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考试知识点总结
教育法律法规常考知识点

教育法律法规常考知识点教育法律法规常考知识点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关于教育事务的法律规定和法规制度,包括宪法、教育法、教育部颁布的教育管理规定等。
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是考取教师资格证和参加教师招聘考试的必备知识。
下面将对教育法律法规的常考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宪法中的教育相关内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对教育的相关规定包括:1. 第一章“总纲”中明确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
2.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和义务。
3. 第五章“国家机构”中规定了国家教育制度和国家教育委员会的职责。
二、教育法教育法是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主要规定了国家教育制度、教育管理、教育经费、教育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法主要包括:1.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普及义务教育、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等。
2. 教育制度: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
3. 教育管理:包括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责、学校管理、教师管理等。
4. 教育经费:包括教育经费的保障、使用和监督。
5. 教育评价: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等。
三、教育部颁布的教育管理规定教育部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并颁布教育管理规定。
教育管理规定是对教育法实施细则的具体规定,涉及教育行政、教学管理、学籍管理、招生录取等方面的内容。
常见的教育管理规定包括:1. 学校管理规定:包括学校的组织结构、教职员工管理、学生管理等。
2. 教学管理规定:包括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教材使用、考试评价等。
3. 学籍管理规定:包括学生注册、档案管理、学籍异动等。
4. 招生录取规定:包括招生计划、录取办法、招生政策等。
附件:1. 宪法全文2. 教育法全文3. 教育部颁布的教育管理规定文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
2. 教育法: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国家教育制度、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3. 教育管理规定:教育部颁布的具体规定,对教育行政、教学管理、学籍管理等进行细化和具体规范。
《教育法》高频考点

《教育法》高频考点一、教育法基本概念1. 教育法的含义和作用教育法是以国家法律为基础,以教育行政法规为指导,通过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关系中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进行规范和制约,维护教育公平、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法律体系。
教育法的作用是规范和保障教育活动中的各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维护教育公平和稳定,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二、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体制1.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原则、自主原则、均衡原则、法治原则、分类管理原则等。
这些原则是教育法规的基本遵循,保证了教育活动的公平和规范性。
2. 教育法的体制教育法的体制主要包括教育体制、管理体制、教育行政体制等方面。
教育体制是指教育机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管理体制是指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体系;教育行政体制则是指各级教育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其职责和权限等。
三、教育法的主要内容1. 教育法律体系教育法律体系是教育法规的体系架构,包括宪法、教育基本法、教育法、教育部的规章等内容。
这些法律条文规定了教育的目标、原则和政策方针,是教育活动的法律依据。
2. 教育行政管理教育行政管理主要包括对教育机构、教育资源和师资队伍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
这些规定包括教育机构的组织和管理、教师的职业资格和权利义务、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等内容。
3. 教育投入和保障教育投入和保障是指国家对教育的经费投入和保障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
这些规定包括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教育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对经济困难地区和特殊群体的教育保障等内容。
四、教育法的改革和发展1. 教育法的改革教育法的改革主要包括对教育法规的修改和完善、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等方面。
这些改革旨在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教育的质量。
2. 教育法的发展趋势教育法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对教育公平和质量的重视、对教育创新和发展的支持、对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推动等方面。
这些发展趋势是教育法规是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必然要求。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一、教育法律法规概述教育法律法规是指为了保障教育的公平、公正和有序进行而制定的相关法律和规章的总称。
它们对教育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和管理,保障了学生、教师和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
教育法律法规旨在维护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发展,落实教育改革,保证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规范教育行为,保障教育安全。
在教育法律法规中,包括了教育法、办学法、校规校纪等内容。
二、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1. 教育法教育法是影响教育整体发展的最基本的一种法律形式,包含了教育体制、教育机构、教育管理、教育经费、教育质量等各个方面的规定。
教育法对于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推动教育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办学法办学法是规定教育机构的建立、管理和运行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学校设置、办学资质、招生与管理、师资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规定。
办学法是为了保障教育机构的合法运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3. 校规校纪校规校纪是指学校内部制定的管理规范和纪律要求,规定学生和教师在校园中的行为规范和责任要求,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和教育环境。
三、教育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教育法律法规对于教育活动的进行和教育主体的权益保护非常重要。
首先,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可以保护学生的教育权益,确保每个公民都能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
其次,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可以规范教育机构和教师的行为,提高教育质量,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再次,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可以维护教育环境的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校的正常运行。
最后,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四、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管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管是保障法律法规有效执行的关键环节。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教育法律法规,并对其实施进行监管和评估。
