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渔业科技发展现状及趋势.docx
渔业发展近况
渔业发展近况
近年来,渔业发展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以下是渔业发展近况:
1. 生产规模扩大:渔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渔业产量稳步增长。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渔业生产国之一,渔业产品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2. 提升技术水平:渔业技术不断创新,养殖技术、捕捞技术和海洋装备得到改进和提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3. 加强资源保护:加大渔业资源保护力度,实施渔业休渔、禁捕政策,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改善。
4. 发展渔业多元化:发展渔业多元化经营,包括海洋渔业、淡水渔业、水产品加工等领域,提高渔业附加值和产业链延伸。
5. 推动渔业现代化:加强渔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渔业现代化发展,提升渔业生产、管理和服务水平。
然而,渔业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1. 资源持续利用问题:过度捕捞、不合理养殖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渔业资源面临严重耗竭和生态破坏的风险。
2. 渔业产业结构调整难题:渔船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制约了渔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3. 面临海洋环境变化:气候变化、海洋污染和生态系统变化等因素对渔业生产造成影响,增加了渔民的经营风险。
4. 监管和执法不足:渔业管理监管体系仍不完善,存在违规捕捞和非法渔业活动,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和监管能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资源保护和管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渔业管理和监管水平,促进渔业现代化发展,推动渔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同时,还需注重培养渔民的意识和技能,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
国内外渔业科技
contents
目录
• 国内外渔业科技概述 • 国内外渔业科技的应用领域 • 国内外渔业科技的研究热点与趋势 • 国内外渔业科技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国内外渔业科技的成功案例分析
01
国内外渔业科技概述
渔业科技的定义与特点
渔业科技定义
渔业科技是研究水生生物的养殖、捕捞、加工、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科学技术, 旨在提高渔业生产效率、保护水生生态环境和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详细描述
养殖业的发展导致水域环境的恶化,如水体富营养化、藻 类过度繁殖等,进而影响鱼类生长和繁殖,甚至引发鱼类 疾病。
解决方案
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如循环水养殖、多营养层次养殖等, 减少废弃物和药物残留的排放;加强养殖环境监测,及时 发现并处理环境污染问题。
捕捞业的资源枯竭问题
01
总结词
过度捕捞和非法捕捞导致鱼类资源逐渐枯竭,对渔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
海洋生物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在海洋生物中的应用成为研究 趋势。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可以改良海洋生物的性状 ,提高其生长速度、抗病能力等,为渔业生产提供更好的种 质资源。
深远海养殖与装备
深远海养殖
随着近海养殖资源的日益枯竭,深远海养殖成为研究热点。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 何在深远海环境中进行养殖,包括养殖设施的设计、养殖物种的选择、养殖环境 的监测与控制等方面。
渔业装备与技术的更新换代问题
总结词
渔业装备和技术落后,制约了渔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详细描述
传统渔业装备和技术存在效率低下、能耗高、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无法满足现代渔业发展 的需求。
解决方案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渔业装备和技术的更新换代;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装备, 提高渔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提升渔业产业的竞 争力。
2023年渔业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渔业行业市场发展现状渔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科技的发展,渔业行业市场发展也在不断变化。
下面将从市场规模、渔业产品、市场前景等几个方面来探讨渔业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一、市场规模渔业是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作为全球最大的渔业大国之一,中国渔业市场的规模巨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全国渔业产值达到了1.4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
而且,渔业行业的从业人数也很多,据统计全国渔业直接就业人数超过1000万人。
二、渔业产品渔业产品主要包括水产品、海产品、淡水产品等。
此外,也有一些新型渔业产品,比如水产养殖、水产加工和水产品牌,这些新型产品极大地促进了渔业行业的发展。
1.水产品:指鱼类、虾类、蟹类等水生动物。
中国的水产品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两种类型。
其中,海水养殖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比如江苏、福建、山东等省份;而淡水养殖主要分布在川渝、江西、湖南、广西、广东等地区。
2.海产品:是指人们在海里采取人工捕捞和养殖的一种海洋生物。
主要包括鱼翅、海蜇等。
3.淡水产品:主要包括淡水鱼、虾、蟹等。
三、市场前景从市场预测来看,随着国家渔业政策的推进和维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措施加强,未来中国渔业市场的前景看好。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产养殖:水产养殖是未来渔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随着技术不断升级,水产养殖的成本将会不断下降,养殖数量和品质也将不断提高。
此外,随着人们健康生活方式的提高,水产养殖行业还有望开展有机、绿色、环保的水产养殖业务。
2. 渔业综合经营:未来渔业发展的另一大趋势是多元化、综合化经营。
以深海捕捞为例,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渔船还局限于海岸区域,很难满足全国不同区域的消费需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可以开发更先进的捕捞技术,更好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并且实现渔船装备的国产化。
3. 渔业品牌化:渔业品牌化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特征。
浅谈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谈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一、发展现状1. 技术设备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科技的发展,水产养殖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和改进。
