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四章
财政学第4章购买支出(上):政府消费作业参考答案
财政学第4章购买支出(上):政府消费作业一、名词解释1、政府消费支出——是指政府为了保证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而安排的财政支出,又称为社会性消费支出。
政府消费支出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以及科教文卫支出。
2、行政管理支出——指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权力和管理职能所需的财政支出。
是保证政府职能部门的运行,发挥政府对社会经济的管理、控制与协调作用,进而保障国家政权巩固的物质条件。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范围包括三个部分,即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公共安全支出(含武装警察部队支出)和外交支出(含对外援助支出)。
3、国防支出——指国家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安全需要而用于陆、海、空军及国防建设的各种费用。
具体来说,国防支出主要包括国防费、国防科研事业费、民兵建设费和其他支出。
其中,除民兵建设费外,其他各项支出均属中央预算专用科目。
国防支出的具体内容可分为: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
我国国防支出的各项经费,均由中央军委负责管理。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具体组织实施。
二、简述题1、如何理解行政管理和国防的纯公共产品属性?行政管理是指依法享有行政、立法、司法等国家权力的国家组织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实施有效管理的活动。
国防是指国家制止和抵御外来威胁、攻击、侵害、维护自身利益的安全和持续发展所预先采取的各种防护手段和措施。
行政管理和国防都具有典型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即属于典型的纯公共产品。
每一个社会公众都能得到行政管理和国防提供的服务,且不会因为社会成员的增加而改变行政管理和国防服务的数量及成本,具有典型的非竞争性。
社会公众只要居住于一国之境内,则难以排斥其享受国家提供的行政管理和国防服务,具有典型的非排他性。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自国家产生以来,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始终同国家的存在和国家政权的巩固直接联系在一起,成为政府财政支出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 财政原则(财政学)
(二)财政的行政效率原则 1.概念:财政作为分配活动,在收入筹集和支出安 排过程中要保持高效率 2.内容: P85 (1)财政收入的行政效率(征收成本) 2 (2)财政支出的行政效率
三、财政效率原则的实现 (一)财政经济效率原则的实现 1.在市场有效作用的领域保持财政分配的中性 (1)保持税收分配的中性 (2)保持财政支出分配的中性 2. 2.在市场失效的领域要发挥财政的调节作用,弥 补市场失效
思考题: 思考题:p90 第一题了解,掌握2、3、4题 1.简述西方财政原则发展演变的脉络。 2.简述财政公平原则的概念、内容及其实现途径。 3.简述财政效率原则的概念、内容及其实现途径。 4.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原则的协调统一?
第四节 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协调
一、公平与效率的差异P86-87 二、公平与效率原则的关系 (一)统一性 1.公平为效率的实现创造条件 (1)公平可创造稳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 (2)公平可扩大消费倾向,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3)广义的公平本身是效率原则在分配环节的体现
2.效率为公平的实现创造条件 (1)效率的提高为公平的实现创造物质条件 (2)效率水平决定公平的实现程度和实现方式 (二)对立性 1.过于强调效率原则会拉大收入差距 2. 2.过于强调公平原则会抑制效率
第二节 公平原则
一、公平原则的含义 (一)公平原则的概念(见教材79页) (二)为什么要贯彻公平原则 二、公平原则的内容 (一)横向公平: 即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体现在收入 和支出两个方面 (二)纵向公平: 即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也体现在收 入和支出两个方面
三、公平标准的确定 (一)受益准则 1.概念:根据纳税人从理性及其局限 (1)合理性 (2)局限性 3.受益原则对少数税种的课征是适用的
第四章 财政原则 第一节 财政原则概述
财政学第四章
• 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 (一)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基本社会保险项目 辅助社会保险项目
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 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社会救济和社会 福利项目
(二)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①统筹层次不高,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程 度低 ②覆盖面窄,待遇水平存在较大差别 ③国家和集体包揽过多,负担过重,个 人自我保险意识淡薄 ④社会保险基金收缴困难、监管不力
(三)面临新的挑战 总目标:建立起功能健全、社会化程度 高、有充分资金保证的社会保险体系。 面临的挑战: 1、养老保险 筹资模式:现收现付式--- 部分基金式 补充 以房养老 资料8.ppt
2、开征社会保险税 3、广大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险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资料9 (四)财政部门在社会保险制度实施中的职 责和投入
(三)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及国际比较 (四)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 中国财政支出的“百慕大” 政府包揽过多;机构和人员膨胀;行政管理 费的使用效率低。 资料4.ppt • 国防支出 (一)我国国防政策 (二)我国国防费规模和构成 (三)国际比较
第二节 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支出