其次,学校和教师应当严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办学,确保教育质量和教育安全。
《教育法》高频考点

《教育法》高频考点《教育法》是一个包含了丰富内容的法律文书,其中有很多高频考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掌握。
以下是一份关于《教育法》高频考点的内容,供您参考:第一部分:教育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在学习《教育法》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教育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教育法是指国家关于教育制度、教育管理、教育行政和教育法律责任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其基本原则包括国家的教育事业是为全体人民服务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应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适应等。
第二部分: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和体系《教育法》根据其内容和体系可以分为多个部分,包括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教育的基本制度和教育的组织实施等。
具体包括学校设立与监督、教育经费的保障、教育质量的评估、教师的资格与待遇等。
第三部分:教育法的关键条文和解读《教育法》中有一些核心的、具有指导性的条文,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研究。
比如义务教育的保障、学校教育的管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师德等。
这些条文对于我们理解《教育法》的精髓和内涵非常重要,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
第四部分:教育法的案例分析和实践应用除了了解教育法的理论知识,我们还需要关注教育法的案例分析和实践应用。
通过分析一些真实的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法的具体运用和实践意义。
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教育纠纷的处理、校园安全与管理等方面的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教育法》的相关规定。
第五部分:教育法的发展趋势和展望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教育法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更新。
我们还需要关注教育法的发展趋势和展望,了解教育法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这也对我们深入学习和理解《教育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上内容可以作为《教育法》高频考点的一份简要概括,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完整版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

完整版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1.教育法律法规的定义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对教育事业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法律和法规的总称。
它主要包括宪法、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育法规等文件,目的是保障教育事业的正常运行,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
2.教育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维护教育秩序、保障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它们规定了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权益和责任,为教育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3.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对德育、普及教育、教育公平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它是教育法律法规的基础。
2) 教育法教育法主要规定了国家对教育事业进行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原则、制度和办法,包括教育的目标、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的规定。
3) 教师法教师法是为了规范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行为,保障教师合法权益而制定的法律。
它涉及到教师的职业资格、聘任与成长、职业道德和责任等方面。
4) 中小学教育法规中小学教育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实施条例》、《中小学教师职务管理办法》等教育法规,它们规定了中小学教育的管理制度和各方面细则。
5) 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制度是教育机构内部制定的管理规定,它包括招生、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务管理、考试评价等方面的规定。
6) 教育行政部门规章教育行政部门规章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为了行使职权和管理教育事务而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
如《学校安全管理规定》、《教育行政执法办法》等。
4.研究教育法律法规的重要性研究教育法律法规对于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它可以帮助他们明确自身的权益和责任,提高职业素养和法律意识,规范教育行为,保证教育质量和师生权益。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理解教育法律法规有所帮助,也希望您能够认真研究教育法律法规的知识,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法律法规重要知识点梳理

教育法律法规重要知识点梳理
一、教育法律法规的层次结构
教育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规范性文件等多个层次。
具体而言,宪法是最高法律法规,确立了国家教
育方针政策的基本原则;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
力的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定全国范围内的教育事务的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适用于本地区的法规;规章是中
央和地方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规范性文件是中央和地
方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为加强教育管理、促进教育和发展而制定的规范性
文件。
二、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和权力
教育主管部门是国家行使教育管理职能和权力的机关,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和实施教育发展规划;制定有关教育管理和监督的规程和办法;审批
办学许可证和开展学校评估;监督教育行政执法和公办学校管理;促进教
育和发展等。
三、义务教育法律法规
四、高等教育法律法规
五、教师法律法规
六、幼儿教育法律法规
七、校外培训机构法律法规
总之,教育法律法规对于教育领域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
从业者和教育管理者应当熟悉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教育管理和教育,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部分知识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部分知识点教师招聘,对于法律法规的考察还是占有一定比重的,所以大家在备考的时候,一定要重点把握考试分析,高频法律法规。
其次配合相应习题才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师招聘法律法规的学习。
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考察频率比较高,更多的主要是以单选题目的形式来考察大家。
一、时间地位时间:1995 年3 月18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1995 年9 月1 日起施行。
地位:是教育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中处于母法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
