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阐述中国利用外资的理论依据及新时期利用外资的政策调整。
关于我国利用外资的分析
关于我国利用外资的分析外资的利用是指中国政府吸引、引导外国投资者来中国投资兴业的政策和行为。
自开放以来,中国大力推进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引进外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从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历程、外资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外资在中国面临的挑战等角度来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历程对外资的利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外资的参与和支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政策措施,比如建立开放型经济的特殊经济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和税收优惠等,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者的关注和投资。
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进一步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通过降低关税、贸易壁垒等措施吸引了更多外资加入到中国市场中。
其次,外资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
外资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在中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外资企业常常具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来了许多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并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其次,外资企业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降低了失业率,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再次,外资企业也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收入,通过外国投资者的纳税和企业利润的分红,为中国的财政支出提供了保障。
然而,外资在中国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市场的规模庞大,但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需要与众多本土企业竞争,而本土企业拥有更深刻的了解和适应能力。
其次,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中也面临着政府监管的问题。
中国政府在一些领域对外资企业的准入进行了限制,例如银行业、电信业等,这可能对外资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
再次,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创新驱动型转变,这对外资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促进外资的利用,中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继续推进对外开放政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简化外资企业的注册和经营环节,提升外资企业的营商环境。
我国外资政策的演变及效果分析
我国外资政策的演变及效果分析【摘要】我国外资政策的演变及效果分析是一篇探讨我国外资政策变化及其影响的文章。
在我们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我们探讨了我国外资政策的初期阶段、改革开放期和最新发展情况,以及外资政策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在我们对外资政策的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外资政策的演变过程及其对经济和产业的影响,为我国外资政策的进一步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外资政策、演变、效果分析、初期阶段、改革开放期、最新发展、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结论、未来发展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外资政策的演变及效果分析引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资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改革,不断吸引和引导外资投入中国市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化,我国外资政策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我国外资政策的演变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反映了中国政府对外资的态度和政策导向。
从外资政策的初期阶段到改革开放期再到最新发展阶段,中国政府在吸引外资、保护外资、规范外资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政策调整和创新。
这些政策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外资在中国的投资和发展情况,也对中国经济和产业结构带来深远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我国外资政策的演变及效果分析,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经济与外资的关系,也为未来外资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1.2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对我国外资政策的演变及其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外资政策一直是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我国外资政策的初期阶段和改革开放期的历史回顾,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外资政策的发展轨迹和变化规律。
关注我国外资政策的最新发展,了解我国在开放型经济背景下如何不断优化外资政策,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经济格局的变化。
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利用外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正视我国利用外资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缺乏创新驱动。
我国在吸引外资方面主要集中于劳动力、资源和市场规模等传统优势,面临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的困境。
许多外资企业在中国仅是进行简单制造、组装和低附加值流程,而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掌握在境外总部手中。
这限制了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其次,区域发展不平衡。
大部分外资更倾向于进入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一线城市,而中西部地区仍然相对较少吸引到外资。
这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了地区间的差距。
再次,服务体系不完善。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提供专业化、高质量服务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例如,在投融资咨询、法律服务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以提升我国对外商投资的竞争优势。
最后,政策环境不稳定。
随着国际经济和贸易形势的变化,我国对外开放政策会发生相应调整。
这给外资企业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它们在中国的投资决策。
二、解决我国利用外资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更高质量和更可持续的利用外资发展道路,以下是一些对策:一、加强创新驱动力。
