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护理_与注意事项
医院安全输血护理管理制度
医院安全输血护理管理制度一、输血前1.输血治疗前,经管医生必须与患者或授权委托人谈话,并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
2.护士接到输血医嘱后,从电脑上打印标本采集单,正确准备试管,并将试管条码粘贴在经管医生填写好的《临床输血申请单》上。
3.护士根据医嘱,完善输血全套、血型、交叉配血等各项化验检查。
4.凡申请输注红细胞、全血者,护士必须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条码的试管,床边PDA扫描患者的腕带二维码,清醒患者请患者陈述自己的姓名,确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无误后才能采血,准确采血量。
5.凡申请输注血小板、冰冻血浆或冷沉淀凝血因子者,一般情况下无需交叉配血。
6.同时有两名以上患者需进行血型检查或交叉配血时,必须一人一次分别采集血标本,严禁一次采集两名或以上患者的血标本。
7.护士采集标本并核对后,在电脑标本采集系统进行签名确认;由支助中心工作人员将血标本与《临床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核对并签名。
8.输血科血液备好后,支助中心工作人员凭(领血证)到输血科领取血液,采用冷链箱密闭式转运。
9.领血时,认真做好“三查十对”核对相关信息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运送。
10.输血前、输血时、输血后,均应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
二、输血时11.输血时应挂上具有醒目的血型标识牌,并告知患者血型。
12.输血时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血速度,注意听取患者主诉,严密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13.若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执行输血反应紧急预案与流程,并按照输血反应处理及报告制度上报输血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
三、输血后14.输血完毕,将交叉配血报告单存入病历。
将血袋放入专用的单独存放的黄色垃圾袋中,由护士或支助中心工作人员及时送输血科冷藏保存。
15.做好输血相关的护理记录,包括输血时间、种类、量、血型以及有无输血反应等。
16.病房定期进行输血安全的培训、学习、考核并记录。
临床紧急用血操作规范手册
临床紧急用血操作规范手册1. 引言本操作规范手册旨在指导医务人员在临床紧急情况下正确、安全地进行输血操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2. 安全防护在进行输血操作前,医务人员应遵循以下安全防护措施:- 戴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确保个人卫生;- 确保输血设备的洁净和消毒;- 核实患者身份,避免输错血型。
3. 术前准备在进行紧急输血之前,需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工作:- 向患者或家属解释输血的目的、风险和后果;- 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输血方式和输血量;- 核实患者的血型和交叉配血结果;- 确认输血设备完好,并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准备。
4. 输血操作4.1. 输血前- 准备输血设备,包括血袋、输血管道等;- 核对患者识别信息,确保输血符合患者需求和血型匹配;- 检查血袋标签,核对血型、ABO血型、Rh血型等信息;- 根据输血医嘱的要求,进行必要的配血操作。
4.2. 输血中- 保持输血设备和输血通路的无菌状态;- 确保输血速度适当,并定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输血速度和输血量;- 随时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如出现过敏、出血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4.3. 输血后- 检查输血设备是否完整,封装血袋等废弃物应妥善处理;-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记录输血相关信息,包括输血时间、输血量等。
5. 事后处理- 汇总输血相关数据,并及时上报;- 对输血操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提供必要的护理和支持,关注患者的康复和后续护理。
6. 风险和注意事项- 遵循输血操作的规范和流程,减少风险;- 注意输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及时处理;- 核实血型信息,避免输血错误。
7. 结论本操作规范手册提供了临床紧急用血操作的标准步骤和注意事项,旨在帮助医务人员正确、安全地进行输血操作,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以上内容为临床紧急用血操作规范手册的简要概述,详细内容可参阅实际手册。
输血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输血的流程及注意事项输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增加血液容量、改善血液成分等。
在进行输血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一定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下面将介绍输血的具体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输血的流程。
1. 评估患者的输血指征,在决定进行输血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血红蛋白水平、血压、心率等指标的检测,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输血治疗。
2. 确定输血血液类型,根据患者的血型和配血结果,确定所需的输血血液类型,以避免发生输血不合适的情况。
