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合集下载

儒家思想在东方(中日)与西方(美英)文化中的差异-最新资料

儒家思想在东方(中日)与西方(美英)文化中的差异-最新资料

儒家思想在东方(中日)与西方(美英)文化中的差异东方(中日)与西方(美英)虽同样深受不同文化影响,但是儒家思想在东西文化上也有很多的体现。

在人际交往中都会察言观色。

然而由于思维方式及言行表达等方面差异,有时会造成误解与冲突。

本文拟从日本和西方人的语言表达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与中国人的语言、行为习惯进行比较来分析东方(中日)西方(美英)两国在人际交往中体现的意识差异,通过发现差异、了解差异并理解差异,以期增进相互了解,减少摩擦,有效进行跨文化交流。

一、语言表达上的差异西方人在称呼对方时,常常直接称呼 Miss. (小姐 )Ms. ( 女士) Mr. ( 先生),即便是中国人称呼的不同关系的亲戚(伯父、叔叔、姑姑、姨妈),在西方也只是称为uncle 和aunt 。

日本人称呼对方时,通常在对方名字后接上“さん”、“さま”、“君”等接尾词,有时还要在名词前加上“お”、“ご”这样的接头词表示敬意,如:“お客さん”、“ご主人”、“お父”等。

在谈话中,总是使用“です、ます”的敬语语体,当涉及对方的事物或行为时,使用动词、助动词的敬语形式。

例如:“お(ご)…です”、“お(ご)…なさる”、“お(ご)…くださる”、“お(ご)…なさる”等。

通过这些敬语的使用,使自己与对方之间形成了言?Z“クッション”(语言的缓冲地带),从而避免了由于自己语言不慎冒犯对方的可能。

而在中国人的交往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互不相识的人不一会儿就开始热火朝天地聊起来的情景。

典型的西方和日本式寒暄不涉及双方的领域,总是一些“ It is fun. ”“いいお天?荬扦工汀?(天气真好呀。

)“Today it will rain. ”“今日も雨ですね”(今天也要下雨呢)等无关痛痒的话题。

西方人之间、日本人之间相互忌讳询问或谈论对方的年龄、收入、家事等话题,一般避而不谈。

中国人却不同。

在中国式的寒暄中,人们更关心的是与自己有关联或与对方有关的事。

儒学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

儒学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

儒学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儒家学说,亦称儒学,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是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之一,从汉朝汉武帝时期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距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

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传入了日本,比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

在韩国,影响最大的是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和明清以后的实学思想。

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郑和下西洋就是例子。

由此形成了世界上公认的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中国传统文化在明清之际,通过西方耶稣会士和东学西渐还传播到了欧洲国家。

中国的四大发明,像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先后传到西方,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儒学对法国影响最大,法国成为当时欧洲中国文化热的中心。

从17世纪开始,中国的一些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等,就通过法国传入其他欧洲国家。

法国18 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很大,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霍尔巴赫都中国文化都十分推崇。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康德、黑格尔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

下面我就儒学在世界范围内在几个主要国家的传播情况做一些具体的说明。

1.儒学在朝鲜的传播与演变儒学在朝鲜的传入和发展可能在汉或更早的时间,是伴随着汉字的传入和使用而在朝鲜得到传播的。

广泛传播是在公元1世纪前后的三国时期,传播时间有早到晚大致是高句丽到百济再到新罗。

很大程度上和地理位置相关,高句丽位于朝鲜半岛北端,与中国东北接壤,所以最早接触儒学。

百济位于朝鲜半岛西南部,北与强大的高句丽相接,东北与后起的新罗相邻,西面临大海,但因当时航海条件不能与中国直接交往,所以儒学只能通过高句丽传入。

新罗地处朝鲜半岛南端,可以通过海路直接同中国交往,因而从建国后就接受了儒学。

儒家对西方的历史影响

儒家对西方的历史影响

儒家对西方的历史影响作者:余东海来源:《阅读(书香天地)》2020年第10期历史上的中国,不仅是周边国家的宗主国,也是不少西人心目中的理想国,至少充满理想色彩。

儒家对西方文艺复兴运动起到过相当的启迪和推动作用,而文艺复兴正是西方现代文明的背景,故可以说,儒家对西方文明有过重大影响。

换言之,西方现代文明含藏着儒家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元素。

元明处于儒家文明的衰退期,但对同时期的西方来说,依然颇有新鲜感和超前性。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早在公元2世纪,关于儒家的一些传说似乎已传入欧洲。

