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B版(2019)数学必修(第一册):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学案
高中数学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学案2: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学习目标1. 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能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 理解全集和补集的含义,能求给定集合的补集;3.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基本关系与基本运算.核心素养1.数学抽象:并集、交集、全集、补集含义的理解;2.逻辑推理:并集、交集及补集的性质的推导;3.数学运算: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及补集,已知并集、交集及补集的性质求参数(参数的范围);4.数据分析:通过并集、交集及补集的性质列不等式组,此过程中重点关注端点是否含“=”及∅问题;5.数学建模:用集合思想对实际生活中的对象进行判断与归类.学习重点:1.交集、并集定义的三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及交集、并集的区别与联系;2全集与补集的定义.学习难点:利用交集并集补集含义和Venn图解决一些与集合的运算有关的问题.学习过程预习导入阅读课本,填写.1.并集一般地,由____________集合A__________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 的并集,记作:_________(读作:“________”)即:A∪B=________________.Venn图表示:2.交集一般地,由____________集合A____________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 的交集,记作: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即:A∩B=_______________.Venn图表示:3.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____________,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_______.4.补集:对于全集U的一个子集A,由全集U中所有____________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____________,即:C U A=____________. 补集的Venn图表示5.常用结论:(1)A∩B___A,A∩B___B,A∩A=___,A∩∅=___,A∩B___B∩A;(2)A___A∪B,B___A∪B,A∪A=___,A∪∅=___,A∪B___B∪A;(3)(C U A)∪A=___,(C U A)∩A=___;(4)若A∩B=A,则A___B,反之也成立;(5)若A∪B=B,则A___B,反之也成立.小试牛刀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集合A∪B中的元素个数就是集合A和集合B中所有元素的个数和. ()(2)当集合A与集合B没有公共元素时,集合A与集合B就没有交集. ()(3)若A∪B=⌀,则A=B=⌀. ()(4)若A∩B=⌀,则A=B=⌀. ()(5)若A∪B=A∪C,则B=C. ()(6)∁A⌀=A. ()(7)∁U(A∪B)=(∁U A)∪(∁U B). ()2.设集合M={-1,0,1},N={0,1,2},则M∪N等于()A.{0,1}B.{-1,0,1}C.{0,1,2} D.{-1,0,1,2}3.若集合A={x|-5<x<2},B={x|-3<x<3},则A∩B=()A.{x|-3<x<2} B.{x|-5<x<2}C.{x|-3<x<3} D.{x|-5<x<3}4.全集U={x|0<x<10},A={x|0<x<5},则∁U A=________.自主探究例1(单一运算)1.求下列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1) A={1,2,3,4,5},B={-1,0,1,2,3};(2) A={x|x+1>0},B={x|-2<x<2};2.设集合U={1,2,3,4,5,6},M={1,2,4},则∁U M=()A.U B.{1,3,5} C.{3,5,6} D.{2,4,6}例2(混合运算)(1)设集合A={1,2,6},B={2,4},C={x∈R|-1≤x≤5},则(A∪B)∩C=() A.{2}B.{1,2,4}C.{1,2,4,6} D.{x∈R|-1≤x≤5}(2)设全集为R,A={x|3≤x<7},B={x|2<x<10},则∁R(A∪B)=________,(∁R A)∩B=________.例3(由并集、交集求参数的值)已知M={1,2,a2−3a−1},N={-1,a,3},M∩N={3},求实数a的值.例4(由并集、交集的定义求参数的范围)设集合A={x|-1<x<a},B={x|1<x<3}且A∪B={x|-1<x<3},求a的取值范围.例5(由交集、并集的性质求参数的范围)已知集合A={x|-3<x≤4},集合B={x|k+1≤x≤2k-1},且A∪B=A,试求k的取值范围.变式.『变条件』把例5题中的条件“A∪B=A”换为“A∩B=A”,求k的取值范围.当堂检测1.已知集合P={x|-1<x<1},Q={x|0<x<2},那么P∪Q=()A.{x|-1<x<2} B.{x|0<x<1}C.{x|-1<x<0} D.{x|1<x<2}2.设集合U={1,2,3,4,5},A={1,2,3},B={2,3,4},则∁U(A∩B)等于()A.{2,3}B.{1,4,5}C.{4,5} D.{1,5}3.