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文字题

合集下载

单元四会目标 四年级上4

单元四会目标  四年级上4
3、组织学生尝试计算,并交流反馈。反馈的重点应放在推算(逆推)的思路上,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4、教师指导学生尝试运用逆推的思想方法画出树状算图,同时根据树状算图列出综合算式。
5、要求学生能用数学语言表述计算方法,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能仔细倾听其他同学发言,引发相互间的评价与探讨。
文字计算题
1、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两、三步文字计算题。
3、结合情境,让学生初步尝将试分步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并在交流反馈中巩固所学知识。
4、通过结合树状算图,学生观察比较,加深其对运算顺序必要性的顺序。
5、在组织交流时,明确“听”与“说”的要求,并及时予以评价。
正推
1、能结合树状算图初步了解正推的思想方法。
2、能运用正推正确计算输出的数。
3、能列综合算式表达正推的过程,并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能结合树状算图理解“综合——分析法”,逐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1、会理清复合应用题的结构。
2、会用“综合——分析法”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会结合树状算图理解“综合——分析法”,逐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4、认真听清同伴的发言,做出判断、质疑或补充。
运算定律
1、从实例中归纳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达式表示。
2、能运用交换律验算加法和乘法。
3、能运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4、能运用运算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会从实例中归纳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达式表示。
2、会灵活运用交换律验算加法和乘法。
3、会灵活运用“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与工作量”这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上册(秋季班)-第四章第2讲 正推逆推,文字计算--学生版

四年级上册(秋季班)-第四章第2讲 正推逆推,文字计算--学生版

正推,逆推及文字计算题【教学目标】1.能结合树状图初步理解正推、逆推的思想方法2.能运用正推、逆推思想正确计算输出的数3.能列综合算式表达正推的过程,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两、三步文字计算题,根据文字计算题选择正确的算式. 【教学重点】1.初步理解正推、逆推的思想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2.能综合算式解答两、三步文字计算题【教学难点】1.初步理解正推、逆推的思想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2.结合树状算图,用逆推的思想探索文字计算题的结构【教学过程】模块一 -----正推试一试:递等式计算:(1)5520÷6-11×80 (2)3000-(24×60+440)(3)35×[(153-67)÷43] (4)1035÷[(270+180)÷10] (5)135-312÷24+94【例题精讲】例1.根据树状图计算并写出算式:(1)(2)(3)(4)例2.先画树状算图再列式计算:(1)(2)【变式练习】画出树状算图表示运算过程,并把计算图写成算式(1)树状算图算式(2)树状算图算式例3、小巧用同样的速度看完一本故事书,先看5天,再用6天看完剩下的432页,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例4、小胖有30元钱,买一支钢笔17元,一支圆珠笔3元,他买这样的3支圆珠笔和1支钢笔,这些钱够用吗?模块二----逆推同学们在做算术题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数加上2,乘4,减去4,再除以4,最后结果还是4,求这个数是多少?如果我们从已知条件出发去分析求解就比较困难。

但是,如果从结论出发,倒着想回到已知条件,解起来就容易得多。

我们求解上面的问题,就从题目的结果4入手进行思考,一步步倒着推算.(画图给学生演示逆推的过程)通过画图,所以很容易求得这个数是3.这种倒过来思考问题的方法叫逆推法,今天我们就讨论这个问题。

【例题精讲】例1、如图,根据算盒求输入的数。

三步计算应用题及答案

三步计算应用题及答案

三步计算应用题及答案1.奶牛场平均每头牛每天吃12千克草。

照这样计算,25头牛3天一共吃多少千克草?(用两种方法解答。

)2.缝纫组有18人,平均每人每天做3套衣服,四月份工作25天,一共可以做多少套衣服?3.某工厂去年与今年的平均产值为92万元,今年比去年多10万元,问今年与去年的产值各是多少万元?4.小华家养了35只母鸡,4个月一共生了3640个蛋.平均1只母鸡1个月生多少个蛋(用两种方法分析解答)5.少年宫美术组有45个同学,3个月共创作出810幅画,平均每人每月创作了多少幅画?6.180个同学分两批参观美术展览.第一批分成5个小组,第二批分成4个小组,每组人数相等.每一批去了多少个同学?7.4台碾米机3小时碾米4800千克,1台碾米机8小时碾米多少千克?参考答案1.分析:第一种解法:先求25头牛1天吃多少千克草,再求25头牛3天吃多少千克草。