二、教育基本制度1. 第十七条【学校教育制度】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2. 第十九条【义务教育】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3. 第二十条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
4. 第二十一条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5. 第二十三条国家实行学位制度。
6. 第二十五条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三、办学条件第二十七条【办学条件】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 有组织机构和章程;(二) 有合格的教师;(三) 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四) 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三、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第四十三条【受教育者的权利】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一) 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二)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三) 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四) 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五)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四十四条【受教育者的义务】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 遵守法律、法规;(二)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 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教育法》高频考点

《教育法》高频考点摘要:一、《教育法》基本概念与作用1.《教育法》的定义2.《教育法》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二、高频考点梳理1.教育的目标与任务2.教育的基本制度3.教育的管理体制4.受教育者的权益保障5.教育法律责任三、备考建议1.理解《教育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掌握《教育法》中的重要条款3.注重实际案例分析4.关注教育法律法规的新动态正文:《教育法》是我国教育领域的根本大法,对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或考生,掌握《教育法》的高频考点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教育法》的基本概念与作用是我们要了解的。
简单来说,《教育法》就是规定我国教育事业的基本制度、任务、管理体制以及受教育者权益保障等方面内容的法律。
它是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核心,对整个教育领域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
接下来,我们来梳理一下《教育法》的高频考点。
1.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目标反映在《教育法》中,就是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育的基本制度。
《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我国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等多元化的教育制度。
3.教育的管理体制。
《教育法》规定,我国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
这一体制旨在保障教育的民主管理和教育的民族特色。
4.受教育者的权益保障。
《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受教育者的平等受教育权、免费教育权、隐私权、参与权等,为维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
5.教育法律责任。
对于违反《教育法》的行为,法律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针对以上高频考点,我们应该如何备考呢?首先,要理解《教育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这是掌握考点的基础。
其次,要掌握《教育法》中的重要条款,通过逐条学习,了解法律的具体规定。
教育法 考试重点总结

教育法 考试重点总结教育法治化:是教育法律化和制度化的简称,指国家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据法律的规定来领导和管理教育事务,促进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
教育法治化的基本要求:(1)主体合法。
(2)内容合法。
(3)程序合法。
(4)救济有道。
教育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教育法制建设(或教育法制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立法、教育行政执法、教育司法、教育法制监督等方面。
法的渊源:广义的法的渊源是指特定的法律原则和法律规范产生的法律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法的理论渊源是指对一定的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产生重大影响的理论学说。
法的形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军事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教育法规、地方性教育规章和教育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与国际公约和条约。
教育法:广义的教育法是指所有有关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以及教育权利和义务的宪法性规范、法律、法规、规定和其他教育规范性文件。
狭义的教育法是指教育法律,即教育基本法和教育单行法律。
基本涵义为:(1)教育法是调整教育法律关系的所有法律规范的总和。
(2)教育法是特定的国家机关指定和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教育法是国家教育意志的体现,国家表达其意志的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就是通过一定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法律规范。
(3)教育法是有权制定教育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
(4)教育法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性。
教育法的本质:1教育法是统治阶级关于教育的意志的体现,我国的教育法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关于教育的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教育法具有社会性。
3教育法的内容归根结底是由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对教育活动的需要所决定的。
教育法的渊源是指教育法的形式渊源,即教育法律规范的效力来源。
我国教育法的渊源主要是由国家有权机关制定并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教育性的规范性文件。
(1)宪法关于教育的法律规范;(2)有关教育的法律,包括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3)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教育的行政法规;(4)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行政规章;(5)地方性教育法规;(6)地方性教育规章和教育规范性文件;(7)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教育法的司法解释。
教育法考试知识点总结

教育法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题:教育法治化要求做到(重点看看,概念和四个方面的要求,第11-12页)教育法制化是教育法律化和制度化的简称,它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照法律的规定来领导和管理教育失误,促进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
1.主体合法2.内容合法3.程序合法4.救济有道(此四点知道即可)第二题:教育法(概念,第18页)广义的教育法:指所有有关社会主体的教育行为以及教育权利和义务的宪法性规范、法律、法规、规定和其他教育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狭义的教育法:指教育法律,既教育基本法和教育单行法律。
第三题:我国教育法的渊源(7点,知道即可第28-30)概念:教育法得渊源指教育法的形式渊源,即教育法律规范的效力来源。
