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病种管理登记本
单病种持续改进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为进一步完善我院的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更好的推动医院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根据《石家庄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通知》(石卫办医政函〔2020〕1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实际情况,制订我院单病种持续改进方案。
一、目的及意义单病种质量管理是以病种为管理单元,运用在诊断、诊疗、转归方面具有共性和重要统计学特性的医疗质量指标,用数据进行质量管理评价。
通过单病种质量管理,对疾病诊疗进行过程质量控制及终末质量控制,提高医疗诊治技术,评价医师诊疗行为是否符合规范,以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二、加强组织领导单病种质量管理实行院科两级管理,建立单病种质量管理组织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同时,在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科室建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确定其职责。
(一)组织体系:1、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质管办、医务科、护理部、信息科、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医技科室主任、药剂科主任等职责:(1)主要负责定期检查全院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实施情况,对单病种管理进行效果评价和考评奖惩。
(2)对科室单病种质控信息的收集分析工作提供监督指导。
(3)每季度对实施单病种管理的相关卫生工作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结合实施小组上报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综合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科室落实。
(4)对单病种管理人员进行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相关知识培训。
2.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在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指导下,由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具体实施,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任组长,组员包括科内医疗人员、护理人员、临床药师和其他相关责任人。
组长:科主任、护士长成员:包括科内医疗人员、护理人员、临床药师和其他相关责任人。
职责:(1)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科室建立单病种管理登记本,详细记录患者单病种管理的相关信息。
临床科室各登记本内容[1] 2
![临床科室各登记本内容[1] 2](https://img.taocdn.com/s3/m/9207f9f65022aaea998f0fe4.png)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记录目录一、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二、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三、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目录)四、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五、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六、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至少每月一次)七、应用质量管理工具每季度总结、评价科室质量,体现持续改进八、质量控制指标分析(曲线图)九、医疗质量检查意见书十、医疗质量与安全检查改进汇报书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工作记录目录一、科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小组成员二、科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小组职责三、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文件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法规五、科室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六、科室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医师一览表七、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总结分析(每月1次)八、科室抗菌药物登记表(按月登记)九、抗菌药物培训学习计划十、抗菌药物培训学习考题业务学习与培训记录目录一、科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小组成员二、科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小组职责三、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文件四、科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五、科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导师名单六、科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登记七、科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出科考核试题八、科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总结(每年1次)九、科室三基三严业务学习培训计划(每月1次)十、业务学习签到表十一、业务学习课件十二、业务学习考试试题医院感染管理记录目录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二、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四、医院感染相关制度五、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六、科室医院感染情况统计表七、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活动记录(至少每月一次)八、科室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记录九、医院感染检查意见书十、医院感染检查改进汇报书十一、应用质量管理工具每季度总结、评价科室医院感染,体现持续改进十二、其它医院感染相关内容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目录一、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登记表三、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四、每季度科室总结疑难危重病例的情况,体现持续改进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目录一、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二、死亡病例讨论登记表三、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四、每季度科室总结死亡病例的情况,体现持续改进医疗纠纷(预警)登记目录一、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二、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三、医院医疗纠纷预警方案四、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防范处理预案五、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六、医疗纠纷处罚办法七、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