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调剂技术

合集下载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

01
将药物放入煎药器具中,加入适量水。
03
煎药过程中需搅拌药物,避免烧焦。
05
02
根据药物性质和医生诊断,选择合适的煎药 器具。
04
根据药物性质和医生诊断,选择合适的煎药 时间和火候。
06
煎药完成后,将药液过滤并保存。
处方点评制度
对处方进行定期评 估和检查,确保配 药符合规范和医生 诊断。
对处方中存在的问 题及时反馈并改进 ,提高处方质量。
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流程
定期进行中药饮片的质量安全 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质量问
题和管理风险。
不良反应监测
密切关注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和 副作用,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 施。
风险管理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风 险管理措施,如加强质量控制、改 进储存条件等。
不合格品处理规定
不合格品判定
01
明确判定中药饮片不合格的标准和处理程序。
记录保存
保存好中药饮片的各项记录,包括采购记录、验 收记录、销售记录等,以便进行追溯和召回。
05
中药饮片调剂培训和管理
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
01
02
03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 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 间、培训方式等,并根 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
优化。
Hale Waihona Puke 建立专门的培训师资库 ,包括中药学专家、资 深药师等,确保培训质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起源于古代中医临床实践,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 特的理论和方法。
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和药学的发展,中药饮片处方调剂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数字化、 自动化等技术手段的应用提高了调剂效率和准确性。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煎药方法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煎药方法

(五)煎药的火候
煎药火力的大小,中医习称为“火候”,主要包括“文火” 和“武火”。文火又称 “慢火”、“弱火”,温度较低,水 分蒸发缓慢;武火又称“紧火”、“强火”,温度较高,水分 蒸发较快。因此,煎药火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汤剂成分的煎出。 火力过强,水分很快被蒸发,药物的成分不易煎出,而且药液 易于煎干,甚至使药物焦糊;火力过弱,煎煮效率低,药物的 有效成分也不易煎出。
(一)煎药器具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 系。煎药器具的选取以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所煎之药起 化学变化为前提。煎药可选择砂锅,也可用白色的搪瓷器 皿、不锈钢锅或耐高温的玻璃容器,切忌用铜、铁、铝、 锡等易腐蚀材料或有毒塑料制成的器皿。煎好的药液应避 免与这类器皿直接接触,以免发生化学反应。
煎药时间除上述外,还应参考药物的质地,如 花叶及芳香类药物煎煮时间宜短;根茎、果实、 种子类药物煎煮时间宜长;矿石、介壳、动物类 及质地坚实的药物煎煮时间更长。煎药过程中要 注意经常搅动并随时观察煎液量,使饮片充分煎 煮,避免出现煎干、煎糊现象。如发现煎干、煎 糊现象时,应另行调配,重新煎煮。
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 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 煮15~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左右。 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 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 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煎沸 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
(1)将饮片置煎锅内,加水至超过药物表面3~5cm为度,第 二次煎煮可超过药渣表面1~2cm。用于小儿内服的汤剂可 适当减少用水量。注意在煎煮过程中不能随意加水或抛洒 药液。 (2)按每克中药加水约10ml计算,取总水量的70%用于第一 煎,余下的30%留作第二煎用。 (3)根据煎药的时间长短、水分蒸发量的多少、中药吸水性 能的大小以及所需药液收得量等来具体掌握加水量。

中药饮片调剂操作规范

中药饮片调剂操作规范

中药饮片调剂操作规范中药饮片是中医药临床应用中的常用剂型,其使用需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调剂操作,以确保其质量和疗效的稳定性。

以下是中药饮片调剂操作的规范:一、前期准备工作1.根据临床方剂及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饮片,并查验其有效期和质量合格证明。

2.将需要使用的中药饮片按照方剂中的比例准备好,确保精准配比。

3.准备好称量所需的各种工具和器材,如电子天平、容器、勺子等。

二、称量药物1.使用电子天平称量中药饮片,确保精度达到规定要求,并记录好所称量的药量。

2.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每称量一次药物后要将容器和工具进行清洁消毒。

三、包装容器准备1.使用无毒、无异味、无反应的容器作为包装容器。

2.清洗包装容器并消毒,确保无杂质及微生物。

四、包装及贴标1.将所称量好的中药饮片倒入包装容器中,并平整均匀。

2.将包装容器盖好,确保密封,避免进入空气和湿气。

五、存储条件1.存放中药饮片的地方应干燥、通风、无异味、无害虫。

2.避免暴晒、潮湿、高温环境,防止中药饮片质量变化。

六、操作记录2.记录调剂的日期、操作员姓名等信息,以备查证。

七、质量控制1.每批中药饮片应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无异物、变色等现象。

2.对每批中药饮片进行检测,包括质量指标、微生物指标、重金属等,确保符合药典标准。

3.对于一些易氧化和易挥发的中药饮片,在调剂操作之前,可以采用密封包装,以保持药材的有效成分和药效。

八、严格落实操作要求1.在调剂操作时,操作人员应穿戴好工作服、帽子、口罩和手套。

2.注意操作的卫生条件,避免外界环境的污染。

3.必要时可以采取单独区域调剂,避免交叉感染。

以上是中药饮片调剂操作规范的主要内容,通过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可以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和疗效的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药物基础。