”我认为,儒家对西方产生重大政治社会影响和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应自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肇端。

《马可·波罗行纪》相当翔实地记载了元朝政事、战争、宫廷、节日、游猎和大都的经济、文化、风情、风俗等情况,盛赞元朝的文明强大和昌盛富庶,让西人有机会一窥如画似梦的东方文明盛景。

门多萨神父编写,1585年出版的《中华大帝国史》,对中国的人伦道德、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地理风物、军事武装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系统地塑造了中华帝国神话般的形象,有溢美也有中肯的认知,让西人意识到,庞大的中华帝国在文明的许多方面都优于欧洲,并可能成为欧洲努力的方向。

《中华大帝国史》描述了中国人的外貌与秉性,中国人都身体健康、心灵手巧、聪明开化。

“他们都是伟大的发明家,勤劳而工巧”“中国人是心智最高的人种。

他们有一套自己关于天地起源、人类诞生的看法”“他们是个喜欢宴乐的民族,什么时候都避免悲伤”“中国人不喜欢战争”等。

门多萨说广东人像柏柏尔人皮肤较黑,内陆的中国人像日耳曼人。

在中国居住的还有摩尔人、蒙古人、缅甸人与老挝人,偶尔也能见到欧洲人。

所有臣民在天子统治下生活在和平的帝国秩序中,拥有一种可想而知的幸福。

他认为中国最令人仰慕的是政治制度,中国皇帝是世界上最令人好奇的人物。

明朝时,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为西方提供了更为真实的中华文明的信息。

儒家思想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西方文化的影响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儒家思想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西方的文化启蒙当西方被基督教神学黑暗的中世纪统治接近窒息的时候,一些知识分子精英在反思在思考,是为启蒙时期,恰在这时,来华的传教士带回了中国文化,当然包括儒家思想。

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伏尔泰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着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

”,“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

”。

他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伏尔泰认为:中国文化传入是对西方文化一次巨大的“文化冲击”,中国文化被发现,对西方思想家们来说,是与达.伽马和哥伦布在自然界的新发现,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一件大事。

他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

他说,当中国已经成为广大繁庶而且具有完善而明智的制度治理国家的时侯,“我们(欧洲各国)还是一小撮在阿尔登森林中流浪的野人哩”!他认为人类文明、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首先从中国那里开始的,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遥遥领先。

伏尔泰指出,“他们帝国(中国)的组织,是世界上最好的”,“中国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管理最好,而且最优秀、最古老、也是最广博的王国”。

是他大声疾呼;法国要“全盘华化”!他主张,每个法国人都应该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其它启蒙运动人物如霍尔把赫、狄德罗、爱尔维修,以及更早的莱布尼兹都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美国汉学家顾立雅《孔子与中国之道》指出:“众所周知,哲学的启蒙运动开始时,孔子已经成为欧洲的名人。

一大批哲学家包括莱布尼茨、沃尔夫、伏尔泰,以及一些政治家和文人,都用孔子的名字和思想来推动他们的主张,而在此进程中他们本人亦受到了教育和影响。

法国和英国的实情是,中国,在儒学的推动之下,早就彻底废除了世袭贵族政治,现在儒学又成为攻击这两个国家的世袭特权的武器。

儒家文化对国际交往的影响与贡献

儒家文化对国际交往的影响与贡献

儒家文化对国际交往的影响与贡献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际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国际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从角度出发,探讨儒家文化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在国际关系、教育与文化传播方面的贡献。

一、儒家思想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儒家思想强调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在国际交往中,尤其重要。

它注重以德治国、仁爱亲和的原则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倡导和平、互利与合作。

这种思想强调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崇尚和谐共处,有助于构建稳定的国际秩序,化解国际矛盾与冲突。

二、儒家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贡献1. 儒家文化强调仁爱亲和,追求和平发展。

在国际关系中,儒家文化鼓励国家间的友好合作,坚持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争端,而不是采取武力和冲突。

这种和平的态度为世界各国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推动了国际和平与稳定的发展。

2. 儒家文化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以德治国。

这一思想为国际关系提供了道德的准则,强调国家领导人的道德品质与行为对外交决策的重要影响。

通过守正出奇、专心致志,在国际事务中树立正义、公正和诚信的形象,有利于提供稳定、可靠的合作伙伴,增进国际交往的信任与合作。

三、儒家文化在教育中的贡献1. 儒家文化注重教育培养,重视教育的普及与提高。

在国际交往中,儒家文化鼓励学习与教育,推动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文化互通。

通过教育,国家间的人民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化与价值观,增进相互理解与认同,有效地推动国际交往的深入发展。

