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洋生物学研究历史
海洋与人类社会(第1讲)
1872年之前:萌芽与早期探索(8)
除调查研究外,一些物理学家也对海洋现象进行了理 论分析。牛顿(I. Newton)在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一书中就研究了潮汐现象,他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提出潮 汐是由于天体的引潮力作用而形成的,从而建立了平衡潮 理论。后来,拉普拉斯(De Laplace)于1776年在《宇宙体 系论》一书中进一步提出了潮汐现象形成的动力学理论。 这些研究具有物理学的基础,经过历代学者修改、补充后, 形成了完整的潮汐学理论体系。
•
Shubin N et al., 2006. The pectoral fin of Tiktaalik roseae and the origin of the tetrapod limb. Nature, 757, 764-771. 项目 现场工作 化石发现地点
• • •
鱼和爬行类之 间的过渡物种
海洋探索的历程
• 1872年之前:萌芽与早期探索
• 1872-1945:近代海洋学的发展 • 1945以来:现代海洋科学 • 未来的海洋科学
1872年之前:萌芽与早期探索(1)
在地球科学中,海洋学算是比较年轻的,但 它有一个遥远的过去,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就开 始利用海洋资源、开发航海通道,出现了海洋科 学的萌芽 。在埃及,公元前4000年之前就有了海 上生产活动的纪录;到了公元前600年,腓尼基人 建立了地中海的贸易航路(Pinet, 1992) ,甚至出 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到达了英国海岸,在 导航条件极为原始的当时,这样的成就是值得惊 叹的。
1872-1945:近代海洋学的发展(1)
1872-1876年英国皇家学会组织的大规模多学科环球考察。
考察是在C. W. Thomson船长率领的“挑战者号”考察船进行 的,周密的科学考察计划使这次航行大有收获,考察成果后
中国海洋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始建于1930年5月,是我国最早从事海洋生物学教学与科研的单位之一。
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厚的学科底蕴,是海洋大学历史最悠久、特色最突出的学科之一。
林绍文、童第周、曾呈奎和方宗熙等著名学者曾先后担任过系主任,一批著名海洋生物学家如曾省、刘咸、朱树屏、张玺、高哲生、张致一、李嘉泳、郑柏林、薛廷耀、邹源琳、李冠国等名师先后在本院执教,为学科树立了优良的学风,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八十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与辉煌而艰苦的创业,学院无论在人才培养、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方面都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建成了包括国家重点学科在内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研究体系。
海洋生命学院下设海洋生物系、生物工程系和环境生态系,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化与生物技术、环境生态学四个本科专业。
学院拥有一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内先进水平的“国家海洋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有国家生物学一级学科(包括了生态学、水生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动物学、发育生物学、植物学、神经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等 1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有海洋生物学博士点和硕士点,还拥有生物工程硕士点等共计13个博士点和14个硕士点,设有生物学和海洋(生物)科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八十年来,为国家生命科学特别是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培养出了大批领军人才和学术骨干,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庄效惠、张致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等。
目前有在校本科生860余人,在读硕士研究生400余人、博士研究生120余人,博士后6人,外国留学生4人。
海洋生物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是海洋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211工程”“985工程”建设的重点支持下,学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机构,设有“海洋生物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同时拥有山东省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和海洋遗传学与种质工程重点实验室等多个重点实验室。
海洋科学发展史.
