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修改润色》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 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教学设计 教案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 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教学设计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3229d2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0.png)
写作修改润色【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讨论,学会合作探究,体现学生学习自主性;2.通过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文章修改思路;3.通过练笔,逐步提高学生修改作文能力;【教学重难点】通过练笔,逐步提高学生修改作文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1.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后才写成文学巨著《红楼梦》;鲁迅创作散文《藤野先生》,先后改动90多处才最终定稿。
问:同学们,这两位名家创作巨著的过程给了你什么启示?明确:好作品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
二、共同探究,思路引导1.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改文章。
请问同学们,一篇好的文章具备哪些条件?明确:首先是没有基本的语法及标点错误,语句要连贯,布局应合理。
2.很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言”。
即指言辞和表达。
除此之外,好的文章还应有什么样的条件?同学们可以从书上获取相关信息。
明确:内容是否充实、观点是否牵强。
3.不错!这就是我们说的“意”,即立意是否正确,观点是否鲜明,内容是否充实而有新意。
接下来两堂课我们着重从“言”的部分谈谈如何对文章进行修改和润色。
三、结合实践,指导方法1.刚才同学们提到,修改文章的时候“言”的部分要注意基本语法、标点的使用,要注意语句的连贯性,布局的合理性,其实就是指不仅要改“对”,更好改“好”。
接下来我们一一来看。
2.请大家一起看下这个语段,自己在书本上进行修改,五分钟之后我们进行交流。
现在开始。
他接过我的车,很娴熟地把车倒立起来,拔下轮胎,按到一盆水里。
寒风呼啸着拂面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哆嗦。
再看他,手还浸泡在冰冷的水里。
他粗糙的手上有几道裂口,但我却从他的脸上看不到一丝对寒冷的反映。
很快地,他补好了车胎,并将打足了气的车胎浸到水中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番车胎,然后就撤了气,把内胎安好,然后又拿起打气筒为车胎重新打气。
做好这一切后,他把车推到我面前,然后像开始那样对我憨憨地笑着。
明确:他接过我的车,很娴熟地把车倒立起来,拔下(不合理,“拔下”与轮胎这个动作的对象不符合,可以改为“卸下”)轮胎,按到一盆水里。
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教案
![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6f837b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04.png)
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修改、润色的概念和重要性;2.能够掌握修改、润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能够通过修改、润色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4.能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修改、润色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修改和润色的概念1.修改:对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改动,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2.润色:对文章的用词、句式、标点等进行修饰和加工,以达到更加精细、优美的表达效果。
2. 修改和润色的方法和技巧1.提高修改能力的方法和技巧–理清文章主旨,删减无用内容;–重点关注逻辑结构和引导词,调整文章结构;–用恰当的描写、比喻、对比等手法,提升文章表现力;–避免应试思维,注重个性化表达。
2.提高润色能力的方法和技巧–选择精细用词,尽量避免重复;–多用并列句和复合句,避免用简单句描写复杂事物;–适当使用标点符号,提高文章的可读性;–根据需要改变文体结构,比如采用倒叙、并列或对比等手法。
3. 修改和润色的实际操作1.阅读范例文章,理解修改和润色的重要性和方法;2.分组进行互相修改润色,同时提出意见建议;3.改后再次交换,进行最终的润色和修改。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一篇记叙文;2.学生进行相互修改润色和修改。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打印教材和范例文章;2.准备白板和marker或者黑板和粉笔;3.指定修改和润色小组。
2. 学习引导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阅读好的范例文章;2.引导学生思考好的文章和一般文章的区别;3.分组让学生分析讨论范例文章,提出思路意见。
3. 示例演示1.分组学生轮流阅读、修改和润色范例文章;2.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阐述和讨论;3.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整理出修改和润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列出清单。