法的形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军事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教育法规、地方性教育规章和教育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与国际公约和条约第四题: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答题要点:定义,构成,知道5各方面即可,第31-32,或答书上10点也行)教育法律体系的概念:教育法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系统结构,它是一国现行教育法律规范所构成的完整的、内部协调一致的、有机联系的教育法律的整体系统。
构成(5类):教育根本法、教育基本法、教育主体法、教育活动(行为)法、教育行政法第五题:教育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重点看看,第35-36)1.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规定的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国教育法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将社会主义道德作为我国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2.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贯彻于教育立法之中,是教育立法的道德基础。
现行教育法中的许多法律规范直接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如关于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充分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受教育者行为模式的法律规定则在相当程度上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教育法的直接体现。
3.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得以实现的伦理道德基础。
当代中国教育法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但教育法的实施问题是教育法制建设的关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相关知识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相关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在教师资格和教师招聘的考试中都是在教育法律法规中频繁出现的考点,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相关颁布、施行的时间,二是其中一些重点法条,会做单选题或是结合一些案例来进行考察,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在教育法中重要出现的一些法条,结合习题带大家练习一下相关的考点。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适用本法。
第三条【教育的性质】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第四条【教育的地位】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第五条【教育的任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六条【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第八条【教育与国家利益】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第九条【公民的教育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第十条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十一条【教育改革、教育公平】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衔接融通,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健全终身教育体系,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常考知识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常考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常考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教育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中处于“母法”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
《教育法》高频考点

《教育法》高频考点
摘要:
1.教育法的定义和作用
2.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3.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4.教育法的高频考点
5.备考建议
正文:
教育法是一部关于教育工作的法律,它规范了教育行为,保障了教育公平,促进了教育发展。
教育法在我国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对教育法的学习和理解是必不可少的。
今天,我们将重点探讨《教育法》的高频考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教育法的定义和作用。
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证实施的,调整教育内部、外部相互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保障教育公平、维护教育秩序、促进教育发展等方面。
其次,教育法有四大基本原则,分别是公共教育原则、平等原则、法治原则和终身教育原则。
这些原则是我国教育法的基石,也是我们理解和运用教育法的关键。
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基本制度、教育主体权利义务、教育法律责任等。
对这些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遵守教育法,维护自身权益。
在教育法的学习中,有一些高频考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例如,教育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教育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教育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处理
等。
对这些高频考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可以帮助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教育法。
对于备考教育法的朋友,我们建议首先要理解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然后针对高频考点进行深入学习和掌握。
同时,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教育法律法规》复习重点笔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基本法,是我国的“教育宪法”。
2.学校教育制度: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3.办学条件:有组织机构和章程、有合格的教师、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设施及设备等、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4.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校长必须是我国国籍的拥有着。
5.教育方针: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侵犯教师、学生、学校等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7.明知校舍或其他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损失及危害的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8.学校应用过错责任原则为主,公平责任原则为辅。
9.学校自主管理的基本依据是学校章程。
10.学校作为法人最重要最应该具备的条件是依法成立。
11.将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座位后调,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12.学校分配助学金用学生轮流坐庄的方式,侵犯了学生享有国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单行法。
2.入学年龄,满6周岁,最迟不超过7周岁,免试入学。
3.均衡发展,不得分设重点和非重点班级。
4.校长责任制,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
5.实施素质教育。
6.我国正式颁布义务法的时间为1986年。
7.我国目前主要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责任的主体是地方。
8.均衡配置本地区的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
9.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10.义务法还规定了教师平均工资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单行法。