资环1111
18世纪以前:海洋知识的积累 与早期观测研究 19~20世纪中叶:海洋科学的奠 基与形成 20世纪中叶至今:现代海洋科 学时期
2
海洋知识的积累与早期观测研究
公元前,古希腊时期:泰勒斯认为大地浮在海上;亚 里士多德作《动物志》中描述和记载了爱琴海的 170余 种动物。 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时代:意大利人哥伦布四度 横渡大西洋到达南美洲;葡萄牙人伽马从大西洋绕过好 望角经印度洋到达印度;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人类首次 环球旅行。 1768~1779,英国库克船长3次海洋探险:首次完成环 南极航行,并最早对其进行科学考察,取得第一批关于 大洋深度,表层水温,海流及珊瑚礁等资料。
• 英国“挑战者”号1872~1876年环球航行考察,在三大洋和南极 海域的几百个站位进行多学科综合观测,后继研究又获得大量成果 ,使海洋学从地理学中分离出来,此次考察被认为是现代海洋学研 究的开始,并引起海洋考察热潮。 • 德国“流星”号1925~1927年南大西洋调查, 因计划周密、仪器 新颖、成果丰硕而倍受重视,且测量仪器不断改进。 • 大规模海洋调查,不仅积累了大量资料,而且也观测到许多新的 海洋现象,还为观测方法本身的革新准备了条件。 • 19世纪40~50年代,英国人福布斯《欧洲海的自然史》、美国人 莫里《海洋自然地理学》、达尔文《物种起源》分别被誉为海洋生 态学、近代海洋学和进化论的经典著作。
返回
9
现代海洋科学时期
全面认识和近期高速发展
• 专门研究机构建立、专职研究人员增多;国际合 作加强。 • 各国政府对海洋科学研究的投资大幅度增加,研 究船的数量成倍增长。 • 研究仪器设备更先进,回声测深仪,电磁海流计, 地层剖面仪,计算机,遥感技术,深潜器。 • 研究成果超出历史的总和,大量科研论著面世, 很多领域都获得突出的进展与成果。
海洋科技探索的散文
海洋科技探索的散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海洋是地球上广阔而神秘的领域,覆盖了超过70%的地表面积。
由于其深度和压力的限制,海洋对我们来说仍然是一个未知的领域,充满了无数未解之谜和未知的奥秘。
为了解开这些谜团,人类一直在进行海洋科技的探索与研究。
海洋科技探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航海家们凭借着勇气和好奇心,踏上了征服海洋的征程。
他们发明了航海仪器和导航工具,探索了人类未曾涉足的深海领域。
直到现代,海洋科技才得以迅速发展,给人类揭开了海洋深处的神秘面纱。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潜水器、遥控潜水器、声纳和卫星技术等高科技装备的引入,使得我们能够深入海底,探索海洋的每一个角落。
科学家们利用这些先进技术,发现了许多新的海洋生物、海底地貌和资源;还解决了污染、气候变化和海啸等海洋问题。
水下考古也是海洋科技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水下考古,我们可以了解远古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揭示古代船只的沉船之谜,还可以挖掘出埋藏在海底的珍贵文物。
这些水下考古成果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历史的了解,还有助于保护珍贵的历史遗产。
深海探索也是海洋科技的一项重要任务。
深海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其中包括矿产、生物资源和能源等。
深海环境的极度恶劣和高压使得深海科学家们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他们需要设计出能承受极端环境的深海设备,如潜水器和深海钻探器;还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声纳和核磁共振成像等,来实现对深海的探索。
海洋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创新。
海洋能源、海洋工程、海洋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海洋能源可以利用海浪、潮汐和海流产生电能,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海洋生物技术可以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研究海洋生物化学物质的药用和工业价值,为医疗和环保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海洋科技探索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和认知的一部分,也是科技创新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深海探索记录
我国深海探索记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深海的探索也逐渐深入。
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我国在深海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和进展。
本文将以我国深海探索记录为主题,探索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成就和未来的挑战。
一、深海探索的重要性深海是地球上最神秘的地方之一,它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深海还与气候变化、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等方面密切相关。
因此,深海的探索对于人类了解地球的过程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深海探索的历史我国的深海探索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
当时,我国海洋科学家开始进行深海地质和海洋生物学的研究。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能力进行深海潜水作业。
这标志着我国深海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我国深海探索的重要突破在我国深海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
例如,我国科学家在南海海域发现了大量的冷泉,这为我国深海油气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
此外,我国还成功研发了一系列深海探测装备,包括深海潜水器、深海声纳等。
这些装备的研发和应用,为我国深海探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四、我国深海探索的挑战尽管我国在深海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深海环境极其恶劣,温度低、压力大,对探测装备的要求极高。
其次,深海资源开发面临着技术难题和环境风险的双重挑战。
此外,深海探索还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
因此,我国在深海探索方面仍需要不断努力和创新。
五、我国深海探索的未来展望尽管深海探索面临着许多挑战,但我国在这一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深海探索的力度,提高深海探测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水平,加强深海科学研究,推动深海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同时,我国还将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共同推动深海探索的进程。
六、结语我国深海探索的历程既是一段充满挑战的征程,也是一段充满希望的探索之旅。
通过不断努力和创新,我国将为人类对深海的探索作出更大的贡献。
地球科学的分支
地球科学的分支
地球科学是一个广泛的领域,涵盖了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和海洋学等学科。
这些学科中的每一个都有其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方法,它们通过协作和交互作用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和它上面的生命。
1. 地理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特征和人类活动的科学。
它分为物理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部分。
物理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的物理特征,如地形、地貌、气候、生态等。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的地理分布、发展趋势、影响因素等。
地球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物理现象和地球内部结构的科学。
它包括测震学、地球磁学、重力学和地热学等分支。
地球物理学可以通过观测地震、地磁场和重力场等现象来推断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性质。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历史和内部结构、岩石等方面的科学。
