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智能仪器的自动测量和自检技术
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赵茂泰
电子工业出版社
先修课程: 传感器、电子技术基础、测控电路、 大纲审核人: 专业教学指导组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
一、课程目标 1. 能画出智能仪器的总体结构框图,并根据实际需求对所需模块做出增减。 在设计、研制智能仪器时能依据其一般过程对智能仪器的开发做出规划, 以便今后能从事智能仪器的设计、研发工作。 2. 能根据设计要求设计适合的数据采集部分(包括信号调理部分、模拟多 路开关、A/D 转换部分),能根据性能要求选取合适的 A/D 转换器、D/A 转换器。 3. 能根据系统对键盘/显示的要求选取合适的键盘、LED 等的驱动方式,能 设计出满足设计要求的键盘/显示系统(显示只包括 LED)。 4. 能分析串行、并行通信的优缺点并选用合适的通讯方式运用到设计中, 能根据串行通讯中数据量的大小、通讯距离、干扰大小以及应用场合等 因数选择合适的串行通讯标准(协议)(只要求在 RS-232C 标准、RS-485 标准中选择)。 5. 能根据设计要求完成自动测量功能的硬件系统设计。能根据实际情况选 用合适的方法对粗大误差、随机误差、系统误差进行处理以提高测量精 度。 6. 能在设计中考虑到不同测量的特殊性,采用高共模抑制比电路、自举电 路、四线法、信号隔离以及其它方法实现高精度测量。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导论(支撑课程目标 1) 1. 智能仪器的组成及特点,包括智能仪器的基本结构、智能仪器的主要特
点。 2. 智能仪器及测试系统的发展,包括独立式智能仪器及自动测试系统、个
人仪器系统计 VXI 总线仪器系统、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及虚拟仪器系统。 3. 智能仪器的设计要点,包括设计研究智能仪器的一般过程、智能仪器主
GP-IB 接口设计、控制器的 GP-IB 接口设计。 2. 串行通信总线,包括串行通信基本方式、串行通讯协议、RS-232C 标准、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章节:第一章自动检测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掌握常见自动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 理解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内容:1. 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和作用2. 自动检测技术的分类3. 常见自动检测技术及其原理4. 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案例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自动检测实例,如自动门、自动感应灯等,引发学生对自动检测技术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3. 示范:通过示例演示常见自动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4. 实践: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体验自动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效果。
5.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学生能理解常见自动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 学生能认识到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教案章节:第二章传感器技术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3. 理解传感器在自动检测系统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2. 传感器的分类3. 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4. 传感器在自动检测系统中的重要性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传感器实例,如温度计、光敏电阻等,引发学生对传感器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3. 示范:通过示例演示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4. 实践: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体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效果。
5.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传感器在自动检测系统中的重要性,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学生能理解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教案章节:第三章信号处理与分析教学目标:1. 了解信号处理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智能仪器》教学大纲
《智能仪器》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0833课程性质:专业特色选修课学时/学分:48/3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一、课程简介智能仪器是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近年来,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渗透到智能仪器中,使智能仪器在仪器构成的理念上正快速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智能仪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并能掌握智能仪器输入输出通道接口技术、外设控制技术、常用算法及数据处理技术、数据采集系统、自校准及自诊断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智能仪器设计方法等基本理论和常用方法。
本课程中既有硬件的原理和组成,又有针对硬件的软件编程;既有智能控制算法,又有算法的程序实现,是一门综合性较高的课程。