3. 准备输血设备和场地,在进行输血前,需要准备好输血所需的输液器、输血管、输血袋等设备,并确保输血场地的清洁和安全。
4. 采集供血者的血液,从合格的供血者中采集新鲜的血液,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5. 进行输血操作,将采集到的供血者的血液通过输液器输送到患者的体内,控制输血速度和输血量,避免发生输血反应和其他并发症。
6. 监测患者的输血反应,在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输血反应。
7. 结束输血并处理废弃物,当完成输血后,及时停止输血操作,处理输血设备和废弃物,确保输血场地的清洁和整洁。
二、输血的注意事项。
1. 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程,在进行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
2. 注意输血速度和量,在进行输血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输血指征,控制输血速度和输血量,避免输血过快或过多导致输血反应。
3.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输血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4. 注意输血反应的处理,如果患者出现输血反应,需要立即停止输血操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补充液体、使用抗过敏药物等,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5. 注意输血后的护理,在完成输血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避免发生输血后并发症,如感染、过敏等。
临床输血患者的护理
临床输血患者的护理输血可以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动力,增加携氧能力与血浆蛋白,增强免疫力和凝血功能,故输血在临床上应用甚广。
如何做好安全的输血工作,保证医院输血安全,防范输血风险,护理人员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提高对输血的认识,加强责任心,认真完成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完成输血,达到预期的目的。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选取临床2009年输血患者60例,年龄16~65岁,其中男40例,女20例。
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0例,出血性胃炎10例,胃溃疡出血1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6例,结核咯血6例,急性白血病6例,胃癌2例。
2护理2.1 输血前的护理护士在输血前应充分掌握病人的病情(如疾病的诊断、输血史、过敏史、妊娠史、传染病史、有无休克和肝肾衰竭等)、输血的目的、输注的血液类型等资料,有助于护士在输血前合理安排输注的顺序、速度和时间,预计输血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
护士应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针对病人及其家属有关输血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进行必要的输血前心理护理,特别是要说明输血的目的和必要性,以消除病人对输血的恐惧心理,增强对输血治疗的信心;也需说明输血可能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让病人及其家属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2.2备血护士根据医嘱抽取血标本并与已填写的输血申请单一起送往血库,在采集血标本前要反复核对输血申请单填写的患者与实际患者是否一致,准确无误后才能抽血,抽血后立即在试管上贴好标签,做好标记,做血型鉴定和交叉试验。
如果有正在输液的患者,允许从输液管中抽血,但要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并弃去最初抽取的5ml血液后再采集血标本,右旋糖酐可干扰配血,应在输注前抽取血标本备用,禁止同时采集两位患者的血标本,以避免差错。
2.3 取血护士接到取血通知(最好能记录通知时间和通知者姓名),应尽快到输血科(或血库)取血,与输血科(或血库)工作人员共同核对输血科(或血库)的登记、交叉配血单、血袋标签等内容,并仔细检查血液质量。
临床输血与护理
三、输血前血液旳领取
携带处方和输血同意书到血库取血 核对血袋标签、配血单和用血处方 外观检验血液质量,及时发觉问题 核对无误后取血者在取血单上署名
四、输血前血液制品旳贮存与转运
1、全血和红细胞必须一直保存于2~6℃ 2、血小板应置于20~24℃中振荡保存 3、FFP融化后2~6℃存储,最长不超出24h
(四)、 一次性输血器旳使用
1、输注全血、红细胞、血浆和冷沉淀应使 用带有170~200微米滤器旳一次性无菌输血 器进行输注。连续进行血液成份输注时,输 血器应至少每12小时更换一次。假如气温很 高,其更换频率应该更高。 2、血小板应该使用盐水预充过旳输血器或 血小板专用输血器进行输注。
(五)、输血加温
(二)输血前受血者身份和血液制品旳核对
1、多角度确认受血者身份 2、核对血袋、配血单上旳血型 3、核对血袋、配血单上旳献血者编号 4、核对血液制品是否在使用期内使用 5、检验血袋有无渗漏或颜色异常或溶血
(三)、 输血时间限制
1、全血和红细胞应该在离开2~ 6℃旳贮存温度后30分钟内开始 输注,4小时之内输完。 2、血小板取回后应尽快输注, 以患者能接受旳最迅速度输完。 3、新鲜冰冻血浆应该在融化后 30分钟内尽快输注。成人患者, 200ml一般应在20分钟内输完。
反 非免疫性溶血反应
应 电解质紊乱
血栓性静脉炎
迟发反应 溶血反应 移植物抗宿主病 输血后紫癜 同种异体免疫
含铁血黄素沉症
肺血管栓塞
输血有关性疾病
(二)、急性 局部皮肤反应:涉及 轻 荨麻症和皮疹
度
第2类 中 重 度
面部发红 荨麻疹 寒战 发烧 烦躁 心跳加紧
体征 瘙痒
(二)、急性输血反应辨认和处理指南
科室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内容
科室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内容一、目的为了规范临床输血操作,确保输血安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科室临床输血操作,包括输血前的评估、输血过程中的监测和护理、以及输血后的观察和处理。
