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课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展示课教案

初中地理展示课教案

初中地理展示课教案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 使学生掌握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水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水资源的了解,导入新课《水资源》。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水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展示(10分钟)1. 学生分组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 各组汇报展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和技巧。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资源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提出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决心。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

2. 编写一篇关于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小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课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整本书阅读 《平凡的世界》展示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整本书阅读 《平凡的世界》展示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整本书阅读《平凡的世界》展示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整本书阅读《平凡的世界》展示课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多方对比、整体把握的方法来赏读男性人物代表孙少安、孙少平。

2.通过整体把握《平凡的世界》人物个性特征,探究作品主旨。

教学过程一、展示人物说印象上节课,同学们跟韩老师鉴赏了《平凡的世界》中璀璨夺目的女性形象。

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作品中光辉灿烂的男性人物形象,他们有自己的喜乐哀愁,有自己的人生路径,有自己的生活哲学。

(依次跳出男性人物剧照)田福军-孙玉厚-田福堂、孙玉亭-王满银-李向前-孙少安、孙少平这是谁?(学生齐答)在众多的男性人物中,你们印象最深的事情有哪些?(点4名同学回答)你们最喜欢哪些男性人物?预设(学齐答:少安、少平)看来大多数同学比较喜欢少安、少平,那我们今天就重点走近孙家两兄弟,走近他们的平凡的世界。

二、锁定人物谈情节1.先来看看大哥少安,请同学们回读与少安有关的文本,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选2名同学,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老师也想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大家一起翻到……,第6页第20章——倒数第三段2.再来看看弟弟少平,请同学们回读与少平有关的文本,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选2名同学,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老师也很喜欢一个语段,大家一起翻到……自读第3页第43章。

刚才我们一起分享了自己喜欢的句子,这毕竟还只是其中的一两个片段,下面我们借助思维导图,整体梳理一下少安、少平的学业事业轨迹。

先来梳理少安的:我们发现,少安的事业中,出现了两次低谷期,扩地被批判,扩建导致破产,最终当上了厂长和村委会主任,事业风生水起。

少平自从离开双水村,世界逐渐向他敞开了怀抱,得到好人相助获得郊区农民户口,最终成为一名煤矿正式工人,还当上了班长,获得了“青年突击手"的荣誉。

三、兄弟对比辨不同1.这两兄弟都这么年轻优秀,你更喜欢两兄弟中的哪一个?他的哪些方面最吸引你?是性格追求、爱情婚姻、待人接物还是在或其他方面?我们先请男同学说说。

初中体育室外展示课教案

初中体育室外展示课教案

初中体育室外展示课教案1.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篮球的基本技巧,如传球、接球、投篮等。

2. 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90%以上的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篮球技巧进行游戏和比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技能训练:传球、接球、投篮、防守等。

2. 团队配合训练:分组进行对抗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比赛:进行3V3或5V5的篮球比赛,让学生在实战中提高技能和团队配合。

三、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5分钟):带领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包括跑步、拉伸等,以充分准备身体。

2. 基本技能训练(15分钟):分别进行传球、接球、投篮等基本技巧的训练,让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动作要领。

3. 团队配合训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组对抗练习,强调团队配合和战术运用。

4. 教学比赛(10分钟):组织3V3或5V5的篮球比赛,让学生在实战中提高技能和团队配合。

5. 结束放松(5分钟):带领学生进行适当的放松运动,如拉伸、慢跑等,以缓解运动带来的疲劳。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进行动作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篮球技巧的正确运用。

2. 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篮球技巧的应用能力。

3. 比赛法: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技水平。

4. 反馈法: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提高技能水平。

五、教学评价1. 技能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比赛,评估学生掌握篮球技巧的程度。

2. 团队协作评价:观察学生在团队中的配合默契程度,以及队员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表现出的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六、教学资源1. 篮球场地:提供足够的篮球场地,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训练和比赛。

2. 篮球器材:准备足够的篮球,满足学生练习和比赛的需要。

3. 教学PPT:制作篮球技巧教学PPT,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篮球知识。

高中数学展示课教案

高中数学展示课教案

高中数学展示课教案主题:数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学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2. 了解数学如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教学内容:1. 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数据加密和解密、编码与解码、人工智能等。