已知集合M={(x,y)|x+y=2},N={(x,y)|x-y=4},那么集合M∩N为()A.x=3,y=-1 B.(3,-1)C.{3,-1} D.{(3,-1)}4.A={x∈N|1≤x≤10},B={x∈R|x2+x-6=0},则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A.{2} B.{3}C.{-3,2} D.{-2,3}5.设集合A={a,b},B={a+1,5},若A∩B={2},则A∪B等于()A.{1,2} B.{1,5}C.{2,5} D.{1,2,5}6.设集合A={x|-1≤x<2},B={x|x<a},若A∩B≠∅,则a的取值范围是()A.a<2 B.a>-2C.a>-1 D.-1<a≤27.已知A={x|a<x≤a+8},B={x|x<-1,或x>5},若A∪B=R,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8.已知非空集合A={x|2a+1≤x≤3a-5},B={x|3≤x≤22}.(1)当a=10时,求A∩B,A∪B;(2)求能使A⊆(A∩B)成立的a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入1.所有属于集合或属于集合A∪B A并B {x|x∈A,或x∈B}2.属于且属于A∩B A交B {x|∈A,且x∈B}3.所有元素U4.不属于集合A C U A {x|x∈U,且x∉A}5.(1)⊆⊆A ∅=(2)⊆⊆A A=(3)U ∅(4)⊆(5)⊆小试牛刀1.(1) ×(2) ×(3) √ (4)×(5) ×(6) √(7) ×2.D3.A4.{x|5≤x<10}自主探究例1『答案』见解析『解析』 1.(1)如图所示,A∪B={-1,0,1,2,3,4,5},A∩B={1,2,3}.(2)由题意知A={x|x>-1},用数轴表示集合A和B,如图所示,则数轴上方所有“线”下面的实数组成了A∪B,故A∪B={x|x>-2},数轴上方“双线”(即公共部分)下面的实数组成了A∩B,故A∩B={x|-1<x<2}.2.因为U={1,2,3,4,5,6},M={1,2,4},由补集的定义,可知∁U M={3,5,6}.故选C.例2『答案』(1)B(2){x|x≤2,或x≥10}{x|2<x<3,或7≤x<10}『解析』(1)A ∪B ={1,2,4,6},又C ={x ∈R |-1≤x ≤5},则(A ∪B )∩C ={1,2,4}.(2)把全集R 和集合A 、B 在数轴上表示如下:由图知,A ∪B ={x |2<x <10}, ∴∁R (A ∪B )={x |x ≤2,或x ≥10}. ∵∁RA ={x |x <3,或x ≥7},∴(∁RA )∩B ={x |2<x <3,或7≤x <10}. 例3『答案』见解析『解析』∵M ∩N ={3},∴3∈M ;∴a 2−3a −1=3,即a 2−3a −4=0,,解得a =-1或4. 当a =-1时,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舍去; 当a =4时,M ={1,2,3},N ={-1,3,4},符合题意. ∴a =4.例4『答案』见解析『解析』如图所示,由A ∪B ={x |-1<x <3}知,1<a ≤3. 例5『答案』见解析『解析』∵A ∪B =A ,∴B ⊆A ,①当B =Ø时,k +1>2k -1,∴k <2. ②当B ≠Ø,则根据题意如图所示:根据数轴可得⎩⎪⎨⎪⎧k +1≤2k -1,-3<k +1,2k -1≤4,解得2≤k ≤52.综合①②可得k 的取值范围为⎩⎨⎧⎭⎬⎫k ⎪⎪k ≤52. 变式.『答案』见解析『解析』∵A ∩B =A ,∴A ⊆B .又A ={x |-3<x ≤4},B ={x |k +1≤x ≤2k -1},可知B ≠Ø.由数轴可知⎩⎪⎨⎪⎧k +1≤-3,2k -1≥4,解得k ∈Ø,即当A ∩B =A 时,k 不存在. 当堂检测1-6.ABDADC 7.-3≤a <-18.解:(1)当a =10时,A ={x |21≤x ≤25}. 又B ={x |3≤x ≤22},所以A ∩B ={x |21≤x ≤22},A ∪B ={x |3≤x ≤25}. (2)由A ⊆(A ∩B ),可知A ⊆B , 又因为A 为非空集合, 所以⎩⎪⎨⎪⎧2a +1≥3,3a -5≤22,2a +1≤3a -5,解得6≤a ≤9.。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的概念,熟练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2.掌握集合的交、并运算的概念及其性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补集、差集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律,并能够综合运用。
4.学会用集合表示式表示各种集合及其运算结果。
二、教学内容1.集合的概念2.集合的元素与特征3.集合的表示方法4.集合的基本运算5.集合运算的性质和规律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1.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
2.集合运算的性质和规律。
3.2 教学难点1.集合元素与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2.集合运算的综合运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与示范相结合,双向互动。
2.注重思维训练,举一反三。
3.实例演练,动手操作。
五、教学步骤5.1 集合与元素1.引入集合的概念,通过生活中实例进行解释。
2.对集合的元素和特征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
5.2 集合的表示方法1.列举不同的表示方法,如突出法、列举法、描述法。
2.结合实例演示各种表示方法的运用。
5.3 集合的基本运算1.引出集合的交、并、补、差等基本运算。
2.解析各种基本运算的概念和特点,并提供实例进行演练。
3.引导学生进行基本运算的计算和运用。
