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武术之我见——田理阳
武当混元阴阳五行手
![武当混元阴阳五行手](https://img.taocdn.com/s3/m/07bbb339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e.png)
武当混元阴阳五行手范克平《浑元阴阳五行手》属武当“功家南派”四大功种中的特绝技之一。
“阴阳”是指人体“内、外”;“五行”即指“金、木、水、火、土”。
此技的全盘功法共分四个步骤,即内养培气法、摄息培气法、引息培气法、注息培气法,邓钟山老先生称之为“四步培气法”,并言该功做成后,可“提劲单发'',亦可“提劲混发。
”大凡“提劲单发”,出“金手”可削石打砖,外伤筋骨;出“木手”可打人穴道,内伤脏腑;出“水手”可隔障传功;出“火手”可靠身迷人;出“土手”可致敌死残,大凡“提劲混发”,五手并用,被击者无不仆地立亡。
- 基本法(培浑元) -内养培气法(板功)板功,因其“上劲”后身硬如铁板,故名。
1.主要术语解释(1)做架——指整个练功过程。
(2)摆架——摆出各种练功姿势(准备动作)。
(3)换息——即调整呼吸。
“撄架”完后即做。
方法为鼻吸鼻呼。
吸气耍求微提上腹、慢、细、匀、柔;呼气要求气沉“丹田”,急速并微用力喷出(图1)。
(4)吃气——口微张,吃(吸)气如喝水状,并发出近似“服”字的声音。
“吃气”之长度约为10厘米(咽下),“吃气”时微提上腹,“吃气”后须“锁唇”即闭口(图2)。
(5)咽气——“吃气”后如同吞咽食物一样,将气咽下,只须咽一次,不可补咽(图3)。
(6)送气——“咽气”后,上腹略下沉,用“意”领之送至“丹田”(图4)。
(7)捺气——气入“丹田”后,突然用力(但不可过急,过于用力)。
“意”注“丹田”2~3秒。
此时“丹田”处就会有撑抵、扩充的感觉,久而久之,“丹田”的形状便类似于“米斗”的一个面(图5)。
(8)引气——通过意念与劲力的配合,引动内气到达预定的部位。
故术语曰:“气到意亦到,意到劲相随。
”(9)发动——指做出各种不同的姿勢。
要求姿势正确,循序按规。
(10)提劲——将劲集中到身体的某一部位。
(11)练气——指从“摆架”至“发动”这一全过程的循环练习。
每练完这一全过程谓之“一练换息”,除“换息”外,整个练气过程不可漏气,如出现漏气,切勿再补。
忆武当松溪内家拳
![忆武当松溪内家拳](https://img.taocdn.com/s3/m/f91c430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c2.png)
忆武当松溪内家拳王维慎师爷与黄建军先生07年4月在参加南武当武林大会时,有幸认识了丹江口市电视台的黄建军先生,与黄先生谈起武林旧事时,他说见过不少武术名家,但印象最深的还是王维慎老先生.在我的请求下黄先生执笔写下了这封信.在此感谢黄建军先生.相逢何必曾相识难得道缘在心中——应袁天沛大哥、何理真先生之约忆王惟慎老人91年金秋,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丹江口市承办的首届武当文化武术节在丹江口市武当山镇举办。
奉张三丰为祖师的武当内家功夫各门派健在的大师和传人齐聚武当,交流演艺。
其规模、其规格、其阵容、其内容、其质量,直至今日,同类活动无出其右。
当时,我在丹江口电视台任摄像记者、编辑,台里把采编摄录全套设备搬到了大会设在建行招待所内的宣传组,为大会作全程报道。
武当松溪派正宗传人王惟慎大师既是时任武当山道协金顶管委会主任、道协办公室副主任的游玄德道长的老师,又作为武术节特邀代表,在玄德和我的另一上海好友蔡甦先生、画家孔令文、杨海伦先生的陪同下于会前一日来到武当,下榻在电力宾馆。
同住的有两名江浙籍武术家,其中一位象是八卦名家黄万祥先生。
当晚,玄德、我等与王老欢聚一起。
这是我与王老初次缘见。
此前,玄德道长多次给我谈及王老的传奇经历和冶学求真不苟之精神,早已景仰在心。
次晚,前去看望老人家,一中年女性同道携礼拜会王老,王老十分认真地为她讲解了修真之要,同屋的另一位老武术家告诉我,王老讲的是《阴符经》要诀。
大会期间,因王老已年逾八旬,没有安排表演事宜,但当王老看到某团体的气功表演——圆木撞人节目时,向大会组委会表示愿意登台表演无技巧的同类内家绝技。
王老说,身不能动,要靠内功来对付巨大的惯性,甚至将人、木反弹出去。
组委会考虑王老年事已高,加之蔡甦强调:王师母临行前再三交待,王老是重病劫后余生之人,不要表演、注意饮食,故未能如愿。
三天大会结束后,圆满完成大会对外对内报道任务的我(其它同仁已先走),收拾好设备用一辆老式吉普将王老接到了70公里外丹江口城区的家中,蔡甦随行。
武当内家十三桩——田理阳
![武当内家十三桩——田理阳](https://img.taocdn.com/s3/m/5d98577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d.png)
武当内家十三桩——田理阳武当内家十三桩,是武当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武当道家思想的体现。
这十三桩包含了武当式太极拳、武当剑法等多种拳法和器械法。
其中,田理阳是武当内家十三桩中的一种技法,是一种内家拳动作。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一拳术。
田理阳是武当内家十三桩中的第六桩,它的动作结构简单、灵活自然,充分展示了太极拳的特点。
田理阳的起势姿势为左脚正对前方,双脚分蓄劲姿势。
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手掌心向下,手指微张。
然后,左脚横出一步,步伐要大且稳定,同时臂向下方挥出一下,手心自然向上,手指自然微张,手腕微微用力。
接着,脚似跨步而出,双脚站直,右手高高举起。
右手颇高,左手在右手降臂之前,伸到左后方45度停住。
田理阳的动作要求呼吸自然而深沉,步伐要稳健有力,拳劲轻灵内敛。
田理阳在动作中充分体现了太极拳的柔和、圆融、周密和均衡的特点。
田理阳在对方进攻时,以身法灵活处理,采取自然应对的方式,以化解对方的攻势。
田理阳的动作流畅自如,融会太极拳的各种技法,包括推手、摔跤、踢腿、击打等,使得其在实战中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田理阳在武当内家十三桩中的位置非常重要。
它对于武当太极拳的修炼具有重要的作用。
田理阳通过不断的练习,使得身体的力量得到合理的调动和利用,同时提高了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田理阳的练习也能够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提高身体的抗打击能力。