The Intelligent Instrument is the integr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measurement technology,electronics,communication and other technologies.In recent years,the theory and methods of the related disciplines unceasingly infiltrate in the intelligent instruments,and promote a renovation of the basic concept of the intelligent instrument.Through learning of this course makes students to more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working principle and design method of intelligent instruments.They are required to master I/O channel technology,interface technology,control technology,commonly used algorithm and data processing technology,data acquisition system,self-calibration and self-diagnosis technology,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intelligent instrument design method.The Intelligent Instrument is a comprehensive course including not only the principl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hardware,but also the software programming for the intelligent algorithm.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主要研究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分析、设计方法,以输入、输出、人机接口、控制算法等模块的分析和设计为主,即兼顾每个模块的细节设计,也注重系统的整体协调配合。
19280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
课程名称: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课程代码: 09280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特点一、课程性质与特点1.课程性质《智能仪器》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子工程本科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智能仪器在通信、家电、自动控制、仪器仪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微处理器系统使电子仪器实现智能化的具体方法,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2.课程特点智能仪器课程侧重讨论智能仪器实际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具体方法与技巧。
旨在使学生运用所学的微型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解决现代电子仪器开发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逐步具备能够设计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的电子系统的能力。
本课程中既有硬件的原理和组成,又有针对硬件的软件编程,软件与硬件必须同时兼顾。
因此本课程具有实用性强、理论和实践结合、软硬件结合等特点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1.课程目标使学生运用所学的微型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解决现代电子仪器开发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逐步具备能够设计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的电子系统的能力。
2.基本要求掌握智能仪器的结构、设计要点,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人机接口,通信接口,以及典型处理功能,掌握电压测量为主的智能仪器、智能电子计数器和数字存储示波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还要掌握个人仪器和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了解VXI和LabVIEW仪器系统的组成原理。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联系1.学习本课程主要涉及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以及微机原理课程中有关接口和汇编程序、微机控制方法等方面的有关知识。
因此,应当尽可能地在先修《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和《微机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或者学过“电路基础”、“数字电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自学.2.本课程将为有关智能仪器系统设计方面的课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导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重点掌握智能仪器的组成及特点、智能仪器及测试系统的发展以及智能仪器设计的要点。
《智能仪器仪表》课件
空气质量监测
01
智能仪器仪表可以实时监测空气质量,为环境保护部门和公众
提供准确的数据。
水质监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
通过智能仪器仪表,可以检测水体的各种参数,如pH值、浊度
、溶解氧等,确保水质安全。
气象监测
03
智能仪器仪表在气象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风速、风向、
温度、湿度等参数的监测。
05
智能仪器仪表的未来展望与挑战
1 2
医疗诊断设备
智能仪器仪表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设备中,如心 电图机、血压计等,提高诊断准确率。
病人监护系统
通过智能仪器仪表,可以实时监测病人的生理参 数,为医护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病人信息。
3
医疗影像设备
智能仪器仪表在医疗影像设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CT、MRI等设备中的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
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
总结词
随着智能仪器仪表的普及,安全与隐私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加强数据 加密、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等方面的措施。
详细描述
由于智能仪器仪表通常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敏感数据,因此需要采用强大的加密 技术和访问控制机制来保护数据安全。同时,应加强安全审计和监控,及时发现 和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
成本与普及率的考量
04
智能仪器仪表的实际应用案例
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
自动化生产控制
智能仪器仪表在工业自动 化领域中主要用于实时监 测和控制生产流程,确保 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智能传感器
通过智能传感器,可以实 时监测机器的运行状态, 预测潜在故障,并及时采 取措施,减少停机时间。
数据集成与分析
智能仪器仪表能够收集大 量生产数据,通过数据分 析,帮助企业优化生产流 程,降低成本。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课件第六章
目录