它包括地层学、古生物学、矿物学等分支。
地质学家通过研究岩石和矿物的组成、结构、变形和分布等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
4. 海洋学
海洋学是研究海洋的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方面的科学。
它包括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和海洋地质学等分支。
海洋学家通过采样和测试海水和海底沉积物等来了解海洋的生命、水文和地质等方面的变化。
第二章 海洋科学发展史
1751 Henri Ellis, first deep soundings of temperature in the tropics,
1800 Count Rumford a meridional circulation of the ocean with water sinking near the poles and rising near the Equator.
National Systematic and National Surveys: 1925 1940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科研装备概览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科研装备概览摘要:综述了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概况、科研设施和支撑平台,梳理了其负责运行管理的科考船、载人潜水器、水下机器人、冰下机器人、滑翔器等科研装备,对这些科研装备的技术参数、研究领域、技术能力、所从事科研任务等进行了研究、介绍和剖析。
关键词: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科研设施,支撑平台,载人潜水器,水下机器人1.概况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oods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简称“伍兹霍尔研究所”(WHOI),坐落于美国东海岸,位于马萨诸塞州伍兹霍尔,靠近大西洋,拥有深水良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其前身是1888年在伍兹霍尔建立的海洋生物研究实验室。
1927年,美国科学院海洋学委员会开始筹建海洋研究所,根据美国科学院的建议,于1930年成立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伍兹霍尔研究所”),迄今已有92年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伍兹霍尔研究所大量接受海军任务,为反潜战、两栖登陆和其他作战任务收集了若干海洋学信息,由此改为全年工作,研究力量迅速增强,与美国政府的合作增多,其年度预算的80%来自于联邦基金和合同。
战后由国家科学基金会和海军研究署(ONR)资助。
伍兹霍尔研究所致力于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以及海洋学科的高等教育。
设有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物理海洋学、海洋工程 6个系/研究室。
拥有大型实验室、科学考察船、各类潜水器、电子显微镜中心和计算中心等。
1957年以后,积极参与国际海洋考察等国际海洋科学活动,研究课题广泛,涉及海洋基础学科和海洋工程各方面。
在海洋生物研究,北大西洋洋流、墨西哥湾流与西部边界流以及大涡旋的研究,深海大环流模拟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
1960年代末,开设颁授海洋学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课程,前期课程限于自然科学,后与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合作增设海洋政策和管理,海洋及其资源的利用、权益和归属等方面的课程。
海洋生物学网站大全
海洋生物学网站大全rider本文总结了水生与海洋生物版块的所有相关的网站,希望大家能够很好的利用这些网站进行交流!希望大家都有收获!!!1. 水生生物学学科网站网站标题:水生生物学国际评论网址:http://www.wiley-vch.de/publish/en/journals/alphabeticIndex/2246/网站描述:数十年来该刊反映了水生态学的发展:对水体中生物结构与其内外物质循环相互联系的分析和评估。
如今,它所发表的文章反映了该刊的题名:水生生物学。
它是国际性的杂志,因为人类在如此之多的方面都依赖水。
具有国际性的专家队伍保证了该刊的国际性和内容广泛性。
通过该网页,你能读到从2000年85卷至今发表的文章,检索文摘是免费的,检索全文须经授权。
语种:英语关键词:杂志##水生态学##水生生物学##生物结构##内部物质##外部物质##循环##相互联系--------------------------------------------------------------------------------网站标题:鱼类和贝类免疫学网址:/locate/issn/10504648/网站描述:鱼类和贝类免疫学发表有关日益扩大的鱼类和贝类免疫学领域的稿件。
它提供包括细胞、组织、及激素因子在内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防卫系统基本机理的研究论文,内容涉及这些防卫系统对环境及内在因素的依赖性、对病原体的反应、对接种疫苗的反应、以及对用于水产养殖业的特异性疫苗的研制。
通过该网页可获取刊登在该刊第3卷至第13卷上的文章,获取全文文献须经授权。
语种:英语关键词:杂志##鱼类##贝类##免疫学##防卫系统##防卫机理##疫苗--------------------------------------------------------------------------------网站标题:鱼类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网址:/issn/0920-1742网站描述:《鱼类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是刊登鱼类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所有方面的原始研究论文的国际性杂志,包括鱼类的细胞、器官和组织的生物化学、结构生物学、营养学、神经生理学、内分泌学、生殖生理学、能量学、毒物对鱼类生理的影响、鱼类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