5.4 集合运算的性质和规律1.探究集合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性质。
2.对集合运算规律进行讲解和演示。
3.让学生掌握集合运算的性质和规律。
5.5 集合运算综合练习1.向学生提供一定的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让其进行综合运用。
2.引导学生用集合表示式表示各种集合及其运算结果。
3.对集合运算的错误答案进行分析和纠正。
六、教学资源1.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2019版)课本。
2.课件PPT及各种练习题。
七、教学评估1.课后给学生布置相应的练习题,对学生进行测试。
2.对学生进行课堂表现和习题的评分。
3.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完善课程教案和改进教学内容。
八、教学反思本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示范、动手操作等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和思维性。
1.1.2集合的基本关系-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1.1.2 集合的基本关系-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的概念和符号表示方法。
2.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交、并、差、补,并能解决简单的集合问题。
3.理解集合的基本关系,掌握包含关系、相等关系、真包含关系、互不相交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2.理解集合的基本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以PPT为主,讲解集合的概念、符号表示方法和基本运算。
2.演示法:使用具体例子演示集合的基本运算和关系。
3.练习法: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集合的运算和关系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一)集合的概念和符号表示方法1.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集合,中文称呼,以及符号表示方法。
2.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集合的概念的理解。
如:小明喜欢的球类有哪些,用集合表示。
3.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哪些东西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二)集合的基本运算1.介绍集合的基本运算,即交、并、差、补的概念和符号表示方法。
2.通过实例演示集合的基本运算。
如:A={1,2,3,4},B={3,4,5,6},求A与B的交集、并集、差集、A的补集。
3.提出一些简单的练习,让学生练习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
(三)集合的基本关系1.介绍集合的基本关系,即包含关系、相等关系、真包含关系、互不相交关系的概念和符号表示方法。
2.通过实例演示集合的基本关系。
如:A={1,2,3,4},B={2,3},则A包含B,B真包含{3},A与B互不相交。
3.提出一些简单的练习,让学生练习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集合的概念、符号表示方法、基本运算和基本关系,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学习,掌握集合的一些基本知识,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和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多多练习,加深对集合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数学必修一《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第一课时)》导学案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一课时)一. 学习目标:1、理解并集、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2、能使用Venn图、数轴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3、通过实例分析和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和分析应用能力。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交集、并集的概念.难点:交集、并集的运算。
三. 教学思路(一)自学指导:教师提出问题:通过PPT图片,利用大家熟悉的实数之间的简单运算,引导学生思考集(二)师生合作,研探新知l.并集:,记作:,读作:,符号表示为:。
用Venn图表示如下:(用阴影描绘出来)2.交集:,记作:,读作:,符号表示为:。
用Venn图表示如下:(用阴影描绘出来)(三)例题分析例题1、请同学们独自完成教材例题4、例题5(注意数轴的应用)、例题6、例题7。
