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00000342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程授课学院:数字经济学院学分学时:64一、课程定位《计算机应用基础》为大学生必修课程,是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信息化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Office办公自动化处理能力、计算机应用安全管理能力等。
二、课程目标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 办公软件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1、知识目标1)计算机基础知识;2)Windows操作系统基础知识;3)Office办公软件基础知识;2、能力目标1)具备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文件管理能力;2)具备基于Office20XX的基本的文档操作和应用能力;3)具备基于Office20XX的基本的表格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4)具备基于Office20XX的基本的演示文稿制作能力;5)具备基本的Internet操作能力;3、素质目标1)具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2)具有改革开放的意识和强烈的竞争意识;3)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以及较强的法制观念;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质量服务意识;5)具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6)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协调能力及独立工作的能力;7)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三、课程设计1、设计思想教学内容框架总体设计思路以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并了解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为起点,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实现合理的文件管理及基本的文件操作为引导,进而掌握使用最常用的Office办公软件进行文档编辑、表格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演示文稿的制作。
课程开发和学习情境设计,整个学习领域由以下学习情境(课程单元)组成:2、课时分配建议本课程课时为6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32课时,实践教学30课时。
3、课程单元描述课程单元1四、课程评价(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评价及方式说明学生的成绩评定以主要根据理论知识的掌握(为总结性考核,占50%)、考勤(占10%),课堂提问(占10%)、作业(占10%)、企业教师技能评定(占20%)等五方面构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研究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研究打下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研究、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研究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1.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
2.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
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1.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应用问题。
2.对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操作和熟练操作两个层次。
会:指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进行独立操作,并能正确完成指定任务。
熟练:指能够连贯娴熟地完成操作,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操作流程,能解决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准确完成操作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计算机基础是本校所有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视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基础理念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着重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具备在计算机的单机和网络操作环境中使用应用程序的能力,并对计算机安全维护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三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学生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后续计算机相关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保证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学生的发展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计算机基础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4、倡导目标驱动,强调体验实践本课程倡导目标驱动型的教学模式,强调问题解决和创新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机技能和计算机应用素养,使其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并为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标准。
1. 课程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以下技能和知识:1.1 计算机硬件基础:了解常见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能够正确安装和连接硬件设备,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并能解决硬件故障。
1.2 操作系统基础: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能够熟练操作常见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 OS等,能够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管理、软件安装和卸载等操作。
1.3 常用软件应用: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等,能够完成日常办公任务和简单的数据分析。
1.4 网络与互联网应用: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网络安全知识,能够使用浏览器访问网页、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熟悉常用的社交媒体和网络应用。
1.5 数据库基础: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结构,能够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的插入、查询、修改和删除操作。
1.6 编程基础:了解计算机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流程,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至少一种常用编程语言。
2. 课程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2.1 计算机硬件: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常见硬件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2 操作系统:常见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点,如Windows、Mac OS 等。
2.3 办公软件应用: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等。
2.4 网络与互联网: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网络安全知识、浏览器的使用、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社交媒体的使用等。
2.5 数据库基础: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和简单的数据操作。
2.6 编程基础:计算机编程的基本原理、流程和常见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具备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及其原理,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具备基本的数据处理和程序设计能力。
