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协议分析》教学大纲
网络协议课程设计
网络协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掌握TCP/IP协议簇的核心协议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网络层(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等)的主要协议及其功能;3. 学生能够解释域名系统(DNS)、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等应用层协议的工作流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网络通信中的问题,并能够选择合适的网络协议进行解决;2. 学生通过案例学习,能够模拟设计简单的网络通信协议,提升实际操作能力;3. 学生能够利用网络协议知识配置基本的网络设备,进行网络故障排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网络协议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网络通信领域的热情;2. 学生通过学习网络协议,认识到网络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遵循网络安全规范,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网络协议的基本观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网络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缺乏系统的网络协议知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明确具体的课程目标,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网络协议基本概念:介绍协议的定义、作用和分类,以课本第二章第一节为基础,使学生理解网络协议的重要性。
- 协议的定义与作用- 协议的分类与层次结构2. TCP/IP协议簇:分析TCP/IP协议簇的四大层(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结合课本第二章第二节,重点讲解各层的主要协议。
- 网络接口层与数据链路层协议- 网络层协议(IP、ICMP等)- 传输层协议(TCP、UDP等)- 应用层协议(HTTP、FTP、SMTP、DNS等)3. 网络协议配置与故障排查:以课本第二章第三节为例,教授如何配置网络设备,进行网络故障排查。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分析、设计和管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各层次的功能;3.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媒介、拓扑结构和网络设备;4. 学习网络编程和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5. 掌握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组建和管理方法;6. 培养解决计算机网络故障和网络优化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1.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计算机网络的优缺点2. 网络体系结构-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栈- 各层次的功能和协议- 网络接口和传输介质3. 网络传输和互联- 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数据传输方式的选择- 局域网和广域网的连接和互联4. 网络设备和拓扑结构- 路由器、交换机和集线器的功能和配置- 网络拓扑结构和布线方案- 网络设备的性能指标和选型5. 网络编程和安全- 网络通信协议和编程接口- 网络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网络安全的威胁和防范措施6. 局域网建设和管理- 局域网的组网方案和拓扑结构- 局域网的管理和维护方法- 局域网的性能优化和故障排除7. 广域网的组建和管理- 广域网的连接方式和传输介质- 广域网的路由选择和优化方法- 广域网的带宽管理和故障恢复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操作和实际项目实践,巩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虚拟仿真实验和网络模拟软件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评价方式- 平时表现与实验报告考核;- 课堂测试和小组讨论;- 期末考试或项目实践评估;- 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撰写。
五、参考教材1. 《计算机网络(第7版)》- 谢希仁2. 《计算机网络教程》- 毛翔宇3. 《TCP/IP详解卷1:协议》- W. Richard Stevens六、其他说明1. 本大纲仅作为教学参考,请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2. 建议学生配备计算机实验环境,进行网络配置和实验操作;3. 鼓励学生参与网络项目实践和竞赛,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一项信息基础设施,网络技术是建设计算机网络和支撑其他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根本。
本课程是我校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以Internet的TCP/IP体系结构为主线,全面讲授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主要包括数据通信的基本理论、数据链路控制、局域网与传输介质接入机制、网络互联原理、传输控制机制等内容,同时安排相关实验巩固和验证理论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OSI和TCP/IP体系结构、数据通信的基础原理、网络协议的设计原理与工作机理、Internet 的主要协议及其技术标准、IEEE局域网标准及其应用、IPv4和IPv6网络互联的原理、传输控制和拥塞控制等网络控制机制,以及常见网络设备的配置与使用、关键网络协议的分析与设计等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网络分析与设计、网络规划与建设、网络运营与维护等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以及较好的网络工程素养,为从事计算机与数据通信等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教学应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科学思维方法和求知创新精神。
二、课程目标(一)课程具体目标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掌握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将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计算机网络规划建设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