三、责任1. 医院输血医师负责制定输血方案,审核输血指征,监督输血操作。
2. 输血护士负责具体输血操作和监测,及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保证输血安全。
3. 临床医师负责评估患者输血指征,并根据患者的输血情况和输血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四、资质要求1. 输血医师需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且具有临床输血经验。
2. 输血护士需要通过相关培训,并具有相关证书。
3. 临床医师需具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并熟悉输血操作程序。
五、设备要求1. 输血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
2. 输血相关药品应为正规渠道采购,符合国家标准。
六、操作程序1. 输血前评估(1)评估输血指征患者需符合输血指征,例如贫血、出血等。
(2)查看输血病历对患者的病历进行查阅,了解其病情和诊疗过程。
(3)测定输血前相关指标包括血红蛋白、凝血功能、血型等。
2. 输血操作(1)准备输血设备和药品保证输血设备和药品的完整和准确性。
(2)核对患者信息对患者身份信息进行核对,确保输错血的概率。
(3)患者安装输血管路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进行输血。
(4)输血监测输血过程中定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输血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 输血后处理(1)输血完成后观察患者需进行一定的观察时间,以确保无输血不良反应。
(2)输血后处理对输血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处理,并记录相关情况。
七、不良反应处理1. 输错血立即停止输血过程,进行血型和交叉验证,紧急处理。
2. 输血反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输血反应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等。
3. 输血感染严格执行输血前筛查和消毒程序,预防输血感染的发生。
4. 术中输血不良反应对于手术中出现的输血不良反应,医务人员需及时处理并报告手术医生。
临床输血与护理管理
临床输血护理管理
2.血液输注前 (需向患者做好解释与沟通) * 严格遵守一位护士一次只能为一位患者进行
输血的原则。
床边的身份确认是防止输错血的重要步骤
输血的动作要轻而稳,血袋轻拿轻放,不宜震 荡,以免破坏红细胞引起溶血。
临床输血护理管理
3.血液输注中 输血患者的观察 监测指标: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血标本,将血样注入到错误的试管中)
临床输血护理管理
③采血标本的方法错误
(从输液管中直接获取血标本,标本被严重稀释)
④血标本量少、溶血
⑤血标本的标签模糊不清,信息过于简单,贴错
等
临床输血护理管理
3.加强质量监控,规避风险 ①制订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严格执行。
②给每位患者配戴腕环或腕带,腕带上有患者重 要信息。(防止血标本张冠李戴的最有效的方法)
临床输血护理管理
红细胞制品在保存中可形成微聚体。 微聚体:直径20~120um(血小板、白细胞、细
胞 血24h开始形成微聚体, 贮存8~10天后,血液中微聚体明显增多。
常规的标准输血器滤网孔径为170um,微聚体 可
通过滤网孔进入肺循环并可在肺微血管发生栓塞。
临床输血护理管理
需大量输注冷沉淀时,护士不能离开病人, 及时更换待输注的冷沉淀,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尤其是心功能不全的病人,防止急性肺水肿。
新生儿或早产儿输用时最好同型血输注。
临床输血护理管理
五、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 常见的输血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急性溶血输血反应 细菌污染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传播感染性疾病等 输血并发症:循环超负荷 出血倾向、酸碱平衡失调等
临床输血护理管理
2、过敏性输血反应 输注血浆和含有血浆成分而引起的一种变态
临床输血护理记录单
临床输血护理记录单临床输血是指将血液或血液制品通过静脉注入患者体内,以治疗各种疾病或恢复患者的血液功能。
在临床输血过程中,护士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仔细地记录每一次输血的相关信息,以确保安全与有效性。
本文将讨论临床输血护理记录单的要点。
一、患者基本信息二、输血前评估输血前的评估是为了确定患者的输血适应症,并判断患者的输血风险。
护士需要记录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血型、血凝状态、以及输血的指征。
此外,还需要评估患者的静脉通路、血管情况、以及输血的目的和期望效果。
三、输血前准备输血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输血过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护士需要检查血袋上的标识,确保血液的准确性。
此外,还需要检查输血用具的完整性和清洁性,并判断输血所需的输血速度和输血时间。
四、输血过程输血过程是护士关注的重点。
护士需要记录每一次输血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并调整输血速度和输血压力。
护士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等,并记录输血反应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五、输血后观察输血后观察是为了判断输血效果和步骤的有效性。
护士需要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皮肤湿度、尿量、呼吸情况等,并记录输血过程中的任何不良反应。
此外,还需要检查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如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
