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游沙湖》精编教案

合集下载

《游沙湖/苏轼》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游沙湖/苏轼》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游沙湖/苏轼》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沙湖》。

(2)理解《游沙湖》的诗意和诗人的情感。

(3)分析苏轼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的文学魅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人生的情怀。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游沙湖》。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3)分析苏轼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苏轼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背景和文学地位。

(2)激发学生对苏轼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游沙湖》,理解诗歌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诗歌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苏轼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讲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哲理。

5. 情感体验(1)学生闭目聆听教师朗读《游沙湖》,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诗歌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诗歌鉴赏评价:评价学生对苏轼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游沙湖》。

2. 写一篇关于《游沙湖》的鉴赏essay,分析苏轼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3. 选择一首苏轼的其他诗歌,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

《游沙湖》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游沙湖》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游沙湖》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游沙湖》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1教学实录《游沙湖》是一篇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刻思想的现代文学作品,对于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拓宽视野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到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探究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游沙湖》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2)掌握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能够理解小说中丰富的内涵和含义。

2、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

2)能够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1)文本资料:《游沙湖》一篇2)多媒体课件:电子课件、图片、视频等。

3)教学辅助资料:词汇表、阅读指导、教案等。

2、教学环境1)实验室2)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上“游沙湖”这个题目,让学生自由畅想沙湖这个场景,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沙湖的异想天开的想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阅读(30分钟)老师让学生自己阅读《游沙湖》,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同时,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一些关键词汇,让学生写在本子上进行记录,增强学生的阅读效果。

这个环节应该占教学时间的一半左右。

3、解读(20分钟)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体会和心得分享给全班,老师在这个环节应该主要扮演引导的角色,让学生在共同交流、互相互动的氛围中快速增加阅读经验。

同时,老师也可以在辅导学生的课后作业时发现学生的理解深度和能力的不足,对学生加强课下学习内容的指导。

4、分组讨论(40分钟)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把全班分成三到四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分析和解读文本中的深层次意义。

这个环节的重点是帮助学生们独立思考,组织论据,加深对本文的理解和思考。

5、总结(10分钟)让两个小组先在黑板上展示一下自己组织的学习成果和最后的结论,然后学生可以利用老师给出的一些资源,诸如背景知识等材料,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设计一个自己的结论。

《游沙湖》教学设计

《游沙湖》教学设计

《游沙湖》教学设计《游沙湖》教学设计3篇《游沙湖》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字词过关,理解文意2、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苏轼乐观,旷达,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1、透过文章学习苏轼本人乐观从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了解苏轼,“为官的低谷亦是创作的颠峰”。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解题1、简介作者苏轼及写作背景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只是一个虚衔,无权过问公事),安置在本州居住。

次年二月,他到达黄州,一直住到元丰七年才离去。

元丰五年(1082)三月,苏轼因治病求医,在庞安常家住了几天(见《与陈季常》),病好以后,又和他同游清泉寺,《游沙湖》就是这时写的。

本文和后面的《记承天寺夜游》、《游白水》,都选自《东坡志林》(五卷本),见原书卷一"记游"类。

这三篇游记小品,长不过二百来字,短不到百字,作者信笔而书,无意作文,随手挥洒,自然天成;插叙生活片断,流露心境情怀,真率亲切,如见其人。

苏轼的这类短文,为明代公安派所推崇,对晚明小品有直接的影响。

《游沙湖》这篇着重写一个异人:庞安常耳聋心明;一样奇景:兰溪水向西流。

行文无拘无束,生动活泼,时而漫记戏言,时而引录词作,表现了作者风趣、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积极的精神。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诵读提示)注意字音、语调、情感。

2、学生朗读课文3、疏通文意,质疑答疑三、文本解读,品味鉴赏1、探究本文写作特色(1)形式新颖作为游记,却与我们学过的游记写法不同。

它篇幅短小,不以记游为主。

文章开头以简约的笔法交代了沙湖的地理位置和作者此行的因由,因为得病,所以遇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庞安常。

