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二上册地理教案:《人口》

人教版初二上册地理教案:《人口》

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

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下面是为您推荐人教版初二上册地理教案:《人口》。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相关数字资料和图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那么,“众多”到底是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第二节众多的人口[讲授新课](板书)一、人口数量请大家看课本第11页第一行,并齐读这一行。

(板书)亿(2000年),占世界1/5,最多(承转)大家还记得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大约是多少吗?(活动)大屏幕展示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请大家:1.算一算中国的人口数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人口的多少倍?2.算一算这四个国家的平均人口密度。

(归纳讲述)中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却超过俄、加、美三国人口总和的两倍,与面积和我国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2倍,是美国人口的倍;与比我国面积大得多的俄罗斯相比,我国人口是俄罗斯的9倍,可见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

在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的河北、山东、河南等九省的人口就超过5000万,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就能环绕地球赤道50圈。

(承转)为什么我国的人口数量如此庞大呢?这与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不无关系。

(板书)二、人口的增长速度过快(活动)阅读P11我国人口增长图,分析以下问题。

地理《人口》教案范文

地理《人口》教案范文

地理《人口》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使学生掌握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 人口问题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教学难点: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口问题的解决途径。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地图和数据,生动形象地展示人口分布特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我国为例,分析人口分布的原因。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人口问题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解决途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分布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 案例分析:以我国为例,分析人口分布的原因,让学生了解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人口问题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解决途径。

5. 总结反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教案一、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1. 人口的分布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

2. 四大人口稠密地带: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3. 四大人口稀疏地带: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

二、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1. 中国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2. 东部地区地形平坦,气候温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有利于人口的聚集。

3. 西部地区地形崎岖,气候恶劣,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不利于人口的聚集。

八上初中地理人口教案

八上初中地理人口教案

八上初中地理人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掌握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掌握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分布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图表和统计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人口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分布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的原因和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

3. 案例分析:以我国为例,介绍我国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让学生掌握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分布特点。

4.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课外资料,分析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5.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掌握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分布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还要注重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的现状和特点,认识到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人口》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人口》教案
课题
第二节 人口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2.运用我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学情 分析
学生对于我国的人口多通过看电视新闻节目已经有所了解了。但是对多的 程度、分布特征等深入一些的知识仍然一无所知。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几乎是 人人皆知,但是为什么实行这一政策?其意义和实行的必然性学生还是一无所 知。本节课的知识容量不太大,需要记忆的内容不是太多,但是需要理解的知 识较多。需要教师根据学情,结合生活灵活设计和组织课堂。
板书:
第二节 人口
2
教学反思:
3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及人口国策。
教学难点: 我国的人口国策。
教具 准备
我国人口分布图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建议与反 思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有关世界人口较多地球负担重的漫画,复习世界的人口 特征。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 快速阅读教材 p.11~12,然后用红笔在教材上划出下列问题的答 案。 1.2010 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全国人口总数是多少?大约是世 界总人口的多少?说明我国的人口具有什么现状?如何解决? 2.我国人口增长的时间特征以及原因(教材 p.11 图 1.10)。 3.我国人口多的优缺点?我国的人口国策? (二)小组交流 完成阅读教材勾划出知识点之后举起手,如果都举起了手,小组长 带领小组成员在小组内交流答案。 (三)高效记忆
1
把刚才划出的行检查。其中一二号对查,之后一号检查四、六号, 二号检查三、五号。
(四)读图析图 1.人口密度的计算 教师点拨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然后利用大屏幕展示下列数据:江 苏面积 10 万平方千米,人口数 7438 万;山东面积 15 万平方千米,人口 数 9079 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 160 万平方千米,人口数 1925 万; 西藏自治区面积 120 万平方千米,人口数 262 万。 教师指导学生计算四个省区的人口密度,比较人口密度的差距。结 合教材 p.7 图 1.7 说出人口分布在东西方的差别。 2.读教材 p.13 图 1.13,在图中找到黑龙江省的黑河和云南省的腾 冲县,然后对照图左下角的注记比较此线以东、东南和此线以西、西北 的人口密度有什么区别?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征。 3.教师展示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教材 p.7 图 1.7、p.13 图 1.13, 把两幅地图结合起来分析我国人口密度较大的省区。 (五)合作探究 我国人口较多人口增长较快,为了控制人口的数量,国家实行计划 生育政策,那么人口增长率较低的英、法等欧洲国家是否也实行计划生 育政策?它们实行这一政策的宗旨是什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人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如果若干年之后我国的人 口增长率降得很低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宗旨会不会 发生变化?将如何变化? 教师指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小组内讨论五 分钟,然后在班内交流分享成果。 (六)解疑释惑 读教材 p.12 图 1.11,说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分析,然后教师针对学生谈论的结果进行适当点 拨。 三、课堂小结 教师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知识树,指导学生针对话题“本节课我 的收获是……”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总结。 四、达标测试 完成配套练习册。由组内的一二号用红笔批改,在自己的侧黑板上 板书做错的题目进行组内交流。