4. 课堂操作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写出一篇记叙文;2.让学生分组互相修改润色;3.让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整理汇报;4.鼓励学生进行第二轮修改和润色。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修改润色》教案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修改润色》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10ccc7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f.png)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修改润色》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修改润色的基本概念,明白修改润色的重要性;
(2)掌握修改润色中常用的语言表达,如替换、增删、改写等;
(3)掌握修改润色的基本方法,如检查文章结构、查漏补缺、润色修改等;
2. 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修改润色的方法,提高文章的表达能力;
(2)能够在实际的写作中运用修改润色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
掌握修改润色的基本概念、常用的语言表达及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修改润色的方法,提高文章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教学过程
1. 情景导入:
(1)让学生们读一篇文章,提出文章中存在的问题;
(2)让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2. 概念讲授:
(1)讲解修改润色的基本概念;
(2)讲解修改润色中常用的语言表达;
(3)讲解修改润色的基本方法。
3. 练习训练:
(1)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一篇短文的修改润色;(2)让学生们根据教师的指导,完成一篇短文的修改润色。
4. 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修改润色教学设计方案
![修改润色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2a49a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b.png)
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成为评价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本文针对某学科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修改润色,以期为教师提供参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2. 课堂讲授(1)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让学生掌握学科素养。
(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 实践操作(1)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操作活动。
(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知识。
(2)针对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5. 课后作业(1)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教师及时批改和反馈。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等。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操作技能、问题解决能力等。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修改润色建议1. 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 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化教学。
4.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 优化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以上修改润色,相信该教学设计方案能够更加完善,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写作《修改润色》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写作《修改润色》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fcbe58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e.png)
答案:常见的文章修改润色方法包括:修改文章的结构,调整段落顺序,删除多余的内容,优化词语选择,修改语法错误,调整句子结构,增加过渡词语,检查修辞手法等。
题型3:请举例说明如何通过修改润色提高文章的逻辑性。
答案:例如,如果一篇文章的逻辑顺序混乱,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关系重新排列段落,使文章的逻辑性更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修改润色的基本要求、具体技巧等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修改润色的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修改润色的基本要求、具体技巧等知识点,掌握修改润色的技能。
题型4:请简要说明修改润色文章的基本要求。
答案:修改润色文章的基本要求包括:语言表达准确、逻辑清晰、修辞得当、语法正确、内容完整、结构合理等。
题型5:请举例说明如何通过修改润色提高文章的语言表达能力。