2.在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活动中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和使用恰当的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获取所需信息,以对网络工程项目进行规划与预测。
3.能够结合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相关的问题背景和科学原理,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技术和工具,对网络工程问题进行仿真或模拟。
(二)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系本课程的课程目标与本专业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的支撑关系如表1。
表1 本课程对专业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的支撑关系(三)课程对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理论知识讲授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原理和网际互联技术的深入理解,使学生掌握解决计算机网络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基本理论和工程原理,并通过适当的课后作业锻炼和检验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大学语文课程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课程以文学、语言学、文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文学、语言学、文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语言文化基础:包括汉语拼音、汉字书写、词汇积累、语法分析、修辞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2、文学鉴赏:选取中国古代、现代、当代优秀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3、文化学概论:介绍文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探讨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4、语言学概论: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探讨汉语语言的构成、发展和变化。
5、批判性思维: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演讲、辩论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
教师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
同时,教师还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电子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部分组成。
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将占总评成绩的30%,期中考试成绩将占总评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将占总评成绩的50%。
期末考试将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人和机器,促进了信息和资源的共享。
本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网络技术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以下技能和知识: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的设计与实现;3. 熟悉常见的网络设备和工具,能够进行网络配置和故障排查;4. 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能够保护网络免受攻击;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网络拓扑和组成-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栈- 网络传输介质和信号传输方式2.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以太网和局域网技术- 路由器和交换机配置与管理- IP地址分配和子网划分- 网络协议和数据包转发3. 网络配置和故障排查- 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 网络故障排查和故障处理- 网络监控和性能优化4. 网络安全与防护-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威胁类型 -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 加密和身份验证技术- 网络安全事件响应与恢复5. 网络应用与实践- 网络应用开发和分布式系统设计 -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 IoT和物联网应用第四部分: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1. 讲授:教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提供实际示例进行说明。
2. 实验:学生将有机会进行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实验,通过配置和管理网络设备,排查和解决网络故障来加深理解。
3. 课程项目:学生在小组中参与网络项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讨论和互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互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第五部分:评估方法学生的学习成绩将通过以下评估方法进行评定: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报告和课程项目。
计算机网络 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并为信息传输提供了便利。
为了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能力,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学习框架。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的熟悉程度。