《人口》名师教案

《人口》名师教案

《人口》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和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

2. 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人口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2. 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3. 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影响4. 人口统计数据的运用和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人口统计数据的运用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的意义和影响。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人口增长历程和我国人口增长特点。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运用人口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增长历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人口增长的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口统计数据,探讨人口增长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重视。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人口统计数据,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影响。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人口增长历程、特点和影响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运用人口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人口增长影响的分析,以及他们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人口密集地区的发展状况,加深他们对人口增长影响的认识。

2.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人口教案

第二节人口教案

第二节人口教案教案标题:第二节人口教案目标:1. 了解人口的概念和组成。

2. 理解人口增长的影响和挑战。

3. 探讨人口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1. 人口的定义和分类。

2. 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 人口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准备:1. PPT演示文稿2.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单3. 相关视频或图片资源4. 活动道具(如拼图等)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5分钟)使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引导学生思考人口的概念和组成,例如不同年龄段人口的比例、各地区的人口分布等。

教师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

步骤2:介绍人口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通过PP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人口的定义和分类,包括城市人口、农村人口、老龄人口、年轻人口等。

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分析不同类别人口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口分布的原因。

步骤3:讨论人口增长的影响和挑战(15分钟)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使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探讨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面临的挑战。

教师在讨论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反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观点交流。

步骤4:介绍人口问题的解决方法(15分钟)通过PPT演示文稿,教师向学生介绍人口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质量、调整人口结构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种方法的优势和限制,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中应用这些方法,以解决现实中的人口问题。

步骤5:总结和练习(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复习和回答。

随后,教师分发学生练习册或工作单,让学生进行课后巩固练习。

步骤6:拓展活动(选修)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时间允许情况,教师可以组织拓展活动,如让学生制作关于人口分布的拼图,或者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同学们的人口观念等。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或进行小组研究,深入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方法,并进行比较研究。

2. 教师可以布置以人口为主题的作文或口头报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人口教育教案》

《人口教育教案》

《人口教育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情况,以及我国的人口政策和人口问题。

2.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人口素养。

3.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口问题,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二、教学内容:1. 世界人口的增长2. 我国的人口政策3. 我国的人口问题4. 关爱生命,关爱环境5. 正确看待人口问题,树立科学的人口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情况,以及我国的人口政策和人口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人口素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直观地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情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和人口问题。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口问题,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增长的数据和图片,引发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

2. 新课导入:介绍我国的人口政策和人口问题,让学生了解国家在人口管理方面所做的努力。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的人口政策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人口政策的作用和意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国的人口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六、教学评价:2.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我国人口政策和人口问题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自评和互评,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数据、我国人口政策及人口问题相关图片。

2. 教学案例:收集我国人口政策实际应用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 人口问题讨论话题:提供多个关于我国人口问题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世界人口增长情况,让学生了解全球人口问题。

2. 第二课时:讲解我国人口政策,分析人口政策在实践中的作用。

3. 第三课时:探讨我国人口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案。

《人口》优秀教案

《人口》优秀教案
人口增长快,人口基数大。
计划生育是我国人口基本国策。
二、人口东多西少
人口地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
1以下有关我国人口增长的正确叙述是( )
A人口增长速度回升快B 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然很多
C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在减少 D 人口开始减少
2下列地理分界线中是我国人口线的是( )
A秦岭---淮河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一线
B黑河—腾冲一线D阿尔泰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3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南多、东北少 B东北多、西南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西北多、东南少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相协调的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分析相关资料,了解中国人口在数量上和分布上的特点;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人口增长折线图,并结合历史和社会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学会阅读人口分布图(等人口密度线图),并由此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综合分析造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提到中国的人口,大家能用怎样的关键词形容它呢?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讲授新课: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202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340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分析我国人口东多西少,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我国能否从东部向西部大规模移民?
分析人口分布图,分组讨论:
1用红系列表示,主要在我国的东部地区。
2用浅黄表示,主要在我国的西部地区。