答案:例如,如果一篇文章的语言表达不清晰,可以通过修改词语、调整句子结构、增加过渡词语等方式,使文章的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流畅。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文章修改润色的意义和方法,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文章修改润色的意义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文章修改润色的基本要求、具体技巧等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2.提供修改润色文章的模板和步骤:为学生提供具体的修改润色文章的模板和步骤,帮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修改润色。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课《修改润色》教案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课《修改润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69240c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d.png)
(1)要讲求“清”“通”。
所谓“清”,就是文字简洁,即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一律删去,不用自己不懂的字词,不生造字词。所谓“通”,就是文从字顺,即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安排得井井有条,行文要合理连贯,相互照应。
(2)要讲求“有文采”。
在语言简洁、内容通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四化”法,美化语言。
理清思路。在审题的基础上,根据材料及提示对自己的写作思路进行梳理。如“回顾自己以往的写作情况”,这要求作者回忆自己的写作经历,让写作深入生活,写出真情实感。然后,对自己写作的得与失进行自我分析,目的是让他人有所借鉴,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己写作中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多方面进行修改。在完成作文后,根据提示,从语言、立意、结构等多方面进行修改润色。
一、写作实践
1.题目展示。
回顾自己以往的写作情况,如写了哪些文章,哪几篇写得好,哪几篇不太好,好或不好的原因是什么,等等。以《谈谈我的写作》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点拨:写作前,先审清题意。从题目《谈谈我的写作》入手进行分析,这应是一篇谈论自己的写作过程以及写作经验的文章。文章的主人公是“我”,“写作”是要谈的话题。
2.佳作示例。
谈谈我的写作
最开始我写作的动力是羡慕,羡慕他人笔下的故事那么生动,那么吸引人。于是心中就有了写作的动力——自己也要写出让人赞叹的作品。
我抱着这种心态开始写作。还记得小学时写的第一篇像样的文章,被老师拿到讲台当范文讲解。那不足300字的小片段,让我激动不已,让我一下子就认定了自己是天生当作家的料。现在看,只是觉得当时的自己好玩。恰好的几句诗、几个词语,为那篇作文平添了不少文采。感谢那次经历,它让我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拥有创作的激情。
进入初中之后,我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图书,这让我的写作思路得以打开。那一段时间,我想着法子看书,只要我能接触到的书,我都看了一遍。因为我相信,书看得多了,文章自然就会写得好。但不久,这种全面引进模式的弊端出现了。语言风格杂乱,文章结构多变,成为我初一那年写作的问题。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写作《修改润色》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写作《修改润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e349b9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18.png)
《修改润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根据基本要求修改自己的文章。
2.在多次训练中强化学生的修改能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修改润色的兴趣,养成写作中多次修改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能根据基本要求修改自己的文章。
2.在多次训练中强化学生的修改能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修改润色的兴趣,养成写作中多次修改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PPT呈现以下两段材料。
材料一: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时,对“绿”字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先后从“到”“吹”“过”“来”“驻” ……直改到“绿”字方满意为止,于是才有了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曹雪芹创作文学巨著《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鲁迅创作《藤野先生》,先后改动90多处才完成定稿材料二:据记载,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改过七遍;《安娜·卡列尼娜》写了五年,仅开头部分就修改了二十次。
得出结论:“文章不厌百回改”,好作品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
设计意图旨在以名家名作为例,明确“文章不厌百回改”的写作指导主题。
二、寻方法1.千古文章“意”为高。
“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
内容肤浅、观点牵强、材料单薄等问题都与立“意”不当相关。
修改文章时,首先要着眼于全篇,看文章立意是否正确,观点是否鲜明,内容是否充实而有新意只有从“意”入手,“言”的修改才有依据。
在之前已学“审题立意”的基础上,这两节课主要学习如何据“意”改“言”。
2.提升“言”值有妙招“言”,指言辞和表达。
词不达意、语句不连贯、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就与“言”相关。
“言”的修改包含两个层次:改“对”和改“好”。