• 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支出的经济属性 既属非生产性支出,又具有生产性 • 教育支出 (一)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义务教育作为纯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 高层次教育是具有外部正效应的准公共物品,以 政府提供为主。 (二)我国教育经费规模、结构和效率
我国卫生费用总规模及政府投入规模偏低。 卫生费用投入结构不合理
(三)我国卫生医疗体系的进一步改革
• 加强管理,提高文科卫支出的效益 (一)逐步规范财政资金供应范围 (二)改革和完善文科卫事业单位的财务制 度 (三)改革事业单位管理形式 “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 、结余留用”的管理办法。
财政学第四章财政支出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财政支出一、判断以下各陈述得正误1、财政支出,就是指政府为履行其经济职能,对其从私人部门集中起来得,以货币形式表示得经济资源得支配与运用。
在财政预算上,支出就是指政府各部门可以支配得预算金额,即政府可以支配得总钱数。
( )2、与财政支出(Fiscal Outlay)有关得另一概念就是财政开支(Fiscal Spending),后者指政府各部门在一定时期里实际上花掉得钱。
如果“Fiscal Spending”大于“Fiscal Outlay”,则政府财政结算上会出现财政盈余;反之,如果“Fiscal Spending”小于“Fiscal Outlay”,则政府财政结算上会出现财政赤字。
( )3、政府提供得最适公共产品规模也可以按以下规则来确定:将公共产品提供到这样一点上,在此点社会成员各自得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得边际替代率相加后恰好等于(以放弃得私有财来计算得)公共产品得边际成本。
( )4、某甲愿意放弃$1公共产品换取$1/2得私人产品,而某乙则愿意放弃$1公共产品换取$1/4私人产品。
今设单位私人产品成本为$1,那么为改善甲、乙得经济福利,经济社会最好不放弃$1公共产品。
( )5、如果公共产品需求得收入弹性大于1,会导致政府财政开支占国民收入得份额不断缩小,客观也上反映了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得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 )6、社会福利保障性支出得增长不仅有助于提高国家得人力资本存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得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不公平状况。
实际上,提高社会公平程度与增加人力资本存量均有利于经济社会得稳定。
( )7、依据世界银行得定义,国防开支包括国防部门与其它部门所有用于维持武装部队,武装力量得费用,如购买军需品、军事设备、军事建筑、征兵,以及训练费用。
对外军事援助项目,一般不属于国家得国防开支。
( )8、公共支出按支出得性质可分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环境支出等。
( )9、国防支出就是纯消费性支出,不形成资本。
财政学 第四章 政府消费性支出
• 财政支出扶持文化产业的形式,有直接和间接两种 • (1)各级政府直接出资兴办文化产业 • (2)发挥财政支出引导社会资金的杠杆作用 • 针对具有一定营收能力的文化产业普遍实施的策略
(四)政府介入医疗卫生领域的原因 1.医疗卫生领域的信息不对称性 2.医疗卫生领域的竞争有限性 3.医疗卫生领域的效益外溢性 4.医疗卫生领域的公平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
广播电影电视 事业费
包括广播电台经费、电视台经费、县广播站经费等
(二)教科文卫支出的分类
• 2.按支出用途划分
人员经费支出:事业单位的工资、补助工资、职工 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等
公用经费支出:用于解决教科文卫等事业单位为完 成事业计划所需要的各项费用开支,包括公务费、 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等。
24.5
319 515.5
62 592.7
14 096.4
22.5
349 081.4
76 299.9
14 159.2
18.6
413 030.3
89 874.2
15 124.1
16.8
489 300.6
109 247.8
17 601.6
16.1
540 367.4
125 953.0
20 145.9
16.0
(二)进一步整合机构,简政放权
第一,应大力精简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机构、法 规和审批环节,以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分干预,最大限度 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应合并、调整原有的职能交叉或工作性质相近的 党政机构,建立统一规范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各类资源交易 平台,下大力气破解信息孤岛、部门壁垒、条块分割等历 史性难题,真正做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财政学第四章第1节 国家预算
例提留,年初不规定具体用途,等到需要紧 急用款时,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批,方可动用。
5.对预算执行的检查、监督与分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中央和地方预 算、决算进行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 本级和下级政府预算、决算进行监督。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对本级预算、决算进 行监督。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有权就预算、决算中的事项组织调查。
财政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中央预算草案后的 30日内批复中央各部门预算。 中央各部门在财政部批复本部门预算之日起15日内, 批复所属各单位的预算。 在财政经济委员会会议进行初步审查、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会议进行审查时,财政部要派有关负责人到 会,对预算草案作出解释。
(三)政府预算的执行
1.政府预算的执行的重要地位 预算执行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重要环节。 收入入库、支出拨付以及预算调整都必须按照法律和 有关规定的程序进行。