八、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九、医疗纠纷(预警)登记表十、应用质量管理工具每季度总结、分析科室纠纷原因,体现持续改进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登记目录一、医院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二、医院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流程三、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申请表四、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登记表五、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记录六、应用质量管理工具每季度总结、评价科室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情况,体现持续改进一、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管理与评价制度二、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上报表三、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统计表四、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讨论记录五、应用质量管理工具每季度总结、评价科室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情况,体现持续改进出院病人随访登记目录一、科室出院病人随访管理小组成员二、科室出院随访病人管理小组职责三、出院病人随访制度四、科室出院病人随访登记表五、科室出院病人随访汇总表六、应用质量管理工具每季度总结、评价科室出院病人随访情况,体现持续改进“危急值”管理记录目录一、科室危急值管理小组成员二、科室危急值管理小组职责三、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四、危急值月统计表五、应用质量管理工具每季度总结、评价科室危急值管理,体现持续改进科务会记录目录一、科务会人员组成二、科务会制度三、科室年发展目标、计划四、每月一次的科务会记录五、针对年初计划每季度总结完成情况。
单病种管理实施细则

单病种管理实施细则单病种管理是一种以特定疾病为目标的管理模式,旨在提高患者的医疗质量和降低医疗费用。
为了有效实施单病种管理,可以采取以下细则:1. 确定目标疾病:首先需要确定需要实施单病种管理的目标疾病,可以选取一些常见且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的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2. 制定管理方案:根据目标疾病的特点和治疗规范,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
包括疾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指南、随访计划、药物使用等方面的内容。
3. 患者筛查和登记:对有患病风险和已确诊的患者进行筛查和登记。
可以通过患者自述、体检、实验室检查等方式确认患者的疾病情况,并建立患者的病历档案。
4. 医生培训和支持:对参与单病种管理的医生进行培训和支持,使其熟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了解管理方案的内容,并能够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指导。
5. 设立专科门诊:建立专门的门诊或诊所,提供单病种管理服务。
在该门诊或诊所设置专门的医生和护士团队,专注于该疾病的治疗和管理。
6. 定期随访和复查:根据管理方案的要求,制定具体的随访计划,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复查。
通过随访和复查,及时评估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并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指导。
7. 提供健康教育: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等,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
8. 建立科学评估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对单病种管理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定期的数据汇总和分析,评估管理方案的执行情况和疗效,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
9. 强化信息管理:建立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患者的病历档案、医疗记录、药物处方等信息的记录和管理,确保患者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10. 加强团队合作:在单病种管理中,医生、护士、药剂师等不同专业的医疗团队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管理方案,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医院单病种管理制度

医院单病种管理制度
一、严格按照卫计委发布的单病种质量控制的通知要求,对公布的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开展单病种质量监控。
二、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业务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科、护理部、药学科、信息科、医保科、临床、医技等人员组成。
主要负责定期检查全院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实施情况,并进行效果评价和考评奖惩。
三、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在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指导下,由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具体实施,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由科主任任组长。
四、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要组织科室相关人员学习单病种质量管理相关知识。
五、临床科室的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每月对本科室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进行评价,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每季度进行评估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各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督促整改落实,保证质量持续改进。
六、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一)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二)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病死率;
(三)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
(四)经济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耗材费
用。
七、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科室建立单病种管理登记本,详细记录患者单病种管理的相关信息。
八、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对每个纳入单病种管理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每季度汇总分析,上报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每季度结合医患满意度调查结果综合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科室落实。
九、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定期对患者进行单病种管理依从性检查、分析、评价,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落实。