鼓励外资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并依托我国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人才,建立联合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
同时,我们还需要改革相关制度和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技术交流与合作。
二、推动区域均衡发展。
加大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力度,通过税收优惠、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等多种措施来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并吸引外资进入这些地区。
三、完善服务体系。
加强投融资咨询、法律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专业化服务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外商投资提供更便利、高效的服务。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企业登记注册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减少行政成本。
四、稳定的政策环境。
确立长期稳定的对外开放政策和法律框架,并通过透明度和可预测性来提高对外商投资环境的信任。
论我国利用外资问题及其对策(5篇可选)
论我国利用外资问题及其对策(5篇可选)第一篇:论我国利用外资问题及其对策论我国利用外资问题及其对策一、当前利用外资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从1993年起,我国利用外资一直处于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遥居发展中国家之首。
到1998年底,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共达到3000多亿美元,其中港澳台占58%。
对外借款占36.7%,外商直接投资占61.6%,其他投资占1.7%。
1992年以前,我国利用外资主要形式是对外借款,约占60~70%。
以后,增加了外商的直接投资。
1992-1998年,外商直接投资占72%。
目前发展速度较快,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
但分析我国目前利用外资规模尚未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标准。
1997年的偿债率为7.3%,债务率为63.2%,均低于国际标准的20-25%和100%。
动态规模也在合理的警戒线标准之内。
今明年将是我国偿债高峰年份,估计其各项偿债指标也不会超出标准。
所以,我国利用外资结构是合理的,规模是安全的。
从当前世界资本总体流动来分析,我国利用外资规模尚小,只占5%,而美国占30%,德国占17%,日本占13%,英国占9%,法国占8%,加拿大占6%。
世界资本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流动,占83%,发展中国家占17%。
分析我国人均利用外资规模更小。
1996年,人均利用外资美国为231美元,英国511美元,匈牙利451美元,秘鲁85美元,泰国35美元,中国只有31.5美元。
中国利用外资规模小的原因是经济发展的内需不足。
当前利用外资的主要问题分析有:(一)利用外资闲置了内资从理论上分析,利用外资只能是对内资的补充,不能是取代,更不能冲突闲置内资。
我国目前国内投资和消费有效需求不足,居民银行储蓄存款大量增加,加上手持现金,目前已达7万亿元。
这是一笔巨大的闲置内资,如果能将其中1/7转化为投资,就可大大缓解我国目前经济建设资金的不足。
近年来,虽然经过数次降息,现又已开征利息税,但估计大量闲量的内资储蓄转化为经济建设的投资数量不会很大。
我国各阶段吸引外资的政策选择
从国内产业升级的角度来看,利用外商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一项重要的产业政策,外资所包含的先进生产要素投资于高级制造业和服务业将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技术升级,引导外商投资在不同区域间分配也有利于促进区域间经济发展平衡;从全球价值链重构的角度来看,作为已经嵌入全球价值链当中的中国,也面临着从劳动力和土地密集型优势产业向附加价值更高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近年来的“逆全球化”浪潮和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全球投资放缓,也将深刻影响外商资金流向。
促进投资一直是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利用外商投资不仅能够促进产业内生产效率提升、技术升级,同时能够推动产业间结构优化升级。
根据世贸组织,2017年65个国家和经济体通过了至少126项投资政策措施,其中84% 的措施对投资者有利,同时在工业政策中约90%的现代工业政策规定了详细的投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激励措施和业绩要求、经济特区、投资促进和便利以及投资筛选机制,体现出投资政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政策)与产业政策日益紧密相联融合的趋势。
图1 2010-2017年以产业政策为目的的投资政策措施(百分比)资料来源: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世界投资报告 2018 :投资与新工业政策》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始终把吸引利用外资作为对外开放和引导的重要政策,吸引外资的政策也经历了几次改革调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 改革开放后利用外资的起步阶段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全面改革开放至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期间,可以划分为中国吸引外资的起步阶段。
由于中国经济在这一阶段正在经历恢复阶段,吸引外资主要为了解决国内储蓄短缺和外汇短缺的问题。
这一阶段的政策主要包含2方面:一是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扩大吸引外资,包括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和放宽审批权限等;二是鼓励出口导向型外商投资进入,以弥补外汇缺口。
这一阶段吸引外资政策的主要特点包括:(1)通过“超国民待遇”的税收优惠政策克服外资进入疑虑,积极吸引外资进入1979-1983年对于中外合营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一般为33%,同时对于新办合营期在10年以上的中外合营企业从开始获利年度起给予一年免征所得税,二年减半的税收优惠;对于设在沿海经济开发区和经济特区的生产性外商企业减按24%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于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实施“两免三减”政策;在工商统一税和关税方面,外商投资企业享受远高于国内企业的减免税优惠,在进口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以及出口产品时,还享受免税待遇。
论中国吸引外资的现状和对策
冲国校外教育圃教哺臻索论中国吸引外资的现状和对策◆吴坤【摘要】吸引外资是利用全球各种资源的重要载体,中国作为吸引外资的大国,保护外商投资的法律制度也日益完善。
但是,中国在吸收外资方面的地位正逐步下降,与我国利用外资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根本经济政策不符。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吸引外资的现状,提出增强中国吸引外资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吸引外资知识产权外资企业一、中国吸引外资的历史和现状引进外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内容,外资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推动因素。
我国的外资引进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开创阶段。
从1979年至1982年;1983年至1986年是调整与发展的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是从1987年至1991年.是高速增长阶段:1992年以后我国的外资引进就进入了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第四阶段。
虽说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比如利用外资项目的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外资的投向结构不合理等.但是,中国还是吸引了大量的外资。
在2001年和2002年,中国吸收的FD I (外国直接投资)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11.5%和12.6%.2003年吸收的535.05亿美元的外资水平位居全球第一,2004年创出606亿美元的新高,约占世界总量的9.8%。