•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 • 仪表控制系统基础知识 • 自动检测技术在仪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 仪表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自动检测技术是指利用各种物理、化 学或生物效应,通过非接触或接触的 方式自动检测被测对象的状态和/或 性质,从而获取所需信息的技术。
03
CATALOGUE
自动检测技术在仪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传感器在仪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传感器是自动检测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能够将物理量、化学量等转换为电信号, 便于仪表控制系统进行测量、处理和控制。
在仪表控制系统中,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参数的测量,为 系统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保障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分类
根据检测原理和应用领域,自动检测 技术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光学检测 、电学检测、磁学检测、化学检测、 生物检测等。
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智能化阶段
20世纪初,随着电子学的快速发展, 自动检测技术开始起步,主要用于工 业生产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 的测量。
21世纪以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 等技术的兴起,自动检测技术逐渐向 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具有更高 的精度、速度和可靠性。
医疗健康
在医疗健康领域,自动 检测技术用于监测生理
参数、诊断疾病等。
环境监测
在环境监测领域,自动 检测技术用于监测空气 质量、水质等环境参数
。
02
CATALOGUE
仪表控制系统基础知识
仪表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总结词:概述
6.1智能化DVM原理6.2智能化DMM原理6.3智能化RLC测
普通DVM的各项技术指标
(6) 输入电流I0 输入电流I0 是指仪器内部产生并表现于输入端的电流,它 的大小随温度和湿度的不同而变化,而与被测信号的大小无关, 其方向是随机的。 这个电流将会通过信号源内阻建立一个附加的电压,而形 成误差电压,所以输入电流愈小愈好。
(7) 测量速率 以每秒的测量次数来表示,
普通DVM的各项技术指标
(3)
Δ=±a%UX±b%Um 式中: a——
b—— UX —— Um ——测量电压的满度值。 DVM的测量准确度与量程有关, 其中基本量程的测量准 确度最高。
6.1.2 输入电路
输入电路主要由输入衰减器、输入放大器、有源滤波器、 输入电流补偿电路等部分组成。输入电路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输 入阻抗和实现量程转换。
(2) 智能DVM的位数是以完整的显示位(能够显示0~9十个数 码的显示位)来定义的。例如最大显示数为9999,19999, 11999的DVM称四位表。为区别起见,常常也把最大显示数为 19999,11999的DVM称为4 位半数字电压表。 位数是表征DVM性能的一个最基本的参量。通常将高于五 位数字的DVM称为高精度DVM。
Uomax =100× 1 100 × 21.6+9+1 9+1 =3.16 V
(5)1 000V量程 : 继电器S吸合,100∶1衰减器接入;VT7,VT9导通, 放大电路被接成跟随器,并使输出再经分压,此时
Uomax = 1000 × 1 /100 × (9+1) / (21.6+9+1) =3.16 V
智能仪器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智能仪器设计》课程教学大纲Design of intelligent Instrument一、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和地位:没有测量就没有鉴别,科学技术就不能前进。
要测量就必须有正确的测量方法和先进的仪器仪表。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单片微机的出现和发展,使传统的电子测量仪器在原理、功能、精度及自动化水平等方面都不得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一种完全突破传统概念的新一代测试仪器——智能仪器。
现在很多厂商、研究所以及高等院校都在研制开发各种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广大的仪表设计、生产和使用人员都不得迫切希望了解和掌握单片机在测量控制仪表中的应用技术。
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本课程是测控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2、知识要求:要求必须具备电路、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汇编原理及单片机原理的学习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以后学生出去工作打下基础。
3、能力要求:系统地阐述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人机接口、过程通道接口、串行和并行通讯接口、硬件和软件抗干扰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仪表硬件及软件的设计方法。
通过课程设计加强学生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设计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2、具体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让学生了解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功能特点、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设计方法[教学内容]学习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基本与发展、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功能特点、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设计方法[重点难点]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功能特点[教学方法]板书,以教、学相结合来进行讲解。
[作业]课后复习思考题[课时]0.5学时第二章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中专用微处理机[目的要求]让学生掌握MCS-51系列单片机的结构、MCS-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教学内容]介绍了MCS-51系列单片机的特点、 MCS-51系列单片机的结构、CHMOS型单片机的节电工作方式、MCS-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重点难点]MCS-51系列单片机的结构、CHMOS型单片机的节电工作方式、MCS -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教学方法]板书,以教、学相结合来进行讲解。
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复习指导.