田理阳除了在实战中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外,在健身养生方面也有很大的益处。
田理阳能够调整身体的内外平衡,加强身体的抗击打和抗伤害的能力,有助于保护身体的健康。
此外,田理阳练习还能够促进心肺功能,增强体力和耐力,并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总之,田理阳作为武当内家十三桩中的一种拳法,具有独特的技击特点和养生功效。
它在实战中灵活应对,能够有效地化解对方的攻势,同时能够增强身体的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
田理阳还具有良好的养生功效,能够调整身体的内外平衡,提高身体的抗打击和抗伤害能力。
因此,田理阳对于武当武术的修炼和保养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武当武术原理
![武当武术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b1e9f1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8.png)
武当武术原理今天来聊聊武当武术原理的一些事儿。
我最开始对武当武术感兴趣啊,就是看那些武侠片,武当派的高手们一个个身轻如燕,动作潇洒得很。
这就像那些在公园里练太极的老大爷老大妈一样,看着慢悠悠的,可是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感和韵律感。
这其实就涉及到武当武术的一个基本原理——以柔克刚。
打个比方吧,你用力打一个充满气但是很有弹性的皮球,你越用力,球反弹得越厉害。
这就和武当武术里的以柔克刚有点像。
要是对手使硬力,武当武术就讲究用一种柔软的力量来化解,然后趁着对方的空当进行反击。
这个“柔”不是软弱无力的柔,而是一种能够根据对手力量变化而灵活调整的力量。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怎么才能做到以柔克刚呢?这就需要极高的身体协调性和对力量的精确控制。
就像骑自行车,想要骑得又稳又快,你得协调好两只脚踩踏板的力度,手上把控好方向。
这种协调性也是通过长期的训练形成的。
我在学习武当武术的过程中,发现它还有一个原理是动静结合。
你看武当武术的套路,有些动作看似很慢很静,但突然又会有快速敏捷的动作爆发出来。
像我们平时走路,正常的时候不紧不慢,但是一旦要跨过一个小坑或者躲避突然出现的东西,就会迅速地做出动作。
在实际中,比如说遇到危险或者敌人突然攻击的时候,动静结合的效果就像先隐藏自己的实力,让对方捉摸不透,然后在最佳时机出击。
还有一个我认为很重要的原理就是意与气合。
这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实际理解起来呢,就好比我们做事情要有决心和专注力。
练武当武术的时候,心里得有一种意念在引导着动作,然后身体内的气息随着意念流动,来保证动作的流畅和力量的传递。
就像我们跑步比赛的时候,心里一直想着要超越前面的人(这就是意念),身体就会根据这个想法调整呼吸(气),让自己跑得更快更有力。
不过说实话啊,对于武当武术中的一些更深入的原理,比如内劲的产生和运化,我现在还不是很明白。
感觉这已经涉及到一些比较神秘的身体能量转换之类的东西了。
但是这也给我留下了很多继续学习和思考的空间。
问道武当丨内家拳三年只练一个“松透”
![问道武当丨内家拳三年只练一个“松透”](https://img.taocdn.com/s3/m/bf1dfd2b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08.png)
问道武当丨内家拳三年只练一个“松透”问道武当道文化夏令营的营员,有的是学武术出身,有的是练习太极多年的太极铁粉,很多营员专门为一览武当真功夫而来。
24日的太极文化课上,武当山理阳内家武术馆馆长田理阳道长为大家讲解和演示真正的武当内家拳法,营员们都大开眼界,如愿以偿的见识到武当真功夫。
田理阳道长,号通灵道人,系武当玄武派第十五代传人,1989年拜在武当派门下,被游玄德掌门收为入室弟子,在武当山金顶、紫霄福地潜心修炼十余载,得到多位高人,如郭高一道长、王光德会长的指点,颇有心得。
2000年后至今,一直在国内外讲学,尤其受到欧洲武术爱好者的关注,弟子众多。
—田理阳道长讲解刚与柔之力全世界有几亿人在练太极,太极为什么这么火?太极究竟好在哪里?田道长从张三丰修道的故事讲起。
张三丰早年习武,无人能敌,但他仍感到自己碌碌无为,没有得到他真正想追求的东西。
南尊武当,北崇少林。
钢筋铁骨硬不过少林,张三丰也练过这种硬功夫,但是他发现了问题,这种功夫并不能延年益寿,甚至练习不当反而伤身。
他在迷惘之际,偶然间从动物身上得到了启发。
有一天他在“邋遢崖”看见一只鸟与一条蛇打架,每当鸟上下飞击长蛇时,蛇就蜿蜒轻身,摇着闪避,不曾被击中。
相持时久,鸟已精疲力竭,无可奈何地飞走了。
长蛇也自由自在地钻进了草丛。
张三丰由鸟蛇斗得到启发:以柔可以克刚,以静可以制动。
于是,模仿长蛇的动作创造出了内家拳。
三丰祖师的技艺神龙见首不见尾,变换莫测,由于他不管云游哪里,都和当地百姓打成一片。
他一路惩恶扬善,助人无数,得到了老百姓的极大尊重,武当张三丰的名字在天下传扬。
上至皇帝,下至黎民,都想寻得这位真人的足迹。
太极拳是哲学的拳三丰祖师所创太极,以道家思想为主体,从而演变出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巧制胜,四两拨千斤神奇效果。
然而张三丰太极拳的最大意义却不在于致胜,而在于养生,这是一种生命的武学。
它让习练者在松静的状态下使气血天然活动,让身材自动调理阴阳均衡,从而起到健身的浸染。
关于武当群的几点思考
![关于武当群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f68e36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f.png)
关于武当群的几点思考武当武术文化“走出去”的实践以武当武术文化为载体,讲述中国故事、湖北故事。
武当文化是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为内核,涵盖宏伟的古建筑群、珍贵的道教文物、灵验的道教医药、典雅的道教音乐、玄妙飘灵的武当武术、健康养生的道教思想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华民族文化载体。
新的历史条件下,武当文化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当属武当武术,它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帮助人们提升素质、找寻自我、丰富人生。
