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运输经济分析教案

合集下载

运输经济学课程设计

运输经济学课程设计

运输供给影响因素
运输价格
运输价格是影响运输供给的重要因素,一般 来说,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
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对运输供给有直接影响,成本降低 可以增加供给。
技术水平
技术水平提高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增加运输 供给。
政策法规
政府的政策法规对运输供给也有影响,如交 通管制、税收政策等。
运输供给弹性分析
01
运输经济学课程设计
2024-01-25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运输需求分析 • 运输供给分析 • 运输市场均衡与价格机制 • 运输成本与收益分析 • 运输政策与法规环境 • 课程总结与展望
目录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运输经济学概述
运输经济学定义
01
研究运输业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学科,探讨运输资源的
VS
对行业秩序的规范
运输政策和法规可以规范运输市场秩序, 防止恶性竞争和垄断行为的出现,保障公 平竞争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例如,对超 载、超速等违法行为的严厉打击可以维护 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市场秩序。
07
课程总结与展望
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运输经济学基本概念
介绍了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基本假设,为后续学习打 下基础。
• 人口数量与分布:人口数量与分布是影响运输需求的重要因素。人口数量越多 ,对运输的需求也越大。同时,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也会导致运输需求的不平衡 。
• 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偏好对运输需求也有影响。例如,消费者对快速、安全、 舒适等运输服务的需求增加,会推动相关运输方式的发展。
运输需求弹性分析
运输需求价格弹性
优化配置和运输市场的供需平衡。
运输经济学研究对象
02
包括运输需求、运输供给、运输市场、运输价格、运输政策等

运输技术经济学整套课件汇总教案

运输技术经济学整套课件汇总教案

运输技术经济学整套课件汇总教案一、引言运输技术经济学是现代交通运输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它通过对运输技术与经济的研究与分析,帮助我们了解运输的基本原理和经济效益,提高运输系统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运输技术经济学的整套课件汇总教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课程大纲1. 课程简介运输技术经济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运输系统的基本认识,并了解运输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相关运输技术和经济原理,提高运输系统的规划和管理能力。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 理解运输技术与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运输系统的组成和运作机制;- 能够应用运输技术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对运输系统的规划和管理能力。

3.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运输技术与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运输系统的组成和运作机制;- 运输需求与供给分析;- 运输成本与效益评价;- 运输规划与管理;- 运输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老师通过授课介绍运输技术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深化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 实际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与报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之间相互交流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同时,要求学生撰写小组报告,总结讨论的结果。

四、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以及课后作业和小组报告的质量等。

2.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运输技术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根据课程的具体要求,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教材,或者编写自己的教材。

2. 课件为了辅助教学,可以制作配套的课件,包括理论知识的概述、案例分析、实例演示等内容。

3. 其他学习资源可以引导学生参考相关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行业动态等,以及提供相关的互联网资源,帮助他们深入了解运输技术经济学的最新进展。

运输经济学教学设计 (2)

运输经济学教学设计 (2)

运输经济学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中运输经济学作为交通运输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交通运输专业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节教学意在使学生全面掌握运输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方法和技能,并应用于实践中。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理解运输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运输需求与供给、运输市场和成本等方面的分析方法•了解运输市场结构、政策和法规等相关知识2.2 能力目标•运用运输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和现象•能够设计合理的运输方案,提高运输效率•能够评估和改进运输系统的市场行为和经济效果2.3 思想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通过调研、论证等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3.1 教学内容1.运输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2.运输需求与供给分析3.运输市场结构和市场政策4.运输成本和技术分析5.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3.2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问题导向的探究式学习3.案例分析4.课外阅读四、教学评价4.1 主要考核内容1.平时出勤、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2.期中测试3.期末考试4.2 考核方式1.闭卷考试2.开卷考试3.实验报告4.3 评分标准1.准确性和深度2.论证和分析能力3.解决问题的能力4.实验和论文报告的表达和组织能力五、教学资源及参考资料5.1 教材•《运输经济学》,徐传良,高等教育出版社5.2 参考书•《运输经济学导论》,李国良,机械工业出版社•《运输经济学概论》,于凤至,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5.3 学习资源•运输经济学在线课堂•研究论文和数据报告六、教学反思与改进本教学设计结合了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但是教学时间安排可能会比较紧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和案例分析,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兴趣。