设计意图由易到难,顺次推进修改任务,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修改文章语言(1)初阶要求:把“言”改“对”。
教师展示例文,布置试改任务。
下面是一个习作片段,请找出其中的错误或不足之处,并改正。
【问题例文】他接过我的车,很娴熟地把车倒立起来,拔下轮胎按到一盆水里。
《修改润色》教学设计
![《修改润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15cc7928e9951e79a892716.png)
《修改润色》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知晓修改文章兼顾语言2.把握修改“言”的基本要求和修改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例引导,学生能够掌握修改文章的要求和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修改润色、精益求精的审美素养。
重点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修改润色的基本要求、方法。
难点让学生通过修改示例文稿中的错误,提高让作文出彩的能力。
1课时一、新课导入2018玉林市中考作文的常见问题一、偏题离题,背离主旨。
二、立意肤浅,选材陈旧。
三、拙于构思,叙事虚假。
四、表达平淡,毫无文采。
五、卷面潦草,不合规范。
写好一篇作文,犹如建造一座大厦。
谋篇布局就像大厦的框架结构,而作文的语言则恰似大厦不可缺少的装饰装潢。
丰满的语言,对于中考作文来说乃是重中之重。
如何避免去年中考作文的“表达平淡,毫无文采”呢?离中考只有40多天,时间短速,老师只教一招“添枝加叶”法。
二、学习目标:修改润色语言关——---“枝繁”,更要“叶茂”---巧用修饰,立体丰满三、教学过程(一)比较一下面两个句子1春天刚到,小草从土里钻出来。
2春天刚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怎么样?整个句子是不是充满了人情味,意境就出来了?修辞根本没有那么难---无非是给句子多添一些词语修饰一下,让其枝繁叶茂,生动丰满。
大家不妨先把握此类貌似简单的“添枝加叶法”先请大家看下面一句话“成长”妮妮走在路上。
伤心流泪的妮妮走在路上。
伤心流泪的妮妮走冰冷的路上。
伤心流泪的妮妮走冰冷寂寞的在路上。
伤心流泪的妮妮孤独地走冰冷寂寞的在路上上。
黄昏,伤心流泪的妮妮像被遗弃的星光孤独地走冰冷寂寞的在路上。
黄昏,伤心流泪的妮妮像被遗弃的星光孤独地走冰冷寂寞的在路上,拖着无力的双腿,像流浪多年的猫。
(二)怎么样?添加的成分越多,句子就丰满越生动。
因此,同学们大体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来锻炼自己的“修饰”之功。
首先,修饰名词或代词如“憔悴的我”,“一脸心酸的妈妈”如果用带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来修饰,内涵更丰富:低沉呜咽的河水,暗淡的铃声,伤心路…移情于物,把考试后失意落寞的感受描摹得恰到好处。
初中语文 第四单元 写作《修改润色》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 第四单元 写作《修改润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888dc7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d.png)
《修改润色》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
今天这节课的主要意图就是带领学生由“怕写作文”到“敢写作文”到“爱写作文”最后到“写好作文”的逐渐过渡。
【重要意义】作文训练时,学生如果只练不改就会眼高手低,教师如果只讲不让学生修改,学生就会陷入无限重复的怪圈,作文水平仍旧保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和进步。
所以,修改润色作文显得尤为重要。
【设计目标】1.培养修改润色的意识,养成修改润色的习惯。
2.掌握修改润色的技巧,懂得如何修改自己的习作。
3.提高表达和鉴赏的能力,提升作文写作水平。
重点:掌握修改润色的技巧,懂得如何修改自己的习作。
难点:提高表达和鉴赏的能力,提升作文写作水平。
所谓修改润色作文,就是要将自己的作文修改成优秀的作文。
那优秀的标准是什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毕业班只能在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找答案。
让学生仔细分析一类卷的评分要求,从中找出修改润色的角度和方向(大体有十条),总结:一查审题准不准,立意深刻观点正;二查中心明不明,突出中心文体清;三查材料新不新,选材切记要典型;四查内容可具体,详略得当中心明;五查条理清不清,结构层次必分明;六查感情真不真,独特真切心触动;七查句子通不通,标点符号规范用;八查语句生动否,遣词造句记心中;书写工整是前提,字数不足是大病;中考作文重头戏,修改润色助成功。
牢记这些角度和方向,便于每次进行修改润色时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查,让修改润色作文不再盲目进行。
把握了修改润色的角度和方向之后,将修改润色分成了三类:自改、互改、师改。
在自改环节掌握一些操作方法:诵读法,求助法,推敲法,提问法,冷却法等,让学生能够有法可依,不致手忙脚乱,无从下手。
诵读法:诵读法主要是针对做文章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添字、病句等方面的问题。
叶圣陶说“声入心通”,一边诵读,一边思索,遇到语意不畅,气势不接的地方,加以改正。
求助法: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
![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https://img.taocdn.com/s3/m/76fa3bd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c.png)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习作四:《修改润色》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修改润色的基本要求、方法。
2、培养修改文章的兴趣,养成写好文章后要修改润色的良好习惯。
3、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作文修改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修改润色的基本要求、方法,能根据基本要求修改自己的文章。