《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复习指导1、考试要求掌握:属于本课程中基本的必须掌握的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点理解:属于本课程中有一定难度,或是较为综合的内容。
了解:属于本课程中要求相对较高,或是应用相对较少的内容。
2、试题类型及试卷结构:单选题:约30%判断题:约10%填空题:约30%简答题:约20%综合应用题:约10%第一章导论第一节:1、掌握智能仪器的基本组成,抱过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的组成。
2、掌握:与传统电子仪器相比较,智能仪器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1、理解智能仪器的用结构框图。
2、了解设计、研制智能仪器的一般过程。
第三节:1、了解智能仪器的现状及发展。
第二章智能仪器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数据转换是实现智能仪器功能的重要环节。
其中DAC(数模转换器与ADC(模数转换器是实现数据转换的重要部件。
第一节:1、掌握A/D转换器常用几项技术指标。
2、理解逐次逼近型和双积分型的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常用的A\D转换器ADC0809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控制引脚4、掌握ADC0809与单片机8031CPU的借口方法和常用的三种控制方式。
5、理解常用的AD转换器AD574的工作原理,与单片机8031的借口原理和微机控制原理。
6、了解双积分型MC14433A/D芯片。
第二节:1、掌握告诉AD转换器(以CA3308为例的工作原理及其与8031单片机的借口技术。
2、理解采用高速模拟量输入通道的三种数据传送方式。
第三节:1、掌握模拟量输出通道D/A转换器的转换原理,主要技术指标。
2、掌握八位D/A转换器DAC0832的工作原理控制引脚,两种与8031微机的借口方法(单缓冲借口和双缓冲借口及应用。
3、掌握十二位DAC1208的工作原理及与8031的借口电路。
4、掌握通过微处理器对DAC0832的进行程序控制就能得到各种简单波形的波形发生器,如通过编制软件产生锯齿波,三角波,矩形波,方波和正弦波的方法。
《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60132013课程英文名称:Automatic Measurement Technology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自动化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
自动检测技术是工业自动化生产技术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可以获得误差理论、传感器、自动检测工程应用中主要参数的检测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毕业后进一步从事自动化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要求学生掌握自动检测系统的构成和基本特性,各类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流程工业中参数检测的最新技术。
2.基本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其次,要培养学生提高分析能力(主要是对测试系统的测量误差分析能力的培养)。
最后,要具备联想与类比的设计能力以建立创新思维的体系。
3.基本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常用传感器的测量和使用技能,学会在系统中合理的使用传感器。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提高利用标准、规范及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
课程名称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
课程名称: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英文名称:Automeasure Technology & Instrument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检测技术与仪表是自动化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微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大量出现,使得检测技术与仪表这个学科方向无论在基础理论、系统结构还是在设计程序、实验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向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当前迫切需要把这些新的知识和方法引入到教学中来,以使我们的教学内容能与全球技术发展同步。