六、输血结束输血结束后,护士需要记录输血的总量和输血的时间,并对输血用具进行处理。
护士还需要记录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是否有改善,并评估输血的效果和风险。
七、输血后教育输血后教育是为了提醒患者和家属在输血后需要注意的事项。
护士需要告知患者输血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并告知患者一些自我监测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综上所述,临床输血护理记录单是临床输血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士通过记录每一个步骤和发现的问题,可以及时纠正并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通过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输血相关的指标,还可以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参考值。
因此,临床输血护理记录单是护士必备的工具之一。
输血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十一、为何不能把静脉注射的药物直接加 入血液内输注
除了生理盐水外不可向血液内加入任何药物,原因是: (1)药物加入血液后,不仅可能因改变血液中的pH、 离子浓度或渗透压,而使血液中的成分变性,甚至发 生溶血,而且药物本身也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物 失效; (2)某些药物加入血液滴注会掩盖输血不良反应早期 发现,特别是严重的溶血反应; (3)把药物加入血液的过程,增加了血液被污染的机 会; (4)由于输血的速度慢,药物进入人体的速度也慢, 故不易迅速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而及时发挥疗效。
十六、各种血液成分输注的时间限制
开始 全血 红细胞制品 机采血小板 血浆 结束
离开冰箱后30分钟以内 4小时内(如室内温度 增高则需在更短时间 内结束) 立即 30分钟以内 20分钟以内 20分钟以内
注:输血器应该至少每12小时更换一次,如果气温很高,其更换频率应更高; 血小板浓缩液输注应该使用盐水预充过的输血器或血小板专用输血器。
十七、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
11、输血过程中应该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 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 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 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 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 做好记录。 12、 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帖在病历中,并 将血袋至少保存一天。如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 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
十九、Rh(D)阴性患者的输血问题
一、基本知识
临床输血技术指南内科输血指南
临床输血技术指南:内科输血指南概述内科输血是指为内科疾病患者提供输血治疗的一种方法。
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措施,在许多内科疾病如贫血、失血性休克等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输血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风险和并发症,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份科学可行的内科输血指南,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适应症内科输血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1. 贫血:贫血是内科常见疾病之一,通过输血可以快速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改善症状。
2. 失血性休克:某些内科疾病如胃溃疡出血、消化道肿瘤等可能导致大量出血,输血可迅速补充失血量,维持血液循环功能。
3. 免疫功能缺陷病患者:某些内科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会导致免疫功能缺陷,输血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二、输血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在进行内科输血前,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工作,包括以下方面:1. 患者的病情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输血前的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以便判断输血的适应症和输血量。
2. 输血前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型与配型、免疫学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3. 输血前的备血工作:根据患者的输血需求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准备适当的输血血液制品。
三、输血的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1.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确认患者的身份、血型和配型的一致性,检查输血血液制品的标签、有效期等信息,准备输血设备和器械。
2. 输血的途径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输血途径,如静脉输血、动脉输血等。