3.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和管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网络性能和优化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1.3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2. 网络通信原理2.1 数据传输和交换技术2.2 网络协议和数据包转发2.3 IP地址和子网划分2.4 路由和转发算法3. 传输层协议3.1 传输层协议的作用和特点3.2 TCP和UDP协议的比较3.3 TCP连接管理和流量控制3.4 UDP的特点和应用场景4. 应用层协议4.1 HTTP协议和Web应用4.2 DNS协议和域名解析4.3 SMTP协议和电子邮件4.4 FTP协议和文件传输5. 网络安全和管理5.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威胁5.2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5.3 虚拟私有网络和加密通信5.4 网络性能监测和优化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网络实验,如搭建局域网、配置路由器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3. 课程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型网络项目,如搭建一个简单的Web服务器,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 论文阅读和讨论:要求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论文,并组织小组讨论,以促进他们的研究和思考能力。
四、评估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课程项目的完成情况。
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原理的理解进行考核。
《TCPIP协议》课程教学大纲
TCP/IP协议课程教学大纲(TCP/IPProtoco1)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适用专业:网络工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为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方向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多个物理网络为什么能够互连成为一个协调得很好的系统,互连网络协议是怎样工作的,应用程序怎样使用互连网络系统。
学生还可以了解到TCP/IPInternet的许多技术细节。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方向选修课,其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课后自学,课堂讨论等教学形式。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协议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TCP/IP协议联系网络程序设计。
三、课程教学的内容、重点和难点由于IP协议大部分内容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已经讲过,本课程不全面学习IP协议。
第一章概述(2学时)一、主要内容:(一)了解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的产生和TCP/IP协议簇(二)理解TCP/IP协议的体系结构和TCP/IP协议的工作过程重点:计算机网络,Internet简介,TCP/IP协议的产生难点:TCP/IP协议的体系结构,TCP/IP协议的工作过程,TCP/IP协议簇。
第二章差错与控制报文协议(3学时)一、主要内容:(一)理解ICMP的应用环境,了解ICMP报文的类型(二)理解各种ICMP报文的应用和结构,掌握ICMP地址掩码请求与应答的工作过程(三)掌握ICMP时间戳请求与应答的工作过程,掌握ICMP端口不可达差错的工作过第三章传输层协议(3学时)一、主要内容:(一)理解进程间通信和TCP段格式,掌握TCP连接的建立和拆除(二)掌握TCP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和差错控制(三)理解TCP状态转换图,掌握用户数据报协议。
重点:TCP连接的建立和拆除,TCP流量控难点:TCP拥塞控制,TCP差错控制第四章域名系统(3学时)一、主要内容:(-)理解命名机制、因特网域名和DNS服务器(二)掌握域名解析、DNS报文格式、DNS资源记录和DNS配置重点:命名机制与名称管理,因特网域名,DNS服务器难点:DNS配置及数据库文件第五章引导协议与动态主机配置协议(3学时)一、主要内容:(一)理解BOOTP原理和DHCP/B00TP中继代理,掌握BOOTP报文和DHCP运行方式(二)了解启动配置文件和DHCP基。
《网络安全协议》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安全协议》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内容按照协议栈由底层到高层的顺序组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整个网络安全协议的体系结构下,系统地掌握网络安全协议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典型且广泛应用的L2TP、IPsec、SSL和TLS、SSH、Socks、SNMP及SHTTP等安全协议的基本原理、设计思想、系统部署、安全性分析及应用等内容。
针对网络安全需求,使学生深刻理解网络安全协议理论和技术在网络安全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网络安全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达到保障网络安全要求的目的。
三、教学学时分配《网络安全协议》课程理论教学学时分配表《网络安全协议》课程实验内容设置与教学要求一览表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安全标准(1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安全标准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理解信息技术安全评估通用标准的组件、流程和方法,当前流行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信息技术安全评估通用标准。
教学难点:信息技术安全评估通用标准的流程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安全标准的国内外发展现状1.TCSEC2.ITSEC、CTCPEC及FC3.GB 17859-19994.GB/T 18336-2001第二节信息技术安全评估通用标准1.CC安全测评体系分析2.安全功能组件3.CC测评流程4.CC评估方法5.通用准则识别协议第三节当前流行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1.Windows的安全等级2.Linux的安全等级3.国产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本章习题要点:信息技术安全评估通用标准,当前流行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
第二章数据链路层安全协议(3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理解广域网数据链路层协议和无线局域网数据链路层安全机制,掌握局域网、广域网和无线局域网数据链路层安全协议的基本原理、数据格式、系统部署和安全性分析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IEEE 802.10安全协议,第二层隧道协议,点对点隧道协议。