4.政府预算执行中的调整与平衡 预算调整是预算执行的一项重要程序。 预算调整,必须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 审查和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调整预算。 科目经费流用: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不同 科目间需要调整使用的,必须按财政部的规定报经 批准。
预备费:各级政府按照预算支总额的一定比
各级政府在每一预算年度内至少二次向本级人民代
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作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各级政府监督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下级政府应当 定期向上一级政府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本级各部门及其所 属各单位预算的执行;并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 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级政 府的预算执行、决算实行审计监督。
财政学第四章经常性支出
第四章 经常性支出
4
第一节 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行政管理支出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
(1)不同国家不同时期,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有所不同。 (2)行政管理既然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行政管理支
第四章 经常性支出
第一节 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第二节 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支出 第三节 社会保险支出
第四章 经常性支出
1
第一节 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
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的经济属性 行政管理支出
国防支出
第四章 经常性支出
2
第一节 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
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的经济属性
• 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是一种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投
1978 1980 1985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0.047144 0.061465 0.085349 0.134441 0.122249 0.123834 0.136626 0.146338 0.146041 0.149326 0.147164 0.148198 0.153219 0.17425 0.185821 0.185974 0.190315 0.193843 0.191933 0.187297
14.99
13.57 12.01 10.44 10.06 10.08 9.81
215.28
240.72 250.94 269.4 309.58 333.83 355.76
财政学笔记 第四章 公共品及其供需均衡
⽣产成本正如所有其他的经济物品⼀样,纯公共物品的增加要以追加的资源投⼊为条件,⽣产任何⼀个追加的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永远是正的关于公共产品概念的深⼊阐释第⼀,即使每个⼈消费该产品的数量⼀样,并⾮所有⼈对该消费的评价都相同举例:国防。
有的⼈担⼼外来威胁者对国防的估值⽐其他⼈⾼按照受益范围分(后三者的划分并⾮绝对的)全球性或国际性公共品(global or international public goods多国公⺠能同时享⽤的公共品,其受益范围外溢到其他国家,⽐如⼤⽓层的保护全国性公共品(national public goods)指⼀国公⺠都能毫⽆额外成本地享⽤的公共品。
如国防、法律制度等局部均衡分析孤⽴地分析单个市场的供求与价格的均衡关系⼀般均衡分析考虑各种市场和价格的相互作⽤庇古模型的结论⼀个⼈对公共品提供⽔平需求的决定条件,即个⼈对公共品消费的边际效⽤等于纳税的边际负效⽤鲍温模型1943年美国经济学家鲍温(H.Bowen)在论⽂“经济资源配置中投票解释公共产品的市场均衡假定:市场中只有公共品,A、B两个消费者A、B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是DA 、DB ,市场供给曲线为SS。
公共品的消费不可分割,每个⼈所消费的公共品数量相等,且与公共品的市场需求数量相等,故QA=QB=Q。
A、B要为享⽤公共品⽽分别⽀付的不同价格,价格之和等于公共品的市场价格,即 PA+PB=P鲍温模型的结论关于私⼈产品的需求和供给有效提供私⼈产品的条件:所有消费者的边际私⼈收益与边际社会收益相⼀致,并且都等于边际社会成本关于公共产品的需求和供给有效提供公共产品的条件:所有消费者的边际私⼈收益之和等于边际社会收益和边际社会成本私⼈产品和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的主要差别私⼈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需求曲线的横向相加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需求曲线的纵向相加林达尔均衡模型基本特征早于萨缪尔森模型。
不同于庇古模型和鲍温模型,因为它考虑了政治因素,试图找出⺠主社会中公共产品产出的合理⽔平,以及在不同的⼈之间如何分摊公共产初始税收份额结构(h1,1- h1)A偏好的公共品的提供量为G1, B偏好的公共品的提供量为G2意⻅不统⼀政府降低A的税收份额,提⾼B的税收份额……直到某个税收结构使额恰好能够提供双⽅都同意的公共品的供给量为⽌,此时AA与优公共品供给量G*,对应税收份额结构为(h*,1- h*)E点即为林达尔均衡点。
财政学 第四章 公共品及其供需均衡
第四章公共品及其供需均衡本章概要公共品是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的,有着特殊的最优化供给条件、模型和实现机制,它涉及到公共支出的最佳规模及其决定、公共支出的筹资即公共收入的决定等问题。
本章在明确公共品、私人产品及混合公共品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公共品的需求及均衡问题,并讨论了提供公共品的实现机制问题。
学习目标在完成本章的学习之后,您需要掌握以下内容◆公共品、混合公共品的定义、内涵◆公共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纯公共品与混合公共品的均衡分析◆公共品的提供机制4.1 公共品的定义与特征一、公共品“公共品”一词,英文为“public goods”,中文译名甚多,诸如“公共产品”、“公共物品”、“公用品”、“公共财货”、“公共商品”等。