养殖池塘的防渗技术、养殖网箱的结构优化、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控制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大大提高了水产养殖的效率和产量。
2. 养殖品种的多样化和优良化传统的水产养殖主要以鱼类为主,现在逐渐发展为包括虾、蟹、贝类等多个品种的多种养殖模式,并且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改良培育了一些优良品种,提高了产量和养殖效益。
3. 生态养殖的兴起以往的水产养殖大多采用大规模集约化的生产模式,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而现在,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生态养殖成为了一个热门的发展领域,以养殖与保护水生态环境相结合,达到双赢的效果。
二、发展趋势1. 注重养殖环境的保护和调控未来水产养殖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调控。
逐渐采用循环水养殖技术和多级养殖系统,减少水质污染,提高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性。
2. 数字化和智能化养殖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水产养殖也将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
通过传感器监测、云计算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对养殖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精准调控,提高了养殖效率和管理水平。
3. 产学研深度合作未来水产养殖的技术发展离不开产学研三方的深度合作,通过科研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将前沿科学技术应用到水产养殖实践中,推动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4. 绿色养殖的发展未来水产养殖将更加注重绿色养殖的发展,推广无药残、零排放的养殖方式,减少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为水产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
5. 海水养殖技术的提升随着陆地水域资源开发趋于饱和,未来海水养殖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海水养殖技术的提升,将进一步丰富水产品的种类,提高养殖水产的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有效缓解陆地水域资源的压力。
在总结上述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出未来水产养殖技术将朝着智能化、数字化、生态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第一篇: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引言海洋渔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为保障我国的渔业资源,提高渔业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我国对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的研发投入越来越大。
本文将对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海洋渔业科学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的海洋渔业科学研发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科学研究水平我国的许多高水平科研机构,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等,都在海洋渔业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
在珊瑚礁保护、生物多样性、海洋环境污染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2、科技应用普及率我国海洋渔业科技应用普及率仍有待提高。
许多渔民仍采用传统的捕捞方式,水产品加工生产技术仍相对落后。
3、市场竞争力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养殖大国,但养殖业在市场竞争中还面临很大压力。
海洋渔业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仍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未来,优化产品质量和提高质量安全将成为关键。
三、海洋渔业技术创新机遇海洋渔业技术的发展相信有着巨大的潜力和机遇,下面我们来分析几个方面。
1、加强高新技术应用。
目前我国渔业科技和高新技术研究领域相对比较薄弱,应加大力度推进科研项目攻关,逐步实现高新技术向渔业的渗透。
2、提高科技进步水平。
传统渔业和养殖业科技水平有限,应大力加强科技专利的研发和技术的改造升级。
3、深度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加强与国际上渔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借鉴国际成熟的渔业科学和智慧,抓住机遇,逐步实现竞争优势的创造。
四、结论海洋渔业科学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同在,推进科技创新对我国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深刻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
在发展过程中,除了完善创新机制和提高科创质量,还必须关注技术创新的融合,采用更加灵活的运营和协作方式,不断进步创新成果的落地、成果的产业化,不断创新技术的应用方式和路径,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加快科技进步的不断成果,实现以科技创新引领海洋渔业的高质量发展。
环保水产养殖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环保水产养殖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分析报告目录一、国际先进技术案例分析 (2)二、国内技术创新与实践成果 (4)三、技术差距与优势对比 (7)四、合作与交流机制建设 (10)五、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3)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国际先进技术案例分析(一)挪威的网箱养殖技术1、技术特点挪威作为渔业大国,其网箱养殖技术自几十年前便开始发展并不断完善。
该技术将鱼类圈养在密封的网箱中,通过精准投喂及鱼类自身的生态循环,实现了高效养殖和繁育。
网箱养殖不仅大幅节约了养殖空间,还有效地保护了鱼类免受外界环境干扰,如天敌、污染等。
2、环保与可持续性挪威的网箱养殖模式在环保方面表现出色。
通过科学管理和水质监测,确保了养殖水体的清洁和生态平衡。
同时,网箱设计合理,避免了养殖废弃物对周边海域的污染,实现了养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3、技术成效挪威的网箱养殖技术已成为国际上的典范,广泛应用于三文鱼等高价值鱼类的养殖。
该技术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还保障了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为全球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日本的密集养殖与循环水技术1、密集养殖技术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大规模水产养殖的国家之一,其密集养殖技术尤为突出。
该技术通过优化养殖环境和管理措施,在有限的水域内实现了高密度、高产量的养殖目标。
通过科学饲养和水质控制,确保了鱼类的快速生长和健康状态。
2、循环水养殖系统日本在循环水养殖技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净化养殖水体,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污染物的零排放。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还减轻了对环境的压力。
3、综合效益日本的密集养殖与循环水技术相结合,实现了高效、环保的养殖模式。