大一选修实验课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大纲
大一选修实验课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目的通过计算机网络实验的学习,使大一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网络问题的解决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计算机网络概述a. 实验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
b. 实验步骤: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等方式,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c. 实验要求:准确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实验二:网络通信协议a. 实验目标:了解常见的网络通信协议,如TCP/IP协议族。
b. 实验步骤:通过模拟实验、抓包分析等方式,研究网络通信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c. 实验要求:掌握TCP/IP协议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实验三:局域网配置与管理a. 实验目标:学习局域网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
b. 实验步骤:通过搭建局域网、配置网络设备等方式,实现局域网的配置和管理。
c. 实验要求:熟悉局域网的常用设备、拓扑结构和配置方法。
4. 实验四:网络安全与防护a. 实验目标: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防护方法。
b. 实验步骤: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攻击等方式,学习网络安全技术及防护方法。
c. 实验要求: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用防护方法。
5. 实验五:网络性能测试与优化a. 实验目标:学习网络性能测试的基本方法和优化技术。
b. 实验步骤:通过网络性能测试工具和优化方法,对网络进行性能测试和优化。
c. 实验要求:掌握网络性能测试的工具和方法,能够进行网络性能优化。
三、实验要求1. 实验报告:每次实验完成后,学生需要及时撰写实验报告,详细记录实验过程、结果和心得体会。
2. 实验操作:学生需要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工具。
3. 实验讨论:学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与同学讨论,共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理解。
4. 实验考核:每次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进行实验考核,通过考核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网络问题的解决能力。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Computer Networks)一、课程简介网络技术是信息时代最为核心的技术之一。
是构建教育信息化环境、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基础技术和基本手段,是教育技术领域最基础、使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以OSI(开放系统互联)模型为理论体系,以TCP/IP体系为应用体系的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探讨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在内的TCP/IP体系结构各层次的主要功能、原理、协议和设备。
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教育技术系的学生能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结构、主要的网络协议、主要的网络互连设备、主要的网络服务配置以及近年来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为他们应用局域网、Internet网络构建教育信息化环境,推进计算机网络在教育教学及相关领域的应用,解决教学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计算机网络》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熟悉常用的网络通信协议及网络体系结构;了解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初步掌握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的配置方法;能独立组建较为简单的局域网;掌握常用的网络服务的构建与配置;具备初步的网络管理及维护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引入网络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拓展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前沿性;(二)规范课程实验、实训,完善课程实验及实训的考核体系,加大实验成绩在课程评价中比重,突出网络知识的实际应用及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三)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网络的两种主要体系结构OSI和TCP/IP体系结构;(四)掌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等主要层次的功能及协议;(五)掌握常见网络互联设备的功能及特点,初步掌握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互连设备的配置;(六)掌握VLAN、TRUNK的原理与配置,熟悉IP子网规划;(七)掌握DNS、WEB、FTP、DHCP等常见网络服务的原理、配置与应用;(八)了解无线网络、网络安全及网络管理的相关知识。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方法4、教学资源5、教学评估6、教学进度安排11 教学目标111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发展历程。
11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原理、网络协议和网络拓扑结构。
113 熟悉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
114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网络问题的能力。
115 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计算机网络概述12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和功能。
1212 网络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122 网络体系结构1221 OSI 参考模型和 TCP/IP 模型。
1222 各层的功能和协议。