一个耳聋却颖悟绝人的“异人”。

(2)取材鲜活2、解读“奇人”“奇水”①奇(异)人②奇(异)水3、揣摩作者情感乐观!旷达!“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英雄所见略同,苏轼在《游沙湖》中也有同样的话:“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游沙湖》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游沙湖》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游沙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确游记的文体特色;理解掌握解读文本的三重境界。

2.过程与方法:精磨细研、疏文通意;知人论世;比照迁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明确他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及其不屈不朽的风骨。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诗词积累量,并且也能够较为轻松地对古文进行疏文通意,然而对于诗文背后的情感不甚明了,至于情感产生的原因则更是摸不着头脑。

基于此,本课时尝试给学生一个拓宽思维的点。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解读文本的三重境界。

2.通过知人论世了解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

【教学难点】运用知人论世法、比照迁移法理解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及其不屈不朽的风骨。

教学过程:一学时新设计:一、导入: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这样说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黄州,对于苏东坡的生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今天将要游览的沙湖也在其境内。

他究竟在这里收获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在沙湖的游览中寻踪觅迹。

二、精磨细研,疏文通意1.析标题、明文体、找文眼。

(明确:游记;游记要包括人、景、情的内容;异)2.访“异人”、寻“异景”。

(1)圈点勾画,找出文章中出现了哪些异人。

(明确:庞安常,善医而聋、以眼为耳;苏轼,善文而厄、以手为口)(2)找出异中有何同,为什么不用耳。

(明确:不用耳、不用口;残疾)(3)苏轼为何不用口?以《洗儿》为例看苏轼“异”为何因。

(明确:政治失意、内心孤独,他不能也不愿为世俗所累,不想因世俗的功名沉浮、是是非非所牵绊。

)(4)找出“异景”有哪些。

(明确:“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景物澄澈明净,内心纯净;“兰溪,溪水西流。

”常理水往东流,但此时却在西行;“洗笔泉,水极甘。

”按理浑浊,现在清冷甘冽。

)2.悟“异情”: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

(明确:由低落—积极—乐观、释怀、旷达。

《游沙湖》教案完美版

《游沙湖》教案完美版

《游沙湖》教案泉州七中韩莹·三维目标(简)1 知识能力:字词过关,理解文意2 过程与方法:点拨发问,引导学生动脑思考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苏轼乐观,旷达,自信的生活态度。

·重点难点(简)1 学习苏轼文笔特色:重自然轻学问,涉笔成趣。

2 透过文章学习苏轼本人乐观从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 了解苏轼,“为官的低谷亦是创作的颠峰”。

·教具准备电子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2)用眼前这有如山峦状的浪线来形容一个人的话你会想起谁?为什么呢?苏轼的人生亦是如此,为官几起几落,可以说在新旧两党的夹缝中度过了他坎坷的一生,说起他人生最大的转折应该是?乌台诗案,进而被贬到一个极为贫困的地区:黄州,今天湖北黄冈一带,为团练副史,心情可想而知。

二相关词做赏析:(8)人生呢,难免有不如意的时候,人刚受到突如其来的打击,难免会感到压抑,慨叹生活,那苏轼有没有这样呢?在今天,我们不能穿越时空隧道,再回到苏轼的身旁,对他说:老轼,您在被贬官之后的此时此刻有什么样的心情?那我们怎么知道他当时是怎样的心境呢?透过他流传后世的作品来感受。

回顾我们学过的或熟悉的作品,他都有哪些感叹?比如两赋一词。

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 《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3 《后赤壁赋》: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我们一起来看一下:1 《初到黄州》: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2 《答秦太虚书》: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

3 《寒食雨二首》中描绘大雨之中: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4 《答李端叔书》:得罪以来,深自闭塞。