2. 儒家文化强调家庭伦理与道德规范的培养。

在国际交往中,儒家文化通过重视家庭伦理和道德规范的培养,为个人和社会提供了准则和规范,有助于加强国际民间交流与经贸往来中的诚信和信任。

这对于国际贸易与跨国合作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儒家文化在文化传播中的贡献1. 儒家文化在文化传播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等被广泛传播至世界各地,通过翻译和解读,儒家思想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接受和借鉴。

小议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小议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小议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小议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国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从“西学东渐”到改革开放,西方文化渐渐深入我们的生活。

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也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不管是中国传统儒家、道家文化,还是武术、戏曲等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以及节日、饮食等生活习俗,都为西方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西方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解不开的渊源早在14世纪初,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便以其《马可·波罗游记》(又称《东方见闻录》)将神秘的中国文化带到了西方世界。

16世纪末,当西方基督传教士踏上中国土地之时,中国文化再次被更深层次地了解。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堪称一位不折不扣的汉学家,他不仅在中国传播天主教,同时也是第一位认真研习中国文学和典籍的西方学者。

他所带给西方的中国文化,不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地理知识和风土人情,同时还包括对中国思想文化更深层次的学习、研究与思考。

他非常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其可为国家的政治、哲学、教育体制以及礼俗规范等提供有力的评价标准。

如他在《十六世纪的中国:利玛窦游记》中这样写道:“被称为中国圣哲之师的孔子,把更古的哲学家的著作汇编成四部书,自己又撰写了五部。

他给这五部书题名为‘经’,内容包括导向正当生活的伦理原则、指导政治行为的教诫、习俗、古人的榜样、他们的礼仪和祭祀以及甚至他们诗歌的样品和其他这类的题材。

”[1]而正是儒家思想进一步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并成为欧洲近代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源泉。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以《中国的良好风俗》一文这样论述孔子、孟子“以人为本”的政治思想:“有关中国的记述,谈到了中国皇帝每年举行一次亲耕的仪式。

这种公开而隆重的仪式的目的是要鼓励人们从事耕耘。

不但如此,中国皇帝每年都要知道谁是耕种上最优秀的农民,而且给他八品官做。

”[2]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对近代西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批的中国著作、学术典籍等被翻译后介绍到西方;同时,一些西方学者也相继出版、发表了大量以推崇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相关作品,如法国传教士诺尔翻译了《六本中国经籍》、莱布尼兹写出了《中国近事》、吴尔夫写出了的《关于中国人的实践哲学的讲话》等作品。

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论儒学的国际影响儒家学说不但攸关中国之命运,也影响到了外部世界。

特别是东亚地区,有史学家把中国和周边一些国家称为‘儒家文化圈’,它们似乎有着共同的滞进、落後,以至挨打的漫长经历;然而儒学却在日本维新改革中发生过一种与众不同的奇特功能。

至于西方,十八世纪儒家思想远涉重洋,对欧洲民主启蒙以至辩法思想的形成,曾经有过正面启发或触媒作用,一度备受颂扬,但随即被贬为无用之物,弃之唯恐不及。

透过种种矛盾错乱现象,求解儒学国际影响的实质,首要之举恐怕在于真伪之辨。

在这里,我们将孔孟以人为本(以民为本),顺应“性与天道”,旨在“肯定人欲,引上正道”,倡导以仁学为核心的济世学说称为真版儒学。

就大本大源而言,仁学首先确认人类源自生物本能的利己私心天经地义的正当性。

私心(人欲)既是人类谋求进取的原动力,但又很容易发展为自私(贪欲),驱动灵性能力,导致非灵性生物所不能为的伦理意义上的罪恶。

为了善处私心,真版儒学绝不主张压抑甚至否定私心;孔孟之道提倡的是私心升华,弘扬利他的爱心(公心),制约与导引私心,实现“两心调谐”化,形成一种两心联合操控万物之灵特秉创造性思维能力循正道顺畅发挥的优化机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通过利他达到无上高明无比优越的利己效果,人类社会遂可“致中和”,“与天地参”,经由“小康”臻“大同”焉。