同时,还应加强考核方式的多样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道路运输经济学课程设计

道路运输经济学课程设计

道路运输经济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道路运输的基本概念、原理及经济学分析方法,理解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 使学生了解道路运输市场的结构、特点及其运行机制,掌握运输需求、供给、价格等基本经济概念。

3. 帮助学生掌握道路运输政策、规划及其对运输市场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道路运输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运输需求、供给及价格分析。

2. 提高学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对道路运输市场进行实证研究的能力,学会查阅、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

3. 培养学生就道路运输政策、规划提出合理建议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运输经济学的兴趣,激发其探索学科知识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和道路运输事业,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3. 培养学生具备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道路运输经济学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经济学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既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强调技能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道路运输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道路运输的定义、特性、功能;经济学基本原理及其在道路运输领域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道路运输经济学概述2. 道路运输市场分析:探讨道路运输市场的结构、特点、运行机制;分析运输需求、供给、价格等经济因素。

教材章节:第二章 道路运输市场分析3. 道路运输政策与规划:研究我国道路运输政策、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运输市场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三章 道路运输政策与规划4. 道路运输项目评价:介绍道路运输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如成本效益分析、投资回收期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道路运输项目评价5. 道路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探讨道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教材章节:第五章 道路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共安排15个课时,每周3课时,共计5周。

运输经济学 第一章 运输经济学概述

运输经济学 第一章 运输经济学概述

17
运 输 经 济 学 (第一章 运输经济学概述)
• 7、货运强度
• 货运强度是指单位经济产值所产生的货物周转量。 • 8、运输弹性系数 • 运输弹性系数是指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增长速 度与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增长速度之比。
• 9、运输供给
• 运输供给是指运输生产者在某一时刻,在各种可 能的运价水平意愿并能提供的各种运输产品的数 量。
例:
M地的
某商品
A(
成本:6元) (运价:2元)
(
成本:4元)
B
(运价:6元)
M
二、运价下降 2 / 3(66.7%): A地运价下降了: 1.33 元 M地该产品的总成本为 6.67 元, B地运价下降了: 4元 M地该产品的总成本为 6 元 —— (低于A 地产品) 现运输成本占总成本 33.3% 。
例:
M地的
某商品
A(
成本:6元) (运价:2元)
(
成本:4元)
B
(运价:6元)
M
来自B地:原总价10元 运输成本占了60%。 运价下降了:3元 M地产品总成本为7元 (与A地产品相同 ) 运输成本占了总成本: 42.9%,比原来下降17.1%。
来自A地:原总价8元 运输成本占25%。
一、运价下降50%:
因此他认为对市场的约束——无论是由政府规定还 是由垄断者提出,也无论是关于生产还是关于外贸— —都会限制市场体系的正常运行,并最终损害工人和 消费者的利益。
13
运 输 经 济 学 (第一章 运输经济学概述)
亚当〃史密斯关于具有自律性的“看不见的 手”的学说,是他对于现代经济学的不朽的 贡献。
14
运 输 经 济 学 (第一章 运输经济学概述)

中国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教案

中国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教案

中国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掌握中国交通运输业的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知道中国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趋势和问题。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交通运输业的关注和理解,认识到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历程介绍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历史演变,如古代的交通方式,近现代的交通发展等。

分析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阶段及其原因。

2. 中国交通运输业现状介绍中国交通运输业的主要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

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在中国交通运输业中的地位。

3. 中国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中国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探讨中国交通运输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交通运输业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情况和问题。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 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思考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建议,考察学生的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的教学教材,提供学生系统的学习材料。

2.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交通运输业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多媒体教学设施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如投影仪、电脑等,进行教学演示和互动。