《医院单病种管理问题改进》

《医院单病种管理问题改进》少数医务人员和个别科室对单病种管理模式认识不到位,工作处于被动执行状态,遇到具体矛盾和困难,消极等待职能科室和领导解决,工作缺乏主动性;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意识各临床科室发展不平衡,成本控制难易程度不一,客观上导致某些患者不理解,引发医患矛盾;少数工作人员素质亟待加强,人性化服务的理念有待深入,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与患者的要求还存在明显差距;激励机制有待健全,特别要重点解决与科室年终综合考核和与科主任效绩考评脱节的问题。
围绕上述主要问题,必须制定持续改进目标。
首先制定周密培训计划,从思想认识、政策执行水平、岗位职责、服务能力等方面,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综合强化培训,造就并保持一支综合素质高、政策水平高、服务意识强的优秀工作团队;与效益分配改革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管理措施;成立成本核算专家小组,对各临床科室单病种成本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调整收费结构和收费水平,保持合理收费标准;持续加强医疗质量建设,加大医疗风险防范力度,不断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初步成效在3个月的初步实践探索中,开展了以下具体工作。
(1)成立研究机构。
成立单病种管理工作研究小组,由主管医疗副院长牵头,医保科、医务科、计财科、监管科及相关临床科室负责人参加。
(2)展开院内调研活动,制定了单病种管理模式和实施方案,报院务会专题研究。
(3)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并制定了单病种诊疗规范。
诊疗规范包括标准病名、诊断依据、必要检查、治疗方案、用药指征、出院后随访治疗等内容。
(4)开展成本核算,明确费用分解标准。
(5)召开相关科室协调会,明确收入分配比例,统一认识,强化协作关系。
(6)筛选药物品种,合理下调药品费用。
如将血透室使用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由原来的86元/支下调至35元/支;将抗生素最高单价控制在30元以内;高档抗生素使用实行严格审批制度。
(7)规范了知情同意告知办法,营造了明白消费氛围。
制定了《特殊材料使用知情同意书》、《单病种费用支付同意书》、《医保病人住院须知》、《诊疗项目、药品自付同意书》。
单病种管理规定

单病种管理规定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x x x x x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和关于印发《第二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的要求,特制定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
一、严格按照卫生部发布的单病种质量控制的通知要求,对公布的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开展单病种质量监控。
二、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业务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管理、护理管理、药事管理、信息统计、临床医技、病案管理等人员组成。
主要负责定期检查全院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实施情况,并进行效果评价和考评奖惩。
三、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在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指导下,由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具体实施,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任组长,组员包括科内医疗人员、护理人员、临床药师和其他相关责任人。
四、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要组织科室相关人员学习单病种质量管理相关知识,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上岗。
五、各实施小组设定专人负责网上信息上报,使用卫生部统一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系统”上报相应病种信息,并由本小组副高以上的专职人员最后对网上直报的信息进行审核确认。
六、临床科室的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每月对本科室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进行评价,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每季度进行评估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各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督促整改落实,保证质量持续改进。
七、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一)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二)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三)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四)经济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耗材费用。
八、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科室建立单病种管理登记本,详细记录患者单病种管理的相关信息。
13.单病种登记本

目录1.医院单病种实施细则2.单病种小组成员及分工表3.科室实施的单病种目录4.内科单病种质量指标监测表5.科室实施单病种培训6.单病种定期评估记录7.单病种检测指标汇总表呼吸内科单病种小组成员及分工表组长:荣磊(全面科室负责及督导)副组长:曾晓冲(负责护理部分工作)管理员: 杨芳芳(负责具体事务及协调)组员:汲阳、徐冰凌、郭素娟工作小组职责:1.负责单病种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2.负责提出科室单病种选择建议,并同药剂、检验及财务等部门共同制定单病种的文本3.结合单病种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4.参与单病种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并根据单病种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科室主管签名:许建名时间:2016.6.4呼吸内科开展临床路径病种目录(2016)1.社区获得性肺炎附件3: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成人)单病种质量指标监测表附件4:脑梗死单病种质量指标监测表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Shenzhen Hospital/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 t呼吸内科单病种培训记录培训主题:单病种诊疗计划主讲人:荣磊科室:呼吸内科时间:2016年 10 月 12 日地点:呼吸内科会议室签名栏:荣磊杨芳芳徐冰凌汲阳郭素娟林伟奇胡潇记录人:徐冰凌备注主要内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住院时,需全面评估病情,是否适合入组单病种,并需和患者详细解释单病种的治疗计划,并告知如出现病情变化等情况,需出组,避免患者对单病种不了解产生纠纷。
呼吸内科单病种1季度评估记录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1月份2月份3月份入组数 完成数。
单病种管理规定流程

单病种管理规定流程单病种管理是一种针对特定疾病的全程管理方法,旨在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减轻医患负担。
该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围绕特定疾病的诊疗流程和治疗计划,通过明确分工、协调合作等手段来实现全程、全方位的病患关怀。
单病种管理的规定流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一、制定管理方案:单病种管理的第一步是制定管理方案。