2.教师节日:每年的九月十日。
3.教师资格制度。
4.1991年1月1日正式实施。
5.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进行考核的部门是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
6.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30日内作出处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教育的工作方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法规基础》知识点第一讲依法执教1 1999年3月15日把“依法治国”写进了宪法,依法治教就是依据法律管理教育,它是指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上,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是依法治国方针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工作方略。
2 依法执教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逐步使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它是依法治教方略在教师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特点有A执教主体的特定性,B执教依据的专门性C执教性质的特殊性D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3 七部教育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
行政法规有:《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幼儿园工作条例》〈教师资格条例〉等部门规章有〈幼儿园工作规程〉〈小学管理规程〉〈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4 当代教师如何依法执教:A 提高教育法律意识,增强教育法制观念B 努力学习和掌握教育法律的基本理论知识C注重培养和提高依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讲教育法律基本知识(上)5 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前者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
后者是指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层的要求有目的地、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6 教育法狭义:特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即教育法律。
教育法的特点有a教育法是一种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规范b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c是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的意志的体现d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e是客观规律法定化了的行为规范。
教育法的本质a是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的整体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b教育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教师资格证教育法律法规重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法律法规重点总结教育法律法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法定准则。
了解和掌握教育法律法规的要点对于教师资格证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法律法规重点进行总结。
一、国家教育法律法规1. 教师法教师法是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中的基础性法律,对于教师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
教师应当具备师德师风,敬业爱岗,关心学生,为人师表。
教师要遵守工作纪律,不得从事与教学无关的兼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系统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教育的目标、方针、基本制度以及教育监督等内容。
教师必须遵守教育法第十一条中明确的法律要求,对学生实行教育公平原则,不得进行身体惩罚、辱骂或其他形式的虐待。
3. 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是我国推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依据,规定了义务教育的范围、内容和教育质量要求。
教师必须遵守并贯彻义务教育法所规定的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确保学生接受基础教育,不得拒绝或限制学生接受教育。
4. 学校安全法学校安全法是保障学校安全的重要法律之一,规定了学校安全工作的原则和具体措施。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履行保障学生安全的责任,确保学生在校园内免于事故和伤害的发生,同时要加强安全教育和事故应急处理的培训。
二、教育行政法规1. 教育行政法规的概念和作用教育行政法规是国家教育行政机关根据教育法律法规制定的,对教育行政工作有指导和监督职能的规范性文件。
教师需了解和遵守各级教育行政机关颁布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教学工作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2. 各级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责和权限不同级别的教育行政机关在教育管理中各有不同的职责和权限。
国家教育行政机关负责制定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省级教育行政机关负责组织和实施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地方教育行政机关负责管理辖区内的教育事务。
三、教育考试制度和法规1. 教育考试制度的基本原则教育考试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开、公平、公正、科学、规范等。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梳理总结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梳理总结一、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知识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法基本原则和基本任务- 国家教育事业的管理体制- 学校和教师的法律责任2.《义务教育法》- 公民的义务教育- 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保障- 家庭和社会的义务教育责任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民办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质量保障- 民办学校的经费来源和使用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教师的基本权益和权责- 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 教师的培训和发展5.《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学位授予的条件和程序- 学位授予的资格和权利6.《中华人民共和国考试违规行为处罚条例》- 考试违规行为的分类和情形- 考试违规行为的处理和处罚7.教育部关于教育发展的一些重要政策文件和文件解读- 《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纲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学习与评价的改革决定》-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二、教育学知识点1.教育学理论与教育心理学- 传统教育学理论(启蒙教育、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等)- 现代教育学理论(构建主义、社会文化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等)-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个体差异等)2.教育学思想与教育学派-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儒家、道家、墨家等)- 教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德儒、实用主义、进化主义、精英主义等)3.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 教育学的指导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相长、德育为先等)4.