解:25头牛1天吃多少千克草?12×25=300(千克)25头牛3天吃多少千克草?300×3=900(千克)综合算式:12×25×3=300×3=900(千克)答:25头牛3天一共吃900千克草。

第二种解法:先求1头牛3天吃多少千克草,再求25头牛3天吃多少千克草。

解:1头牛3天吃多少千克草?12×3=36(千克)25头牛3天吃多少千克草?36×25=900(千克)综合算式:12×3×25=36×25=900(千克)答:25头牛3天一共吃900千克草。

2.分析:先求出18人一共工作多少天,再求18人四月份一共做多少套衣服。

综合算式解:3×(25×18)=1350(套)答:一共可以做1350套衣服。

3.分析:因为今年比去年多10万元,所以今年产值应比平均产值多(10÷2)万元,去年的产值应比平均产值少(10÷2)万元。

四年级-第14讲-三步计算式题(一)

四年级-第14讲-三步计算式题(一)

辅导教案学员姓名:学科教师:年级:辅导科目:授课日期××年××月××日时间A / B / C / D / E / F段主题三步计算式题(一)教学内容1.知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能用递等式正确地计算三步式题;3.能将分步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此环节设计时间在50-60分钟)回顾上次课的预习思考内容:算24点(2、3、6、9)方法1:2×6=12;3+12=15;15+9=24方法2:9+6=15;15-3=12;12×2=24方法3:2+6=8;9÷3=3;3×8=24方法4:2+3=5;9-5=4;4×6=24小结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小结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问题1:你能将上面的方法1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吗?教学说明:建议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可以适当进行提醒。

如:先算2乘6的积,再算3加12的和,最后算15加9的和。

就是求“3加上2乘6的积,再加上9的和”。

3 +2×6 +9=3 +12 +9=15 +9=24归纳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哪一步先算,可以用直线划出来。

问题2:你能将上面的方法2、方法3分别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吗?方法2:(9+6-3)×2=24方法3:(2+6)×(9÷3)=24归纳总结: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

练一练:1.将下列算式合成一个综合算式,再用递等式进行计算。

9×3=27;6÷2=3;27-3=24注:综合算式中的乘、除法可以同时计算,然后求差。

2.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用递等式进行计算。

190-90÷18-97 23×10-66÷33 217-44+66×11 84+800÷20×40教学说明: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尝试练习,教师只是起点拨、指导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步计算应用题及答案

三步计算应用题及答案

三步计算应用题及答案三步计算应用题及答案一1.奶牛场平均每头牛每天吃12千克草。

照这样计算,25头牛3天一共吃多少千克草?(用两种方法解答。

)2.缝纫组有18人,平均每人每天做3套衣服,四月份工作25天,一共可以做多少套衣服?3.某工厂去年与今年的平均产值为92万元,今年比去年多10万元,问今年与去年的产值各是多少万元?4.小华家养了35只母鸡,4个月一共生了3640个蛋.平均1只母鸡1个月生多少个蛋(用两种方法分析解答)5.少年宫美术组有45个同学,3个月共创作出810 幅画,平均每人每月创作了多少幅画?6.180个同学分两批参观美术展览.第一批分成5个小组,第二批分成4个小组,每组人数相等.每一批去了多少个同学?7.4台碾米机3小时碾米4800千克,1台碾米机8小时碾米多少千克?参考答案1.分析:第一种解法:先求25头牛1天吃多少千克草,再求25头牛3天吃多少千克草。

解:25头牛1天吃多少千克草?12×25=300(千克)25头牛3天吃多少千克草?300×3=900(千克)综合算式:12×25×3=300×3=900(千克)答:25头牛3天一共吃900千克草。

第二种解法:先求1头牛3天吃多少千克草,再求25头牛3天吃多少千克草。

解:1头牛3天吃多少千克草?12×3=36(千克)25头牛3天吃多少千克草?36×25=900(千克)综合算式:12×3×25=36×25=900(千克)答:25头牛3天一共吃900千克草。