2. 数学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数字信号处理、无线通信技术等。

3. 数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数据分析、模型建立等。

教学方法:1. 利用实例和案例详细解释数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 利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实际数学应用的过程和效果。

3. 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们分析和讨论特定数学应用场景。

教学程序:一、导入(5分钟)老师介绍今天的教学主题,并简要介绍数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二、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15分钟)老师详细介绍数学在数据加密、编码与解码、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应用,并呈现实际案例。

三、数学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15分钟)老师详细介绍数学在数字信号处理、无线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并呈现实际案例。

四、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某一具体现实问题。

五、展示和总结(10分钟)学生代表向全班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并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一种现代科技领域中数学的应用,并撰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展示课,学生深入了解了数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增强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展示课的设计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利用实例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初中地理教学展示课教案

初中地理教学展示课教案

初中地理教学展示课教案一、介绍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环节,充分展示地理教学课堂的魅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掌握有着积极影响。

这篇文章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我设计的一节初中地理教学展示课教案,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任务、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过程安排、教学评价等。

二、教学背景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学科,既关注自然环境,又关注人类活动与社会现象。

本次教学展示课将以中国自然地理为主要内容,通过展示具体的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地理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各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并熟悉中国地理的分区划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分析和解释能力,提升地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3. 情感目标:通过展示中国自然地理的奇妙之美,培养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内容与任务本节课将以地理分区为主线,重点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任务包括:1. 研究课本,整理各地自然地理特征的资料。

2. 分组展示各地自然地理特征的图片和数据。

3. 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对该地区的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教学手段和方法1. 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视频和音频材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国各地的自然地理特征。

2. 小组讨论:设置小组,让学生就各地自然地理特征的影响展开讨论,激发他们思考和积极参与。

3. 实地考察: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实地考察,实践地理知识,增加对地理的亲身体验。

六、教学评价1. 自我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答题情况等,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2. 同伴评价:学生可以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评价其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

3. 教师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奖惩。

七、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中国地图,让学生进行观察,并引导他们思考: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有哪些?2. 知识展示: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各地的地形、气候、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并设有问答环节与学生互动。

2024年小学音乐展示课《银色的桦树林》优秀教案

2024年小学音乐展示课《银色的桦树林》优秀教案

2024年小学音乐展示课《银色的桦树林》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美丽的森林》,具体内容为《银色的桦树林》。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桦树林的美丽景色,感受音乐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银色的桦树林》的演唱技巧,提高音乐表现力。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高音区的演唱技巧,以及音乐与画面的结合。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以及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桦树林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引出课题《银色的桦树林》。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1)教唱歌曲,注意高音区的演唱技巧。

(2)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3)学生跟随老师学唱歌曲,注意音乐表现力。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创作一幅描绘桦树林的画。

要求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结合歌曲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等。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选取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乐句,进行讲解与示范。

(2)学生跟随老师练习,注意音乐表现力。

5. 小组合作演唱(10分钟)每组学生将创作的画作与歌曲相结合,进行演唱展示。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银色的桦树林》2. 歌曲旋律、节奏、歌词要点3. 桦树林画作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歌曲,创作一幅描绘桦树林的画。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实践情景引入的反馈。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他们对音乐创作的兴趣。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音乐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高音区的演唱技巧,以及音乐与画面的结合。

拼音展示课教案

拼音展示课教案

拼音展示课教案教案标题:拼音展示课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拼音展示课,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拼音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对拼音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拼音学习的态度。

3.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其拼音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准确地发音并辨认拼音的基本音素。

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拼音进行词语的拼读和拼写。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拼音教学材料,包括字卡、课件等。

2. 学生准备纸笔,以便进行拼音练习和笔记。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拼音歌曲或快速拼音游戏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拼音学习的兴趣。

2.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拼音的认知程度,并激发他们对今天拼音展示课的期待。

步骤二:拼音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拼音的定义和作用,并解释拼音的基本音素和拼音规则。