而现有英文文献中,与“public goods”含义近似的词汇还有“social goods”、“collective goods”等。
公共品是相对于私人产品(private goods)而言的。
我们先来看苹果和路灯的区别。
苹果和路灯当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产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把这两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放到一起讨论?一个苹果,如果你把它吃了,别人就无法享用。
夜里,路灯照亮了你走的路,但丝毫不妨碍其他过路人的照明。
苹果是私人产品,而路灯是公共品。
公共品是指具有公共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
为现代经济学所广泛接受的公共品定义是萨缪尔森提出的1。
萨缪尔森指出,纯粹的公共品是这样的产品,即“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
按照他的观点,所谓公共品就是所有成员集体享用的集体消费品,社会全体成员可以同时享用该产品;而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社会成员对该产品的消费。
1Samuelson, P. A. (1945a, November),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s”,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36, pp. 387-389; Samuelson, P. A. (1945, November), “Diagrammatic of a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37 , pp.350-356.这就引出了公共品区别于私人产品的两大特征。
财政学教学课件完整版
财政学教学课件完整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财政学》第四章“财政支出”的相关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财政支出的概念、分类及其经济效应;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区别与联系;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和规模;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财政支出的概念、分类及其经济效应,理解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区别与联系。
2. 掌握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和规模,学会分析财政支出效益。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财政支出效益分析、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财政支出的概念、分类、经济效应以及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和规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财政学教材、教案、PPT课件。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财政支出数据,引发学生对财政支出问题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财政支出的概念、分类及其经济效应。
3. 例题讲解:分析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区别与联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和规模。
5. 知识拓展:介绍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7. 课堂互动:提问、答疑、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财政支出2. 内容:(1)财政支出的概念、分类及其经济效应(2)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区别与联系(3)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和规模(4)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财政支出的概念、分类及其经济效应。
(2)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有哪些区别与联系?(3)分析我国近年来财政支出的结构和规模,谈谈你的看法。
2. 答案:(1)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实现公共服务目标,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财政支出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具有直接经济效益,转移性支出则不具有直接经济效益。
财政学第四章
37
我国国防支出
• 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国防支 出无论是在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上都是 较低的。
2006年中国国防费用仅相当于美国的5.77%,英 国的41.03%,法国的75.65%,日本的63.97%。
38
第二节 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支出
一、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以生创造支物出质的财富经为济标准属性
• 行政管理支出的绝对数是增长的 • 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应是下降趋势
———世界各国的一般经验
12
行政管理费增(减)变化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项目
年份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7
行政管理费增速 财政支出增速 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比重
7
二 行政管理支出 多少人养一个官员? “汉朝8000人养一个官员,唐朝3000人养一个官员,
清朝1000人养一个官员,现在30个人养一个公务 员。” 这些数字能说明什么问题?