孔子以後三百余年,西汉武帝(公元前156-87年)在董仲舒协同策划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表面上看来,儒学被确立为国家的正统思想和精神支柱,实则借孔子令名,偷梁换柱,精心篡改,重新塑造儒学为一种自上而下的超级愚民工具,一种非常有利于专制君主体制超稳定永世其昌的“政教合一”、“崇公抑私”、“大公无私”型社会控制论。

儒学伪化至宋明理学而登峰造极。

特别是朱熹(1130-1200)的“朱子之学”,以舍我其谁的後儒道统自居,变本加厉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强化控制中华精神生活以来,此儒非那儒,极度压抑人类灵性创造能力,阻碍社会发展进步,与真版儒学本义完全背道而驰了。

西方文化与儒家文化融合的传播与实践研究

西方文化与儒家文化融合的传播与实践研究

西方文化与儒家文化融合的传播与实践研究西方文化和儒家文化的融合,是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这个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趋势。

而在这个趋势中,西方文化和儒家文化的融合,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一、西方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异同西方文化和儒家文化在很多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

首先,从文化背景上来看,西方文化主要源于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而儒家文化则来源于中国。

其次,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崇尚个性与自由;儒家文化则强调人伦道德,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此外,从价值观念来看,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的成功和成就,崇尚竞争和胜利;而儒家文化则强调人的内心修养和道德境界,强调个人和社会的共存共荣。

然而,尽管有这些明显的不同,西方文化和儒家文化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例如,西方文化和儒家文化都非常注重自我提升和社会责任,都倡导自由和平等。

此外,西方文化和儒家文化也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都秉承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概念,并且在处理人类共同问题上有着相似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案。

二、西方文化与儒家文化的融合西方文化和儒家文化的融合,是一个互相借鉴、交流和协同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西方文化对儒家文化的吸收和理解,另一方面是儒家文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和应用。

这种融合的模式可能是不同的,有时是互相碰撞,有时是和谐共融。

无论是哪种模式,西方文化和儒家文化的融合,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传播方面,西方文化和儒家文化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西方文化有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际话语权,可以通过电影、音乐、文学、艺术等多个渠道向全世界传播自己的文化。

而儒家文化则具有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可以通过儒学讲座、儒家文化节等形式向外传承儒家文化。

两种文化的传播形式各异,但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应用方面,西方文化和儒家文化的融合,也在很多领域有所体现。

例如,在商业管理方面,西方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已经在中国企业得到广泛地应用,而儒家文化的“仁爱”、“忠诚”等价值观也逐渐成为中国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对中国和对世界的影响在人类历史上,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代文明。

在过去几千年里,儒家思想的发展道路虽然相当曲折和坎坷,但其强大的生命力始终没有减弱和停息过。

究其原因,儒家思想及其价值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那些关于做人、处事和立国的名言早已深入人心,并在潜移默化中传播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并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当我们回首历史,应该能够发现,孔子的地位无人可以替代。

而儒家思想的发展,也依然一代又一代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它不仅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使得人类精神文化更进一步优化,让人类的社会与社会之间更加密切,使得国与国之间更安稳地合作与发展,促使世界的和平,因此,儒家思想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积极的。

一、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主流价值观。

“礼、义、廉、耻、仁、爱、忠、孝”的儒家思想基本价值观一直是指导绝大部分中国人日常行为的基本意识规则。

中华民族礼貌友善、温良忠厚和认真刻苦的气质,也是在儒家的教化下逐渐形成的。

虽然儒家思想成形于两千多年前,发展于封建社会,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及必须舍弃和批判的观念,但儒家思想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它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巨大贡献儒家思想是铸就中华民族精神的先驱。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连续不断发展的历史文化,正是这一文化的精华铸就了我们民族的优秀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品格、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的总和,是中华民族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发展过程的文化积淀,其中,儒家思想中的有为主义,在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其他任何学派所无法比拟的。

首先,儒家以“求道即求真-自强不息的精神”为终极价值目标,儒家注重积极有为的人生实践,儒家求道、求真、求诚的价值本体论培育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影响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影响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从古代开始,中国的思想、文学、艺术、哲学以及礼仪等传统文化元素通过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外交使者等渠道传入各个国家,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道教文化、佛教传播、文学与艺术等几个方面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影响。

首先,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自古以来,儒家思想一直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东亚地区,包括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家,儒家思想成为主要的思想体系和社会规范,对社会制度、教育、家庭价值观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日本,学习儒家经典成为士族的必修课,儒家思想的礼仪观念、忠诚观念等深刻影响了日本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

