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学各章节要点【三、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8、教育目的的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
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教育目的 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与教 学目标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补充知识:
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一)根据教育目的自身实践的 特点看,分为价值性教育目的和操作性教育目的。(二) 从教育目的要求的特点看,分为终级性教育目的和发展 性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导向功能:对教育社会性质的导 向作用;对人培养的导向作用;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的 导向作用;对教师教学方向的导向作用。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通过确定价值的方式、 标准的方式、目标的方式
第三部分 教育目的与 教育制度
本部分知识体系:
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的有关基础知识 概念、特点、功能、意义、层次 2、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3、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历史上的对立观点、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根据 4、教育目的的演变 5、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实质 6、当前教育目的的实践 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
(二)文化本位论: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郎格
(三)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斯宾塞 (四)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物杜威 (五)全面发展论;这是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的理论,亚 里士多德是这一理论的先驱 (六)辩证统一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15、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 的全面发展学说(1)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 人的道德的发展。2)分工和私有制是造成人的片面发 展的根源,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 劳动的分离和对立,(3)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 展提供了可能和基础,(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根本途径、唯一途径)
教育学第五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2.按照教育性质,可分为传统的教育目的和现代的教 育目的。
3.按照文字表述方式,可分为纲要式的教育目的和详 列式的教育目的。
4.按照约束力,可分为强制性的教育目的和建议性的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二、全面发展教育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 全面发展的学说。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①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 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②社会主义生 产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产主义条件下人的全 面发展将成为现实。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 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最好途径和方法。 (二)西方思想家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观点
第一节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三)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 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而实施的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劳动技术教育五个方面。
,文革后大多数地区迅速恢复“六三三”学制。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3.统一性与灵活性 (1)清末民初学制的共同倾向是强调统一性。 (2)革命根据地学制的基本走向,是由高度灵活逐步趋于
统一。 (3)新中国的学制,是在统一性之理想与灵活性之现实的
张力中发展起来的。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六、当代中国学制改革的主要趋势 (一)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我国的学制趋于弹性和灵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二)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 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 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相互衔接关系。 学制是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二、学制建立的依据 (一)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二)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三)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四)各国历史条件、文化传统
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总结词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是当前学校教育制度面临的另一个挑战,表现为不同学校、不同地区 的教育质量差异较大。
详细描述
由于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以及一些学校办学理念、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差距,导致不 同学校的教育质量存在很大差异。一些优质学校的教育质量较高,而一些普通学校或薄 弱学校的教育质量则相对较低。这种状况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都产生了不良
教育应鼓励文化创新和发 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新的文化表达方式和价值 观念。
02
学校教育制度
学制体系
幼儿园阶段
为3-6岁儿童提供保育和学前教 育,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
社交技能。
小学阶段
为6-12岁儿童提供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
惯和道德品质。
初中阶段
为12-15岁学生提供更为深入的 学科知识和技能训练,为高中阶
05
未来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 度的展望
个性化教育的发展
01
个性化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兴 趣、特长和需求,尊重学生的个 性差异,提供定制化的教育服务 ,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02
个性化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自 主学习和自我发展,培养学生的 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适应 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科技的应用
影响。
教育改革与创新
要点一
总结词
面对教育资源不均衡和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教育改 革和创新是必经之路。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为了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和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我 国正在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通过加大投入、优化资 源配置、提高教师素质、改善办学条件等方式,努力缩小 城乡、地区和学校之间的差距,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同时 ,还需要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创 新,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内容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内容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一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为教育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校教育制度是中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
下面,我们将从教育的目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生评价和教师职业发展等方面,对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进行详细探讨。
一、教育的目的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在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阶段,侧重于学生的智力、品德、身体、技能、审美等全面发展;在中等教育阶段,侧重于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培养;在高等教育阶段,则侧重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课程设置我国的学校教育课程设置分为强制性和选修性两部分。
强制性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
选修性课程则包括心理健康、科技、军事、法治、经济、文学艺术等。
在课程设置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学校教育注重知识的学习,也注重素质的培养。
三、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
我国学校教育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包括传统的讲解教学、实验教学、讨论教学、情景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新的教学方式也在逐渐出现,在未来的学校教育中,应该进一步拓展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四、学生评价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我国学校教育的学生评价主要包括考试、作业和实验等方面。
无论是考试还是作业,都是对学生能力和水平的一种评价。
在学生评价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评价,除了考试成绩之外,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实践和育人效果等方面。