2.分析:先求出18人一共工作多少天,再求18人四月份一共做多少套衣服。

综合算式解:3×(25×18)=1350(套)答:一共可以做1350套衣服。

3.分析:因为今年比去年多10万元,所以今年产值应比平均产值多(10÷2)万元,去年的产值应比平均产值少(10÷2)万元。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试题-数与运算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试题-数与运算

年级:小五辅导科目:数学课时数:3课题数与运算教学目的1、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的法则,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会正确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3、会正确分析文字题的数量关系,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的文字题。

教学内容数的概念1、0和正整数1,2,3, …以及负整数-1,-2,-3, …统称为()。

2、把一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3、小于零的数是(),大于零的数是()。

4、2.6666…是(),用简便写法可以表示为()。

406800这个数:1、它是()位数,表示()个1,最高为是()位,“4”表示()。

2、它是由()个(),()个()和()个()组成的。

这个数读作()。

40.68这个数:(1)这个数是()小数;(2)它的小数部分是()位小数,表示68个(),在它的小数部分加上()个0.01,就可以向个位上进1;(3)40.68与40.068, 40.680, 40.608复习:我们小学阶段所学过的数按大类来分,可以分成几类?哪三类?整数又可以分成什么?分数呢?小数有几种分法?哪三种?你能用框图画出来他们的关系吗?中的哪个数是相等的?为什么?一个小数乘以或除以10, 100, 1000, …只要把()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3.05×( )=305.7 30.57÷( )=0.30570.3057×1000÷100=()30.57÷100×10=()比较3.057 305.7 30.57 0.3057的大小.38725用四舍五入法凑整到万位得到近似值是(),用去尾法凑整到万位得到近似值(),用进一法凑整到万位得到近似值是()。

数轴上怎样用点表示+3, 0, -1, -2.5, +3.5,想一想,在数轴上怎样比较两个正数,或两个负数的大小?量的计量常用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重量单位,体积(容积)单位各有那些?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各是多少?找一找,各类计量单位的进率存在着那些规律?对比练习100.5米=()千米100.5米=()厘米4500平方分米=()平方米4500立方分米=()立方米8千克80克=()克8千克80克=()千克3吨75千克= ()吨3吨750千克=()吨3吨5千克= ()吨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7.6时=7时6分()18吨18千克=18.18吨()23000升=23000立方厘米()选择题(1)10千米10米=()A 、10.1千米B 、10.01千米C、10.001千米D、10.01米(2)7立方米5立方分米=()A 、7500立方分米B、705立方分米C、7050立方分米D 、7005立方分米综合性练习(1)从小到大排列:0.25吨2500千克25000克(2)从大到小排列:3.07平方米3700平方米3平方米70平方分米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填空:a. 一个小数乘或除以10,100,1000,……,只要把()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四年级合并综合算式三步计算方法

四年级合并综合算式三步计算方法

四年级合并综合算式三步计算方法
一、分析法
例1.把46+38=84,84÷4=21合并成综合算式。

[分析与解]把题中的加法算式与除法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则合并后的算式计算顺序应该是先加后除。

先写出第一个算式中的“46+38”,然后在后面写上“÷4”,为了使合并后的算式先算加法再算除法,则要在“46
+38”的两边加上括号,即合并后的综合算式是:(46+38)÷4=21。

二、替换法
例2.把78-34=44,5×44=220合并成综合算式。

[分析与解]仔细观察两个算式,不难发现算式“5×44=220”中的“44”
是“78-34”的差,因此可以把“5×44=220”看作基本算式,然后用“78-34”替代基本算式中的“44”,得出综合算式是:5×(78-34)=220。

三、倒推法
例3.把35×21=735,782-735=47,940÷47=20合并成综合算式。

[分析与解]先找到基本算式,然后从基本算式开始想起。

本题的基本算式是“940÷47=20”,显然被除数“940”无法用前面的算式来替代,除数“47”则是“782-735”的差,而“782-735”中的“735”则是“35×
21”的积,所以合并后的综合算式是:940÷(782-35×21)=20。

温馨提示:无论是用上述哪种方法把分步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都必须找到其中的基本算式,基本算式的判定方法是看这个算式中的得数能否代入其他算式,如果不能替代,则此算式通常就是基本算式,而且基本算式往往放在这几个算式中的最后。