在韩国,儒家思想也深深根植于社会价值观念之中,对教育制度、人际关系等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其次,道教文化也对国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道教追求自然与宇宙的和谐,倡导心静体安,崇尚养生与自然疗法。

道教的思想与实践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都有传承和影响。

例如,在日本,道教的思想与禅宗佛教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日本禅宗文化,对日本的文化、艺术、建筑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教的养生理念也深受西方国家的关注,如太极拳、气功等传统中国养生方式在美国和欧洲广泛流行,成为西方人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此外,佛教的传播也给国外带来了深远影响。

佛教起源于印度,途经中国传入了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佛教的中心思想是“解脱”,强调人类对苦难和欲望的解脱和超越。

佛教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都对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在日本,佛教传播中的一部分是宗教建筑和寺庙的建设,这不仅影响了日本的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还使佛教艺术和文化深入于日本文化之中。

最后,中国传统文学与艺术也对国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深刻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文精神,也为国外读者提供了了解中国文化的途径。

第七章 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西方人眼中的儒学

第七章 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西方人眼中的儒学

第七章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西方人眼中的儒学本章学习要求:从古至今,中国就始终处在于外部世界的交往中,儒家思想也一直在与外界的交往中变化和发展。

特别是自中国的明朝,相应的在西方是文艺复兴以来,通过西方的传教士和汉学家的传播,儒家思想在西方世界加速了流传和被讨论的进程。

文化的传播通常都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虽然,我们熟悉的是自明朝以来就存在着国人吸收西方文化的“西学东渐”说,但另一方面,殊不知,“东学西渐”也是从此悄然开始的。

学习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使学员能够了解儒家思想在西方思想界传播的状况以及对于西方人思想的影响。

学习时数:建议本章学习时长为2学时课节安排:第一节16世纪到20世纪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第二节西方人眼中的儒家思想视频素材•笔记本•书签•学习档案第一节 16世纪到20世纪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一、17-18世纪西方传教士对儒家思想的传播从16世纪末期利玛窦(1552—1610)来华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中西文化交流过程开始了,这是一次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双向交流。

最早将儒学传人西方的传教士们一踏上中国的土地,便开始思考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沟通与调适。

明神宗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传教士在罗马出版了《中华大帝国史》。

此后,儒家经典不断传人西方。

他们一方面利用当时西方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向中国人宣传以博得中国人的好感,另一方面研究中国儒家经典和传统文化来了解和适应中国。

如利玛窦等耶稣传教士来中国后,学习了大量的中华传统文化,并由利玛窦于1594年完成了对朱熹注的《四书》的拉丁文翻译工作,一般认为,他的《四书》拉丁文译本是儒家经典最早的西文译本,是用来帮助当时在中国传教的耶稣传教士们能够尽早了解中国的思想,更好更快地学习中国的文化。

到l7世纪末,在欧洲已经出现了十多本中国经典著作的译作。

自利玛窦以后欧洲学者开始注意中国,孔子也被尊为道德与哲学上的最博大的学者。

卫方济(1651—1729)译《中华帝国经典》,其中包括四书、五经,可算当时最完备的译本,莱布尼茨等人关于中国的知识均受此书影响。

儒家文化是怎样影响了17一18世纪的欧洲

儒家文化是怎样影响了17一18世纪的欧洲

儒家文化是怎样影响了17一18世纪的欧洲摘要:中国儒家文化不仅影响了中国近2000年的历史,而且于17—18世纪还传往欧洲,尤其是传到了当时欧洲的文化中心法国。

其媒介一方面是17一18世纪的入华耶稣会士,另一方面则是法国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政治家。

中国儒家文化对于法国文化、法国哲学思想的形成、道德伦理、国家体制均有明显影响。

17一18世纪,于欧亚大陆的东端,矗立着其势力达到鼎盛时期的大清王朝,在康乾盛世期间,儒家文化得以复兴和发展,儒家经典文献得以被重新考证、汇辑、整理和出版,中国文化史上的巨大里程碑工程《四库全书》得以问世(1772一)。

虽然在此期间也出现了文字狱之类不尽人意的事件,但此时毕竟是开创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兴旺发达的局面。

在欧亚大陆的另一极,欧洲第一王国法兰西处在以“朕即国家”自居的“太阳王”路易十四(1638一1715年)统治前后。

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将路易十四比定为古罗马的奥古斯都(Augustus,公元前63一公元14年)大帝。