4. 中国交通运输业的挑战与机遇探讨中国交通运输业面临的挑战,如交通拥堵、基础设施不足等。

分析中国交通运输业的机遇,如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

《运输经济学》原书第三版教案

《运输经济学》原书第三版教案

《运输经济学》原书第三版教案
第一章运输需求概述
本章重点:1.运输需求与支出的关系
2.运输需求生成
本章难点:运输需求分析的复杂性
教学目的:1.通过从需求角度去理解运输、运输产品或服务
2.了解运输需求与支出的关系
3.掌握运输需求的生成
4.了解运输需求分析的复杂性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手段与方法:讲授为主
运输需求是一种由其他经济或社会活动派生出来的需求,运输需求函数(或曲线)在理论上可以通过商品产地的供给函数和销售地的需求函数(或曲线)推导出来。

但现实中,在多个商品产地和销地并存而且有多种可替代运输方式的情况下,运输需求以及运输市场上的供求均衡都会呈现十分复杂的状态。

第一节运输需求与支出的关系
运输需求是人们对于所接受运输服务的支付意愿,同时它也反映了这种意愿随运输价格或成本水平而发生的变化。

运输总支出提供了运输需求的一部分重要信息,但并不是全部,因为它不能告诉我们运输量随价格的变化情况。

人类为什么需要交通运输归结为七个原因:
(1)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2)大工业既需要从各地获得多样化的原材料,也需要为自己的产品去开拓远
方市场;
(3)优良的运输系统有助于实现由技术创新、自动化、大批量生产与销售以及
研究与开发活动支持的规模经济;
(4)运输一直承担着重要的政治与军事角色;
(5)良好的交通是增加社会交流与理解的基础,并有助于解决由于地域不同而
产生的问题;
(6)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人们在机子的居住地点、工作地点以及日常购买、休
闲地点之间可以做出更多的选择和安排;
(7)现代交通有助于国际文化交流。

运输经济技术课程设计

运输经济技术课程设计

运输经济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输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应用。

2. 使学生了解我国交通运输政策及规划,认识运输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掌握运输经济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运输过程中的效率与成本问题。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运输案例,提出优化方案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沟通、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分析运输数据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事业的热爱,激发他们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做贡献的意愿。

2. 引导学生关注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知识方面:掌握运输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应用,了解我国交通运输政策及规划,理解运输经济技术的基本原理。

2. 技能方面:具备分析实际运输案例、提出优化方案的能力,能够进行团队协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分析运输数据。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关注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运输技术概述:介绍运输技术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分析各种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教材章节:第一章 运输技术概述2. 我国交通运输政策及规划:讲解我国交通运输政策的发展历程,解读当前交通运输规划的主要内容,探讨政策与规划对运输技术发展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二章 我国交通运输政策及规划3. 运输经济技术原理:阐述运输经济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运输成本、运输效率、运输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章节:第三章 运输经济技术原理4. 运输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运输案例,如城市公共交通优化、物流配送效率提升等,使学生掌握运输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运输经济学教案

运输经济学教案
教学内容: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1.资源使用的交替关系原理;2.机会成本原理;3.边际决策原理;4.激励产生反应的原理;5.比较优势原理;6.“看不见的手”原理;7.生产率差异原理;8.收益递减原理;9.“看得见的手”原理
资源使用的交替关系原理
第一节运输与运输经济学
(一)交通运输的地位
使用运输工具和设备,有目的地将人和货物从一个地方转换到另一个地方,实现空间场所变动的载运和输送活动。
第一产业是直接对自然界存在的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的产业部门
第二产业是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生产的产业部门
第三产业是不直接创造物质资料,生产和生活服务
(3)运输业是经济与社会的基础结构
1)公共设施。2)公共工程。3)运输设施。
(4)运输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
(5)运输业的发展和状态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1)运输的发展促进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不仅资源开发能力提高,而且资源利用效率随之提高。
2)运输的发展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使社会的分工更加细致,分工的范围更加广泛。
3)运输的发展扩大产品销售的空间。
4)运输业的发展促进商品的流通稳定社会物价,保持人民生活的水平不断提高。
5)运输发展使得现代城市结构发生本质性的变化,扩大城市化的步伐,形成星型和放射状的城市结构,使城市与农村的结合更加紧密。
6)国际运输的发展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间的经济往来更为密切。
7)运输业的发展对社会人文结构产生根本性的改变,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国防能力。
二、运输产品及其特性
1.运输产品的概念
是一种空间的效应,被运输对象在运输之后所处的环境和空间地点发生变化。
运输的生产消耗所投入的活劳动和设备
以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置变换来满足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运输产品的需要。运输对象本身不发生变化