八年级地理上册《人口》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人口》教案、教学设计
3.搜集并整理国内外人口政策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不同国家在人口问题上的应对策略。
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4.开展小组讨论,以“如何实现人口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制定一份合理的人口政策建议。
小组合作完成此作业,既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对人口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调查,了解当地人口现状和人口问题。
(2)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外人口政策动态,进行时事分析。
(3)开展人口知识竞赛、讲座等活动,提高学生对人口问题的认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八年级地理上册《人口》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人口的概念,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认识人口问题的全球性特征。
2.掌握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和应用,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人口分布的特点。
3.了解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因素,如出生率、死亡率、移民等,并学会分析其对人口增长的作用。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人口的概念、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因素。
2.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阅读教材内容,结合PPT展示的数据和图表,加深对人口知识点的理解。
3.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讲解我国人口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学生结合教材和实例,思考人口政策调整的原因和意义。
5.观察身边的人口现象,如城乡人口分布、老龄化问题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展示。
此作业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人口》word教案 (公开课一等奖)2020年人教版地理 (2)

《人口》word教案 (公开课一等奖)2020年人教版地理 (2)

人口学习目标〔1〕说出我国目前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能说出我国的人口的根本国策。

〔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的人口分布概况。

重点难点我国的人口问题、我国的人口政策自主学习4.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为人/平方千米。

5.阅读我国人口增长图,分析以下问题。

①从公元初到1578年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或慢〕。

②到年后,这条曲线的坡度开始急剧加大,这说明我国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这就是我国人口增长的第一次顶峰。

到年以后,人口曲线可以说呈直线上升,到2000年达12.95亿,这就是我国人口的第二次增长顶峰。

③新中国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或慢〕。

6.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产生了哪些影响?7.我国人口多、人口增长快,我国现在实行的人口政策是什么?8.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图和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分析:①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以黑龙江省和云南省市为界。

我国人口最多的省是,面积最大的省是。

知识小结人口特点:人口大,人口增长 .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给和____________众带来巨大压力。

多世界上人口的国家的人口国策: ,人根本内容是,口;具体要求是。

人口多少人口密度: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以——为界,人口东西反响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有关我国人口增长的正确表达是〔〕口开始减少c.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在减少 D.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然很多4.现今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A 江苏B 山东C 河南D 上海5.下例地理分界线中是我国人口线的是〔〕A秦岭---淮河 B黑河—腾冲一线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一线 D阿尔泰山-祁连山-横断山脉6.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我国在人口方面的根本国策是〔〕A积极开展人口 B逐渐增加人口 C设法减少人口 D实行方案生育二、填空题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的人口总数为____ 占世界人口的_________,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为了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资源条件相适应,我国把___________实行作为我国的一项根本国策。

《人口教育教案》

《人口教育教案》

《人口教育教案》word版第一章:人口概念与人口问题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的定义、计量单位及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

使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人口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人口概念:人口、人口总数、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

我国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增长、计划生育政策等。

世界人口增长:世界人口的历史和现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口概念、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和世界的人口问题案例。

1.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口的概念。

讲解:详细讲解人口概念和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和世界的人口问题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人口问题的复杂性。

第二章:人口政策与人口管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演变。

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管理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人口政策与管理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我国的人口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全面两孩政策等。

人口管理:人口普查、人口规划、户籍制度等。

国际人口政策与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政策及其效果。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演变。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和国际的人口政策与管理案例。

2.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口政策的重要性。

讲解:详细讲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演变。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和国际的人口政策与管理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人口管理的重要性。

第三章: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结构的概念及其分类。

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人口结构变化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人口结构概念:人口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城乡结构等。

我国人口结构变化:性别比失衡、老龄化、城乡结构变化等。

世界人口结构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结构变化及其影响。

八年级地理上册《人口》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人口》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的规律。

2. 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理解其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人口分布的规律,人口政策。

2. 教学难点:人口分布的规律,人口政策的内容及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人口分布的规律,人口政策的内容及影响。

3. 课堂练习:让学生阅读地图,分析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理解人口分布的规律。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国人口政策的内容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人口分布的规律,人口政策。