通过组建武当功夫团,到海外进行交流展演,传播武当文化,展示武当武术的独特魅力,使海外受众对武当文化和武当山,产生特殊的亲近感,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强烈愿望、播下文化交流互鉴的种子。
在由湖北省委宣传部牵头,统筹协调各部门组织的湖北文化“走出去”系列活动中,武当武术作为湖北文化重要代表,先后参与2016 年“荆楚文化海上丝路行”、2017 年“荆楚文化陆上丝路行”、2018 年“荆楚文化欧洲行”等活动,在意大利、捷克、匈牙利等国向欧洲民众展示湖北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彩魅力。
罗马大学孔子学院学生罗伦表示:“我非常珍惜这样能够近距离感受中国文化的机会,这次活动坚定了我要学好中文的信念。
”匈牙利前总理迈杰希•彼得说:“文化的首要本质是和谐,这次展演的武当太极体现了和谐理念,通过对荆楚文化的认知,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中国人民的和谐精神,希望未来匈中两国关系更加和谐。
”以主流社会为目标,充分发挥华侨华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武当武术蕴含了深厚的道教养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
海外民众,特别是华侨华人,十分关注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其裨益身心的作用。
在太极拳入青奥会和申遗成功后,武当武术在海外的影响越来越大。
因此,推动武当武术文化对外交流,必须把握武当武术文化的特质,因势利导地引入道教养生和武当文化中独特的健身方式,以增强这一文化的吸引力,使武当武术文化的理念与思想融入到当地主流社会。
近年来,武当武术与海外主流社会互动频繁。
武当拳法交流会发言稿范文
![武当拳法交流会发言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3a7ddb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49.png)
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武当拳法的魅力。
武当拳法,作为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今天,让我们共同感受武当拳法的博大精深,分享武当拳法的传承与创新。
一、武当拳法的起源与发展武当拳法起源于我国湖北省武当山,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武当山自古以来就是道教圣地,道家修行者在此修身养性,研究武术。
武当拳法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强调内功修炼与外功技击相结合,追求身心合一、天人合一的境界。
武当拳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流派,如武当太极拳、武当剑术、武当棍术等。
这些流派各具特色,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了武当拳法的发展。
二、武当拳法的特点与价值1. 内功修炼武当拳法强调内功修炼,注重呼吸吐纳、丹田锻炼,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内功修炼是武当拳法的基础,也是武当拳法区别于其他拳种的重要特征。
2. 外功技击武当拳法的外功技击讲究招式严谨、发力纯正,强调攻防兼备、以柔克刚。
在实战中,武当拳法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招式,应对各种对手。
3. 武德修养武当拳法倡导武德修养,强调“以武修身,以武养德”。
武当拳法修炼者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做到“心正、意诚、形端、气定”。
4. 艺术价值武当拳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动作优美、节奏感强,既可修身养性,又能陶冶情操。
三、武当拳法的传承与创新1. 传承武当拳法的传承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武当拳法的优秀传统,使之代代相传。
在传承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以下几点:(1)师承有序:要选择有德有才的师傅,遵循师承有序的原则,确保武当拳法的正宗传承。
(2)口授心传:武当拳法有很多口诀和秘籍,要通过师傅的口授心传,让弟子掌握武当拳法的精髓。
(3)实践锻炼:武当拳法讲究实践锻炼,要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提高自己的技艺。
2. 创新在传承的基础上,我们要勇于创新,使武当拳法与时俱进。
以下是一些建议:(1)结合现代科技: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影像技术、计算机模拟等,对武当拳法进行研究和传承。
武当玄武派的简介
![武当玄武派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7831e36c281e53a5802fffb.png)
武当玄武派的简介武当山的主神是玄武神,玄武派由此而生,武当山原名太和山,参上山,为火山,玄武神为水神,唯水能克火,此山有"非真武而不足当之"之意,故改名:"武当山",随着玄武神的显赫,武当山的知名度也就越来越大,而后便成玄武神的代名,甚至取代了玄武神的知名度,,在"玄武派"传至第十二代时武当山又诞生了"武当派",此时武当山大量的道人都皈依于"武当派""玄武派"从此暂时断传。
此后武当山高道倍出,从而又出现在了如:"武当清微派"、"新武当派"、"武当榔梅派"、"武当三丰派"、"武当龙门派"等十几个派系。
下面是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武当玄武派的简介。
武当玄武派介绍武当山原名太和山,明朝时由于皇家对于武当山和张三丰推崇,称武当为'太岳',名位在五岳之上,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将其列入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