2006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全121径)数据: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485家,同比下降5.7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94.68亿美元,同比下降4.06%。
其中:全国金融领域(银行、保险、证券J 新批设立中外合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12家,同比下降33.3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4.47亿美元,同比下降46.64%。
2007年l O月16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了(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公司、采掘业与发展>。
报告指出,2006年,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695亿美元,比2005年的724亿美元下降了4%,在全球接受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和地区排名中由第三位下降至第五位。
第九章中国利用外资我国利用外资的必要性我国利用外精选
第九章中国利用外资:我国利用外资的必要性1. 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外资在各国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对于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将探讨中国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并介绍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
2. 我国利用外资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引进外资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外资的引进为中国提供了新的技术、资金和市场机遇,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然而,虽然中国利用外资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3. 我国利用外资的必要性3.1 创新和技术引进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追赶先进国家在技术和创新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利用外资可以帮助中国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3.2 扩大市场和增加就业机会利用外资可以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并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外资企业的进入可以为中国的就业市场提供更多的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3.3 促进产业升级与优化通过引进外资,中国可以推动其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外资企业的进入可以提供新的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推动中国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3.4 加快经济发展利用外资可以为中国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
外资的引进可以提高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助力。
4. 我国利用外资的成功经验中国在利用外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面列举一些成功的做法:•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简化投资审批程序等,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
•优化营商环境:减少行政审批、降低税收负担,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好的经营环境。
•强化技术转移和创新能力培养:通过联合研发、人才培养等方式,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企业合作与交流:与外资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共同发展与互利共赢。
5.中国利用外资的必要性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方面,还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扩大市场和增加就业机会。
论我国利用外资问题及其对策
论我国利用外资问题及其对策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资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外资的快速增加一方面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外资对本地企业的竞争压力、贸易摩擦等。
本文将从专家角度出发,对我国利用外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对策,并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读者对问题的理解。
二、外资带来的优势和困境1.外资的优势外资的大量流入,可以促进本地市场竞争,加强技术转移和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产业水平,推动企业创新等。
同时,外资的流入还可以促进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大,刺激就业增长。
2.外资的困境外资的流入不仅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挑战。
首先,外资会对本地企业形成竞争压力,影响其发展。
其次,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我国对于外资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过多地依赖外资会加剧经济的不稳定性。
此外,在世界范围内,贸易摩擦也给我国利用外资带来了影响。
三、我国利用外资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1. 外资政策的制定目前我国的外资政策还显得比较分散,各个部门的政策不协调,容易引发各种缺乏可预期性的问题。
因此,应当统一制定外资政策,建立更加集中的协调机制,便于统筹各项政策的推进。
2. 工业政策的调整我国过度依赖某些特定行业的外资,这导致了某些行业过度依赖外资的情况发生。
应当通过出台科学的产业政策,引导外资流入更有益的行业。
此外,应当建立外资企业的准入制度,降低对于某些特定行业的直接依赖。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目前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企业通过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来获得竞争优势,这导致了外资流出。
因此,我国应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对于权利侵权行为进行制裁。
4. 加强监管机制的建立外资的流入往往容易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社会负担,比如环保问题、劳工权益等。
因此,我国应加强对于外资企业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正。
5. 国内的人才保留我国在科技和人才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缺乏。
因此,应当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内人才的培养,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利用外资现状及对策
利用外资现状及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利用外资已经成为了国际上常见的经济手段之一。