同时,也能够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这对于中医药临床的规范化管理和中药疗效的有效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调配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调配
• 炒法:是指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预热容器内,用不同 的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搅拌或翻动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 法。
• 包括清炒和加辅料(固体辅料)炒两大类。 1、清炒法包括炒黄、炒焦、炒炭。 2、加辅料炒包括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及滑石
粉炒。
炒黄程度
• 1、炒响:牛蒡子(炒出爆裂声)、酸枣仁 • 2、炒香:白芥子(炒出香辣气) • 3、炒爆花:王不留行 • 4、炒去刺:苍耳子 • 5、炒变色:槐花(炒至深黄色)、薏苡仁、
➢先煎 √ ➢后下 √ ➢包煎 √ ➢另煎 √
➢烊化

➢冲服

➢兑服

➢煎汤代水 √
脚注的含义
按要求处理单包成小包,在小包外面写上 药名、脚注要求、并向顾客交待具体的煎 服方法,再放入大包中
特殊中药调配——先煎
1.先煎 (1)矿物、甲骨类饮片,应打碎先煎20 分钟,方可与其他 药物同煎:龙骨、石膏、磁石、牡蛎、石决明等 (2)某些有毒饮片可经过先煎l~2小时降低毒性或消除毒性: 制川乌、制草乌、附子、乌头。
制霜法、发酵法、发芽法等)
蒸煮燀法(水火共制法)
• 一、蒸法 • 目的: ①蒸后便于保存。如桑螵蛸、黄芩、人参等。 ②蒸后性味改变,产生新的功能,临床适用
范围扩大。如地黄、何首乌等。 ③蒸制则为了便于软化切制。如木瓜、天麻、
玄参等。
二、煮法
• 煮法:有清水煮(如川乌、草乌)、药 汁煮(如附子、远志)、用固体辅料煮 (如藤黄、硫磺等)
加辅料炒法
二、加辅料炒法 • 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固体辅料同炒的方法 • 1、麸炒:药物用麸皮熏炒的方法。 • 增强疗效:如山药、白术等,经麸炒后可增加 其
补脾作用的疗效。 • 缓和药性:如枳实具强烈的破气作用,苍术药性

饮片调剂操作规程

饮片调剂操作规程

饮片调剂操作规程饮片调剂是中药饮片加工的一项重要工序,它是将饮片按照配方要求进行分类、配比、混合等加工操作。

饮片调剂工艺的正确操作和规范流程,对于确保饮片的质量和功效有着重要的保证作用。

下面是饮片调剂操作规程的详细介绍。

一、准备工作1. 根据配方要求,查看饮片的种类和数量,确保与调剂清单一致。

2. 准备好所需的配料和器具,保证卫生、干净。

3. 检查饮片的外观、气味、含水量等,并记录在调剂记录表中,判断饮片的质量。

二、分选饮片1. 将饮片根据种类和大小分成不同的组别,避免不同种类的饮片混淆。

2. 对于有外观缺陷、湿重、虫蛀等问题的饮片,应当进行清理、修剪或淘汰处理。

三、称量饮片1. 根据配方要求,按照种类和数量将分选好的饮片进行称量。

确保精确的饮片配比。

2. 使用准确可靠的称重器具进行称量,确保称量精度。

四、混合饮片1. 将称量好的饮片按照配方要求进行混合,使用清洁的容器进行操作。

2. 混合饮片时,可采用轻轻翻拌或低速摇动的方法,避免饮片破碎或混合不均匀。

五、检查饮片质量1. 对混合好的饮片样品进行外观、气味、含水量等质量检查。

2. 检查饮片的颜色、大小、形状等是否与标准要求一致。

3. 检查饮片的含水量,确保饮片的干燥程度符合要求。

六、包装饮片1. 根据调剂后的饮片种类和数量,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

2. 将饮片按照包装要求进行装袋或装盒操作,尽量避免饮片受潮、受污染。

3. 包装好的饮片应标注清晰的生产日期、批号和有效期。

七、清洁工作1. 在饮片调剂结束后,及时清理工作场地和器具,保持清洁卫生。

2. 对器具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防止交叉污染影响下一批次的饮片质量。

八、记录整理1. 按照调剂记录表格,记录饮片的配方、种类、数量等信息。

2. 记录混合饮片的外观、气味、含水量等质量检查结果。

3. 对饮片的包装、清洁等工作进行记录和整理,以备后续随时查阅。

以上就是饮片调剂操作规程的详细介绍。

通过正确的操作流程和规范的操作要求,可以确保饮片调剂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卫生安全,从而保证饮片的质量和功效。