……自喜渐渐不为人识。

5 《与参寥子书》:谪居以来,杜门念咎而已。

平生亲识,亦断往还6 《送沈逵赴广南》我谪黄冈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

《游沙湖苏轼》诵读指导 教案教学设计

《游沙湖苏轼》诵读指导 教案教学设计

《游沙湖苏轼》诵读指导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游沙湖苏轼》,让学生感受苏轼的文学魅力,领略其人格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描绘的景色、情感和哲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增强语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体会苏轼的文学风格和人格魅力,理解文中的景色、情感和哲理。

2. 教学难点: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对苏轼思想感情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苏轼笔下的美景。

3. 采用诵读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培养语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游沙湖苏轼》原文及其注释、译文。

2. 学生准备:预习《游沙湖苏轼》,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苏轼及《游沙湖苏轼》。

1.1 教师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1.2 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对苏轼的了解。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2 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解答疑问。

3.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景色、情感和哲理。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品读课文,感受魅力。

4.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苏轼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4.2 学生分享对苏轼文学风格的感悟。

5. 诵读课文,提升能力。

5.1 教师示范诵读,学生跟读。

5.2 学生自主诵读,教师点评指导。

6.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6.2 学生抄写课文,背诵并赏析。

注意:本教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

六、教学拓展1. 对比苏轼的其他作品,如《赤壁赋》、《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分析其文学特点和人格魅力。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苏轼或其他文人墨客的喜爱,以及他们的作品对自身的启示。

《游沙湖/苏轼》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游沙湖/苏轼》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游沙湖/苏轼》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沙湖》。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诗中的意象。

(3)分析苏轼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诗词,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

(2)领略苏轼的才情和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分析苏轼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苏轼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地位。

(2)激发学生对苏轼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游沙湖》,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诗下注释,理解诗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1)讲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析苏轼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进行诗歌创作或赏析。

(2)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激发学生对苏轼其他作品的兴趣,拓展阅读。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游沙湖》。

2. 写一篇关于《游沙湖》的赏析文章。

3. 选择苏轼的一首诗进行学习,了解其写作特色。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文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3. 学生对苏轼写作风格的分析能力。

4.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练习中的表现。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游沙湖》的诗文内容,掌握苏轼的生平事迹和写作风格。

《游沙湖/苏轼》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游沙湖/苏轼》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游沙湖/苏轼》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沙湖》。

1.1.2 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1.1.3 能够分析并欣赏苏轼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2.2 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逻辑推理。

1.2.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1.3.2 领悟人生的真谛,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3.3 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游沙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游记。

文章描绘了苏轼游玩沙湖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2.2 教学重点2.2.1 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2.2 成语和典故的解析和运用。

2.2.3 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的分析。

2.3 教学难点2.3.1 文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2.3.2 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沙湖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主题和作者观点,分享学习心得。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讲解重点词语、成语和典故的含义和用法。

3.5 文学鉴赏学生欣赏并分析苏轼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6 课堂小结第四章:作业布置4.1 熟读并背诵课文。

4.2 收集并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和其他作品。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课堂参与度。

5.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5.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5.4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沙湖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自然环境中,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游沙湖教案

游沙湖教案

《游沙湖》教案一、教学目标1、品味“文无定法、贵在鲜活”的随笔小品特色;2、了解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学习他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苏轼文笔特色:重自然轻学问,涉笔成趣。

2、透过文章学习苏轼乐观从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了解苏轼贬官黄州期间“人生的低谷却成就了创作的颠峰”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字 ______,号 ______,眉州眉山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他七人是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苏轼与其父______ 、其弟______ 都是散文家,号称“三苏”。

苏轼是个文艺全才,诗、散文、词、书法、绘画都有成就。

他的散文与______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_____”,词与______并称“苏辛”,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深远。

可惜这位多才多艺的大才子在仕途上的命运却是坎坷曲折。

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奸臣从苏轼诗文中断章取义罗织罪状,诬陷他,说他“包藏祸心”,不久就把他逮捕,投入监狱,酿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经过近四个月的折磨后,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只是一个虚衔,无权过问公事)。