3. 输血速度和输血量控制:根据患者的输血需求和输血反应情况,控制输血的速度和输血量,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4. 输血反应的处理:如果患者发生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予以相应的处理措施,并报告相关医务人员。
5. 输血后的监测和观察:输血结束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输血效果,及时处理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四、输血后的护理措施1. 输血结束后,患者应保持适当的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
血制品输注相关护理知识
血制品输注相关护理知识
血制品输注相关护理知识及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1、采集血标本时,要求每次为一位患者采集,禁止同时采集两位患者的血标本,以免差错。
2、输血时需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
3、如用库存血,必须认真检查库存血的质量。
4、输入两袋以上血液时,期间需输入少量等渗盐水。
5、血袋内不得加入溶液和药物,如钙剂、酸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溶液,以防血液变质。
6、输血过程中,应听取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若发生严重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保留输液管道,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留余血备查。
7、输血结束后,认真检查静脉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现象,并做相应处理。
若有输血不良反应,应在处理不良反应的同时填写反应卡反馈给输血。
8、血液为特殊制品,如不立即输注,应及时送回输血科保存,不能保存在临床科室,血液出库30分钟不能退回。
血液一经开封,不能退换。
输血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输血的原则及注意事项输血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应用于各种疾病和手术治疗中,能够有效补充和替代人体失去的血液成分,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存机会。
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对于保证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确保指征合理:输血前应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和实验室检查,确保患者有输血的明确指征。
常见的输血指征包括急性大量失血、严重贫血、低温冻伤、术后失血等。
二、选择适当的血型和配型:根据患者自身血型和不同血型间的相容性原则,选取适当的供血者和血液制品进行配型。
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是最重要的血型系统,应严格按照血型和Rh血型进行配型。
三、确保血液安全:输血前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筛查患者和供血者的血源传染病,如艾滋病、乙肝、丙肝等,以确保血液的安全性。
四、正确选择输血的种类和用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临床需要,选择适当的输血制品,如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等,以及合理的输血用量,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五、注重输血的速度和方法: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输血的紧急程度,恰当地选择输血速度和方法。
一般情况下,输血应该以较慢的速度进行,以避免输血反应和心脏负荷过重。
输血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严格按照血液管理制度执行:建立科学的血液管理制度,包括召开血液会诊、严格的血液使用审批等,以确保输血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二、认真进行输血前的准备工作:输血前要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准备工作,包括核对血液供应与患者身份,检查输血装置是否完好,确保输血相关的仪器设备和药品都符合规范要求。
三、密切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如体温、血压、心率等。
一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停止输血、予以相应治疗等。
四、进行输血后的护理:输血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血糖、血压、尿量等,及时记录输血的情况,观察输血的效果。
五、正确处理输血后的废弃物:输血后的废弃物应按照医院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正确处理,避免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
临床护理安全输血制度及指南
谢谢大家
5、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 立即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立即报告并配 合临床医师和输血科人员,查找原因,做好核对,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做好记 录。
三、血液制品输注:
6、将输血情况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输血开始及结束的时间,输血的种类及量, 输血过程中患者的情况,输血不良反应。 7、输血完毕后将血袋放置冰箱冷藏区至少保存一天,以备必要时查对。