中药饮片调剂规范和工作流程

中药饮片调剂规范和工作流程

中药饮片调剂规范和工作流程中药饮片调剂是中药成方的一种常用方法,它通过选择合适的中药饮片组合调剂成方,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在进行中药饮片调剂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工作流程,以确保调剂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下面将介绍中药饮片调剂规范和工作流程。

一、中药饮片调剂规范1.遵循中药调剂的理论和原则:中药调剂需要根据中医理论和诊断结果,科学地选择中药,确保方剂的疗效。

2.熟悉中药饮片的药理、药性及临床应用:中药饮片的药理和药性是调配药方的基础,了解每味中药的功效和使用注意事项,确保调剂方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严格遵循方剂的处方:根据医生的处方要求,严格按照比例和剂量选取中药饮片,确保方剂的准确性。

4.特殊人群的调剂操作: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要根据其生理特点和病症选择合适的中药饮片,并注意调剂过程中的严谨性和注意事项。

二、中药饮片调剂工作流程1.接诊与登记患者信息:患者到药店或医院调剂中药饮片,首先需要进行接诊,并登记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病情描述等。

2.诊断与方剂选择: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方剂。

方剂选择时需要参考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经验,确保方剂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药材筛选与确认:药房药剂师根据方剂要求,进行药材的筛选和确认。

药材选择时需要注意药性和功效的匹配,确保调配出来的方剂的药效可靠。

4.配药和调剂:根据方剂的要求,药房药剂师选择合适的中药饮片,按照比例和剂量进行配药,然后进行调剂。

调剂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药材的粉碎和搅拌,确保药效的均匀分布。

6.患者交代和付费:药房药剂师将调剂好的中药饮片交给患者,并告知其用法和注意事项。

患者完成付费后,方可离开药店或医院。

以上就是中药饮片调剂规范和工作流程的介绍。

中药饮片调剂是一项繁琐而重要的工作,需要药房药剂师具备扎实的中医药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只有在严格遵循规范和按照工作流程进行操作的前提下,才能确保调剂方剂的安全性和疗效。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计价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计价
• 1.按照物价管理规定的价格计价, 不得任意估价和改价,做到计价准 确无误。
• 2.每味药的价格尾数不得进位或舍 去,每剂药价的尾数按四舍五入到 “分”,误差小于0.05元/剂。
3.要注意剂数、新调价、自费药品等项内容。处方中 药味若有不同规格或细料贵重药品,应在药名的顶 部注明单价,俗称“顶码”,以免调配时错付规格。 处方中若有自费药品,应通知患者,并在收据中注 明自费字样。 4.准确计价后,计价员将单价、剂数、总价、日期、 经手人等项内容填写完整。
计价
• 中药饮片处方计价是按照处方中的药味逐一计算,得出每剂的 总金额,并填写在处方药价处。处方计价一般由计价员操作, 计价时必须执行物价管理规定的价格,准确计价,不得任意估 价。因此计价员既要熟悉中药饮片的现行零售价,也要熟练运 算技能,才能迅速而准确地完成计价工作。
• 计价工具有算盘、计算器、电脑、笔、计价图章、打印机等。
• 5.原方复配时,应重新 核算价格,不得随原价, 因药价或饮片等级可能 有变动。
6.若需代煎,在计价后办理代煎手续, 填写取药单。若需临方制剂加工,在 计价后填写定配单,将姓名、加工剂 型、规格、数量、取药日期、经手人 等内容逐项填写。取药时另按规定收 加工费。无 7.开票收款时必须写明姓名、剂数、 单价、总价,金额大小写相符,收找 款唱收唱付。 8.签字使用蓝色或黑色钢笔、签字笔 或圆珠笔,不可使用红色笔或铅笔。
计算机计价步骤,通常各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企业已将中药 饮片名称、规格、产地、单价、数量及运算程序录入电脑, 计价员需掌握中药名称、医保名录的分类等知识,并有熟练 的电脑操作技能,就能准确快速地完成计价工作。
• 1.录入药名 计价员打开处方计价系统,将处 方中药名正确输入计算机相应位置。若同一药 品名称有不同规格时,需与顾客与调剂员及时 沟通,以便确定要给付的中药饮片规格。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审核处方的内容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审核处方的内容
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
性或副作用。
例如:半夏、生姜;巴豆、绿豆。 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就说生半 夏畏生姜 ;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或 副作用,就说生姜杀生半夏
相杀与相畏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中的两种提法。
7
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
古代,“毒”与“药”不分,认为凡治病之药皆为毒药。
《《淮黄南帝子内·修经务》训:》云: 神农“尝当百今草之之世滋,味, 水必泉齐之毒甘药苦攻,其令中民…知…所”避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25 2.“毒”指药物的偏性 药物之所以能够祛邪疗疾,是因为具有某种偏性, 这种偏性就是它的毒性。
《神农本张草景经岳》云记:载“:药以治病, “药有酸因、毒咸为、能甘,、所苦谓、毒辛药五,味, 又有寒、是热以、气温味、之凉有四偏气也,…… 及有毒、是无凡毒可。辟”邪安正者,均 载药365种可攻,称邪分为也上毒。、药”中,、故下曰三毒品药,
强烈泻下
17
(4)巴豆与牵牛子合用
两药均为峻泻剂,合用后 恐峻猛之力过大而伤正, 故应禁忌配伍。
18 (5) 丁香与郁金合用
丁香含有的挥发油有刺激胃壁神 经、引起兴奋的作用,为芳香健 胃剂;郁金则有使胃壁安定、减 轻胃痉挛的作用,两者在药理上 是拮抗的。
19 (6) 黎芦与人参合用
近1∕10量的黎芦可使人参的 药效接近消失。
经统计,目前已有国家标准 含大毒药材中成药约为413 个品种。
30
1988《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28种毒性中药
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 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 斑蝥、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 子、闹阳花、生天仙子、雪山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 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发药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发药