路易十四的心腹权臣柯尔贝尔(Jean-BaptisteColbert,1619一1683年)于1664年开始创建东印度公司,从而开通了与东方(特别是与印度和中国)的交流;他创办了法国金石和美文学科学院(1663年)、法国科学院(1666年)和皇家建筑学院(1671年),特别是创办了法兰西罗马学院(法国四大海外学院中的第一所,其余三所依次是法兰西雅典学院、法兰西开罗学院和法兰西远东学院)、专修东方语言的法国青年语言学院和巴黎天文台。

世界上的首部《百科全书》——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一1784年)主编的《百科全书》也在这段时期问世,成了传播诸多学科的综合知识、抨击教会权利和国家反动势力、宣传科学和文化思想的一大阵地,并从此彻底改变了出版物的性质与形式,创立了百科全书派这个崭新的学派。

那么在欧亚大陆的两极,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明与以天主教文化为代表的法兰西文明之间,曾发生过什么样的交流、影响和互动呢?中国儒教文化是怎样在法国传播并施加影响的呢?法国20世纪下半叶的大汉学家戴密微(Paul Demiéville,1894一1979年)于其名篇《中欧最早的哲学交流》一文中指出,这种交流对于双方来说,仅为一种粗浅的试探,但它们却具有深邃的后果与影响,丰富了古大陆两端的文明。

论儒家文化在国际中的传播

论儒家文化在国际中的传播

文化纵横论儒家文化在国际中的传播胡洋敏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摘要: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不仅是我国的民族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儒家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儒家文化在世界传播的意义、儒家文化对外传播的方式、以及儒家文化如何与对外汉语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四个方面入手,系统论述儒家文化在国际中的传播。

关键词:儒家文化;对外传播;对外汉语教学儒家文化的精髓是以“仁”与“礼”为核心的“仁、义、礼、智、信”,儒家思想不仅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产生过无与伦比的影响,在当今世界,它依然可以在和平与发展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在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加强文化软实力的传播,通过翻译儒家经典、设立孔子学院、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等方式,使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为世界所知,为世界文明贡献力量。

一、儒家文化的精髓及其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一)儒家文化的发展历程与核心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家文化,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它不仅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更是维系中华人民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指导思想与精神支柱。

儒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春秋末期,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

他提出了“仁”,倡导“礼”。

儒学的产生正处于百家争鸣时期,虽然儒学在当时已产生一定影响,但并未占据主导地位,与其他诸子如道、墨、法家居于平等地位。

孟子将孔子的“仁”进行了更深入的发展,反对苛政,与百姓的联系更为密切。

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儒家思想是国家的哲学基础,结束其他思想体系。

他的思想宗旨被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汉代以后,儒学地位下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形而上学盛行。

唐代中期儒学大师韩愈用儒家的命运理论和封建教派来反对佛教的观点。

从宋代到明代的宋明理学是儒家思想的又一个高峰期,主要观点是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等。

儒家文化本质是基于“仁”和“礼”。

儒家文化在海外的影响

儒家文化在海外的影响

儒家文化在海外的影响
儒家文化在海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术领域:儒家文化对西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思考道德哲学时,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启发,尤其是“仁”的观念。

同时,许多现代西方哲学家也认为,儒家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对于解决现代社会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2.社会伦理:儒家的社会伦理观念对于西方社会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儒家的“孝道”观念已经被许多西方社会所接受,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家庭和社会价值观。

此外,儒家的
“尊重他人”、“尊重自然”等观念也被广泛传播和接受。

3.教育领域:儒家重视教育的观念也被西方社会所借鉴。

例如,
许多西方教育机构和学校开始引入儒家教育观念,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4.政治领域:在一些西方国家,儒家的政治观念也被应用于实
践。

例如,新加坡的“儒家思想”就被广泛用于其政治和社会管理。

此外,一些西方政治家也将儒家的道德观念应用于政治实践,以提高其道德权威和治理能力。

总的来说,儒家文化在海外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尤其是在学术、社会伦理、教育和政治领域。

然而,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儒家文化的海外影响力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

孔子思想对西方的影响

孔子思想对西方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对西方的影响有哪些?2009-10-25 13:55孔子的思想在亚洲的影响当然相当大,这些国家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日本、朝鲜半岛国家,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既然是说对世界的影响,还是重点放在西方吧。

举几个小例:1.根据英国学者李约瑟的记载,儒家思想在公元2世纪即传到欧洲2.《马可波罗游记》,介绍这个被孔子思想浸润的富裕的国家,让整个欧洲为之疯狂。

3.孔子思想对十八、十九世纪的法国影响同样甚大——法国作家伏尔泰对中国文化推崇备至,他读了《赵氏孤儿》,将它改为“五幕孔子伦理观”,并说,假如世人都像孔子那样仁义,就不会发生战争了。