被贬黄州后,苏轼在经过了一段苦闷期后,心境逐渐变得开朗起来。

他经常游赏赤壁矶,在被贬第四年即1082年,一气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等多篇传世诗文,由人生低谷转而登上文学创作的巅峰。

这一年的三月,他还打算在其住所不远的沙湖一带买一块土地在此永驻。

在来往沙湖的途中,他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小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请学生背诵),表达了他乐观面对人生困境的旷达情怀。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随笔小品《游沙湖》也是作于这个时期。

《游沙湖1》教案

《游沙湖1》教案

《游沙湖》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能力:字词过关,理解文意2、过程与方法:点拨发问,引导学生动脑思考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苏轼乐观,旷达,自信的生活态度。

重点难点1、学习苏轼文笔特色:重自然轻学问,涉笔成趣。

2、透过文章学习苏轼本人乐观从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了解苏轼,“为官的低谷亦是创作的颠峰”。

教学过程一、解题1、简介作者苏轼及写作背景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只是一个虚衔,无权过问公事),安置在本州居住。

次年二月,他到达黄州,一直住到元丰七年才离去。

元丰五年(1082)三月,苏轼因治病求医,在庞安常家住了几天(见《与陈季常》),病好以后,又和他同游清泉寺,《游沙湖》就是这时写的。

本文和后面的《记承天寺夜游》、《游白水》,都选自《东坡志林》(五卷本),见原书卷一"记游"类。

这三篇游记小品,长不过二百来字,短不到百字,作者信笔而书,无意作文,随手挥洒,自然天成;插叙生活片断,流露心境情怀,真率亲切,如见其人。

苏轼的这类短文,为明代公安派所推崇,对晚明小品有直接影响。

《游沙湖》这篇着重写一个异人:庞安常耳聋心明;一样奇景:兰溪水向西流。

行文无拘无束,生动活泼,时而漫记戏言,时而引录词作,表现了作者风趣、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积极的精神。

二、疏通课文:【原文】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也叫)螺师店。

予买田其(那)间,因往(因为前去)相(察看)田(田地),得疾(得了病)。

闻(听说)麻桥人庞安常(名安时,字安常,宋代蕲(qi)水人(今湖北省浠水县)世代从医,为人治病,常十愈八九)善医(擅长医学)而(却)聋(耳聋)。

遂(于是)往(前去)求疗(求他医治)。

安常虽聋(虽然耳聋),而(却)颖悟(聪颖悟性)绝人(过人),以(用)纸画字,书(写)不数(几个)字,辄(zhé就、即)深(深切)了(了解)人意(别人的意思)。

余戏(开玩笑)之曰:“余以(用)手为(当作)口(嘴巴),君以(用)眼为(当作)耳,皆(都)一时(当代)异人(奇异的人、怪人)也。

游沙湖教案

游沙湖教案

【 - 话题作文】【篇一】游沙湖教案《春》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生字词以及关于朱自清的知识;培养学生准确、流畅并有感情的朗诵课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读出感情,用自己的声音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及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诱导激发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春天是大自然的杰作,春天是我们熟悉而喜爱的季节。

接下来,老师将带你们走进春天。

让我们静静聆听,闭目想象,让思绪飞出教室,飞进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采撷那一片片美丽诱人的春色。

让我们一起学习朱自清的《春》。

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读感知1、了解作者2、听朗读录音、扫清字词障碍,感悟美文带来的春的气息。

3、明确注意事项,并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听朗读录音学习朗读的技巧,提升朗读能力合作交流通过阅读与讨论,理清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内容盼春——绘春——赞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本文的结构及文章内容,便于理解文章中心深入探究朱自清先生以散文的形式为我们表现了“春”的美。

你能不能从诗、词、歌曲、成语、对联、俗语、谚语中找到“春”的影子?回忆旧知,加强知识积累归纳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板书设计春朱自清盼春绘春赞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张芳【篇二】游沙湖教案《兰亭集序》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指导思想】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和黑龙江省《模块教学内容目标与考核要求》,从应用、审美、探究三个方面提出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