本课程根据教学计划培养目标的要求,以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初步掌握检测技术与仪表学科的技术特点,能掌握运动控制系统对各类检测技术与仪表知识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1.学时分配2.具体要求第一篇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的理论基础第1章概述[目的要求] 测量的概念、方法;测量仪表的功能及其性能指标[教学内容] 关于测量的概念;测量方法;测量仪表的功能;测量仪表的性能指标[重点难点] 测量仪表的性能指标[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教学结合[课时] 3学时第2章自动检测仪表的设计概要[目的要求] 掌握仪表结构的两大类;了解自动检测仪表和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教学内容] 测量仪表的构成;自动检测仪表的设计原则;自动检测仪表的设计方法[重点难点] 仪表结构的两大类[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教学结合[课时] 3学时第二篇工业参数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第3章温度测量及仪表[目的要求] 热电偶的原理、定律,冷端补偿及其它测温仪表[教学内容] 温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的分类;温标及温度标准的传递;膨胀式温度计和压力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电阻温度计;非接触式测温;新型温度传感器[重点难点] 热电偶温度计[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教学结合[课时] 12学时第4章压力测量及仪表[目的要求] 各种压力计的测量原理,测量电路[教学内容] 概述;液柱式压力计;活塞式压力计;机械弹性式压力计;电测弹性变形式压力计[重点难点] 液柱式压力计;活塞式压力计;电测弹性变形式压力计[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教学结合[课时] 7学时第5章流量测量及仪表[目的要求] 各种流量计测流量的原理[教学内容] 概述;差压式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测速式流量计;总量测量及仪表;流体阻力式流量计;流体振动式流量计;质量流量的测量;热式质量流量计[重点难点] 差压式流量计;总量测量及仪表;流体阻力式流量计[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教学结合[课时] 9学时第6章物位测量及仪表[目的要求] 各种物位仪表的测量原理[教学内容] 概述;压力式物位仪表;浮力式液位仪表;电气式物位仪表;超声波物位仪表[重点难点] 压力式物位仪表;超声波物位仪表[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教学结合[课时] 4学时第7章机械量测量及仪表[目的要求] 转速测量;振动测量及仪表[教学内容] 概述;转速测量;振动测量及仪表[重点难点] 转速测量;振动测量及仪表[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教学结合[课时] 2学时第8章成分分析仪器[目的要求] 各种气体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教学内容] 概述;热导式气体分析仪;红外气体分析仪;气相色谱仪[重点难点] 热导式气体分析仪;红外气体分析仪[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教学结合[课时] 5学时第9章现场总线技术[目的要求] 现场总线的类型及应用场合及其通信协议[教学内容] 概述;HART通信协议;AS-i总线[重点难点] HART通信协议;AS-i总线[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教学结合[课时] 3学时三、大纲说明总学时为48学时。
第6章自动化监测技术ppt课件
(3)自检、自诊断功能。即对仪器自身的工作性态进行检 查,对发生故障的仪器应自动报警。
• 目前国内传输距离一般在1000m~2000m内,模 拟量传输距离一般不能大于2000m,与分布式比 较,造价可省约1/3左右。
• 由于转换箱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在恶劣气候条 件下,比MCU产生的故障路率低,所以此种方式 适应于大规模、测点数量多,相对集中的监控系 统。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分布式
• 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通常由监测计算机、 测控单元和传感器组成;
• 根据不同监测任务需要而埋设的各类传 感器通过一定的通信介质(一般为屏蔽 电缆)接入布置其附近的测控单元;
• 由测控单元按照采集程序的控制将监测 数据转换、存储并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发 送至远方的监测计算机做深入分析和处 理。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 分布式系统是把数据采集工作分散到靠近 较多传感器的采集站(测控单元)来完成,然 后将所测数据传送到主机。这种系统要求 每个观测现场的测控单元应是多功能智能 型仪器,能对各种类型的传感器进行控制 测量。