'武当山人称"仙室",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为中原道教的活动中心,中道教各教派诞生之后均相继传入武当,至使武当为成为了一个多派系同修的场所。
改革开放以后,宗教政策得到了落实,武当各派也恢复了传承,为了使武当各派能在武当和蔼相处、共同发展,同时也是便于武当道教协会的总一管理,一九八九年九月九日,武当道教协会经研究决定,恢复"武当玄武派",当时距分派辈的方法是,武当玄武派承接原第十二代,继第十三代为承接的第一代,续承武当玄武派的第一代为玄武派第十三代弟子,第二代(一九八六年正月初一至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三十日为第二代)为玄武派第十四代弟子,再后五年一代排列,由武当道教协会统一收徒。
而今,武当"玄武派","武当三丰派",是武当山诸多派系得以传承的本山派系。
太极拳的四个功能——田理阳
![太极拳的四个功能——田理阳](https://img.taocdn.com/s3/m/93096cf1172ded630b1cb6ec.png)
太极拳的四个功能作者:田理阳一、太极拳的健身意义太极拳,作为一种拳术,最早的时候只是为了更好的打击敌人,为了怎样才能更简捷、省力、有效地克敌制胜,才在道家“无为而治”指导思想的启发下创造出来的,那时才有技击意义,其健身价值是在用太极拳练习技击的过程中被发现的。
张三丰主张“愿天下英雄豪杰延年益寿,不图技击之末尔”,讲究武道同修,经过逐步演变,二者相辅相成,很多传人发现并印证了在健身养生的过程中,附带产生了高深莫测的技击防卫功夫,成为无心插柳之举。
在松静的状态下让气血自然流动,让身体自动调节阴阳平衡,从而起到健身的作用。
中医说:“滞而不通,不通则痛。
”而太极拳基于独特的天人合一、以自然为神韵等思想为指导,练功时全身放松、透空,适宜气血流动;思想集中,使神、形、气相合,可以缓解大脑疲劳;动作徐缓,如行云流水,既活动了筋骨,又不会疲劳,通过这种有氧运动,从而达到健身的目的。
道家讲的返璞归真、返本还原、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理念,应该时刻贯穿于太极拳运动之中。
基于太极拳爱好者对太极拳的认识,学练太极拳应注重内在的理解和修炼,而不应以学会多少种拳术套路为目的。
学练任何一家的架子,一套足矣。
如果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新套路上,只会白白浪费了自己的大好时光,毫无用处。
根据近年来生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生理学家对中枢神经的研究,使我们进一步的认识了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我们知道,神经系统,尤其是它的高级部分,是调节与支配所有系统与器官活动的枢纽。
人类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条件反射),以适应于外界环境并改造外界环境。
人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使体内各个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按照需要统一起来。
因此,任何一种锻炼方法,如果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对全身来说就有很好的保健意义。
太极拳的优越点就在于此。
习练太极拳,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并且讲究”用意”,这些都对大脑活动有着良好的训练作用。
此外,从动作上来讲也是如此。
练武术要阴阳合一、道法自然
![练武术要阴阳合一、道法自然](https://img.taocdn.com/s3/m/5624e6e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69.png)
练武术要阴阳合一、道法自然武术,门派林立,千姿百态。
无外乎“四击”、(打、踢、摔、拿)“八法”(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十二形”(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站如松、立如鹤、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快如风、慢摇鹰),故日“天下武术是一家”。
分而言之,不过“内、外”两家。
内家以意气为主,外形从之;外家以外形为主,内气从之;内家重修“精、气、神”,外家苦练“形、速、质”;内家属武当,首推太极拳为领袖,外家属少林,当举少林拳为代表。
气功,种类繁多,千奇百怪。
无外乎“惩忿、窒欲、松静意守、克已复礼”。
故日:“儒、道、释三教同源”.分而言之,不出“动、静”二字。
动者以形引气。
形气相依,动中求静,是谓动气功;静者或卧、或坐、或立,姿式稳定,意念专一,有练点的(如意守丹田等),有练线的(如运行大、小周天等),有练混元的(处处无法,处处法),有练交叉的(如走毛孔之气等)……外静内动,是谓静气功。
盖武术、气功虽千般万种,确理为一贯,均未出“阴阳”二字。
外为阳,内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刚为阳,柔为阴,疾为阳,缓为阴……阴中又有阴中之阳和阴中之阴.阳中亦有阳中之阳和阳中之阴。
阴不离阳,阳不离阴,老子日:万物负阴而抱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构成。
武术、气功亦然。
所以,气功文献中,丹经万卷仪论不出阴阳”。
古往今来大凡练功者,多有得道、成圣、成佛、成仙之幻,儒家穷理尽性而称圣,释家明心见性而称佛,道家修真养性而称仙。
何为道,《易》日“一阴一阳之谓道”。
道,是一切事物阴阳变化的规律,阴阳乃万法之宗也。
所谓称圣、称道、称仙者,乃是通过常期的学习、修练,悟出了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能够适应规律,驾驭规律,见微而知著,善于掌握阴阳平衡的高人。
生活、修练,随时注意掌握阴阳平衡,七情六欲,不使为过,则百病不生;工作、学习、为人处事注意掌握平衡,劳逸结合,亲疏有度,则万事顺达。
但是平衡又是暂时的,不平衡是绝对的,这就要求人们在从事各项工作中注意学习研究。
武当武术中道家的哲学思想内涵