10-第四章第2讲-正推逆推,文字计算-教师版

10-第四章第2讲-正推逆推,文字计算-教师版

正推,逆推及文字计算题【教学目标】1.能结合树状图初步理解正推、逆推的思想方法2.能运用正推、逆推思想正确计算输出的数3.能列综合算式表达正推的过程,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两、三步文字计算题,根据文字计算题选择正确的算式. 【教学重点】1.初步理解正推、逆推的思想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2.能综合算式解答两、三步文字计算题【教学难点】1.初步理解正推、逆推的思想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2.结合树状算图,用逆推的思想探索文字计算题的结构【教学过程】模块一 -----正推试一试:递等式计算:(1)5520÷6-11×80 (2)3000-(24×60+440)(3)35×[(153-67)÷43] (4)1035÷[(270+180)÷10] (5)135-312÷24+94【解析】(1)40(2)1120(3)70(4)23(5)216【例题精讲】例1.根据树状图计算并写出算式:(1)(2)(3)(4)【解析】(1)(82-54)÷14=2 (2)600÷24+18×11=223(3)[(300÷15)]×12=384 (4)(78+32)÷11×56=560例2.先画树状算图再列式计算:(1)(2)【解析】(1) (66+24)÷15+217=223 (2) (280÷56+95)×32=3200小结:通过上面这三题的运算过程,我们知道正推就是按数球滚动的顺序,依次计算就可以了。

【变式练习】画出树状算图表示运算过程,并把计算图写成算式(1)树状算图算式(2)树状算图算式【解析】(890-85)÷5+218=379;(104+87)×5-74=881例3、小巧用同样的速度看完一本故事书,先看5天,再用6天看完剩下的432页,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解析】(5+6)×(432÷6)=792例4、小胖有30元钱,买一支钢笔17元,一支圆珠笔3元,他买这样的3支圆珠笔和1支钢笔,这些钱够用吗?【解析】够,17+3×3=26模块二----逆推同学们在做算术题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数加上2,乘4,减去4,再除以4,最后结果还是4,求这个数是多少?如果我们从已知条件出发去分析求解就比较困难。

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应用题(三)

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应用题(三)

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应用题(三)1.看图列式,并计算。

2.应用题。

(1)某大学数学系的学生有掌上电脑文曲星37台,计算器的台数比文曲星的2倍还多15台,一共有多少台文曲星和计算器?(2)某车队有大轿车15辆,小汽车的辆数比大轿车的3倍还多4辆,这个车队小汽车比大轿车多多少辆?3.动脑筋。

停车场有小汽车24辆,如果小汽车的数量比大汽车的2倍还多4辆,小汽车有()辆。

练习二1.应用题。

(1)公园里有杨树135棵,柳树的棵数比杨树的3倍还多18棵,杨树和柳树一共有多少棵?(2)东方小学四年级一班同学订阅杂志,订了15本《少年科学画报》,订《数学大世界》的比订《少年科学画报》的2倍还少4本,订这两种杂志一共有多少本?(3)光明小学一、二年级有210人,三、四年级的人数是一、二年级的2倍,五、六年级比三、四年级的人数多17人,五、六年级共有学生多少人?2.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里。

(1)商店运来台灯180个,落地灯的个数比台灯的2倍还多35个,商店运来台灯和落地灯共多少台?正确列式是()。

①180×2+35=395(台)②180÷2+35=125(台)180+395=575(台) 180+125=305(台)(2)小红看一本《世界之最》,看了178页,剩下的比看了的一半还少8页。

这本书共有多少页?正确的列式是()。

①178×2-8=348(页)②178÷2-8=81(页)178+348=526(页) 178+81=259(页)3.动脑筋。

小冬今年12岁,妈妈说:“现在我的年龄是你的3倍,()年后我的年龄是你的2倍?”请你猜一猜。

(三)[学习内容] 教材第43页,例3。

[学习要求] 1.理解“相遇问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方法。

2.能列综合算式解答。

练习一1.根据每步提出的问题列式解答。

两艘客船同时从甲乙两个港口相对开出。

甲客船每小时行38千米,乙客船每小时行40千米,两客船经过12小时相遇,甲乙两港口相距多少千米?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1)甲客船1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1)甲、乙两客船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2)乙客船1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2)甲、乙两港口相距多少千米?(3)甲、乙两港口相距多少千米?列综合算式是:列综合算式是:2.应用题。