该模式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还保障了水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为日本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世界渔业捕捞装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渔业捕捞装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一.世界主要海洋国家捕捞装备的现状国外渔业发达国家以及我国远洋渔业的捕捞作业方式主要是:拖网、围网、延绳钓、鱿鱼钓等方式。
由于 200 海里渔业专属经济区划分,以及渔业资源问题,使渔船作业海区离基地渔港越来越远,所以海洋渔业发达国家在发展远洋渔业中都特殊注重发展大型或者特大型渔船,特殊是拖网和围网渔船。
大力发展围网船和钓捕船进行中上层鱼类资源开辟,采用严格的配额制度合理利用海洋渔业资源。
国外大型拖网船,其总长达到 140 多米,船宽 18 米多,航速达 17kn,鱼舱容积达 11320m3,绞纲机拖力达到100 多吨,速度快,效率高,该船主要进行中上层拖网。
国外大型化的渔船还有金枪鱼围网船,其船长也达到 100 多米,航速也达到 17kn。
围网、拖网捕捞装备普通都是采用了先进的液压传动与电气自动控制技术,设备操作安全、灵便、自动化程度高。
金枪鱼围网最早在美国发展起来,随后日本、韩国以及欧洲的西班牙和法国等国家也快速发展金枪鱼围网。
我国近年来开始发展该产业,但捕捞渔船和捕捞装备都是从国外购进的二手设备。
金枪鱼围网捕捞装备的主要生产国是美国、西班牙和日本等国,其中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的大型金枪鱼围网技术水平较高。
美式金枪鱼围网作业方式的设备较多,但效率比目式高。
由于金枪鱼生活习性的特点,需采用专业化的金枪鱼围网渔船及捕捞装备,且要求该类渔船具有快速性和良好控制性,其中动力滑车的起网速度、理网机控制以及其它捕捞设备的操作协调性都比普通围网作业的要求高。
先进的金枪鱼围网捕捞设备主要包括:双卷筒括纲绞机、支索绞机、吊杆绞机、变幅回转吊杆、动力滑车、理网机等设备组成,所有设备都采用中高压传动以及自动化电气控制技术,大部份捕捞作业都是由设备自动完成,降低了渔捞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了生产安全性和捕捞效率。
其它围网作业也是日本、美国和欧洲比较发达。
欧洲围网作业除采用纹纲机、理网机外还常采用多滚筒起网机,整个围网作业基本实现自动化操作,其作业效率相当高。
渔业市场渔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机会
渔业市场渔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机会随着全球渔业资源的逐渐减少和渔业管理的不断完善,渔业市场正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机会。
本文将就渔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机会进行探讨。
一、渔业市场的发展趋势1. 可持续渔业的兴起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可持续渔业模式逐渐成为发展的热点。
通过采用科学的养殖和捕捞方法,降低对渔业资源的压力,减少捕捞野生渔获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深海渔业的开拓陆地和近海渔业资源的利用已达到了相对饱和的状态,而深海渔业则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向。
深海渔业资源丰富,包括各类高级海产品以及独特的生物资源,开展深海捕捞可以满足人们对品质高、营养丰富渔产品的需求。
3. 渔业供应链管理的提升为了确保渔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渔业供应链管理逐渐成为渔业市场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健全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实现从渔民到消费者的全程追溯,可以有效防止渔业产品的假冒伪劣和安全问题,提供高品质的渔业产品给消费者。
二、渔业市场的未来机会1. 渔业产业化的加速推进未来,渔业产业化将会得到更加有力的发展推动。
通过加强渔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整合,提高渔业产品的加工水平和附加值,推动渔业从传统的小农经济转型为现代化的渔业工业化经济,增加渔业的产出和经济效益。
2. 渔业企业国际化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渔业企业国际化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开展渔业资源的共享和渔业产品的贸易,可以拓宽渔业市场的发展空间,提升渔业企业的竞争力。
3. 渔业科技创新的突破未来,渔业科技创新将成为渔业市场的重要驱动力。
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水产养殖智能化、捕捞工具的先进化、水质监测技术等,可以提高渔业生产效率,降低渔业生产成本,增加渔业市场的盈利空间。
总结:渔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将朝着可持续发展、深海开拓和供应链管理提升的方向发展。
未来,渔业市场将面临产业化加速推进、企业国际化发展和科技创新突破等机遇。
渔业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机遇
渔业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机遇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渔业行业作为重要的食品供应来源之一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然而,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渔业行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渔业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机遇,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渔业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1. 可持续渔业的兴起: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渔业资源的减少,可持续渔业正逐渐成为渔业行业的主流。
采用科学的渔业管理模式、合理的捕捞配额以及禁渔季节等措施可以有效保护渔业资源,从而确保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利用先进技术: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会推动渔业行业的发展。
例如,远程监控系统、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提高捕捞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并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
3. 水产养殖的增长:水产养殖是渔业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将成为渔业行业的主要增长点。
4. 民众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正在增加。
渔业行业作为提供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的重要来源,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渔业行业的发展机遇1. 内外需市场的扩大: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消费能力的提升,国内外市场对渔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渔业行业可以通过出口贸易和开拓国内市场来实现更大规模的发展。
2. 政策支持的加强:政府对渔业行业的政策支持将有助于促进渔业的发展。
加大财政投入、优化税收政策、加强渔港基础设施建设等举措将为渔业行业提供更多的机遇。
3. 科技创新的推动:科技创新将推动渔业行业的现代化转型。
新的技术和装备的应用将提高渔业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4. 加强国际合作:渔业行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的挑战。