2. 教师通过示范和练习,教授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并帮助学生纠正发音错误。

步骤三:拼音练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字卡,让学生看图并根据图示拼读单词。

2. 教师可以进行听写练习,读出一个词语,学生将其拼写出来。

3.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拼音游戏,如拼音接龙等,以增加学生对拼音的熟悉度和应用能力。

步骤四:拼音应用(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课文或句子,让学生根据拼音读出句子,并进行句子理解。

2.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拼音写出一些简单的词语或句子,以检验学生的拼音写作能力。

步骤五:小结与反馈(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延伸活动:1. 学生可以在家里继续进行拼音学习,可以通过拼音软件、拼音游戏等方式进行拓展。

2. 学生可以进行拼音比赛或小组合作活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竞争性。

教学资源:1. 拼音字卡2. 课件3. 拼音歌曲或视频4. 纸笔教学反思:在拼音展示课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通过多种形式的拼音练习和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师展示教案范文初中

教师展示教案范文初中

教师展示教案范文初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草原》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景物描写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草原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分析课文中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向往之情,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草原的认识和感受。

2.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景物描写的特点。

2.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景物描写。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家乡草原的热爱之情。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及时纠正错误。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草原相关的拓展学习,如收集草原的图片、歌曲、故事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和课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一年级课外阅读交流展示课教案

一年级课外阅读交流展示课教案

一年级课外阅读交流展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表达、倾听和评价能力,增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如绘本、童话、寓言等。

2.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归纳等。

3.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分享阅读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进行自主阅读。

3. 阅读交流:学生分组进行阅读交流,分享阅读心得,互相评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阅读量的增加。

2. 学生在阅读交流中的表现,如表达能力、倾听能力、评价能力等。

3. 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如定时阅读、专注阅读等。

五、教学资源1. 课外阅读材料:绘本、童话、寓言等。

2. 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准备:学生自由选择一本课外阅读书籍,阅读并准备分享内容。

2. 阅读分享:学生依次上台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其他同学倾听并给予掌声。

3. 互动提问: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阅读心得,互相交流观点,形成共识。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果。

4. 注意调整教学节奏,确保课堂活动有序进行。

八、教学实践与反思1. 课后收集学生的阅读反馈,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困难。

2. 针对学生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4. 结合学生的阅读表现,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九、教学拓展活动1. 开展阅读竞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3. 邀请家长参与阅读活动,增进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初中舞蹈展示课教案范文

初中舞蹈展示课教案范文

教案名称:初中舞蹈展示课
课时:1课时
年级:初中
教材:《初中音乐舞蹈教程》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2. 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教学内容:
1. 舞蹈基本动作的学习和练习。

2. 舞蹈组合的编排和表演。

3. 舞蹈展示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舞蹈动作,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生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舞蹈才能。

二、基本动作学习(10分钟)
1. 教师讲解并示范舞蹈基本动作,如:站姿、手势、步伐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三、舞蹈组合编排(10分钟)
1. 教师根据学生的舞蹈水平,编排一段简单的舞蹈组合。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并练习舞蹈组合,教师个别指导。

四、舞蹈展示活动(10分钟)
1. 学生分组,每组编排一段舞蹈。

2. 各组轮流进行舞蹈展示,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掌声。

3. 教师对各组的舞蹈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和感受。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舞蹈展示的经验。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提出更高的期望。

教学评价:
1. 学生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 学生参与舞蹈组合编排和展示的积极性。

3. 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艺术修养的提升。

高中生物展示课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展示课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展示课教案设计
主题:植物生长和发育
目标:
1. 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的基本过程。

2. 掌握植物生长的调节因素和机制。

3. 能够描述植物激素对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教学内容:
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花开结果。

2. 植物生长的调节因素:光、水、温度和营养。

3. 植物激素的种类和功能:赤霉素、生长素、脱落酸等。

教学方法:
1. 探究式学习: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调节因素。

2. 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植物激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3. 多媒体展示:展示植物生长的视频和图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2. 学习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调节因素。

3. 讨论植物激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4. 实验: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提出问题和思考。

评估方法:
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分析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分析和思考能力。

扩展活动:
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植物园或田野调查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

2. DIY实验:让学生设计自己的植物生长实验,提高实验设计和执行能力。

这是一个简单的高中生物展示课教案设计范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希望对您有帮助!。