然而,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外资政策有着各自的不同之处,因此如何合理地利用外资,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分析当前我国的利用外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一、我国外资发展现状我国对外资的开放政策已经实施了40多年,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单一批准方式,到后来的全民审批、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再到最近的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我国外资开放政策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受到国际投资者的关注。
外资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外商直接投资额为1384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额为941亿美元,同比增长6.0%和5.8%,其中,制造业坚持吸引高端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优质项目,服务业、高技术制造业、现代金融、文化旅游等领域增长尤为明显。
然而,在外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我国现阶段对外资的依赖程度过高,大量普通劳动密集型产业涌入,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对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同时,在中国制造2025等国产化战略和外商投资安全审查新政等背景下,外资进入我国市场也面临一系列挑战。
二、合理利用外资的对策在面对利用外资的时候,需要针对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外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1、引导外资投向高端制造、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等领域。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低成本优势逐渐淡化,外资也应当更加注重品质和效益。
因此,应当将外资馈入到更高端的行业领域中,以期实现更好的效益。
2、加码出口与国际市场的开拓。
利用外资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增强本国与世界市场之间的链接,因此坚持出口创汇和择优引进战略。
同时,拓宽国际市场,加强与国际投资者的沟通和合作,不断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3、放宽外资准入限制,打通投资渠道。
要打破投资领域的障碍,加快产业和要素的流动,让外资在中国市场能够更加顺畅地进行投资和运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资的实践、成效、经验及对策
(一)中国利用外资的发展阶段及特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
大,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利用外资的政策环境是 动态变动的,为此.外资在我国的发展实践也呈现 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将其归结为四个阶段,具体 如表1所示。
(二)中国利用外资的发展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 量不断提高,但外资在我国各区域和各行业呈现出 不同的发展实践。 1.区域利用外资发展的实践 由于我国利用外资是从东部地区试点探索起 步的,同时我国区域经济东中西部非均衡发展一 直存在,导致外资在三大区域发展差距极大 ,不 管是外商投资企业数、还是外商企业投资总额, 东部地区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其所占比重一直都 维持在80%左右,而中部地区在10%左右,西部 地区在10%以下(见表2、表3)。进一步从各省 份利用外资发展实践来看,利用外资额前五的省 市,基本占了全国外资总额的60%以上,外资在 各省市的分布体现出很高的集中度,而且前五的 省市基本稳定在东部发达的广东、上海、江苏等 地(见表4)。
本文在分阶段分区域分行业全面系统分析外资在我国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具体研究了外资对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进步就业与工资水平提升等方面的显著成效深度概括了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经验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对利用外资的理论质量营商环境区域布局载体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提升的对策以发挥外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 企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 《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 企业法〉
1992— 2000 年
快速发展阶段
以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和党的 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为标志,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真正进 入到快速发展的新轨道 本阶段实际GDP年均增长率10. 1%, 2000年名义GDP达到10. 0万亿元
我国外资政策的演变及效果分析(一)
我国外资政策的演变及效果分析(一)摘要在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资政策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用外资的正负效应,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外资外资政策外资效应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外资政策的不断调整,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正确分析我国利用外资的正负效应,有助于我们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资政策的演变1.1初创阶段(1979~1985)这一阶段的主要举措为:转变指导方针,由排斥外资转向利用外资;设立经济特区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实行特殊灵活和优惠的外资政策;开始制定外资法规,1979年7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是我国第一部吸收外商投资的法律;成立外资管理的专门机构,1979年8月国务院设立了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全国的利用外资工作,1982年3月合并成立对外经济贸易部。
这一阶段的特点表现为:外资政策是非常粗略的,并缺乏可操作性,对外资流入实行限制的特点非常突出,且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外资政策体系。
1.2发展阶段(1986~1993)这一阶段的主要举措为:进一步明确利用外资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意义以及利用外资的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建立了一系列利用外资的法规体系,包括《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指导吸收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等;对外资实行普遍的优惠政策;建立针对外资的分级管理体制。
这一阶段的特点表现为:在指导思想上已经完全确立了积极利用外资的观念,对外资的限制不断取消,外资允许进入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外资政策激励的重点由间接投资转向直接投资;尽管仍然对外资实行一定的限制,但实行鼓励和优惠的特点更加明确;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外资政策体系。
1.3调整阶段(1994~2001)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第二阶段利用外资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加以规范,同时根据加入WTO的需要,逐步取消对外资的一些限制,对外资实行一定程度的国民待遇。
我国吸引外资现状及政策建议
经济论坛我国吸引外资现状及政策建议潘玉蕾(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经济体之间的不确定性更加突出,在引进外资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这就对全球的引资状况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在吸引外资方面有着较为稳定的表现,这就说明我国吸引外资的能力是比较强的。