生物进化知识:进化和海洋生物学——探究海洋环境和物种关系的进化历史
生物进化知识:进化和海洋生物学——探究海洋环境和物种关系的进化历史海洋环境是一个广阔而极其复杂的环境,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海洋是进化的驱动力之一,与陆地环境不同的地方在于其广度、深度、特殊气氛和物理化学条件各具不同的特点。
在这些不同的条件下,生物必须适应并进化,以适应它们生存的海洋环境所需的一系列特定的生理、行为和形态特征。
海洋环境和物种关系的进化历史,涵盖了数亿年的时间跨度。
生命从最早的原核生物到现代生物的进化历程,跨越了海洋进化史上的数个阶段。
在海洋生物进化的过程中,许多经典的策略和机制得以探讨,这不仅对于科学者们在海洋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领域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海洋环境和物种关系的历史。
海洋生物体的多样性和进化历史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第一时期(约25亿年前):原核生物时期在海洋进化生物学领域,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原核生物,这些生物是由单一的细胞构成,最初出现在约25亿年前。
原核生物时期无机物是此时唯一的食物来源,其生命特征包括先进简单的代谢途径、敏感的DNA、高度抗生素的形态和结构适于稳定和增殖的自我复制机制。
在这个时期中,出现了绝对厌氧生物和间奏厌氧生物,即在缺氧环境下生活能够利用电子受体代替氧气呼吸的生物。
第二时期(约20亿年前):古菌和原生生物时期从约20亿年前开始,古菌和原生生物称霸海洋,古菌可以在各种恶劣环境下存活和繁殖,而原生生物则有较高的分子异质性和增殖速率。
在这个时期中,生命特征及複製模式、免疫抗体和分布保护等等概念得到了形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基因流和表型全球共存。
第三时期(约10亿年前至今):多细胞生物时期在接下来的亿万年里,多细胞生物如水母、贻贝、藻类和鱼类逐渐出现在海洋生态系统中。
这些多细胞生物有更高的生命特征,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能够适应更加复杂的海洋环境,如低温、角栓酸、有毒金属等。
多细胞生物的出现触发了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和海洋生态系统演化的新阶段。
蔚蓝大海的传说——涉海类院校风云榜
传说院校属性:“985工程”校本部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院校简介】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院校属性: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校本部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沪城环路【院校简介】上海海洋大学是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
学校以水产、校本部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海大路【院校简介】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自然资源部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
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是广东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发校本部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街【院校简介】大连海洋大学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的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高等院校。
学校创建于为东北水产技术学校,1958校本部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院校简介】浙江海洋大学是自然资源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学校创建于1958年,始名舟山水产学院,1975院校属性:“211工程”/校本部地址:辽宁省大连市凌海路【历史积淀】大连海事大学的发展历史,代表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发展历程。
大连海事大学源于 校本部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苍梧路【院校简介】学校前身是1985年创办的淮海大学(筹)教育部批复为淮海工学院。
1998业学校、连云港水产学校和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先后校本部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海港大道【历史积淀】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发轫于上海,而上海海事大学办学亦和吴淞商船学校、上海航务学院存在密切联系。
1958交通部决定在上海恢复上海航务学院建制。
集美大学地处福建省厦门市,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是交通运输部与福建省、自然资源部与福建省、福建省与厦门市共建高校,是中国大陆唯一获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批准具有开展台湾船员适任培训资格的院校。
学校办学始于著名爱国华侨领袖北部湾大学位于北部湾经济区滨海城市——。
世界地理中的五大洋
海洋污染:海洋垃 圾、石油泄漏、化 学物质排放等对海 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保护措施:加强海 洋环境保护法律法 规,推广可持续渔 业,减少塑料使用 ,加强国际合作