例题2、 已知集合M ={x |-3<x ≤5},N ={x |x <-5或x >5},则M ∪N 等于( ).A .{x |x <-5或x >-3}B .{x |-5<x <5}C .{x |-3<x <5}D .{x |x <-3或x >5}例题3、 已知集合A ={1,3,5},B ={1,2,x 2-1},若A ∪B ={1,2,3,5},求x 及A ∩B .(四)当堂训练:1.满足{}{}的个数是的集合A A 5,11=⋃ ( )(A )1 (B)2 (C)3 (D)42.已知集合{}{},1,x ,4,x x >∈=≤∈=x N x B X N A 那么B A ⋂等于 ( ) (A){}4,3,2,1 (B){}4,3,2 (C){}3,2 (D){}R x x x ∈≤<,41 3.已知集合{}{},,2,,22R x x y y N R x x y y M ∈+-==∈+-==那么=⋂N M ( ) (A)(0,2)(1,1) (B){})1,1)(2,0( (C){}2,1 (D){}2≤y y 4.已知集合{}{}{},65,,,51≤<=⋂=⋃≤≤=><=x B A R B A b x a x B x x x A 且或则=-b a 2四、课堂小结,整理知识1.本节课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内容?2.你对于集合间的并集、交集运算怎么理解?3.在进行集合的运算时应注意些什么?五、学后反思:1、我的疑问:2、我的收获:六、课后作业,强化练习课本第12页 A组6、7、8. B组3附:例题2:解析结合数轴得:M∪N={x|x<-5或x>-3}.例题3:解析:∵B⊆(A∪B),∴x2-1∈(A∪B).∴x2-1=3或x2-1=5.解得x=±2或x=± 6.若x2-1=3,则A∩B={1,3}.若x2-1=5,则A∩B={1,5}.(四)当堂训练:1、B2、B3、D4、2a-b=—4。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学案:集合的基本运算(含答案)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一)1.理解并集、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体验通过实例的分析和阅读来自学探究集合间的关系与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阅读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1.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2.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3.A∩A=__A__,A∪A=__A__,A∩∅=__∅__,A∪∅=A.4.若A⊆B,则A∩B=__A__,A∪B=__B__.5.A∩B⊆A,A∩B⊆B,A⊆A∪B,A∩B⊆A∪B.对点讲练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例1】求下列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1)A={1,2,3,4,5},B={-1,0,1,2,3};(2)A={x|x<-2},B={x|x>-5}.解(1)如图所示,A∪B={-1,0,1,2,3,4,5},A∩B={1,2,3}.(2)结合数轴(如图所示)得:A∪B=R,A∩B={x|-5<x<-2}.规律方法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并集依据它们的定义,借用Venn图或结合数轴分析两个集合的元素的分布情况,有利于准确写出交集、并集.变式迁移1(1)若集合A={x|x>-1},B={x|-2<x<2},则A∪B等于()A .{x |x >-2}B .{x |x >-1}C .{x |-2<x <-1}D .{x |-1<x <2} (2)若将(1)中A 改为A ={x |x >a },求A ∪B ,A ∩B . (1)答案 A解析 画出数轴,故A ∪B ={x |x >-2}.(2)解 如图所示,当a <-2时,A ∪B =A ,A ∩B ={x |-2<x <2}; 当-2≤a <2时,A ∪B ={x |x >-2},A ∩B ={x |a <x <2}; 当a ≥2时,A ∪B ={x |-2<x <2或x >a },A ∩B =∅.已知集合的交集、并集求参数【例2】 已知A ={x |2a ≤x ≤a +3},B ={x |x <-1或x >5}. (1)若A ∩B =∅,求a 的取值范围; (2)若A ∪B =R ,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1)由A ∩B =∅, ①若A =∅, 有2a >a +3,∴a >3. ②若A ≠∅,如图:∴⎩⎪⎨⎪⎧2a ≥-1a +3≤52a ≤a +3,解得-12≤a ≤2.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是{a |-12≤a ≤2或a >3}.(2)由A ∪B =R ,如图所示,∴⎩⎪⎨⎪⎧2a ≤-1a +3≥5,解得a ∈∅. 规律方法 出现交集为空集的情形,应首先考虑集合中有没有空集,即分类讨论.其次,与不等式有关的集合的交、并运算中,数轴分析法直观清晰,应重点考虑.变式迁移2 已知集合A ={x |2<x <4},B ={x |a <x <3a }. (1)若A ∩B =∅,试求a 的取值范围; (2)若A ∩B ={x |3<x <4},试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1)如图,有两类情况,一类是B ≠∅⇒a >0. 此时,又分两种情况:①B 在A 的左边,如图B 所示; ②B 在A 的右边,如图B ′所示.B 或B ′位置均使A ∩B =∅成立, 即3a ≤2或a ≥4,解得0<a ≤23,或a ≥4.另一类是B =∅,即a ≤0时,显然A ∩B =∅成立. 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是{a |a ≤23,或a ≥4}.(2)因为A ={x |2<x <4},A ∩B ={x |3<x <4}, 如图所示:集合B 若要符合题意,显然有a =3,此时B ={x |3<x <9},所以a =3为所求.