重视语文的生活性和实践性特点,培养学生大语文的观念。

《游沙湖》教学设计2

《游沙湖》教学设计2

《游沙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重要字音、字义。

如,相、善、辄、蕲、西2、朗读文章,理解文意。

3、学习苏轼乐观,旷达,自信的生活态度。

重点难点1、理解文中“异人”的内涵。

2、理解苏轼《浣溪沙》一词所表现的情感。

3、理解苏轼在本文中的心路历程。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引导、点拨、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课件展示苏轼词《浣溪沙》)引入本文。

二、朗读1、学生默读,结合文下注释,理解文意,并用自己的话概况两段文字的内容。

2、学生个别读,把握节奏、语速。

3、教师纠正字音和语速,范读。

4、学生齐读。

三、重要字词的理解因:因为相xiàng :观察善:擅长辄zhé:就蕲qí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四、整体感知1、请学生自由发言这篇文章写了什么。

(教师总结)内容:第一段写苏轼得病,求异人庞安常治疗。

第二段苏轼病愈后,与庞安常同游清泉寺,并作《浣溪沙》一词。

2、多媒体展示句子,让学生小组讨论,理解其深刻含义。

①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点拨:苏轼为什么买田?(教师明确)买田可以看出苏轼已准备在黄州安居下来,平淡的走完人生,一代文豪,却遭遇诽谤,突出了他被贬此地的低落、抑郁的情绪,加上生病,情绪更加悲观。

②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点拨:庞安常“异”在哪里?诗人“异”在哪里?(教师补充)庞安常,字时安,湖北蕲水人,儿时读书过目不忘,博物通古今。

及长耳聋,但自学研习中医,尤善针灸,为人治病,十治九愈,救人无数,为乡里口碑。

(教师明确)他自幼聪颖,长大后耳聋,却可以自学中医,救人无数,可见庞安常的“异”是“怪异”、甚至“灵异”。

苏轼以手代口,用手中的笔抒发思想,成为一代诗文绝佳的士子;结合背景,贬居黄州,也是因诗文得祸,这是苏轼的痛。

可他遇到了庞安常,看到了他在人生低谷时居然自学中医,救人无数,仿佛一线阳光照亮了他的人生,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所以他“戏之曰”,表现了他的情绪好转,开始有了起色。

《游沙湖苏轼》诵读指导 教案教学设计

《游沙湖苏轼》诵读指导 教案教学设计

《游沙湖苏轼》诵读指导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游沙湖苏轼》,使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解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游沙湖苏轼》的意象和表达技巧,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把握苏轼的思想情感,理解诗文中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诵读指导: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3. 解析:分析诗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4. 讨论:分组讨论诗文中的难点和要点,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诵读表现:评价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节奏和情感把握。

2. 学生解析能力:评价学生在解析诗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的表现。

3. 学生讨论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游沙湖苏轼》原文及注释。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播放音乐等辅助教学。

3. 参考资料:关于苏轼的生平及其创作的资料。

六、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苏轼的生平介绍资料,包括其人生经历和对文学的贡献。

2. 准备《游沙湖苏轼》的注释版本,以便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文本解读帮助。

3. 准备诵读指导的相关音频或视频材料,以便学生能够正确模仿和学习诵读技巧。

4. 准备讨论问题清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文内容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七、教学方法1.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诵读活动。

2. 使用问题驱动学习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诗文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 利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苏轼的创作意图。

4.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游沙湖苏轼》的细致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语文《游沙湖》教学设计范文

语文《游沙湖》教学设计范文

语文《游沙湖》教学设计范文语文《游沙湖》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游沙湖》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分析:现代学人吕淑湘先生论苏轼随笔小品,曾称其“不刻意为文,遇有可记,随笔写去”,“或直抒所怀,或因事见理,处处有一东坡,其为人,其哲学,皆豁然呈现。