加强渔业资源的共享和合作开发,有助于推动渔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议1. 加强科学管理:渔业行业应加强渔业资源的科学评估和管理,合理制定渔业捕捞配额,实行禁渔和休渔政策,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渔业类行业的未来趋势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渔业类行业的未来趋势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机遇近年来,渔业类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等问题使得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而技术创新被视为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渔业类行业的未来趋势、技术创新以及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渔业类行业的未来趋势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渔业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然而,传统的捕捞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渔业类行业正朝着现代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未来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渔业资源管理的智能化随着技术的进步,渔业资源管理将更加倚重于先进的科技手段。
比如,通过使用无人机、卫星遥感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可以快速、准确地监测渔业资源的分布情况、数量以及生态环境等因素。
这样可以更好地制定渔业捕捞政策,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 智能渔捞设备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渔船捕捞方式往往效率低下,同时还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破坏。
而采用智能渔捞设备,比如自动识别和捕捞工具、声纳探测系统等,可以减少对渔业资源的破坏,提高捕捞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3. 渔业气候变化适应性全球气候变化对渔业的影响日益显著,如海洋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等。
渔业类行业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捕捞时间和地点,适应气候变化对渔业资源的影响,保证捕捞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虽然技术创新为渔业类行业带来了许多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以下是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1. 资金和资源的限制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包括研发费用、设备购买、维护等。
对于一些小型渔业企业来说,可能难以承担这些成本,从而限制了技术创新的速度和规模。
2. 法规和政策的约束渔业类行业受到一系列法规和政策的约束,这些法规和政策可能会限制技术创新的发展。
例如,捕捞季节的限制、捕捞区域的限制等,都可能对技术创新产生一定的限制。
3. 社会接受度和道德问题部分技术创新可能涉及到一些道德和伦理问题,例如基因改造渔业、养殖池塘的使用等。
中国渔业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渔业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渔业经济是指个体渔业经济单位有效取得和利用经济资源及物品,促进自身发展的一切活动。
渔业经济是农业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经济。
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一、渔业经济发展现状1、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27543亿元,其中,渔业产值13517亿元,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产值5935亿元,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8091亿元。
在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中,休闲渔业产值826亿元,同比下降14.32%。
在渔业产值中,淡水养殖产值6387亿元,占渔业产值的47.25%;海水养殖产值3836亿元,占渔业产值的28.38%;海洋捕捞产值2197亿元,占渔业产值的16.26%;水产苗种产值693亿元,占渔业产值的5.12%;淡水捕捞产值404亿元,占渔业产值的2.99%。
2、渔业人口和渔业从业人员《2021-2027年中国渔业行业市场经营管理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渔业可为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提供食品和工业原料。
2020年,全国渔业总人口1721万人,比上年减少107万人,同比下降 5.88%;在渔业人口中,传统渔民为555万人,比上年减少45万人,同比下降7.50%。
渔业从业人员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一种职业,从事鱼、贝、藻等水生动植物的繁殖、饲养和捕捞等工作的人员。
2020年,全国渔业从业人员1240万人, 比上年减少52万人,同比下降4.03%。
3、渔民人均纯收入从全国近1万户渔民家庭当年收支情况来看,渔民人均纯收入呈逐年上涨趋势。
截至2020年底,全国渔民人均纯收入21837元,比上年增加729元,同比增长3.45%。
4、水产养殖面积2020年,全国水产养殖面积7036千公顷,比上年减少72千公顷,同比下降1.02%。
其中,海水养殖面积199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千公顷,同比增长0.17%;淡水养殖面积504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76千公顷,同比下降1.48%。
渔业行业现状与展望
渔业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渔业合作组织: 如联合国粮农组织 ( FA O ) 、 世 界 贸 易组织(WTO)等
国际渔业协定:如 《联合国海洋法公 约》、《保护海洋生 物多样性公约》等
国际渔业合作项目: 如全球渔业资源管 理项目(GFCM)、 国际海洋研究所 (IMS)等
国际渔业技术交流: 如渔业技术研讨会、 渔业展览会等
产业链延伸:发展精深加工, 提高产品附加值
技术进步:采用先进的养殖 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绿色发展:推广环保养殖模 式,减少环境污染
品牌建设:打造知名品牌, 提升市场竞争力
渔业产业融合发展
渔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休闲渔业,吸引游客体验渔业文化 渔业与农业的融合:发展生态渔业,实现渔业与农业的良性循环 渔业与食品产业的融合:发展水产品加工业,提高渔业产品的附加值 渔业与环保产业的融合:发展绿色渔业,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感谢观看
渔业生产情况
渔业资源:海洋、淡水、养殖等 不同类型
产量与产值:全球及各地区渔业 产量和产值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生产方式:捕捞、养殖、加工等 不同方式
渔业政策:各国渔业政策和法规 对渔业生产的影响
渔业市场供需状况
市场需求: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 水平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不断 增加
价格波动:市场需求和供给变化 导致价格波动,影响渔业经济效 益
渔业船舶检验条例:规定了渔 业船舶的检验、登记、管理等 方面的内容
渔业政策支持体系
政策目标: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渔民收入 政策措施:加强渔业资源管理,保护生态环境 财政支持:加大对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研发的投入 税收优惠:对渔业企业和渔民提供税收减免和优惠 培训与教育:加强对渔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渔业技能和素质 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在渔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渔业养殖技术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