难点: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兴趣,养成写好文章要修改润色的良好习惯。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趣入题同学们,假如今天你出去旅行了,你会选择哪一张图片来发朋友圈呢?(出示两张美颜前后的照片)我相信大家都会果断地选择后图来发朋友圈。
预设:因为后图经过了美颜处理,人物变漂亮了,加了滤镜,调了亮度,整个画面明亮有活力,更能吸引朋友圈的眼球。
师:是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的作文也需要“美颜”才更具有欣赏性。
所谓“三分文章七分改”, 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都十分重视文章的修改润色。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名家大师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呢?预设:1.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最后才完成文学巨著《红楼梦》;2.鲁迅创作散文《藤野先生》,先后改动90多处才最终定稿;3.宋代王安石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改了十三次;4.托尔斯泰12次修改《安娜·卡列尼娜》、10次修改《复活》;……还有很多名家大师都很重视文章的修改,更何况初中生的我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对文章进行“美颜”,才能使文章内容更充实,语言更富有文采。
【设计意图:通过现下社会最热门的“朋友圈”发圈动作,让学生对修改润色有个初步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由热门的“发圈”开讲,引出古今中外名家大师对修改润色的重视,引导学生初步明确修改的重要性。
】二、创设情境,方法点拨(一)活动环节一:美颜基础班最近,我校“青葵文学社”举办“身边事,我能记”的征文活动,目前收到近百篇稿件。
但是作品的质量良莠不齐,社长秉着“有稿就发表”的原则鼓励积极投稿的同学。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e3cde1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2.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写作出发,引导学生关注作文中的常见问题,如语病、逻辑混乱、用词不当等,并学会通过修改润色使文章更加完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修改润色的原则、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但大部分学生在修改润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注重内容的表达,而忽视文章的修改润色。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观察,发现他们在修改润色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 不了解修改润色的原则和方法;2. 修改润色时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3. 修改润色后的文章仍然存在语病和逻辑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修改润色的原则和方法;2.培养学生自主修改润色文章的能力;3.提高学生写作的质量,使文章更加通顺、合理、有逻辑性。
四. 教学重难点1.修改润色的原则和方法;2.如何在修改润色过程中做到针对性和有效性;3.如何在修改润色后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修改润色的原则和方法;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修改润色的技巧;3.指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修改润色,给予个别指导。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典型病例,用于分析和讨论;2.准备修改润色的原则和方法的PPT,用于讲解和展示;3.准备练习题目,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篇学生的作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学生对修改润色的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修改润色的原则和方法,如:保持原意、避免重复、保持文章结构等。
同时,展示相关病例,让学生了解在修改润色过程中应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篇作文进行修改润色。
教师在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修改润色的方法和技巧。
中考写作指导:《修改润色》教学设计
![中考写作指导:《修改润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1fe1fec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9e.png)
《修改润色升格写作》【课标分析】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2.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3.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4.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教材分析】本节课在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基础之上,重点带领学生进行如何修改文章,引导学生在一起评改片段写作的同时,提升写作能力。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和简单的修改能力﹐有效的训练方法就是审题扣题和学会修改作文。
我们如果能够教给学生一些批改的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模仿作文批改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教育中来,互批互改,在修改中感受快乐,发现自己写作优点,增进写作的信心,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个批改效果肯定是非常明显的。
