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城市设计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
大学城中心区(小谷围综合发展机会展文化共享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1 项目背景广州大学城的发展为提升广东省和广州市的高等教育水平,促进经济和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机会。
建设广州大学城的目标之一是引导广州中心城市的“南拓”。
为了保护现有的城市结构并作为分散大都市区政策的一部分,城市未来将向拥有广阔发展空间的东面和南面发展。
广州的南面现状主要为农田、村庄和丘陵,将发展为新的会展区、生物岛、大学城、广州新城和一定数量的基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工业区。
其中广州大学城的规划建设将是广州大都市区南拓发展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广州大学城坐落在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总面积43.3平方公里(其中小谷围岛约18平方公里)。
大学城的发展应作为珠江三角洲整体的一部分,充分利用其特有的气候环境特征和现有自然风景。
广州大学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是通过主要的区域高速公路和新建的交通系统,加强中心区和南岸发展区的可达性。
在这些发展的背景之下,大学城必将强有力的促进广东省知识经济发展。
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广州大学城的规划是基于各种组织原则和规划概念,包括:“TOD(交通引导发展)”的概念,“组团生长”的结构概念,“网络组织”的功能概念,“生态优先”的设计概念和“数字化”虚拟城市的概念。
这些概念把广州大学城的空间结构组织成等级清晰的系统,形成了大学城发展的框架。
1交通引导发展规划中有重要意义的是发展一个综合的交通系统,这个系统联系了多种交通方式,形成了城市交通向外延伸的网络。
地铁线从广州中央商务区向南延伸,从小谷围岛中心通过,是联系大学城和广州城市南拓轴的主要的交通基础设施。
主要的区域公路位于岛的东部和西部,服务于往返城市的车流,联系着通往各个大学校区的一系列环路。
沿着内环路,是一条轻轨铁路系统,在几个换乘的节点与地下公共交通连接。
放射性的道路和支路则进一步完整了交通的网络,构成一个有着清晰的层次结构的交通系统。
2 组团生长作为“特殊功能的城”,广州大学城的功能布局围绕7个大学组团组织,其中的5个在小谷围岛。
成都中心城区规划方案
3.提升环境质量:加强生态建设,提高环境治理水平,营造宜居城市环境。
4.增强城市功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服务能力和居民生活质量。
5.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提升城市竞争力。
四、规划内容
1.空间布局规划
-细化城市功能区,合理配置各类用地,确保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2)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增加公共绿地,提高人均绿地面积。
(3)加强水环境治理,保障水系连通,提升水环境质量。
(4)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4.基础设施规划
(1)加强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
(2)完善排水防涝设施,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强化城市设计,提升建筑风貌,塑造城市特色。
-增加公共空间和绿地,构建生态网络,提高城市生态品质。
2.交通规划
-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公交线路,提高公共交通覆盖率和服务水平。
-构建慢行系统,改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提倡绿色出行。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组织效率。
-推广智能交通技术,提高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
2.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和保障规划的实施。
3.资金保障: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规划项目顺利实施。
4.社会参与: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增强规划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5.监督评估:建立规划实施评估机制,定期检查规划执行情况,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六、结语
本规划方案旨在为成都中心城区的未来发展提供科学、系统和全面的规划指导。通过实施本方案,将有效推动中心城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为市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确保规划方案的有效实施,共同书写成都中心城区发展的新篇章。
城市行政中心规划设计问题
城市行政中心规划设计问题研究摘要:行政中心作为城市的重要公共空间之一,集中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公众形象和生活风尚。
本文对城市行政中心的规划设计进行研究,以期解决城市行政中心建设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使行政中心不仅能够满足行政办公的功能需求,还可以营造出一个环境优美舒适的城市公共空间,从而改善公众的居住与出行。
并且希望通过城市行政中心的建设发展来带动整个城市的进步,以达到提高行政办事效率、丰富市民生活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城市;行政中心;规划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我国城市行政中心现状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受着向心和离心两种力的作用,从而导致了城市发展阶段的各种不同形态。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各项改革的全面深入,城市不断拓展着对外合作交流的空间,强化着行政中心的极化和辐射作用。
在这种大形势下,有的城市旧行政中心不再适应城市的发展的需要。
文化理念的更新和机构改革的深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行政区划调整、地方城市格局改变等原因,使我国兴起了行政中心迁建和改扩建的热潮。
这种现象也代表了城市功能结构发展的一种趋势,城市布局结构的调整和旧城的有机更新以及新区的开发利用都要求城市对自身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
城市行政中心的建设进入了大发展的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
就城市行政中心建设的形式讲,目前主要分为在原有基础上的改建和迁移重建。
从现今城市发展的阶段看,扩大行政中心的规模是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趋势。
其中行政办公的部分比例上会有所缩小,公共服务部分所占的比例会逐步扩大。
此外,行政中心的功能出现复合化趋势,使得其建设规模难以有定量化的目标。
作为城市核心的行政中心,有的由于负担过重,在交通上出现拥挤阻等现象。
因其集聚效应而带来的地价上涨,使得开发商盲目的大规模投资建设,使得城市的中心区容积率极高,高层建筑杂乱无章,城市的行政中心失去了应有的秩序与和谐。
这时将行政中心外迁拌入新区无疑是个上策,即可带动新区全方位的发展又可拉开城市的布局结构,改善交通大环境,同时也改善了政府的工作环境。
中规院-深圳后海中心区城市设计
什么样子的滨水城市中心 ?