二、课程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发展历程;2.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并具备一定的硬件维护能力;3.熟练使用常用办公软件进行文件创建和编辑、数据处理和报表制作;4.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5.具备基本的程序设计思维和编程能力。
三、课程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硬件组成1.1.1 中央处理器1.1.2 主板1.1.3 存储设备1.1.4 显示设备1.1.5 输入设备1.1.6 输出设备1.2 计算机操作系统1.2.1 常见操作系统介绍 1.2.2 操作系统安装与配置 1.2.3 操作系统基本操作 1.3 计算机网络1.3.1 网络基础及概念1.3.2 网络安全与保护1.3.3 常见网络应用介绍2.办公软件应用2.1 Microsoft Word2.1.1 文本编辑与格式化2.1.2 页面设置与打印2.1.3 图表与表格制作2.2 Microsoft Excel2.2.1 数据输入与处理2.2.2 公式和函数的应用2.2.3 图表制作与数据分析2.2.4 工作表的管理与保护2.3 Microsoft PowerPoint2.3.1 幻灯片设计与布局2.3.2 文本与图形的添加与编辑 2.3.3 幻灯片播放和演示2.4 Microsoft Outlook2.4.1 邮件的收发与管理2.4.2 日历、联系人和任务的管理2.4.3 日程安排和会议管理3.程序设计基础3.1 算法与流程图3.1.1 算法基础概念3.1.2 算法设计和分析3.1.3 流程图的绘制和理解3.2 编程语言介绍3.2.1 基本编程概念3.2.2 常见编程语言及应用领域3.2.3 编程语言的选择与发展趋势3.3 程序设计实践3.3.1 变量与数据类型3.3.2 条件语句与循环结构3.3.3 函数和模块的应用3.3.4 简单程序的设计和实现四、附件1.课程教材:附带教材名称及其主要内容介绍2.辅助资料:附带参考书目、网络资源等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指计算机程序及其附属文档的著作权。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计算机应用基础》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课程。
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着重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具备在计算机的单机和网络操作环境中使用应用程序的能力,并对计算机安全维护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一、课程性质⑴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⑵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二、面向对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三、课程说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熟练掌握Windows 7、Word2010、Excel 2010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技巧,以及初步了解PowerPoint2010、多媒体信息处理、因特网应用基本知识,具备初步计算机操作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计算机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四、课程目标1、知道《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应用领域,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护。
3、全面掌握Windows 7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和操作、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的建立、复制、移动、删除等一系列操作,学会对磁盘的格式化等基本操作,学会使用回收站、剪贴板和控制面板,学会安装Windows 7操作系统4、全面掌握Word 2010 的各项功能,菜单工具栏、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的使用。
掌握文档的录入、编辑、排版操作,表格的制作和图文混排,样式和模板的使用以及邮件合并。
5、全面掌握Excel 2010的各项功能,菜单工具栏、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的使用。
掌握数据的运算与输入,常用的工作表函数,公式的输入和公式中坐标的引用。
学会制作图表,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操作,学会Excel在管理中的应用。
6、了解PowerPoint2010的各项功能,演示文稿的制作、超链接技术和放映;了解对多媒体的基本处理技术。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文件管理、网络应用、办公软件等。
2、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硬件组成、操作系统、网络通信等。
3、学会编程思维,能够使用编程语言解决简单的问题。
4、培养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和信息素养。
二、课程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硬件组成1.1.1 中央处理器1.1.2 存储器1.1.3 输入设备1.1.4 输出设备1.2 计算机操作系统1.2.1 Windows操作系统1.2.2 Linux操作系统1.3 计算机网络基础1.3.1 网络拓扑结构1.3.2 IP地质和子网掩码1.3.3 网络交换技术2、文件管理与办公软件2.1 文件管理基础2.1.1 文件系统2.1.2 文件的创建、复制、移动和删除 2.2 办公软件2.2.1 Microsoft Office套件2.2.2 文字处理软件2.2.3 电子表格软件2.2.4 演示文稿软件3、网络应用基础3.1 网页浏览与搜索3.2 电子邮件和即时通信 3.3 网络购物与支付3.4 网络娱乐与社交4、编程基础4.1 算法与流程图4.2 编程语言介绍4.2.1 Python4.2.2 JavaScript4.2.3 Java4.3 编程规范与调试技巧4.4 常见编程问题解决方法三、附件本课程标准涉及的附件包括:1、课程教材及参考书目2、课程教学案例和练习题3、相关教学资源四、法律名词及注释1、《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保护计算机软件的法律法规。
2、《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
3、《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规范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生进一步了解、认识和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初步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以项目教学为主的教学,学生在经历做项目的过程中,尝试在实践中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构建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过程中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并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养成崇尚科学与热爱计算机学科的精神,养成认真学习、勇于实践、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精益求精和团结协作的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内容标准项目名称工作任务内容标准活动设计参考课时项目一认识计算机任务1初识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的组成,以及计算机系统各主要设备;能描述计算机主要部件在系统中的关系及采用任务驱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小组呈现的方法4作用。
任务2 计算机发展及应用领域1、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及趋势,能知道各阶段发展的主要特点;2、了解计算机在现代社会的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类应用;能理解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处理过程采用任务驱动、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的学习方法。
4项目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使用任务1认识计算机操作系统1、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列举常用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功能,能知道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运行中的作用;2、能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与作用,能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背景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面向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原理和应用,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解和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成为了提高效率、促进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二、课程目标1.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3.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