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落实和出台国家的各项政策,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环境正在不断优化,国外资金进入中国市场的限制明显减少,这就在吸引外资方面有着明显的竞争力。
关键词:吸引外资;投资环境;多元化1引言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年底,我国的外贸情况发现稳定,增长率超出预期水平。
在2017年我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8万亿人民币,较2016年相比,增长了1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我国的进出口外贸结构明显优化,其中,民营企业所占比重越来越高。
促进外贸额增长的动力不断加强,所在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也在不断地优化,其中,大宗商品的价格在稳定发展中有所上升,整个国际贸易的形式处于不断的优化之中,国际市场的需求正在进一步被挖掘,创新服务方式已经成为各国在对外贸易竞争中的利润增长点。
我国的“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与实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合作的机会。
2吸引外资的特点2.1外商投资环境持续优化2017年我国在吸引外资方面的形式较为严峻,对此,国务院高度重视,并做出了有关重大部署,这就充分展现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决心与信心,并颁布了相关政策文件,即“42号文”。
要求个地方政府严格执行,加大执行力度,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细则,以保证地方政府的财税支持、各项权益的保护等政策的落实与到位。
为吸引外资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内环境,不断优化招商的方式方法,努力为外商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让外商投资者对于我国的投资环境有信心。
2.2外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实际吸收外资同比增长61.7%,占比达28.6%,较2016年底提高了9.5个百分点。
论中国利用外资的利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论中国利用外资的利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利用外资是指“使用国外资本,包括现汇、实物、劳务、技术等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本国国力”的政治经济手段。
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利用外资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也产生很多的弊端,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本文从中国利用外资的概况、利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我国利用外资的概况(一)我国利用外资的基本方式我国利用外资,一般分为直接投资方式和其他投资方式。
采用最多的直接投资方式,所谓直接投资方式(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是指“外国企业、公司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中国有关的政策、法律在中国境内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企业等从海外吸收任何形式的资本。
包括外币现金、机器设备等有形资本和专利权、专有技术等无形资本”。
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外商投资股份制公司和合作开发。
其他投资方式包括补偿贸易、加工装配等。
(二)我国利用外资的基本情况1978-1985年为起步阶段,我国政府设立了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和开发区等,对外商投资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同时,借用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等贷款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1986-1991年为稳定发展阶段;1992-1996年为大规模增长阶段,小平同志92年的南巡,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这一期间直接投资迅速增长;1997-2000年为调整阶段,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疲软的影响,利用外资进入以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主的新阶段;2001至今为恢复性增长阶段,我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稳定,政府逐步实现加入WTO所作的承诺,恢复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使得我国吸引和利用外资有了恢复性增长。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吸引、利用外资的数量总体也在不断增加。
除了受政治因素引起了一些波动外,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吸引、利用外资的影响也很大。
如何利用外资及我国外资政策
是我们整个投资环境 , 这些年都在 改善 , 非常稳定 、 非常安 垒。国际上 的投资也都看好我们 这里 , 风险 很小 。 特别是我国加 人WT 以后 , O 中国的市场将更 加开放 , 我们的法律环境越来越完善 ,我们将按 照
WT O的规 和我们的承诺履行我们的 义务 , q 进行整
气 ,世界经济 对他 们有一定的影响 ,“ l 以后 9 1
对世界经济 的影 响也比较大 ,特 别是美 国:从我 国 的情 况看 ,我们也有很 多有利因素 ,也面临着整个 世界经济发展 的困难情况 ,因为 中国的整个经济增 长 ,在 世界上是 一枝独秀 ,G P增长是 每年 7 D %以 上 ,对 于国际投 资还是有非常大的吸} 力的 。特 别 I
材料 ,都有这样硬惟的要求 ,当然有些 行业这 方面 我们 的 自己的人才 ,它的技术最终还是服务于在 中 更 明显 按 WT O的原刚 , 就不能 有这种要求 。再比 国投 资的企 ; 所以我们想 ,这 也是政府为什幺给
如外 牛衡要求 、 资 业法律 明确规定 .余业必 他们设立新的政策 ,鼓励他的研发中心 。 须下衡外 用外 贿 原材料 、 购 机器设备, 赚 了钱 产品花国内 市场销 d出去是外i L,过击都需 要平衡。世贸组织规 则 允许有这一条 ,不能根据 我能出多少 才 允许你购 多少外i L。
维普资讯
Z O 年 中国市场论坛 一一外贸专题 #1
之 一
如何 利用 外资及我 国外资政策
新的投资环境
大家肯定非常关心争后 一段 时期 ,我们 国家吸 收外商投资面临着一十什 么样 的形 势。从外部环境 来看 ,大家应 该看到 ,今 年的世界 经济形势 ,状态 不是很好 ,特别是美国 ,日本 ,美国经过十年的增 长以后进人 衰退 期 ,明年整个世界经济增长大家预 测得也不是很 乐观 .世界上主要 的投 资国、美 欧 、 日经济状态都 不是很好 , 对于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 , 世界经济增长 有一定的影响 ,对 于投资 ,肯定相应 地受到一些 影晌 。明年国际投资的流量 .会有所 下 降 周边 ,特 别是 日本 、香港 的经 济都不是特别 景
我国利用外资的形势与新趋势
我国利用外资的形势与新趋势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在利用外资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外资投向不合理和利用外资质量不高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为有效利用外资,必须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十七大以后,我国利用外资方式的转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由制造业投资为主转向以服务业投资为主,另一个是由绿地投资为主转向以并购投资为主。
关键词:外资;直接投资;用资对策一、我国利用外资的历史和现状我国利用外资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从1979年到1986年,外资主要来自港澳,投资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产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服务业;1987至1991年是稳步发展阶段,与第一阶段相比,台湾地区的投资增加,投资区域向东部地区扩展,投资产业集中于出口型生产项目;第三阶段是从1992年至1993年,是高速发展阶段;1994年至2000年是调整发展的第四阶段,跨国公司较多进入,更多行业开始利用外资;2001年以来就进入了成熟稳定的第五阶段,2001年至2007年,我国利用外资总额4 382.88亿美元,年均利用626.13亿美元。