【教学目标】1.评习作﹐改习作﹐从具体片段入手,学会润色语言。
2.能够运用讲究用词,运用修辞,细节描写、叙议结合修改文章。
(重难点)3.激发修改润色的兴趣,培养修改润色的习惯,提升写作能力。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构建动场下面是一个习作片段,找出其中的错误或不足之处,并改正。
他接过我的车,很娴熟地把车倒立起来,拔下轮胎,按到一盆水里。
寒风呼啸着拂面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哆嗦。
再看他,手还浸泡在冰冷的水里。
他祖糙的手上有几道裂口,但我却从他的脸上看不到一丝对寒冷的反映。
很快地,他补好了车胎,并将打足了气的车胎浸到水中仔仔细绍地检查了一番车胎,然后后就撤了气,把内胎安好,又拿起打气筒为车胎重新打气。
《修改润色》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
![《修改润色》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https://img.taocdn.com/s3/m/9ef9502e700abb68a882fbcb.png)
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晓修改文章兼顾“言”与“意”。
2.把握修改“言”的基本要求和修改内容。
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自主感悟式’教学法--‘素养探究式’”四步教学流程的运用,使学生能够掌握修改文章的要求和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修改润色、精益求精的审美素养。
2.学情分析本课是一节写作指导课,基于九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加之所授课班级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好,接受和领悟能力较强,能够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本节课的内容,达到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的目的。
3.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学习实践,了解修改润色的基本要求、方法。
难点让学生通过修改示例文稿中的错误,提高让作文出彩的能力。
4.授课课时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
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最后才写成文学巨著《红楼梦》;再如鲁迅先生创作散文《藤野先生》,前后经过90次精心修改才最终定稿。
可见,好作品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
你想让你的文章更精彩吗?那么,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写作“修改润色”。
那位同学还知道“改文章”的故事,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
此环节,结合学生已掌握的文学常识,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深入理解本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出示目标(多媒体展示,学生读标)1、掌握修改润色技巧,学会如何修改自己的习作;2、培养在写作中修改润色的习惯;3、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
三、写作精讲第一部分:知(学习专项知识) P88-写作修改润色1.学生自主阅读写作“修改润色”的内容。
2.学生讨论、交流下列问题,教师点拨。
(1)修改文章要兼顾“言”和“意”,“言”和“意”分别指什么?“言”,指言辞和表达;“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
《写作之修改润色》教学设计
![《写作之修改润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29bccf6a21614791611288c.png)
情境感染
激发兴趣
二、写作精讲
1.明确修改的要求和原则。(兼顾言和意,要改对改好)
2.明确改好的方法。(可用人物描写,景物描写,感官描写等)
3.结合具体示例探究写作方法在修改润色中如何运用?
方法一:要学会多问几个“怎么样”来扩展情节。
示例:《令人害怕的夜晚》目的:借助疑问词进行改写,学会重点运用心理描写修改润色作文。
四、教法,学法
1提问法:逐步深入,逐步引导。
2自由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3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4点播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作文素材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进入初中以来,你们是写过很多作文,你们可能觉得写作是你们的事,而修改是我们老师的事,其实不然。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一篇好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曹雪芹写《红楼梦》就自言: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前后经过十二次修改。修改是如此的重要,那么修改有哪些基本的要求和方法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作文课《修改润色》。
示例:白求恩的示例。几乎都是评语,没有一点具体事例。目的:进一步体会用描写方法修改润色作文。
方法五:要学会按一定的顺序,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
示例:《看菊展》中对菊花的描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目的:旨在体会景物描写的方法(例如感官描写的运用等)。
合作探究
讨论
抛砖引玉
适当点播
三、总结拓展迁移
方法归纳:学会了几种方法,除此之外回忆学过的哪些方法还可以用到写作中?