第6章 智能仪器的自动测量和自检技术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二、量程自动转换
1. 采用程控放大器
程控放大器量 程转换原理图
转换从最大量程开始,逐级比较,直至选出 最合适的量程为止。 对幅值小的信号采用大增益,对幅值大的 采用小增益,使A/D转换器信号满量程达到均一 化。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示波器基本结构
示波器基本组成框图
作业(下周一)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6.2 仪器的自动校准
智能仪器内含微处理器,可以自动对所得测试结果 与已知标准值进行比较,将测量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 验证测量仪器是否工作在规定的指标范围内。 自动校准包括 内部自动校准 和 外部自动校准。
返 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上 页
下 页
6.2 仪器的自动校准
一、内部自动校准 内部自动校准技术利用仪器内部的校准源将各 功能、各量程按工作条件调整到最佳状态。 当在环境 差别较大的情况下工作时,内部自动 校准实际上消除了环境因素对测量准确度的影响, 补偿工作环境的变化、内部校准温度的变化等。
adc部分的自检五输出通道的自检一个输出数字量控制泵的启停管路已安装流量检测在流量检测回路没有故障情况下上述直接参数判断法自检可以保障不仅可依据流量有无变化情况来判断该开关驱动电路继电器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电机泵以及现场连线是否正常而且可以根据泵的流量特性在线判断泵的性能优劣
重点: 1. 仪器的自动校准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一、RAM的自检
情况一
当程序投入运行之前,检查其能否正确写入和读 出数据。一般先将检查字“ AAH”写入RAM 单元, 然后按所写的单元地址逐字节读出,检查是否全为 “AAH”;再写入检查字“55H”,同样以所写单元 地址逐字节读出,检查是否全为“ 55 H ”。检查字 “AAH”和“55H”均为相邻位电平相反,且 “AAH”和“55H”互为反码。循环一遍即可实现各 位写“0”、读“0”和写“1”、读“1”的操作。
智能仪器第6章 自动校准和自诊断技术
1.1 系统误差的消除 1 2 根据系统误差的变化规律,采用一定的测量方法或计算方法,将它从 仪器测量结果中扣除。 与高精度仪器对比进行校准。用准确度高的标准仪器去修正准确度低 的被测仪器。有下面两种方法 :
标准仪器
(1) 采用同类型标准仪器进行比对校准
可调信 号源 被校仪器
(2) 用标准信号源进行校准
& 6.4 仪器中数字电路故障自检 2 数字电路个组成部分的故障检测
1. CPU的检测:验证它执行各条指令是否正常。 2. RAM的检测:通过读写数据检测。 3. ROM的检测:常用的方法是验证所有读出的存储单元各对 应代码的异或和是否正确。 4. I/O 串口的自检: I/O端口的自检,通常采用环绕技术,即将 输出端口和输入端口连接起来,给输出口写入测试矢量,从输 入口读入,然后进行比较,即可确定有无故障。 5. 总线的自检:通常采用环绕技术。
组合电路网路
x Y1 K1 Y2 K2 Yr Kr Y1 Y2 Yr z
扫描输入 扫描选择 系统时钟 扫描输出 F1 F2 Fr
2) 特征分析技术:在同一观察点上,正常电路和有故障电路所产生的数据不 一样。电路有不同故障时,在同一观察点上的数据流通常也不同。这时的数据 流隐含了电路有无故障及什么性质故障的特性。如RAM检测。 3) 环绕技术:将输出部件的输出端与输入部件的输入端相连接。由CPU将存 储ROM中的矢量加到输出部件上。由CPU读输入部件的数据,并与刚才加到 输出部件的测量矢量相比较,即可判断该输入部件和输出部件有无故障。
Vos Vos3 Vos2
Vos1 0 t1 t2 t3 t
D = K Vi = D2 – KVos2 = D2 – D1 –
( D3 – D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
仪器的自动测量
一、触发电平自动调节
假设某智能仪器输入电路有100V、10V和1V三档量程。 粗调:确定输入波形所在量程。 编程使微处理器通过输出口使衰减器置于最高量程 100V档,然后向 D/A 转换器输送不同的数,逐渐调节触发电 平,再通过触发检测器检测比较器输出是否翻转,以此确定 输入波形幅度是否存在于该量程。若不存在则降档,则到检 测出为止。 细调:准确确定触发电平。 向D/A转换器输送较小间隔的数字量,以较小步进值调 节触发电平。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二、量程自动转换
由于智能仪器中A/D转换器的输入电压通常为 0~10V或-5~5V,若直接用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作为 A/D输入电压,往往不能充分利用A/D转换器的有 效位,影响测量精度。 量程自动转换:根据输入信号大小,在很短 时间内自动选定最合理的量程。在测量时先选择 合适的量程,然后再进行测量。有两种途径实现: 选用程控放大器和选用不同量程的传感器。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0
1 2
11111110
11000110 10101010
3
4 5 6 7
01111110
01010101 10001101 00000000 11001011 11111111 校验字 校验和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6.2 仪器的自动校准