渔业养殖技术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随着全球渔业资源的逐渐减少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渔业养殖成为了人们获取鱼类产品的重要途径。
在渔业养殖过程中,技术与管理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渔业养殖技术与管理的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渔业养殖技术的现状1. 传统的渔业养殖技术传统的渔业养殖技术主要采用自然养殖的方式,依靠自然水域的资源供给。
这种方式具有传统、简单的特点,但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面临着供不应求的问题。
此外,由于无法有效控制环境因素,传统的渔业养殖技术往往存在着水质污染、鱼病传播等问题。
2. 先进的渔业养殖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先进的渔业养殖技术应运而生。
其中,水体循环利用技术和土地上养殖技术是目前最为先进的渔业养殖技术。
水体循环利用技术通过循环利用水体中的养分,既有效解决了水资源的利用问题,又减少了水环境的污染。
此外,该技术还可以提高渔业养殖的产量和品质,并减少损失。
相比传统方式,水体循环利用技术具有更高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土地上养殖技术主要采用人工塑料池或渔池进行养殖,可以更好地控制养殖环境。
通过合理调控水质、温度、氧气等环境因素,土地上养殖技术能够有效预防鱼病的发生,并提高鱼类的产量和品质。
二、渔业养殖管理的现状1. 饲料管理饲料管理是渔业养殖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科学合理的饲料管理可以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目前,渔业养殖中普遍采用机械喂料和配合饲料的方式,通过准确控制饲料的投放量和营养成分,来满足鱼类的需求。
2. 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是渔业养殖中保持水质清洁和避免疾病传播的关键。
通过监测水质的指标,合理调节养殖水域的温度、PH值、溶解氧含量等参数,可以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
此外,定期检测和防治病害也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渔业养殖技术与管理的发展趋势1. 引入智能化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渔业养殖也可以借助智能化技术实现更精细化的管理。
通过传感器、监测仪器等设备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测水质指标、鱼类行为等信息,提前预防病害的发生,提高渔业养殖的效益和稳定性。
中国渔业市场状况与前景展望
中国渔业市场状况与前景展望中国渔业市场状况与前景展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渔业市场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广阔的渔业水域,海域面积超过300万平方公里,陆地沿海线长达1.35万公里,是世界上拥有最多海洋资源的国家之一。
具备了优越的渔业发展条件。
目前,中国渔业市场已经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中国海洋渔业统计数据,2019年全国渔业总产值达到了1.5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0%。
渔业资源种类丰富,以及不断创新的养殖技术,使得中国渔业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而且,消费者对于海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为中国渔业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中国渔业市场的发展不仅受益于海洋资源的丰富,还得益于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政策扶持。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渔业产业的发展,适时推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如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科研创新,提高养殖规模等,为渔业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支持。
此外,中国的对外贸易也为渔业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渔业出口国之一,其对外贸易量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这使得中国渔业产品更加出口至全球各地,进一步拓展了市场。
未来,中国渔业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并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高品质的海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因此,渔业企业可以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推行品牌营销等手段,满足市场需求,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其次,随着科技的进步,渔业养殖技术将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会探索新的养殖模式,如养殖与旅游融合等,以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中国海洋渔业的国际合作也将进一步加强,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进一步提高中国渔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然而,中国渔业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问题是现实存在的,对渔业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另一方面,渔业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水产养殖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倾向
水产养殖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倾向一、水产养殖技术现状概述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对食品安全的追求,水产养殖已成为全球农业领域中最具潜力的发展领域之一。
水产养殖技术作为水产养殖行业的重要支撑,肩负着维持水产养殖生产增长、提高产量、提高质量、提高效益的重要任务。
目前,水产养殖技术已经成为水产养殖行业最具竞争力的因素之一,成为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益水产养殖行业的重要保障。
1、新型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新型水产养殖技术发展迅速,主要包括“水下网箱”、“海岸线海养育”、“深海网箱”、“光合反应生产”等技术。
这些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为水产养殖“绿色化”、高效化和产业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科技创新成为推动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以绿色、高效、品质水产养殖为目标的科技创新是推动水产养殖技术发展重要因素。
例如,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进一步优化水产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效率和质量;生物技术的应用,促使水产养殖生态系统的合理优化,提高产品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等。