4.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
5.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常用应用。
6.发展计算机编程的基础技能和思维方式。
7.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1. 计算机基础(1)计算机概述•计算机的概念、种类和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和常用计算机术语。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2)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和主要硬件器件。
•CPU的工作原理和指令系统。
•存储器的种类、特点和分类。
•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设备的基本原理。
(3)计算机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点、界面和基本操作方法。
•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界面和基本操作方法。
2. 计算机应用(1)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的分类、特点和开发过程。
•常用办公软件、图形图像软件、多媒体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2)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分类和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和通信原理。
•互联网的概念、特点和使用方法。
(3)计算机编程•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方法。
•理解控制结构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熟悉基本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
3. 实践环节•计算机硬件的拆装和维修实践。
•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软件的安装和配置实践。
•计算机网络的配置和使用实践。
•计算机编程的实践应用和项目实施。
四、考核方法•平时学习和作业:占总成绩的50%。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5%。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25%。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能适应信息时代与学科知识发展的特点。
我们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教材的每一章都设计了多个实例进行 “任务驱动”教学。
3、边讲解、边演示、边练习。充分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多媒体教学软件
以及实验室自身的软硬件环境,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一边利用多媒体软件进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WORD格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所有的专业,
是一门有关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
程,主要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并
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前沿知识的介绍。
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对
于计算机具有一定的操作应用能力以及对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具有一定的
打印预览。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5、Word 2010 的图形功能:图形创建与编辑、图文混排。
教学要求: 1、了解 Word 2010 的特点;掌握
Word 2010 的启动方法,理解其窗口组
成。 2、掌握 Word 2010 文档的基本操作、编辑、排版、样式表格制作、图文
混排等。
第四部分
电子表格软件( Excel 2010 ) (15 课时 )
内容分为四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操作系统
Windows;
第三部分互联网的利用;第四部分
Office 2010
应用软件的使用与操作。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三、 课程目标 (一)、职业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具有一定的操作应用能力以及对计算机的基本工作
原理具有一定的了解。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是各行各业从事现代化办公、计算机设计及应用等领域人材所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同时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其它课程及参加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通常开设在新生入校的第一学年,是相关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也是后续的计算机图形设计、网络技术等课程及其它专业课程的先行课。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熟练应用0FFICE办公软件完成文档编辑、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等工作,能满足现代企业办公对计算机应用的实际需要,同时达到劳动厅计算机技能考证或计算机操作员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1.能力目标:①能识别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件并进行简单组装、维护及配置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工作环境②能利用计算机对数据、文件、资料进行有序管理、妥善地保存与备份③能使用WORD2003对文档进行编辑、排版和打印④能使用EXCEL2003完成数据的管理、分析和统计⑤能使用POWERPOINT2003完成演示文稿的设计、制作和发布⑥能利用网络实现信息的检索、整理工作2.知识目标:①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各部件的主要功能,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②熟练掌握Windows XP系统下的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理解Windows XP系统中的回收站、剪贴板、快捷方式的作用,熟练设置Windows操作环境,学习利用局域网实现信息共享。
③熟练掌握键盘、鼠标、麦克协l、音箱、摄像头、打印机等常见外部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习l~2种汉字输入法。
④熟练掌握Word2003中的文宁编辑操作、宁符格式控制、段落格式控制、页面设置、项目符弓、分页和分节等技术,能熟练运用各种对象(自绘图形、图片、艺术宁、文本框等)进行图文混排,实现表格的插入、编辑、修饰及运算等各项功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学时数:56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所有专业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与其它相关课程内容的联系《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专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培养中专生信息素养的必修课程。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该课程属于公共基础课范畴,除使学生具备计算机的基本素质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学习后续计算机相关课程奠定好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计算机软件概念、计算机中信息编码及格式等基础知识。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接入Internet 的各种方式。
掌握WindowsXP/2000操作系统基本操作和简单应用,并熟练掌握中英文录入(其中要求熟练掌握一种汉字(键盘)输入方法)。
掌握Internet 的基本应用,具备在Internet 上检索信息、收发电子邮件和下载文件的能力。
了解0ffice2016办公自动化软件套件,掌握WindowsXP/2000环境下文档编辑(WOrd )、电子表格(EXCel )和演示文稿(PowerPoint )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及其应用。