医院或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明确管理的目的、范围和流程,并成立管理团队。
管理团队应由医师、护士、药师、信息技术人员等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以确保全面而协调的管理。
同时,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医务人员参与管理工作。
二、病患筛选和登记:单病种管理的第二步是对患有特定疾病的患者进行筛选和登记。
可以通过门诊、住院患者名单等方式进行初步筛选,并将符合条件的患者登记进管理数据库。
登记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病情评估等,并归类到相应的管理项目中。
三、定期随访和评估:单病种管理的第三步是定期随访和评估。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已纳入管理的患者进行复诊,并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制定随访方案。
随访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病情变化、生活质量及用药情况等,并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对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以及经济负担进行评估。
四、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单病种管理的第四步是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医务人员应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临床数据的共享和管理,以方便医疗团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
医疗机构还应与医保机构、药店等共享信息,以便进行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和药品采购。
同时,医务人员之间也应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实现患者信息的无缝对接。
五、继续教育和质量管理:单病种管理的第五步是继续教育和质量管理。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从事单病种管理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单病种管理的流程和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单病种管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疾病管理模式,通过规范的流程和积极的协同工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诊疗服务。
单病种管理规定流程

单病种管理规定流程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和关于印发《第二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的要求,特制定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
一、严格按照卫生部发布的单病种质量控制的通知要求,对公布的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开展单病种质量监控。
二、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业务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管理、护理管理、药事管理、信息统计、临床医技、病案管理等人员组成。
主要负责定期检查全院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实施情况,并进行效果评价和考评奖惩。
三、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在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指导下,由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具体实施,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任组长,组员包括科内医疗人员、护理人员、临床药师和其他相关责任人。
四、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要组织科室相关人员学习单病种质量管理相关知识,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上岗。
五、各实施小组设定专人负责网上信息上报,使用卫生部统一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系统”上报相应病种信息,并由本小组副高以上的专职人员最后对网上直报的信息进行审核确认。
六、临床科室的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每月对本科室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进行评价,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每季度进行评估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各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督促整改落实,保证质量持续改进。
七、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一)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二)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三)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四)经济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耗材费用。
八、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科室建立单病种管理登记本,详细记录患者单病种管理的相关信息。
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一、医疗医技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2)第一部分非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2)第二部分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6)第三部分急诊科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10)第四部分麻醉科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13)第五部分门诊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15)第六部分重症医学科质量考核标准 (18)第七部分血液透析室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21)第八部分检验科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25)第九部分医学影像(放射、CT、核磁、超声、心电图、放疗)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27)第十部分病理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29)第十一部分介入治疗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31)第十二部分输血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35)第十三部分医疗安全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 (37)二、药事管理考核标准 (38)第一部分药学专业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38)第二部分临床科室药事管理考核标准 (41)三、医德医风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44)医德医风考核标准 (44)附件1:青岛慧康医院门(急)诊病人满意度调查表 (45)附件2:青岛慧康医院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 (49)四、设备科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53)设备科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53)五、病案室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54)病案室质量管理考核标准 (54)六、职能科室质量管理考核 (55)职能科室质量管理考核 (55)附件: (56)山东省住院病历质量评价标准 (56)一、医疗医技质量管理考核标准第一部分非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标准(100分)第二部分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标准(100分)第三部分急诊科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标准(100分)第四部分麻醉科医疗质量管理考核标准(100分)第五部分门诊质量管理考核标准(100分)第六部分重症医学科质量考核标准(100分)第七部分血液透析室质量管理考核标准(100分)第八部分检验科质量管理考核标准(100分)第九部分医学影像(放射、CT、核磁、超声、心电图、放疗)质量管理考核标准(100分)第十部分病理质量管理考核标准(100分)第十一部分介入治疗质量管理考核标准(100分)第十二部分输血质量管理考核标准(100分)第十三部分医疗安全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100分)二、药事管理考核标准第一部分药学专业质量管理考核标准(100分)第二部分临床科室药事管理考核标准(100分)三、医德医风质量管理考核标准医德医风考核标准(100分)附件1:青岛慧康医院门(急)诊病人满意度调查表青岛慧康医院门(急)诊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尊敬的患者朋友:您好!首先感谢您对青岛慧康医院的信任。
单病种管理规定

单病种管理规定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x x x x x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和关于印发《第二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的要求,特制定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
一、严格按照卫生部发布的单病种质量控制的通知要求,对公布的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开展单病种质量监控。
二、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业务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管理、护理管理、药事管理、信息统计、临床医技、病案管理等人员组成。
主要负责定期检查全院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实施情况,并进行效果评价和考评奖惩。
三、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在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指导下,由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具体实施,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任组长,组员包括科内医疗人员、护理人员、临床药师和其他相关责任人。
四、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要组织科室相关人员学习单病种质量管理相关知识,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上岗。
五、各实施小组设定专人负责网上信息上报,使用卫生部统一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系统”上报相应病种信息,并由本小组副高以上的专职人员最后对网上直报的信息进行审核确认。
六、临床科室的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每月对本科室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进行评价,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每季度进行评估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各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督促整改落实,保证质量持续改进。
七、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一)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二)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三)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四)经济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耗材费用。
八、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科室建立单病种管理登记本,详细记录患者单病种管理的相关信息。
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实施方案

XXXX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实施方案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第三章单病种质量管理小组职责第一章总则一、单病种质量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改进与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综合医院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更好地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现根据《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09]757号)、《关于印发第一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09]425号)、《关于印发“第二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10)909号)以及《关于印发“第三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12)376号)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二、相关临床科室参照本规定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
第二章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一、严格按照卫生部发布的单病种质量控制的通知要求,对公布的7个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开展单病种质量监控。
二、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业务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科、护理部、药学部、信息科、临床医技、病案管理等人员组成。
主要负责定期检查全院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实施情况,并进行效果评价和考评奖惩。
三、科室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小组,在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指导下,由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小组具体实施,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任组长,组员包括科内医疗人员、护理人员。
四、单病种质量管理小组要组织科室相关人员学习单病种质量管理相关知识,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上岗。
五、使用卫生部统一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按照上报流程在“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系统”上报相应病种信息,并由本小组副高以上的专职人员最后对网上直报的信息进行审核确认。