交集、并集性质的运用【例3】 已知集合A ={x |1<ax <2},B ={x ||x |<1},且满足A ∪B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A ∪B =B ,∴A ⊆B . (1)当a =0时,A =∅,满足A ⊆B . (2)当a >0时,A =⎩⎨⎧⎭⎬⎫x |1a <x <2a .∵A ⊆B ,∴⎩⎨⎧1a ≥-12a ≤1∴a ≥2.(3)当a <0时,A =⎩⎨⎧⎭⎬⎫x |2a <x <1a .∵A ⊆B ,∴⎩⎨⎧2a≥-11a ≤1∴a ≤-2.综合(1)(2)(3)知,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2或a =0或a ≥2}.规律方法 明确A ∩B =B 和A ∪B =B 的含义,根据问题的需要,将A ∩B =B 和A ∪B =B 转化为等价的关系式B ⊆A 和A ⊆B 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另外在B ⊆A 时易忽视B =∅时的情况.变式迁移3 设集合A ={-2},B ={x |ax +1=0,a ∈R },若A ∩B =B ,求a 的值. 解 ∵A ∩B =B ,∴B ⊆A . ∵A ={-2}≠∅, ∴B =∅或B ≠∅. 当B =∅时,方程ax +1=0无解,此时a =0. 当B ≠∅时,此时a ≠0,则B ={-1a },∴-1a∈A ,即有-1a =-2,得a =12.综上,得a =0或a =12.1.A ∪B 的定义中“或”的意义与通常所说的“非此即彼”有原则的区别,它们是“相容”的.求A ∪B 时,相同的元素在集合中只出现一次.2.A ∩B =A ⇔A ⊆B ,A ∪B =B ⇔A ⊆B ,这两个性质非常重要.另外,在解决有条件A ⊆B 的集合问题时,不要忽视A =∅的情况.课时作业一、选择题 1.设集合A ={x |-5≤x <1},B ={x |x ≤2},则A ∩B 等于( ) A .{x |-5≤x <1} B .{x |-5≤x ≤2}C.{x|x<1} D.{x|x≤2}答案 A2.下列四个推理:①a∈(A∪B)⇒a∈A;②a∈(A∩B)⇒a∈(A∪B);③A⊆B⇒A∪B=B;④A∪B=A⇒A∩B=B.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 C解析②③④正确.3.设A={x|1≤x≤3},B={x|x<0或x≥2},则A∪B等于()A.{x|x<0或x≥1} B.{x|x<0或x≥3}C.{x|x<0或x≥2} D.{x|2≤x≤3}答案 A解析结合数轴知A∪B={x|x<0或x≥1}.4.已知A={x|x≤-1或x≥3},B={x|a<x<4},若A∪B=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3≤a<4 B.-1<a<4 C.a≤-1 D.a<-1答案 C解析结合数轴知答案C正确.5.满足条件M∪{1}={1,2,3}的集合M的个数是()A.1 B.2 C.3 D.4答案 B解析由已知得M={2,3}或{1,2,3},共2个.二、填空题6.已知A={(x,y)|x+y=3},B={(x,y)|x-y=1},则A∩B=________.答案{(2,1)}7.设集合A={x|-1≤x<2},B={x|x≤a},若A∩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答案a≥-1解析由A∩B≠∅,借助于数轴知a≥-1.8.已知集合A={x|x<1或x>5},B={x|a≤x≤b},且A∪B=R,A∩B={x|5<x≤6},则2a-b=________.答案-4解析如图所示,可知a=1,b=6,2a-b=-4.三、解答题9.已知集合A={1,3,5},B={1,2,x2-1},若A∪B={1,2,3,5},求x及A∩B.解∵B⊆(A∪B),∴x2-1∈A∪B.∴x2-1=3或x2-1=5.解得x=±2或x=±6.若x2-1=3,则A∩B={1,3}.若x2-1=5,则A∩B={1,5}.10.设集合A={x|x2-3x+2=0},B={x|x2-4x+a=0},若A∪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A={1,2},∵A∪B=A,∴B⊆A,集合B有两种情况:B=∅或B≠∅.(1)B=∅时,方程x2-4x+a=0无实数根,∴Δ=16-4a<0,∴a>4.(2)B≠∅时,当Δ=0时,a=4,B={2}⊆A满足条件;当Δ>0时,若1,2是方程x2-4x+a=0的根,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知矛盾,无解,∴a=4.综上,a的取值范围是a≥4.【探究驿站】11.求满足P∪Q={1,2}的集合P,Q共有多少组?解可采用列举法:当P=∅时,Q={1,2};当P={1}时,Q={2},{1,2};当P={2}时,Q={1},{1,2};当P={1,2}时,Q=∅,{1},{2},{1,2},∴一共有9组.。
高一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一册课件: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知识点1】 求交集、并集、补集
• 【例1】(1)已知全集U={1,2,3,4,5,6,7},集 合A={1,3,5,6},则∁UA等于( )
• (A){1,3,5,6} (B){2,3,7}
• (C){2,4,7}
(D){2,5,7}
• (2)设全集U=R,集合A={x|x<-1或x≥2},集合
• (∁UM)∩N={7,19},(∁UM)∩(∁UN)={2,17},求 M,N.
• 解析:由已知得U={2,3,5,7,11,13,17,19},根 据题意画出Venn图,
• 如图所示,可得 M={3,5,11,13},N={7,11,13,19}.
【练一练】
1.设集合U={1,2,3,4,5,6}, A={1,3,5},B={3,4,5},则 U (A∪B)= ( )
B={x|0<x≤3},则(∁RA)∪B=
.
【知识点1】 求交集、并集、补集
• (1)由题意知∁UA={2,4,7}.故选C. • (2)画出数轴,标出集合A, • 如图(1)所示. • 则∁RA={x|-1≤x<2},再将集合∁RA与B画在同
一数轴上,如图(2)所示.