2. 运用地图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具体内容,理解其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人口分布的规律,人口政策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在地图阅读,分析问题方面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交流方面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增长历程,掌握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2. 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增长历程,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增长对各方面的影响。

2.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增长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我国人口的增长历程,掌握人口增长的特点,分析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初中地理人教版人口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人口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人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原因;2. 掌握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实施效果;3. 理解人口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原因;2. 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实施效果;3. 人口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2. 分析人口政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准备:1. 教材;2. 相关图表和数据;3.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人数,思考人数的多少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吗?为什么?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原因;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等;2. 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出生率高于死亡率、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等;3. 讲解我国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等;4. 分析人口政策的作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案例,了解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读图分析(5分钟)1. 让学生观察我国人口分布图,找出人口地理分界线;2. 分析人口地理分界线两侧的人口特点;3. 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原因和影响;2. 强调人口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人口增长对家乡的影响;2.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阅读、讨论和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原因和影响,掌握人口政策及其实施效果。

初中人口教案

初中人口教案

初中人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和现状。

2. 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3. 掌握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世界人口增长历程及现状。

2.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3. 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口?什么是人口增长?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人口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具有一定生产能力和生活能力的人口群体。

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的增加。

二、世界人口增长历程及现状(10分钟)1. 教师展示世界人口增长图表,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增长历程。

2. 学生观察图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如何?有什么特点?3. 教师总结:世界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目前全球人口已超过70亿。

三、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对环境有哪些影响?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人口增长导致资源消耗增加,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系统破坏等。

四、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0分钟)1. 教师介绍我国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政策。

2. 学生思考: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环境有哪些影响?3. 教师总结: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减轻了环境压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世界人口增长历程、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人口增长对环境有重要影响,我国通过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速度,减轻了环境压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人口与环境”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增长历程、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地理《人口》教案范文

地理《人口》教案范文

地理《人口》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增长趋势。

2. 使学生掌握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及政策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学生对人口问题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政策影响。

2. 难点: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人口政策调整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我国人口政策的影响。

2. 利用地图、图表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人口分布及增长趋势。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引发学生对人口增长的关注。

2. 新课导入:介绍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政策影响,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口政策调整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人口分布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其分布特点。

2. 结合家庭、学校、社区实际,调查人口增长对当地资源、环境的影响。

3. 思考我国未来人口政策的发展方向,为解决人口问题提出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地图分析、案例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我国人口政策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结合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世界人口的增长与分布1. 人口增长的历程与模式2. 人口增长的原因与影响因素3. 世界人口的分布与迁移七、教学内容第七章:我国人口的增长与分布1. 我国人口增长的历程与特点2.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与影响因素3. 我国人口问题的挑战与对策八、教学内容第八章:人口政策与人口管理1. 人口政策的含义与作用2. 我国人口政策的历史与发展3. 人口管理的方法与实践九、教学内容第九章:人口增长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1. 人口增长对食物资源的影响2. 人口增长对水资源的影响3. 人口增长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十、教学内容第十章:应对人口挑战的策略与行动1. 人口政策调整与优化2. 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3. 人口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4.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应对策略5. 人口分布均衡化的发展方向这五章内容主要围绕世界与我国人口的增长、分布、政策、影响以及应对策略展开,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人口学的相关知识。

地理《人口》教案范文

地理《人口》教案范文

地理《人口》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掌握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口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2. 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3. 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4. 人口政策及其调整5. 学生实践探究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人口政策及其调整。

2.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口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表、影像等资料,直观地呈现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和增长状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典型地区为例,分析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开展学生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2. 讲授新课:介绍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分析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3. 案例分析:以典型地区为例,分析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4. 讨论环节:让学生结合地理知识,讨论人口增长对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5. 总结新课:总结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口政策的作用和调整。

7.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调研,了解当地人口分布特点和人口增长状况,分析人口增长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8. 成果展示:学生将实践探究成果进行展示,分享彼此的收获和感悟。

9. 课程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人口》教案

《人口》教案

课题:人口一、学习目标:(一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1.使用相关数据和资料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并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2.使用我国的人口分布图描绘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并简单分析形成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分析相关资料,理解中国人口在数量上和分布上的特点;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2、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人口增长折线图,并结合历史和社会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学会阅读人口分布图(等人口密度线图),并由此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综合分析造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原因三、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课程引入:读图“长城上的游客”,理解人口概况。