五、教师职业发展教师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人员之一,他们的职业发展也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
我国对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
在职业发展方面,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教育和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进一步促进我国学校教育的发展。
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制
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制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教育目的的实现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总的要求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具体要求。
二、教育目的作用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价值表现为其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1.导向作用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确立、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育效果的评价,都是以教育目的为依据和前提的。
教育目的无论对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有目标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教育活动因为有可以达成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可反过来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3.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
三、教育目的的理论1.宗教本位论宗教本位论主张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
其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
2.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所以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意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指标。
其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巴格莱等。
3.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教育目的的观点是:要从个人本位本能的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
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制度
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制度一、目的和意义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制度是为了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提高师生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地方,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通过建立健全的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可以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防护能力,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二、制度内容1.成立学校安全教育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人,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2.制定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内容要求和具体措施,确保安全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3.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应急演练等,提高师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4.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加强对教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5.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宣传栏、校园网、校报等载体,宣传安全知识,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
6.加强家校合作,定期向家长发送安全提示,共同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
7.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从小学到大学,逐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8.建立健全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人,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9.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校园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消除。
10.建立健全安全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师生对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安全工作。
三、组织实施1.学校安全教育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监督各部门落实安全宣传教育制度。
2.各部门要按照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计划,明确职责,密切协作,共同推进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3.教职工要积极参与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学生要认真学习安全知识,自觉遵守学校的安全规章制度,提高自身的自我保护能力。
5.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与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工作。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一,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教育目的的意义: 1.就受教育者而言,教育目的对受教育者的成长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调控着年轻一代的发展,保证受教育者按照社会的要求健康地成长2.就教育者而言,教育目的为教育者组织和开展教育活动提供了指导,使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具有明确的方向3.就教育活动而言,教育目的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能保证教育活动的连贯性和科学性教育目的的作用: 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标准也有说法认为,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二,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三,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3.人们的教育理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越说四,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五,素质教育的目的与任务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任务: 1.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 2.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3.培养学生的社会任务六,素质教育的意义(为什么要开展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2.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3.素质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七,要避免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出现以下误区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2.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3.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4.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5.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6.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7.素质教育就会影响升学率八,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1.改变教育观念2.转变学生观3.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4.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智5.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智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九,当前我国教育目的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和过度的应试倾向给我国教育造成了很大危害:一是注重少数学生的发展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二是注重学生的个别方面(主要是知识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我国现在的中小学的全面发展教育主要包括德育、 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 教育创新的内容包括:①教育观念的创新、②教育内容的 创新、③教育方法与手段的创新、④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和 方法的创新、⑤教师素质和要求的创新、⑥教育教学管理 体制的创新。
1.(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体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2.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教育是为谁服务 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 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3.“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现代学校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双轨学制,二是 单轨学制,三是分支型学制。原来的西欧学制属 双轨学制,美国的学制属单轨学制,苏联的学制 则是分支型学制。
•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
