的规律,因而需要确
定适当的径阶大小。
2)确定起测径阶
是指每木检尺的最小径阶。
根据林分结构规律,同龄纯林(或森林分子)的最小直
径近似地等于平均直径的0.4倍,通常可将其作为起测径阶。
一般,天然过成熟林,
起测径阶定为8㎝,中龄林定位4㎝,人工幼林1或2㎝。
3)划分材质等级
每木调查时,不仅要按树种记载,而且对于用材林近、成、过熟林还要按林木质量等级分别统计。
4)每木检尺的注意事项:
A.测定者从标准地的一段开始,由坡上方沿着等高线按S形路线向坡下方进行检尺
B.用整化径阶的轮尺或围尺测定每株树木的胸径,在坡地应站在坡上方测定,1.3
米以下分叉树应视为2株,分别检尺。
C.是用轮尺时必须与树干垂直,若遇干形不规则的树木应垂直测定两个方向的直径
或者量测胸径上下两个部位的直径,取其平均值。
D.正好位于标准地境界线上的树木,本着一边取另一边舍的原则,确定检尺树木。
E.要防止重测或漏侧。
(二)测树高
目的是求林分平均高或径阶平均高。
平均高又分为林分平均高和优势木平均高两种。
本实习可沿标准地对角线随即选取15~25株,实测每株树的树高和胸径(精度均到小数点后一位)中央各径阶需测3~5株,其他各径阶1~2株,根据树高和胸径实测值,采用适当模型或手工描绘调制树高——胸径曲线,根据每木调查算出的平均直径,代入树高曲线求出相应平均高。
次要树种只需测出与平均直径相近的3~5株平均木树高,以其平均值作为平均高。
测树高的步骤:
1、找一个地势相对平缓的点,观测者与树在相对水平上。
2、测定者站在离树一定距离的位置,测定点到被测树木的距离符合测高器上的数目。
3、使得测高器上指针处于自由状态。
4、当测高器顶部的圈和待测树木顶端重合时,扣上测高器的开关,读出测高器上相应度盘上的读数。
5、树高为读数+观测人眼睛高度(瞄准树根读一个数,两数相加)。
(三)测定年龄
目的是求林分年龄。
在生产实践中,林分年龄是根据接近林分平均直径林木的不同年龄采用算术平均法或断面积加权平均法求算的。
林木年龄的测定方法:
1)直接查数年轮法:伐倒标准木,在截取根颈树干圆盘查数年
轮数,或者数伐桩上的年轮数,再加上树干长到此断面所需年
轮即为林木的总年轮数。
2)用生长锥法:该法用生长锥在树干上截取木芯,查数木芯之
年轮数,然后再加上树干长到此锥芯高度所需年数即为林木年
龄,用此法要注意假年轮、防止锥条断裂和挤压。
3)查数轮生枝法:有些针叶树,如马尾松杉木、云杉等,每年
自梢端生长出轮生顶芽,逐渐发育成轮生侧枝,当林木年龄不
太大或轮生枝脱落不严重时,可用查数轮生枝或轮枝痕加上达
到干基轮生枝痕不明显的高度所需的年轮来确定。
4)略测法:根据林木直径大小、树皮颜色和粗糙程度及树冠形
状等,辅助生长锥,伐桩等综合估测年龄。
在混交林中,只确定优势树种的年龄。
在无法划分世代的异龄林中,则无需确定林分的平均年龄,因为这没有实际意义。
(四)各项林分调查因子的计算
在标准地外业调查中,还要调查和计算林分平均直径、平均高、年龄、树种组成。
地位级(或地位指数)、疏密度(或郁闭度)、株数密度、
断面积、蓄积量、出材级、林木生物量等因子。
布鲁莱斯测高器测定树高方法
1.解析木的选择:选好测点,量水平距离。
观测点选在可以同时看到树
梢和树基的水平距离大于树高的地方;
2.按仪器背后的按钮,是指针自由悬垂,从瞄孔看树梢,待指针停止时,
按仪器前面的制动按钮固定摆针,从相应水平距栏读出指针所指高度h梢;
3.重复以上操作,瞄准树基的h基;
4.H=h梢+h基(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平均标准木法计算林分蓄积量
1.设置标准地,并进行标准地调查;
标准地设置为30x28㎡矩形。
2.由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出平均直径(Dg),根据所得树高
曲线,求出林分平均高(HD);
3.寻找1-3株与林分平均直径和平均高相接近且干形中等的林木作
为平均标准木,用区分求积法测算材积;
(步骤2中蓝色字体为综合平均直径和平均树高选出的3各平均标准木。
)
几何平均27.23 25.1
树干上部直径测定记录表1
胸径28.8cm,树高22.3m,测点至树木水平距离L=30m,观测仪器与树干交点高度hH=1.53m,树种为马褂木。
梢头
高
20.6m,因此梢头底部直径为(22.3-20.6)x3.5/(22.3-19.6)=2.2cm,梢头长1.7m
按照树干解析中的分部积分法求出该树干材积为:0.6818m³
树干上部直径测定记录表2
胸径28.85cm,树高28.2m,测点至树木水平距离L=20.1m,观测仪器与树干交点高度hH=2.15m,树种为马褂木。
因树叶遮挡严重,因此该梢头较长。
梢头底部高14.6,梢头下部直径为(28.2-14.6)x16.19/(28.2-13.6)=15.08cm
按照树干解析中的分部积分法求出该树干材积为:0.6922m³
树干上部直径测定记录表3
胸径28.65cm,树高27.5m,测点至树木水平距离L=22.5m,观测仪器与树干交点高度hH=1.58m,树种为马褂木。
因
树叶遮挡严重,该梢头较长,梢头底部高为16.6m,梢头下部直径为(27.5-16.6)x15.91/(27.5-15.6)=14.57cm
按照树干解析中的分部积分法求出该树干材积为:0.7170m³
4.按公式M=G*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计算标准地蓄积量,并根据标准
地面积换算为单位面积蓄积量。
测定标准木材积量之和为:0.6818+0.6922+0.7170=2.091m³
测定标准木断面积之和为:0.19498㎡
根据每木检尺得出的平均胸径:0.05935㎡因此,林分总的胸高断面积为0.05935x60=3.5612㎡
因此标准地蓄积量M=3.5612x2.091/0.19498=39.19m³
单位面积蓄积量=M/S=39.19/(30x28)=0.046m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