小数乘、除法文字题

小数乘、除法文字题

小数乘、除法文字题——整理与练习大理州巍山县大仓小学特级教师:那娇春年月日小数乘、除法文字题——整理与练习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小数乘、除法。

教学目标:1.全面梳理小数乘、除法各类文字题,掌握各类的特征;2.能正确列出综合算式;3.加强文字题与式题、应用题之间的衔接与转化;4.培养学生准确的数学术语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教学过程:一、宝典复习,揭示课题1.对口令。

师:和、差、积、商;+、–、×、÷。

生:+、–、×、÷;和、差、积、商。

2.开火车背数量关系式。

加数+和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差 + 减数=被减数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3.全班齐背“运算顺序歌”(自编)+、–是同级,×、÷是同级;同级在一块,从左往右按序算。

两级在一块,先算×、÷,再算+、–。

若要先算+、–,就得加个()。

4.导入、揭示课题师:计算包括哪些题型?生:口算、估算、笔算、脱式计算、简便计算、列式计算(文字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对文字题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

板书标题:第一、二单元小数乘、除法文字题——整理与练习二、有序整理,建构文字题网络体系。

挑战一:根据叙述列算式——一步式题1.听写题目,学生独立列算式(1)28.2与11.8的和28.2+11.8(2)8个4.054.05×8(3)8.05的2倍8.05×2(4)0.34的一半0.34÷2或0.34×0.5(5)18.2与11.7的差18.2–11.7(6)0.26除以1.30.26÷1.3(7)3.57除0.3573.57÷0.357(8)8.24的百分之二十五8.24×0.25(9)3.6与0.5的积3.6×0.5(10)3.2乘1.8的积3.2×1.82.开火车反馈列式结果。

三年级综合算式

三年级综合算式

三年级综合算式1.用综合算式解答下面各题.(1)500减去150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2)500减去150的差,再除以5,商是多少?(3)400减去170与80的和,差是多少?(4)16与24的和除以8,商是多少?2.应用题(1)三年级要浇300棵树,已经浇了180棵.剩下的分3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第一步:列出分步算式:300—180=120(棵)120÷3=40(棵)第二步:用文字题概括是300减去180的差,再除以3,商是多少?第三步:列综合算式(300-180)÷3=120÷3=40(棵)答:平均每次要浇40棵.(2)三年级要浇300棵杨树,浇180柳棵.分3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3)同学们栽树.一班要栽58棵,二班要栽67棵.平均栽5行,每行栽多少棵?(4)学校组织同学去博物馆参观.三年级去了62人,四年级去的人数是三年级的2倍.两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5)王左乡今年修水渠1800米,相当于去年修的3倍,今年比去年多修多少米?A.1800÷3-1800B.1800-1800÷3C.1800×3-1800(6)同学们到果园摘梨,一班摘了8筐,比二班少摘了3筐,每筐梨重40千克.二班摘了多少千克?A.40×(8+3)B.40×(8-3)C.40×8+3(7)纺织厂一、二两车间工人听科学报告.一车间有工人83人参加,二车间参加的人数是一车间的2倍.听报告一共多少人?(8)花市电影院原来每天放映4场电影,现在每天多放映3场.每场买票930张,现在每天可以买票多少张?(9)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3小时,每小时批改12篇.还剩多少篇?(10)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依据题意正确使用小括号列出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11)中、高年级同学听科学家作报告.中年级有84人参加,高年参加的人数是中年级的3倍.听报告的一共有多少人?(12)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12篇.如果每小时批改6篇,剩下的作文要多少小时批改完?。

“三步计算文字题”教学设计二十篇

“三步计算文字题”教学设计二十篇

“三步计算文字题”教学设计二十篇篇1:“三步计算文字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第16页例4.例5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三步计算文字题的数量关系、分析的基本方法。

提升学生迅速解答文字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三步计算文字题的数量关系、分析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运算顺序的确定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列综合算式课本第17页练一练第1题用小黑板出示要求学生先计算再列综合算式反馈:让学生自检运算顺序二.把式题改写成文字叙述题34x2-224/28 (240+160)/(72-22)让学生用多种方法改写成文字叙述题三.学习新课1.例4学习⑴出示例4 积加商,和是多少?⑵要求学生根据积加商,和是多少?自身添上数字把文字题补完整。