(一)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教育制度的发展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 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1.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制度化教育的形 成。
发展;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6)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7)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
低于15%——精英教育阶段; 大于15%小于50%——大众化阶段 大于50%——普及化阶段
•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从类型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 来的分支型学制。
1.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阶段。
A.大众化教育
B.英才教育发展
C.英才教育发展成为大众化
D.英才教育向大众化转变
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的功能(意义)
教育目的的功能是指教育目的对实际教育活动所具有的 作用。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 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 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导向作用 调控作用 激励作用 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具体体现为: 第一、对教育的社会性质有定向作用,对教育“为谁培养 人”作了明确的规定。 第二,对人的培养有定向作用。使教育遵循这样的规定, 不仅能改变人的自然的盲目的发展,而且还能对人不符合教 育目的要求的发展给予正确的引导,伎其发展与预定的方向 相一致,符合教育目的的规定,产生社会所需要新的品质。 第三,对课程的选择及其建设有定向作用。它对选择什么 样的内容、选择何种水平的教育内容,对内容进行如何取舍 等具有决定性作用。 第四,对教师的教学方向有定向作用。除了要培养学生能 力和技能方面的教学定向外。还有对培养思想品德方面的价 值定向作用。使教师知道自己所要教的最重要的是什么。
二、教育目的的结构 教育目的的结构是指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 其相互关系。 横向结构: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 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 社会价值作出规定,使教育目的横向结构的 核心部分。 纵向结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主要观点是: (1)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 性发展及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 (2)认为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 到自然发展、使其需要得到满足; (3)主张根据人的本性发展和白身完善这种“天然 的需要”来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按照人的本性和发 展的需要来规定教育目的。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主要反映在自然主义和人 文主义的教育思想之中。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考点资料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考点资料一、教育目的概述●概述1.概念●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的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广义●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2.地位●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既是教育工作的起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3.特点●规定性、社会性、时代性4.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部分与整体5.分类●作用特点●价值性的教育目的●操作性(功用性)的教育目的●实现特点●理想(终极性)的教育目的●现实(发展性)的教育目的●体现范围●内在的教育目的●外在的教育目的●制定方式●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强制程度●指令性教育目的●指导性教育目的●存在形态●应然(理论形态)的教育目的●实然(实践形态)的教育目的●层次结构1.(国家)教育目的2.(学校)培养目标3.(学科)课程目标4.(教师)教学目标●功能1.导向功能●指明发展方向2.选择功能●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3.调控功能●调节、控制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4.激励功能●积极性5.评价功能●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6.口诀:“想挑选鸡架”●教育目的理论1.宗教本位论●代表人物●奥古斯丁●主要观点●教育主要关心的是灵魂,以皈依上帝为生活理想,以培养青年对上帝的虔诚信仰为最高目的2.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口诀:社会爸爸(巴格莱)恐(孔德)吓(赫尔巴特)涂(涂尔干)图(柏拉图)的那(凯兴斯泰纳)个儿(纳托尔普)子(孔子、荀子)●主要观点●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主张教育是国家的事业,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3.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口诀:孟子(孟子)爱(爱伦·凯)啰(罗杰斯、马斯洛)嗦(卢梭),杀(萨特)了(奈勒)福禄(福禄贝尔)齐(裴斯泰洛齐)●主要观点●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4.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物●杜威●主要观点●主张教育即生活●反对外在目的,强调教育活动内在目的5.生活本位论●代表人物●斯宾塞●教育准备生活说●杜威●教育适应生活说6.辩证统一论●代表人物●马克思●主要观点●综合考虑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二、我国的教育目的●历史回顾1.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57主席说方针”2.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确定的教育目的●“82宪法定目的”3.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山香版教育学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山香版教育学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与问题的学科,它涉及到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从山香的角度,分别对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进行阐述。
一、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指的是教育活动所追求的目标或预期的效果。
在山香版教育学中,教育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这意味着教育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道德品质、智力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培养。
2.培养合格公民: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道德准则和公民素养的合格公民。
山香版教育学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注社会问题,并能正确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个人生活质量:教育的目的还包括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
这不仅指的是经济收入的提高,更关注身心健康、幸福感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的培养。
总之,山香版教育学中的教育目的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同时注重培养合格公民和提高个人生活质量。
二、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教育活动在社会中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的总称。
山香版教育学中的教育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体制:学校是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它是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
山香版教育学认为,学校应该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保障每个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2.课程设置:课程是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山香版教育学倡导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教师培养与评价: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培养与评价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山香版教育学强调培养具备教育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教师,并进行多样化的教师评价,激励教师的进取心和创新能力。
4.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是保障教育制度有效运行的关键环节。
山香版教育学主张建立科学的教育管理系统,包括教育规划、教育经费分配、教育评估等方面的管理。
综上所述,山香版教育学中的教育制度以学校体制为核心,注重课程设置、教师培养与评价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完善,以确保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66道题)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66道题)1单选: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而确定的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被称为()。
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2单选: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是()。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3单选:学校是社会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设立的专门教育机构,所以教育首先是为了达到()的目的。
A.全民教育B.社区教育C.学校教育D.家庭教育4单选: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
A.教育性质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D.教育内容5单选: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A.教育是为谁服务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C.什么人应接受教青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6单选:()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B.教育任务C.教育内容D.教育规律7单选:()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8单选: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的是()。