• 所以(∁RA)∪B={x|-1≤x≤3}. • 答案:(1)C (2){x|-1≤x≤3}
A.{2,6}
B.{3,6}
C.{1,3,4,5}
D.{1,2,4,6}
【答案】A
【解析】A∪B={1,3,4,5},
所以 U (A∪B)={2,6}.
2.已知全集U={1,2,3,4},集合 A={1,2},B={2,3},则( U A)∪B= ( )
A.{2} B.{3} C.{2,3} D.{2,3,4}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课时学案
课 题: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一)交集、并集教学目标: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掌握交集与并集的区别与联系,会求两个已知集合的交集和并集,并能正确应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1.已知A={1,2,3}, S={1,2,3,4,5},则A S , {x|x ∈S 且x ∉A}= 。
2.用适当符号填空:0 {0} 0 Φ Φ {x|x 2+1=0,X ∈R} {0} {x|x<3且x>5} {x|x>6} {x|x<-2或x>5} {x|x>-3} {x>2} 二、讲授新课:1.教学交集、并集概念及性质:① 探讨:设{4,5,6,8}A =,{3,5,7,8}B =,试用Venn 图表示集合A 、B 后,指出它们的公共部分(交)、合并部分(并).② 讨论:如何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分别表示两个集合的交、并?③ 定义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作A 、B 的交集(intersection set ),记作A ∩B ,读“A 交B ”,即:A ∩B ={x|x ∈A 且x ∈B}。
④ 讨论:A ∩B 与A 、B 、B ∩A 的关系? →A ∩A = A ∩Φ= ⑤ 图示五种交集的情况:… ⑥ 练习(口答):A ={x|x>2},B ={x|x<8},则A ∩B =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则A ∩B = 。
⑦定义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并集(union set )。
记作:A ∪B ,读作:A 并B 。
用描述法表示是:…⑧分析:与交集比较,注意“所有”与“或”条件;“x ∈A 或x ∈B ”的三种情况。
⑨讨论:A ∪B 与集合A 、B 的关系?→ A ∪A = A ∪Ф= A ∪B 与B ∪A ⑩练习(口答): A ={3,5,6,8},B ={4,5,7,8},则A ∪B = ; 设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则A ∪B = ; A ={x|x>3},B ={x|x<6},则A ∪B = ,A ∩B = 。
高一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第一册最新同步练习(附详解):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解析:因为集合 ,所以 ,所以 ,又
所以 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值范围是 或
7.答案:D
解析:如图,要使 ,应有
8.答案:B
解析:∵ .
∴ .
∵
∴ ( ) .
9.答案:D
解析:因为 ,
所以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
∴ .
11.答案:
解析:因为 ,所以 .
12.答案:
解析:∵ ,
又∵ ,
∴ ,
∴ .
2.答案:A
解析:由 得 ,所以 .故选A.
3.答案:C
解析:由集合中元素互异性可知, 且 ,故 或 ,即 或 或 舍去).综上所述,x可取 或0,即满足条件的x的个数为3.
4.答案:B
解析:如下图,可知 .
∵全集 ,
∴集合 对应的韦恩图为所以 故选B.
5.答案:D
解析:∵ , ∴结合数轴,可得 ,故选 。
高一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课时作业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1.设 , ,则 =( )
A.
B.
C.
D.
2.已知集合 , ,则()
A.
B.
C.
D.
3.若 , ,且 ,则满足条件x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4.设全集 ,则 ( )
A. B. C. D.
5.已知集合 ,若 ,则 的取值范围为( )
13.答案:
解析: 同时满足 和 ,
则 必是方程组 ,解得
∴ .
14.答案:
解析: ,
所以 .