123 物理层123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1232 传输介质和特性。
124 数据链路层1241 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1242 以太网和帧格式。
125 网络层1251 IP 协议和地址分配。
1252 路由算法和路由协议。
126 传输层1261 TCP 和 UDP 协议。
1262 端口和套接字。
127 应用层1271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如 HTTP、FTP、SMTP 等。
1272 网络应用的开发和实现。
128 网络安全1281 网络安全威胁和防范措施。
1282 加密技术和认证机制。
13 教学方法131 课堂讲授1311 讲解理论知识,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理解。
132 实验教学1321 安排学生进行网络配置和实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133 小组讨论133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网络相关的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134 项目实践1341 布置网络项目任务,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4 教学资源141 教材1411 选用权威、系统的计算机网络教材。
142 实验设备1421 提供网络实验室,配备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
143 在线资源1431 推荐相关的网络学习网站、论坛和在线课程。
15 教学评估151 考试1511 定期进行理论知识考试,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安徽理工大学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各专业课程编号:381060413 课程类别:必修课课内学时:64(含实验10学时)开课学期:6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新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特点、设计技巧和方法;对常用计算机网络(如Ethernet、Internet)会进行基本的配置和使用。
本课程的目的是:1.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
2.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
3.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和日常管理和维护的最基本方法。
4.初步掌握以TCP/IP协议族为主的网络协议结构。
5.初步培养在TCP/IP协议工程和LAN上的实际工作能力。
6.了解网络新技术的新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特点和教学基本要求如下: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较多,因此要强调基本概念,而不是过多地讲具体的计算网络中所使用的专用设备。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非常迅速,新的技术不断出现,因此应尽可能地讲述较新的内容,使所学的内容不致很快地过时。
本课程工程性较强,教学中应使理论联系实际和重视实验环节。
(三)本课程的重点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构成,现存世界上计算机互连网络的主要标准。
TCP/IP协议基本概念。
2.开放式系统和互连模型的概念,横向规程控制信息流和纵向数据流的概念,每一层的基本功能分工,服务和接口的概念。
3.相关技术术语,每一层的具体功能,连接的概念,成帧、装配报文分组、纠错、地址、路由选择和活动窗口的流控制的概念或工作机理。
4.通信子网的组成,调制/解调制、编/解码的概念,TCP/IP规程的主要内容,IEEE802.3协议,组网连接的主要几种方式。
通信子网和高层应用分离的原则,主要物理通信信道的种类及性能,几种重要的信道复用技术,波特率和比特率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协议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网络协议分析
英文名称:The network protocol analysis
课程类型:必修课
总学时:48学时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16
学分:3
适用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
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程序语言设计等
一、课程性质
《网络协议分析》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必修课程。
网络的重要性和普及性已毋庸置疑。
在网络通信的方方面面中,网络协议发挥着基础的支撑作用。
TCP/IP协议族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协议族,也是Internet出现、发展和普及的基础。
用户新的应用将不断出现,新的协议标准及现有标准(包括TCP/IP)的新版本仍在不断涌现。
而TCP/IP的设计者和研究者们也在不断这种发展速度而推陈出新。
这个时候,掌握各个协议的思想、原理及流程等方面显得尤为必要了。
二、教学基本要求
开设此门课能够让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深入理解TCP/IP协议族各个协议的本质思想,会使用网络协议分析工具对一个协议作出评价,以便应用到以后的网络应用和工作当中。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1章TCP/IP概述
本章教学内容:网络互联与TCP/IP;网络协议的分层;TCP/IP发展过程;TCP/IP协议的标准化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网络互联的概念,TCP/IP的分层思想。
本章重点:网络协议的分层和网络互联的概念。
本章难点:网络互联的理解。
第2章点到点协议PPP
本章教学内容: PPP的流程及报文格式;认证协议PAP及CHAP;PPPoE的应用、流程及报文格式。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PPP的流程及报文格式;LCP、IPCP协议以及认证协议PAP及CHAP。
本章重点: PPP流程以及LCP、IPCP协议的规定。
本章难点: LCP、IPCP协议的规定。
第3章Internet地址及地址解析
本章教学内容: Internet地址;地址解析协议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地址解析协议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本章重点:掌握地址解析协议ARP。
本章难点:地址解析协议ARP。
第4章互联网协议IP
本章教学内容: IP数据报;IP分片及重组;IP选项;IP安全问题和IP选路。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IP数据报;IP分片及重组;IP选项。
掌握IP选路。
本章重点: IP数据报;;IP选项和IP选路。
本章难点: IP分片及重组,IP 选项。
第5章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