教育学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实证研究、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 教育研究的操作过程(确定研究课题、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5.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管理- 教育评价的目的和内容(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育质量评价等)- 教育质量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管理周期、评价指标、改进措施等)三、课程与教学知识点1.课程与教学理论- 课程的定义和类型(强化课程、选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 教学理论的含义和分类(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2.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 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步骤(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 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流程(分层评价、参与评价、综合评价等)3.教育技术与教育资源- 教育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智能教育等)- 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教育软件、教育设备、教育资金等)4.教育技能与能力- 教师教育技能的基本要求(教学技能、组织管理、沟通能力等)- 教师职业发展的能力培养(专业素养、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四、教育管理与教育领导知识点1.教育管理的基础知识- 教育管理的定义和特点(行政管理、学校管理、教研管理等)- 教育管理的基本职能和任务(计划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评估等)2.学校领导与组织- 学校领导者的职责和能力(领导风格、组织管理、决策能力等)- 学校的组织结构和内容(人事机构、教学组织、管理流程等)3.学校发展与改革- 学校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初级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等)- 学校改革的目标和策略(内涵发展、外延发展、改革创新等)4.教育法规与政策- 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法律程序、法律效力等)- 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政策宣传、政策落地等)五、教育研究与教育评估知识点1.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 教育研究的定义与分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证研究等)- 教育研究的特点与方法(文献综述、实证研究、案例研究等)2.教育评估的基本原理- 教育评估的定义和分类(形成评估、过程评估、成果评估等)- 教育评估的原则与方法(定性评估、定量评估、综合评估等)3.教育研究与教育评估的关系- 教育研究与教育评估的定义和界限(研究对象、目的、方法等)- 教育研究与教育评估的联系与区别(研究设计、数据分析、应用效果等)六、教育信息化知识点1.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教育信息化的定义和特点(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教学模式等)- 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与意义(推动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等)2.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环境- 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教育硬件设备等)- 教育信息化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网络安全、资源管理等)3.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与资源- 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模式(网络课堂、混合学习、远程教育等)- 教育信息化的教育资源(数字教材、教育软件、开放教育资源等)4.教育信息化的教育管理与评估- 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模式(管理系统、管理工具、管理方法等)- 教育信息化的评估方法与指标(教学效果评估、资源利用评估等)以上即为____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梳理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总结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总结第一讲依法执教——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法律素质1、依法执教: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逐步使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
2、依法执教具有四个特点:①执教主体的特定性;②执教依据的专门性;③执教性质的特殊性;④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
①依法执教的主体是特定的,只能是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任教的教师和其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②作为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实施教育的教师的执教活动,必须依照教育法律进行并受教育法律调整和规范;③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行为,既不能任意行使也不能随意放弃,而是集权利处义务为一体,表现为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
3、当代教育为什么必须依法执教?(或简述当代教师依法执教的义务)答:当代教师依法执教是因为:①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②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③教师法律素质的亟待提高;④教师以德执教的必然要求;⑤教师依法维权的迫切需要。
4、简述全国人大制订教育法律有哪几部?答:全国人大制订教育法律有:①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②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④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⑤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⑥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⑦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与教育有关法律《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
5、我国第一部教育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颁布实施至今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
6、“依法执教”和“以法执教”区别:依法执教是指依据法律来进行执教活动,其内容和形式都必须符合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具体规定。
以法执教则是指运用法律手段进行执教活动,它侧重于法律形式的应用。
第二讲教育法律基本知识(上)1、狭义的教育法,是特指国家最高权利机关制订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即教育法律,在我国它专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最高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法律法规重点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法律法规重点知识点总结教师资格证是教师行业中的重要资格认证,它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对教育法律法规的了解。
在教育领域,法律法规是教师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素养之一。
本文将总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法律法规重点知识点,助您更好地备考。
一、国家教育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规定了教育的基本任务、公民的教育权利和义务,以及教育的经费投入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 强调了义务教育和优质教育的重要性,明确了教育质量的标准和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确立了民办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保障了民办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