8
年份
1980 1985 1988 1990 1991 1995 1997 2003 2005 2007 2008 2009
42
(一)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国外经济学界对教育产品属性的界定:
• 准公共产品:布坎南等认为,大多数类型的教育在技术 上可以实现排他,且具有“拥挤的公共产品”特性。
• 纯公共产品:巴罗在一篇讨论美国地方学校财政效率的 论文中,认为教育是纯公共产品。
• 主要是一种私人产品:阿特金森等人从教育服务的直接 消费效用出发,将教育视为“公共供应的私人产品”; 巴尔等人则认为教育不可能在消费上具有完全的不可分 性,教育主要是一种私人产品。
财政学教学课件第四章转移性支出
4.公平性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再分配手段,强调分配 的公平性。它采用的是经济或物质援助手 段,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 保障,以确保社会成员不因特定事件的发 生而陷入生存困境。任何一个社会成员在 基本生活发生困难时都可以均等地获得社 会保障。
-17-
5.储蓄性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再分配手段,强调分配的 公平性。它采用的是经济或物质援助手段, 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 以确保社会成员不因特定事件的发生而陷入 生存困境。任何一个社会成员在基本生活发 生困难时都可以均等地获得社会保障。
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 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 ;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 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 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 ,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 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
-22-
-9-
(一) 对社会公平的作用
从转移性支出的性质来看,转移性支出代表着 经济资源经由财政之手,从经济社会中的某一 个部门、集团、个人转移到另一个部门、集团 、个人手中。因此,它影响和改变着社会成员 之间的收入分布状态。从转移性支出的组成来 看,其绝大部分是社会保障性支出。这种支出 是政府直接作用于社会公平问题的产物。
-19-
(二)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史
英国据此在1942—1947年相继通过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率先 在世界上建立起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通 过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被西方国家誉为 国际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公约》对退休待遇、疾病津贴、医 疗护理、失业津贴、工伤补偿、残疾津贴、子女补助、死亡补助以及定 期支付应遵从的最低标准做出了明文规定。《公约》制定的标准对各国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指导和参考作用。《公约》的制定表 明社会保障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财政学—第四章—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实证分析
6.公共部门的预算是平衡的。
(一)公共部门产出水平的决定
基本的微观经济模型:
Max Ui (G,P) PP+t Bi≦Yi Ti=t Bi
模型简化:
t ≡(e G)/(∑ Bi)
于是公共总产出的需求函数可表述为:
DiG= DiG(P,Bi,Yi,t, ∑ Bi)
(一)公共部门产出水平的决定
平税 均收 成价 本格 S R A Di0 B Di 1 公 共 部 门 的 产 出 水 平 与 财 政 支 出
预算支出持续增长 预算支出增长率的波动性很大 预算支出增长率慢于名义GDP增长率
2.预算外支出增长率
1978—1985年,预算外支出增长率比较高,不仅大 大高于同期预算支出的年均增长率,还高于名义 GDP的年均增长率。 1986—1992年,预算外支出增长率年均15%,虽然 比同期预算支出增长率高出5.6个百分点,但比同 期名义GDP增长率低2个百分点。
GR=a+a1(GD)-1+a2(GR)-1+a3TR,a1>0,a2>0,a3>0 Gc=b+b1(GI)-1+b2(GC)-1+b3TR,b1>0,b2>0,b3>0 GD=d+d1(Y-Y*)+d2TR+d3FA+d4(GD)-1,d1>0,d2>0,d3>0,0<d4<1 GI=e+e1(Y-Y*)+e2TR+e3FA+e4(GI)-1,e1>0,e2>0,e3>0,0<e4<1
一、微观经济模型的基本框架
基本框架:
Ui=Ui(G,P)
Xk=Xk(Lk,Mk) Gk=Gk(Xk,N)
财政学第四章 公共品理论4.4 4.公共品理论
公
共 • 当消费大量增加时,公园还有公共品特征吗?
品 理
• 如何将高额的固定成本在消费者中进行分配?
论
财 公共品与私人产品消费数量的区别
政 学
私人产品 X Xi
公 共 品 X Xi
公 共 品 理 论
财 (二)按公共品的地域划分
政
学
1.全球性公共品
2.全国性公共品
3.区域性公共品
公
4.地方性公共品
• 均衡条件:每个人所愿意承担的成本份额
公 共
之和等于1。
品
理
论
财 基本假定
政
学
• 社区有两个当事人A和B,分别代表各自相
同收入和偏好的两组选民;
• 为防止决策的先后次序所带来的投机行为,
假定公共品的产出水平与其负担份额作为
一个备选方案同时决定;
公
共
• 每个人都能准确说出自己的偏好。
品
理
论
财 政府拍卖流程
者人数的增加会出现拥挤现象,也就是其边 际拥挤成本不为零。
公 共 品 理 论
财 •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都不为零的产品
政
价格
(过桥费)
学
DD MC
P0
MR
公
E
共
P*
品
O
理
Q0
QY
Q* Q1 QC
通过量(人数)
论
财 • 当某项产品和服务在消费上具有排他性时,
政
应充分考虑以收费的方式来为之筹集资金。
财
OB
政
h=1
学B
A
所
支 付
A h2
的所
税 收
支 付
财政学—4
第二节 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 新世纪,我国坚持走和平化发展道路,奉行防御 性国防政策。
1、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 2、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 4、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 5、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6、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与发展的安全环境。
第三节 文教卫支出
Expenditures for culture, science and health
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Business School of NENU
第一节
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
一、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属性 (the nature of public consumption) 二、社会消费性支出项目 (the items of public consumption)
第二节 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
(三)国际比较
6000 5000 国防费(亿美元) 4000 3000 2000 1000 186 0 美国 俄罗斯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中国 578.8 428.9 311.4 453.9 306.5 4953.3
图4-2 2005年度部分国家国防费的比较
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Business School of NENU
1392.4 2025.7 4407.7
703.7 965.5 2417.0
52.9 47.7 54.8
433.4 760.5 1548.1
32.6 37.5 35.1
120.9 202.2 287.1
9.1 10.0 6.5
35.9 51.6 94.8
2.7 2.5 2.2
财政学4财政职能
第二节 收入分配职能
一、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及相关
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对国民收入及财富分配产 生影响,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的目标。 二、收入分配职能的内容 1.调节部门及产业之间的收入分配。2.调节企业 之间的收入分配 3.调节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4.调节居民的个人 收入分配。 三、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手段 1.税收。2.转移支付。3.购买性支出。4.各种 收入政策。
案例
财政助力社会保障(观看视频)
思考与讨论——
你觉得财政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方面能起多
大作用? 财政在实现公平与效率方面,主要是对公平 影响大还是对效率影响大?