”这篇似乎是随手所记,决无刻意痕迹的《游沙湖》,就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居黄州时留下的一篇写人记游的随笔小品,是一篇充分显示作者人格品味,能让我们见“其为人,其哲学”的佳作。

文章前一部分以文写人,后一部分以词记游,文、词融为一体,相互激发,自然流畅而情韵悠长。

真正体现了单元主题“文无定法,贵在鲜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品味“文无定法、贵在鲜活”的随笔小品特色;2、过程与方法目标:感知情趣、探究理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学习他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感知情趣、探究理趣。

教学难点:了解黄州东坡的心路历程,学习他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学生预习:了解苏东坡的黄州生活;阅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

教学过程:一、生平多磨砺,“老来事业转荒唐”著名学者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一文说到: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1、“这一切”指的.是什么?2、了解“乌台诗案”。

3、“突围”的意蕴是什么?二、黄州有新篇,“客来梦觉知何处”我们无法知道初到黄州的苏轼,当时会是怎样的心境。

但是我们可以透过他流传后世的作品来感受他的心路变化。

游沙湖 教学设计

游沙湖 教学设计
上阙写景,下阙抒情
写了什么样的景?意象意境 下阙如何抒情?抒情手法有哪些?
直接和间接
用典抒情
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这两个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①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乐府•相和歌辞•长歌行》:“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 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 再后悔。
展示漫画,问学生,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发。 漫画上还有一行文字:某些时候你会觉得很艰难,但这时候,你可能收获最大。 历史上这些伟人都在逆境中成就了自我。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 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从意象、手法、情感三个角度鉴赏《浣溪沙》 接下来苏轼用了自己的一首词,这首词占了全篇四分之一的字数。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词
ft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三个问题:写了什么? 怎么写的?
为什么这样写? 对应三点:意象、手法、情感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 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中有恨、有失意有落寞,,从春风得意的科场奇才,到谪居落寞的戴罪犯官, 经历了人生巨大落差的苏轼肯定会有消极情绪,但这种消极的情绪并没有缠绕他很久,他 就开始带领全家买田种地盖房子,光交朋友,甚至是烹饪,做一切他觉得快乐的事情。这 是何等的潇洒!黄州虽然是苏轼政治生涯的低谷,但是这座长江边的小城,却成为了苏轼 文学创作的圣地。《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是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派的巅峰之作。而苏轼 也正是在经历这次磨难之后,由一位由一个洒脱不羁的才子,变成了一位冠绝古今的文豪!

游沙湖教案

游沙湖教案

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目标:品尝“文无定法、贵在鲜活”的漫笔小品特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感知情味、研究理趣;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苏轼在黄州期间的心路历程,学习他豪迈、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课要点1学习苏轼文笔特点:重自然轻学识,涉笔成趣。

2透过文章学习苏轼乐观冷静,踊跃向上的人生态度。

3认识苏轼,“为官的低谷亦是创作的顶峰”。

教课难点认识黄州东坡的心路历程,学习他豪迈、乐观的生活态度教课过程一、导入:《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苏轼的代表作,倍受后代的赞美和喜爱。

那深厚的祝愿、潇洒的风韵和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给我们一种美好的享受。

苏轼是个文艺全才,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都有成就。

但是这位天才亦有多舛劫难的一世。

二、背景王安石辞去宰相后,奸臣从苏轼诗文中罗织罪行,诬告他,说他“心怀不轨”,不久就把他拘捕,投入牢狱,酿成北宋出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这案件先由督查御史揭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

因为宋代有不杀士医生的老例,所以经过 4 个月的摧残后,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

被贬黄州后,苏轼常常游赏赤壁矶,在被贬第四年即 1082 年,一气写下了《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三篇传世名作,由他的政治低谷转而登上他的文学创作的顶峰。

三、是一篇写人游的漫笔小品。

小字。

1、:正音。

2、个:流。

3、生:理解。

4、字:要点。

5、范:配。

四、析1.解:作一篇写游的作品,《游沙湖》和我过去学的作品有哪些不一样?a 篇幅短小b 并无以游主2、文章第一部分写什么?1)、开以的笔法交代了沙湖的地理地点和作者此行的来由。