承转过渡:这幅图说明什么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

人口占世界人口21%,中国人手拉手站在一起,能够绕地球赤道50多圈。

资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实行了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如下: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601938035人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6月30日:723070269人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年12月27日:1031882511人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10月30日:1160017381人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 1295330000人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 1370536875人请同学们观察各次普查的数字之间有何变化规律?哪一次开始我国人口超过10亿?人口数量几乎翻一番用了多长时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数量呈增长趋势;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全国人口超过了10亿;第一次人口普查是在1953年,数字是601938035人,比这个数字几乎翻一番的是第四次人口普查,即1990年,数字为1160017381人,时隔不到40年。

由此可见我国人口在数量上还有何特点?增长快。

承转过渡:除了看新中国成立后的情况外,我们再来看看历史上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口》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运用有关数据和资料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并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2.运用我国的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并简单分析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分析相关资料,了解中国人口在数量上和分布上的特点;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②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人口增长折线图,并结合历史和社会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学会阅读人口分布图(等人口密度线图),并由此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综合分析造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原因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请同学们看一个资料,这是世界人口前十位的大国及其人口数量:中国(1,339,724,852)、印度(1,210,193,422)、美国(312,566,000)、印尼(237,641,326)、巴西(190,755,799)、巴基斯坦(177,743,000)、尼日利亚(162,471,000)、俄罗斯(142,914,136)、孟加拉国(142,319,000)、日本(127,720,000)。

同学们通过阅读资料,显而易见中国位居第一位.另外再请同学们把其中的世界面积大国标出来,看一看有哪几个?再计算一下中国人口数是他们的多少倍?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八位,中国人口数量是俄罗斯的近9.4倍;面积第四大国美国,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三位,中国人口数量是美国的近4.3倍。

而面积第二大国加拿大不在其列,我们的人口相当于加拿大的40多倍。

承转过渡:以上这些分析都说明什么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

人口占世界人口21%,中国人手拉手站在一起,可以绕地球赤道50多圈,这些都说明我国人口在数量上具有基数大的特点。

资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如下: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601938035人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6月30日:723070269人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年12月27日:1031882511人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10月30日:1160017381人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1295330000人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1370536875人请同学们观察各次普查的数字之间有何变化规律?哪一次开始我国人口超过10亿?人口数量几乎翻一番用了多长时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数量呈增长趋势;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全国人口超过了10亿;第一次人口普查是在1953年,数字是601938035人,比这个数字几乎翻一番的是第四次人口普查,即1990年,数字为1160017381人,时隔不到40年。

由此可见我国人口在数量上还有何特点?增长快。

承转过渡:除了看新中国成立后的情况外,我们再来看看历史上的情况。

读图分析:请同学们读图得出我国人口数量从何时开始迅速增长?何时开始直线增长?并试述原因。

18世纪以后迅速增长,与农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作物品种增多、产量增大,能够养活更多的人有关。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呈直线增长,因为这时候开始社会稳定、无战乱,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使得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出生率明显上升,所以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承转过渡:由此可见我国人口在历史上就形成了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

那这样的特点有哪些利、弊呢?思考探讨:1.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利与弊。

请同学们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思考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有哪些好处,哪些弊端?并与大家交流。

利: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兵源。

提供广大的消费市场。

弊:引起资源消耗量大、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等问题。

2.我们该如何协调好这个利、弊关系?有计划地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解析讲解: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控制”指的是将人口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既不要“人满为患”,又要避免“人力缺乏”。

而我国现阶段,人口具有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则出现的是“人满为患”的情况,所以控制人口数量主要具体措施为──晚婚、晚育和少生。

读图分析:请同学们看图思考: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增长有什么影响?20岁结婚生子,100年出现五代人,25岁结婚生子,100年出现四代人,所以如果晚婚晚育的话100年中整整少出生一代人,这样就有效地控制了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

活动延伸:教材P12活动2:认识少生的作用在不实行计划生育的情况下,2010年我国的人口数量,与实际人口数比较,少生了3亿多人。

人均拥有的粮食和教育经费都比不实行计划生育有提高,所以再次说明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我国的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

阅读分析:请同学们阅读这几段资料,看看各说明了什么。

计划生育带来的效益1.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从1977年的2.59%降到1999年的0.88%,全国共减少出生人口2.5亿。

仅抚养费一项就为社会节约3万亿元。

到2010年出生率降到0.48%,少出生4亿多人,使“世界7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5年。