思 考
涨工资要上头领导重视,下面职工积极配合。以公 交集团为例,公司董事长已将提高职工收入提上议 事日程,对职工而言,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行车 安全搞上去了,服务工作到位了,工资上涨 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更多代表对工资上涨的信心 来自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加强企业 工资分配调控和指导,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和支付机制。”代表们认为,完善的工资增长机制 将是收入稳步递增的关键。代表们同时认为,缩小 地区、行业之间的分配差距将会是建立合理工资机 制的重要一 环。 程水根代表认为,针对职工工资,必须建立起 工资增长的长效机制,职工工资必须与企业效益成 正比,这就要求建 立起强有力的监督机构和监督
案例、贫富差距与财政职能
据媒体报道,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
贫困人口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人口20%的最富 裕人口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高达50%。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 显示,城市居民收入最低的1/5人口只拥有全部收入的2.75%, 仅为收入最高的1/5人口拥有收入的4.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官员说,如加上福利,电力、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 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5-10倍。某市电力集团公司一名普通 职工的月工资不到6000元,但加上奖金、住房公积金及各种补 贴后,其年薪可达到15万元,相当于全国职工年均工资的10倍。 西安市一家烟草公司配送中心一名职员每年基本维持将近 60000元的收入——这包括基本工资9600元,效益工资约36000 元,通讯、交通、菜篮子等各种补贴约4800元,公积金存款约 10000元。这还不包括当年的年终奖金。而从农村到城市打工 的民工有的一个月只有400、500元收入,而且劳动条件极其艰 苦,劳动强度很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5年的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04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3255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会支出的偏好水平
选民 1 2 3 4 5 支出(元) 5 100 150 160 700
所有选民都赞成聚会支出从0上升到5元 。从5元上升100元,会得到2、3、4、5的赞 同;从100元上升到150元,会得到3、4、5的 赞同;但是,支出水平一旦超过150元,至少 有三位选民抵制,他们是1、2、3。因此,多 数票是赞同150元,而这正是中位选民3所偏 好的支出水平。投票结果反映的是中位选民 的偏好。 中间投票者定理表明,任何一个政党或
多数同意规则指一项议案或决策经N/2(N为 投票者数量)以上的成员投票赞成即可通过 ,可以分为简单多数规则和比例多数规则。 前者要求一项议案的赞同人数只要超过投票 人的一半以上即可通过,后者则在赞同者超 过半数的基础上还要达到一个特定的比例如 2/3等。 三、投票原理 (一)投票悖论
1、多数规则与投票悖论 在多数投票原则下,投票可能会出现非 稳定一致的结果。 所谓投票悖论,即在多数规则下,对三 个或三个以上方案进行选择,且就其中的任 意两个方案进行两两投票,并按传递性公理 得出最后的结果时,如果对AB两个方案表决A 胜出,对BC两个方案表决B胜出,对CA两个方 案表决C胜出,即出现循环胜出,结果导致无
本就越高,单个选民的投票对最终选举结果 影响的概率就越小。甚至微不足道,pU(x) 的值也就越低,在此情形下,理性的选民将 会放弃投票。“理性选民假说”可以用来解 释在现实的选举中经常性出现的选民对参加 选举缺乏兴趣和“搭便车”的现象。 二、利益集团的行为动机分析 在参与公共选择的政治决策过程中,除 了单个的选民外还有各种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具有以下特征:1、有共同的利 益和目标;2、具有一定的组织性;3、具有