临床护理安全输血制度及 指南
内容提要
1 临床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2
2 临床输血指南
4
01 临床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1、患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2、血液制品提取及发放 3、血液制品输注
一、患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1、医生开具临床输血申请单后,根据医嘱,两名医护人员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 标签的试管到患者床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病案号/门急诊、病室、 床号、血型(RH因子)和诊断,无误后采集血样。不允许同时采集两个患者的交叉 配型标本。
2、血液自输血科取出后,运输过程中勿剧烈震动,库存血不得加温,根据情况可在 室温下放置15-30分钟,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污染。
3、血液制品发出后一律不得退回。
三、血液制品输注:
1、输血前由两名注册护士共同核对血液交叉配型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 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2、输血时,两名注册护士带病历及血液交叉配型报告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 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RH因子)、输血同意书等, 同时让患者自诉姓名及血型,有疑问时再次查对,确认与配型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 液后,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动,准确无误后在交叉配血单上签时间 及双人全名,每组血制品均应有双人核对签名,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严格按照输血技 术操作规程进行血液或血液成分输注。
关于临床护理输血的相关注意事项
关于临床护理输血的相关注意事项:
1、血小板请尽快输注一般30分钟内输完;(原因是血小板需22℃
±2℃振荡保存,否则血小板聚集后失去活性,影响治疗效果);
2、冷沉淀尽快输注一般10U在30分钟内输完(原因是凝血因
子易失活),袋与袋之间可以不用生理盐水冲洗,而且融化后的冷沉淀不能低温保存(原因是易晰出沉淀颗粒,影响质量);
3、红细胞悬液尽快输注,暂时不用的红细胞请放在运输箱内(一次取血量二袋及以上的,输血科在运输箱内放置专用的蓝冰,蓝冰放置后运输箱内的温度6小时保持在2℃-6℃范围内,如果超过此时间还未用完的可以去输血科取专用的蓝冰继续放置);一袋红细胞在输上后应在4小时内输完,还未输完的血液不可以继续输注(原因是室温下血液内细菌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影响血液的质量,室温4小时后的血液不适合再输入患者体内)。
4、血浆尽快输注一般30-40钟内输完,2小时后绝对不能再输注(原因是血浆内凝血因子失活、细菌生长),暂时不用的血浆放在运输箱内(放置专用蓝冰)
5、凡输血科发出的所有血液制品必须用输血器进行输注;
6、蓝冰由输血科统一保管,根据取血量统一放置,各科室用完后送回输血科。
超过时间还需要继续放置的可以向输血科取蓝冰。
7、输完的血袋及时送回输血科。
护理安全输血制度_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护理安全输血制度_护理安全输血制度护理安全输血制度_护理安全输血制度范文为保证输血的安全进行,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应制定规范的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有关护理安全输血制度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护理安全输血制度篇11医生填写患者输血申请单及患者输血同意签字单后,护士核对原始血型、RH正反定性实验结果及患者姓名、病历号、家属同意书、采血样,并在配血单的指定处签名送血库备血。
2护士到血库取血时需与血库工作人员共同核对:2.1受血者姓名、床号、病历号、血型、交叉相溶实验结果。
2.2供血者姓名、编号、血型及交叉相溶实验结果。
2.3血液库存日期,库存血在4℃冰箱中可冷藏保存2-3W,超过3W不能使用。
2.4检查血液是否有溶血现象:血浆颜色变红或混有泡沫,红细胞呈紫玫瑰色,红细胞与血浆界限不清等。
2.5核对完毕在指定处签名。
3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震荡,以免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库存血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应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污染。
4输血前由两名护士再次核对供血者血型、血液种类、编号、血袋号及受血者姓名、病历号、原始血型、交叉相溶实验结果和医嘱。
5至患者床前输血时,严格执行查对及无菌操作制度。
6输血应为独立静脉通道,使用专用静脉输血器,不能同时混输其它药物。
输血前按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用0.9%盐水冲管后再行输血,如同时输两位不同供血者的血时,两袋血之间应用盐水冲净输血器后再输另一供血者的.血,输血完成后要用0.9%盐水冲管。
7若发生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保留输血器及血袋,并封存保管。
8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年龄调整输血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8.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8.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9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好以下工作:9.1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化验记录,与输血科联系,采取相关检验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当同时申请输注多种成分血时,输用顺序 为:单采/冰冻单采血小板→冷沉淀凝血因 子→新鲜/普通冰冻血浆→洗涤红细胞、冰 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悬浮少白细胞红细 胞。