运输经济学同济大学教案

运输经济学同济大学教案

运输经济学教案课程名称:运输经济学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授课对象: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运输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培养学生分析运输经济问题、解决运输经济问题的能力;3. 帮助学生掌握运输市场需求、供给、价格、效率等方面的知识;4. 培养学生运用运输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运输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运输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2. 运输市场需求分析3. 运输市场供给分析4. 运输价格与收费制度5. 运输资源配置与效率分析6. 运输政策与规划7. 运输企业经营与管理8. 国际运输经济与合作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分析实例,阐述观点;2. 讨论:组织学生就运输经济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中的运输经济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4. 课堂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 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等相结合;3. 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运输经济学》教材;4. 参考文献:提供相关学术论文、报告、政策文件等,供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讨论等,占比30%;2. 期中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占比40%;3. 期末考试:采用开卷考试形式,占比30%。

教学案例:案例一:某城市地铁票价调整分析1. 背景:某城市地铁票价自地铁开通以来一直未进行调整,但随着运营年限的增加,地铁设施老化、运营成本上升等问题逐渐显现。

为缓解运营压力,地铁公司计划进行票价调整。

2. 分析:本案例可以从运输市场需求、供给、价格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分析地铁票价调整对乘客出行需求的影响;其次,分析票价调整对地铁公司运营收入的影响;最后,分析票价调整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7章 运输经济分析-刘春玲

第7章 运输经济分析-刘春玲

多式联运通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输企业,根 据同一运输计划,遵守共同的联运规章或签订的协 议,使用共同的运输票据或通过代办业务,组织两 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以及产供运销的运输协作, 联合实现货物从起运点到目的地的全程运输。
34
多式联运的种类:

按参与联运全程中的各种运输方式相互组合状况分 为:铁水联运、公水联运、公铁联运、铁公水联运、 铁公航联运等 按区域概念分为:国内联运和国际联运 按联运线路在整个运输线路网内地位的不同分为: 干线联运,干、支联运,支线联运等
配送
短距离少量货物的移动 企业送交客户 地区内部货物的移动 一地向多处运送,每处只获得少量货物
5
三、运输的原理
规模经济(Economy of Scale):运输规模经 济的特点是随着运输规模的增长,单位重量的运输 成本下降,如整车运输的每单位成本低于零担运输。
距离经济(Economy of Scale):运输的距离 经济亦称递远递减原理,其特点是每单位距离的运 输成本随运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13
三、运输方式的发展

(一)托盘运输 (二)集装箱运输 (三)多式联运
14
(一)托盘运输
托盘(Pallet):是用于集装、堆放、搬运和运 输,放置作为单元负荷物品的水平平台装置。在该 平台上集装一定数量的单件货物,并按要求捆扎加 固,组成一个运输单位,达到便于运输过程中使用 机械进行装卸,搬运和堆存的目的。 托盘运输(Pallet Transport):是将货物以一 定数量组合码放在托盘上,连盘带货一起装入运输 工具运送物品的运输方式。
第七章 运输经济
1
第一节 运输概述

一、运输的功能 二、运输与其他功能的交互作用 三、运输的原理

《运输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输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输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大纲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任务与目的及基本要求(一)本课程的性质《运输经济学》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交通运输专业二年级开设。