同桌可以互相讨论⑶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文字题如:25与20的积加2400除以80的商,和是多少?同时提问:你是怎样想的?学生选择其中的1题列式;列式后要求学生自身检查运算顺序。

2.例5 学习⑴教师出示 43与7 的差,乘它们的和,积是多少?⑵学习独立分析、解答。

⑶反馈并提问:这里要求积,必须先求什么?这里为什么要添小括号?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在列式解答文字题时一定要注意运算顺序。

3.模仿性练习⑴72乘8的积,减72除以8的商,差是多少?想:积-商=差 72*8-72/8⑵36与9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想:和/差=商(36+9)/(36-9)⑶反馈并提问:请你说说是怎样想的?四.自编三步计算文字题出示学生编的文字题让同学解答五.课堂作业课本第17页第3-5题篇2:“三步计算文字题”教学设计25与20的积加2400除以80的商,和是多少?43与7 的差,乘它们的和,积是多少?⑴72乘8的积,减72除以8的商,差是多少?想:积-商=差 72*8-72/8⑵36与9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想:和/差=商(36+9)/(36-9)篇3:“三步计算文字题”教学设计25与20的积加2400除以80的商,和是多少?43与7 的差,乘它们的和,积是多少?⑴72乘8的积,减72除以8的商,差是多少?想:积-商=差 72*8-72/8⑵36与9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想:和/差=商(36+9)/(36-9)板书设计:篇4:三步计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学会验算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正确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资料】五年级数学教案: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育资料】五年级数学教案: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育资料】五年级数学教案: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练习要求:使学生能正确地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练习重点: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练习过程一、基本训练1.练习十三第11题:先按顺序计算,并填写下面的,然后列综合算式。

50.680.611.75-+1.29.08-0.43.2(1)学生按要求在课本上做,指2名学生板演。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是怎样想的。

(2)综合算式:0.4[(5-0.68)1.2[9.08-(0.61+1.75)]3.22.练习十三第12题。

(1)3.6与2.8的差乘以0.3与0.5的和,积是多少?(2)10.5减去5.6与3.2的和,所得的差除以6.8,商是多少?(3)1.32与0.24的差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6.48,商是多少?要求学生根据题意只列出综合算式,不计算。

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对括号的使用。

指3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二、指导练习l.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题。

练习十三第14题:一个机耕队用拖拉机耕6.8公顷棉田,用了4天。

照这样计算,再耕13.6公顷棉田,一共要用多少天?(用两种方法解答)(1)生弄清题里的数量关系。

(2)一种方法是:先求出再耕13.6公顷棉田要多少天,再加上耕6.8公顷棉田所用的4天。

另一种方法是:先求出每天耕地的公顷数,再去除一共要耕地的公顷数。

2.指导学生学会根据题里的已知条件和要求补充问题。

练习十三第17题:新风服装厂用一批布料裁制套装。

按原设计剪裁方法可裁成120套,平均每套用布2.75米。

实际剪裁时多裁出了5套,?(1)生分小组讨论。

(2)老师猜学生的讨论结果①实际裁了多少套?为什么?②这批布一共几米?为什么?③实际每套用布几米?为什么?练习十三第16题:发电厂原来发电1万千瓦时用煤4.5吨。

改进设备后,发电1万千瓦时少用煤0.5吨。

原来发电5.6万千瓦时所用的煤,现在可以发电多少万千瓦时?(1)千瓦时什么意思?(2)要求现在可以发电多少万千瓦时,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原来发5.6万千瓦时需用多少煤和实际发电1万千瓦时需用多少煤)(3)该怎么解答?2.生列式解答刚才讲解的几道题。

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教学目标(一)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及顺序的理解。

(二)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并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三)掌握文字题的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既是教学重点又是学习难点。

关键是要掌握解题思路,抓住最后求什么,从问题出发,寻找所需要的条件,最后列出综合算式,按照四则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我们已经学过两步计算的文字题。