二、交代服药方法 (一)服药方法 根据病情轻重及患者体质强弱可采用以下服用方法: 1.分服 对一般较轻的疾病或慢性病,每日1剂,分2~3次服
。 2.顿服 急症患者用药则不拘时间迅速煎服;危重患者常将1 剂两煎汤剂1次服下,甚至1日可服2~3剂,每隔4小时左右 服药1次,昼夜不停,以保持药力。 3.频服 不拘时间和次数,少量多次服用,以减轻胃的负担
4、结束用语 发药完毕后,以“您的药齐了”作为结束即 可,切勿使用“再见”等容易引起患者心里不舒服的语言。 5、签字 发药人在处方“发药”栏签字或盖章。 6、暂时无人领取药品的处理 对于暂时无人领取的药品, 可以放置于专门的药架上,做好临时存放登记。并用活动 挡板将不同患者的药隔开,以免弄混。切记处方不得与药 品分开,以免错发,酿成事故。
最后,中药饮片不同于其他药物,发药后不可退药。 中药饮片因其特殊性,通常情况下,饮片混合后就不可以 再退药了。如遇退药情况,要向患者解释清楚,并根据调 剂程度酌情处理。
6.煎煮好的汤剂不宜存放过久。因为汤剂中含有淀粉、糖 类、蛋白质、维生素、挥发油、氨基酸和各种酶、微量元 素等多种有效成分,存放过久,不但药效降低,而且会因 空气、温度和细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使药液中的有效成 分发酵水解,细菌繁殖滋生,药液变质,服用后对人体造 成危害。 7.若错过了服药时间,应当立即补上。但若已接近下次服 药时间,就不用补了,到时间按量服用,切勿一次服用双 倍剂量。
(五)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患者在服药或用药期间,对某些食物不宜同时进服,称
为服药禁忌,即通常所说的“忌口”。 热性疾病应禁用或少食酒类、辣味、鱼类、肉类等食物 。 服解表、透疹药时,宜少食生冷及酸味食物。 服温补药时,应少饮茶,少食萝卜。
(六)交待“药引”的选取和使用 药引又称引药、药引子,指某些药物引导其他药物的药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中药饮片作为中医药学中的一种剂型,在中医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药饮片作为中药剂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具有成方稳定、易于储藏、便于调剂和服用等优点,因此得到了临床中医师和患者的广泛认可。

随着中药饮片越来越普及,饮片制剂的质量问题和服用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用药效果,对中药饮片的处方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进行了一定的规范和制度化。

本文就该问题进行讨论。

一、处方调剂制度中药饮片的处方调剂制度是保障饮片制剂的品质、规范中药配制的法定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中药饮片的处方调剂制度做出了规定。

具体包括:1、处方应当和医学临床实际相适应,必须注明剂量、煎服方法、服法及制需等要求。

2、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应实行中西药饮片二分法管理,充分保护处方权利,保证处方调配的权益,提高饮片制剂的品质。