2.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将是1800美元。

3.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人均拥有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比不实行计划生育提高20%。

第一段资料说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减少了出生人口的数量,节约了抚养费用,还对世界人口的控制做出了贡献。

第二段资料说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人民的收入增加,从而提高生活水平。

第三段资料说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均拥有资源量提高,降低环境的压力,提高生存质量。

利于维护人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利于可持续地发展。

读图分析:请同学们读图分析计划生育还带来什么效益了?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还使受教育的程度提高,到2000年底全国普九覆盖率达80%;与1990年比,平均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由1422人上升为3611人,增长了154%。

承转过渡:这也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另一个目标。

解析讲解: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人口素质,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所以一个国家要富强,就要提高人口素质。

阅读资料:1.二战后的日本,物质资本几乎荡然无存,但其国家财富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具有知识水平的人大量存在,这促成了它后来的崛起。

2.美国南北战争以后,大力发展职业中学,也造就了一批实业家和发明家。

第一架飞机的发明家莱特兄弟就是其中之一。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在这一方面的具体措施就是优生、优育。

承转过渡:然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虽然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之而来地也引起了一个问题。

看图思考:请同学们看这幅漫画,你知道它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吗?我国不同年龄的人口比例不均衡:儿童所占比例变小、老年人所占比例增大。

出现老龄化现象。

承转过渡:什么叫老龄化、怎么引起的老龄化概念链接: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

而我国60岁以上人口站13.26%,65岁以上占8.8%,都超过了国际标准,所以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趋势展望:资料显示预计201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16.7%,“十二五”时期将是老龄化迅速发展时期,同时还伴随有高龄化、空巢化的出现。

这些现象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推行的少生措施直接相关。

但是我国的人口现状由不得不实行这样的要求。

承转过渡:老龄化有哪些影响呢?读图分析:请同学们看这几幅漫画分析老龄化有哪些影响?给家庭养老、社会养老都带来沉重的负担。

另外还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的情况。

为此我国在逐步完善社会养老机制的同时,对于计划生育的政策也进行了调整。

比如:双独生子女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第一个孩子有非遗传性疾病,且不能成为正常劳动力的家庭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等等。

承转过渡:我国人口除了在数量上具有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之外,在分布上也有特点。

看图猜想:请同学们根据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两张景观图片,猜想我国人口分布会有什么特点。

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承转过渡:这只是直观的猜想,可能会有偶然性,下面我们就来用平均人口密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看看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概念链接:人口密度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

计算公式: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人/千米?)计算推导:请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计算部分省区和全国的人口密度,并推导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

我国的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千米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从这个角度也能说明我国人口众多。

位于我国东部的江苏省和山东省的人口密度分别为767人/Km?和626人/Km?,而位于我国西部的新疆和西藏的人口密度分别为13.6人/Km?和2.5人/Km?,由此推导出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承转过渡:但是这个推导也有偶然性,用我国人口分布图来研究就要科学的多了。

读图探究:请同学们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人口密度在400人以上、100人—400人的,用何种颜色表示?在我国的分布有何特点?用红色系列表示,主要在我国的东部地区。

2.人口密度在1人以下、1人-10人的,用何种颜色表示?在我国的分布有何特点?分别用蓝色和淡粉色表示,主要在我国的西部地区。

3.总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

我国的人文和自然地理学的奠基人胡焕庸,在1935年根据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从黑龙江的黑河到云南的腾冲划了一条界线,这条人口地理界线清晰地揭示了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在这条人口地理界线以东地区面积占全国的43%,人口占全国的94%;以西地区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却占全国的6%。

所以我国的人口分布是极其不均匀的:东部人口密度大,且人口数量也大;西部人口密度小,且人口数量也小。

探究成因:请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角度简要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成因。

并判断下列观点哪个更有道理。

甲同学:我国人口东多西少,为促进西部大开发,应采取措施促使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

乙同学:西部大部分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不适宜大量移民,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总结概括:1.东部地区地形平坦,多平原和丘陵,耕地多,气候好,生产的粮食多,交通运输便利,工商业也发达,城镇多。

所以人口众多,密度大;而西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气候干旱,粮食产量低,交通也不便利,工商业欠发达,城镇少。

所以人口少,密度小。

2.西部地区尽管人口密度比东部低很多,但西部地区人口对环境的相对压力却大于东部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