波士顿
什么样子的滨水城市中心 ?
波士顿
什么样子的滨水城市中心 ?
芝加哥
什么样子的滨水城市中心 ?
匹兹堡
什么样子的滨水城市中心 ?
横滨
什么样子的滨水城市中心 ?
新加坡
什么样子的滨水城市中心 ?
迈阿密
什么样子的滨水城市中心 ?
纽约
什么样子的滨水城市中心 ?
建筑组群风环境
参数城市辅助研究 1 人居舒适度 2 建筑高度 3 道路系统与可达性 4 空间句法
Sunlight hours between 10 am to 19pm on July 21st Test result from Eco-Tech
环境舒适度模型
Read the analysis result by script and import the result into Rhino.
进展 完善
新交通模式1 有轨电车( LRT ) TRAM 的复兴 优点: 投资效益比高(对比地铁及BRT) 服务品质高(准点、平稳、安全) 环境效应(低污染、低噪音) 欧洲、美国的有益经验 国内城市的尝试
进展 完善
新交通模式 1 有轨电车( LRT ) TRAM 的复兴 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的完善网络与成功经验
综合 交通 系统
空间构成
开放空间形成以内湖为核心面湖向海的空间结构
背景 历程
建筑图底
连续紧凑界面赋予商业价值 吸引力 的宜人街区 高效服务 空间网络
进展 完善
街道图底
适宜尺度 街道空间 利于行人体验 组织单向交通 丰富慢行 路网密度 街道界面 商业氛围
进展 完善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又称都市设计,英文Urban Design)的具体定义在建筑界通常是指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介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
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但是,因为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实务上的都市设计多半是为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参考架构,因而与具体的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有所区别。
城市设计-设计定义城市设计很多设计师和理论家对这一名词的定义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现在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城市设计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
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但是,因为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实务上的城市设计多半是为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参考架构,因而与具体的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有所区别。
城市设计复杂过程中在于以城市的实体安排与居民的社会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为重点。
通过对物质空间及景观标志的处理,创造一种物质环境,既能使居民感到愉快,又能激励其社区(community)精神,并且能够带来整个城市范围内的良性发展。
对城市体型环境所进行的设计。
一般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为近期开发地段的建设项目而进行的详细规划和具体设计。
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各种活动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必须综合体现社会、经济、城市功能、审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因此也称为综合环境设计。
城市设计-学科范畴其研究范畴与工作对象过去仅局限于建筑和城市相关的狭义层面。
但是,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建筑学等较有历史传统的范畴类似点,城市设计这一范畴在二十世纪中叶已经开始变化,除了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建筑学等范畴的关系日趋绵密复杂,也逐渐与城市工程学、城市经济学、社会组织理论、城市社会学、环境心理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城市史、市政学、公共管理、可持续发展等知识与实务范畴产生密切关系,因而是为一门复杂的综合性跨领域学科。
以香港为例的城市中心空间设计
以香港为例的城市中心空间设计浅析摘要:香港的铜锣湾商业中心区是世界上地价最高、建筑密度最大的城市商业中心之一;而位于同一地段的维多利亚公园则在这片高密度的混凝土森林中劈开一块绿洲,成为香港面积最大同时也最受市民欢迎的城市公园。
两个组团占地规模相当,无论在城市功能、还是空间形态等方面都完美地实现了互补,为城市高密度开发与人性化空间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空间、高密度、城市中心区、铜锣湾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1高密度城市中心空间设计典范铜锣湾南靠山,北临海,外部空间的阻碍和限制使商业用地范围内的建筑物被迫高密度垂直发展,由此形成了特殊的空间感受。
高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的核心城区商业地段,引发了人们密集的行为活动和紧张的生活节奏,激发出非同一般的效率和活力。