公众参与:提高公 众对海洋环境保护 的认识,鼓励公众 参与海洋环境保护 活动
国际合作与政策制定
国际海洋保护组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海洋研究所等 国际合作项目:全球海洋观测系统、国际海洋保护区等 政策制定:各国制定海洋环境保护政策,如限制捕捞、禁止倾倒垃圾等 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五大洋的经济价值
渔业资源
海洋渔业:全球最大的渔业资源,包括鱼类、甲壳类、贝类等 渔业经济:全球渔业产值超过1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 渔业资源分布:不同海域的渔业资源分布不同,如太平洋、大西洋等 渔业资源的保护:需要采取措施保护渔业资源,如建立保护区、限制捕捞等大 洋中蕴藏着丰富 的石油资源,如 波斯湾、墨西哥 湾等
世界地理中的五大洋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五大洋的地理位置 3 五大洋的特征 4 五大洋的经济价值 5 五大洋的环境保护 6 五大洋的探索与发现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五大洋的地理位置
太平洋
位置:位于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之间 面积:约占全球海洋总面积的46% 特点:是世界上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 重要海峡:白令海峡、麦哲伦海峡、巴拿马运河等
海洋保护区建设
海洋保护区的定义和目的
海洋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海洋保护区的类型和特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海洋保护区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和 意义
海洋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
海洋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不断探索,海洋科学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这个领域的前沿研究包括: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学和海洋物理学等。
1. 海洋生物学在海洋生物学领域中,研究人员主要关注浮游动物、珊瑚、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等。
其中,对于浮游动物的研究尤为重要,因为这些生物是海洋中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浮游动物的研究涉及到它们的生长、繁殖和行为等方面,而这些方面的研究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十分关键。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浮游动物对于碳循环和氧循环等生态系统功能发挥十分重要,因此,保护这些生物对于前沿海洋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海洋化学海洋化学的研究主要关注海水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并对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和影响进行研究。
例如,海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对于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因为它会导致酸化,从而影响浮游生物和珊瑚等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另外,海洋化学的研究还关注海水中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这些元素和有机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微量元素对于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作用,而一些有机物则可以作为海洋生物的营养来源。
3. 海洋地质学海洋地质学是研究海底地貌、地质结构和海底沉积物等的学科。
这个领域的研究对于认识地球的演变和地质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海底地形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海底地震和火山活动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机制,而对于海底沉积物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的演化历史和环境变化等重要信息。
4. 海洋物理学海洋物理学是研究海洋中的物理现象和过程的学科。
这个领域的研究主要关注海水的运动、海浪、海洋气象以及海洋环流等方面。
这些研究对于我们理解海洋中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如海啸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海洋物理学领域中,目前最热门的研究之一是对于海水温度的研究。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海水温度的变化已经成为了一大热点。
一些研究表明,海水温度的变化对于海洋生态系统和全球气候变化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世界公认全球六大顶尖海洋研究机构
世界公认全球六⼤顶尖海洋研究机构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美国斯克⾥普斯海洋学研究所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俄罗斯P.P.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英国国家海洋中⼼⽇本海洋科学技术中⼼是世界公认全球六⼤顶尖海洋研究机构。