《运输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研究探讨与交通运输有关的各类问题,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以市场经济的规律为核心,借鉴发达国家运输发展的成功经验,针对交通运输的实践进行经济研究和归纳,对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交通运输行业,以及理解经济社会的普通现象有重要意义。

(二)本课程的任务《运输经济学》系统地讲述运输的性质和特征、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运输的需求和供给、运输的市场管理、运输政策与法规、运输项目投资和融资等理论知识。

学生通过本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能系统了解运输经济的全貌,能运用《运输经济学》的常用技术方法,分析和判断运输经济的相关问题。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目的性,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运输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能为运输企业开展市场划分、成本和效益分析等工作,并使学生初步具备以下工作能力:(1)具有运用《运输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进行案例分析的能力。

(2)能分析解决一些实际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能力。

(3)对运输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4)能运用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对有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一些实证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运输经济学的中外发展简史2.理解运输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3.掌握经济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主要内容】1.运输经济学发展简史2.运输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3.关于本书重点:经济学中的若干基本概念难点:各种运输经济学理论第二章经济运输引论【目的要求】1.了解运输的经济意义2.理解运输业的发展和产业特征3.掌握运输业发展与运输化理论【主要内容】运输的意义及其产业特征运输业的发展运输系统重点:运输业发展与运输化理论、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及评价。

第11章 运输经济分析

第11章 运输经济分析

11.2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分析
运输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 种运输方式,各具运营特点和优势,在一定的 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下有其各自的合理使用范 围。
11.2.1铁路运输 1.铁路运输具有的优点 (1)运输能力大,这使它适合于大批量低值商 品的长距离运输; (2)单车装载量大,加上有多种类型的车辆, 使它几乎能承运任何商品,几乎可以不受重量和 容积限制; (3)车速较高,平均车速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 仅次于航空运输,并且今后平均车速将有进一步 提高的趋势; (4)铁路运输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比较小, 在运输的经常性方面占有优势; (5)铁路运输可以方便地实现驮背运输、集装 箱运输及多种联运。
2.运输的地位
(1)从社会生产的角度分析。交通运输是人类社 会史上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从原始社会的简单搬 运到现代社会的太空补给,它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 (2)从运输生产的过程分析。从运输生产的过程 看,运输业不同于一般物质生产部门,它不像一般 物质生产部门那样,由所耗用的原料构成物质产品 的形体,流动资金所占比重较低,而运输业的产品 是运输对象的位移,这种产品随着生产过程的完成 而被完全消费。正因为不存在有形的产品,所以也 不会产生库存。 (3)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分析。从社会经济的角度 讲,运输功能的发挥缩小了物质交流的空间,扩大 了社会经济活动的范围,并实现了在此范围内价位 的平均化、合理化。如果没有运输生产,在各国内 部和整个世界范围内资源的利用和供销活动就无法 开展,社会生产力也就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2.运输能力和效率
运输能力可用运输量反映,运输效率用 运输工具的利用率反映。
3.成本与效益
4.客户评价
它是指运输企业提供让客户满意的服务, 能够获得长远的绩效,并能从客户处获得稳定 的收益。

运输经济学学习教案

运输经济学学习教案

运输经济学学习教案标题:运输经济学学习教案引言:运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交通运输及其相关产业的经济问题。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学习运输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培养他们对于运输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引论1. 运输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2. 运输经济学的发展历程3. 运输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二、运输需求和供给分析1. 运输需求的决定因素2. 运输供给的决定因素3. 运输需求和供给的均衡分析4. 运输需求和供给的弹性分析三、运输成本分析1. 运输成本的分类2. 运输成本的计算方法3. 运输成本与规模经济的关系4. 运输成本与价格弹性的关系四、运输市场结构与竞争1. 运输市场的市场结构分析2. 运输市场的竞争形式3. 运输市场的竞争策略和影响因素五、运输政策与规划1. 运输政策的目标和原则2. 运输政策的工具和措施3. 运输规划的实施步骤和方法4. 运输政策和规划的评价方法六、运输效率与可持续发展1. 运输效率的概念和评价指标2. 提高运输效率的途径和措施3. 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4. 运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七、案例分析1. 运输经济学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2. 运输经济学在政府决策中的应用3. 运输经济学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对运输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同时,他们将培养运输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行业或从事相关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本教案内容包括运输经济学的概念、研究方法、需求与供给分析、成本分析、市场结构与竞争、政策与规划、效率与可持续发展以及案例分析。