在2001年和2002年,中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11.5%和12.6%;2003年吸收535.05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2004年创出606亿美元的新高,约占世界总量的9.8%;2005年实际使用外资603.25亿美元;2006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485家,同比下降5.7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94.68亿美元,同比下降4.06%;2007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高达74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6%,外商投资已遍及第一二三产业的几乎所有行业。
二、我国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1.外资投向不合理,加剧了我国地区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失衡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一直是FDI的主要地区,以2007年为例,我国东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占总额的87.79%,而中、西部分别仅占7.29%和4.92%。
当前我国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问题概述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利用外资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
然而,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全球贸易摩擦的加剧,中国利用外资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增加。
本文将分析当前我国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地域分布不平衡当前我国利用外资主要集中于开放比较早、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外资流入仍然相对较少。
这种不平衡的地域分布可能导致经济增长与区域不平衡的进一步加剧。
此外,一些沿海城市的外资经济也受到了全球市场的影响,面临转型与升级的压力。
2. 投资结构过于单一外资在中国的投资结构过于单一,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等传统领域。
而在高新技术、新能源、服务业等新兴领域,外资投入相对不足。
这种单一的投资结构也可能导致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
3. 产业链上下游脆弱环节缺失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需要具备上下游的衔接。
有些外资投资项目中,可能存在着产业链上下游的脆弱环节缺失问题。
例如,来自外资的原材料或者关键零部件,在中国本土供应链中不足。
这种现象容易导致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较低等问题。
4. 外资流入形态单一外资流入形态以投资为主,不同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通过技术 licenesing、技术合作或并购等方式在本地市场进行技术转移、营销模式转移等方式,最终使得企业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技术优势。
对策建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挑战外资的弱点,并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动到中国。
1.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通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创新、人才等扶持力度,可以促进沿海区域与内陆地区的协同发展,平衡各地区的经济增长。
2. 拓宽外商投资领域针对外资投资结构单一问题,我国可以采取扶持政策,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新能源、服务业等新兴领域。
此外,应该对红线项目进行筛选,如有损环境、资源浪费严重的领域,应该限制或禁止外商投资。
中国现阶段利用外资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构 升级
由于 我 国国 家 政策 、 动力 及 自然 资 源 优 势 和市 劳 场容量 等各 方 面 的 原 因 , 资 在 中 国 的 投 向表 现 出第 外 二产业 特 别 是 制 造 业 过 重 , 一 、 三 产 业 过 轻 的局 第 第 面 。截至 20 年底 , 国三 个产 业 累计合 同利 用外 资 05 我 比重分 别是 19 % ,8 6 % , 2 .6 , 中 制造 业 .6 6 、9 和 9 3 % 其 就 占据 第 二产业 引资 总量 的 9 %左右 。 由数据 明 显可 0 知 , 资对 于 中 国 服 务业 的 拉 动 作 用远 远 比不 上 对 制 外 造业 的作 用 , 服务 业 在利 用 外 资 总 量 的 比重 远 远 落 后 于服务 业在 G P 中 的 比重 。这 种 外 资 结 构 的 倾 斜 不 D 仅 加大 了 中国 三 次 产 业结 构 的偏 差 , 时也 加 大 了三 同 次产业 之 间发展 水平 与 国际 竞 争能 力 的距 离。对 我 国 产 业结 构 的升级 反而起 到 了 负面效 应 。 ( ) 资引进 项 目技术 含 量低且 消化 不足 二 外 从 我 国外资 的来 源 结 构 来 看 , 洲 经 济 体 为 我 主 亚 要 外资 来 源 国 , 占据 了我 国 引资 总 数 的 5 % 以上 。但 0 在亚洲国家中来我 国投资 的多为 中小企业 , 且投资产 业 以劳动 密集 型 产 品 的加 工 和组 装 行 业 为 主 , 我 方 使 企业 难 以形 成 完 整 的生 产 体 系 , 难 以掌 握 先 进 的 生 更 产工 艺和 生 产 技 术 。 即使 是 出于 成 本 及 利 益 需 要 , 越 来越多的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其亚洲研发( R&D ) 中心 , 其核 心技 术仍 然 控 制在 母 公 司手 中。从 而 , 但 表 面上 , 国技 术 蒸 蒸 日上 , 实 际上 , 国公 司技 术 垄 我 但 跨 断加 强 , 技术 扩散 放缓 。另 外 , 国还 存 在 只重 技 术 引 我 进 , 注重 引进 技 术 的消 化 创 新 问题 。 国际 公 认 的技 不 术 引进 费与 消化 费 的 比例 是 1 1 , 我 国仅 为 12 5 :0 而 :. 。 对 引进 技术 的消 化不 足直 接 导致 了我 国技 术 引进 与技 术创新的脱节, 也导致我们 不能有效利 用外资企业 的 技术溢出效应, 提升 自身企业的竞争能力。 ( 虚假外资现象严重 三) 在外资大量涌入 、 外资企业 日益发展 的同时 , 一些 不法外商利用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超 国民待遇以及
中国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外资的投资也日益增多。
外资的投资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创造就业岗位等。
但是,中国利用外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跨国公司来华落地,并不是为了真正的投资,而是为了“赚快钱”。
它们短期内取得了巨大的利润,却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本文从外资的优缺点出发,探讨了外资在中国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一、外资带来的优点首先,外资的到来可以带来大量的现代管理经验、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生产设备,使得中国的企业可以更好的与国际接轨。
因为它们不仅可以为中国带来国外的先进制造技术,还能够为中国企业带来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企业与外商合作可以借鉴外方的管理和经营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外资对中国的外汇储备有所帮助。
外商投资的设备和技术需要以外币结算,并向其总部支付知识产权使用费、技术转让费等费用,这有助于人民币的汇率稳定和外汇储备增加。
最后,外资可以为中国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的发展,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二、外资存在的问题1. 外资与民族企业的利益冲突许多外商来到中国,与国内企业展开激烈的竞争。
外商通常拥有丰富的商业资源和高效的生产工艺,打破了传统的市场格局并占领了更大的市场份额。