3、智能化养殖设备的应用智能化养殖设备是现代水产养殖必须的工具之一,是实现水产养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的关键环节。
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常规监测设备、在线监测设备和智能处理设备,这些设备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水产养殖生产效率和管理精细度。
二、水产养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预计未来几年,水产养殖技术将会有以下主要发展趋势:1、品质管理将成为重中之重鉴于多年来水产养殖行业存在的部分问题,如品质不高、有损消费者健康等,未来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将以品质管理为重中之重。
除了注重水养殖环境、饵料选择和生物防治外,还将加强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生态管理、保护水源等方面。
2、智能化水产养殖会逐步普及如今,智能化水产养殖已经成为了水产养殖的大势所趋,在未来将会进一步普及。
使用智能化水产养殖设备,能够迅速掌控以往难以掌控的水养殖环境和生产情况,并且在设备自身的反馈过程中得到改进,提高水产养殖技术的效率。
浅谈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谈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水产养殖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提高。
本文将从现状和趋势两方面来谈谈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现状1.生态养殖技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生态养殖技术逐渐成为水产养殖业的主流发展方向。
生态养殖技术体现了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尊重,通过优化水产养殖环境、增加养殖水体的氧气含量、改善水质,有效提高了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
2.智能化养殖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养殖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和应用。
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控制器的联网,并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水产养殖环境的智能监控和自动调节,提高了养殖效率,降低了成本,也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绿色养殖技术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出发点的养殖方式。
通过合理利用养殖废弃物和废水,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采用绿色饲料,减少养殖过程中对自然水体和陆地资源的消耗,实现了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1.智能化水产养殖的推广应用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水产养殖技术将逐渐得到普及。
在未来的水产养殖生产中,人们将更加依赖智能化系统来进行养殖环境的监控、饲料的配比、疾病的预防等工作,从而提高养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海水养殖技术的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海水养殖试验基地,通过对不同品种的海水养殖技术进行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完善海水养殖技术,提高养殖生产效率,丰富养殖品种,丰富市场的供给。
3.水产养殖的规模化发展未来,水产养殖业将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农民对粮食养殖水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养殖业将逐步由传统的家庭式养殖向规模化的养殖业转变。
规模化生产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减少非正常死亡率,提高养殖环境质量,是水产养殖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水产养殖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水产养殖技术的现状与未来水产养殖技术是目前渔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人类对食品质量和数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水产养殖技术也呈现出了多种不同的发展趋势与模式。
本文将从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两个角度来探讨水产养殖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一、技术现状1. 全球水产养殖技术总体趋势全球水产养殖技术不仅仅局限于海水和淡水养殖,也包括了水产养殖的生产模式、环境保护和营养方面。
当前,全球水产养殖技术的特点表现出以下几个趋势:(1)永续发展趋势。
水产养殖的永续发展是解决全球海洋环境问题的关键,包括生态破坏、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
(2)多元化发展趋势。
水产养殖的多元化包括鱼类、贝类、虾蟹和藻类等多种不同的水生物种。
(3)高效性、低成本趋势。
高效的水产养殖技术能够提高海鲜的质量和产量,从而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
2. 国内水产养殖技术现状目前,我国在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尤其是渔业科技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以下是目前国内水产养殖技术现状的一些方面:(1)降低养殖成本。
我国通过改进池塘设计,利用立体循环水泵等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率。
(2)提高水生动植物品质。
通过现代化养殖技术、生产工艺、膳食和生态环境调节等,提高水生动植物的品质。
(3)提高池塘养殖效益。
如通过池塘整治、消毒杀藻、改善水质、辅料添加、精细管理等技术手段,提高池塘养殖效益。
二、未来发展1. 海洋生态养殖势必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海洋资源的日益枯竭,海洋生态养殖必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未来海洋养殖的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海洋资源,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打造生态化养殖模式。
2. 高科技水产养殖将成为未来方向未来高科技水产养殖应用到养殖行业,精细化管理和产品品质评定等环节,将成为养殖业的未来方向。
通过新的技术和耐盐鱼类等海洋生物的培育,优化海洋资源的开发,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高效利用。
3. 全程追溯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全程追溯系统在农业和食品行业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未来也将成为水产养殖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国外渔业养殖发展现状
国外渔业养殖发展现状
在国外,渔业养殖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产业。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对海鲜产品需求的增加,国外的渔业养殖发展得越来越迅速。
以下是国外渔业养殖发展的一些现状:
1. 多样化的养殖品种:国外渔业养殖涉及各种各样的品种,包括鱼类、贝类、虾类等。
不同种类的海产品在市场上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渔业养殖商会根据需求进行选择养殖。
2. 养殖技术的提升:国外渔业养殖亦注重技术创新和发展。
为了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许多国外渔业养殖企业投入了大量的研究与开发。