❖ 不可自行将一袋血分给两个病人输用。
输血中环节质量控制
❖ 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注,不得自行贮血;如有多 包血制品不能及时输注,可在领出时暂存输血科。
临床科室
市中心血站
临床输血过程
❖ 临床输血过程的具体步骤是从患者病情决定需要 输血起,到血液输注完成且达到了临床输注的疗 效止。
❖ 具体步骤如下: 1. 评估患者的用血需要以及要求输血的时间。 2. 告知患者和(或)亲属拟实施的输血治疗的利与
弊、输血风险,使其知情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 意书》上签字,记录于病历中。 3. 在患者病历中记录输血的指征及需要的血液制品 和数量。 4. 准确和清楚地填写《输血申请单》并注明输血原 因,在输血前为受血者做输血传染病指标和ALT 等检查。
4.辐照红细胞: (我科无库存,需提前预约) ❖ 适用证: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患者输血、
新生儿换血、宫内输血、选择近亲供者血 液输血。 ❖ 制备后的血制品必须在6小时内输注完毕。
红细胞输注
❖ 我国将200ml全血制备成1U的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
❖ 红细胞制品常用规格及其对应的液体量
RBC规格 对应采集全血规格
储血冰箱
常用红细胞制品的输注
3.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
❖ 主要用于稀有血型患者输血。解冻后的血 制品必须在6小时内输注完毕。
❖ 注意事项:我科无库存,需提前一天以上 预约,一经预约成功无论输注与否均需收 取费用;因需解冻洗涤需时甚长,备用该 类型血制品的手术只能安排在中午或下午。
常用红细胞制品的输注
❖ 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能退回,如因故未能及时输 注,应将血液制品贮存在正确的温度下。血液离 开冰箱超过30分钟,有任何迹象表明血袋已被打 开过或有任何溶血现象应当报废。
输血中环节质量控制
❖ 输血前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 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 连续输用不同献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
6. 需延期手术者请预先通知输血科,如超3天需在 术前一天重抽备血标本送输血科。如连日反复 输血者则应在输血前重抽。在备血前要输血者, 应在输血后再抽备血标本。
7. 要防止血标本的稀释和溶血,溶血的标本一般 不能使用。原因是溶血后的游离血红蛋白可以 掩盖抗体引起的溶血;
输血前环节质量控制
8. 如果病人正在输液,允许从输液管中抽血, 但要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并弃去最初抽 取的5ml血液后再采集血标本,否则会导致 血型无法判定等问题出现延误抢救治疗;
6. 如果输血科对病人身份以及配血或血型标本有疑问,必须 重新抽取标本,不允许修改错误标签。
血液的发放与领取
❖ 取血者凭《输血领血单》和专用取血箱到输 血科取血;
❖ 发血者与取血者必须进行“三查七对一确 认”,准确无误后,在《输血领血单》、 《配发血报告单》上用钢笔或签字笔签上全 名,方可将血液领出。
3. 核对及检查无误后,遵照医嘱,在严格无 菌操作下将血液成分用标准输血器输给病 人。
临床护士在输血过程中应负的责任
4. 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开始 前15分钟要慢(每分钟约2ml)并严密观察 病人的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 需要根据调整速度。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 立即减慢输血速度,及时向医师报告。
➢ 监测指标为患者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速率、 血压、体液平衡情况
❖ 输血完毕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立即将血袋封口, 送输血科或暂存于冰箱冷藏。
常用红细胞制品的输注
1. 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
(简称“悬浮少白红” ,我科有库存)
❖ 保存温度:4±2℃。 ❖ 保存时间: 35天(CPDA保养液)
于专用储血冰箱。
临床护士在输血过程中应负的责任
5. 输血结束后,认真检查穿刺部位有无血肿 或渗血现象,并做出相应处理,并将输注 完毕的血袋封口后送输血科。若有输血不 良反应,应记录反应情况,并立即将原袋 剩余血封存送输血科做相应的实验及妥善 保管,直至查明原因。护士还应将配发血 报告单、输血领血单第二联及输血同意书 等放入病历中永久保存。
9. 若病人已用肝素治疗,要在《输血申请单》 上备注说明;
10.右旋糖酐可干扰配血,应在输血前抽取血 标本备用,并在《输血申请单》上备注说 明。
输血前环节质量控制
避免输血前检查用的血标本搞错:
1. 没有《输血申请单》不能采集血标本; 2. 采集血标本之前需仔细核对《输血申请单》与患者腕带资
料是否一致,二者有矛盾不得采集血标本;
3. 采集血标本时呼唤患者姓名,核对床号和床头卡不足为据。 国外强调核对患者出生日期(《输血申请单》上有出生日 期这一项,而不是年龄);
4. 采血后必须在离开床边之前在试管上贴上标签,标明病人 姓名、住院号等;
5. 患者输血前检查的血型鉴定标本和交叉配血标本必须分不 同人和不同时间采集,在血型结果发出并填写完毕后才将 输血申请单连血样送到输血科;
3. 采集血标本前要反复核对输血申请单上填写的病 人与实际病人是否一致,准备无误后才能抽血;
输血前环节质量控制
4. 抽血后立即在试管上贴好标签,做好标记;
5. 所用血标本要能恰当地代表病人当前的免疫状 况,须用3日内采集的血标本做配血试验;受血 者备用的配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逾 期无效。
备注:急诊用血可在事后补办手续!