大家回忆一下,应该怎样分析才能列出综合算式?1.出示复习题:45加上39的和除以6,商是多少?(板演)2.口答。

(面向全班与板演同时进行)35与43的和是多少?67与35的差是多少?25乘以4的积是多少?80除以20的商是多少?要想求出和、差、积、商,必须知道哪两个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板书: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被乘数times;乘数=积被除数divide;除数=商3.根据条件补问题,并且列出综合算式。

(1)36与44的和乘以5,()?(积是多少?(36+44)times;5)(2)25减去64除以8的商,()?(差是多少?25-64divide;8)订正第1题时,要说明两步文字题列综合算式的思考方法及为什么使用小括号;通过第3题补问题练习,进一步明确数量关系。

(二)学习新课首先揭示课题,板书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1.出示例2.45与39的和,除以45与39的差,商是多少?读题后与前面复习题1比较,题目条件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对比,发现了复习题直接告诉了除数是6,而例题中的除数没有直接告诉,是用45与39的差来表示的。

那么在计算步骤上还能用两步解答吗?为什么?共同讨论:(1)这道题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关系式怎样表示?(求商。

用除法计算,被除数divide;除数)(2)能直接算出来吗?必须先算什么?(不能直接算出来,必须先算出被除数、除数。

四则混合运算,第二课时

四则混合运算,第二课时

课题:三步计算文字题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列出综合算式解答两级三步计算(含小括号)的文字题。

重点:使学生学会通过分析题目的结构正确列式解答。

难点:式子带小括号的文字题。

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具:实物投影、电脑、电视过程:一、复习:1、整理和比较和、差、商、积的意义。

2、列式。

(电脑出示)(1)315除以5。

(2)39乘以7。

(3)96与44的和。

(4)13加上45的和的7倍。

二、新授:1、教学例2、315除以9的商加上15乘以3的积,和是多少?(1)学生读题,分析句子结构,要求什么?(2)讨论:两个加数分别是什么?(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15 ÷9 + 15 ×3= 35 + 45= 802、教学例3、18加上24的和除以6所得的商的3倍是多少?(1)分析:本题要求一个“商”的3倍是多少,这个“商”可以从“18加上24的和除以6”求得。

商×3↓(18 + 24)÷6 ×3= 42 ÷6 ×3= 7 ×3= 21思考讨论:为什么要加小括号?三、巩固练习:66页的练一练。

四、小结:文字题的解题思路:1、正确理解题中的术语;2、分析文字题的结构;(重点词)3、正确使用小括号,正确列出综合算式。

五、作业:61页第2题。

后记:本节课从课堂回答和课堂练习来看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在列文字题时,都能读懂文字题,先要确定题目要求是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能正确列出式子仔细认真的计算。

但也有的学生不够熟练解答文字题,今后要加强课内外的辅导与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文字题
学习内容:
教课书第1页上的例2,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一的第4、9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叙述题的和、差、积、商的含义。

2、会根据题意列出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文字题,会正确使用小括号。

课型:新授课
学法:自学、讨论、指导学习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和、差、积、商?要求这几种数必须和具备哪两个条件?
2、出示准备题:45与39的和除以6,商是多少?
讨论:
(1)这道题求的是什么?要求出商必须知道哪些条件?被除数和除数都直接给出了吗?怎样求出被除数和除数都直接给出了吗?怎样求出被除数?这道题应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2)自己列式解答,并在小组交流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解答的是以前已经学过的带有小括号的两步计算文字叙述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三步计算的文字叙述题。

三、新授
学习例2(投影出示)
例2:45与39的和,除以45与39的差,商是多少?
1、小组讨论(小黑板出示)
(1)在列综合算式之前,先要弄清什么?
(2)在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什么?
(3)列出综合算式之后,要注意什么?
2、小组交流,汇报想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归纳总结。

(1)在列综合算式之前,先要弄清最后要求的是什么,需要知道什么数,题目中直接给出了没有,要先算什么。

(2)在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如果先算加减法,要加小括号,弄清什么数写在前面,什么数写在后面。

(3)列出综合算式以后,要注意检验一下所列的算式是否符合题意。

3、让学生根据以上讨论情况,分析例2。

4、学生自己列式,集体订正(强调45+39与45-39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四、巩固练习
1、做“做一做”,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一的4题,五、课堂质疑:
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练习一中的9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