15.答案:
解析:由得 ,则 ,则
(1)当 时, ,解得 .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1导学案: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全集、补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全集、补集)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了解全集、补集的概念及其性质,并会计算一些简单集合的补集。
二、预习内容:⒈如果所要研究的集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称这个给定的集合为全集,记作_____.⒉如果A是全集U的一个子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集合,叫做A在U中的补集,记作________,读作_________.⒊A∪CU A=_______,A∩C U A=________,C U(C U A)=_______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那些疑惑,请填在下面的表格中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全集的意义,理解补集的概念.2、能用韦恩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3、进一步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性与明确性,发展运用数学语言交流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二、自主学习⒈设全集U={0,1,2,3,4},集合A={0,1,2,3},集合B={2,3,4},则(CUA)∪(CUB)=()A.{0}B.{0,1}C.{0,1,4}D.{0,1,2,3,4}⒉已知集合I={0,-1,-2,-3,-4},集合M={0,-1,-2},N={0,-3,-4},则M∩(CIN)=()A.{0}B.{-3,-4}C.{-1,-2}D.∅⒊已知全集为U,M、N是U的非空子集,若M⊆N,则CUM与CUN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合作探究:思考全集与补集的性质有哪些?四、精讲精练例⒈设U={2,4,3-a2},P={2,a2+2-a},CUP={-1},求a.解:变式训练一:已知A={0,2,4,6},CS A={-1,-3,1,3},CS B={-1,0,2},用列举法写出集合B.解:例⒉设全集U=R,A={x|3m-1<x<2m},B={x|-1<x<3},B⊂≠CU A,求m的取值范围.解:变式训练二:设全集U={1,2,3,4},且A={x|x2-mx+n=0,x∈U},若CU A={2,3},求m,n的值.三、课后练习与提高1、选择题(1)已知CZ A={x∈Z|x>5},CZ B={x∈Z|x>2},则有( ) A.A⊆B B.B⊆A C.A=B D.以上都不对(2)设R U =,}1|{≥=x x A ,}50|{<<=x x B ,则B A C U )(=( )A.}10|{<<x x B.}51|{<≤x xC.}10|{<≤x x D.}51|{<≤x x(3)设全集U={2,3,a 2+2a -3},A={|a +1|,2},CU A={5},则a 的值为( )A.2或-4 B.2 C.-3或1 D.42、填空题(4)设U=R,A={b x a x ≤≤|},CU A={x|x>4或x<3},则a =________,b =_________.(5)设U=R,A={x|x2-x-2=0},B={x||x|=y+1,y∈A},则CU B=______________.3、解答题(6)已知全集S={不大于20的质数},A、B是S的两个子集,且满足A∩(CS B)={3,5},(CS A)∩B={7, 19},(CS A)∩(CS B)={2,17},求集合A和集合B.。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1章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2)教案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实数的运算,得到集合间的运算:并、交、补,在正确理解并集、交集、补集概念的基础上学会求集合的并集、交集、补集的方法,并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情感目标:在学习集合运算的过程中,培养类比的思想及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同时在利用数轴和Venn 图解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重难点分析:重点:并集、交集、补集的概念及集合的运算。
难点:补集的意义及集合的应用,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互动探究:一、课堂探究:1、复习巩固:(1)交集、并集的概念;(2)交集、并集的性质。
2、情境引入:在研究问题时,我们经常需要确定研究对象的范围。
例如,从小学到初中,数的研究范围逐步第由自然数到实数,在高中阶段,数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充。
3、全集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记作U 。
如Q 、R (把给定的集合叫做全集)4、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 ,由全集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记作U C A ,即{|,}U C A x x U x A =∈∉且}(图示如右)3、区别并集、交集、全集、补集的概念例1、设U = {x | x 是小于9的正整数},A = {1,2,3},B = {3,4,5,6},求,U U C A C B 。
变式1:设{1,2,3,4,5,6,7,8,9},(){3,7},(){2,8},U U U C A B C B A ===()(){1,5,6}U U C A C B =,则集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A B ==答案:{2,4,8,9},{3,4,7,9}A B ==变式2:设全集2{1,2,2},{1,}U x A x =-=,求U C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合的基本运算
【学习目标】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全集和补集的含义;
2.掌握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方法;
3.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交集与并集,全集与补集的概念。
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以及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知识梳理】
【学习过程】
一、交集
1.情境与问题:
学校高一年级准备成立一个科学兴趣小组,招募成员时要求:(1)中考的物理成绩不低于80分;(2)中考的数学成绩不低于70分。
如果满足条件(1)的同学组成的集合记为P,满足条件(2)的同学组成的集合记为M,而能成为科学兴趣小组成员的同学组成的集合为s,那么这三个集合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2.交集的定义:
记作:读作:
图形语言:
想一想:如果集合A ,B 没有公共元素,那么它们的交集是
练一练:
1.{1,2,3,4,5}{3,4,5,6,8}=
2.{(,)|0}{(,)|0}x y y x y x ===
3.(5,2),(3,4]A B A B =-=-=,则
4.交集运算的性质: 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 B 都有:
(1)A B B
A = (2)A A A =
(3)A A φφ
φ== (4)如果A B ⊆,则A B A =,反之成立.
5.例1.下列每对集合的交集:
(1){1,3},B {1,3};A =-=--
(2){1,3,5,7},D {2,4,6,8};C ==
(3)(1,3],[2,2).E F ==-
解:
归纳方法:
1.
2.