- 强调了民办教育机构的规范管理和教育质量的保证。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规定了教师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教师资格的取得和管理。
- 强调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对违反师德的行为做出了惩戒措施。
二、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1. 教育公平原则- 提倡公平机会,保障每个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
- 禁止以贫富、性别、民族、残疾等因素进行歧视和限制。
2. 教育管理原则- 建立健全的教育管理制度,确保教育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 加强教育资源的统筹配置和监督管理。
3. 教育改革原则- 推动教育创新和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 促进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适应时代变革的需求。
三、教育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1. 教育管理- 学校管理制度与课程管理- 教师队伍和教职工管理- 学生管理和校园安全2. 教育质量和评估- 教育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 教育资源配置和使用- 教育信息化和技术应用3. 教育经费和投入- 教育经费保障和管理- 教育资助和奖助政策- 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四、教育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督1. 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国家、地方和学校级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划分- 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法定职责和权限2. 教育法律法规的监督和追责- 教育违法行为的查处和处理- 教育监督机构的监督职责和权力- 教育法律责任和法律保护机制综上所述,教育法律法规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教育法律法规常考的37个知识点

教育法律法规常考的37个知识点1。
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聘期由学校确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连续1学年以上。
2。
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
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3.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4。
《教育法》是我国的教育基本法,在教育法律法规纵向层次中处于顶层,它具有最高效力。
5。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7。
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
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8.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9.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10.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11.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2。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10题,每题2分,20分)名词解释(5题,每题3分,15分)简答(5题,每题7分,35分)论述(1分,15分)案例分析(1题,15分,问两小题,可能是材料分析或写法律文书)第一次课第一题:教育法治化要求做到(重点看看,概念和四个方面的要求,第11-12页)教育法制化是教育法律化和制度化的简称,它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照法律的规定来领导和管理教育失误,促进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
1.主体合法2.内容合法3.程序合法4.救济有道(此四点知道即可)第二题:教育法(概念,第18页)广义的教育法:指所有有关社会主体的教育行为以及教育权利和义务的宪法性规范、法律、法规、规定和其他教育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狭义的教育法:指教育法律,既教育基本法和教育单行法律。
第三题:我国教育法的渊源(7点,知道即可第28-30)概念:教育法得渊源指教育法的形式渊源,即教育法律规范的效力来源。
法的形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军事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教育法规、地方性教育规章和教育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与国际公约和条约第四题: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答题要点:定义,构成,知道5各方面即可,第31-32,或答书上10点也行)教育法律体系的概念:教育法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系统结构,它是一国现行教育法律规范所构成的完整的、内部协调一致的、邮寄联系的教育法律的整体系统。
构成(5类):教育根本法、教育基本法、教育主体法、教育活动(行为)法、教育行政法第五题:教育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重点看看,第35-36)1.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规定的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
2.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贯彻于教育立法之中,是教育立法的道德基础。
3.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得以实现的伦理道德基础。
4.教育法的顺利运行和高效实现,对于社会主义道德目标的实现、推动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题:教育法与政策的关系(重点看看,第36)1.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我国教育法的精神内核和灵魂,对教育法具有指导作用。
2.教育法是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3.具体的教育政策应当符合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的要求。
第二次课《教育法》的立法宗旨(第39)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直接目的是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其最终美德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题:教育法的基本原则(7点,尤其注意理解每一原则的含义,重点看看第40-43)一、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原则二、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三、教育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四、教育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五、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六、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原则七、教育以汉语言文字为基本教学语言文字的原则第二题:教育制度(蛮重要,第44-47)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
学业证书的种类: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
(重视获得证书的条件)结业证书:在高等教育教育阶段,对于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但是有一些课程不及格,没有达到毕业水平的,可以获取结业证书。
对于虽然具有正式学籍,但是未完成整个阶段的学习任务而中途退学者,只能获得肄业证书。
学位:学士、硕士、博士学历:大学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学位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11类。
第三题:教育投入制度(第53)我国在教育投入上实行的是由国家、社会、集体和公民个人分担教育投入责任的体制。
“两个提高”“三个增长”具体指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