他把孔子的塑像放在自己的书房里,朝夕朝拜。

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中写道,“自由是属于所有人的,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原则为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限则在下述格言中———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4.在近代史上,山东一度是德国的殖民地,德国人卫礼贤跟随军队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

学成回国后,担任法兰克福大学教授。

在教授学生时,他流传法国的名言是这样说的:“所谓经济学说、社会学说,皆不如孔教。

西方哲学家兴推倒前人学说而代之,中国则以孔教通贯数千年。

”在他看来,孔子思想比西方哲学思想好处很多,所以能统治中国几千年。

5.1772年的英国出版了世界历史名人录,孔子列榜首。

从此,英国人在各地建起了许多孔子研究机构,对孔子思想深入研究。

英国传教士庄士敦还做起了清朝皇帝的洋文“太傅”,他在教授清帝时悟出了儒家思想的价值,他说:“四书五经之于中国,犹如希腊拉丁文之于英国的教育,须臾不可离。

”后来,在《新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有关“孔子”的词条多达400余则。

6.美国:美国人对儒家学说的认识大约是从19世纪开始的。

美国传教士来到中国后,先读儒学著述,后办教会学校。

在两种思想结合过程中,儒家思想不胫而走,传到了美国。

1844年,美国学者爱默生说:“孔子是中华文化教育的中心,是哲学上的华盛顿。

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思想的影响及其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思想的影响及其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思想的影响及其现代价值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一直致力于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贯穿着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它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一、中西文化的交流和互鉴文化的传播和演变是没有国界和障碍的,自古以来,中西文化一直在相互交流和互鉴。

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上对西方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比如,西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都强调了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

此外,在中东文化和欧洲文化中,一些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和儒教也曾经流传于西方地区。

这些宗教信仰对当地人的生活和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其文化中的一部分。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庞大而深奥的系统,涵盖了许多方面的学说、思想和实践。

这些文化元素包括儒家、道家、佛家、中医及汉字等,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学派,它强调诚信、仁爱、礼节和谦虚等重要价值观。

这样的价值观不仅在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东亚各国和地区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在西方,儒家思想的影响也有所体现,比如著名哲学家孟德斯鸠的思想对儒家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孟德斯鸠重视国家道德,提倡贵族特权和社会秩序,这也是儒家思想所强调的核心。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另一个重要的学派,它强调天人合一、自然达观和无为而治等重要概念。

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西方文化中,这些思想也有所体现,比如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尼采就曾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他强调了人的本性和个性及其与自然的联系。

3. 佛家思想佛家思想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佛家思想强调了瞑想、内省和放下执着等重要概念,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和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文化中,佛家思想也有所影响,比如心理学家弗洛姆所研究的“爱与自由”就与佛家思想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儒家思想能抵御西方歪风

儒家思想能抵御西方歪风

大概思路:抵御:抵挡,抵抗(不仅起到阻止作用,并能有所反应,做出相应的反抗)歪风:不正派的作风,不好的风气西方歪风:功利主义,暴力倾向,个人主义,金钱至上,性泛滥,家庭观念淡薄,被私有制所异化出的经济政治利益关系西方歪风具有极大的主观性,在中西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对于封建统治者而言,任何可能威胁到统治者利益的思想均是歪风儒家思想:以尊卑等级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仁孝悌忠恕礼智勇恭宽信惠敏)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礼治——以维护宗法制为核心,贵贱尊卑长幼均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家庭观念淡薄(攻)德治——道德感化(最彻底,根本,积极)——德与法相辅相成抵御西方歪风(攻)人治(守)儒家思想的利弊儒家思想在中西(资本主义国家)方的传播与影响儒家思想的发展阶段(兴起——代表的解集阶级,孔孟荀的前秦原始儒学(为国家社会培养官吏的学说;董仲舒为代表的两汉政治制度化和宗教化的儒学,礼法并举;以程朱陆王为代表的宋明清时期的性理之说;从康有为开始的与西方近代民主科学思想交流融通的近现代儒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西方歪风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衍生物;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产物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谈严格区分“西方文化”和“西方歪风”儒学VS西方思想1.法国启蒙运动,伏尔泰及百科全书派把儒学作为反对神学统治下欧洲君主政治的思想武器2.程朱理学成为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创立古典哲学的依据,并用以反对罗马教廷的其实神学3.欧洲孔子魁奈以儒学为依据,开创了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学新纪元,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儒学传统中的一些思想都可以转化为对于过于膨胀和过于狭隘的物质利益进行批判的力量在国外设立孔子书院的目的。