本章教学内容: ICMP协议应用及报文分类;ICMP差错报告、请求/应答类报文、单向通知的控制类报文以及实验性报文;ICMP应用示例。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ICMP协议应用及报文分类、ICMP差错报告、请求/应答类报文。
本章重点: ICMP差错报告、请求/应答类报文。
本章难点: ICMP差错报告、请求/应答类报文。
第6章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本章教学内容:传输层的引入;UDP报文及校验和计算;UDP的端口以及多路复用与多路分解。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UDP报文、UDP的端口概念。
本章重点: UDP报文、UDP的端口概念。
本章难点: UDP报文、UDP的端口概念。
第7章传输控制协议TCP
本章教学内容: TCP的引入及特点;TCP连接;TCP保证可靠性的机制;TCP提高传输效率及流量控制的机制;TCP的拥塞控制机制;TCP报文格式;TCP相关的网络安全问题等内容。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TCP连接、TCP保证可靠性的机制、TCP提高传输效率及流量控制的机制、TCP的拥塞控制机制、TCP报文格式。
本章重点: TCP连接、TCP保证可靠性的机制、TCP提高传输效率及流量控制的机制、TCP的拥塞控制机制、TCP报文格式。
本章难点: TCP保证可靠性的机制、TCP提高传输效率及流量控制的机制、TCP的拥塞控制机制等。
第8章Internet地址扩展技术
本章教学内容:减少物理网络数目的技术:透明路由器、代理ARP以及子网编址;超网编址及相关路由技术;网络地址转换。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减少物理网络数目的技术、超网编址及相关路由技术、网络地址转换。
本章重点:减少物理网络数目的技术、超网编址及相关路由技术、网络地址转换。
本章难点:超网编址
第9章路由协议概述
本章教学内容:路由表的建立与维护;路径确定方法和路由算法;Internet路由体系结构;大规模网络拓扑发现。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路由表的建立与维护、路径确定方法和路由算法。
本章重点:路由表的建立与维护、路径确定方法和路由算法。
本章难点:路由表的建立与维护、路径确定方法和路由算法。
第10章选路信息RIP
本章教学内容: RIP的原理、路由信息的时效性、慢收敛问题及对策;RIPv1的流程及报文格式;RIPv2的流程及报文格式。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RIP的原理、路由信息的时效性、慢收敛问题及对策。
本章重点: RIP的原理。
本章难点: RIP的原理、路由信息的时效性、慢收敛问题及对策。
第11章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SPF
本章教学内容:OSPF概述;OSPF的思想(区域划分、路由计算和路由汇总);OSPF报文(报文分类、公共首部、Hello报文及用于数据库同步的报文)。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OSPF的思想(区域划分、路由计算和路由汇总)。
本章重点: OSPF的思想。
本章难点: OSPF的思想。
第12章边界网关协议BGP
本章教学内容: BGP概述及有限状态机;BGP报文(公共首部及各类报文)。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BGP的思想。
本章重点: BGP的思想。
本章难点:有限状态机。
第13章Internet组播
本章教学内容:组播地址;Internet群组管理协议IGMPv1、IGMPv2及IGMPv3;以太网组播数据报的交付;组播路由算法;组播路由协议;可靠组播。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组播地址、Internet群组管理协议。
本章重点:组播地址、Internet群组管理协议。
本章难点:组播路由协议。
第14章移动IP
本章教学内容:移动IP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机制;移动IP的三角路由问题;隧道技术。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移动IP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机制、隧道技术。
本章重点:移动IP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机制、隧道技术。
本章难点:移动IP的三角路由问题。
第15章应用层系统服务
本章教学内容:自举协议BOOT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自举协议BOOT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域名系统DNS。
本章重点: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域名系统DNS。
本章难点:自举协议BOOT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第16章网络管理标准SNMP
本章教学内容:网络管理需求及SNMP的发展历史;管理信息库MIB;SNMP通信协议;消息语法标准SMI;SNMP应用。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SNMP通信协议。
本章重点: SNMP通信协议。
本章难点: SNMP通信协议。
第17章应用层协议
本章教学内容:文件共享NFS和FTP;万维网WWW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电子邮件系统;信息查询Whois。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万维网WWW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电子邮件系统。
本章重点:万维网WWW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电子邮件系统。
本章难点:信息查询Whois。
四、实践环节
实验一ping程序的实现
实验二traceroute程序的实现
实验三TIME的实现
实验四DHCP的应用
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为达到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课外习题(包括自测题)不少于120题。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实验上机相结合为主,课后上网复习、讨论及提交习题等。
第15章应用层系统服务22
第16章网络管理标准
SNMP
224第17章应用层协议22
合计
4
8
1
6
8
4
八、考核方式
闭卷笔试
九、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教材:
必备主讲教材:
《网络协议分析》,蔻晓蕤,罗军勇,蔡延荣编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7。
2、参考书:
《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胡维华,胡昔祥,张祯,侯宏元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6。
十、说明
无
大纲制订人:
大纲审定人:
制订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