六、临床科室的单病种质量管理小组每月对本科室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进行评价,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每季度进行评估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各单病种质量管理小组,督促整改落实,保证质量持续改进。
关于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规定

关于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规定关于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规定为了提高医院效率和收益,提升医院形象,维护患者切身利益,我们需要建立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中心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
为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的教育和监管,提高其缩短平均住院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医务科直接负责对平均住院日的管理工作,在统一组织领导下,各级管理工作者及医护人员必须明确缩短平均住院日是重要手段。
为了实现缩短平均住院日的目标,我们需要科学方法制订院、科、病种平均住院日标准。
根据科室临床工作实际,制订各科室、代表性单病种、手术前的平均住院日标准,建立形成以科室为中心,以病种为重点的逐级控制目标责任制。
制定标准应以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前提。
将平均住院日列入医院考核体系,作为一项单独考核、奖惩指标,纳入各科室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医疗质量考核、绩效考核体系,科室平均住院日情况与科主任考核挂钩。
定期召开临床、医技科室沟通会,病房组长访谈会等,进一步研讨相关对策,建立起缩短平均住院日的长效机制。
为了提高诊疗质量,缩短平均住院日,我们需要落实医院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完善和落实医疗工作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加大“三基三严”培训力度,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
鼓励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尤其是微创技术。
加强对护士的培养、教育和训练考核,提高业务水平。
加强医患沟通,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和临床路径工作,有利于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有利于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根据卫生部有关规定,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执行我院制定的《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落实双向转诊制度,将普通病例、慢性患者及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分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下级医疗机构。
建立长期的社区帮扶机制,建立医院出院患者信息追踪和康复期医疗委托服务制度。
重点加强影响平均住院日关键环节的控制,加强手术室、各手术科室、麻醉科的配合。
单病种管理实施细则模版(三篇)

单病种管理实施细则模版单病种管理是一种以特定疾病为对象的医疗管理模式,旨在提高疾病治疗效果、降低医疗费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针对该模式的实施,制定一套细则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一份单病种管理实施细则范文:1. 总则1.1 目的:本细则的目的是规范单病种管理的实施,确保患者能够得到适当的医疗服务和管理。
1.2 范围:本细则适用于所有参与单病种管理的医疗机构和医生。
2. 病种确定与筛查2.1 病种确定:根据病种的重要性和流行病学数据,医疗机构应确定参与单病种管理的疾病范围。
2.2 筛查标准:制定明确的筛查标准,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等。
筛查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临床评估等方式进行。
3. 患者管理3.1 注册与建档:对于符合病种管理标准的患者,应建立电子建档,并进行患者信息注册。
3.2 患者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疾病病史、体征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3.3 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和共同决策。
3.4 治疗管理:根据治疗计划,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治疗管理,包括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
3.5 转诊与追踪:对于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转诊,并进行追踪管理,确保连续性护理。
4. 医疗协作4.1 多学科团队:建立多学科的单病种管理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协同合作,提供综合性的医疗服务。
4.2 会诊与讨论:对于复杂病例,组织会诊与讨论,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医疗治疗。
4.3 医疗信息共享:通过建立医疗信息系统,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5. 质量管理5.1 监测与评估:对单病种管理的服务进行监测和评估,包括患者满意度调查、治疗效果评估等。
5.2 问题反馈与改进: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改进,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5.3 宣传与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单病种管理的认识和参与度。
以上是一份单病种管理实施细则的范文,实施细则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单病种持续改进方案

单病种持续改进方案单病种质量管理是为了提高医疗质量而设立的,它以病种为管理单元,利用具有共性和重要统计学特性的医疗质量指标进行质量管理评价。
通过单病种质量管理,可以对疾病诊疗进行过程质量控制及终末质量控制,评价医师诊疗行为是否符合规范,以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为了更好地推动医院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我院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了单病种持续改进方案。
该方案实行院科两级管理,建立单病种质量管理组织,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同时,在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科室建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以加强组织领导。
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职责包括定期检查全院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实施情况,对单病种管理进行效果评价和考评奖惩;对科室单病种质控信息的收集分析工作提供监督指导;每季度对实施单病种管理的相关卫生工作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结合实施小组上报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综合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科室落实;对单病种管理人员进行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相关知识培训。