正如商业活动高效的特点一般,维多利亚公园利用率也显得如此之高,在承载了游憩、休闲、集会、交通等活动和履行城市景观职能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城市形象。
这种开放式互补型的城市中心区单元的空间设计模式,体现了华人社区高密度和拥挤的基本特征,对于发展紧凑型的绿色城市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2铜锣湾空间模式的特征和启示1.2.1 黄金区位和便捷交通铜锣湾地处港岛北岸商业核心地带,临近中区海底隧道出口,并且公共交通极其发达。
城市交通的大集中, 造成了巨大的交通负荷,但是铜锣湾的繁华与活力非但没有带来严重的交通问题,反而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对于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
通过政策与建设的引导,该地段目前90%以上的出行量都是由公共交通承担。
交通体系与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土地开发等之间的紧密结合及高效的交通管理,维持了铜锣湾城市核心单元与其他地段的人流交换需求,使铜锣湾地段紧张的土地空间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并使该城市单元维持了高效有序的运转。
1.2.2 超高密度和容积率铜锣湾已成为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几个城市中心区之一,突破10的超高建筑容积率即使在港岛城市核心地段中也名列前茅。
简述城市设计的方法
简述城市设计的方法城市设计是指通过规划、布局和建设,创造一个可持续、高效、宜居和美观的城市环境。
城市设计的方法有许多种,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城市设计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空间和功能规划。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城市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制定出合理的城市空间和功能规划。
在进行空间规划时,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布局、交通系统、绿地和公共空间的分布等因素。
而在进行功能规划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区域的发展要求,例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
第二种方法是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是指将城市设计的决策权交给居民和利益相关者,通过他们的参与来实现城市设计的公正性和可持续性。
社区参与可以通过举办公众听证会、开展社区讨论、征集居民意见等方式来实现。
通过社区参与,居民可以表达他们的需求和意见,而设计师和决策者也能够了解到居民的真实需求,从而制定出更符合居民意愿的城市设计方案。
第三种方法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发展能力。
在城市设计中,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节能减排、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
例如,通过设计更好的公共交通系统,可以减少汽车使用量,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城市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可以保证城市的发展不仅满足当前需求,也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发展能力。
第四种方法是人文环境的关注。
城市设计不仅仅是解决交通、居住等功能性问题,也应该关注人的需求和感受。
人文环境的关注包括建筑设计、公共空间的设计、艺术装饰等方面。
例如,在城市设计中,可以通过建筑设计来营造独特的城市形象和风格,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可以通过设计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可以通过在城市中设置雕塑、壁画等艺术装饰来增加城市的艺术氛围。
人文环境的关注可以让城市更加宜居和有吸引力,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第五种方法是适应性规划。
杭州钱江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 控规部分
作为《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延续与补充,本次规划仍遵循控 规中确定的以下几方面内容: 1、保留 “双轴、双核、两带、七片”的规划布局结构。 即以中央公园、市民中心、杭州大剧院和国际会议中心等文化建筑构成核心 区的主轴线,沿富春江路构成核心区以商务、滨河休闲活动功能为主的发展次轴线, 结合城市主次干道将规划区划分成相对独立的七个片区,包括四个商务办公片区、两 个居住片区和一个会展片区,同时两条楔型绿带穿插入各片区,成为市中心高密度建 筑开发的缓冲带,在空间上又起到界定、虚实对 比的作用。 2、保持分等级的道路结构和到达式的交通组织特性,主次干道格局、坐标 不再改变。 3、注重新、老中心交通、功能、旅游和景观联系,并强调高绿地率、低建 筑密度的开发方式,为改善中心区生态环境,限制两个中心高开发强度的无限延伸而 造成更大的交通、环境压力起到缓冲作用。 4、保持钱塘江边的三个“城市阳台”特色,并与楔型绿地、主轴线沟通形 成完整、连续、层次丰富的步行系统。 5、以高层建筑群构建新城天际轮廓线,并通过与钱塘江垂直方向的纵向组 群式布置形成错落有致、通透、多视角而富有韵律感滨江景观,最大限度地将钱塘江 边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引入城市内部。 6、保留结合水系形成的“两轴、两带、三廊、四点”的绿地结构。 7、保证预留的发展备用地,为以后的发展留有空间。 8、结合轨道交通站场附近发展步行商业设施。 9、采用高标准和适当灵活的指标体系,包括对土地使用兼容性的引导,鼓 励办公综合体的建设,以及部分地块的高强度开发,允许容积率、建筑高度有一定的 容许浮动范围,整个核心区范围绿地指标综合平衡等。