掌握计算机安全使用和计算机病毒防治的知识。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第一章计算机基础(8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计算机发展及应用(1第二节: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2 第三节:计算机信息表示 (2 第四节:操作系统(1 第五节:计算机安全操作与病毒防治 (2 (二)基本要求: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进制之间的转换,ASCIl 码,计算机安全操作与病毒防治。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进制之间的转换,ASCll 码。
\7 ∖7 ∖7 ∖J∕时时时时时 学学学学学第二章Windows操作系统(8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 Windows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2学时)第二节: 资源管理器和控制面板的使用(2学时)第三节: 文件及文件夹基本操作(2学时)第四节: 控制面板设置(2学时)(二)基本要求:操作系统的定义和基本功能、分类;WindowsXP文件的新建、复制和移动;控制面板中的声音、添加新硬件,鼠标和键盘、系统日期和时间等设置;系统工具“磁盘清理程序”、“磁盘扫描程序”、“磁盘碎片整理程序”;附件“画图”、“记事本”的使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0000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二〇一〇年十一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二)课程类别:基本素质课程(三)学时学分:72学时,6学分(四)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二、课程定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的必修课程,是普及计算机文化教育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该课程要教会学生具有计算机文化、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搜集信息,能熟练地进行文件管理、字表处理等,为将来运用计算机从事文字、表格处理和常规的信息检索、办公信息处理奠定基础。
该课程涵盖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劳动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认证体系”中信息处理能力的内容,并兼顾当前各行业对员工计算机应用基本能力的要求,以及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属于技能操作类课程。
三、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一)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二)课程目标用列表形式分别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目标三方面来描述。
表1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标四、整体教学设计用列表形式,明确本课程设计了6个学习项目。
项目又分解成若干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表2 《计算机应用基础》整体教学设计五、教学内容与要求用列表形式以每个学习项目为单元分别来描述。
表3 项目1 教学内容与要求表4 项目2 教学内容与要求表5 项目3 教学内容与要求表6 项目4 教学内容与要求表7 项目5 教学内容与要求表8 项目6 教学内容与要求六、考核与评价以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作为指导思想,本课程考核与评价从两个方面进行考核,汇总得出课程整体成绩(满分100分)。
表9 课程整体成绩表(一)课程考核1.课程考核过程时,按照每个学习项目分别考核,课程考核成绩是每个学习项目考核成绩的累计。
2.本课程中,每个学习项目均根据提交的成果、作业、平常表现及小组互评结果评定成绩。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1.1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计算机硬件原理、操作系统、办公应用软件、互联网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2:课程大纲2.1 计算机硬件原理2.1.1 计算机组成结构2.1.2 CPU和内存2.1.3 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2.1.4 网络设备和通信原理2.2 操作系统2.2.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分类2.2.2 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2.2.3 文件管理和目录结构2.2.4 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技巧 2.3 办公应用软件2.3.1 办公应用软件的概念和分类2.3.2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2.3.3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2.3.4 演示软件的基本操作2.4 互联网应用2.4.1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4.2 网页浏览器的基本操作2.4.3 电子邮件的使用方法2.4.4 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基本知识3:学习资源3.1 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作者:3.2 参考书《计算机组成原理》作者:《操作系统原理》作者:《办公应用软件入门》作者:《互联网基础知识》作者:4:评估方式4.1 平时作业包括课堂练习、实验报告等4.2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的整体理解和掌握程度附件:2:课程资料补充材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课程标准:教育部制定的规定教学内容和要求的指导性文件,用于指导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2:评估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的方法和方式。
3:附件:与主文档有关的补充材料,用于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支持。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1. 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3 课程内容1.4 课程要求2. 计算机基础知识2.1 计算机硬件2.1.1 中央处理器2.1.2 存储器2.1.3 输入输出设备2.2 计算机软件2.2.1 操作系统2.2.2 应用软件2.3 计算机网络2.3.1 网络分类2.3.2 网络拓扑结构2.3.3 网络协议3. 软件应用基础3.1 操作系统3.1.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3.1.2 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用途 3.2 办公软件3.2.1 文字处理软件3.2.2 电子表格软件3.2.3 演示文稿软件3.3 图形图像处理软件3.3.1 图形编辑软件3.3.2 图像处理软件3.4 数据库软件3.4.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3.4.2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4. 编程基础4.1 程序设计基础4.1.1 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4.1.2 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步骤4.2 编程语言4.2.1 常见编程语言的特点和用途 4.2.2 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4.3 程序调试与测试4.3.1 常见编程错误类型4.3.2 调试和测试方法5. 数据结构与算法5.1 数据结构5.1.1 数组5.1.2 链表5.1.3 栈和队列5.1.4 树和图5.2 算法5.2.1 排序算法5.2.2 查找算法5.2.3 图算法6. 软件工程基本概念6.1 软件生命周期6.1.1 需求分析6.1.2 设计6.1.3 编码6.1.4 测试6.1.5 维护6.2 软件开发模型6.2.1 瀑布模型6.2.2 敏捷开发模型 6.3 软件质量保证6.3.1 质量标准6.3.2 质量控制方法7. 数据库应用基础7.1 数据库管理系统7.1.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7.1.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和用途 7.2 数据库设计7.2.1 实体关系模型7.2.2 数据库设计步骤7.3 SQL语言7.3.1 SQL语言基础7.3.2 SQL查询语句8. 计算机安全基础8.1 信息安全基础8.1.1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8.1.2 常见的信息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 8.2 网络安全基础8.2.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8.2.2 常见的网络安全攻击和防护措施附件:1. 示例代码2. 实验报告模板法律名词及注释:1. 版权:对作品(如文学、艺术、软件等)的使用、复制和分发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完整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适用专业: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时:52学分:3开课学期:第一或第二学期第一部分前言1.