方法二:学会把一个场面或片段分解开些。
初三语文《修改润色》教学设计
![初三语文《修改润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5dbeb043323968001c9229.png)
初三语文《修改润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晓修改文章兼顾“言”与“意”。
2.把握修改“言”的基本要求和修改内容。
3. 掌握修改润色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示例引导,学生能够掌握修改文章的要求和技法。
2.通过修改润色使自己的文章升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修改润色、精益求精的审美素养。
2..帮助学生养成修改润色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掌握修改润色的一般方法。
2、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修改润色的基本要求、方法。
教学难点:1、低分作文的升格2、让学生通过修改示例文稿中的错误,提高让作文出彩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修改润色的重要性同学们,进入初中以来,你们写过很多作文。
你们可能觉得写是你们的事,而修改是我们老师的事情。
其实不然。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一篇好的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而且是“改”出来的。
曹雪芹写《红楼梦》就自言:“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再如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前后经过十二次精心修改才完成。
修改是写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途径。
那么,作文修改,有哪些基本要求和方法呢?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写作“修改润色”。
1.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写成后,多读几遍,做些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这样长期坚持,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3.使作文升格。
修改润色可以是文章在原文基础上的升格,也可以是在原有写作水平基础上的升格。
二、怎样修改润色(一)对文章的“意”进行修改。
“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
1.关注全篇,看文章立意是否正确。
2.分析观点是否鲜明,看立意是否深刻新颖。
建议文章开头简短明了,要有清晰的点题句。
结尾再次点题、总结、升华并且独立成段。
一篇文章的立意是否深刻、新颖,和开头的点题句以及结尾的主题升华句有直接的关系。
3.关注文章所选材料,看内容是否深刻且富有新意。
所选材料应该是新颖的典型材料,且能很好的揭示主题。
写作《修改润色》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写作《修改润色》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2153a6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09.png)
写作《修改润色》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1课时教师:单位: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修改润色》部分。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文章的基本结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了解文章的修改润色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核心素养目标1. 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正确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 思维能力:学生将通过修改润色文章,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创新的观点。
3. 审美能力:学生将欣赏优秀的文章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对语言美和文章结构美的认识。
4. 文化素养:学生将通过学习文章的修改润色技巧,了解语言表达的文化内涵,提高对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针对的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语文学科上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能力,但仍有待提高。
在知识层面,学生已经掌握了文章的基本结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知识。
然而,在实际写作中,学生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表达不够准确、语言不够生动等。
在能力层面,学生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素质层面,学生需要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对写作课程的态度和兴趣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些学生可能对写作充满热情,积极投入,而另一些学生可能对写作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兴趣。
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些学生可能能够自主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另一些学生可能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例如,对于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写作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写作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修改润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晓修改文章兼顾“言”与“意”。
2.把握修改“言”的基本要求和修改内容。
3. 掌握修改润色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解、示例引导,学生能够掌握修改文章的要求和技法。
2.通过修改润色使自己的文章升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修改润色、精益求精的审美素养。