小学音乐展示课《银色的桦树林》优秀教案

小学音乐展示课《银色的桦树林》优秀教案

小学音乐展示课《银色的桦树林》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美丽的森林》,具体内容包括《银色的桦树林》歌曲学习及欣赏。

教材中详细阐述了桦树林的美丽景色,通过歌曲让学生领略自然之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银色的桦树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了解音乐与自然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合唱形式展示歌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的演唱,合唱部分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银色的桦树林》歌曲的学习,自然景观与音乐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音乐教材、合唱谱、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桦树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景色,引发学生对自然之美的兴趣。

2. 新课学习:教授《银色的桦树林》歌曲,分步骤教唱,讲解歌词含义。

3. 例题讲解:分析歌曲中出现的旋律特点,讲解合唱技巧。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并纠正演唱中的问题。

5. 合唱展示:各组学生进行合唱展示,互相观摩学习,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银色的桦树林》2. 歌曲旋律简谱及歌词3. 合唱技巧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银色的桦树林》歌曲,录制视频。

2. 答案:正确演唱歌曲,旋律准确,歌词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收集关于自然景观的歌曲,下节课分享交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实地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的演唱,合唱部分的协调性。

2. 教学重点:《银色的桦树林》歌曲的学习,自然景观与音乐的联系。

3. 例题讲解:分析歌曲中出现的旋律特点,讲解合唱技巧。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并纠正演唱中的问题。

初中舞蹈展示课教案

初中舞蹈展示课教案

初中舞蹈展示课教案课程名称:初中舞蹈展示课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初中舞蹈教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提高舞蹈表现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舞蹈基本动作:包括舞蹈步伐、手势、身体动作等。

2. 舞蹈技巧:包括舞蹈组合、舞段等。

3. 舞蹈展示:学生分组进行舞蹈展示,展示所学舞蹈动作和技巧。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做热身运动,提醒学生注意舞姿的正确性。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舞蹈动作和技巧。

二、舞蹈基本动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示范舞蹈基本动作,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2. 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舞姿。

三、舞蹈技巧学习(15分钟)1. 教师示范舞蹈技巧,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2. 针对学生的困难,教师进行耐心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四、舞蹈展示(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舞蹈展示,展示所学舞蹈动作和技巧。

2. 教师对学生的舞蹈展示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所学内容,强调舞蹈动作和技巧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

教学评价:1. 学生舞蹈动作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舞蹈展示中的表现力。

3. 学生对舞蹈的热爱和参与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舞蹈基本动作练习、舞蹈技巧学习和舞蹈展示,旨在让学生掌握舞蹈动作和技巧,提高舞蹈表现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让他们在舞蹈展示中充满自信。

在课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加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

初中阅读展示课教案

初中阅读展示课教案

初中阅读展示课教案课程名称:初中阅读展示课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展示能力。

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练习。

2. 学生阅读展示。

3. 教师点评和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目标和内容。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二、阅读理解练习(15分钟)1. 教师发放阅读理解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3. 教师收集练习题,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讲解。

三、学生阅读展示(20分钟)1. 教师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喜欢的文章或书籍。

2. 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或书籍的主要内容。

3.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

4.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教师发放讨论话题,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2. 学生围绕讨论话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练习的完成情况。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展示效果。

3. 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理解练习、学生阅读展示、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展示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快乐和成长。

初中足球展示课教案

初中足球展示课教案

初中足球展示课教案一、课程名称:初中足球展示课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掌握足球的基本技巧,如传球、停球、射门等。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技体育精神。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其运动兴趣。

三、教学内容:1. 足球基本技巧训练:传球、停球、射门。

2. 团队配合训练:三人制足球比赛。

四、教学资源:足球、足球场、教学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足球的基本认识,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足球技巧。

2. 技能训练(20分钟)a) 传球训练:教师示范正确的传球手法,学生分组进行传球练习,注意传球的力度和准确性。

b) 停球训练:教师示范正确的停球手法,学生分组进行停球练习,注意停球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c) 射门训练:教师示范正确的射门手法,学生分组进行射门练习,注意射门的力度和准确性。