3、处方调剂前,应进行校对验方,保证处方书写准确无误。

4、合法进货,生产企业和中间单位均应留存进货单据、货物验收记录、货物留样等资料。

5、配药过程中,规范操作,按要求进行称量、筛选、清洗、炮制、混匀、包装等工作,确保中药饮片质量。

6、配制的饮片应标明商标、批号、生产厂家、剂量标准规范等,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7、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监管和操作规范,确保中药饮片的使用安全和有效。

二、操作规范在中药饮片的制剂过程中,为保障饮片制剂的品质和配方的规范,应遵循一系列操作规范。

包括:1、人员素质。

制剂人员应当全面了解中药药性、炮制方法和中药制剂工艺。

并通过相应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并有一定的从业经验。

2、器械设备。

要进行器械设备的清洗并确保器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3、原料处理。

原料购进后,应进行檢验,剔除不良品,检查是否有虫咀等问题。

4、炮制过程。

炮制应符合药典和处方规定,应掌握炮制的温度、时间、加工力度等,保证炮制适宜。

中药饮片调剂制度

中药饮片调剂制度

中药饮片调剂制度背景中药饮片是一种将中草药研磨成细末后制成的剂型,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临床治疗中。

由于中药饮片是生物性制剂,质量易受到环境、工艺、储运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中药饮片的质量与安全性成为制约中药饮片应用的重要因素。

中药饮片的调剂过程是指药师按照医生开具的中药方剂配制所需给药剂量的过程。

为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调剂过程应遵循中药饮片调剂制度。

内容1. 调剂原则中药饮片调剂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精准:药师应根据医生开具的中药方剂和药监部门公布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科学精准地调配中药饮片。

•规范标准:药师应按照药监部门发布的相关规定进行调剂,确保调配的中药饮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安全有效:药师应按照方剂要求和用药规范,进行调剂,确保调剂的中药饮片的药效稳定和安全有效。

2. 调剂程序中药饮片调剂程序应包括以下内容:•领药:药师应核对医生开具的中药方剂和用药数量,检查药品标签和保质期,并登记领药情况。

•称药:药师应按照医生开具的中药方剂,根据药品的质量标准,精准地称取所需的中药饮片。

•混合:药师应按照方剂要求,将称好的中药饮片混合均匀。

•包装:混合后的中药饮片应按照医生开具的用药剂量进行包装和标识,并获得医生确认和签字。

3. 质量控制中药饮片调剂质量控制应包括以下内容:•药品质量控制:药师应在领药时检查药品标签和保质期,并对药品进行质量检查,保证调剂的中药饮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环境质量控制:调剂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和照明设备,保持清洁整洁,避免附着污染和交叉感染。

•操作质量控制:药师应在调剂过程中按照规范操作,避免药品污染和误差,保证中药饮片调剂质量和稳定性。

4. 监督管理中药饮片调剂应设立专责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确保中药饮片调剂过程严格遵守标准和规范。

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对中药饮片调剂设施、设备、操作工艺和质量情况进行检查,并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况进行整改和纠正。

结论中药饮片调剂制度是保证中药饮片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措施,药师应严格遵循制度规范调剂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调剂规范及工作流程

中药饮片调剂规范及工作流程

中药饮片调剂规范及工作流程中药饮片调剂是指按照中医理论,选用相应的药材研磨成粉末,制成颗粒或丸剂等形式,用于治疗疾病的一种药物制剂方法。

中药饮片调剂工作的规范性和流程性非常重要,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中药饮片调剂的规范及工作流程。

一、中药饮片调剂的规范要求:1.明确药物调剂数量:根据处方要求和病人的具体情况,按照相应的比例选取药材和配方。

2.严格控制药物质量:对于药材的选择、质量和储存都要按照药材质量标准进行标注和控制,保证联合制剂中的每一种药物的质量。

3.认真执行药物调配配方:根据药方和处方,按照各药物的比例进行调剂,确保药物的有效成分比例准确。

4.严格控制中药处方的清洁环境:药材的存储和搅拌等过程应在干燥、无尘和无异味的环境中进行,避免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

5.注意中药的鉴别和贮存:药材在入库和取药的过程中要进行鉴别和贮存,并按照药物特性进行包装和密封,避免药材品质下降。

7.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中药饮片调剂工作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医疗秩序的合法性。

二、中药饮片调剂的工作流程:1.药材准备:根据处方和配方,选取需要的中药材,并按照一定比例将每种药材研磨成粉末或碎片。

2.称药称量:根据处方上的药材用量配比和患者的服用量,精确称量所需的药材。

3.打粉混合:将称量好的中药材放入研磨机中进行打粉,将不同的药材按照药方比例混合均匀。

4.过筛取粉:将打粉混合好的药材过筛,去除杂质和大块的颗粒,保证调剂的质量。

5.配方调剂:根据处方要求,按照药方的比例将粉末药材进行混合和搅拌,以达到药物配方的要求。

7.清洁和消毒:工作完成后,对工作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卫生和无菌环境,避免交叉污染。