2..帮助学生养成修改润色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修改润色的一般方法。
2、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修改润色的基本要求、方法。
教学难点:
1、低分作文的升格
2、让学生通过修改示例文稿中的错误,提高让作文出彩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修改润色的重要性
同学们,进入初中以来,你们写过很多作文。
你们可能觉得写是你们的事,而修改是我们老师的事情。
其实不然。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一篇好的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而且是“改”出来的。
曹雪芹写《红楼梦》就自言:“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再如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前后经过十二次精心修改才完成。
修改是写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途径。
那么,作文修改,有哪些基本要求和方法呢?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写作“修改润色”。
1.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写成后,多读几遍,做些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这样长期坚持,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3.使作文升格。
修改润色可以是文章在原文基础上的升格,也可以是在原有写作水平基础上的升格。
二、怎样修改润色
(一)对文章的“意”进行修改。
“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
1.关注全篇,看文章立意是否正确。
2.分析观点是否鲜明,看立意是否深刻新颖。
建议文章开头简短明了,要有清晰的点题句。
结尾再次点题、总结、升华并且独立成段。
一篇文章的立意是否深刻、新颖,和开头的点题句以及结尾的主题升华句有直接的关系。
3.关注文章所选材料,看内容是否深刻且富有新意。
所选材料应该是新颖的典型材料,且能很好的揭示主题。
对所选材料要适当地进行增删调换,
4.关注文章文体。
首先,文体要符合题干的要求;
其次,文体会受立意和材料限制,应依立意和材料确立文体;
第三,文体必须明确,不能“四不像”。
(二)对文章的“言”进行修改润色。
“言”指言辞和表达。
词不达意、语句不连贯,布局不合理等,要从“言”上进行修改。
第一层次:改对
1.对错别字、标点、词语、病句逐一修改。
通过修改,使标点、字词正确,使词语使用准确恰当,使句子通畅连贯,读起来顺口入耳。
2.对文章段落进一步调整和加工。
段落安排是否合理,段与段之间是否衔接,详略安排是否恰当,都是修改时应重点关注的。
第二层次:改好
3.补充内容,使材料丰盈。
比如写一篇记叙文,如果只是平铺直叙,粗线条勾勒,就很难打动人心;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描写性语句,如描写人物、描绘场面等。
又如写景,除了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还可以从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幻觉等多角度进行描写;有了静态描写,不妨增加一些动态描写;还可以从远近、上下、左右等不同角度进行描写。
如果写议论文,可以考虑增加几个事实论据,或多引入几句名言,或增加一两种论证的方法,使论据更充分、论证更严密。
如果写说明文,可以增加几种说明方法、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更鲜明。
4.恰当使用一些修辞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更有感染力。
如:比喻、拟人、扩张、排比等常见修辞手法的使用。
5.适当引用古诗词。
在文章中恰当引入几句古诗词,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章的文学气息,为文章增色不少。
6.恰当使用特殊句。
根据内容表达的实际需要,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短句,或者骈散结合的句子,使句式灵动、优美、变幻多姿。
7.适当炼字、炼句。
比如郭沫若写剧本《屈原》,有句台词初稿为“你是无耻的文人”,在排演时接受演员的建议,改为“你这无耻的文人”,一字之差,力度迥然有别。
这就是炼字的功效。
三、修改润色的注意事项
(一)兼顾“意”和“言”,不能顾此失彼。
(二)既要改对,更要改好。
(三)以自我修改为主,以互助修改为辅。
(四)修改要有明确的方向,不能漫无目的胡乱修改。
(五)不能满足于一次修改,要进行多次修改。
(六)改好后大声朗读,自我感知,自我评定,精雕细琢。
四、示例引路
读下面语句,指出错误缺点,并进行修改。
①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对电脑已不在陌生,电脑使用率逞上升趋势。
等我们这一代步入社会时,如果不会用电脑,很可能会被视为文盲。
可是,电脑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生:第一句话有两个错别字,分别是“逞上升趋势”中的“逞”,应改为“呈”;还有一个是“已不在陌生”中的“在”,应改为“再”。
②“我爸爸是位老师,对我的要求很严烈。
”“他人老心不老,表示一定要为人民多服几年务。
”
生:我认为第二句中“严烈”用词不当,应改为“严格”;“为人民多服几年务”中的“服务”不能拆开用,此句应该改为“为人民多服务几年”。
③“到达目的地有三条路可走,即左路、中路和右路。
左路和右路,路途较远,走中路最近,所以左中右三路中,我们决定走中路。
”
生:这段文字啰唆重复的地方不少,但如果能对其稍作加工锤炼,将其变成“到达目的地有左中右三条路可走,中路最近,所以我们决定走中路”,那就简洁多了。
师:修改文章的语言,首先去看有没有错别词,再去看有没有用词不当的地方,最后读一读句子有没有啰唆。
五、写作实践
(一)阅读上一单元《布局谋篇》的习作,寻找习作存在的问题。
(二)学生陈述自己习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小组讨论修改方案。
(三)学生从“意”和“言”两个方面对文章进行自我修改。
(四)学生互评互改作文。
(五)誊抄修改好的作文。
【写作提示】
1.仔细阅读文章,发现其长处与不足,不足之处就是需要修改的重点。
2.从内容和语言两个角度修改文章,使内容更充实,语言更流畅、有表现力。
3.无论是改动还是增删,动笔前都要反复斟酌,以防“点金成铁”。
板书设计
修改润色
“意”
1.关注全篇,看文章立意是否正确。
2.分析观点是否鲜明,看立意是否深刻新颖。
3.关注文章所选材料,看内容是否深刻且富有新意。
4.关注文章文体,看文体是否明确。
“言”
1.改对
对错别字、标点、词语、病句逐一修改。
对文章段落进一步调整和加工。
2.改好
补充内容,使材料丰盈
恰当使用一些修辞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更有感染力适当引用古诗词
恰当使用特殊句
适当炼字、炼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