智能仪器内含微处理器,可以自动对所得测试结果 与已知标准值进行比较,将测量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 验证测量仪器是否工作在规定的指标范围内。 自动校准包括 内部自动校准 和 外部自动校准。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6.2 仪器的自动校准
一、内部自动校准 内部自动校准技术利用仪器内部的校准源将各 功能、各量程按工作条件调整到最佳状态。 当在环境 差别较大的情况下工作时,内部自动 校准实际上消除了环境因素对测量准确度的影响, 补偿工作环境的变化、内部校准温度的变化等。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6.4
1.开机自检
硬件故障自检
当仪器接通电源或复位后,仪器进行一次自检,在以 后的测控过程中不再进行。 2.周期性自检
大多数智能仪器在运行过程中,要不断地、周期性 地插入自检操作。这种自检完全是自动进行的,并且是 在测量工作的间歇期间完成的,不干扰正常测控任务。 3.键控自检
有些仪器是在面板上设置一个自检按键,由操作者控 制用来启动自检程序。
Int testDDR (void) { Uint32 errors = 0, ddr_base, ddr_size; /*-------- Data Line Test ------------------- */ ddr_base = 0x80000000; ddr_size = 0x4000000; if ( memfill32( ddr_base, ddr_size, 0xaaaaaaaa ) ) errors += 0x01;
}
Uint32 memaddr32( Uint32 start, Uint32 len ) { Uint32 i, end = start + len, errorcount = 0; /* Write Pattern */ for ( i = start; i < end; i += 4 ) *( volatile Uint32* )i = i; /* Read Pattern */ for ( i = start; i < end; i += 4 ) { if ( *( volatile Uint32* )i != i ) { errorcount++; break; } } return errorcount; }
增益自动 校准原理
• 微处理器通过输出口控制使仪器输入端接地,启动一次测量 得到测量值N0,此值便是仪器衰减器、放大器、A/D转换器等 模拟部件所产生的零位输出值N0。
• 微处理器通过输出口又控制输入接基准电压 VR,测得输出数 据为NR,将N0、NR存入RAM的确定单元中; • 使仪器输入端接被测信号 V x ,此时的测量值为 N x ,则测量结 果为 VR Vx (N x N0 ) N R N0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6.4
硬件故障自检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降低故障率,需要对 系统本身的运行状态进行监督和检查,以保证系 统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自检就是自动开始或人为触发开始执行事先编 制好的检测程序的自我检验过程,能对系统出现 的软硬件故障进行自动检测,并且给出相应提示 (代码提示、灯光闪烁、声响报警等)。 常见的自检有开机自检、周期性自检和键控自 检。
/* Write Pattern */ for ( i = start; i < end; i += 4 ) *( volatile Uint32* )i = val; /* Read Pattern */ for ( i = start; i < end; i += 4 ) { if ( *( volatile Uint32* )i != val ) { errorcount++; break; } } return errorcount;
二、外部自动校准
外部校准要采用高精度的外部标准。进行外部 校准期间,板上校准常数要参照外部标准来调整。
一些智能仪器只需操作者按下自动校准的按键,仪器显 示屏便提示操作者应输入的标准电压,操作者按提示要求将 相应标准电压加到输入端之后,再按一次键,仪器就进行一 次测量,并将标准量(或标准系数)存入到“校准存储器”, 然后显示器提示下一个要求输入的标准电压值,再重复上述 测量存储过程。当对预定的校正测量完成之后,校准程序还 能自动计算每两个校准点之间的插值公式的系数,并把这些 系数也存入“校准存储器”,这样就在仪器内部固定存储 了 一张校准表和一张内插公式系数表。在正式测量时,它们将 同测量结果一起形成经过修正的准确测量值。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6.3
仪器的自动测量
通过软件算法实现原来仅靠硬件难以实现的测量 功能,并且提高了测量精度和可靠性,同时仪器操 作人员省去了大量繁琐的人工调节。
包括:触发电平自动调节和量程自动转换功能。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6.3
仪器的自动测量
一、触发电平自动调节
触发电平 自动调节原理
输入信号是经过可程控衰减器传输到比较器,而比较器 的比较电平 ( 即触发电平 )是由微处理器控制、经 D/ A 转换器 转换值来设定的。当经过衰减器的输入信号的幅度达到某一 比较电平时,比较器输出将改变状态。触发检测器将检测到 的比较器输出状态送到微处理器,触发电平即可被测出。
程控 衰减器 程控 放大器 A/D 单片机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2.