8.审核记录:对药物调剂过程中的操作和配方进行记录和审核,确保药物的准确性和追溯性。

中药饮片调剂的规范性和工作流程对于中药饮片的质量和疗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只有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工作流程的操作,才能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和药物的有效性。

中药调剂-中药饮片调剂标准操作规程

中药调剂-中药饮片调剂标准操作规程

中药调剂-中药饮片调剂标准操作规程一、调剂前准备1.1 熟悉病人医嘱,确认开药医生并解读医嘱内容。

1.2 检查处方中药品名称、剂量等项目,核对病人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个人信息。

1.3 根据医嘱内容准备所需的中药饮片和辅料。

1.4 确认中药调剂所需工具齐全,如天平、研磨器、称量勺等。

二、中药调剂操作2.1 按照医嘱要求,称取中药饮片。

注意使用准确的重量和比例。

2.2 采用相应工艺对中药进行研磨、研磨,确保颗粒均匀。

2.3 按照配方要求,将配制好的中药饮片进行调配,严格控制配方比例。

2.4 混合中药后,进行二次包装,确保存储和使用安全。

三、调剂后处理3.1 错误处理:如遇犯错误,应及时纠正,重新调配中药。

3.2 清洁消毒:中药调剂工具应及时清洁、消毒,保持卫生干净。

3.3 存储管理:将调剂完毕的中药饮片存放在干燥通风处,远离阳光直射。

3.4 记录保存:记载中药调剂详细信息,包括配方、量表、操作人员等,保存备查。

四、注意事项4.1 保持操作台面整洁,避免交叉污染。

4.2 谨慎使用中药辅料,确保药材纯净和质量。

4.3 调剂操作中,注意配方比例、制作工艺,确保药品质量和疗效。

4.4 不同药品之间应分开操作,避免混淆。

五、结尾总结中药调剂是药房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调剂,可以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和疗效。

操作人员需持证上岗,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中药调剂工作,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希望以上标准操作规程能为中药调剂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
一、中药处方通用名称
别名 除正名以外的中药名 称称为别名。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
一、中药处方通用名称
o 处方全名 在中药正名前加上说明语就构成了中药的处
方全名。 说明语就是医生对中药饮片的产地、炮制、
药用部位、采收季节、性状特征等方面的要 求。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
一、中药处方通用名称
o 并开药名 处方中将2-3味疗效饮片调剂技术
二、中药处方应付常规
o 中药处方应付常规是指各地区根据历史用药 习惯和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的一整套处 方给药规律,是调剂人员和医师对处方名称 和给付不同的炮制品达成共识 ,写处方时 不需要注明炮制规格,调剂人员亦可按照医 师处方用药意图给药。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
三、中药处方的脚注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
三、中药处方的脚注
o 另煎 对某些贵重的药材,为了防止有效成分的散
失和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常常单独煎煮,煎 煮完后取药汁,剩余药渣在和其他的药物混合 后煎煮,最后再合并。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
三、中药处方的脚注
o 冲服 某些用量少并且比较贵重的药为了防止浪
费,常研成细粉用药汁冲服,如三七,牛黄, 蕲蛇等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
四、中药处方的药引
o 药引也可以说是引药。 o 引经药能引导方中药物在人体内到达病变的
位置,用作药引的药物一般都很容易得到, 比如,生姜大枣,黄酒白酒,冰糖红糖等 o 使用目的:①引经;②增强疗效;③解除处 方中某些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④矫味等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
五、中药斗谱
o 斗谱的定义 斗谱是指中药饮片斗架内药物的编排法。编
o 中药处方的脚注是指医生在开写处方时常在 某个药的旁边(通常在其右上角或左下角) 作简明的注解。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中药调剂基本知识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中药调剂基本知识