设计区域内的绿化开敞空间系统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1、滨江绿带与高架“城市阳台” 从滨江地区的总体环境来看,绿带与“城市阳台”只是其组成部分之一,还应把周边 建筑、道路与广场共同纳入到整个滨江环境空间之中。而滨江绿带的性质和功能也是由周边建筑 的性质所决定。设计考虑核心区段的滨江空间与沿江其他地段相比应该拥有鲜明的个性,这不仅 体现在三个高架阳台形成了高低错落的空间层次,还表现在绿化配置的多样性和丰富的季相景观, 建筑、楔型绿地与城市阳台的空间组合、竖向关系。 规划认为核心区段的滨江绿化应该体现郁郁葱葱、疏密结合的布置原则。即主轴线两 侧绿化种植多而浓密,与建筑结合的高架阳台疏密适中,成为市民纳凉、休憩与休闲活动的主要 场所,各种活动设施散布于树林间;与之相对比,在主轴线处空间豁然开朗,视线完全打开,在 以硬质景观构成的空间环境中为市民提供观赏江景和杭州城市中心形象的舞台。一条散步大道沿 江设置,局部或向内蜿蜒,或空间放大与广场连为一体,将各功能空间串联起来。 2、市民广场 作为杭州连接西湖与钱塘江“ 城市轴线”的结束点,该广场形成了以100米高的市民中 心为主体,以“日月同辉”建筑为辅,绿化与铺地、广场、水体穿插渗透的开敞空间。由于广场 内建筑建成后必将吸引大量的人流,加上轨道交通站及附近办公、外来办事人员的穿梭来往,使 这里将成为核心区人流最密集的地区。因此设计强调广场在与钱塘江垂直的主轴线空间方向上以 铺地、草坪为主,通过水体和列植的树木将人流引向江边;在与主轴线垂直的方向上建筑之间可 通过树木的密植改善广场生态小气候,增加绿化遮荫空间。 3、中央公园 从景观上看,是观赏现代化杭州城市中心的主要开敞空间,也是市民中心西北部的重 要开敞空间;从使用上分析,这里白天将成为上班族休息、交往的重要场所,清晨和夜晚又将是 周边居民生活休闲、散步的重要场所,因此其绿化设计应更多的体现对人的关怀,同时兼顾不同 视点了望新城风貌的景观要求,形成以两侧密林与建筑结合限定中部开敞大气的绿化空间的布局 形态。这种处理手法使两侧围绕建筑内的各种商业、休闲设施所进行的活动更加安静和相对独立, 中部通过水面与疏林草坪构成的活动空间更加开阔,满足了不同的人流活动要求,同时在景观上 形成了建筑在花园中的感觉而不致过于突兀。
如何做行政中心建筑方案设计案例
行政中心建筑方案设计案例第一章:项目背景在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行政中心是城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
为更好地体现城市的繁荣与发展,我们有机会为一个全新的行政中心建筑进行设计,并将其打造成城市的新地标。
本文将对该项目的背景、需求、设计理念以及具体设计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1.1 项目背景该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占地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是一个综合性的功能区域,包括政府办公区、文化活动区、商业服务区等。
现有的行政中心建筑年代久远,功能不足,不符合现代城市建设的需要,因此需要进行更新改造。
这次设计是基于对城市规划的调研以及对行政办公建筑的深入了解,希望能够打造一个现代化、智能化、绿色节能的行政中心建筑,成为城市的新地标,展示城市的活力与魅力。
1.2 设计需求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背景,我们的设计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1 功能需求- 行政办公区:提供政府部门办公的场所,包括办公楼、会议室、接待厅等功能。
- 文化活动区:展示城市文化、历史等信息的地方,包括展览馆、阅览室、文化活动中心等功能。
- 商业服务区:提供商务服务和便民设施的场所,如商场、餐饮、商务会议中心等功能。
1.2.2 建筑风格需求- 现代化风格:建筑风格现代、简洁、大气,与城市的发展方向相符。
- 绿色节能:建筑材料和设备要求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
- 智能化设计:建筑内部设备和系统要求智能化,提高效率和便利性。
1.2.3 城市形象需求- 作为城市的新地标,建筑外观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体现城市的活力和繁荣。
-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吸引市民和游客参与文化活动。
第二章:设计理念在制定设计方案之前,我们首先对项目的背景和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实现设计效果打下了基础。
在设计理念上,我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2.1 界面性与功能性的统一在设计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建筑的功能性和界面性,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建筑的功能分区布局合理,满足了不同部门的需求,同时建筑外观设计简洁大气,展现了城市的现代化风貌。
涪陵区李渡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
三、方案创意