养殖系统的自动化、水质监测、饲料科学化等技术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
3.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国外渔业养殖企业也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他们致力于减少养殖对周围海洋环境的负面影响,采取措施避免污染和减少废物排放。
同时,一些企业还推动间养殖系统的发展,将渔业养殖与农业、畜牧业相结合,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4. 市场开拓和国际贸易:国外渔业养殖企业积极开拓市场,通过国际贸易与全球市场对接,出口自己的养殖产品。
在出口业务中,他们十分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努力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和需求。
5. 政府政策的支持:国外许多国家对渔业养殖进行政策和资金支持。
政府在技术研发、市场推广、贷款支持等方面提供支持,
为渔业养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需要指出的是,国外渔业养殖发展的现状因地区和国家而有所不同。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资源和市场环境,因此在养殖品种、技术水平、市场开拓等方面会有差异。
然而,总体来看,国外渔业养殖行业在提高养殖效率、保护环境和开拓市场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浅谈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谈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水产养殖是指在水中进行的各种生物养殖活动,包括鱼类、虾类、贝类等的养殖。
随着人口增长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就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1. 渔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规模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水产养殖面积达到了5.49亿亩,产值超过了1.3万亿元。
鱼类养殖占据了主导地位,占据了养殖业总产值的70%以上。
虾类、蟹类养殖也在逐渐扩大规模。
2. 技术不断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产养殖技术也在不断升级。
传统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人们开始尝试新的养殖技术,如集约化、生态化、智能化的养殖方式。
水产养殖设备和工具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出质量。
3. 环保意识不断提高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水产养殖业也在朝着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些企业开始倡导绿色养殖理念,采用生态循环的方式进行养殖,大力开展水产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养殖对水环境的污染,保护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的趋势1. 多元化的养殖方式未来,水产养殖技术将更加多元化。
传统的网箱养殖、塘塱养殖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集约化的循环水养殖、闭合式水培养殖等新型养殖方式也在逐渐发展壮大。
海水、淡水养殖将同步进行,以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2. 智能化水产养殖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在水产养殖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智能化养殖系统将通过无人机、传感器、自动喂食机等技术进行监测和管理,实现养殖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提高养殖效率和降低成本。
3. 绿色养殖成为主流1. 养殖环境污染问题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养殖排放的污水、养殖废弃物等已经严重影响了水域生态环境。
需要加强水体污染的防治工作,推动绿色养殖,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产业仍存在规模小、生产效率低、品种单一等问题,产业结构较为单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渔业科技发展现状及趋势当今世界的渔业在高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形势下即将迈向二十一世纪。
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正深刻影响着世界渔业发展进程,正如马克思所说:“各个经济时代的主要区别不是生产什么,而是怎样生产”。
在新技术革命时代,渔业生产的对象没有变,仍然是仍然是捕捞、养殖、加工、销售等,但科学技术对怎样捕捞、怎样养殖、怎样加工、怎样销售、怎样管理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尽管世界渔业的资源量在衰退,而渔获量却在增加,养殖产量在大幅度地增长,水产品主要来自捕捞的比例正在改变,这主要利益于科学技术的推进。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资源危机的时代。
科学技术的确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使社会飞速地发展,但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并非全是福音,也带来了危机,而最终摆脱危机的办法还得依靠科学技术,这就是高科技时代发展的辩证。
一、世界渔业发展的总体趋势1、渔业正成为人类食物生产的重要领域今天,世界人口每年以8700万的速度增加,而耕地则从1961年的人均0.44公顷降到目前的0.26公顷。
预计到2050年将下降到0.15公顷,土地将出现严重短缺的局面。
然而,今天人类食物的90%是在耕地和牧场上生产的,只有10%来自地球的水域。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耕地的减少,人增地减粮食紧已经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面临的严峻问题,而是全球面临的严峻问题。
因此,世界经济要持续发展将更多地依靠海洋,如何开发海洋和内陆水域,如何开发新的食物来源已经成为各国政府优先考虑的战略问题。
一场全球性的“蓝色革命”正在蓬勃兴起,人们曾把本世纪60年代通过矮化基因育成的稻麦高产品种,称之为“绿色革命”,后来又把畜牧业上的重大技术变革的成就称之为“白色革命”,把向水域索取食物的重大技术变革称之为“蓝色革命”,把耕海牧渔看作是节粮、节水、节地型立体农业的一部分。
水产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拓展人类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必然趋势。
199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的各国渔业部长级会议和在日本京都召开的“渔业对粮食安全保障的持续贡献国际会议”,都特别强调了发展渔业对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
60年代以来,美国、加拿大、日本、前苏联等主要渔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和建设海洋农牧场,用农牧化的手段增殖水产生物,成倍地增加资源量。
从海藻中提取食物的技术为人类开辟新的食物来源展现了光明的前景。
尽管目前从海藻中提取的食物还很有限,但科学家们预测说,假如使太阳能转换成海藻化合物储能的转换率为2%,从海藻中提取人类食物的提取率为5%,地球上海洋可栽培面积总数约有200亿公顷,这就是说,将来海洋牧场规模化发展起来后,足够维持相当于200亿人口的生活所需。
2、水产增养殖业异军突起自60年代日本、美国和苏联等国家提出海洋“栽培渔业”的设想后,世界水产增养殖业得到很大发展。
增养殖的种类向多元化发展,人工培育苗种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一些优良增养殖品种如牡蛎、扇贝、鲍、海带、紫菜、裙带菜、鲑鳟类、鲆鲽类、鲷类、鲈鱼类等种类突破了工厂化苗种生产难关,养殖技术不断完善,网箱、拦网、筏式和延绳垂下式养殖、开放海域网箱养殖系统普遍得到采用,达到很高的产业化水平。