例2.已知{x |x }B={x |x }A =是菱形,是矩形,求.A B
解:
二、并集
1.情境与问题:某班班主任准备召开一个意见征求会,要求所有上一次考试中语文成绩低于70分或英语低于70分的同学参加。
如果记语文成绩低于70分的同学组成的集合为M ,英语成绩低于70分的所有同学组成的集合为N ,需要去参加意见征求会的同学组成的集合为P ,那么这三个集合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2.并集定义:
记作:,A B ,读作“A 并B ”。
图形语言:
练一练:
(1){1,3,5}{2,3,4,6}= (2)(5,2),(3,4],A B =-=-则A B =
注意:同时属于A 和B 的元素,在A B 中只能出现一次。
3.并集运算的性质: 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 B 都有:
(1)A B =
(2)A A =
(3)A A φφ==
(4)如果A B ⊆,则A B = ,反之也成立。
4.例3 已知区间(3,1),[2,3],A B =-=-求,.A B A B
解:在数轴上表示A 和B ,如图:
由图可得:A B = ,A B =
5.探索与发现
(1)设有限集M 所含元素的个数用()card M 表示,并规定()0card φ=.已知{x |x }B {x |x }A ==是外语兴趣小组的成员,是数学兴趣小组的成员,且()=20card A , ()=8card B ,(A )=4,card B 你能求出(A )card B 吗?
(2)设,A B 为两个有限集,讨论()card A ()card B ,(A )card B ,(A )card B 之间的关系。
三、补集
1.情境与问题:如果学校里所有同学组成的集合记为S ,所有男同学组成的集合记为M ,所有女同学组成的集合记为F ,那么:
(1)这三个集合之间有什么联系呢?(2)如果x S ∈且x M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1)全集定义:在研究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时,如果所要研究的集合都是某一给定集合的子集,那么称这个定的集合为全集,全集通常用U 表示.
(2)补集定义: 记作:,U C A ,读作“A 在U 中的补集”。
图形语言:
(3)练一练: (1){1,2,3,4,5,6},A {1,3,5},U ==则U C A =
(2)(5,2],A =-则R C A =
(4)补集运算的性质:
给定全集U 及一个子集,A 补集的运算性质有:
(1)(C A)U A =
(2)()U A C A = (3)(C A)U U C = 例4
已知2{|7},A {|7},B {|027},U x N x x U x x U x =∈≤=∈≤=∈<≤求,,U U C A C B
()(),C (A B).U U U C A C B
解:
例5 已知(1,),(,2].A B =-+∞=-∞ 求,.R R C A C B
在数轴表示A 和B ,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R C A = ,R C B = .
【自主探究】
给定三个集合,,A B C ,式子(A B)C 的意义是什么?(A C)(B C)呢?画维恩图研究这两个式子之间的关系,并研究(A B)C 和(A C)(B C)之间的关系。
【自我检测】
练习A (教材P19)
【反思小结】
回顾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巩固】
作业:教材P19练习B
答案:
一、交集
1.集合S 中的元素既属于集合P ,又属于集合M
2.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给定两个集合A 、B ,由既属于A 又属于B 的所有元素(即A 和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A B ,读作“A 交B ”.
想一想:(空集)
练一练:
1.{1,2,3,4,5}{3,4,5,6,8}={3,4,5}
2.{(,)|0}{(,)|0}x y y x y x ==={(0,0)}
3.(5,2),(3,4]A B A B =-=-=,则(3,2)-
例1.(1){3}-
(2)φ (3)(1,2) 归纳方法:
1.当已知集合是用列举法表示时,可直接依据定义运算,也可借助Venn 图简化计算;
2.当已知集合是用描述法表示时,可借 助数轴求解。
例2.解:{|}.⋂=A B x x 是正方形
二、并集
1.集合P 中的元素要么属于集合M ,要么属于集合N .
2.并集定义:一般地,给定两个集合A 、B ,由这两个集合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并集.记作:,A B ,读作“A 并B ”。
练一练:
(1){1,2,3,4,5,6}(2)(5,4]-
3.并集运算的性质: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 B 都有:
(1)B A (2)A (3)A (4)B
4.经典例题:
例3 由图可得:A B =[2,1)-,A B =(3,3]-
5.探索与发现
(1)(A )card B =24,(2)(A )card(A)card(B)card(A B)card B =+-
三、补集
1.(1)集合M 和F 都是集合S 的子集(2)如果x S ∈且x M ∉,则一定有.x F ∈
2.(2)补集定义:如果集合A 是全集U 的一个子集,则由U 中不属于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在U 中的补集.记作:,U C A ,读作“A 在U 中的补集”。
(3)练一练:
(1){2,4,6}(2)(,5](2,)-∞-+∞
(4)补集运算的性质: (1)U (2)φ(3)A
例4
例5 R C A = (,1]-∞- ,R C B =(2,)+∞
【自主探究】
给定三个集合,,A B C ,式子(A B)C 的意义是什么?(A C)(B C)呢?画维恩图研究这两个式子之间的关系,并研究(A B)C 和(A C)(B C)之间的关系。
(A B)C (A C)(B C)=
(A B)C (A C)(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