![武当武术中道家的哲学思想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da31fb1d03d8ce2f006623d2.png)
武当武术中道家的哲学思想内涵武当武术作为一种载体,承载着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道教文化,同时她也是道教文化发展的一个历史见证。
如欲深入理解武当武术的本源,必须理解武当武术中所蕴涵的道家文化的哲学思想内涵。
由老子开创的道家,是一个以“道”为最高概念,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哲学流派。
道家的哲学本质是一种人生哲学,它引导人们超越世俗的种种羁绊,返朴归真,追求一种合乎人本性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摄取道家经典而产生的道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宗教,她历史悠久,范围广泛;其哲理博大精深,其教义包涵万有。
作为四大道教名山之魁的武当山,不仅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宗教,而且也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武当武术。
在武当武术文化中深涵着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从认识角度看,道家的认识论不是独立的知识系统,它与人生理论认识境界和实践活动的提升紧密联系在一起。
道家以老庄的“道”的本体学说作为认识论的基础,认为万事万物皆生于“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教的认识论方法基本继承了老庄之学说,并根据道教“修仙”的宗教要求,把道家的认识方法神秘化,使之与炼养术紧密结合起来。
道教的认识方法论是综合性的,直觉体验与感性、理性融为一体,侧重于用形象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它强调修炼的实践,是“知行合一”的过程。
其具体的方法有内视、存想、坐忘,守一和性命双修。
在“道法自然”的道家认识论影响下,武当武术重视自然,且强调“效法自然”,并把其作为区别其他拳派的本质特征之一,乃至上升为武当武术理论的根基。
武当武术在形成过程中,侧重于用形象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以养生、悟道、技击三位一体的综合方式,大量采用了对自然万物的模仿,经过加工提炼、修炼、再改进、再修炼的螺旋上升的认知方式,实现“知行合一”,以求得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最终达到得“气”“完形”。
相传,张三丰从鹊蛇相斗(龙凤斗),蛇能取胜中悟出深刻的哲理,以此创编了武当拳。
体现的就是“拳法自然”的原则。
内家拳之谜 考据严谨(中国最正宗的)
![内家拳之谜 考据严谨(中国最正宗的)](https://img.taocdn.com/s3/m/52ece45abe23482fb4da4c31.png)
内家拳之谜考据严谨明万历三十四年,即公元1606年,武英殿大学士、内阁首辅沈一贯辞官回到家乡宁波。
史料中称其“杜门不出九年”,其实七十高龄的他身体还是不错的,起码可以在宁波城里四处走动。
他可能年轻时就知道,宁波在弘治正德年间就有一位闻名的武师,叫边诚。
到嘉靖末年,宁波又出了一位武学大师,风格与边诚迥然不同,名气比边诚更大,他叫张松溪。
张松溪成名的时候,沈一贯也一二十岁了,可能当时就听说过张的一些事迹。
后来沈一贯考中进士,一直在朝中为官,历任吏部左侍郎、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等等直至为内阁首辅,近四十年宦海沉浮,虽然其间也几次回到家乡小居,但他可能无暇为家乡的一位武术技击家作传。
现在他辞官回家了,有了闲心,就专门去寻访张松溪的徒弟,收集了张松溪的事迹,写下一篇《博者张松溪传》。
沈一贯为万历重臣,为官口碑不佳,但是他赋闲时写下的这一篇文字,却成了中国武术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翔实资料。
时光飞逝六十余年,清康熙八年,1669年,正在宁波延庆寺“证人讲会”讲学的黄宗羲突然得知一个消息,他的一个朋友病逝了,这个朋友是宁波的一位技击大师、张松溪的三传弟子王征南,也是他儿子黄百家的师父。
黄宗羲为老友的不幸去世十分悲哀,写下了《王征南墓志铭》。
他在文末的“铭”中写道:“有技如斯,而不一施;终不鬻技,其志可悲。
水浅山老,孤坟孰保?视此铭章,庶几有考。
”黄宗羲不愧智慧过人,有一种历史学家的远见,他似乎预感到一代武术宗师王征南的生平事迹和武学渊源,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埋没在时光的尘埃中,只有他写下的这篇墓志铭,会给后人提供一个重要的考证。
此后的事实证明了黄宗羲的预见,他的这篇《王征南墓志铭》,在中国武术史中的地位,比《博者张松溪传》要高得多,似乎是一个重要的武术流派和武术拳种的类似于《圣经》一般的经典文献。
但是,令人感兴趣的是,它的权威性和重要性,却造成了宁波历史中的一个武学之谜,也为中国武术史布下了重重的迷雾,令众多的武术史家和武术家因为它而针锋相对、争论不休。
武当龙门派内家拳秘诀 武当内家拳
![武当龙门派内家拳秘诀 武当内家拳](https://img.taocdn.com/s3/m/22033aec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f.png)
武当龙门派内家拳秘诀武当内家拳一、拳崇五德曰敬道,曰从愿,曰敛性,曰凝真,曰虚涵。
二、无极诀凝虚浑穆衔无缝,气敛神放罡摄魂。
三、两仪诀虚实破万论,只此动静生。
七星纳两仪,身手步法纯。
正顺背逆择,先天后天分。
往来无重弊,触接落下乘。
万变不出此,诀祭捆仙绳。
四、三才诀三田悬一剑,三盘莫失偏。
天盘云虚缭,地盘鱼窜旋。
人盘风摆柳,三盘如鸢线。
三才若在梢,三节九催连。
三才四门搏,九宫十字见。
五、五行攒内五行,外五行,内外相生又五行。
能将生克设彼我,始知此言异凡品。
六、十二合内三合,外三合,内外不合奉人捉。
一窍髓藏顺契间,何苦枉自硬相磨。
七、七星十三峰头手肘肩胯膝足,顶圆坠沉松关溜。
耽身攒步簇息至,纵是大罗一把收。
头手肘肩胯膝足,顶打刺撞挤冲蹴。
夺居中铉判少正,沾身撒出千只手。
八、九宫图脚下七星走八门,八爻中有一宫门。
关守放纵任急徐,上下八方金钱囵。
九、三相觉眸神赖从丹炉提,水木齐发惊彼魂。
耸耳怒目顾八风,此为初觉应思神。