自动切换不同量程的传感器
不同传感器的 量程转换原理图
1 # 传感器的最大量程范围为 M 1 , 2 # 传感器的最大量程范围 为M2,且M1>M2,设它们的满量程输出是相同的。测量时,总是 1 # 传感器先投入工作, 2 # 处于过载保护状态,待软件判别确认 量程后,再置标志位,选取量程 M 1 或 M 2 。此方案适合传感器价 格便宜的测量仪器。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2. 零点漂移自动校准
将校准源零输出接到多用表的输入端,进入 零点校准模式,此时多用表将选定功能的某一量 程上的零点漂移测出并存入校准存储器,正常测 量时,只要从存储器中提取此参数,并从读数中 减去就得到了修正。
零点偏移校准前后 的输入/输出特性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3. 增益自动校准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6.2 仪器的自动校准
仪器测量参数的准确性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温 度、湿度等。为保证仪器在预定精度下正常工作,仪 器必须定期进行校准。 传统仪器校准通过对已知标准校准源直接测量,或 通过与更高精度的同类仪器进行比较测量来实现。 当被校准仪器的测量存在误差时,需要手动调节仪 器内部的可调器件(可调电阻、可调电容、可调电感 等),使其示值接近标准值。
智能电压表如图,程控衰减器分1、0.1两档,程控放大器 增益分100、1000两档,A/D输入电压0~5V,分辨率 5mV/bit; ①该电压表能显示的最小和最大电压值各是多少? 电压表量程可分为几档? 10、100、1000 ②写出各档电压量程范围并编写量程切换子程序流程图。 0~0.5V、0~0.05V\0~0.005V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一、RAM的自检
情况一
当程序投入运行之前,检查其能否正确写入和读 出数据。一般先将检查字“ AAH”写入RAM 单元, 然后按所写的单元地址逐字节读出,检查是否全为 “AAH”;再写入检查字“55H”,同样以所写单元 地址逐字节读出,检查是否全为“ 55 H ”。检查字 “AAH”和“55H”均为相邻位电平相反,且 “AAH”和“55H”互为反码。循环一遍即可实现各 位写“0”、读“0”和写“1”、读“1”的操作。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RAM的自检流程一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二、ROM的自检
设计思想
ROM自检数据
ROM地址 ROM中内容 备注
校验和法:将调试 好的程序向ROM中固化时, 保留一个单元(一般是程 序结束后的后继单元)不 写程序而写入检验字。校 验字的状态应使ROM中每 一列具有奇数(或偶数)个 1,从而使校验和为全 “1”(或全“0”)。
重点: 1. 仪器的自动校准
2. 仪器的自动测量 3. 硬件故障自检
返 回
6.1
概述
仪器仪表的优劣主要体现在精度和可靠性 两个方面。 传统仪器测量结果的精度只能取决于仪 表硬件各部分的精密性和稳定性水平。 传统仪器在其部件有故障时往往也给出 测量结果的显示值或执行控制动作,但并不 通知使用者这是个错误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