影响政治决策的能力。
利益集团之所以在公共选择中采取集体
性的共同行动,是因为联合起来形成的力量
更能够争取有利于自己的决策方案获得通过,
并容易与政治家、官员形成“铁三角”关系。
特殊利益集团采取的主要行动方式有:1、
极力向选民灌输有利于自己的信息,使他们
偏好是多峰的。 赵、钱、孙三人的偏好可以用下图表示 他们各自对方案A、B、C的单峰和多峰偏好。 投票人赵、钱具有单峰偏好,唯有投票人孙 是多峰偏好。 布莱克据此证明了单峰偏好定理:如果 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单峰形,多数规则下 的投票结果就是唯一的,不会出现循环胜出 现象;如果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出现了循
一方案可获胜的困境,这一现象就称之为投 票悖论。 可用以下例子说明循环胜出投票结果的 产生。 假设有三个投票人赵、钱、孙,他们需 要对ABC三个议案进行表决。他们的偏好排序 见下表。 现在对ABC三个方案进行“两两投票”, 规则为以最后多数者胜出。
两两投票中的悖论
赵 1 2 3 A B C 钱 B C A 孙 C A B
松的工作负担等”。他进一步提出,官僚以 最大化预算为目标,他把预算看作是官僚效 用的近似,认为官僚追求的所有变量中,除 了变革的便利性及管理机构的便利外,“都 是机构总预算的正单调函数”,而政府预算规 模又与政府权力的大小正相关。因此,为获 得个人的地位、权力和收入、政府官僚必然 想方设法追求机构预算的最大化和对政府权 力的有效控制。
因此,政治家的行为动机与政党的动机具有 一致性。 从利己主义动机分析,政治家和政党在 政治市场上的直接目标是为了争取选票最大 化,以获得执政地位和实现连选连任。 四、官僚的行为动机分析 官僚一般指非经公选而是经考试被政府 录用且不受执政党更迭影响的政府行政官员 和职员。
行政官僚的职责不是直接参与政治决策 过程,而是负责执行政治决策即负责公共产 品的供给。 用经济学方法分析官僚行为最有影响的 是尼斯坎南1971年发表的《官僚与代议制政 府》。尼斯坎南遵循理性经济人假设,认为 官僚与普通人一样,都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 大化,其目标函数包括“薪水、职务津贴、 社会声望、权力、人事权、较大影响力、轻
入某一自己喜欢的社区和国家或迁出自己不 喜欢的社区和国家表达自己的偏好;(4)通 过反叛表达,即采取极端行为发动和参与政 变以推翻现政府。但是,在宪政民主体制下 ,显示偏好的正常方式பைடு நூலகம்投票。 2、如何对偏好进行加总。即按什么样的 规则进行投票和计算投票结果,以决定公共 选择结果。 二、公共选择的方式与投票规则
一、选民的行为动机分析 利己的理性必然使选民计算自己参与政 治活动的成本和收益,并据此决定在政治投 票中对备选方案投赞成票、反对票或弃权票; 或不参加选举以保持“理性无知”状态。 “理性无知”是指选民对自己花费在投 票上的成本是确知的,而预期的收益则是不 能确定的,权衡损益,选民将会放弃主动搜 集信息,保持对政治、政纲、政党和候选人
好是单峰的还是多峰的。
所谓偏好的“峰”是指把一个人偏好曲 线中比所有邻近点都高的点定义为“峰”( peak,又译作“极值”)。如果某投票人偏 离他最偏好的选择,不论偏离的方向如何, 他的效用都将下降,那么该投票人的偏好是 单峰的。如果该投票人偏离他最偏好的选择 ,其效用是先下降后上升,则其偏好是双峰 的。如果多次重复出现这种情形,那么他的
先在AC之间选择,然后再将其中的胜出者C与 B放在一起投票选择,那么B会在最终胜出; 若先在BC之间选择,然后再将其中的胜出者B 与A放在一起投票选择,那么A会在最终胜出 。 从中可以看出,投票程序实际上可以决 定哪一备选方案胜出。操纵投票程序就可以 控制表决结果,确定议程的权力常常就是决 定结果的权力。
第一,决策成本高。因方案的通过需要得到 每一个成员赞同,方案有可能要经过反复的 讨论、修改和表决,成员由此付出的成本很 可能大于他们从方案中得到的收益。第二, 很容易出现个人侵损整体利益的策略行为。 因最后一个投票者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就有 可能出现最后一个投票者为增加个人利益而 “要挟”全体成员的现象。 2、多数同意规则