次觉玄玑心胄验,三万八千毫端问。
卷涡搜煞火土逸,内外循轨上下挣。
十、真息诀一来一往谓命生,绝纳去息养天真。
引月载火照玄斗,庚甲谴自土釜烹。
气散于力皆缘口,神散于气因心分。
松导紧扎百骸窜,浩宏一令八万身。
十一、气形神御人先藏形,现形安打人。
识清神光驰,气正浩然浑。
充吸蓄形力,劲催放神问。
内提外示逸,拘魂捉魄阵。
十二、合衣诀软如绫,滑似锦,吃劲周身胄黄金。
拳行千趟气血往,开合导纳索松紧。
上要叩,下得收,十趾抓地如金钩。
腾注领泻凭心愿,龟甲著体抵冷揍。
内宜实,外须弛,皮肉筋骨经脉咨。
虚盈一嚏见表里,逐气鼓荡溢躯肢。
十三、劲力诀劲圆驱曲直,八方胀力撑。
搭手隐流意,八方均掀人。
源从根底起,劲由枢脊生。
鼓动丹炉火,浪气撼堤城。
旋善解百愁,松蓄灵空纯。
宾主三七着,粘触顷俄更。
力贵短沉迅,劲须整冷浑。
发化机在控,捉失千斤腾。
乘感而能应,一点牵牛绳。
有窍指何处,脚间腰胯问。
力不卷不紧,劲不炸不混。
力不催断节,劲不饱失魂。
武当山传统功夫七十二绝技全揭秘
![武当山传统功夫七十二绝技全揭秘](https://img.taocdn.com/s3/m/e8f232d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9.png)
武当山传统功夫七十二绝技全揭秘武当山,位于中国湖北省武当山特区的一个山脉,自古以来便是中国武术的发源地。
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武当山传统功夫成为了世界瞩目的宝贵遗产。
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武当山传统功夫七十二绝技,这项技艺包含了各种高超的拳法、剑术、擒拿手法和内功练习。
下面将为您一一揭秘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武当山传统功夫七十二绝技。
一、太极拳太极拳是世界闻名的中国武术技艺之一,也是武当山最为著名的拳法之一。
太极拳以柔和的动作和缓慢的节奏而闻名,其核心理念在于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性,对于调节身心健康效果显著。
二、八卦掌八卦掌是以八卦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掌法,通过练习八卦掌可以增强全身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
八卦掌注重身体的旋转和腿部的灵活运动,使技击更加迅猛凌厉。
此外,八卦掌还注重腰部和胯部的灵活运动,对腰腹部力量的锻炼有很好的效果。
三、太祖长拳太祖长拳是武当山传统功夫七十二绝技中最为直接和实用的一种拳法。
太祖长拳以短打突进、一击必中为特点,注重肩部和手臂的力量训练,对于提升攻击力和防御能力有很好的效果。
四、金鸡独立金鸡独立是一种非常具有观赏性的功夫动作,以双腿直立成90度角的金鸡独立姿势为特点。
通过练习金鸡独立,可以锻炼腿部的力量和平衡感,并加强下半身的肌肉控制能力。
五、劈拳劈拳是一种相当独特的拳法,通过不同的姿势和手势展示不同的意境和技巧。
练习劈拳可以提高手臂的力量和灵敏度,对于提升近身搏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六、玉女心经玉女心经是一种以内功训练为主的武当山传统功夫,注重呼吸调和和内气运用。
通过练习玉女心经,可以增强身体的抗压能力和抵抗力,提高内气的运用能力。
七、五行八卦剑五行八卦剑是武当山传统功夫七十二绝技中最为高深的剑术之一。
练习五行八卦剑可以增强手臂和腰腹部的柔韧性和力量,通过剑的舞动提升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度。
以上所述的七十二绝技只是武当山传统功夫丰富技艺的冰山一角。
武当武术特色概述
![武当武术特色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09b0351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e9.png)
武当武术特色概述武当武术特色概述武当武术特色一、以道理为指导中国武术,最早起源于原始时代。
人类为了获取食物,捕猎要与猛兽斗;人类为了拥有、巩固领地,这一部落要和那一部落斗。
斗的年代久远,人们积累起一些经验运用于斗争实践,这便叫做武术或战术。
不过这里的武术之“武”由于贤愚之别,体用不同,愚俗的趋势已失去创造“武”字者的本义,成为对残杀的表述。
这里的武术、战术之“术”,总归也只是一种经验主义的东西。
如强胜弱,快胜慢,刚胜柔,有力胜无力,多胜少,大胜小等等。
这种“术”只是在“量”和“速”的运用上做文章。
至今仍有许多其他武术的练法仍然着眼于此二者。
而这种武术,一旦敌对双方势均力敌旗鼓相当,由于“量”和“速”的直抗,不仅很难做到消来敌人,又很难做到保存自己。
武当武术的产生不是经验主义的产物,而是理性的产物。
它代表古之圣哲创造“止戈”为“武”的一种趋势,最早源自伏羲、玄帝、尧、舜、老子等人。
这里须分清的是,其一,武当武术是中国武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二,武当武术是对中国武术的一大创新和光大,而不是在自然武术上的一种改良;其三,它是先有理论后有拳法。
武当武术的理论基础就是道家哲学。
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一部分哲学家,为了最完美地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通过对“天”(宇宙自然)、“地”(地球自然)、“人”(以人为代表的地球生物)相互关系的观察研究分析,所获得的一种宇宙、世界、社会、人生整体统一辩证的哲学观念。
道家哲学当然不是专为道家拳术创立的理论。
然而,武当武术创造发明于道家,在于道家哲学可广泛运用于道家生存的每一个领域(道家也认为道家哲学是可供人类普遍运于用任何领域之中)。
道家比一般人更注重保存自己,因此也必须具有防卫术。
于是,剖析社会流行的防卫术利弊,以道家哲学原理为指导的道家防卫术(起源甚早,并在武当山由张三丰最后集大成)——武当拳法便自然产生了。
道家哲学的本体是“道”。
认为“天、地、人”之间有一个永恒的“道”存在。
田理阳道长《武当五脏内养功—打坐功》亲授班圆满举办
![田理阳道长《武当五脏内养功—打坐功》亲授班圆满举办](https://img.taocdn.com/s3/m/c26ac278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32.png)
田理阳道长《武当五脏内养功—打坐功》亲授班圆满举办
