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2012/11/16 11:46:14 阅读48次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划学时:68
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
二、课程定位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为全院各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公共课程,它是计算机的入门课,在国家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课程正是以立足于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为重点,着重满足各类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而开设的。它是为培养四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够适应未来计算机使用要求的高职应用型人才服务的。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理论授课和上机实训,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中的数制及其表示和运算、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以及网络与多媒体的基础知识,掌握典型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使用,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相应的操作,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学科的其他课程建立良好稳固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案例驱动式的项目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创新意识,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专业或专业基础课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达到以下目标:
1、职业能力目标
①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具有良好的办公自动化应用能力。
2、知识目标
①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②熟练掌握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方法;
③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使用;
④基本掌握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使用;
⑤基本掌握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的使用。
⑥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熟练掌握internet的应用
3、职业素质目标
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并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③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社会交往等综合职业素质。
四、课程学习设计理念和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
在现代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依据办公应用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进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掌握相关理论知识。通过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自主学习方式,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1、以“办公应用”的典型案例为载体,依据企业的“办公应用”岗位要求,确定“办公应用”关键技术为核心,突出“理论必需,应用为主”,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将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作为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时掌握企业主流技术,使之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
2、教学过程要实现课堂案例教学和课后任务导向教学相结合,将企业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以真实项目为对象进行课后任务导向组织教学,从教学过程和形式上体现“学习”和“工作”的紧密结合。课程模拟完成企业“项目任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问题、项目导入(实践)→学生思考、分析、回答、教师评议、总结(理论)→扩展应用(实践)的方式进行,使授课内容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法,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将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融入教学过程中,以使学生借助教师的指导能够独立地完成学习活动,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单元为主,按照教学内容设立单元项目,把各专业学生关于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掌握,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操作系统、Word 2003案例应用、Excel 2003案例应用、PowerPoint 2003
案例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六个单元项目,涵盖了各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知识点,同时确定了每一个单元项目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根据能力的要求,将每个单元项目又划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
3、教学组织上以学生、教师的角色转变作为切入点,实现真实“工作”和“学习”的紧密结合。
在项目实施前,教师可以向学生作简要的实施动员工作,向学生说明项目的意义与作用,引导学生上网欣赏优秀的作品,收集相关资料,从而激发学生完成项目开发的兴趣。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且进行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探索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应付大量的信息,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任务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知识,还要在工作中学习,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因此,本课程要稳步进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企业工作者”,负责完成具体任务,使学生在模拟企业工作情景中得到锻炼;教师要成为教学策划和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
4、效果评价
本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养成。
总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本课程不是单一机械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同时向学生传授着对工作任务的理解方法,对完成工作任务流程的设计方法和完成工作任务时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技巧;它不再是一种向学生灌压式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总结、体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和技术是会老化的,本课程力求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知识和技术自我再生、自我创新方面塑造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创造、如何生存,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内容