中华文化对欧洲的影响

中华文化对欧洲的影响

中华文化对欧洲的影响
一、中华文化对欧洲的影响
作为世界文明史上最古老、最悠久、最独特的文明,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文明紧密相连,深深影响着世界各地的文化发展历史。

尤其是欧洲文化,其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远比其他地区更为明显。

1.哲学思想
中华哲学思想,特别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欧洲生活、思维、意识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庄子,是欧洲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早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作;而孔子之学,一直是欧洲哲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神话,比起任何一种欧洲哲学思想都更受西方欢迎。

2.程度学说
中国古代孔子思想中的程序学说,是一种精神上的秩序,在欧洲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影响到现代的政治、社会、宗教,甚至自然科学的诞生与发展。

其中,古希腊文化最大的成就就是运用程序学说,把哲学、科学、技术、宗教四大文明融为一体,形成了古典时期的文明。

3.纺织
传统的中国纺织技术及其产品,曾在欧洲引起一场热潮,称之为“中国风”。

中国民间织锦,用特殊锦缎加工、融入彩色花纹,犹如艺术品般
美轮美奂,同时袭来中国文化的温暖,这一技艺被西方视为神奇及珍贵。

4.医学
中国古代的医药学也影响了欧洲的发展,尤其是关于中医、草药、脉络等方面的理论,一直都受到欧洲医学家的高度评价,被西方学术界视为极为重要的原点,播撒着中国在文化界的影响力。

五、结论
从以上可知,中华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影响是难以言喻的,从各个方面来看,它们像两条平行线,在某种程度上一直保持着联系。

无论从哲学思想还是程序学说;从纺织技艺还是中国医药学的发展,都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积淀深刻地影响着欧洲文化的历史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思想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西方的文化启蒙当西方被基督教神学黑暗的中世纪统治接近窒息的时候,一些知识分子精英在反思在思考,是为启蒙时期,恰在这时,来华的传教士带回了中国文化,当然包括儒家思想。

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伏尔泰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

”,“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

”。

他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伏尔泰认为:中国文化传入是对西方文化一次巨大的“文化冲击”,中国文化被发现,对西方思想家们来说,是与达.伽马和哥伦布在自然界的新发现,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一件大事。

他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

他说,当中国已经成为广大繁庶而且具有完善而明智的制度治理国家的时侯,“我们(欧洲各国)还是一小撮在阿尔登森林中流浪的野人哩”!他认为人类文明、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首先从中国那里开始的,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遥遥领先。

伏尔泰指出,“他们帝国(中国)的组织,是世界上最好的”,“中国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管理最好,而且最优秀、最古老、也是最广博的王国”。

是他大声疾呼;法国要“全盘华化”!他主张,每个法国人都应该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其它启蒙运动人物如霍尔把赫、狄德罗、爱尔维修,以及更早的莱布尼兹都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美国汉学家顾立雅《孔子与中国之道》指出:“众所周知,哲学的启蒙运动开始时,孔子已经成为欧洲的名人。

一大批哲学家包括莱布尼茨、沃尔夫、伏尔泰,以及一些政治家和文人,都用孔子的名字和思想来推动他们的主张,而在此进程中他们本人亦受到了教育和影响。

法国和英国的实情是,中国,在儒学的推动之下,早就彻底废除了世袭贵族政治,现在儒学又成为攻击这两个国家的世袭特权的武器。

在欧洲,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民主理想的发展中,孔子哲学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通过法国思想,它又间接地影响了美国民主的发展。


间接的儒家思想影响-科举制度:自古以来,欧洲的官爵都是世袭的,除非有战功受到国王的封赏,一般人想进入权力阶层是不可能的。

当科举制度被引进的时候,在教育领域和人才选拔录用模式上可以说革命性的颠覆了以前落后的模式,这种凭借学问和才干、"学而优则仕"的制度与18世纪欧洲的启蒙思想一拍即合,它们终于找到了实现其启蒙思想的手段,英国由此造就了排出世袭制的具有英国特色的科举制度——文官制度,一举成为日不落;后来美国拿去搞有美国特色的科举制度--公务员制度,成为又一个超级大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