丰富内部多元的环境生活,强化公共服务与绿地水系。 一个真正充满魅力的城市,往往既形有优美的外在形象,又具有丰富的内部 涵养。规划在解决好的公共空间服务配套的基础上、重点优化山、水、绿的互动 联系与尺度比例关系。
三、方案创意ຫໍສະໝຸດ 建构舒适便捷的交通系统、优化道路交通的机动联系。
四、功能结构
四、功能结构 李度城市公园——都市花园 规划依据自然地形特点,划分为少量人工建设开发、微量人工建设开发、基本 不主张人工建设开发三个区域。
四、功能结构
捉王寨山顶结合城市眺望系统的建构设置以城市展览馆为主题的激光公园;在 府院路与南北快速路交会处规划结合局部低矮山头设置青少年宫、儿童公园等设施; 处于两山之间的沟谷洼地,规划建议利用山水交融的生态地形关系,发展生态欢乐 谷。半山缓平地段临城市集中建设区域规划发展少量层低别墅。
三、方案创意
2、设计措施: 创造主题功能鲜明的组织分区,确立分 区的开发引擎。 主题功能城市活力的重要体现,规划 依据不同地块的使用特点明确鲜明的功能 形象,确立了不同地块实际开发建设中带 动引擎。以规避市场风险。
三、方案创意
打造鲜明的城市整体形象,构建优美的空间视觉感受。 本次规划主要突显绿色山体、展示宽阔江面、集中高层建筑群、重塑山体、 桥头、江边、快速路等入口标志,建立健全完善的城市眺望系统、照明系统等。
一、项目背景 涪陵地处重庆市中部,位于长江乌江之交,历史悠久,人文丰富,是三峡库区 新兴的工业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区域中心城市。
一、项目背景
规划李度新城中心区位于涪陵区新城东部,北接快速路,南靠长江、东西与城市 环城路相接,总面积为9.2平方公里,是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一城两区五片”的重 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接行政文化、商业金融、休闲娱乐、和谐居住、四大核心功能。
海口大英山城市设计——城市中心蔓藤肌理的紧凑填补
335楼纳报告 2017 LOUNA REPORT 2017海口大英山城市设计——城市中心蔓藤肌理的紧凑填补Urban Design in Dayingshan,HaiKou —Compact Filling of Vines in City Center项目名称:海口大英山CBD 片区城市设计设计团队: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者:黄文亮、刘莹项目地点:海南省海口市委托单位:海南航空集团项目面积:研究范围567 ha,城市设计范围200 ha设计时间:2014年海口大英山国兴大道鸟瞰图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336[ UED ] 107 | 06 | 2017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定位为海口未来城市中心的大英山片区,过去为海口机场用地,目前片区中央国兴大道两旁的用地大部分均为海航所有。
近年来海航已经积极启动了城市中心的建设。
经过数年发展,大英山地区基础建设及部分建筑已初具规模,但也反映出诸多问题。
在交通上,地区的可及性急需提升,同时遵照过去规划所形成的碎片化城市空间肌理,导致地区城市活力及人气明显不足。
配合中央积极面向南海拓展海洋经济的态势, 以及大力建设海南为国际旅游岛的政策机遇,省市领导及海航均认为应该重新审视大英山的发展方向及开发形态,智慧地运用大英山土地整合的优势,一致形成了大英山应该作为“南海海洋经济精锐CBD”及“海口最具魅力的城市旅游磁石”的愿景共识。
针对大英山的新愿景共识,华汇提出了城市修补的概念,将国兴大道由严重分隔片区的交通性大流量快速通道的现状,转变为融合片区的魅力城市蔓藤主干。
就像枝叶茂盛健康的蔓藤般,主干旁应该呈现紧凑乐活的城市肌理。
蔓藤主干国兴大道的具体改造构想包括:• 片区内国兴大道地下化,承载跨市的通过性交通。
地面上的国兴大道强化具备海南风情的林荫大道景观特质,形成宜人的地区名片地址大道。
• 地面上提供快速公共运输专用路线,直接连通美兰机场。
总体城市设计
总体城市设计总体城市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规划活动,旨在为城市创造一个宜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一个好的总体城市设计应该考虑到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设计、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社会文化等,以实现城市的整体协调和发展。
首先,总体城市设计应该注重绿色建筑和环境保护。
在建筑设计方面,应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同时,要注重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增加绿化面积,建立城市公园和绿地,提供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其次,总体城市设计应该注重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是城市运转的血液,良好的交通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效率和便捷性。
应该建设全方位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公交和轻轨等。
同时,要提倡非机动交通,鼓励人们步行和骑车,减少对汽车的依赖,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另外,总体城市设计应该注重社会文化发展。
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的空间,更是人们的生活场所。
应该注重传承和发展城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提高城市的文化品质。