它们凝聚了全球的海洋⼈才、技术、信息和项⽬等资源,引导了国际创新趋势。
它们在研发重点、资源配臵、⼈才集聚、经费投⼊、项⽬管理、知识产权、合作交流、成果转化、机构设臵和运营管理等⽅⾯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常值得国内实验室学习和借鉴。
六⼤顶尖海洋研究机构⼀、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历史沿⾰:其前⾝是1888年在伍兹霍尔建⽴的海洋⽣物研究所。
1927年由美国科学院海洋学委员会开始筹建海洋研究所,1930年成⽴。
当时,该所由洛克菲勒基⾦会和卡乃基基⾦会资助并设理事会领导,仅在夏季⼯作,H.B.⽐奇洛博⼠任所长。
第⼆次世界⼤战期间⼤量接受海军任务,改为全年⼯作,研究⼒量迅速增强。
战后由国家科学基⾦会和海军研究署资助。
该所设有海洋⽣物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物理海洋学以及海洋⼯程 5个研究室。
四个跨学科学院(海洋⽣物、海洋边缘、海洋与⽓候变化、深海探测)拥有 4个⼤型实验室、4艘研究船、“阿尔⽂”号潜⽔器、电⼦显微镜中⼼和计算中⼼等。
在海洋⽣物研究,北⼤西洋洋流、墨西哥湾流与西部边界流以及⼤涡旋的研究,深海⼤环流模拟等⽅⾯取得了重⼤成果。
出版物有季刊《海洋》⼆、美国斯克⾥普斯海洋学研究所历史沿⾰:美国太平洋海岸的综合性海洋科学研究机构。
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
1903年由W.E.⾥特教授创建,从事海洋⽣物研究。
1912年回属加利福尼亚⼤学,以主办⼈姓⽒定名为斯克⾥普斯⽣物学研究所。
1925年由⼤学董事会改为现名,开始全⾯研究海洋。
杰出的挪威海洋学家H.U.斯韦尔德鲁普博⼠曾于1936~1948年任所长。
该所⽬前是世界上规模最⼤的海洋研究所。
研究所下设海洋地质、海洋⽣物和⼤洋 3个研究部,海洋物理、能见度和⽣理研究 3个实验室,还有海岸研究中⼼,海洋⽣命研究组,以及供博⼠学位教学⽤的研究⽣院。
简述海洋生物学发展历史
简述海洋生物学发展历史
海洋生物学是研究海洋环境中的生物、生态系统和生物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但直到近现代才趋于成熟。
以下是海洋生物学发展的简要历史:
1. 古代:古代的许多文明,如中国和希腊,已经开始研究海洋生物。
例如,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华佗就写有《深海奇谈》一书,介绍了海洋生物的许多特点和用途。
2. 中世纪:在中世纪欧洲,海洋生物学开始得到认真的研究,许多人开始探测海洋中的各种生物。
3. 18世纪:在18世纪,许多学者开始对海洋生物学进行有组织的研究。
许多人对于在海洋中发现的不同种类的生物有不同的看法。
4. 19世纪:在19世纪,海洋生态学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
许多科学家开始关注海洋环境中各种生物的相互作用和生态平衡。
5. 20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海洋生物学得到了快速发展。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对于复杂的海洋生态系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变得可能。
总之,海洋生物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之后,已经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学科。
通过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海洋环境。
海洋生物学论文
海洋生物学论文—浅谈海洋藻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内容摘要藻类植物和人类的关系,主要谈谈藻类的贡献与危害.三分田地七分水,这是地球与陆地与水的比例.显然,水是占了优势.生活在水中的植物也随着水的优势而占优势.如果从水中植物的数量上和光合作用产量上看,它更是占绝对优势.水中的植物很多,有高等的、低等的,但主要是低等的藻类.藻类的家族很多,现知有十大家族(门)约1500~3600种,它们对自然界和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带来了危害。
关键词:海洋藻类人类贡献危害海洋藻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藻类,是最简单的光合营养有机体。
藻类一般都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能利用光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供自身需要,-是能独立生活的一类自养原植体植物。
藻类在形态上是千差万别的,它们基本上是没有根、茎、叶分化的原植体植物。
藻类的生殖器官多数是单细胞,虽然有些高等藻类的生殖器官是多细胞的,但生殖器官中的每个细胞都直接参加生殖作用,形成孢子或配子,其外围也没有不孕细胞层包围。
它可以定义为:无胚、具叶绿素的自养、叶状体、孢子植物。
藻类是低等植物中的一大类。
藻类种类多,分布广,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藻类可以分为海水藻类和淡水藻类。
严格意义上讲,它可以分为8个门类:蓝藻门,金藻们,硅藻门,甲藻门(其中包括隐藻),裸藻门,绿藻门,红藻门和褐藻门,后两门为海水藻类,如:裙带菜、紫菜、石花菜和海带等肉眼可见的较大的海洋藻类。
淡水中6个门的藻体需显微观察。
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利用藻类作为食物、药材、饲料等。
藻类与工业、农业、水产、地质、水域环境保护、航天业及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认识和研究藻类。
三分田地七分水,这是地球上陆地与水的比例。
显然,水是占了优势。
生活在水中的植物也随着水的优势而占优势。
如果从水中植物的数量上和光合作用产量上看,它更是占绝对优势。
水中的植物很多,有高等的、低等的,但主要是低等的藻类。
藻类的家族很多,现知有十大家族(门)约1500~3600种,它们对自然界和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带来了危害和破坏。