2021年5月1日—4日,15位来自北京、重庆、上海、广州、武汉、厦门、大连、唐山、新疆的学员相聚于武当山理阳内家武术馆内,参加田理阳道长《武当道家五脏内养功(打坐功)》培训班学习。
《五脏内养功》是结合有效的呼吸方法,借天地五行东、西、南、北、中,金、木、水、火、土各属性之气,以五色之红、绿、黄、白、黑为基本元素,让五脏在大脑中枢神经良性意识的指导,五行互补,各归其所,修炼后可使人返璞归真、返本还原。
此功为武当丹道及内、外功修持的必经之路。
《武当五脏内养功—打坐功》亲授班学员—课前热身
《武当五脏内养功—打坐功》亲授班学员—勤做笔记
《武当道家五脏内养功(打坐功)》:五脏自有其本性,五色五位并五行,巧夺天机复本源,乾坤炉内自安定。
其行功顺序为:定位,调身,吐纳调息,固精关门,五行交换...采气,练气,温养意守,收气,收功等十四步要领。
《武当五脏内养功—打坐功》亲授班学员—认真修炼
《武当五脏内养功—打坐功》亲授班学员—畅谈心得
经过四天的实修,在田理阳道长深入浅出的道家打坐功法的系统传授下,每位学员都掌握了《武当道家五脏内养功》的行功要诀。
学员们反应功效好,对学习内容和课程非常满意,整个学习期间学习气氛浓厚,大家感叹此行收获满满。
武当山理阳内家武术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当武术之我见——武当田理阳——武当武术,源远流长,博大博识,巧妙飘灵。
自张三丰祖师创建武当派以来,历经各朝,历久不衰,道门、民间代有传人,时至今天,可谓桃李满全国,太极图形和太极拳文化已普遍环球,本人以为能拥有这么迂腐、巧妙的文化深感孤高。
有社会学家大致预计,环球70亿生齿中,约莫有8---10亿人在操练各式太极拳,这种不需伟大的园地和装备的要求,顺手就练却健身结果卓著的公共性健身材育行为,备受天下各国、各阶级人士的亲睐。
各地有关组织和小我私人充实熟悉了这种文化的代价,纷纷用各类情势如集会、进行交换大会、眷念宗师等勾当慢慢敦促了太极文化的成长,这长短常可喜的排场和征象。
也是文化再起的详细示意,更是社会调和和文明成长的符号。
时至现今盛世岁月,国泰民安,追求康健和文明社会。
低碳、高质量糊口已经是我们各人以致天下人民的首要方针。
下面我就我多年以来习练武当太极及内家拳的履历和领会跟各人举办讲述交换,以促进武术文化的成长并配合进步,看法较量浅陋,肯请方家指正。
第一:理念任何事物都有他特定的性子和理论基本,万物皆有天性。
太极拳及各拳术皆云云,由张三丰开创的武当内家拳派,从理到法已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后又经王宗岳、张松溪等历代宗师、传人精研和增补,使武当内家拳派更是枝繁叶茂。
可以说无理不成书,没有强项的理论基本就谈不上文化和代价。
第二:武当内家拳的气魄威风凛凛特点、特性一、武当武功的气魄威风凛凛特色归纳综合为:1、以道家哲学头脑为指导2、以养身全形为宗旨3、以天然为神韵4、以技击争斗为末技5、以道德涵养为家声。
二、武当武功的技击特性为:1、主张不敢为全国先的计谋头脑2、有后发先至的战术原则3、具轻灵圆活的技击要领4、善贵化不贵抗的技击结果5、着处柔守雌的处世理念第三:意义(修炼武当武功的意义在于健身、应用和益智开慧三者)健身:太极拳,作为一种拳术,最早的时辰只是为了更有用的冲击仇人,为了奈何才气更简便、省力、有用地克敌制胜,才在道家“无为而至”指导头脑的开导下缔造出来的,当时只有技击意义,其健身代价是在用太极拳操练技击的进程中被发明的。
张三丰主张“愿全国好汉英雄延年益寿,不图技击之末尔”,考究武道同修,颠末慢慢演变,二者相辅相成,许多传人发明并印证了在健身养生的进程中,而附带发生了高妙的技击防卫工夫,成为无心插柳之举。
在松静的状态下让气血天然活动,让身材自动调理阴阳均衡,从而起到健身的浸染。
中医说:“滞则不通,不通则痛”,而太极拳基于其奇异的天人合一、以天然为神韵等的头脑指导,练功时满身放松,透空,相宜气血活动;头脑齐集,使神、形、气相合,可以缓解大脑疲惫;举措徐缓,如行云流水,既勾当了筋骨,又不会疲惫,通过这种有氧行为从而到达健身的目标。
道家讲的:返璞归真、返本还原、无为而无不为的头脑理念应该时候贯串于太极拳行为中。
基于太极拳喜爱者对太极拳的熟悉,学练太极拳应注重内涵的领略和修炼,而不该以学会几多种拳术套路为目标。
学练任何一家的架子一套足矣。
假如把太多的时刻、精神都用在进修新套路上,只是白白挥霍了本身的大好年华,毫无用处。
按照连年来心理学的成长,出格是很多心理学家对中枢神经的研究,使我们更进一步地熟悉了中枢神经体系对人体的重要浸染。
我们知道,神经体系,尤其是它的高级部门,是调理与支配全部体系与器官勾当的关节。
人类依赖神经体系的勾当(通过前提反射),以顺应于外界情形并改革外界情形。
人依赖神经体系的勾当,使体内各个体系与器官的性能勾当凭证必要同一路来。
因此,任何一种熬炼要领,假如能加强中枢神经体系的性能,对满身来说就有很好的保健意义。
太极拳的良好之点就在于此。
操练太极拳,要求"心静",留意力齐集,而且考究"用意",这些都对大脑勾当有精采的实习浸染。
另外,从举措上来讲也是云云,操练太极拳时,举措必要"完备一气",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照顾绝不狼藉,前后连贯,绵绵不绝,同时因为举措的某些部门较量伟大,必要有精采的支配僻静衡手段,因此必要大脑在求助的勾当下完成,这也间接地对中枢神经体系起实在习的浸染,从而进步了中枢神经体系求助度,活泼其他体系与器官的性能勾当,增强了大脑方面的调理浸染。
打太极拳,许多举措、姿势要求气向下沉,即所谓"气沉丹田",这是一种横膈式呼吸,它在医疗与保健上都有浸染。
胳肌与腹肌的紧缩与舒张,使腹压不绝改变。
腹压增高腹腔的静脉受到压力的浸染,把血液输入右心房,相反当腹压减低时,血液则向腹腔输入。
这样,呼吸行为就可以改进血液轮回的状况,增强心肌的营养。
另外,横膈的行为又可以给肝脏以有纪律性的推拿浸染,是消除肝脏淤血、改进肝脏成果的精采要领。
以是常常操练太极拳,对提防心脏各类疾病及动脉硬化缔造了精采前提。
许多修炼拳法而到达却病延年、康健益寿的究竟,证明练太极拳法对中枢神经,对心脏血管体系,对骨骼、肌肉及枢纽勾当,对体内物质代谢、对消化体系具有全面的保健浸染。
2、应用(也称为防身、技击、御敌)太极拳最早的现实浸染是防身自卫。
雍正十一年(1733),《宁波府志》有张松溪(约1506—1620)传云:“张松溪,鄞人,善搏,师孙十三老,其法自言起于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清康熙初年黄宗羲(1610—1695)的《王征南墓志铭》,个中言道:“少林以拳勇名全国,然主于博人,人亦得而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内家,盖起于宋之张三峰。