这样一来,一些民族企业就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一些外商甚至直接盗用中国的商业机密,一些跨国公司也非常注重它们所使用的商标权、专利权,轻易侵害了企业的知识产权,使得中国的企业受到了利益的冲击。
2. 资源和能源的付出不对等随着外商投资的大量涌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急剧增加,中国政府和科研工作相应支出也不断增加,而这些都需要巨大的投入。
可是,多数外国投资者似乎并不愿意将它们的利润和技术投回到中国经济中。
因为大多数投资者在中国钻入进去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和资本,他们并不关心是否为中国做出了贡献。
浅析利用外资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浅析利用外资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引言外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引进外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利用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1. 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1.1 技术创新与转移外资的引进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外资企业常常将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研发能力带入我国,促使我国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并为我国的产业升级做出重要贡献。
1.2 增加就业机会外资的引进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外资企业在我国设立工厂和办事处,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减少了就业压力,推动了居民收入的增长,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1.3 扩大贸易与经济规模利用外资可以促进我国的贸易发展。
外资企业在我国设立工厂和生产基地,通过出口产品,增加了对外贸易的进出口数量和额度,提高了我国的贸易规模,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
2. 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挑战2.1 技术依赖与竞争力不足引进外资可能导致我国企业过度依赖外资,技术壁垒较高的行业在外资企业撤离后可能面临技术空白和竞争力下降的问题。
因此,我国应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2 不平衡发展与地区差距引进外资经常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
为了实现地区间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外资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流动,促进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均衡发展。
2.3 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问题一些外资企业在我国经营时,由于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和管理经验,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浪费资源。
我国应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环境保护要求,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如何充分利用外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3.1 加强政策引导我国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外资进入技术密集型、创新型和环保型行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同时,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其参与利用外资的能力。
3.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我国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外资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阐述中国利用外资的理论依据及新时期利用外资的政策调整。
(选抄,太多)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受到国内资金不足的限制,在开放型经济框架下,可以通过引进外国资本、接受外国援助等途径从外部获得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
经济学家十分关注利用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并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两缺口”模型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三缺口”和“四缺口”模型理论。
一、“两缺口”模型理论(60年代开始)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和斯特劳特提出著名的“两缺口”模型理论,旨在解释中国利用外资来弥补国内资金短缺的必要性,为中国利用外资提供了理论基础。
钱纳里和斯特劳特依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均衡分析和哈罗德—多马的经济增长模型,推论出中国要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必须积累足够的资本,使资本形成率达到经济发展计划目标所要求的水平。
他们提出,在开放型经济的框架下,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储蓄、投资、出口和进口。
在对50多个国家近代经济发展的历史进行考察之后,他们指出,大部分不发达国家都是主要依赖外部资源来提高他们的人均收入的,外部资源不仅加快了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且实际上大大加强了运用自己的资源以取得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
他们认为,从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所走过的道路来看,经济发展主要受到三种形式的约束;一是“储蓄约束”,即国内储蓄不足以支持投资的扩大,影响了经济发展;二是“外汇约束”,即出口收入小于进口支出,有限的外汇不足以支付经济发展需要的资本品进口,阻碍了国内生产和出口的发展;三是“吸收能力约束”,即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企业家和管理人才,无法更多地吸收外资和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影响了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
钱纳里和斯特劳特重点考察的是储蓄约束和外汇约束。
所谓储蓄约束,是指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投资超过了储蓄;所谓外汇约束,是指进口支出超过了出口收入。
所谓“缺口”,是指中国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国内有效供给与达到经济最大增长率目标所需的这些资源的需求量之间存在的差距。
该理论认为,中国常常面临着与投资机会相伴随的国内资金短缺问题,即投资与储蓄之间的差额,称之为储蓄缺口;同时又面临着进口资本品与中间产品所必需的外汇短缺问题,即进口与出口之间的差额,称之为外汇缺口。
根据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国民经济才能达到均衡,设C代表消费、I代表投资、S代表储蓄、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则“两缺口”模型的推导如下:在国民经济达到均衡时,总需求=总供给。
总需求=C+I+X总供给=C+S+M所以有:C+I+X=C+S+M即I-S=M-X为了维持经济一定速度的增长,储蓄缺口与外汇缺口必须保持平衡。
但是,I、S、M、X这四个变量都是独立变动的,因此,一般情况下,这两个缺口很难始终保持平衡。
为了使其达到平衡,消极的措施就是从宏观上对投资需要进行抑制,积极的措施就是从缺口以外开辟财源。
具体分析如下:第一,采取消极的措施,就是不利用外资,从宏观上对投资需求进行抑制。
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投资的增长,结果往往造成投资大于国内储蓄、进口大于出口,出现“两个缺口”。