通过系统学习,学生将对运输经济学有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应用于实践中解决问题。

运输经济学同济大学教案

运输经济学同济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运输经济学授课对象:同济大学运输管理专业本科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运输经济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2. 掌握运输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分析运输经济学的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一、运输经济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1. 运输经济学的概念2. 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 运输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二、运输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 运输经济学的核心原理2. 运输经济学的分析方法3. 运输经济学的应用领域三、运输经济学的实际应用1. 运输业发展政策2. 运输成本控制3. 运输效率提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介绍运输经济学的重要性2. 引导学生思考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二、讲解运输经济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1. 运输经济学的概念- 运输经济学是研究运输活动中的经济现象、经济规律和经济政策的学科。

2. 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运输企业、运输市场、运输政策、运输技术等。

3. 运输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运输成本、运输效率、运输需求、运输供给、运输价格等。

三、讲解运输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 运输经济学的核心原理- 效率原理、公平原理、可持续发展原理等。

2. 运输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案例分析法等。

3. 运输经济学的应用领域- 运输政策制定、运输企业管理、运输市场分析等。

四、讲解运输经济学的实际应用1. 运输业发展政策- 分析我国运输业发展政策,探讨其对运输经济的影响。

2. 运输成本控制- 介绍运输成本控制的方法,分析成本控制对运输企业的重要性。

3. 运输效率提升- 分析运输效率的影响因素,探讨提升运输效率的措施。

五、课堂小结1. 总结运输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强调运输经济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六、布置作业1. 阅读相关教材和文献,了解运输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2.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运输经济学在运输企业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运输经济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输经济分析
——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衡量
第二节 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一、运输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
运用第一节所学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我们来进行实证分析。

以2002年我国投入产出表为依据,来具体分析我国交通运输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直接效果、波及效果以及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

首先根据表10-2,利用公式 ,求出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列为
表10-3,利用公式 ,求出投入产出完全消耗系数,列为表10-4。

/ij ij j a x X =1n
ij ij ik kj k b a a b ==+∑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计算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如下: 1、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增值系数向量Z

因此可得各部门国内生产总值增值系数向量Z ,即:
2、计算交通运输业的直接效果d e
(1)概念:交通运输业的直接效果是指交通运输业本身单位产值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

(2)计算公式:d e =z j △X
123
(,,)T
n Z z z z z =/j j j z g X =0.5682,0.2920,0.2298,0.6431,0.4920,0.5209T Z =()
000(0.5682,0.2920,0.2298,0.6431,0.4920,0.5209)0.6431
100e d ⎤
⎡⎥⎢⎥⎢⎥
⎢=⨯=⎥⎢⎥⎢⎥⎢⎥⎢⎥⎣⎦
3、计算交通运输业的波及效果j e (1)交通运输业的后向波及效果b e :

1概念:交通运输业的后向波及效果是指由交通运输部门与其他生产部门的后向波 及效果所间接创造的GDP 值。

○2计算公式:
(2)交通运输业的前向波及效果f e :

1概念:交通运输业的前向波及效果是指交通运输与那些以交通运输为其中间投入的生产部门间的前向联系所间接创造的GDP 值。


2计算公式:
其中△X ’为运输业前向联系导致的各部门产值增值。

要想求出f e ,首先要求出△X ’。

各部门j 需要的运输产值u j 为:
各部门得到交通运输产值的一部分增加值之后,就可以扩大生产,增加产值。

这时 部门j 所能增加的产值为:
则各部门产值增值相应为:
因此,交通运输业的前向波及效果应为:
(3)交通运输业的消费波及效果c e :