同时,要注重社会公平和平等,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设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最后,总体城市设计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而可持续发展是保证城市可持续性的重要基础。
应该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同时,要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的升级和创新,提高城市的经济竞争力。
总之,一个好的总体城市设计应该注重绿色建筑和环境保护、交通规划、社会文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才能创造一个宜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城市设计概念
城市设计一般包括总体城市设计、片区城市设计、地段城市设计和专项城市设计四种类型。
一、总体城市设计是对城市整体空间形态和景观形象进行的设计。
内容包括:确定需要保护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明确城市风貌特色基本定位、景观形象总体目标;确定城市空间格局和形态,明确城市天际线、轮廓线和景观视廓控制要求;划分特色风貌保护区、特定景观环境控制区,明确管控原则、色彩基调、建筑高度等要求;组织城市开敞空间,建立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与景观系统;提出城市设计实施的措施和建议。
二、片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局部地区进行的系统的空间形态和景观形象的设计。
片区城市设计的内容包括:明确片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特色定位;发掘和提出片区的历史肌理和景观资源要素;构建空间景观格局,综合分析片区内的轴线、节点、特色区域等,明确各部分之间的空间关系,确定视廊保护要求;明确主要街道立面要求。
三、地段城市设计是对具体城市街区、地段和地块的空间形态、景观环境、建筑空间等进行的详细安排与设计。
地段城市设计的内容包括:优化街区、地段的空间形态,完善公共场所和空间布局,明确园林绿化、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环境小品及人文活动场所所管控要求:明确地段和地块建筑空间的组织,规定建筑群体组合和建筑的退线、型体、风格、体量、高度、第五立面和色彩等要求。
四、专项城市设计: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城市户外广告、店铺招牌、公共标识、夜景灯光、城市雕塑等特定要素或特定系统编制专项城市设计。
现代城市主导产业类型:文化创意产业、金融业、物流业、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电子商务、大数据体系、航空航天信息系统、新能源。
吕梁新区产业定位:与主城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依托优越地理、交通区位条件,重点推荐物流商贸、金融办公,休闲度假,商业服务,全面发展现代服务业。
安庆市政务中心城市设计
安庆市政务中心城市设计1 规划背景1.1印象安庆:追逐城市发展愿景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北岸,北枕龙山,南临长江,西依皖河,东接石塘、破罡诸湖,狮子山、凤凰山、菱湖、秦潭湖等镶嵌其间。
拥有天柱山、花亭湖等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和大龙山、小孤山、浮山、白崖寨、薛家岗等数十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是联系黄山、九华山、庐山等世界著名风景区之间的重要枢纽。
目前沪蓉、东香、安合、合铜黄等高速公路干线,105、206、318三条国道和合九铁路在市境交汇,安庆天柱山民航机场先期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航线,具有集公铁水航于一体的综合发展优势。
城市兴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是东周时期古皖国所在地,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民国二十六年(1938),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省会和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皖江开发、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和经济辐射的影响,安庆城市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确定的东进北扩南跨,带状组团式发展结构,2008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达71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长江中下游中心城市、工贸港口、交通枢纽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1.2政务中心:把握城市发展引擎随着大上海-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迅速发展,结合城市固有的良好区位交通和产业基础,城市在以石油化工与精细化工、交通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业以及造纸及包装印刷、文化旅游、农副产品加工食品业、建材及新材料等方面面临良好的机会。