自70年代起,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海水增养殖业的开发与利用,技术发展很快,不少种类育苗实现了工厂化、集约化生产,人工饵料专业化高效率生产,外海网箱养殖系统被普遍采用,使生产由近岸性向外海性养殖发展。
日本在濑户内海建立第一个栽培渔业中心后,把多种技术的应用与海洋牧场结合起来,在苗种生产、养殖技术、放流技术、饵料生产和病害防治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欧洲国家的筏式、网箱养殖技术,美国的工厂化养殖系统等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从80年代开始,粮农组织的专家就根据当时的资源状况和捕捞状况指出:将来渔业生产和水产品供应将会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到2000年时,世界渔获量不会有大幅度增长,人类要解决水产品供需的尖锐矛盾,只有积极发展海淡水增养殖业。
国际农业研究顾问小组主席萨拉杰丁指出:在人类营养的其他每个方面,我们都是种植者,唯独在海产食物方面,我们曾长期一味地搜寻捕捞,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好在这种局面已经得到了扭转。
我们看到,水产增养殖业正在成为人类食物生产的新领域。
目前,世界水产养殖的产量约占世界总渔业获量的30%以上。
世界银行1993年估计,如各国政府现在对水产养殖技术进行适当投资的话,那么15年内就能满足人类对水产品需求量的约40%。
3、远洋渔业方兴未艾尽管当前世界渔业产业结构中仍以近海捕捞为主,但许多已开发多年的老渔场越来越拥挤,资源日益枯竭。
不少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多,资源少,渔业发展陷入鱼越捕越少、越少越限制、越限制越穷的恶性循环中,因此不得不寻找新的渔场。
另一方面,那些发达国家,即使本国近海的渔业资源仍较丰富,其资源量也能保证捕捞业较长时期持续利用,但为了保护了本国资源,也纷纷转向了远洋渔业,利用它国资源和公海、大洋资源。
90年代以来,出于保护本国的利益,各国法规越来越严格,远洋渔业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渔场。
其中,太平洋岛国的金枪鱼渔业正在引起世界远洋渔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到该地区从事金枪鱼捕捞的船队越来越多,此外,还有地处太平洋西部的帛琉岛远洋渔业和地处南美洲的极地群岛、福克兰群岛远洋渔业。
1994年200条外国渔船在福克兰群岛水域渔获了近20万吨鱼,福克兰群岛的阿里克斯鱿鱼鱼汛一般连续6个星期。
200海里以外的外海,深海和公海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和优质水产品。
南极磷虾的丰富资源也倍受世界各国的关注。
4、世界渔业资源争夺激烈进入90年代以后,全世界17个重点渔区中已有13个渔区处于鱼群枯竭或产量急剧下降状态,这迫使许多国家的政府不得不制定极其严厉的捕捞措施甚至关闭渔场,休渔禁捕。
加拿大东海岸的纽芬兰渔场是世界著名的渔场,渔场盛产鳕、鲑、大比目鱼、鲱等,但由于世界各国的渔船队常年在这里酷渔滥捕,1995年8月渔汛期间纽芬兰渔场产量基本绝收。
尽管如此,许多国家的渔船队并未因此而收敛。
由于渔业资源日益枯竭,众多国家的渔民都为一种经济上的疯狂行为所驱动,众多国家的渔民都为一种经济上的疯狂行为所驱动,因此导致了各国争夺渔业资源的纠纷四起,冲突不断。
塞内加尔的渔民为了争夺渔业资源敢于冒险在近海水域通宵作业,常常发生木船与欧洲拖网渔船相撞的事故。
日本渔船一旦进入俄罗斯方面认定的领海,俄罗斯警备队的直升飞机就开枪扫射。
俄罗斯边防军开枪打死打伤日本渔民和中国渔民的事情发生过多起。
这些渔业纠纷和冲突概括起来说,可以分为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纠纷和冲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1994年欧盟成员国争夺金枪鱼之战和1995年的欧加渔事纠纷。
5、全球海洋渔业进入全面科学管理时代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海洋生物资源再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了。
科学家们对未加管理的渔业总结出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即:未开发阶段→增长阶段→充分开发阶段→过度开发阶段→最终崩溃阶段。
渔业一旦离开未开发阶段以后,总有发展到崩溃阶段的危险,但是,只要管理得当,这种危险性就会变小,即使将要崩溃,管理也有助于进入恢复阶段。
国际社会已普遍认识到,只有通过各国达成协议的严格的国际管理,才能制止人类无休无止的酷渔滥捕。
目前,国际海洋渔业管理正向区域化发展和加强。
根据国家管辖范围内和外的两种不同性质的海域,海洋渔业管理区域化的主要趋势是:(1)国家管辖范围内的海域主要是指专属经济区,有关国家对其专属经济区的渔业管理不断完善和不断加强。
对外国渔船的入渔要求越来越高,管理越来越严格,并有计划地采取区域性管理措施或渔业管理区域化。
(2)国家管辖范围外的公海渔业主要趋向于通过有关国际组织和协议,加强区域性管理或建立区域性渔业组织,实施公海渔业的资源养护和捕鱼活动全过程的管理以及争端的解决。
全球渔业正从捕捞开发型向科学管理型过渡,各种渔业法规也正在不断的调整中趋向合理。
竭泽而渔,然后无渔可捕的恶果已经使人类认识到,人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将予取之,必先予之,在不断调整和保护生物资源的过程中取得最大的效益,人类只有遵循科学规律,科学才能不断地造福人类。
6、越来越重视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随着全球性的经济快速发展和沿海、沿江人口的增加, 水域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严重制约了以水为田的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内陆, 部分湖泊河流水质恶化, 富营养化严重, 水华泛滥, 造成了严重的养殖鱼类死亡事件时有发生;一些无序的围垦、填湖、筑坝行为使天然渔场及洄游通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传统的产卵场、育肥场功能萎缩或消失。
在沿海, 河口、浅滩和内湾已不同程度地变成了纳污场, 底质变劣, 水体环境质量恶化, 赤潮发生频率和发生面积继续扩大, 使传统的鱼虾产卵场不复存在;近海的石油开发使索饵场、育肥场生态遭到破坏, 饵料减少或种类改变, 天然渔业资源得不到有效补充;养殖生产者缺乏必要的生态资源持续利用观念, 养殖技术原始粗放, 环境保护措施滞后, 过量投饵, 超额放苗, 使养殖生态系统污染严重、功能退化, 造成鱼虾病害蔓延, 产量下降甚至绝产。
因此,各国的渔业发展都面临着如下一些问题。
一是如何恢复天然渔业资源。
一些国家,除政府渔业主管部门、执法部门继续从过度捕捞角度限制捕捞力量, 执行禁渔期、禁渔区,限制破坏性的捕捞活动外, 还加强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的环境保护研究,以有效的保证鱼虾幼体的自然成活率, 使渔业资源真正得到补充; 同时,开展增殖技术的研究, 使渔业资源得到有效增加。
二是如何保证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少国家,除继续开展养殖新品种的培育和引进, 病害防治研究外, 还加强滩涂养殖环境的恢复途径、污染控制及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开发水域生态养殖, 使养殖品种互补, 形成良性循环。
三是开展未来污染对海洋生物毒性毒理的研究, 以制定渔业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 及时开展新的污染物的毒性毒理研究, 适时提出防范措施。
7、现代化技术不断应用于渔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国,尽管其自然条件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也有差异,但他们的共同之点都是依仗工业现代化的强大基础来发展渔业。
例如,美国是1910年成为工业化国家,从此开始注重用工业的设备来装备农(渔)业。
首先是侧重发展(农)渔业机械,提高劳动生产率。
据统计1910年-1940年重工业为(农)渔业提供4000万吨钢,用于(农)渔业的钢占全国钢材总产量的5.5-9.5%。
到1940年美国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到1977年美国全盘实现机械化。
许多在发展中国家看来不易实现机械化的作业都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因此整个农、渔业生产很少使用辅助劳动力。
法国和德国利用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为农、渔业的现代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