临床输血申请流程
用血紧张时期
抢救用血或 无亲友可献血
治疗用血及 择期手术备血
填写《应急用血申请单》交科 主任审核签名后交医务科或 院总值审批盖章,再交输血科
动员患者亲友进行互助献血, 填写《互助献血登记表》 交其亲友到献血屋献血后将 互助献血实施情况回报输血科。
输血科核实患者输血指征后,向 佛山市中心血站提出用血申请
➢ 新鲜或普通冰冻血浆、 ➢ 冰冻单采血小板、 ➢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 ➢ 洗涤红细胞、 ➢ 辐照红细胞等。
除有另外适合输用该血制品的病人可以代替 输用外,无论该病人输注与否,均需收取费 用。
临床输血护理要点
❖ 输血前(核查是否有输血同意书及输血前检 查、领血及输注前的三查七对一确认等)
❖ 输血中(各种血制品的输注方法、密切注意 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等)
血型鉴定
❖ 我院输血科采用微柱凝集法对待检者的ABO 血型及Rh(D)血型进行组合鉴定。
开医嘱选择组合项目:血型鉴定(微柱凝集法) 抽血:EDTA-K2(浅紫色管) 2ml
临床输血相关必读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 ❖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其附件《成分输血
者病历上记录输血反应情况并填写《输血不良反 应记录表》交输血科。
输血不良反应
1. 过敏性反应或类过敏反应 2. 发热反应 3. 溶血反应 4. 细菌污染的输血反应 5. 循环负荷过重与非心源性肺水肿 6. 枸橼酸盐中毒 7. 氨血症与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8. 肺微栓塞 9. 输血后紫癜 10. 含铁血黄素症 11. 出血倾向 12. 空气栓塞 13. 低温反应 14. 输血后静脉炎
液制品。 10. 发血时及输血前核对以下各项的一致性:患者信
息、血液制品质量、供受血者血型及配合性试验 结果。 11. 输注血液。
临床输血过程
12. 在患者病历上记录: ① 输注的所有制品的种类、容量和血型; ② 输注的所有制品的唯一性献血编号; ③ 每袋制品开始输注的时间; ④ 输血执行者。 13. 在输血之前、之中和之后观察、监护患者。 14. 记录输血完成时间。 15. 识别输血反应,一旦发生,立即采取措施。在患
临床输血申请流程
医师根据病情开具@医嘱、完成《输血治疗同意书》、 《输血申请单》、《输血领血单》及输血前检查项目的检测
申请血 量<6u
申请血 量≥6u
申请血 量≥10u
主治医师审核签名
科主任审核签名 填写《临床输血2000ml以上审批表》 交科主任审核签名后交医务科审批
将《输血申请单》连同配血血样送输血科 (新鲜/普通冰冻血浆、单采/冰冻单采血小板、 冷沉淀凝血因子等血浆类制品无需交叉配血。 )
佛山市中心血站审核用血申请或互助献血登记表后, 符合条件者,方可发出血液。
自身输血
❖ 自身输血可以避免血源传播性疾病和免疫 抑制,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的患者也是唯 一血源。
❖ 自身输血有三种方法: 1. 贮存式自身输血 2.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 3. 回收式自身输血
输血申请须知
❖ 申请输用以下血制品者,一经解冻或洗涤等 处理后,均无法取消预约申请:
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连续进行血液成分输注时,输血器应至少每12小时 更换一次。
输血中环节质量控制
❖ 输血患者的监测:
➢ 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 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对每 袋输注的血液应在输血开始前,输血开始时,输血 开始后15分钟,输血过程中每小时,输血结束后4 小时对患者进行监测(重点放在输血开始后的最初 15分钟)。
临床输血护理与 注意事项
输血科 黄慧萍
主要内容
1 血液的基础知识 2 临床输血管理 3 血液成分的输注要点 4 临床输血护理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细胞成分
红细胞(RBC) 白细胞WBC) 血小板(PLT)
血液的组成
非细胞成分
血浆(存体内时或在体 外有抗凝时分离出) 或血清(在体外无抗凝 时分离出) •区别:血清中缺少纤 维蛋白原和损失部分易 衰变的凝血因子(如Ⅴ 、Ⅷ等)
指南》、《自身输血指南》、《手术及创伤 输血指南》、《内科输血指南》、《术中控 制性低血压技术指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