因得疾,所以碰到了一个人。

于安常,作者是怎描绘的?“ 麻人安常善医而,⋯⋯ 深了人意。

”2)、一位“异人”,可的事迹必定好多,安常字安,湖北( qí)水人,儿目不忘,博物通古今。

及,耳,自学研中医,尤善灸,救人无数,里口碑。

在另一篇文章写到:“予来黄州,邑人安常者,亦以医,其大(名医,蜀人),而加之以,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沙湖》教案
教学参考
0926 1326
《游沙湖》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能力:字词过关,理解文意
2、过程与方法:点拨发问,引导学生动脑思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苏轼乐观,旷达,自信的生活态度。

重点难点(简)
1、学习苏轼文笔特色:重自然轻学问,涉笔成趣。

2、透过文章学习苏轼本人乐观从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了解苏轼,“为官的低谷亦是创作的颠峰”。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简介苏轼及写作背景
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只是一个虚衔,无权过问公事),安置在本州居住。

次年二月,他到达黄州,一直住到元丰七年才离去。

元丰五年(1082)三月,苏轼因治病求医,在庞安常家住了几天(见《与陈季常》),病好以后,又和他同游清泉寺,《游沙湖》就是这时写的。

本文和后面的《记承天寺夜游》、《游白水》,都选自《东坡志林》(五卷本),见原书卷一"记游"类。

这三篇游记小品,长不过二百来字,短不到百字,信笔而书,无意作文,随手挥洒,自然天成;插叙生活片断,流露心境情怀,真率亲切,如见其人。

苏轼的这类短文,为明代公安派所推崇,对晚明小品有直接的影响。

《游沙湖》这篇着重写一个异人:庞安常耳聋心明;一样奇景:兰溪水向西流。

行文无拘无束,生动活泼,时而漫记戏言,时而引录词作,表现了风趣、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积极的精神。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诵读提示)
注意字音、语调、情感。

2、学生朗读课文
3、疏通文意,质疑答疑
三、文本解读,品味鉴赏
1、探究本文写作特色
形式新颖
作为游记,却与我们学过的游记写法不同。

它篇幅短小,不以记游为主。

文章开头以简约的笔法交代了沙湖的地理位置和此行的因由,因为得病,所以遇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庞安常。

一个耳聋却颖悟绝人的“异人”。

取材鲜活
2、解读“奇人”“奇水”①奇(异)人
②奇(异)水
3、揣摩情感
乐观!旷达!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英雄所见略同,苏轼在《游沙湖》中也有同样的话:“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

”是什么,让这两位仕途失意的文人吟出如此豪迈的句子,是乐观的心态。

心态决定命运。

诚然,命运的起起伏伏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改变自己的心态。

乐观、积极的心态会给你无穷的力量,会让你有一个积极的思考方式,会让你永远看到希望。

相反,悲观消极的心态只会使你失去信心与希望,你永远也不会比你想象中的自己更成功,那么等待你的可能就是失败与苦难了。

是啊,自信人生三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如果你坚信你可以,如果你不曾放弃希望,如果你永远乐观,那么谁也不可能打败你!傅雷说:“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我们何不把那些人生的失意与坎坷作为磨炼自己的机会,彰显能力的另一种表现。

笑看困境,笑看人生。

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
欧阳修《临江仙》
2.观看影像资料,深入体会苏轼的人生观
课堂小结:
黄州不是苏轼的战场
沙湖却是苏轼的沙湖
课后作业:
以“心态与生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附录:原文与译文
原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

遂往求疗。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薪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是日剧饮而归。

注释:
(1)相察看
(2)庞安常人名
(3)颖悟聪颖,有悟性
(4)戏开玩笑
(5)辄就
(6)异人奇异的人
(7)甘甜
(8)萧萧风雨声
(9)子规杜鹃鸟
(10)郭:城
(11)王逸少:即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12)兰芽:刚长出的兰花幼芽
(13)休将白发唱黄鸡:在晚年的时光中不要只是去感慨时光易逝
(14)蕲(qi)水:县名,即今湖北省浠水县。