中药调剂的含义
学习目标
• 掌握中药调剂的含义
中药调剂的概念
(一)中药调剂的概念 中药调剂是指调剂人员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
根据医师处方或患者需求,按照配方程序和原则, 及时、准确地将中药饮片或中成药调配给患者使 用的过程,它是一项负有法律责任的专业操作技 术。
中药调剂的概念
(一)中药调剂的概念 中药调剂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籍
中的“和药分剂”、“合和”、“合剂”等均属 于中药调剂的范畴。中药调剂具有临时调配的特 点,调配成的药剂用于防治疾病,保障人们健康。
中药调剂的分类
中药调剂根据所调配中药的性质不同,可分为 中药饮片调剂和中成药调剂。 1.中药饮片调剂 中药饮片是指经过加工炮制后可 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成汤剂处方或供中成药生产调 配处方所用的中药材。中药饮片调剂是根据医师处 方要求,将加工合格的不同中药饮片调剂成可供患 者内服或外用汤剂的过程。
中药调剂人员的任务
2.中成药调剂的任务 中成药调剂人员应掌握各种中成药的处方组成、剂型、
作用与用途、用法与用量、服用及储存注意事项等方面的专 业知识。在药品经营企业的调剂人员还应掌握患者问病荐药 的专业知识。
中药调剂人员任职资格
(一)中药调剂人员任职资格 从事中药饮片调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方可
中药调剂的起源
据《战国策》记载,远在夏禹时期,我们的 祖先就已发明了酿酒技术。
《史记·殷本纪》中记载了商代伊尹用中药 材加水煎煮配制了汤液供人服用,首创了汤剂, 标志着方剂的诞生,成为我国最早的中药制剂。
中药调剂的起源
到了周代,宫廷医生已有明确的分工,据 《周礼·天官》记载,“医师”“掌医之政令, 聚毒药以供医事”,为众医之长,医师之下设有 “府”职,掌司药物。这是中国医药史上有关专 职药物调剂的最早记载。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审核处方的书写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审核处方的书写