在新的发展形势与发展任务之下城市空间结构、城市风貌形象都面临新发展需求城市空间结构要求调整:城市快速发展使得原有老城中心在物质环境、功能服务、社会环境等方面不堪重负,城市需要建构强有力的政务服务中心,以满足和提升城市综合发展。
城市风貌形象面临转折:城市风貌是处于在不断演进发展变化的动态调整之中,结合安庆城市空间结构来看,以老城区为依托的传统商业文化区是成就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依据,而以政务中心为依托的新区建设应该成为现代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依托。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第一部分前期策划及项目建议第二部分城市设计第三部分练溪展览中心及珠江国际影视文化中心设计研究1第一部分前期策划及项目建议1. 项目背景2001年3月2日广州市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将新造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作为广州大学城选址。
2001年12月24日省政府9届48次省长办公会议批准了《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并成立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推进大学城建设工作。
2003年1月15日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国际咨询发布会在广州市规划局举行。
应邀参加的咨询单位包括英国罗杰斯事务所,美国SASAKI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美国SBA公司+ASG公司。
2003年4月29日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国际咨询委员会组织专家对上述三家公司的提交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审。
根据专家意见,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决定由美国SASAKI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对中心区综合发展区及会展与文化共享区进行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
2. 人口分析预测根据大学城发展规划,广州大学城的规划范围约45平方公里,人口将达到30万,已经达到中等城市的规模,必须具备城市的各种基本功能。
在大学城中心区的规划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人口数量与构成,中心区的公共设施和文化设施的内容及数量、交通运输、道路等级及指标、市政公共设施的组成及能力、住宅建设的规模与速度、建筑类型的选定及城市的布局都直接受其影响。
大学城是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城,其人口状态具有其鲜明的特点。
大学城中心区的作为大学城中城市性最强的部分,它既不同于周边组团的大学校区,有不同于普通城镇。
2.1 大学城人口现状:大学城范围内现状一村镇人口为主,详见下表2随着大学城范围内的土地收归国有,和大学城的开发建设,当地的城市化进程极大加速,人口的数量、结构必然迅速变化。
2.2 人口构成与大学城的特点以教育产业、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为主,主要用地功能为院校校舍用地、高科技产业园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及公共绿地,人流、信息流巨大,物流相对较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城市中心的城市设计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城市设计的内涵与特点,分析城市中心的城市设计的理念与手法,为城市中心区城市设
计的规划提出一定的见解。
关键词:城市中心城市设计城市概念
城市中心是城市人文荟萃、物质精华之所在。
城市
中心是城市的窗口,我们不仅可以窥探城市的奥秘,而
且也是可以饱览城市的利弊。
城市中心的规划建设实践
中,常常分解出很多中心,如商业中心、购物中心、文
化娱乐中心、体育中心、金融中心、行政办公中心、交
通集散中心等等,这些中心表现形态上有的是单一的,有
的是综合的,这里仅就城市中心的城市设计谈几点浅意。
一、城市设计的概念
“城市设计就是研究城市组织结构中各主要要素
相互关系的那一级的设计。
城市设计在实践上并不能作
为建筑、风景建筑及城市规划截然分开的一种设计。
从
成果看,最好将它作为前二者的一部分来实践;从程序
看,则可作为后者的一部分”。
(引自《城市设计的实
践》)。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处
理的艺术安排,它并不仅仅局限于详细规划的范围,而
是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中都有体现。
它的具体特点如下:
1、城市设计具有综合性。
它既不同于详细规划,又
不同于单体设计,它的重点放在室外环境的综合上,又可称环境设计。
它要对构成城市环境的人工要素,自然要素,进行通盘考虑和统筹安排,因此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2、城市设计具有实用性。
它要对城市环境的诸多要
素的功能、工艺、经济性进行权衡择优的前提下,提出它们的实用形式和工艺要求。
3、城市设计又具有艺术性。
它不仅要对建筑物、构
筑物的体量、尺度、造型、色彩等做出符合城市美学原则的考虑,还要对其他环境构成要素的外形、外观进行艺术处理,并重点拟定适合人们感官和心理需要的,包括静态空间和动态空间的环境景观政策。
4、城市设计具有公共性。
城市设计的任务不仅要
为人们创造享受天伦之乐的”世外桃园”,更为人们创造宾至如归的共享的”人间乐园”,综合性、实用性、艺术性、公共性,决定了城市设计的基本工作特点和目标。