3. 团队配合训练(15分钟)a) 教师组织三人制足球比赛,让学生在实战中运用所学的足球技巧。

b)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团队合作,提高团队配合能力。

4.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5.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练习)学生回家后,观看教学视频,复习所学足球技巧,并尝试进行实战练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足球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团队配合中的表现。

3. 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七、教学建议: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自信心和竞技体育精神。

3.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力求使学生在下一节课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课前英语展示课教案

初中课前英语展示课教案

教案:初中课前英语展示课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日常话题展示:学生分组选择一个日常话题,如兴趣爱好、学校生活、家庭情况等,进行3-5分钟的英语展示。

2. 英语歌曲展示:学生分组选择一首英语歌曲,进行演唱或舞蹈表演。

3. 英语小剧展示:学生分组编写一个小剧本,进行表演。

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提前通知学生准备课前展示的内容,可以是日常话题、英语歌曲或英语小剧。

要求学生准备PPT或实物辅助展示。

2. 课程导入:在上课开始时,教师简要介绍课前展示的目的和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英语能力。

3. 学生展示:按照事先安排的顺序,学生分组进行展示。

每个小组有3-5分钟的时间展示他们的内容。

展示过程中,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给予掌声鼓励。

4. 互动环节:在学生展示结束后,教师组织其他学生对展示内容进行评价和提问。

展示小组的学生可以回答问题,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5. 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展示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

6. 总结: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对课前展示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英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展示过程中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 收集其他学生的评价和提问内容,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展示内容、语言表达和表演技巧,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资源:1.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PPT或实物。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英语歌曲。

3. 剧本纸张和笔:用于编写英语小剧。

教学建议:1. 教师应提前通知学生准备课前展示,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建议。

2. 教师在学生展示过程中要注意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 教师可以邀请英语老师或其他教师参与评价和指导,提高展示的质量和效果。

初中语文展示课教案

初中语文展示课教案

初中语文展示课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2.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段进行朗读和背诵。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

4.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 运用课文中的句段进行朗读和背诵。

3. 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

教学准备:1. 课文《背影》文本。

2. 课文朗读录音。

3. 相关背景资料。

4. 投影仪、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回顾主人公父亲的形象。

2. 提问:课文中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父亲的爱?二、朗读品析(10分钟)1.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如细节描写、情感表达等。

三、背诵训练(5分钟)1. 教师选取课文中的经典段落,让学生进行背诵。

2. 学生背诵,教师点评。

四、练笔训练(10分钟)1. 教师提出练笔要求,如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

2. 学生现场练笔,教师巡回指导。

五、小组合作展示(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度,对课文进行深入解读。

2. 各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谈收获,提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背诵、练笔、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初中化学展示课教案

初中化学展示课教案

初中化学展示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重要的化学实验方法
3.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4.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
本次化学展示课的内容主要包括:
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燃烧反应和酸碱反应的实验演示
3. 化学反应的观察和解释
三、教学步骤及重点
1. 导入: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演示:进行燃烧反应和酸碱反应实验演示
3. 分析解释: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化学反应过程
4. 总结:总结本次实验的内容和学到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
1.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
2. 学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3. 提问引导: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价
1. 考察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2. 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3. 考察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2. 组织化学实验小组,进行更多的化学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七、教学反思
本节化学展示课内容科学、生动,实验操作简单易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但需要加强对化学反应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化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初中历史展示课教案

初中历史展示课教案

初中历史展示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明,包括夏商西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

2. 能够描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

3. 能够分析古代中国的丰富文化遗产对今天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和思想文化。

教学难点:1.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包括古代中国的历史时期和关键事件。

2. 视频资料:展示古代中国的文化遗产和考古发现。

3. 地图和图片:展示古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文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堂课的主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中国的历史文明对今天的影响。

二、讲授夏商西周时期(15分钟)1. 介绍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分析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3. 展示相关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权力结构和文化传承。

三、讲授春秋战国时期(20分钟)1. 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变革。

2.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包括儒家、道家和墨家等不同学派。

3. 展示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

四、课堂讨论(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对今天的影响。

五、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到博物馆或考古遗址进行实地考察。

2. 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古代中国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研究,并展示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明,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讨论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和文化内涵。