22 六、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四)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 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五)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 称之前写明;
(六)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 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
(七)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 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
根据相关药事管理法规分类
1.麻醉处方 开写麻醉药品的特殊处方。 2.精神药品处方 开写精神药品的特殊处方。 3.普通处方 开写除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以外的其他药 品的处方。 4.急诊处方 为急诊患者开具所需药品的处方。 5.儿科处方 14周岁以下儿童患者所需药品的处方。
15 三、处方的颜色
普通处方 白色 急诊处方 淡黄色 右上角标注“急诊”。 儿科处方 淡绿色 右上角标注 “儿科”。 麻醉药品 淡红色 右上角标注“麻” 第一类精神药品 淡红色 右上角标注“精一”。 第二类精神药品 白色 右上角标注“精二”。
项目二 审方
2
中药调剂的一般流程
中药调剂
• 审方 • 计价 • 调配 • 复核 • 发药
调配
计价
复核
发药
审方
审方
审方是指具有药师以上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在配方操作之前对中药处方的各项内容进行全面 审核的过程。 审方是提高配方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 关键。
4
任务一 审核处方的书写
5
6
23 五、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八)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九)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 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 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 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 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的药缩写在一起。
二、中药处方应付常规
中药处方应付常规是指各地区根据历史用药 习惯和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的一整套处 方给药规律,是调剂人员和医师对处方名称 和给付不同的炮制品达成共识 ,写处方时 不需要注明炮制规格,调剂人员亦可按照医 师处方用药意图给药。
三、中药处方的脚注
中药处方的脚注是指医生在开写处方时常在 某个药的旁边(通常在其右上角或左下角) 作简明的注解。
三、中药处方的脚注
兑服 有些药物不需要煎煮,只需要用新鲜的药物 绞汁兑付,比如生姜汁、鲜竹沥等
三、中药处方的脚注
打碎 有些矿物类药,动物甲骨类,贝壳类,还有
一些果实类,跟或者根茎类药物,有效成分不 容易煎出,所以常需要打碎,以便于有效成分 的溶出,比如龙骨、牡蛎、磁石、赭石、莲 子、砂仁等
三、中药处方的脚注
一、中药处方通用名称
别名 除正名以外的中药名 称称为别名。
一、中药处方通用名称
处方全名 在中药正名前加上说明语就构成了中药的处
方全名。 说明语就是医生对中药饮片的产地、炮制、
药用部位、采收季节、性状特征等方面的要 求。
一、中药处方通用名称
并开药名 处方中将2-3味疗效基本相似或具有协同作
一、中药煎药操作常规
煎中留意 一般的药按照一般的煎药方法煎煮,需要特
殊煎煮的药物按照特殊要求煎煮。煎煮的时候 要经常的搅拌并观察药液量,不要熬干锅,不 要出现煎糊的现象
一、中药煎药操作常规
煎后处理 药物煎好后应该及时趁热滤出煎液,因为温 度降低以后影响煎液的滤出以及有效成分的 含量。另外发药的时候要认真核对,不要发 错药。
脚注的作用 是医师对某些药物提出的特殊 要求,同时也简明的指示调剂人员对饮片应 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
脚注的内容一般包括炮制方法,煎法,服法 等
三、中药处方的脚注
先煎 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常见中药。 某些毒性饮片要先煎1~2小时,以达到减低
或消除毒性的目的。
三、中药处方的脚注
后下 气味芳香的药物,或者是含挥发油的药物煎 煮的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挥发油成分散失。煎 煮的时间一般在十分钟左右。 久煎后有效成分易被破坏的饮片,一般在其 他的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放入 。
(3)按入药部位排列:比如,根类、茎类, 花类,草类,果实类,种子类等分开来放
(4)按需要特殊保管的药物特殊排列:毒性 药一般设专柜专人保管;易燃易爆药品宜装 在罐内远离火源
第二节 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和 服用注意事项
一、中药煎药操作常规
煎前查对 煎药人员收到需要煎煮的药物后,应该认真
核对一下药味,包好的药打开看一下,是不是 与处方中的药物一致,有没有缺药,有没有错 药 ,每一剂的总重量和处方中的一致不一致, 然后看一下剂数,一共有多少付药,够不够数, 。如果有问题,应该及时和医生及调配人员联 系,确定没有问题了再加水。
第三章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
第一节 中药处方常用术语
一、中药处方通用名称
正名 《中国药典》、局颁药品标准以及各省、自
治区、直辖市颁布的地方标准中收载的中药名 称。
中药名称应该尽量使用正名,尤其是中国加 入WTO以后,如果想大力发展中药,使中药走 向世界,医务工作者要尽量使用中药的正名, 书写处方时要使用正确的专业术语。
失和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常常单独煎煮,煎 煮完后取药汁,剩余药渣在和其他的药物混合 后煎煮,最后再合并。
三、中药处方的脚注
冲服 某些用量少并且比较贵重的药为了防止浪
费,常研成细粉用药汁冲服,如三七,牛黄, 蕲蛇等
三、中药处方的脚注
烊化 有些胶类,如果和其他的药物放在一起煎
煮,容易使煎液粘稠,而且容易糊锅底,不利 于其他的有效成分煎出。常常烊化后和其他的 药汁一起服用,也可以用煎好的药汁趁热溶解 后一起服用,如阿胶,鹿角胶,硅胶,饴糖蜂 蜜等。
二、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选择适宜的煎器 最好选用陶器、玻璃、搪器制品的煎器小的药材 一般情况下,全草、花、叶、及质地疏松的
根类药材不要求过细;质地坚硬、致密的根和 根茎类药材要求粉碎成粗粒;粘液质含量较多 的药材要求切成饮片。
二、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除去非药用部位 主要是为了洁净药材,有些药物需要除去非 药用部位,常见的有去毛、去核、去刺、去 心等
三、中药处方的脚注
临时炮制 某些需要特殊炮制处理的药物,如果平时用 量很少,药房没有必要提前准备,都是用的 时候临时炮制,比如,蒲黄炒阿胶,金银花 炒炭
三、中药处方的脚注
质量和规格 对中药材质量和规格的要求,一般都是对药 材产地的要求,地道药材生长环境适合他的生 长,所以,有效成分含量比较高。 药材的采收季节对质量也很重要
掌握适宜的浸泡时间 浸泡时不易用热水浸泡,因为药材组织细胞
内含有蛋白质,蛋白质受热变性,就会凝固, 所以一般都用凉水,或者是温水浸泡,一般花、 茎、叶等类药材为主的可浸泡20-30分钟,以 根、根茎、种子、果实等类为主的药材可浸泡 60分钟。
排斗谱时要考虑到方便调配,减轻劳动强度, 避免发生差错事故,还要有利于管理药品。所 以编排斗谱时有一定的原则。
五、中药斗谱
斗谱排列原则 (1)按照处方需要排列 :中药饮片按照临床
用药情况可以分为常用药、次常用药、和不 常用药。
五、中药斗谱
斗谱排列原则
(2)按方剂组成排列:同一方剂内的药物放 在同一斗不同格或者临近斗中,方便调配。 比如,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等放在一起。
四、中药处方的药引
药引也可以说是引药。 引经药能引导方中药物在人体内到达病变的
位置,用作药引的药物一般都很容易得到, 比如,生姜大枣,黄酒白酒,冰糖红糖等 使用目的:①引经;②增强疗效;③解除处 方中某些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④矫味等
五、中药斗谱
斗谱的定义 斗谱是指中药饮片斗架内药物的编排法。编
三、中药处方的脚注
包煎 含粘液质比较多的药物,煎煮时容易粘糊锅 底,应包煎。 含有绒毛的药物,煎煮时其绒毛浸在药汁里 容易刺激喉咙,引起咳嗽,需要包煎 。 花粉类的药物,煎煮时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浸泡不完全,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需要包煎。
三、中药处方的脚注
另煎 对某些贵重的药材,为了防止有效成分的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