课程性质与地位《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全院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基本理论,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使之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和相应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具备较强的文字处理、报表打印、图形编辑、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等技术能力,为今后能够迅速地适应和从事其他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2.课程的设计思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为大纲,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操作能力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通过实例引入,理论解析,情景模拟等教学环节,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在理解学科理论的基础上,指导实践工作,不断提高操作技能、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系统组成、性能指标、编码及病毒防治等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2)熟练掌握打字技巧;(3)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管理文件及资源的操作方法;(4)熟练掌握Word文档的创建、文字处理及图文编排;(5)熟练掌握Excel电子表格制作及数据处理;(6)熟练掌握PowerPoint演示文稿以及对幻灯片的编辑和美化;(7)掌握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以及熟练收发电子邮件。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从事办公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
具体包括:(1)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windows进行文件管理;(3)运用Word处理文档;(4)运用Excel处理电子表格及数据;(5)运用PowerPoint处理演示文稿以及对幻灯片的编辑和美化(6)运用互联网处理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以及电子邮件的收发;(7)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处理日常办公事务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3)为学生走向社会运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简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提供计算机一般应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提高信息素养的课程。
采用任务式讲解方式,以任务带动知识点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根据社会需求,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高职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信息素养与能力而设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满足现代机关、企业办公对计算机应用的实际需要。
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其它课程及参加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课程设计本课程根据岗位(群)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以真实项目为载体,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设计,将知识与技能有机的融入到项目中。
本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与教师的演示讲解有机结合。
教师提出工作任务,设计工作场景,准备教学案例,引导性示范,让学生为完成工作任务边学边做边练,在老师适当的指导和引领下,实现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
课程设计流程图五、课程培养目标(一)总体目标在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认识计算机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编辑排版、数据处理、演示文稿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技巧,初步了解、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具备初步计算机操作能力,养成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安全文明的工作习惯、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创新精神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计算机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特点、用途及发展趋势,了解计算机系统中硬、软件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各部分基本功能;2.了解Word的特点和功能,理解样式的概念;3.理解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的概念及其关系;4.理解PowerPoint演示文稿、幻灯片的常用概念,理解母板的概念。
(完整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适用专业: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时:52学分:3开课学期:第一或第二学期第一部分前言1.课程性质与地位《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全院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基本理论,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使之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和相应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具备较强的文字处理、报表打印、图形编辑、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等技术能力,为今后能够迅速地适应和从事其他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2.课程的设计思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为大纲,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操作能力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通过实例引入,理论解析,情景模拟等教学环节,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在理解学科理论的基础上,指导实践工作,不断提高操作技能、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系统组成、性能指标、编码及病毒防治等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2)熟练掌握打字技巧;(3)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管理文件及资源的操作方法;(4)熟练掌握Word文档的创建、文字处理及图文编排;(5)熟练掌握Excel电子表格制作及数据处理;(6)熟练掌握PowerPoint演示文稿以及对幻灯片的编辑和美化;(7)掌握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以及熟练收发电子邮件。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从事办公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
具体包括:(1)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windows进行文件管理;(3)运用Word处理文档;(4)运用Excel处理电子表格及数据;(5)运用PowerPoint处理演示文稿以及对幻灯片的编辑和美化(6)运用互联网处理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以及电子邮件的收发;(7)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处理日常办公事务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3)为学生走向社会运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2012/11/16 11:46:14 阅读48次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划学时:68
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