章鱼:神秘多足的海洋智慧
章鱼:神秘多足的海洋智慧1. 引言章鱼,属于头足纲软体动物,是海洋中一类充满神秘感的生物。
其独特的外貌、智慧和生活方式引发了无数人们的兴趣和研究。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章鱼的各个方面,从动物学历史到生态习性,从分类学到保护措施,全面了解这个令人着迷的生物。
2. 动物学史对章鱼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首次描述了章鱼的一些特征,但当时人们对这个神秘的生物了解甚少。
直到19世纪,科学家开始对章鱼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揭示了其复杂的生活方式和智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能够更深入地探索章鱼的生态习性和生理特征。
3. 形态特征与近种区别章鱼具有独特的外貌,最为醒目的是其多达八只的触手。
这些触手上覆盖着数以千计的吸盘,用于捕捉猎物和触觉感知。
章鱼的身体柔软,通常呈半透明状态,能够很好地伪装于海洋环境之中。
近种中,乌贼和鳕鱼乌贼是最为常见的。
鳕鱼乌贼相较于其他乌贼更加粗壮,触手更短,而乌贼则更为纤细。
4. 栖息环境章鱼主要栖息在海洋的不同深度,从浅海到深海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它们通常选择岩石、珊瑚礁和海底洞穴作为栖息地,以躲避天敌和捕捉猎物。
由于其善于伪装的能力,章鱼能够在不同的海洋环境中找到合适的藏身之处。
5. 生活习性章鱼是夜行性动物,白天大部分时间都躲藏在洞穴中。
在夜晚,它们会离开洞穴寻找食物。
章鱼是肉食性动物,以小鱼、甲壳类和其他海洋生物为食。
它们使用触手上的吸盘捕捉猎物,然后用它们强有力的喙咬碎食物。
同时,章鱼还以其智慧著称,能够解开各种复杂的难题,展现出出色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6. 分布范围章鱼广泛分布于全球的海洋中,从极地到热带地区都有它们的存在。
它们的分布范围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海洋生态系统,从浅海到深海的各个深度都有不同种类的章鱼。
这使得它们成为海洋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
7. 繁殖与生育章鱼的繁殖方式独特而复杂。
雄性章鱼会使用其中一只触手中的特殊部位,称为“精包”,将精子传递给雌性章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海洋生物学研究历史
海洋生物学是海洋学的分支学科,同时也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它主要关注海洋生物本身,在细胞、机体和种群水平上,研究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以及行为上对环境的适应性等(杨万喜 2012)。
自古以来,人类就因为捕鱼、航海等活动与海洋发生着关系,逐步了解一些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的关系。
但是,海洋生物学作为一门系统学科的历史较短(沈国英施并章 2002)。
早在古希腊时期(公元前四世纪),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在《动物志》中记述了170多种海洋生物,按现代分类包括有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蠕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原索动物、鱼类、爬行类、海鸟、海兽等十多个主要动物类群,其中海洋鱼类即有110多种(价值中国网站 2006 )。
而在中国,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刊行的中国《黄帝内经》中,就也已经有了用墨鱼治病的记载。
更不要说公元前一世纪前成书的《尔雅》,不仅记载有海洋动物,甚至还有海洋藻类。
还有公元初古罗马普利尼乌斯的《自然历史志》,记录了170多种海洋生物。
中国明朝屠本睃的《闽中海错疏》,记载有200多种海产生物(价值中国网站 2006 )。
不仅如此,《闽中海错疏》即是我国也是世界比较早的一部水产经济动物志,又是动物学从以实用为主向系统动物学方向发展的重要著作之一。
而且《闽中海错疏》比较全面地记载了福建的水产动物,包含不少动物形态、生态和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湖南省科普网 2010)。
我们可以发现,在古代,人类就已经体现出了对海洋生物学的巨大好奇以及浓厚兴趣。
尽管那时还没有海洋生物学的这个学科观念,但这并没有阻止人类对海洋生物的探索。
这便是海洋生物学的萌芽阶段。
随着自然科学和航运事业的发展,海洋生物学进入到了科学的研究时期。
海洋生物学逐渐由萌芽阶段向初始阶段迈进。
一些科学家开始进行零星的调查。
例如,1674年,荷兰列文虎克最先发现海洋原生动物;1777年,丹麦米勒开始应用显微镜观察北海的浮游生物;英国的Forbs用底托网采集并观察底栖生物,提出海洋生物垂直分布的分带现象——潮间带(littoral zone)、昆布带(laminarian zone)、珊瑚藻带(coralline algae zone)以及深海珊瑚带(deep sea coral zone)并且按深度将爱琴海分成九个带和发表《英国海产生物分布图》(沈国英郭丰黄凌风施并章 2010)。
以后科学家们也相继进行了多次大范围的海洋生物调查。
19世纪前期,爱伦贝格在海洋中发现硅鞭藻类;英国达尔文对他在1831~1836年“贝格尔”号航海中采集的蔓足类和珊瑚类,进行了出色研究;德国米勒于1845年使用浮游生物网,采集和研究海洋浮游生物。
1908~1913年,丹麦彼得松的工作奠定了海洋底栖生物定量研究的基础;1946年,美国佐贝尔的《海洋微生物学》奠定了海洋微生物,主要是海洋细菌的研究基础(价值中国网站 2006 )。
此外,海洋生物学的一些概念、术语也陆续被提出来。
例如,1887年Hensen首先使用“浮游生物”(plankton)一词,1891年德国的Haeckel首先提出“底栖生物”(benthos)和“游泳生物”(nekton)两个名词,这是迄今为止仍继续沿用的海洋生物三大生态类群(沈国英施并章 2002)。
此时,海洋生物学已经初步形成了一门系统的学科。
19世纪下半叶开始,出于自身的好奇心理,各国竞相派出海洋考察船,海洋生物的研究工作日益兴盛。