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的职责包括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科室建立单病种管理登记本,详细记录患者单病种管理的相关信息;组织科室相关人员研究单病种质量管理相关知识,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上岗;实施小组设定专人负责网上信息上报,并由科主任最后对网上直报的信息进行审核确认;对每个纳入单病种管理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每季度汇总分析,上报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在这个阶段,我们对前两个阶段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制定了更具体的计划来实现我们的目标。
首先,我们回顾了我们在前两个阶段所做的工作。
我们发现,我们在市场调研和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推广和销售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我们决定将重心放在推广和销售上,以实现我们的目标。
其次,我们制定了更具体的计划来实现我们的目标。
我们将加强与潜在客户的沟通,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并通过社交媒体和广告等渠道来推广我们的产品。
我们还将与合作伙伴合作,共同推广我们的产品,并扩大我们的市场份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病种管理记录本科室:年份:孝感中心医院医务部目录1.孝感市中心医院单病种目录与质量控制指标2.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成员名单3.单病种质量管理小组职责、个案管理员职责4.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5.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流程6.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方案7. 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分析(各科室自己写)8. 孝感中心医院_______科单病种质量管理月统计报告9. 孝感中心医院_______科单病种质量管理季度统计报告10.孝感中心医院_______科病种质量管理培训记录11. 孝感中心医院_______科单病种管理登记表附件1:孝感市中心医院单病种目录与质量控制指标单病种目录1、急性心肌梗死 AMI2、心力衰竭 HF3、社区获得性肺炎(成人、住院) CAP4、髋关节置换术 HIP膝关节置换术 KNEE5、脑梗死 STK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7、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住院) CAP28、围手术期预防感染 PIP9、剖宫产 CS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11、围手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 DVT第一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 ICD- 10 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 ( 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一、急性心肌梗死一) 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 ( 有禁忌证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
(二) 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 再灌注治疗 ( 仅适用于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到院 30 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2.到院 90 分钟内实施 PCI治疗;3.需要急诊 PCI患者, 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 须转院。
(四) 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受体阻滞剂 ( 有适应证, 无禁忌证者) 。
(五) 有证据表明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ACEI) 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 ARB) 、他汀类药物, 有明确适应证, 无禁忌证。
(六) 有证据表明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 有明确适应证, 无禁忌证。
(七) 血脂评价与管理。
(八) 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
(九) 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二、心力衰竭(ICD-10I50)(一) 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二) 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利尿剂和钾剂 ( 有适应证, 无禁忌证者)(三) 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 ACEI或 ARB。
(四) 到达医院后使用β受体阻滞剂 ( 有适应证, 无禁忌证者)。
(五) 重度心衰使用醛固酮受体阻滞剂 ( 有适应证, 无禁忌证者)。
(六) 有证据表明住院期间维持使用利尿剂、钾剂、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七) 有证据表明出院时继续使用利尿剂、ACEI 或 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阻滞剂,有明确适应证, 无禁忌证。
(八) 非药物治疗临床应用符合适应证。
(九) 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
(十) 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三、社区获得性肺炎 ( ICD-10 J13-J15, J18)(一) 符合住院治疗标准, 实施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二) 氧合评估。
(三) 病原学诊断。
1. 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 采集血、痰培养;2. 住院 24 小时以内, 采集血、痰培养。
(四) 入院 4 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五) 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1. 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2. 非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3. 目标抗感染药物的治疗选择。
(六) 初始治疗后评价与处理。
(七) 抗菌药物疗程 ( 用药天数) 。
(八) 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肺炎的健康教育。
(九) 符合出院标准及时出院。
(十) 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四、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一) 实施手术前的评估与术前准备。
(二) 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
(三) 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四) 单侧手术输血量小于 400ml。
(五) 术后康复治疗。
(六) 内科原有疾病治疗。
(七) 手术后并发症治疗。
(八) 为患者提供髋、膝关节置换术的健康教育。
(九) 切口Ⅰ/甲愈合。
(十) 住院 21 天内出院。
(十一) 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五、脑梗死 ( ICD-10 I63)(一) 接诊流程。
1.按照脑卒中接诊流程;2.神经功能缺损评估;3.完成头颅影像学检查 ( CT/MRI)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急诊生化、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 ECG)等项检查。
(二) 静脉应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 或应用尿激酶的评估。