二、课程定位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为全院各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公共课程,它是计算机的入门课,在国家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课程正是以立足于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为重点,着重满足各类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而开设的。
它是为培养四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够适应未来计算机使用要求的高职应用型人才服务的。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理论授课和上机实训,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中的数制及其表示和运算、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以及网络与多媒体的基础知识,掌握典型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使用,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相应的操作,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学科的其他课程建立良好稳固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案例驱动式的项目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创新意识,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专业或专业基础课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达到以下目标:
1、职业能力目标
①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具有良好的办公自动化应用能力。
2、知识目标
①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②熟练掌握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方法;
③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使用;
④基本掌握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使用;
⑤基本掌握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的使用。
⑥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熟练掌握internet的应用
3、职业素质目标
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并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③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社会交往等综合职业素质。
四、课程学习设计理念和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
在现代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依据办公应用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进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通过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自主学习方式,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1、以“办公应用”的典型案例为载体,依据企业的“办公应用”岗位要求,确定“办公应用”关键技术为核心,突出“理论必需,应用为主”,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将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作为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时掌握企业主流技术,使之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
2、教学过程要实现课堂案例教学和课后任务导向教学相结合,将企业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以真实项目为对象进行课后任务导向组织教学,从教学过程和形式上体现“学习”和“工作”的紧密结合。
课程模拟完成企业“项目任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通过问题、项目导入(实践)→学生思考、分析、回答、教师评议、总结(理论)→扩展应用(实践)的方式进行,使授课内容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法,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将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融入教学过程中,以使学生借助教师的指导能够独立地完成学习活动,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单元为主,按照教学内容设立单元项目,把各专业学生关于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掌握,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操作系统、Word 2003案例应用、Excel 2003案例应用、PowerPoint 2003
案例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六个单元项目,涵盖了各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知识点,同时确定了每一个单元项目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根据能力的要求,将每个单元项目又划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
3、教学组织上以学生、教师的角色转变作为切入点,实现真实“工作”和“学习”的紧密结合。
在项目实施前,教师可以向学生作简要的实施动员工作,向学生说明项目的意义与作用,引导学生上网欣赏优秀的作品,收集相关资料,从而激发学生完成项目开发的兴趣。
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且进行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探索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应付大量的信息,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任务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知识,还要在工作中学习,真正做到工学结合。
因此,本课程要稳步进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企业工作者”,负责完成具体任务,使学生在模拟企业工作情景中得到锻炼;教师要成为教学策划和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
4、效果评价
本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养成。
总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本课程不是单一机械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同时向学生传授着对工作任务的理解方法,对完成工作任务流程的设计方法和完成工作任务时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技巧;它不再是一种向学生灌压式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总结、体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和技术是会老化的,本课程力求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知识和技术自我再生、自我创新方面塑造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创造、如何生存,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内容
七、教材选用
(一)教材
《计算机应用基础》,陈桂珍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1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等职业中专教育)教材。
(二)参考资料
[1] 陈桂珍. 计算机应用基础习题与上机指导,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2
[2]裴来芝. 计算机应用基础案例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
[3] 杨聪,吴明珠. 计算机应用基础案例实训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 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教材编写委员会.办公软件应用(Windows平台)职业技能培训教程,北京:红旗出版社,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8.
[5] 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 王璞.电脑办公综合应用实训教程[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7] 周卫民,陈长征.计算机综合应用标准教程[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8] 赵树林等.办公软件应用(Windows平台)试题解答,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