A.教育规律B.教育任务C.教育性质D.教育目的9单选:衡量和评价小学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培养目标B.考试C.小学教育目的D.教学内容10单选: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
A.发展方向B.发展阶段C.发展结果D.发展进程11单选: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及出发点、归宿。
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教育法规D.教育政策12单选: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
A.教育目的B.课程C.教育评价D.教学13单选: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A.评价作用B.选拔作用C.决定作用D.主导作用14单选: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调控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激励功能15单选: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育制度也随之不断改革。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是人们对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组织,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的,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自我能力的机会。
一、教育目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首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批判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素养、团队协作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其次,要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以人类共同利益为出发点,通过教育完善个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意识,让每个学生在强大的精神支撑和魂灵滋润中成长。
二、教育内容与过去讲究知识灌输的教育相比,现代学校教育更强调学生自主、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堂上,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与实践,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从而提高其创新和实践能力。
此外,现代学校教育内容广泛,竞赛、能力拓展、社会实践、公益服务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也已经成为了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学生全方位发展。
三、教育方法现代学校教育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个性化教育,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给予不同程度的教育内容和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同时教育方法也更加灵活。
例如,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网络课程和在线教学,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采用多媒体教学、模拟实验等全新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四、教育管理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最大特点是教育管理方式更加科学和规范。
如今,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加强学校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备受普遍重视。
硬件设施和教学质量成为考核教育管理是否到位的关键。
同时学校教育管理也趋向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从传统的管理模型,演变到拥有完善评估制度和以孵化式管理理念为核心的新型学校管理模式,例如成立家校合作委员会等。
总结: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科学规划和实施,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内涵: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方面的要求。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PS: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2010在《中长期规划》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意义和作用: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也是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目的作用: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三、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习的培养目标(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师的教学目标。
国家的教育目的居于第一个层次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四、确立3、人民的教育理想教育目的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依据●人的全面发展●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五、理论:个人本位论:孟子、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社会本位论: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内在目的论、外在目的论:杜威“教育无目的论”“教育适应生活说”教育准备生活说:斯宾塞六、我国的教育目的:1957年,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一、内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各项规定的总称。
特岗招教复习笔记(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本章是关于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的理论探讨,对正确理解教育目的和我国当前学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以选择题、判断题形式进行考查。
侧重考查以下重点内容:1、教育目的的概念、意义与作用;2、教育目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3、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4、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5、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6、教育制度的概念;7、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专题一:教育目的的内涵客观题考点一: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即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标准和要求的是(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要回答的问题是(培养怎样的人)。
客观题考点二: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利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是:2010年7月29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要求,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是(教育方针)。
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专题二: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客观题考点一: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同时它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制度
?2、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进程,为社会主 义国家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提供了有力证据。
①人的发展与生产的发展相一致。 ②工场手工业的分工使工人片面发展。 ③机器大生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④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完全实现。 ?3、提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途径,为实现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提供了科学的原则和方法。 ①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一)规范功能 (二)选择功能 (三)调控功能 (四)评价功能 ? 三、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 (一)教育目的的确立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
需要 (二)教育目的的确立要反映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
展对人才的需求 (三)教育目的的确立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
? 四、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 反映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和标准、 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总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 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各 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性 ?教育目的层次体系 :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
程目标 -教学目标 ?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和唯一方法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
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2.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 育质量标准。 3.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 的根本特点。
?(二)个人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1.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物
质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