译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叫螺蛳店。

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因为去看田地好坏,得了病。

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

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超过一般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

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

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

我作了一首诗歌:“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溪水中,松林里沙子路土干净没有污泥。

晚间萧萧细雨里子规啼鸣。

谁说是人老了不再年青,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白发的老人还能作报晓的公鸡。

”这一天,喝得大醉了回去。

赏析
本文题为“游沙糊”,行文重点不在“游”,而在“感”,这明显有别于一般游记.先写到沙湖“相田”,接下来得了病,于是求医,结识了名医庞安常,病愈后二人同游清泉寺,写词抒怀。

词的下片说明人生也有返老还童,青春能再的可能,不必枉自悲伤,哀叹光阴易逝。

这无疑会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勇气、信心。

就散文的解读而言,对散文格调的把握,也就是要能够“读其文而想见其为人”,具体说来,我们要能够通过那些充分显示散文的“个人性”的因素。

如文本独特的选材和叙写角度、作家独特的人生经验和深刻见解、作品的感情基调和思想基调等等的细致观察,去领略文本的艺术趣味和独特风韵,透视作家人格和精神境界。

我们正可以从上述思路来读苏轼的《游沙湖》。

现代学人吕淑湘先生论苏轼随笔小品,称其“不刻意为文,遇有可记,随笔写去”,“或直抒所怀,或因事见理,处处有一东坡,其为人,其哲学,皆豁然呈现。

”这是一种深识之见。

这篇似乎是随手所记,决无刻意痕迹的《游沙湖》,就是一篇充分显示人格品味,能让我见“其为人,其哲学”的佳作。

这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居黄州时留下的一篇写人记游的随笔小品。

本文前一部分以文写人,后一部分以词记游,文、词融为一体,相互激发,自然流畅而情韵悠长。

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本文写人的角度和文中《浣溪沙》词抒发的情感。

是从庞安常与“我”同“异”的角度来写人的。

因此,只选取安常“以眼为耳”,“虽聋,而颍悟绝人”的特异之处,仅用“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一个细节,点化成文,写出人物之不同一般。

这种写人的手段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而细细品味,我们还可以发现,这种写法其实本身就蕴含深意。

庞安常字时安,湖北蕲水人,儿时读书过目不忘,博物通古今。

及长耳聋,但自学研习中医,尤善针灸,为人治病,十愈,救人无数,为乡里口碑。

这样一“异人”,可记的事迹行状必然很多,而却只突出他“以眼为耳”的“异”。

从文中"戏"言可以看到,这样写人,其实也是在写自己。

庞安常“以眼为耳”成一巧手神医,而诗人“以手为口”,是一代诗文绝佳的士子。

安常“颍悟绝人”却隐居乡间,权充一名村医,自己也因诗文得祸,贬居僻远。

两人连境遇都有同“异”。

更“异”的是他们都不用“耳”。

庞安常不用耳是因为耳聋,耳聋而不听,只凭自己的眼明心慧。

不用耳,则是出于性情。

“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陆游:《题东坡贴》)率性而为,不为世风流转,不为时论所惑,活出自己的独立不倚,一派天然,凭的也是眼明心慧。

如此看来,那一句“皆一时异人也”,实在寄寓了很深的感叹。

从这一句谐谑之中,我们自然也可以见出开朗诙谐、活泼风趣的性情。

而贬居僻远却自居“异人”,这又是多么乐观、自信。

这种乐观、自信,在后文记游的《浣溪沙》词中表现的更加充分。

白居易有《醉歌示妓人商玲珑》诗:“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白诗借“黄鸡催晓”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而苏轼却高歌“谁道人间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一种多么从容自信、旷达乐观的人生情怀!这种人生情怀也使本文具有了一种超然洒脱的韵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