1概念:交通运输业的消费波及效果是指上述三项效果,由于消费的作用而引起的各生产部门所创造的GDP 值。

○2计算公式: 要想求出c e ,首先要求出消费系数c :
1
1.17540.64310.5323T T e b Z I A X Z X -=-∆-∆=-=()'
1
X A I Z f T e ∆-=-)(⎩⎨
⎧≠=-∆==),,()(
i j n 21j )/(i j 0 ii i ij j x X X x u ⎩⎨
⎧=≠=∆)(
)(000/'j ij ij j a aij a u X T
X )
,,,,,(2685.48717.101678.25157.122021.2'=∆6730.22'1
=∆-=-X A I Z f T e )(T u ),,,,,(计算可以得出:1126.00515.000983.04062.00474.0=∴c c f b d c e e e e -⋅
⋅++=11)(5883.02==∑∑j
j
i i g y c
据此,可以得出:
因此,交通运输业的波及效果为:j e =b e +f e +c e =57.2842
4、计算交通运输业单位产值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g e
通过以上结果表明:我国交通运输业(包括邮电业)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值能直 接和间接创造GDP57.9273个单位,其中直接贡献为0.6431个单位,波及效果57.2848个单位。

5、交通运输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度
第i 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G ei :
运用上述模型,利用公式可以同样求出国民经济其它各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 贡献,如表10-5所示。

第i 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度λi :
由表10-5和上述计算公式可以进一步求出交通运输业(包括邮电)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的比重,即交通运输业(包括邮电)对国内生产总值的的贡献度λ4。

同理可求其他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度,见表10-6。

0789
.345883
.011
5883.06730.225323.06431.0=-⨯
⨯++=)(e c 部门产值)
为(i P P g G i i ei ei ⨯=∑==6
1
/i ei
ei i G G λ9273.57=+++=e e e e e f c b d g
6、结论
(1)优点:○
1便于人们对交通运输业有一个总体认识,加深人们对交通运输业重要 性的认识,从而加大对交通运输业的支持力度。


2较好解决了交通运输业经济影响的定量化问题,使其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可比性增强了,被广泛采用。

(2)缺点:○1该方法通过运输业与其他行业间的关系来研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但
是其他行业自身也特别强调其重要性,从而在各自计算时有可能出现交叉和重复计算。


2此投入产出表并不是专为运输业设计的,因而需进行大量归纳和分类工作,而且国家根本就不进行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或者较长时间才编制一次,这就使运输业经济贡献的衡量有较大的困难。

二、运输业对劳动就业的贡献
根据2002年投入产出表,可得出相应的逆阵系数表B ,来分析我国运输业对劳动就 业的贡献,见表10-7。

1、计算交通运输业对劳动就业的贡献:
运输业就业系数(2000年)=2029万人/7333.4亿元 =2766.8(人/亿元) 运输业就业系数(2002年)=2084万人/9393.4亿元 =2218.6(人/亿元) 综合就业系数(2000年)=
=2.3687×2766.8=6553.7(人)≈0.66(万人) 综合就业系数(2002年)=
=2.3687×2218.6=5255.2(人)≈0.53(万人)
运输就业系数⨯∑=6
1
4i i B 运输就业系数⨯∑=6
1
4i i B
2、结论:
由此可见,我国运输业2000年每增加1亿元的产值,就能提供大约0.66万人的就业机会,2002年每增加一亿元产值,就能提供大约0.53万人的就业机会。

这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就业系数呈下降趋势,这是由于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导致的
三、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1)运输是再生产过程中的必要条件和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

(2)运输保证了社会产品的提供并创造了国民收入。

(3)运输确保了社会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

(4)运输占用、耗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2、作用:(1)促进工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2)推动了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3)沟通了国家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4)扩大了对外贸易,密切了同世界各国的联系。

(5)增强了国家的国防实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