也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现代城市环境的迫切要求。
正因为如此,城市设计已成为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新的学科领域。
二、城市中心的城市设计
城市中心是城市面貌的集中缩影。
是城市的寸金之
地,也是城市设计的画龙点睛之处,更是城市的构图中心。
城市设计理论和做法也大多源出于城市中心设计的城市设计。
从先进国家和先进城市的大量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到以下几点共同的倾向和特点:
1、以人为主体
以人为主体,适应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创造充满
人情味、家园味的城市环境。
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曾说过:”为了把城市规划作为直接同人有关的问题,作为我们每天用五官所感触的生活环境来加以实现,也就是说,为了使城市环境具有人性,就必须进行城市设计”“一切为了人,使一切具有人性,成为此城市设计的宗旨”。
城市设计的主要目标是造成使人类活动更有意义
的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以改善人的空间环境质量,从而改变人的生活质量。
城市设计就是要提供种种条件,创造出人们互看互感、互往互助的轻松愉快的”人看人”、”人感人”的人文景观环境。
为适应人们接近自然、陶醉其中的心理,城市绿地、水面、山石应全部开敞甚至主要公共建筑前的绿地、喷水、雕塑旁也不设围栏,让人们自由出入,共享自然情趣;为适应人们“人过留名”的心理,在规划设计时应专辟供人们题刻大名17
的场所,如美国波特兰市先锋法院广场专门向市民出售铺砌广场的面砖,只要花上10-20美元,就可以铭刻上自己的姓名,铺砌在地上,供人们观览,流芳后世。
同样,为适应儿童乱涂乱画的”创作”欲望,可以设置专供儿童们”涂鸦”的画墙,并标注其他地方严禁涂画。
为了使人们不必弯腰弓背去品尝和欣赏奇花异卉,可以把花盆悬挂到花朵恰好位于人们鼻际之间;城市色彩、城市音响、甚至城市气味都根据人们的各种感官和心理需求,进行细致入微的思考,而不能由人为所欲为;室外空间既要共享,又要分享,根据年龄、性别、生理智能差异、设置供老人、儿童、青年、情侣等等专用的设施和休息场所。
这就要深入研究他们各自的生理、心理需求和活动特点,投其所好而不是强加于人,使人们各得其所,确实感受到情意相投,宾至如归的家园气息。
2、以自然为蓝本
以自然为蓝本,将自然景色引入市中心、创造完
全自然化的室外空间环境。
城市中心历来被人们认为是高度人化工的环境,那里建筑密集,道路纵横、设施齐全、商业繁荣、文化发达、信息灵通,充分体现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那里基本与自然环境隔绝,如果有星点绿地,水面也似”盆景”一般,对城市中心的景观和生态环境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只能起到点缀和装饰
的效果。
城市设计的自然主义流派,面对此况大声疾呼;”要给城市注入新的’自然活力’,他们反其道而行之:愈是人们观念中最人工化的环境愈是要自然化,用绿化、兰化创造一个安静优雅的自然化的城市中心。
也可采用在市中心插入绿地、公园、花园或扩展水面的方法,这有利于将市中心划分成几个地带。
一般在说,连续地将绿地紧紧地插入市中心,使市中心的一部分位于绿地之中,夏天的景观效果更好,创造了一个完全自然化的城市中心室外环境。
这一点在我们乌兰浩特市没有具体表现,在我国其它城市不乏其例,如济南市中心区,背靠大明湖,面向千佛山,形成”泉城”生机盎然的特色。
芜湖市中心区环绕风景如画的镜湖,建筑以底层为主,将湖岸绿地与赭山、青戈江绿地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使中心区宛若一个大公园,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3、室内设计室外化,室外设计室内化
室内设计室外化,室外设计室内化创造内外结合浑
然一体的空间环境。
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从本质上并无18
区别,二者相互沟通,相互借鉴。
建筑师注重环境学、生态学和造图学。
而城市设计师则不断从建筑学、室内环境设计中吸取营养,因而使他们的创作对象向各自相
反的方面转化。
实际上,笔者认为:城市本身就如同一个大建筑,有城市的”大门”,有城市的”走廊”,有城市的”客厅”,有城市的”厨房”,甚至有城市的“后院”和”花园”。
已经把城市外部空间的创作在观念上”室内化”了。
在城市中心的步行广场设计中,完全作为供大众享受的室外”客厅”,那里有亲切尺度,良好的绿化,精细的小品,和谐的空间,便利的交通,周到的服务,与室内客厅异曲同工,相辅相成,不仅是形式上的沿用,更是空间环境的扩大和延续。
三、结语
城市中心的城市设计实在是一首谱不完的乐曲,城
市设计师也不是唯一的作曲家。
作为现代城市居民人人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参与这项创作,因为它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
中心功能的多样性、复杂性带来规划建设的多样
性、复杂性。
只有进行多学科、多方位的综合研究,才能对这个问题有比较科学的理解和认识,并找到综合治理的对策。
参考文献
[1] 冯玉霞,刘英武.城市中心空间形态研究[j].中
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5
[2]陈志龙.中国城市中心区地下道路建设探讨[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02
[3]庄悦辉.大中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问题探析[j]. 科技咨讯.2009/04
[4] e.d培根.城市设计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