各国的海洋生物学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其中,最有名的海洋考察是英国“挑战者”号调查船历时三年多(1872~1876)的环球调查,学者们采集了大量深层和中层生物,出版了50卷巨著,所记载的生物的新种达4400多个,使当时已知的海洋生物种数翻了几番(沈国英施并章 2002)。
各国在此期间也设立了许多考察站,相继建立了许多海洋生物研究机构(最古老的海洋生物研究机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洋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872年,1874年正式开放。
1888年,英国海洋生物学会成立了普利茅斯海洋研究所。
美国于1888年在伍兹霍尔建立海洋生物研究所等等(价值中国网站 2006 ))这对海洋生物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20世纪初至50年代可以认为是海洋生物学研究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海洋生物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大量的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定量研究。
例如,对于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数量分布的研究等等。
而且,在游泳生物上,人类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例如研究人员开始对一些鱼类的分布、洄游和数量变化等开展调查(沈国英郭丰黄凌风施并章 2010)。
这对捕鱼业以及鱼类研究专家积累了很多珍贵的材料资源。
到了20世纪60、70年代及以后,海洋生物学在新的发展模式上又做了进一步的突破:利用高新科技来研究海洋生物。
例如,日学者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研制出控制海洋鱼苗性别的方法;美国发射海洋卫星调查海洋鱼群的数量和种类变化等(价值中国网 2006)。
荧光显微技术和流式细胞测定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发现蓝细菌和原绿球藻等极微细的自养生物在海洋中大量存在,为微型生物食物网提供了保证。
应用于水下的连续监测装置和高超的摄影技术也为我们展示了海样生物那不为人知的秘密。
而且,由于深潜器的发明和应用人类发现了深海底生物的高度多样性以及热浪喷口和冷渗口的特殊生物群落。
在1977年,美国深潜器“阿尔文号”(Alvin)在加拉帕戈斯群岛(Galapagos Is)附近的海底火山口附近首先发现热浪喷口,这一区域海水富含硫化氢和硫酸盐,而且硫化细菌生物量很高。
此后不久,1984年人类在墨西哥湾佛罗里达海崖基部又发现含有高浓度硫化物和甲烷冷渗口,同样也生长着丰富的细菌和很特殊的生物群落。
(沈国英郭丰黄凌风施并章 2010)。
到了2012年,中国深潜器蛟龙号成功实现7000米深的下潜深度(杨万喜 2012),这也标志着中国海洋生物学的向前大跨步。
由以上事例可以看出,新科技对海洋生物学发展的贡献大,而且海洋生物学的知识博大精深,是一门永不止步的学科。
在今天,我们更加熟练的运用高级科技的手段来提升人类对于海洋生物的认识,并且对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在不断加强。
近年来,已经签署了多个海洋生物保护的国际性条约。
从1980年联合国有关成员国签署了《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到1992年以来,已经有170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J.W.尼贝肯 1991 )。
其中最重要的就算是1948年成立的国际捕鲸委员会(IWC),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猖獗的捕鲸业进行管理,了解各种鲸类的资源状况并确定捕杀各种鲸的数量,一次来保存鲸类资源(伊.斯.阿日吉兴 1987)。
人类已经意识到,要想更深入的研究海洋生物,保护是首要任务。
所以,现代生物海洋学的发展主要是以保护和研究并重来开展的。
难能可贵的,如今的海洋生物学已经不再是科学家们的“专属产品”,广大群众对于这一领域的兴趣也在不断增长着。
这种状况显然是证明了人类越来越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性。
当然,这也与国际上在捕鱼权、捕鲸问题也给公众提供了了大量有关海洋生命的电视节目和书籍有关。
最具代表性的,就属《海洋》电影的公映,《海豚湾》的畅销以及著名好莱坞导演卡梅隆亲身下潜至世界海洋最深处等重大事件。
并且在各大高校,有关海洋生物学的课程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选修通识课。
例如中国著名学府浙江大学的通识课——海洋生物学。
世界海洋生物学的发展史,总体来说分为四步:萌芽阶段,初始阶段,发展阶段以及普及阶段。
但发展阶段与普及阶段并不是并列而是相互包含的关系。
例如在今天,我们既在寻求发展,也在谋求普及。
不论如何,海洋生物学是一门永不止步的学科,它的研究历史也一定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积累。
值得庆幸的是,这门学科目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这个具有高新科技,浓厚兴趣的时代里,海洋生物学必将散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美]J.W.尼贝肯.海洋生物学_生态学探讨[M].海洋出版社, 1991.
[2]杨万喜.教学PPT. 浙江大学 2012
[3] [苏]伊.斯.阿日吉兴,符.格.甘杰尔,符.波.扎伊采夫.海洋生物综合利用.海洋出版社. 1987
[4] 沈国英施并章. 海洋生态学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 2002
[5]沈国英郭丰黄凌风施并章.海洋生态学第三版.科学出版社. 2010
[6]/wiki/showcontent.aspxtitleid=58896 价值中国网站
[7]/KXSLS-635000-10000395.html湖南省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