在不利用外资的情况下,为保证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当国内储蓄缺口大于外汇缺口时,就必须压缩投资或增加储蓄;当外汇缺口大于储蓄缺口时,就必须缩减进口或增加出口。
根据上面的分析,要求中国增加储蓄或增加出口的可能性不大,结果只有采取抑制投资需求的措施,从而减缓经济发展的速度,维持在低水平上的平衡。
第二,采取积极的措施,就是利用外资,从缺口以外开辟财源。
利用外资可以使两个缺口在促进经济增长率提高的情况下实现平衡。
积极利用外资以平衡两个缺口具有双重效果。
如果一笔外资以机器设备的形式引进,则一方面,从供给看,它表示从国外进口了资源,而这笔进口不需要用增加出口来支付,这就减轻了外汇不足的压力;另一方面,从需求看,这笔进口又是投资品,而这宗投资品不需用国内储蓄来体提供,这就减轻了国内储蓄不足的压力,从而纠正两大缺口的失衡现象。
但要注意的是,利用外资是要偿还的,因此必须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效率。
两缺口模型表明,利用外资是填补两缺口的有效手段。
一国可以在不增加国内储蓄的同时,借助于外国储蓄的流入来增加投资,借以摆脱投资水平受制于较低的国内储蓄水平的被动局面。
两缺口理论抓住了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影响十分深远,它在相当程度上成了战后广大中国利用外资发展民族经济的理论范本。
“两缺口”模型理论也很好地说明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吸引外资的目的,该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吸引外资大规模流入的重要理论依据。
然而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国内储蓄率不断上升,外汇储备不断攀升,出现了“两缺口”减少甚至消失的现象。
这之后,“三缺口”、“四缺口”模型理论以其现实生命力,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的重要理论依据。
二、“三缺口”模型理论(80年代开始)1985年赫尔希曼等人在“两缺口”模型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缺口”模型理论,在原有“两缺口”的基础上增加了“技术缺口”。
他们认为,对中国来说,资本稀缺固然重要,但这不是最关键的约束。
最关键的约束条件是中国的技术缺乏。
他们强调指出,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除了储蓄和外汇这两个缺口外,还存在着第三个缺口,即技术、管理和企业家方面的“技术缺口”。
从现实来看,中国的国内资源尚无能力填补第三个缺口,因而也必须通过引进外资来填补它。
具体策略是:在引进外资中实行“一揽子”资源的引进计划,即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引进国外的适宜技术、管理知识和人才等软件,配套引进,使进口的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1978年日本经济学者小岛清也指出,外资是一种综合要素,直接投资实质上是向接受外资的国家传播资本、经营能力、技术知识的经营资源综合体,尽管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是否起显著作用还必须取决于引进外资的方式、技术和管理体制是否适合中国的国情。
三、“四缺口”模型理论(90年代末)美国经济学家托达罗等人在“两缺口”模型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缺口”模型理论,在原有“两缺口”的基础上增加了“政府税收缺口”和“生产要素缺口”(即技术、管理、营销技能等),并指出外资在弥补后两个缺口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
他们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国家进行干预,表现在应实行经济计划,而经济计划的实施主要靠政府财政支出来推动。
但对比较贫穷的中国政府来说,现有的政府税收计划目标与实际征收到的税收之间存在着差距,即“税收缺口”。
因此,政府要顺利实现经济发展计划必须向跨国公司等外资企业利润征税,并在金融上积极参与外资企业在当地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征税、入股经营、财政参与等形式,为政府筹集公共金融资源,填补“税收缺口”,支持政府在发展计划方面的投资支出。
他们还认为,中国的企业在经营管理、企业家才能、技术和技能以及信息等方面存在缺口,即“生产要素缺口”,引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不仅能为中国提供资金,而且能提供包括管理经验、企业家才能和技术秘密在内的“一揽子”要素。
这些是通过跨国公司的培训计划和“边干边学”的过程进行传授的。
“四缺口”模型将问题从弥补“宏观缺口”发展到弥补微观层次的结构性功能缺位,更能解释中国的实际情况。
后来麦金农又进一步把该模型动态化,论述了引进外资具有比国内资金积累更高的效率,即外资具有比国内资金更高的资本产出率。
因此,引进外资可以促进国民收入加速增长。
新时期利用外资的政策调整实现由“以市场换技术”向“以竞争换技术”转变。
提高市场竞争强度,促使跨国公司转移先进技术。
在追求外资向国内转移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再追求向国内企业的转移。
形成跨国公司之间相互竞争的格局。
促进内资企业快速成长,形成对外资企业的竞争压力。
十八大报告: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在引进外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当前我国引进外资面临着严峻考验。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未来相当长期内我国引资战略必须确认的首要任务。
为此,必须进一步推动利用外资从“量”到“质”的根本转变,使利用外资的重点从弥补资金、外汇不足切实转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上,更加注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发挥外资企业对国内企业的引导、辐射作用,促进我国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能力的提高;努力实现外商投资从简单的加工、装配和低水平生产制造层次进一步向研究开发、高端设计、现代流通等新领域拓展,推动我国成为世界高附加值产品的制造基地之一;较大程度提高服务业对外开发水平,显著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利用外资的规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增强东部地区经济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
利用外资的管理体制更加合理有效,利用外资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想协调。
为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说明利用外资战略的调整。
1、控制外资引进规模利用好内资长期以来,我国出台的外资政策都只注重如何加大引资力度,而轻视引资的效益。
中国早期在东南沿海利用外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为其他地区作出了示范。
各地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纷纷出台各种措施提升本地吸引外资的竞争力。
一些地方政府及领导在早期以争取国家建设项目为最高目标到后面盲目追求招商引资的“政绩”。
地方政府出于发展当地经济的内在冲动吸引外资本无可厚非,问题是由于各地区各部门逐渐把招商引资行政职能化,把引进外资多少作为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一个指标。
于是各级地方政府、各有关部门甚至有关负责人,在引进外资过程中不计成本,对外商争先让利,这些做法直接导致引进外资成本增加,甚至超过了利用内资所需要的成本。
当前,我国处在国内储蓄和外汇双顺差的情况下,大量引进外资只会对内资产生挤出效应,既不利于民族企业的发展,也造成了对内资的极度浪费。
中国注重大力引资政策以及国内内外资政策的倾斜造成民族资本无处可投,通过各个途径转换成外资再投资回国内的特殊现象。
此外,我国目前国内投资和消费有效需求不足,而居民银行储蓄存款不断增加,如果能将越来越大的闲置资金转为投资,可大大缓解目前经济建设资金部分不足问题。
而且利用内资在审批、期限、管理等方面都有外资所不具有的本土化优势。
因此,我们要合理控制引进外资的规模,在有效利用内资的基础上,对引进外资规模有一个全局性统筹规划,合理协调各地引进外资的规模。
2.引进外资产业结构的调整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会逐渐增加,而第一、而产业的比重会逐渐降低。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也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由原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转向金融、保险、电讯等服务领域。
但我国却没能顺应这种世界潮流,外商投资在我国的产业布局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我国60%-70%的FDI集中在制造业,而不是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