己的意愿强加于人,每个参与者都拥有否决 权。第二、可以避免“搭便车”行为。在此 规则下,每个成员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行 为直接关系到集体决策和方案能否形成,因 此,每个成员都有参与的主动性,而全体一 致参加规则也要求每个成员必须参与投票, 因此在规则上也避免了投票的“搭便车”行 为。 一致同意规则也具有显而易见的缺点:
第四章
公共选择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
一、理论源起 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 英国政治学家邓肯· 布莱克(Duncan Black)于 1948年发表了公共选择理论的奠基之作《论 集体决策原理》,布莱克因此被称之为“公 共选择理论之父”。至五六十年代,公共选 择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框架开始形成,60 年代末以来,其学术影响迅速扩大。
(一)公共选择的方式 公共选择的方式是指选民参加投票的方 式,即选民是否就决策直接参与投票活动, 据此,可以将公共选择分为直接民主与间接 民主(或称代议制民主)两种方式。 1、直接民主制 直接民主制(direct democracy)是指要 求选民或投票人必须通过亲自投票参与决策 的一种公共选择方式。
在投票时支持和站在自己一方;2、游说政治 家和议员,以说服议会支持其提出的方案;3、 政治资助,即对参加竞选者提供竞选经费;4、 与其它利益集团合作。 三、政治家与政党的行为动机分析 民主政治下的政治家,是指由选举和竞 选产生的职业从政者,主要指议长、议员、 总统等。在多党制下,政治家一般都来自和 代表某一政党,并由所在政党支持参加竞选,
的“无知”状态。 “理性选民假说”。选民参与投票的目 的是为了通过参与政治活动获得预期收益的 最大化,但投谁的票首先要依据所掌握的信 息,而是否收集信息、是否投票,取决于预 期从这些活动中能获得的收益与付出的代价。 假设选民参加投票有两种预期结果:得到他 所预期的结果(设为X)和没有得到他所预期 的结果(设为X′)。设选民从X′ 结果得到的
如果在A和B之间进行选择,那么肯定是A方案 获胜;如果在B与C之间选择,则肯定是B方案 获胜;如果在C与A之间选择,则肯定是C方案 获胜。而根据传递性公理,当A好于B,B好于 C,那么A一定好于C,但是现在出现了违反传 递性公理的投票结果! 2、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 通过上例可以发现,之所以会出现循环 投票的悖论,是与参与者的偏好有关,即偏
偏好正好处于所有投票者的偏好的中点上, 高于他偏好的数量的人和低于他偏好的数量 的人正好相等。 为了说明该定理,假定有5位选民:1,2 ,3,4,5。他们正在商定一次聚会的规模, 每个人对这次聚会的规模都有一个单峰偏好 。下表给出每个选民最偏好的水平。由于偏 好是单峰的,支出水平越是接近于某个选民 的峰点,他或她就越偏好于该支出水平。
二、理论方法 公共选择理论在方法论上的突破可以 归结为以下三点: 一是政治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前提。 二是个人主义的方法论。 三是用交易关系分析政治过程。 三、政治均衡 在政治决策过程中,通过公共选择所实 现的结果是政治均衡。政治均衡是指在政治
决策过程中,通过政治博弈最终使选民、政 治家和官员的选择达到一致的政治稳定状态, 它是政治市场供求双方力量与利益平衡的结 果。
2、间接民主制 间接民主制(indirect democracy)是指 选民或投票人并不直接对集体决策进行投票 表决,而是投票选举出少数代表,再由选出 的代表代行决策的一种公共选择方式。代议 民主制(representative democracy)是一种间 接民主制。 (二)投票规则 投票规则是指决策结果如何确定的规则 。
(二)中间投票者定理 如果在一个多项备选方案的决策模型中 ,每个人偏好都是单峰的,则反映中间投票 人意愿的那种政策会最终获胜,因为选择该 政策会使一个团体的福利损失最小。也就是 说,处于中间状态的反映所谓中间投票者意 愿的公共产品的产量,往往是多数规则下的 政治均衡。 中间投票者是指这样一位投票者,他的
投票规则分为两种基本规则,即一致赞 成规则和多数赞成规则。 1、一致同意规则 一致同意规则是指在每人一票的前提下 ,任何一项集体行动的决策或方案必须经过 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才能通过。 一致同意规则具有如下优点:第一、所 有投票人的权利都会在投票结果中得到平等 的体现,任何单个成员甚至集体均不能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