同时,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在学生分组讨论环节,需要加强引导和规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示课教案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平行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2.会用三角板、方格纸画平行线.
3.平行线的性质.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在丰富的现实情景中,进一步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
2.会用三角尺、方格纸画平行线,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
3.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
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
教具准备
生:三角板、方格纸
师:三角板、小黑板
教学过程
Ⅰ.动手操作,引入课题
[师]:前面我们学过了画直线的方法,请你在本子上画出两条直线,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画直线)
[师]:你画出的两条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
[生]:我画出和两条直线是相交的.
:我画出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
[师]:很好,我们在一张纸上画出两条直线,就有两种位置关系,一种是平行,另一种就是相交.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种位置关系——平行.
(板书课题)
Ⅱ.讲授新课
[师]前一节课让同学们去收集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平行的现象,你收集到了吗现在把你收集到的与同学们说一说
哪个同学汇报一下自己收集到的平行现象
[生]铁轨,桌子的两条边沿
直尺的两条边,窗户的铁杆.
门的上下、左右两条边缘,笔盒的两条边.
黑板的上下两条边,我们课本的两条边. :
双杠、百米跑道的两条边…….
[师]:看来同学们收集的真多!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97观察图片中的物体手扶式电梯、双杠、火车轨道
那在数学中如何定义平行线呢
[生]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不对,应该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师]这两位同学哪位总结的对呢我们看教室的两条直线(异面直线),这两条直线不相交,它们是平行线吗
[生]不是.
[师]对,我们现在只研究平面内不相交的直线的情况,所以在定义平行线时,需在前面加上:“在同一个平面内”即: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板书)
平行线的定义包含三层意思:(1)“在同一平面内”是前提条件,(2)“不相交”就是说两条直线没有交点,(3)平行线指的是“两条直线”而不是两条射线或两条线段.
大家想一想:(看课本P97)
[生]桌子的相对的两条边;暖气片.
黑板相对的两条边;横格本中的两条横线.
……
[生]手扶式电梯左右扶手之间的宽度相等,两条铁轨之间的宽度相等。

[师]大家举的例子,分析得情况都很好,知道了平行线的定义后,我们如何用几何语言描述平行呢
平行用符号“∥”表示,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
记作:AB∥CD,读作“AB平行于CD”,请同学们试写一下平行的符号,注意整齐、美观.注意:平行线是相互的,使用平行“∥”符号时,可写成AB∥CD,也可以写成CD∥AB,如果用l、m表示这两条直线,那么直线l与直线m平行,记作:l∥m.
我们如何画平行线呢
[师]我们在小学学习过通过平移三角板画平行线的方法,哪位同学能上来一下
请这位学生上来先固定一个三角板,然后我用另一个三角板的边紧贴着固定的三角板的边缘,画出一条直线,然后移上去再画出一条直线,就可以了. (边画边说)
如果给出已知直线那怎么画出它的平行线 (出示小黑板)
[师]演示:(1)经过C点能画出一条直线与直线AB平行,如图:EF∥AB.
[生]演示:(2)过点D也只能画一条直线与直线AB平行,它与(1)中所画的直线EF平行.(其他同学在书上操作P98)
[师]同学们在画平行线时要进行思考、总结,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生]通过画图,发现了平行线的性质: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由画图我们得到平行线的两个性质(板书)
[师]大家来读一次.……
同学们能否在方格纸上画出平行线呢现在大家来动手“做一做”.( 看打印页)
(学生动手画图,方法多种多样,有水平画的,垂直画的,还有斜画的.)
[师]展示学生作业。

在方格纸上可以画平行线,不管是横画、竖画都可以,只要用尺子沿着其中的两条直线画就可以了.还有对角线画法,选取一个小正方格并画出对角线然后再选取一个小正方格再画一条对角线就可以了.
注意:我们有时也说两条射线或线段平行,这实际上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
下面我们来做练习以巩固平行线的性质.
Ⅲ.课堂练习(看打印页)
Ⅳ.课时小结:看课本P97~98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平行线的概念.平行线的画法及其性质。

(由学生叙述)
Ⅴ.课后作业
课本P99习题 1、2
板书设计
七、课后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