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
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
遂以特技名于世。
成效既著,学着蜂起...”于是适应,开创武当派。
与有名全国的少林武功并驾齐驱,威震武林,享有南尊武当,北崇少林之英名,一刚一柔,同为武林泰斗。
黄百家《内家拳法》记:...“张三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尽弃少林之成法,一以练气内修为主...得其一二者,已足胜少林”。
以上记录均为武当技击防卫工夫出众并名扬全国、威震武林。
以后武当与张三丰融为一体,众人说起武当必知有张三丰,提起张三丰肯定会遐想到武当。
张三丰留于后裔的经典繁多,个中张三丰《太极拳论》讲:一流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穿。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备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
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狼藉,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上下前后阁下皆然。
凡此皆是意,不在表面。
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
快意要向上,即寓下意。
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
虚实宜分清晰,一处自有一处虚实,随处总此一虚实。
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断耳。
太极长拳,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滚滚一直也。
十三势者:掤,捋,挤,按,採,挒,肘,靠,此八卦也;前进,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此五行是也。
掤,捋,挤,按,即坎,震,离,兑,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艮,巽,坤,乾,四斜角也。
《十三势歌》十三总势莫轻蔑。
命意源头在腰际。
变转虚实须寄望。
气遍身躯不少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
因敌变革示神奇。
势势居心揆用意。
得来不觉费工夫。
刻刻把稳在腰间。
腹内松净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
浑身轻利顶头悬。
细心把稳向推求。
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
工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作甚准。
意气君来骨血臣。
想推用意终安在。
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
字字真切义无遗。
若不向此推求去。
枉费韶光贻感叹。
《打手歌》棚捋挤按须当真。
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我。
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
沾连沾随不丢顶。
以上歌诀足以声名武当的光荣实是武林至尊的详细示意。
并且后裔武当高道辈出,如元时的沈万三、杨轨山,明时的邱元清、卢秋云号称太和四仙,之儿女有传承。
民间的北派如王宗岳、蒋发、杨露禅、武禹襄;南派的张松溪、叶近泉、吴昆山、王征南、黄百家等等均是各期间的一流内家好手和代表人物。
3、益智涵养太极拳的甜头,在于把《道德经》哲学头脑实践于人身,通过太极操练而入道,因此是道家至宝。
丰祖曾撰《无根树》,显现人体的机密。
凡人通过太极拳的修炼,以到达健身却病、应用御敌渐至益智涵养,具有高贵的头脑情操,使人离开苦海,明白人生观、社会观、天下观、宇宙观等对天然的熟悉。
曾在冷武器期间,修身养性、宽厚鲜艳、与工钱善、锐而不露、天人合一、道法天然、中庸调和等,也是太极拳和其余武术门户所追求的最高方针。
武德和涵养由健身而至应用,及深苦之操练,而修得高贵之道德者,谓之涵养。
盖全国万事,无不有胜败之范畴。
设以太极拳胜败之理论,运用于人事,可得处世有效之智识,终可达安居乐业之域,凡事皆能默会胜败之理论,而趋重于高深达观,及巨大人品奇迹,即此以是熬炼精力也。
故健身应用之目标,终可至于涵养,以成无上之高贵道德与人品,是为习太极拳最终之功效。
换言之,即庄子所谓技而近于道者也。
在太极拳自己,即具有若此之大权能,况复越发以武德之实习、智仁勇侠之养成乎?故习太极拳之次序,即先依姿势熬炼,以健其体魄。
次依技击要领,而锤炼其应用。
进而涵养其不拔之精力,健壮其高贵道德之头脑,而运用于巨大人品与奇迹。
但是习太极拳者,其举动道德方面有缺,则虽身材如何健全,应用要领如何灵妙,亦不敷称为完全到达乐成之士,也所谓德有多高,道有多深是也。
学者不行不审也。
修炼太极和练功的目标:健身、应用、涵养三者。
由健身至应用,涵养为最高。
武技争斗、强凶残戾为最下。
做人涵养阶级:至人、完人、圣人、贤人、神人。
至工钱康健身材,头脑俭朴,勤学长进,量力而行,天职安宁,离开社会初级意见意义,修身养性。
落成钱学有所成,术有专攻,头脑正派,文明向道,力争长进,助工钱乐,乐观开明,修性悟命。
贤工钱心地善良,俭朴无华,文韬武略,循分守己,长短理解,为社会一方代表,常能解人狐疑,助人功成名就。
圣工钱头脑修得高贵,明辨长短,学识广博,游离民间,相识痛楚,善解人意,广采博纳,地壳山水,江河湖海,天文地理,无不通晓,结社解说,传经渡人,诗书礼乐,孝道纲常,开化民愚,酝酿调和社会,斯如孔丘贤人也。
神工钱人中之龙也,著书立说,意境深远;广具神通,与天地同在;与万物同春,与道独一,阴阳莫辩,高妙莫测,谓之神人,从古到今,老子为代表。
第四:修炼条理1、【武】整体分为:武术、武功、武学、武道四种阶级。
武术应为武术根基功和各拳法套路以及各类东西的操练。
武功则为具超乎凡人的手段和能克敌制胜的本事。
武学则是在前二者的基本上总结心得并出版立传,理法并具。
武道则是身怀特技并具高妙道德涵养,兵不血刃,不战而胜,以德服人,心智高远,智、德、艺、功并用,天人合一至道为最高。
不少人迷惑武的观念,觉得操练各类拳法多年就必然能达高深之地步,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