1.实施静脉rt-PA 或尿激酶应用评估;2.应用静脉rt-PA 或尿激酶治疗。
(三) 到院48小时内抗血小板治疗。
(四) 吞咽困难评价。
(五) 血脂评价与管理。
(六) 住院1周内接受血管功能评价。
(七) 预防深静脉血栓。
(八) 康复评价与实施。
(九) 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脑梗死的健康教育。
(十) 出院时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十一) 出院时伴有房颤的脑梗死患者口服抗凝剂 ( 如华法林) 的治疗。
(十二) 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ICD 9-CM-3 )(一)实施手术前的评估与术前准备。
(二)手术适应证与急诊手术指征。
(三)使用乳房内动脉(胸廓内动脉)。
(四)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
(五)术后活动性出血或血肿的再手术。
(六)手术后并发症治疗。
(七)为患者提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健康教育。
(八)切口Ⅰ/甲愈合。
(九)住院21天内出院。
(十)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第二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适用病名ICD-10编码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人民卫生出版社。
适用手术与操作ICD-9-CM-3编码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08版(刘爱民主编译),人民军医出版社。
七、肺炎(儿童、住院)质量控制指标(一)住院时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二)氧合评估;(三)病原学检测;(四)抗菌药物使用时机;(五)起始抗菌药物选择符合规范;(六)住院72小时病情严重程度再评估;(七)抗菌药物疗程(天数);(八)符合出院标准及时出院;(九)疗效、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元)。
适用病名ICD-10编码:ICD-10 J13-J15,J18,不含新生儿及1-12个月婴儿肺炎。
八、围手术期预防感染质量控制指标(一)手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符合规范要求;(二)预防性抗菌药物在手术前一小时内开始使用;(三)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四)择期手术在结束后24、48、72小时内停止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的时间;(五)手术野皮肤准备与手术切口愈合。
适用手术与操作ICD-9-CM-3编码:执行科室(一)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ICD-9-CM-3:普外一、普外二、普外三(二)膝半月板切除术ICD-9-CM-3:骨外一、骨外二、手血管外科(三)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ICD-9-CM-3:妇科一、妇科二(四)剖宫产术ICD-9-CM-3:,,产科(五)腹股沟疝单侧/双侧修补术普外一、普外二、普外三ICD-9-CM-3:,(六)阑尾切除术ICD-9-CM-3:(七)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ICD-9-CM-3:普外一、普外二、普外三(八)闭合性心脏瓣膜切开术ICD-9-CM-3:胸心血管外科(九)动脉内膜切除术ICD-9-CM-3:胸心血管外科(十)足和踝关节固定术和关节制动术骨外一、骨外二、骨外三ICD-9-CM-3:(十一)其他颅骨切开术ICD-9-CM-3:神经外科(十二)椎间盘切除术或破坏术骨外一、骨外二、手血管外科ICD-9-CM-3:(十三)乳房组织切除术第三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适用病名ICD-10编码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人民卫生出版社。
适用手术与操作ICD-9-CM-3编码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08版(刘爱民主编译),人民军医出版社。
九、剖宫产质量控制指标(一)产前风险评估(二)剖宫产指征选择(三)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四)胎儿娩出Apgar评分结果(五)产后出血量评估(六)产后并发症与再次手术(七)新生儿并发症(八)提供母乳喂养与产后康复健康教育(九)切口Ⅱ甲愈合(十)住院天数与费用、疗效(十一)患者对服务的体验与评价(十二)妊娠合并HBV实施母婴阻断(可选)适用手术与操作ICD-9-CM-3编码: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适用临床路径:剖宫产临床路径,卫生部2010年版。
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质量控制指标(一)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与分级(二)收住院/或ICU符合指征(三)控制性氧疗(四)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适当(五)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选择与应用符合指征(六)合并症处理适当1.合并右心衰竭时可选用利尿剂2.合并有左心室功能不全时可选用强心剂3.合并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不全时可选用血管扩张剂4.有高凝倾向可选用抗凝药物5.危重患者(如出现PaCO2明显升高时)可选用呼吸兴奋剂(七)重症患者可根据病情需要选用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八)提供戒烟、减少危险因素疾病自我管理教育服务(九)住院天数与费用、疗效(十)患者对服务的体验与评价适用病名ICD-10编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ICD-10:1适用临床路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卫生部2010年版。
十一、围手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质量控制指标(一)有冠心病史患者术前使用β-阻滞剂(无禁忌症)(二)有糖尿病史患者术前、术后控制血糖(三)实施预防深静脉血栓措施(无禁忌症)(四)术后24小时内拔除留置导尿管(无留置指征)(五)住院天数与费用、疗效(六)患者对服务质量的评价适用手术与操作ICD-9-CM-3编码:(一)心脏瓣膜置换术ICD-9-CM-3:(二)脊柱融合术ICD-9-CM-3:、主动脉瓣生物瓣膜置换术Ross手术主动脉瓣机械瓣膜置换术二尖瓣生物瓣膜置换术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肺动脉瓣生物瓣膜置换术肺动脉瓣机械瓣膜置换术三尖瓣生物瓣膜置换术三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2.搭桥吻合术 ICD-9-CM-3主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术主动脉-一支冠状动脉搭桥术主动脉-二支冠状动脉搭桥术主动脉-三支冠状动脉搭桥术主动脉-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单侧乳内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术双侧乳内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术胃网膜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术3.全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全髋关节置换术4.全膝关节置换术ICD-9-CM-3膝关节三间室置换术膝关节单间室置换术膝关节部分置换术膝关节双间室置换术5.脊柱融合术 ICD-9-CM-3 、后入路胸椎再融合术后入路胸腰椎再融合术前入路腰椎再融合术前入路腰骶再融合术本科室文本及表单粘贴处科单病种实施小组成员附件1: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护士长任(副组长),临床科室(个案管理员)由科室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热爱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医师担任,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