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第四题:法律责任的一般理解。
(掌握,需看,重点)概念:指行为人不履行法律义务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时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5个方面必须同时满足)责任主体、违法行为、损害结果(必须明确)、因果关系、主观过错第五题:教师:概念,内容提要中第62页教师法上的教师是指履行教育教学责任,承担教育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专业人员。
第六题:教师法的立法宗旨(重视第64)。
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品德修养和业务修养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制定本法。
第七题:教师的权利与义务(重点,与高等教育法中的高等学校教师的权力与义务,可对照看,以后者为重点内容看,当然可以看前面的第67-71)教师的权利(6点)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施;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教师的义务(6点)1.教师右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的义务。
2.教师有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义务。
3.教师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义务。
4.教师有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义务。
5.教师富有制止有害于学生的邪念岗位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
6.教师有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
教师权力与义务的特点(第72)首先,教师的权利,往往也就是另一方的义务,反之亦然。
其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相对性特征。
再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具有转换性特征,教师行使权利过度,可能会带来相应的义务。
最后,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是同时发生的,教室在取得权利的同时,也就应承担相应的义务。
第三次课第一题:教师资格要素(与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要素合并看,以后者为主,第73)国籍要素、道德要素、业务要素、学历要素第二题:教师资格的限制和丧失(第75页)《教师法》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
受到法律限制禁止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一是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二是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
被撤销教师资格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教师资格。
(教育法中的数字一定要看,考点)第三题:特级教师仅仅是称号不是职务。
(第76)小学教师:高级、一级、二级、三级中学:中学高级、一级、二级、三级、中等专业学校文化课、理论课教师:高级讲师、讲师、助理讲师、教员生产实习课教师:高级、一级、二级、三级实习指导教师高等学校教师: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第五题:教师聘任制度包括招聘、续聘、解聘和辞聘。
(第77)招、续、解、辞第六题:承担违反教师法民事法律责任的具体方式: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训诫、具结悔过。
(第87)第四次课第一题:《高等教育法》的立法宗旨(第92)包括三个方面:①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为了依法治教,规范高等教育活动;③为了加快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
第二题: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第93)①高等教育事业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②鼓励采取多种形式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原则。
③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
④对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实行帮扶的原则。
⑤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的原则。
⑥依法保障高等学校中的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的原则。
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的原则。
⑧鼓励高等学校与社会、高等学校之间在国内外的协作交流和合作活动的原则。
第四题:我国高等教育的方针(两句话,第98)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称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设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两句话,第99)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高等教育主要分为两大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第100)第六题:高等学校设立的条件(第105)①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和设立章程②拥有相应数量的合格的教师③拥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条件④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第八题: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利(第109-111)①高等学校的自主招生权②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权③高等学校的教学自主权④高等学校的科研与服务自主权⑤高等学校的海外交流自主权⑥高等学校内部人事管理的自主权⑦高等学校的财产管理自主权第九题:1989年开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第112)第十题:高等学校的教师资格制度(第117与前对照)高等学校的教师资格包括以下方面:①必须是中国的公民;②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③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④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重点)⑤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⑥获得相关部门的认定合格。
符合这些条件的人,就可以申请取得高等学校教师的资格。
第十一题:高等学校教师的聘任制度(第118-119)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
聘任的原则:①高等学校必须是合法设立的学校,受聘教师应当具备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师资格和任职的基本条件。
②订立聘任合同必须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则,高等学校与受聘教师在平等的基础上达成自愿的协议。
③聘任合同的内容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尊重合同双方的权利,明确合同双方的义务。
④订立聘任合同的形式必须合法。
包括聘任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签订,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对合同形式要件的规定等。
聘任合同的类型:定期聘任合同、无定期聘任合同、阶段性合同第十二题:高等学校学生的处分(成分的条件、处分的程序、怎么做,新增加的内容,分值比重大(第123-124))第53条规定:纪律处分的种类分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第54条规定: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①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⑤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⑥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②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③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④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⑦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